應如何看待「低價諮詢」?

一部分新手心理諮詢師在最初接收個案的時候,因為自身經驗不足,會以低價吸引來訪者。一方面,經驗的不足可能會對雙方都造成傷害,但另一方面,他們也為更多無法負擔高額諮詢費用又需要心理援助的來訪者提供了低價的選擇。一個新手諮詢師要成長,早期的磕磕盼盼似乎也無法避免。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低價諮詢」?目前行業內有哪些較為成熟的渠道嗎?


名醫是什麼?名醫就是給人看病看死人多的那個?你要不看死幾個人想成名醫,那幾乎不可能。。。。。要是回回看死人,那是庸醫!(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教我精神分析的老叫獸頭子講得,藉機黑他一把,嘿嘿)

說上面這段話的意思是,作為大夫或者諮詢師也好,在職業水平的任何階段都會出問題,給彼此帶來一定傷害。初期作為實習生,出錯在所難免;但如果願意提升敢於突破,水平就會提高;那相應會接更難的Case,治療就更麻煩,犯的錯就會更大,看死人的幾率會更高;所以犯大錯是需要一定水平的。沒有辦法,都是這麼過來的。

重要的不是錯,而是知道自己錯,並想法子改改。

在對待來訪者的時候,諮詢師是否對來訪者負責,對自己負責;水平可以不夠,但「態度」必須專業。如何專業呢?遵守設置、已來訪者為中心、定期督導、定期討論、不間斷的學習等等,不是一個人在那裡拿來訪者自High。不一定知道該做什麼,但一定要知道不該做什麼,避免「低級的」傷害。

像 @李星穎說的,有很多機構就提供這樣的服務,能解決一部分問題。畢竟有什麼級別的客戶需求,就有什麼樣的市場供給。


什麼叫做低價諮詢?低價諮詢並不指的是低價格的諮詢,事實上這兩個定義差距甚遠。

事實上關於什麼叫做低價諮詢,不同諮詢師有著不同的看法。我個人的看法是,低價諮詢是一種工作方式,一種不僅僅以收入為主的諮詢工作方式。具體解釋一下:

我列舉一下在我幾年前諮詢的工作時間分布:

1、北京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心理諮詢中心兼職諮詢師

2、個人低價督導個案

3、個人正常全價諮詢個案

4、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心理諮詢中心兼職諮詢師

5、「xxxxx」(請允許我隱去項目名稱)公益項目心理諮詢師

在這些諮詢工作中,只有(3)也就是我全價(300元/節)的心理諮詢個案。而其他的均屬於低收費甚至不收費個案(這裡指的不收費個案指的是來訪者不直接付我費用,由機構或者其他組織向我付費的諮詢工作)。同時也只有(3)是以增添經濟收入為主要目的的諮詢工作,而其他的工作都有其他的目的和期待夾雜其中。

幾年前的我是一個雖然完成了一些培訓但仍然處於起步階段,但仍未擺脫新人身份的諮詢師。這時候的我有著1、繼續學習成長被督導的需求2、積累經驗增添自我閱歷的需求3、與同行交流,了解行業發展的需求4、獲得發展平台,在行業內逐漸站穩腳跟的需求。

為了滿足這些發展需求,我選取了接受低價諮詢。我在人大、交大諮詢中心進行的諮詢所得少得可憐,但是這讓我能得到一個與同行交流,了解行業發展的機會,我在那結識了許許多多的同行夥伴,許多人到現在仍然是我的摯友,他們無私的分享了經驗並且推薦了許多優質的培訓以及發展機會。我在農科院和公益項目的諮詢,幾乎沒有收入,因為屬於工作單位承接的專項項目,這些工作給了我一個獲得發展平台,在行業內逐漸站穩腳跟的機會,我更多的開始體會諮詢師這個身份帶給我的收穫和失去。我個人的低價督導,讓我有機會真正的理解心理諮詢是如何幫助別人的,讓我獲得繼續學習的機會。同時所有的這些都讓我有了積累經驗增添自我閱歷的機會。

因此我從來不覺得低價諮詢是一個對諮詢師成長經歷、甚至諮詢行業發展有害的事情,事實上低價諮詢帶來的諮詢師的成長,帶來了行業的發展。

既然作為不完全以賺錢為目的低價諮詢,其在開展低價諮詢時諮詢師也必須要時刻注意著自己的工作動機,了解自己為什麼進行這個低價諮詢,並且為這些目的做一些什麼。

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1、以學習和繼續學習為目的的低價諮詢。

如果你開展低價諮詢是以學習為目的的話,那麼你就要慎重的挑選你的來訪者,並不是所有的來訪者都適合做為低價督導、學習個案。比如一些問題遠超過你能力的個案,無疑就是一個非常錯誤的選擇,建議選擇的時候一定要與督導進行商議,同時與來訪者說明你開展這類型工作的動機,坦誠的與他/她進行協商,達成一致。

2、希望進入行業為主

這類工作一般會發生在一些機構和組織里。如果你開展這些工作,就要認真的遵守這些行業的制度和相關安排。同時在進行工作的時候,要不斷注意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關注自己諮詢狀態的變化。因為這類工作會是一種消耗很大的工作,低價且收穫不是那麼的顯性。

個人不建議這類型的工作在一個專業心理諮詢師工作中佔過長的比例和時間,如果你一輩子都在嘗試加入這個行業的話,那麼真的或許這個行業不太適合你。

3、來訪者的現實問題

到現在為止,我依然有一些來訪者是低價來訪者。這些來訪者一般都是諮詢進行到一定程度時,來訪者的生活出現巨大變動以至於諮詢不能順利開展,但同時來訪者真的需要繼續得到幫助。比如說我的一個來訪者的公司突然倒閉了,自己必須面臨著失去經濟收入的嚴重問題。那麼我就會在他重新獲得穩定經濟收入之前,給予一段時間的低價收入。

開展這類工作一般都是暫時性的,你和來訪者需要細緻的討論開展的動機、設置、以及持續時間。這種低價往往是設置的一部分,需要詳細的討論和理解。

4、為自己建立信心

事實上,我覺得這個是大多數人開展低價諮詢的主要動機。這並沒有什麼錯。在我最開始入行,參加積極心理治療培訓時,我的老師俄羅斯老帥哥Parvel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說你覺得你現在起步階段,能不能給你的朋友做諮詢。我當時義正言辭的說絕對不成!這是倫理。這個風流倜儻的老帥哥笑著問了一個讓我啞口無言的問題,那麼請問你現在哪裡去找來訪者呢?接下來他說了讓我印象深刻的話,「在起步階段,你可以和你的工作,可以開展低價諮詢,這些事情可以給你增添信心,但是這些工作因為是增添信心為主要目的。你就要非常注意你能做的和你不能做的。比如說和朋友工作,你要訓練的是如何去聽,和去理解,而不是出主意、干預。你所做的更像是諮詢式談話,而不是真的治療(therapy)」。以信心為目的的低價個案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你選擇低價個案是為了讓自己增添細心的話,你一定要非常謹慎的了解你自己正在做什麼,慎重的開展你的工作。

因為信心並不是讓你感覺到自己受到了尊敬,而是讓你了解自己能做到什麼,不能做到什麼。

最後,低價諮詢不等於免費諮詢。這是一個自己看待自己的問題,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尊重自己工作的健康諮詢師,只有這個人才能真正的幫助你的來訪者。此外無論你是出於哪一個目的開展低價諮詢時,我們要確定好督導安排,相關培訓安排等,確定自己可以在諮詢時得到很好地支持。

事實上,低價諮詢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事情。這是一種學習、積累的過程,但如果諮詢師在開展的時候,把之當成一種「營銷手段」就會相對有很多的弊端了。

另外來訪者在選擇低價諮詢師的時候,也要了解到底諮詢師為什麼開展低價收費諮詢,這不僅是一種自我保護,也體現著你能否為你自己做最合適選擇的功能。

最後想談談高價收費。如何界定諮詢收費是一個諮詢師自己的事情,但這種高收費也體現這一種高責任。我記得我在給聯合大學心理系學生上校外實踐課(心理諮詢)的時候,就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我首先問了在場學生你們期待自己想要的諮詢收費是多少,從20到5000,我聽到了許許多多的聲音。然後我讓每一個學生都扮演諮詢師,閱讀同樣設計好的諮詢對話,和一樣的來訪者開展工作。即使是如此,每個人也有不同的感受。你知道這個諮詢收費應當是一個穩定的反映著諮詢師如何看待自己工作的標準,進一步說這是反映著諮詢師是否有一個健康穩定的自戀水平的標準。高收費並不簡單,它意味著要承擔更高的風險,付出更多。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我工作的機構,有一個專門做兒童諮詢的同事,她的收費比我高一倍。但是她所接待的都是讓人頭疼不已的、上躥下跳的、父母凌亂的相對較為嚴重的個案,我經常看到她愁眉苦臉的走出諮詢室。尤其是在督導的時候聽到她的個案報道後,我都很難想像,我怎麼去面對這些大嚷大叫、甚至動手打人的兒童個案,瞬間我理解了為什麼她的收費比我貴,她承擔的風險和付出的努力真的遠遠地大於我。

一不小心就說的羅嗦了,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幫助。

------

新書《愈親密,愈傷害》已在知乎電子書上架,歡迎大家指正 :-)

愈親密,愈傷害 - 「一小時」系列 - 知乎出版


諮詢收費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在諮詢過程中,太多的內容是藉助於「錢」來表達的,在諮詢過程中,收費絕不是一個數字那麼簡單,這與當事雙方的心理預期相關,與錢被投射的情感有關。所以,收費本身是需要小心處理的一件事。因為錢,不只是錢那麼簡單,只有妥善處理與錢相關的情感,才能真正幫到求助者,也只有求助者真正在諮詢過程中受益了,才可能維持諮詢師的長久生計。

「低價諮詢」其實是很模糊的一個概念,因為高和低其實都是相對而言的,那到底什麼樣的收費標準算高,什麼樣的算低呢?每個人所處地域不同,所處行業不同,生活壓力不同,對於收費標準和期待肯定也是不同的,所以這個高低是沒有什麼絕對標準的。當然,尚在學習中的諮詢師的低價應該另當別論,正在學習中的諮詢師的低價收費,從倫理上講,對求助者是有告知義務的。

就我自己而言,是不主張高收費的,因為心理諮詢行業本質上是一個助人的職業,若一個家庭需要將收入的大部分用來交諮詢費用的話,那就會無形之中增加家庭的負擔,那就已經偏離了這個行業助人的初衷。事實上,恰當的甚至是偏低的收費標準,可以使諮詢師保持穩定的訪談數量,這一方面可以幫助諮詢師積累大量個案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持續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當然,代價是,若要達到與高收費諮詢師差不多的收入水平,就需要增加工作時數,但這對於諮詢從業者來說,是值得的,因為諮詢經驗的積累本身,就在不斷的提升諮詢師的含金量。

===============分享早年一篇關於收費的思考相關文章的分割線=================

在日常的督導中,常會碰到新手諮詢師不知如何處理與收費相關的話題,在與同伴們相遇的時候,也常會討論這個話題。曾經,在一位老師處閑聊,聽他建議一位同伴提高收費標準,他的建議是一定要讓自己成為當地收費標準最高的治療師。也曾經有我的同伴想提高收費標準,我建議她不要,但她的話聽來也很有道理:「大家的收費標準都提上去了,就你不提,中國人的自戀文化這麼厲害,你的收費低,就會被認為你的水平不行」。也許真的是這樣子吧,有時候跟大家聚到一起,說起收入情況,每個月同是工作一百多個小時,但是收入上,卻比收費高的同伴少了一倍有餘,這其實也是心裡有些不爽的事。但當我回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感覺上卻又發生了變化,周圍的人群收入都不太高,每月從幾千塊的收入里拿出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甚至是一半來做諮詢,其實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而一個成熟諮詢師的收入,即便是低一點的收費標準,其實比周圍人的收入還是要高出許多來。所以,單純從生活上講,一個成熟諮詢師的收入完全可以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還有富餘,但是,錢是個有誘惑力的東西,所以,它常常會膨脹起人們對它的期待。那到底是什麼在吸引治療師收取比較高的費用呢?

記得早些時候,我曾在微博上質疑過一位每次收費1500的諮詢師。從他發表的那些文字上看,字裡行間里可以猜測到他沒有接受過很系統和正規的訓練,他的微博中竟然直接透露出許多求助者的私人信息,甚至是「今天我和他說了什麼話,他的癥狀是什麼,他周圍人的行為是什麼樣的,等等」,如果當事人的親人或朋友看到,基本上可以第一時間知道這裡說得是誰。當大家就這件事提出質疑時,他一直以自己這麼高的收費,但是依然可以門庭若市來佐證自己是被這些求助者認可和仰慕的,言語中,很為他自己有些得意。

我記得自己當時留言說,一個諮詢師,收這麼高的費用,可能其中有很多地方是需要去理解的。沒想到這句留言激起了那位治療師的粉絲的憤怒,一直責問我,為什麼身為一個諮詢師會說另一個諮詢師收費太高,到底是基於嫉妒還是基於攻擊?也許就是從這件事開始,促使我開始思考,一個諮詢師的收費標準,在雙方的關係中,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心理諮詢中,收費太高太低都會對工作產生一些潛在的影響。因為諮詢工作中諮詢師的心力付出是很大的,所以收費太低,會影響到諮詢師長期工作下去的動力,當動力不足時就可能會在潛意識層面放棄求助者;或者因為收費太低,求助者的探索動力沒有辦法被激發出來;再或者,低收費本身滿足了求助者的某種全能幻想,從而很難將他帶到現實性中學習擔負自己的責任等等,所以收費太低是有風險的;收費太高,求助者很難承受長期求助的壓力,造成過早結束;或者被激起早期的剝削性體驗,從而沒有勇氣留在諮詢過程中等。所以,關於收費的事情,需要雙方都覺得合適才最有幫助。而且關於收費方式的話題,從來離不開動力性諮詢的空間,因為有太多的內容是藉助於費用來表達的。

前些時候,在中德班訓練結束時,與同伴相約聊天,再次談到了關於收費的話題。上海一位很棒的治療師說起自己對收費的看法,在她的感受中,每次收300到500的費用是合適的,以上海的收入水準來說,這樣的收費不至於給求助者造成太大的壓力。對她的這個想法,我是很贊同的。但其實現狀是,很多成熟起來的職業治療師收費標準在600、800,甚至1000。當然,也有朋友期待自己能再創新高。

德國老師說,收費太高會污染了治療的邊界,因為更多的收費背後,可能會有更多治療師自己需要修通和承受的地方。在國內,幾代治療師中都有「收費更高些」的期待,我想,這個收費更高的背後,除了改善生活之外,也許其他方面的意義更濃厚些。就像前面談到的那位建議高收費的老師的想法,他的高收費建議背後,其實是希望這可以潛在的傳遞一個信息:我的收費最高,我是最好的治療師。但事實上,卻未必如此,一個治療師,最基本的修行是能做到「病人人利益最大化」,能做到如此,至少需要有一顆悲憫之心,能放下自己自戀性的需要,去設身處地的為那些求助者的利益著想,否則就有可能在諮詢過程中去剝削求助者的自戀。我想一個不能真正為求助者的利益考慮的治療師,其實人性中會有某種阻礙的力量存在,所以,可能他也不會成為一個好的治療師。

記得早先圈子內會說到武漢一位很好的老師收費低,是因為他的自戀不足。現在我的理解有可能是恰恰相反,也許是因為他充分修通了自戀,所以不需要用太高的收費來自證身價,倒是那些收費相當高的諮詢師,背後是有可能有自戀不足的,即,用一個高收費的外在形象來支撐起自己的專業感覺,來獲得外界的認可,而一個很期待被外界認可的諮詢師,難保在諮詢室里不會尋找這樣的滿足,當一個諮詢師「太好」時,求助者就難以好起來了。當然,高收費的背後也有另外一個可能,就是生存的壓力,尤其是獨立執業的諮詢師,開門就要花錢,所以為了維持日常的運轉,也不得不提高收費標準。

但高收費永遠是一把雙刃劍, 雖然一個治療師,尤其是動力性的治療師,一輩子能與之一起工作的對像數量非常有限,所以與高收入人群一起工作是很好的保持穩定收入的方式。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世界上高收入人群所擁有的資源多,所以相對他們遇上困難時,能解決的方式也多,即他們不一定都會尋求心理的幫助。但普通人群是非常大的一個基數,而且,他們遇上情感困擾時,也不像有錢人那樣有更多的途徑去緩解,所以這個人群中對心理援助的需求也許會更大,但太高的收費本身也可能會阻擋他們投入到求助中來的腳步。當一個諮詢師接手的案例少時,即便是高收費,其實總收入上可能也還是會感覺不滿足的。當然,就像朋友說的,在自戀文化的背景下,一些名氣很大的諮詢師,真的會收費越高,上門求助的人越多,但我相信這種現象不會持續得太久,因為隨著一批接受系統正規訓練出來的諮詢師成長起來,越來越多的人會更加相信專業性的諮詢師,而不是名氣大的諮詢師。

那到底收多少錢是合適的呢?這恐怕很難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出來,收費的標準與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有關,與諮詢雙方對關係的預期有關,與求助者的人格水平有關,等等。比如我的一個諮詢了好幾年的求助者,當我因為他的收入太低而減免他的一些費用的時候,他依然會將費用感受為巨大的壓力,在我們的某次訪談中,終於理清了他的期待,他期待不用交費,也就是我幫助他時我提供他的費用,這就像是他的媽媽替他交費一樣。因為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感覺他的媽媽欠他許多,所以媽媽應該還給他。他把這樣的一個期待投射到我們的關係中時,就變成了我不管收多麼低的費用,他都是不滿意的,因為他期待的是我為他交費。為了感受我讓他緩交部分費用所帶來的「被給予」的感覺,他甚至會不由自主地在每當工資往上漲時就換工作,從而保證他能一直在一個比較低的收入水準中與我保持會面。在這種情況下,低收費就會成為他成長的限制性因素。

所以,關於收費這件事,其實是有許多地方值得審慎考慮的,因為收費並不僅僅是諮詢師謀生的方式,更重要的,那是心理諮詢工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移情指標。保持一個相對合理的收費標準和彈性的收費原則,會讓諮詢師有更多的機會去看到求助者的內心世界。


@劉柯長文警告!

——————————前言————————————

我工作的地方是一家心理諮詢機構。同時是區里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點(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和我們合作),大概從2013年年底開始,我們機構專門申請了一個非營利機構去負責這塊的運轉。

由於這個多重身份,正常收費、低收費和免費個案都沒少做。

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我逐漸留意到之間的不同。正常付費的來訪者群成為較為穩定、遵守諮詢合同和框架的人群,且往往更容易表達對諮詢的諸多感受,更容易進行互動和溝通。低費個案的整體難度要高於正常收費的個案。諸多討論和思考之後,我開始向來訪者強調諮詢中的「付出」,哪怕面對的是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個案(個案家庭無需支付諮詢費用,項目本身給諮詢師提供低費補貼)

諮詢師不提供無償心理健康服務

(但一開始的感受不是這樣的。最早的時候,心裡頭覺得沒區別。反正來到我面前的都是我的來訪者,我在這50分鐘裡面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付出,不應當有分別心。再加上自己本身對金錢不怎麼執著,可以說是很篤定和坦然的。直到……)

現在回看,沒有分別心的態度固然好,但平等對待來訪者不意味著他們之間就沒有區別。忽略了這一點,實際工作會多吃苦頭。

————————以下正文————————

回到題目,我們來談「低價諮詢」吧。

首先,低價諮詢的含義可分為二:

1、收費標準低於同地區行業水平;

2、收費標準低於諮詢師個人的正常收費水平。

————————Part 1————————

先討論第一種情況。這樣的情況是,諮詢師自身的狀態是特殊的。引起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通常包括但不局限於:諮詢師的個案經驗不足、資歷尚淺等能力方面的問題;諮詢師的名氣、年齡、專業出身等自我認同問題;諮詢師缺乏個案來源,出於經濟困難狀態;諮詢師執業不以掙錢為目的等等……(注1)

這裡面有幾個隱性的假設,是有可能(但非必然)發生在咨訪關係之間的。

  1. 諮詢師假設為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諮詢師,認為自己不如他人,對能否幫助到來訪者抱有疑問。
  2. 來訪者假設諮詢師是一個不稱職的諮詢師。
  3. 諮詢師假設來找她的來訪者面臨的問題會因為低收費而相對簡單。
  4. 來訪者認為自己的問題比較簡單,不願為此花費太多。
  5. 來訪者面臨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且經濟狀況不佳。
  6. 諮詢師假設諮詢行業本身是不值錢的。
  7. 來訪者認為這個諮詢行業是不值得花費那麼多的。
  8. 諮詢師認為這個行業是崇高的,因此理應低費甚至免費。
  9. 來訪者認為這個行業是崇高的,因此好的諮詢師應當懷揣濟世的心低費甚至免費為社會服務。

以上的諸點可以合併為幾個核心問題:

  • 對諮詢師本身的貶低

不管本意如何,當諮詢工作開展起來,諮詢師總是能收穫來自於來訪者的各種明裡暗裡的攻擊。這裡我更願意討論的是底費諮詢中的特殊情形。前面提到開展普遍低費的諮詢師通常處於職業生涯的早期,這時候是很容易陷入對自己的自我否定和貶低當中的。而這種狀態可以說對工作一點好處都沒有(當然,過分自大也很要不得,悲劇的是諮詢師經常會在這兩種分裂般的極端體驗中來回擺盪。)。

另一個特殊情形是,來訪者可能會假設他找的諮詢師就是個沒什麼用的人。這聽起來挺奇怪的,似乎很違反常理。但實際的工作中,可以發現「我的問題沒有人能夠解決」這種思維或深或淺地存在在幾乎每一個個案的腦海中。(注2)從這個角度上,找一個「沒用的」諮詢師可謂一舉兩得:既讓心理困境得到照顧和處理,同時又無需擔心受對方控制,隨時能夠通過貶低和打擊諮詢師而獲得心理上的優越感。

  • 對個案心理問題的輕視

這個部分和上面的討論可謂一脈相承。諮詢師面對低費個案的時候時常會有「練手」的想法。所謂「練手」,實際上是內心在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會「做不好」這個諮詢,會「幫不到」來訪者。故暗地裡認為倘若收費較低,則來訪者呈現的問題會較低、自己的工作壓力會降低、自己背負的責任會較少——做不好就當「練手」嘛。

應當說,幫不到來訪者在諮詢師生涯中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具體的某一個諮詢小節里看不到工作進展的跡象、感覺陷入僵局幾乎會發生在每個個案身上。這也是諮詢師在自身發展當中需要面對的其中一個現實。但這個和上一段提到「練手」的是兩回事。沒有人願意拿自己的心理問題去給別人「練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被他人認真對待。沒有「賭上自己」全力以赴的覺悟,諮詢工作是做不好的。

無論是假設4還是假設5,實際上都是工作難度增加的標誌。假設4的情況折射出來訪者內心不願正視問題的一面,這會對問題的解決、後續的展開帶來很多阻礙。假設5實際上是低費諮詢的其中一個困境,而且是全球性的難題:心理諮詢行業本身的特性使得這個行業的新手通常面對著問題最嚴重的求助人群。而很多諮詢師在入行以前並不清楚這點,直到個案到其面前「給一耳光子」才恍然大悟。

  • 對諮詢行業的貶低

再一次,我們又回到了諮詢師的身份認同問題上來。可見這確實是一個諮詢師生涯發展的重點。我更願意理解為,對諮詢行業的普遍貶低,除了行業發展本身的問題以外,多少牽涉到人們普遍對內心痛苦的迴避。(注3)哪怕在歐美,諮詢師也總能收穫來自來訪者的各種詆毀和質疑,如果將每一個個案諮詢看成是定食套餐,那麼攻擊性可能就是那個萬年不變的例湯,管你吃的哪一款,例湯里的味精是永恆的。

故這是個社會問題,需要從個人和社會層面多加努力方可談改善。而諮詢師對行業的貶低,背後亦常有深層次的原因。追根溯源,還是會回到個人執業動機(初心)的分析上,以及下面關於理想化形象的話題。

  • 對諮詢師形象的理想化

這種理想化實際上是對 「全能形象」的投射。(注4)諮詢師只是一個人,當然這個人可能會有一些特別。對於一部分的人來說,諮詢的進展更像是一個不斷失望的過程,諮詢師的形象會從一開始的光輝燦爛逐漸黯淡,而能否從中獲益,取決於這個過程中能否逐漸接受如此讓人難過的現實,並且最終從裡面找到一些樂子。(當光芒褪去,我們的眼睛才能夠看清事物的面目)

低費背後的理想化,光芒自然要大一些。

這種對光(環)的留戀,諮詢師比來訪者更頑固。

---------------------------

注1:這裡暫且不討論醫院心理門診和政府購買服務下的低費情形,部分討論可參考:醫學模式與心理模式下的抑鬱症治療方法各有怎樣的優點與局限?

注2:這種想法的背後是對改變與建立關係的恐慌,希望通過貶低對方獲得掌控感:每一位來訪者都是既想又不想解決心理困境的,因為困境就像籠子,既讓個案受限又保護個案。

注3:這種迴避的常見情形是:由於我背後的問題實在是太多與痛苦了,所以我傾向於認為它並不是一個問題,連帶攻擊處理問題的人和方法。例如酗酒的人不承認喝酒成癮是個問題,並習慣嘲笑勸他戒酒的人是「膽小鬼」、「沒能耐」。(有趣的是我們能看到這種貶低其實和藉助酒精逃避痛苦的做法有很強的聯繫(「沒能耐」面對問題的「膽小鬼」),故時常能夠從對方的攻擊中看到對方內心的恐懼,是曰投射。)

注4:關於「全能幻想」,可以參考一下我在如何解釋心理學在國內引起廣泛興趣的現象?上的描述。

————————Part 2————————

大部分的資深諮詢師會告訴你,遵守設置和合理收費的重要性。他們會告訴你這是持續從事這個行業的秘訣。但他們很少會主動提起,在職業生涯當中,總有那麼些「特別的」來訪者。《心理大師揭秘最古怪案例 (豆瓣)》一書裡面提到了這些來訪者,最誇張的情況是,諮詢師認領了來訪者作為兒子。

回到題目。不那麼極端的情況下,諮詢師面對的降價情形有

  1. 來訪者陷入經濟危機,無法支付正常水平的費用。
  2. 來訪者參與到了諮詢師的某項研究或培訓中,諮詢有特殊設置,如錄音錄像、參與精神狀態評估比對、在督導和學習小組討論個案細節等等。

情形1是比較常見的。對於個人執業,一般的建議是低費個案最好局限在一個。為此諮詢師通常會建立兩條「排隊通道」,來訪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低費的通道通常輪候的人較多且安排出來的時間段相對不是特別方便(例如工作日的白天)。

情形2值得另開一道題目討論,而非簡單低費情形。(注5)

作為少數低費的個案,對於諮詢師來說當然是特別的。去年參加CAPA年會的小組督導,美方的老師提到需要特別留心讓自己感到特別的來訪者,因為特別通常意味著危險。(when you feel your patient special, you need to be very careful,
because it usually means dangerous.)這裡的危險意味著諮詢師願意為了這個來訪者放棄自己的一貫原則,而背後的含義可能是來訪者身上的某種特質激活了諮詢師身上的情結(創傷體驗,個人陰影,生命中重要客體的關係經驗等等)。這時,一些流派會建議轉介避免各種潛在的風險。精神分析的做法則是諮詢師接受個人分析處理自身情結,以減少個人情結對諮詢師以及來訪者的不良影響;同時強調運用自己修通後的情結通向理解來訪者的道路(反移情工作模式)。

這種特別也會影響到來訪者。一方面,來訪者會體驗到甜蜜的感覺,認為自己對於諮詢師是「特別的」,受到了諮詢師的「特別照顧」。另一方面,來訪者也可能會體驗到負面情緒,比方說懷疑諮詢師因為錢少所以付出的不如面對其他人的多,進而認為自己不值得享有與他人同等的權利和地位或者對諮詢師產生熊熊的怒火。個中的感受,大概會和六七歲小朋友面對「身高1.2米以下兒童半票」時的複雜心情相當吧。

另一方面,低費個案也不是永久低收費下去的。對於長程個案,漲價是諮詢的一個重要且必須討論的部分。對於低費個案,脫離經濟困境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生活目標。一般而言長程諮詢在進行到6-12個月的時候個案的諸多癥狀會有較為明顯的改善,此時個案將會有更多的能力去完成自己的學業或者找到一份穩定而勝任的工作。倘若諮詢進展順利,個案的生活質量會有明顯的提高,諮詢費用將會逐步調整到諮詢師的正常收費標準。當然也有不那麼順利的情形。每個諮詢師能夠接受的低費標準不同,假設來訪者僅能支付100元/次的諮詢費,而諮詢師能夠接受的低費標準提高到200元/次,那麼就需要討論如何繼續以及是否有轉介需要。這裡也再一次看到行業困境的一個側面:心理狀態和功能較差的來訪者更容易陷入貧窮窘困的生活中,而走出困境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更多——而這種困境又進一步限制了可以尋求的援助資源,使得這些來訪者更容易接觸到行業里相對經驗較淺和較混雜的人群。

注5:針對這點,我開了一個專門的問題用於探討:心理諮詢中的「第三方」會給諮詢帶來哪些影響?歡迎大家關注討論。

————————小結————————

在討論的開始我將低價諮詢分成兩種情形來單獨討論。情形一(Part1)是題主重點想了解的部分。在我看來不論諮詢師的臨床經驗多少,系統的受訓和完整的支持-監督系統是必備的。(注6)在這樣的基礎上,合乎行業標準的收費我認為沒有任何問題。隨後針對實行低收費容易帶來的問題與實施動機進行了闡述和分析。情形二(Part2)是我看到的國內外個人執業的諮詢師中更為常見低收費策略,討論集中在現狀的介紹和分析上。

總體而言,低價諮詢自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間,而運作的關鍵還是在於建立起規範與合理的行業範式,能夠讓參與到低價諮詢的來訪者和諮詢師進入到良性發展當中,使得雙方均能從中獲益。

*此文前後寫了2周,截至發表為止仍不甚滿意,希望大家在評論區多給意見。

------------------------

注6:參見: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必須有豐富的閱歷和社會經驗嗎?

(初稿於2014年10月8日)

P.S:站外轉載請聯繫答主。


不邀自答。

先從來訪者挑選的角度說。

舉一個反例,我母親曾經在中國最早個人執業的心理醫生那裡(也是註冊系統的督導之一)

做過一段治療。他的長程價格是1000元一次。

後來我曾經想要詢問關於我母親的狀況,所以曾經試圖聯繫這個大夫。我母親帶我傳達了這個請求。

倫理上,醫生在未經我母親許可之下,是不得透露任何信息給我的。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心理醫生的助手面對這個請求,竟然建議我母親騙我,說沒有聯繫上...

按照正常倫理,只要正常拒絕我的請求就好。然而,心理醫生的助手居然讓我母親騙我。

這是違反倫理的。

同樣的請求給了一個"400」元價格的心理醫生,她處理的非常妥當。直截了當拒絕了我的請求。

我母親對於倫理不太熟悉,但是她離開這個醫生的原因是覺得"不舒服".反倒是覺得一開始「400」元的醫生,事後看起來,比較值得信賴。

所以說,這個東西,還真的不完全是錢能夠決定的。有些時候,底線之下,無論什麼價格,都不能選。

底線之上,其實這個行業和專業服務行業一樣。 一個不出名的小律師,加班加點的給你看卷宗,翻法條,沒經驗,但是收費低廉,可能最後的結果未必比那些撈錢的大律師差。但是從整體概率上,還是一分錢一分貨。

———————————————來訪者的角度完畢——————————————

從諮詢的角度來說,價格是一個契約。一旦價格確定,本身就不應該再影響到交易的發生。

因為心理醫生和來訪者本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任關係。在約定的價格下,無論價格高低與否,心理醫生有義務盡全力的幫助來訪者。

另外,心理醫生在倫理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一旦自身能力不足,要進行轉介。

所以說在來訪者經濟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我建議按照以上兩條原則處理(即,無論價格高低與否,能力足以解決問題的條件下,全力幫助來訪者,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及時轉介)。

PS.選擇心理醫生方面,我個人意見如下。

如何選擇合適的心理醫生/抑鬱症醫師?

其中也有聊到價格,供參考。


不邀自答。

(9月24日補充)抱歉之前誤會簡里里老師的回答,其實我們的理解是一樣的,哈哈~沒認真理解,特此道歉。(剛上知乎,也不知道這些東西怎麼弄,一般在手機上答,格式神馬的也不知道最後被看到是什麼樣子。大家將就看吧~)

接著簡里里老師的回答,澄清兩個問題:首先,如何界定合理;其次,「合理和高價的收費」有其自己的動力在諮詢中,低價收費也有自己的動力的。不管是哪種動力,關鍵是諮詢師本身清楚,這個價錢帶來的動力將是什麼,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影響。

我在碩士學習階段最初兩年在高校心理諮詢中心實習都是接近義務的,有的學校付費也是非常低的。很多人最初都是我這種情況。我們確實是抱著學習和積累經驗的目的去的,但是我們【從不是為了積累小時數】。反而,我們很用心的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認真參與督導,慢慢學會理解一個人。

其實諮詢定價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與諮詢師本身的人格特點有關。很簡單,就是回答一個問題:「你覺得你一個小時的諮詢值多少錢?」我想,所謂的【合理】,大概就是一個諮詢師認為自己現階段一小時服務所具有的價值。這個價格一定首先是諮詢師本身能夠安心接受的,這樣才能安心諮詢。高於或低於這一【合理價格】,也許都會給諮詢師本身帶來情緒,從而影響諮詢。


感謝提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大家討論的空間。

有2點想講。

1. 低價。在所提的問題中「因為自身經驗不足,會以低價吸引來訪者」,這句話讓我覺得有些道德評判的味道,尤其是對於非科班出身的缺乏通過體制內(比如學校、醫院)接觸來訪者渡過實習階段的諮詢師群體。似乎心理諮詢師在職業發展初期都是踏著來訪者的「屍體」成長起來的,等積累到足夠的經驗專業上足夠成熟,就開始大肆收費,不管來訪者的「死活」。

首先,低價收費,我個人的理解是,主要指相對於正常收費較低的收費,並不存在相對於所謂的行業標準的低價收費。也就是說,新手諮詢師在實習階段進行的諮詢不應稱為低價收費諮詢。因此,如果處於實習階段的諮詢師聲明「低價諮詢,欲購從速」,就像商店打折大甩賣的海報一樣,產生「對雙方造成傷害」的顧慮確實是reasonable;否則,對心理諮詢產生的不信任感可能並非出於低價,而是別的因素,比如不十分了解心理諮詢的理論基礎、心理諮詢過程、心理諮詢過程中的風險因素、以及如果出現受到傷害的情況是否能夠投訴、向哪裡投訴、投訴過程中是否受到保護等等。

除了這些因素之外,此處,想談一點心理諮詢之所以有效、幫助來訪者發生改變的重要因素,來訪者體驗到與諮詢師關係中的真實感舉例來說,沈東郁大夫(曾經在北京安定醫院工作過多年的精神科醫生、最初開始組辦中挪班培訓的主要成員、目前辭去安定醫院工作自己私人開業多年的心理諮詢師),在2009年的這篇博客《真實:改變的力量》中提到了諮詢關係的真實體驗對促進來訪者改變的重要作用。

對於相對正常收費的較低收費,以及實習階段的心理諮詢,這兩者之間的比較來說,主要差別是心理諮詢師的從業經驗。而從業經驗對於來訪者從諮詢關係中所感受到的真實的影響如何呢?

  • 對於資深心理諮詢師來說,由於來訪者通過諮詢產生的變化進程的預估、諮詢技能使用更為純熟等因素,所提供的專業幫助與自身的真實情感之間的屏障,在諮詢師成長的過程中好像被自然地放大了,尤其是曾經在自己剛開始從事諮詢時容易感到的緊張、挫敗、對自己能否幫助到來訪者的能力的懷疑等等,已經可以比較技巧性地隔離或者處理掉了,至少在諮詢室里當著來訪者的面時。比如沈大夫在博客中提到的情況是,在衛生間里碰到來訪者,被發現在抽煙:)對於每位正在從新手成長為資深的諮詢師、以及已經成為資深諮詢師甚至督導諮詢師來說,如何「跨越」專業能力讓來訪者體驗到諮詢關係的真實感受,都是經常需要反思和探討的問題。類似於金庸小說中對武林高手的描述中,舉重若輕和舉輕若重的分別。

  • 對於新手諮詢師來說,雖然相對來說缺乏經驗,對於來訪者的感受也相對沒有那麼容易經過諮詢技巧的「掩飾」,來訪者往往能夠感受到諮詢師提供幫助的動機是比較強的,同時諮詢師對自身專業能力成長的期望也會是一種積極的榜樣作用。此外,更重要的是,對於來訪者的評價,處於成長期的諮詢師很可能是持有比較開放的態度的。然而, @簡里里提到的督導、朋輩支持、個人體驗、系統培訓的重要性,對於新手諮詢師能夠對來訪者產生上述正面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 成熟的渠道

對於新手諮詢師的實習培訓來說,無法提供統一的、在成熟度方面的判斷標準,在這裡大致將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從業人員分為如下幾類:

a. 能夠提供心理治療的精神科醫生

b. 能夠提供心理治療/心理諮詢的精神科護士

c. 臨床心理學專業的心理諮詢從業者

d. 社會工作專業的心理諮詢從業者

e. 教育背景最高學位非心理學的心理諮詢從業者

f. 其它

大致來說,對於a、b兩類,其實習階段在醫院渡過,c、d兩類實習階段在學校渡過,e類的實習培訓取決於實習機構,其提供督導的可能是精神科醫生、非精神科的轉行做心理諮詢的醫生、心理諮詢師、社會工作者等等。

這個分類是非常粗略的。尋找比較靠譜的新手諮詢師的話,可以從這些地方入手。


低價諮詢並不意味著諮詢的難度降低,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會增加諮詢的困難程度。會創造一些不同的移情和反移情發生的機會,也會對諮詢產生不同的影響。

比如說:低價諮詢的時候,諮詢師可能從來訪者身上需要得到除了錢之外其他的東西(比如依戀感、成就感);而來訪者有可能將諮詢師的的低收費和「自我評價」聯繫起來;或者來訪者需要額外處理自己內心由於低價所帶來的「愧疚感」等等。

當來訪者付了合理費用的時候,來訪者更容易在諮詢室內表達自己對諮詢師的不滿、憤怒、和攻擊的情緒(而使得諮詢能夠深入下去);而當是低收費的時候,情形就會複雜得多。

有個類似的情形是,在學校做免費諮詢最大的困難,是學生特別容易將諮詢師投射為老師,而當你在諮詢中遇到自己有阻抗的時候,特別容易認同「老師」這個身份,使得諮詢真的變成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但是對於新手諮詢師,以上是問題,也不是問題。因為合理或者高收費,來訪者和諮詢師之間的動力也會以不同的形式在諮詢中表達出來。

最最關鍵問題是:新手諮詢師,個人有沒有在接受專業、系統的培訓,有沒有在長期接受督導,有沒有在做個人體驗。尤其是剛剛開始接待個案的頭2-5年裡面,有沒有好的督導、同伴小組支持,有沒有在接受個人體驗;這幾乎決定了諮詢師的成長質量,和諮詢的質量。

接下來是相關的廣告時間(Hiahia):

簡單心理(http://jiandanxinli.com)目前提供的都是專業和職業倫理都成熟的諮詢師;

不久簡單心理會新上線一些功能,幫助新手諮詢師在足夠專業的幫扶之下,保證專業倫理的前提下,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最終目標是,新手諮詢師有專業的成長機會,也能夠在倫理保證之下,服務大眾的不同心理需要。

---------

簡單心理

http://jiandanxinli.com

找到適合你的心理幫助


不邀自答。

簡里里和余苗的觀點都是非常值得閱讀。我想在此外做一些補充。

一個合格的諮詢師的養成是非常高成本的,無論是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數年的理論學習,前期投入大量的金錢與時間去做個人成長,後面也要進行幾乎終身不間斷的繼續提高。因此也就導致的收費是比較高的,其它城市不說,作為混在廣州心理圈子的一員,現在好的諮詢師收費基本都到了800一個小時了。

他們的收費是合理的,但無形中,一般工薪階層是沒有能力做心理諮詢的。我想首先必須肯定低價心理諮詢是一個貼合市場需求的行為。給予了經濟收入不夠高的民眾一個接受心理諮詢的機會。

其次,低價心理諮詢是一些走野路子的諮詢師迫不得已之下必須選擇的道路了(比如我)。請允許我在這裡感懷一下時世。在國內,心理諮詢師的培養機制是不完善的。在足夠好的情況下,心理諮詢師應該是經過足夠長時間的理論學習,隨後在有經驗的督導的指導下進行實習(一定的時間),理想的話再加上一些個人體驗(諮詢師本人接受諮詢),這樣才算是一個合格的諮詢師。但在國內,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學校的理論教育一般情況下是不足夠的 + 個人體驗要做起來錢是不足夠的 + 想找到一個機構讓你在督導的指導下進行實習幾乎是不可能 。所以,就會有了一些適應現實的方法,在學校理論學習之外進行自我學習 + 參加比較低價的成長團體進行個人成長 + 用朋輩督導代替督導然後接一些低價的諮詢慢慢積累經驗。

說了一些邊邊角角,回歸主題。低價諮詢是適應市場的行為,首先給予了支付不了高價的來訪者一個低價的選擇,其次,是現行心理諮詢師從業渠道缺陷對應的產物,給了像我一樣的所謂散修一條路。

但就我看來,無論外部怎麼看,低價還是高價,還是應該交由來訪者與諮詢師自身去判斷。來訪者對於價格的評價有時候會受到心理動力的影響,比較複雜,不詳細說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來訪者向攻擊諮詢師,你收50、100,他都會認為是高價的。但對於諮詢師而言,定價必須是與他自己所提供諮詢服務的價值相匹配的,像我的收費,必須是我自己感覺良好的,對於我而言,不高也不低,不會因為收費產生過高壓力,也不會因為收費太低,失去工作的動力。如能做到這點,就很好了。


不邀自答。

我走的是很危險的野路子,不要學我!我走的是很危險的野路子,不要學我!我走的是很危險的野路子,不要學我!

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接下來再說正文。

考到執業資格證是去年,不過在考到資格證之前2年我就已經非常有膽地在網路上給人做諮詢了。

當時還在接受培訓和參加自我成長的工作坊、成長小組,有一天遇到有一個QQ上很聊得來的朋友,她說遇到了很嚴重的心理問題,但是自己還是學生,沒錢去外面的心理諮詢機構,學校也沒有心理諮詢中心。我當時想了一下就跟她說:「你要是能接受,我就在QQ上給你做諮詢,一切按照正規流程來,除了我不收你費用,只給你做到你畢業為止。」

這個朋友非常勇敢地表示了同意,我至今都佩服她居然敢相信我這麼一個連考證課程都沒有上過,完全一路自己跌跌撞撞自學心理學和接受了一小段時間個人諮詢的諮詢師。按照承諾,我給她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諮詢,雖然原本約定的是到她畢業為止,但是實際上在正式的,每周都約定時間的諮詢結束之後,她仍然和我保持著聯繫,遇到問題也會來找我商量求助。

借著這一個長程跟蹤的案例,我也收穫到了比有一些坐在專業諮詢室里的新人同行更豐富更深入的諮詢經驗。儘管我現在依然沒有正式從業,只是利用業餘時間回答一些來信和在QQ上幫助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人,但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好了,說到這裡,我確實是一個非常……不典型的案例,所以在你像我一樣有把握,不僅是對自己有把握,也是對來訪者有把握之前,千萬別這麼干。

不過說回到低價諮詢和免費諮詢,我現在在深圳,深圳這邊是有一些義工、社工相關機構在做這類低價或免費的諮詢,另外也有一些諮詢公司通過收費實習的形式接受完全沒經驗的新人從接電話開始做起,這都是新人諮詢師可以考慮的努力的方向。我自己也打算等存夠了讀研究生的費用之後轉從社工做起。

做低價或者免費的諮詢並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你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有足夠清晰的覺察,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同時你需要足夠的支援,也就是一個個人成長小組和一個督導老師,讓他們經常幫你審視你的步伐是否走在正道上。

另外,就像醫生一樣,每個牛逼的醫生都是從實習醫生做起的,也都是在病人(可能的)受損基礎上成長起來的。所以,作為一個新手諮詢師,請記得感謝那些願意信任你的來訪者,盡你的努力去和他們一同成長。以來訪者為中心這個信條,要從你第一次進行諮詢就牢牢記在心裡,只要有這個信條,即使有犯錯,你也總還能再找到挽救的可能性。

最後再重申一次:保持覺察,保持清醒,保持自省,這樣不管你通過哪一條途徑向心理諮詢師之路進發,都是可以的。


諮詢付費由來已久,收費既是對諮詢師的工作的回報,更是為更好的幫助求助者,確定契約的一種形式。

至於收費的高低,其實國家是有統一標準的,具體的可以參考醫院的相關科室。

而你所說的收費過低,其實也是因為現在中國市場對諮詢的不認可,大環境的影響,為了讓更多的人敢於走進諮詢室,敞開心扉,打破諮詢師的神秘面紗,採取低價策略,也還算合理。

我都不收取費用,只要你信任我,願意找我諮詢,但不收費的,也有不收費的問題,你無權要求我必須守時,把特定的時間留給你,必須給你提供詳盡的諮詢方案,對諮詢的結果不承擔任何責任。


我是一個提供「低價諮詢」的諮詢師。看到這個問題和大家的回答,有點五味雜陳,甚至有點情緒激動了。必須來吐槽下。如果你只想看關於「低價諮詢」的體驗,可以直接看後面。

國人的心理狀況是什麼模樣?

今天的網易首頁消息:媒體揭"華藏宗門"掌門:姦淫女弟子 實施精神控制。」從本案看,受害人大多有著特殊的經歷,普遍缺乏家庭的溫暖,有著各種各樣的實際困難,以至於他們在邪教組織的蠱惑下失去辨別力和抵抗力。「—— 看到這樣的新聞,你想不想罵娘?

國人的心理狀況怎麼樣?讓我們拋開喜歡製造話題的媒體,自己想一想就能有答案。在幾乎十年一劇變的中國,在一個基本的社會組成單位——家庭中,50後和80後之間,柴米油鹽婚喪嫁娶,價值觀幾乎完全不同,這種衝突有多大?80後從小鄉、小縣、小市走到大城市,內心價值觀衝突有多大?在職場中,體制內、體制外,他們的價值觀衝突有多大?

衝突如此,多少人能倖免?

二線城市的心理諮詢是什麼模樣?

(學校的心理諮詢師)我曾在學校主編過一份心理健康方面的小報,小報隸屬於學校的心理諮詢機構。以我現在對心理諮詢的了解,回想一下當年的學校諮詢室,真正能做好心理諮詢的老師,並不多。

(醫院的精神科醫生)後來考二級證,上課的老師有湘雅醫院的醫生(在精神病學上,湘雅應該可以排中國前幾名了),有一些是體制外(非學院派、非精神科醫生)的野路子諮詢師。在醫院,心理諮詢一個小時50塊,但你想長期穩定諮詢那幾乎不可能,掛上號就不錯了。沒有長期穩定的咨訪關係,即使你對面坐著羅傑斯,效果能如何?而且據我觀察,醫生的諮詢水平也參差不齊,有些感覺沒有受到過系統的諮詢方面的訓練。注意,他們是專業的精神科醫生,不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非學院派的體制外諮詢師)我的感覺是,比較牛的體制外諮詢師,也許他們長期專業從事心理諮詢,在諮詢表現力、感染力、細節技巧方面明顯高過醫生。但,更多有用力過猛的感覺,有點成功學鼓吹者或者職業培訓師的味道。而有些的體制外諮詢師,諮詢水平和路邊算命的、居委會大娘沒什麼差別。

(社會上的心理諮詢機構)我的了解,長沙市面上的心理諮詢機構大多存活不易,很多培訓機構提供一些諸如二級諮詢師培訓、各種各樣不靠譜的奇怪工作坊、小組、親子、靈性體驗什麼的賺些錢。很多人抱著一腔熱血開了業,但很少有來訪者上門。因為,來訪者不相信你啊。由於市場的混亂,有諮詢需要的來訪者,被這個亂七八糟的所謂諮詢師搞的七葷八素,慢慢的很少人期望通過諮詢解決自己的困惑了。

總結一下。真正受過系統訓練的心理諮詢師,在二線城市,少之又少。體制內諮詢師素質相對靠譜,但系統、長期的諮詢,體制內的諮詢師很難提供;體制外就有點春秋戰國的味道,而且,即使有牛人,你也找不到他,沒有平台,沒有渠道。

二線如此,三四五六七八線城市,根本不要提了。

體制外諮詢師的困境——我為什麼要做「低價諮詢」?

作為一個在路上的諮詢師,我覺得自己跋涉的相當艱難。

我比較贊同於學院派的諮詢師成長模式——有紮實的心理學基礎,做長期督導和個人體驗,參加好的長程培訓,豐富的諮詢訓練。但,督導、體驗、培訓,都需要大量的錢。而且,來訪者也很難找到。

其實為了積累經驗。如果沒有「低價諮詢」,怎麼可能有來訪者找到我?我算幸運的,在知乎回答問題後,有一些人來找我。如果沒有來訪者,這意味著,我根本無法在心理諮詢師這條路上走的長遠,甚至根本無法走上正軌。

我想,中國的心理諮詢想發展好,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建立極端靠譜的雙向溝通平台。這個已經有簡單心理在做了。

2.解決新手諮詢師的諮詢師的培訓問題。其實有不少人有心理諮詢的天賦,也有意願,但種種原因走不到這條路上來。一顆好種子,沒人澆水,天又不下雨,只能幹死。督導、個人體驗,已經要花蠻多錢了。培訓為什麼還要那麼貴呢。無奈,我在淘寶上買過類似」培訓錄音大全「的東西(當然,這樣侵犯了知識產權)。我有時會想,為什麼國家不能購買一些長程的各流派系列錄音,低價提供給新手諮詢師呢?網易公開課上,各大學的名教授可以教學,高校里心理諮詢方向的導師,能不能提供好的培訓錄音錄像給新手諮詢師呢?(知識產權是知識產權,但通過低價甚至免費,市場是可以運作出經濟效用的,提供者不會吃虧,而且可以惠及社會)。

第3點,也是我特別想說的一點。解決中低檔收費的問題。

道理很簡單,市場中任何一種商品,都有不同層次的供給。你想吃蘿蔔嗎?有100塊的蘿蔔,空運回來洗凈切好還給你雕出個花;有10塊的蘿蔔,從大棚里運回來的洗凈個大;有1塊的蘿蔔,全是泥巴,長的丑。但長的再難看,洗洗可以吃啊。

我覺得,300塊以上的心理諮詢,應該留給有一定經濟實力或者情況比較複雜的來訪者。大部分的來訪者,市面上應該有相對靠譜的「低價諮詢」供給。

其實,心理諮詢,就是一種背後有理論體系的技巧性聊天。諮詢師們都知道,除了精神病和人格障礙患者,心理諮詢所起的作用,很多在於穩定關係的建立。很再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來訪者花錢來找精神溫暖。社會如此急功近利找到一個可以無話不談的朋友都難,大家都憋壞了。說的再露骨一點,我需要傾訴,需要有感情依靠,這個社會不靠譜,我能不能花點小錢找個靠譜的人聊聊天?

他沒有各種牛叉的學習經歷,但他能傾聽,能保密,他不會傷害我,他還能給我點小小的理解和分析,能建立一段長期穩定的關係。也許,這樣就夠了。


低價諮詢或者免費諮詢。

在諮詢師最開始進行諮詢時,會感覺很酷炫吧?

但時間久了,你會發現,你遇到的諮詢者情況繁瑣,主要不是複雜 ,是繁瑣。

一段時間後,你就會累了,並且時間回報不成正比。當你開始關注自己生活,你會開始糾結一直接,但是沒處理乾淨的諮詢。

所以,不要一開始就把自己的熱血,興趣放在一種所謂的「道德高點」

收費沒什麼不好意思的,只要是你能力所及。

堅守原則,對於諮詢師來說,才是一種善良。


想寫的與本題關係不大,但是想說一下。

我很久就想找個「低價」心理諮詢了,因為看了一些正常收費的諮詢報價自己負擔不起,但又想像電影里那樣有個諮詢師可以幫助我。

沒找的原因是實在不了解這些「低價」心理諮詢的心理諮詢師是否有真正的能力,諮詢過程中是否能讓我感受到他有認真聽我說我的感受,諮詢過後他們是否有辦法切實的改善我的抑鬱問題,隨便交談幾句問幾個簡單的問題,做兩份問卷就給我下定義然後叫我吃藥的諮詢我是接受不了的。

如果諮詢的結果讓我很失望,那這個負面情緒的影響足以大到沒錢的時候寧可挺著。


看來訪者經濟水平,如果收入低是可以協商。

質量上沒有區別。長程有機會的話,注意談裡面的移情成份。

也有來訪者反而不喜歡折扣或者優惠。

也有來訪者會收入高了漲回開始的原價。

具體還是看個人,如果有想法可以和心理諮詢師談。

最近和一位資深榮格學院老師談了比目前公開低的個人分析價格。

主要對方願意安排時間接個案,我一個口快說,我們很多人諮詢工作收入地不可能支付150到200歐元的分析費,國內一天賺500很好了。然後切了個公益價!!!

效果好又不貴。


作為一個從事近似而又被大部分心理諮詢師敵視的職業的外行人,在這裡說話會不會被罵呢?哈~雖然具體情況有別,但在這個問題上也我算是有一點體驗的。

個人理解,收費的設定是必須的,這是給尋求諮詢者設定一個內在的伐值:讓當事人去權衡問題的嚴重程度是否足夠值得去尋求諮詢。這樣會比較容易篩選出真正有需求而且問題明顯的諮詢者。

所以過分的低價或者甚至免費,其實多數時候是會對諮詢師造成不利和困擾——但是,收費是不是應該高呢?我覺得不是。過高的收費反而剔除掉了不少真正有需要,卻有沒有經濟能力的患者。而另一方面,也導致篩選出來的對象大多都是有及其嚴重的問題,其程度可能嚴重到諮詢師本身能力無法承受(在華人社會價值體系之下更是如此,相信大家都懂)。

以上是我對收費問題的觀點,但這是個觀點的前提其實有一個假設,就是:有一個合格的諮詢師。怎麼產生一個合格的諮詢師,這就是養成的問題了。

「萬事起頭難」,這句老話中國人都懂,養成一個諮詢師開始也會很艱難。但所謂的艱難,其實並不僅僅只有在養成中所需的投入和培養,還要考慮當中的淘汰與篩選。

嬰兒需要母親小心翼翼懷胎10個月才可能降生,初生的小海龜破殼後也要經歷各種掠食者狩獵才能抵達大海——天物競擇,傷害是無時不在的。在最初萌芽時,外在的傷害更是顯得無情且難以抵抗。養成一個諮詢師,在初期接受諮詢帶來的傷害應該說是必不可少的——對於安全抵達大海的小海龜,我們可以說他們運氣好;而對於能經歷傷害洗禮的諮詢師,那就是說明他們有這行的天賦!

天賦就猶如種子,桃子的種子自然種出桃子,如果是蘋果的種子,非要它種出桃子有什麼意義?同樣,對於諮詢所帶來的傷害與負擔,能否駕馭得住也足以驗證一個人是否有成為諮詢師的天賦。如果沒有天賦,勉強培養起來的人相信如果沒有變成瘋子……估計也跟騙子幾乎無異。

「由淺入深」的發展方式再通常都是個不錯的選擇。在華人環境下,個案的稀缺足以讓不少人難以從隨師旁聽的方式開始接觸諮詢,那麼免費和低價就是必不可少養成開展途徑——雖然低門檻可能會帶來不少不必要的困擾,但是另一方面,同樣也讓所需要面對的個案難度普遍降低,也給准諮詢師更多機會去習慣和熟悉所需要面對的實際狀況。更重要的是,這足以及時篩選出一部分人,讓沒有天賦者及時迷途知返(並減少日後可能對行業造成不良影響和對社會造成危害),讓有天賦者快速更進一步。


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心理諮詢師的水平和收費是不劃等號的。收費高的諮詢師一般是諮詢時長長,諮詢培訓參加得多的個體。但是,這兩者與諮詢師的能力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絕對的。何況,每個諮詢師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即使是再好的諮詢師也會有難以接納的來訪者。諮詢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來訪者與諮詢師之間的關係(或者說是匹配程度)。其次,收費本身對於來訪者和諮詢師是一個契約關係。收費的多少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收費行為本身所代表的雙方付出接受的關係才是關鍵。其實這種契約關係在某種程度來講是為了降低來訪者的脫離率,幫助他們更好地直面自己的問題。最後,目前的心理諮詢行業混亂,一方面年輕諮詢師起步很不容易,另一方面有很多沒有受過足夠的專業培訓的人進入這個領域。來訪者自身也要有保護自己的意識,不要僅僅受到低價的吸引而盲從,最好是到正規的醫院或學校做諮詢。


低價諮詢為來訪者和諮詢師雙方各自的需要提供一種相遇的可能,對於一般問題的來訪者,預約低價位的諮詢師,對雙方來說是一個比較可以接受的選擇。如果問題比較嚴重,建議預約經驗豐富並且擅長這個領域的諮詢師才能比較好的幫到來訪者。


拯救情結和對自己能力不滿意,以及不能讓自己有所收穫否則就要被自己道德碎碎念的那種諮詢師,先覺察一下這些東西在去做低價諮詢吧。

低價無可厚非,關鍵在於諮詢師本身知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怎麼做,這樣才不容易影響諮詢本身。對於來訪者也是一樣要有一定的覺察,覺察到自己為啥要接受低費的諮詢, 是覺得自己的問題不太嚴重不那麼影響到生活,還是習慣性的剝奪他人的利益,還是真的因為經濟原因不得不為之呢 。

本人窮狗一隻,接受過低價諮詢 ,諮詢師的背景都是很好的,五六千的個案量,督導和個人體驗也是做了的,諮詢做下去也覺得很有效果。

但是,最後正是因為低價出現了一些問題。現實總是有點不敬人意的吧。(題外話如果我有錢了一定要去找過一個貴一點的,繼續諮詢下去)

扯遠了點啊。

現在覺得如果你在好點的大學裡,去學校做諮詢師吧,那裡的諮詢師還是滿靠譜的,雖然不能避免會有一些對教師角色的認同,但是在中國,諮詢師本來有一些權威性也是好的吧,而且免費,但是這個諮詢的話解決問題還是有一些淺的。

如果問題比較嚴重一些,去醫院做門診諮詢也是不錯的呀,那邊諮詢師基本上是精神科醫生兼職的(也不排除會有一些專業的專門做諮詢的心理師),去的話,就好好的看好了,也許他會給你開個要什麼的,這個地方費用也是較低的,但是不太好的是設置各個方面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還有就是這邊的不太適合做諮詢,更實用於需要治療的童鞋。

社會機構的話 ,要不就是特別好的,要不就是扯淡的吧,最好看看其他人對機構的口碑吧。如果特別好的機構是很適合做長程的深度諮詢的。特點就是非常滴貴啊,沒有400一小時做不了哦。

下面為窮狗支招。

要做諮詢的窮狗們,注意了,這些都是很好的諮詢的方式。

1,如果你的問題不大而且是一個大學生去學校的諮詢中心就好了,適用於困惑不是特別大的中小學生,然後想看看吧,學校這種靠升學率吃飯的地方,諮詢師水平不會太高的,但是小問題還是OK的。

2。如果你問題比較大的話,比如強迫症,抑鬱症和焦慮症的話,去找找當地有沒有一些提供心理治療的醫院(不是光光開藥的那種,現在綜合三甲醫院都有心理諮詢和治療室的)。那裡的治療師不一定都很好,但是醫院派們還是比江湖派信得過的哦,至於費用的話很少的吧一般在300以內,缺點的話很明顯,醫院的諮詢師給你的時間無論是每次的時長還是總體的時長都非常的少,而且預約諮詢師會擠爆頭的。

3。接受一些正在受訓的諮詢師諮詢,沒錯他們也許是新手,但是他們有督導,有個按討論,有團隊,相比於瞎灌雞湯的江湖派們,好的多了,比如capa的受訓中用於教學的訓練的個案諮詢費用大概是40到120刀,算是便宜了,德中醫院的項目好像就只要120塊錢一次。至於缺點嘛,受訓的畢竟還是比有經驗的差一點點的。

4,最後的大招。是問你想要諮詢的諮詢師,願不願意接受低費諮詢。但是這個要看他的動機了,如果用於教學的話,就還好,如果他針對你這個人感興趣,想要幫助你,你就需要和她談談這個問題了,這個有的時候會阻礙諮詢的進展的。

最後想說:如果你真的有很大的問題急需解決,成長的動力很強,就是10000一小時你也還是會去的,所以諮詢的價格有的時候也是為了考驗你到底願意付出多少去改變自己,所以的所以,高價的諮詢有時也是必須的哦。

最後的最後,告誡各位一句話,神馬樣的價格就有什麼樣的貨品。錢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標準的哦。

ps,雖然和我無關,但是還是為了廣大知友的利益著想一下,最近有打算去簡單心理做諮詢,雖然價格真心覺得頭疼啊,不過看那邊一些諮詢師的背景都很不錯啊,有錢的富家男女可以考慮一下的呀。至於我在努力存錢中啊,什麼時候存夠了,老子二話不說馬上行動。


新手累積經驗只為更快升級,打造出個人品牌後價格自然上漲。


推薦閱讀:

如何處理好宿舍關係?
為什麼有的人第二天有事情晚上就睡不好?
人格分裂是什麼感受?
是否可以通過音樂來治療憂鬱症 ?
情侶一起久了是真的會有「夫妻相」還是旁人的錯覺?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咨訪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