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讀武俠小說?
不喜歡武俠小說太正常了。
有一種人,他們不喜歡,是由於審美及閱讀偏好的差異——我就是看不來,這個沒什麼。
還有一種人。武俠小說盛行的時候,包括民國大陸乃至解放後的港台地區,當時作者寫作多為稻糧謀,如同後來的古龍,他們批量作業,為了滿足大眾的感官刺激及消閑旨趣,總會編織一些千篇一律的意淫情節,掉山洞撿秘笈遇高人也好,N女追一男也好,邏輯結構上的確有很多漏洞,或者草率請人代筆、爛尾,總之作品太豐卻良莠不齊,有些人若是不幸只碰到這些作品,自然也不會喜歡。
我們可能還會碰到第三種人,他們沒別的原因,單純就是四個字:看你不爽。
這種不爽不是因為情節,也不是因為文筆,而是因為「武俠小說」四個字礙了他們的眼。
因為歷來武俠小說的地位都很低,古龍說,「很多人心目中,武俠小說非但不是文學,不是文藝,甚至也不能算是小說。正如蚯蚓,雖然也會動,卻很少有人將它當做動物」。
不錯,武俠小說自誕生起,就基本被打入冷宮,五四以來,在政壇文壇呼風喚雨的大知識分子們,更肆無忌憚批評「舊派小說」(該提法首見於范煙橋《民國舊派小說史料》,包括武俠、言情、偵探等舊時代小說,尤以武俠為大宗)流行於市井,文筆低劣,旨趣爛俗,僅為「消閑」、「娛樂」用,負面排斥、蔑視的綱罟同步織張,管你武俠言情,都統統給我滾到邊緣,滾進「鴛鴦蝴蝶派」去。
反正你們就是不科學咯,你們天天寫秘密結社是想造反嗎,天天鼓吹求仙問道太封建了吧,反正你們就是跟社會脫節,就是不嚴肅,不高級,就是一群天生意淫狂,反正——
武俠小說所宣揚的許多似是而非的原則,卻也阻礙了中國社會步向法治、自由、自尊的腳步。
武俠小說終究只是病態的產物,他提供某些似是而非的原則,以暴易暴,挾義以犯禁,這些都不是正常的社會所允許的。……武俠小說的另一缺點是他們向人性中最懶惰、最腐化的一面加以阿諛奉承。……無形中鼓勵人們取巧,助長人類僥倖的心理……武俠小說最大的害處還不是在於影響幾個年輕小夥子上山求仙練武這回事,而是在腐蝕人心這方面。
——引自魏紹昌編《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
類似的還有很多呢,張恨水的《武俠小說在下層社會》,瞿秋白《堂吉訶德的時代》等等,其實不用等到《鹿鼎記》,民國時期,說武俠文化活該式微,堂吉訶德來了的說法已經遍地都是了。
誠然,那個年代的武俠小說,是有很多失敗之作,很多思想糟粕,但是所謂的純文學垃圾難道還少了?
高雅的衛道士們不會管武俠作家們於文學創作的摸索與進步,他們不會理會,其實早在民國北派五大家時期,就已經試圖顛覆舊有的「英雄救世主」與「白日夢」的觀念了,白羽在作品裡寫的好人,有時會發現「暴」是「除」不完的,他們想「安良」,卻連自己也安不成。他們筆下的人物開始有了內心的探索,王度廬的俠女俠士甚至開始爭取維護自己愛的權利。
——但是,老子才不管,反正你們武俠小說都是糟粕,都是天生意淫狂。
他們也不會管金庸的小說開始與中國歷史社會接軌,探討俠客於大環境下的無力,探討佛家無常,政治險惡,人間有情,他們也不會理會古龍的俠客遊走於社會的陰暗面,追逐人性的希望之光及個性的解放。
——你們還能有什麼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啊,反正你們武俠小說不就是娛樂嘛,反正就該死。
武俠小說就像是一群衣衫襤褸的孤兒,躲在一個叫通俗的破爛院子里無人問津,難得有一個相貌光鮮的「水滸傳」,卻很快就被上流社會領走了。「通俗」的牌匾於是被改成了「庸俗」。
80年代,金庸作品解禁,風行於大陸,可是硝煙已經逐漸瀰漫。
94年,北京師範大學的王一川博士等推出《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八卷本),以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四種文學創作樣式劃分,將20世紀的文學家重新排座次,在「小說卷」中,金庸第一次被列入了大師的行列,並且名列於魯迅、沈從文、巴金之後,老舍、郁達夫、王蒙、張愛玲等人之前的第四位,而一貫被認為是大師級的茅盾卻被除名,這引起了學術界的強烈反響。其次,1994年10月25日北京大學授予金庸名譽教授的稱號,在金庸受聘典禮上,嚴家炎發表了以《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為題的演講,對金庸的定位引起了學術界的爭議。
金庸的名氣越來越大,武俠小說也逐漸邁向大雅之堂的門檻。
1999年,王朔老師於中青報發表《我看金庸》,正式宣戰。
——反正你們武俠就是低俗,你們就是道德殺人,你筆下的人都是虛構的吧,你所寫的人性都是捏造的吧?
基本上金庸小說沒寫到的,都被他說盡了。
因為他對武俠小說的印象,還停留在清末民初的舊時代記憶里。
緊接著,金庸、嚴家炎、何滿子、盧敦基、袁良俊、葛紅兵、鄧一光、劉川鄂、王安憶、徐岱、王蒙、王彬彬等人以及還有不計其數的「金迷」和「王迷」走進了論爭的行列,許多人甚至沒有看過金庸作品,他們說我都已經聞到屎味了為什麼非得吃了才知道是屎?
在專業人士眼中,武俠小說早已設好了立場。它們就是屎。他們不僅自己鄙夷,還要勸別人一起鄙夷。
——你們這群三流作家,通俗寫手,不就是給不知情的大眾們看的三俗文學嗎?
——金庸說嘿嘿,武俠小說沒什麼,的確就是用來娛樂的,我創作的初衷,也只是為了生存嘛。
——大師們說你們這群死民科,你們懂文學嗎?你們配得上文學殿堂嗎?
——金庸忙說不不不,你們誤會了,我本來就沒說可以進文學殿堂,(媽蛋跟魯迅沈從文巴金列在一起怪我咯?
——大師們還是喋喋不休,說你們武俠小說我真的見得多了,就是一堆屎,就是一群意淫狂。
——金庸忍不住了,只好說,第一,我沒說我專業,第二,我多少也想通過它表達一些人生哲理及個人思想,表現自己對社會的一些看法嘛。
——大師們開始冷嘲熱諷,你配嗎,你是文學嗎,你根本不是。你專業嘛,你根本不專業。
大師根本不管作品本身是否有閃光點,他們覺得它們風靡了整個華人圈是因為華人不懂事,畢竟它不是嚴格的純文學嘛,於是他們握著「專業」的權杖,自顧自在高處、不勝寒地唏噓著。
一旁的黃易溫瑞安心想,不如金庸暢銷,就連被罵的資格都沒有嗎?
的確有這第三種人,他們就是見不得底層的人出頭,他們就是見不得別人好。
老師別誤會,我決不是在說你。括弧笑。
---------------------------------------------
那個,我也開了公眾號,微信搜索「言少的江湖」,或「yanshaojianghu」,謝謝關注。
我不喜歡看武俠小說,很多年都沒看過了。因為看過金庸的作品後,其他所有的武俠小說我都覺得弱爆了,看不下去。
小時候只喜歡看雞湯文,小故事,捧著一本《智囊全集》拿個蘋果在沙發一躺就是幾個小時。對於長篇的小說難以投入。姥爺的床頭有一本《情人箭》,我記得自己看了第一章然後就不知道在講什麼了…那密密麻麻的文字讓我頭疼。現在我漸漸的讀完了金庸武俠的幾本代表作,愛上了金庸的武俠。因為它三觀光明正大,文筆功底深厚,人物語言精妙,還能和喜歡的電視劇版本互相印證。金庸的武俠不是快餐,近乎於純文學了,它有關於社會、人性、命運的思考,從立意上拔高了作品的水平。不過其他作者的武俠我暫時還沒有看進去…
我來答非所問一下。
見此問題,腦海中不禁浮現幾位代表性的新派武俠作者的文章,武俠小說的受眾問題這些武俠小說作者本身是如何考慮的?他們又是如何看待武俠小說?又為何創作武俠小說?大家可以通過這幾位作者自己的回答中尋找答案。
首先讓我們看看《英雄志》作者孫曉的文章中截取的片段。
《練功打炮的武俠小說就是民族文學》
對純文學的作家來說,作家是高尚的等義詞。
對旅遊文學的作家來說,作家是女孩愛慕的偶像。
對歷史文學的作家來說,作家是學問的集合體。 對武俠小說的作家來說,作家是賺錢的職業。 糟了,那萬一寫武俠的賺不到錢,那會怎麼辦呢? 屁王,那就是屁王了。 純文學小說家放的屁,透著一種香氣,歷史小說家放的屁,讓人肅然起敬,可是武俠小說家(金老伯除外)放的屁,莫不讓人掩鼻。 人人笑罵的東西,就是武俠,不正經啊! 大家都知道寫武俠的人光是吹牛,偏偏你的牛皮很下流,毫不值錢,這下你完了,你不是純文學作家,你無法擺出一臉清流的高姿態,你的職業也沒有任何光環保護,你的社會地位極低,低到會讓朋友竊笑、家人流淚,環境的敵對性高到讓人發抖,偏偏你又賺不到什麼錢,身分與無業游民很像。這個時代搞這個,就是波西米亞人的下場,有時比無業游民還慘,賺不到錢的武俠作者與販毒的差不多,因為只有販毒的會被人日夜勸告快轉行。
歷經多年,倒閉的同業一家又一家,寫手們有的來了、有的走了,匆匆數年,我自己也老了,過了三十歲後,體力一年不如一年,現在搬書也沒當年的氣力了。歲月一天一天流逝,孫曉不能不怕。自然而然的,我寫下了【哀宗】。 【哀宗】的故事,是寫一個人看到了自己命運的盡頭,那裡頭有很多東西,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我寫的時候淚如雨下,因為我也看到了【三達】。我相信自己看到了未來,極光明璀璨的大未來,你說我看到了什麼?妄想成為金庸八世、古龍九世嗎?不是的,那您誤會了,金庸只有一個,他是武俠皇帝,古龍則是武俠王子,再過一百年,也沒有人可以取代他們。無論是創作上的成就或是財富。他們都是武俠的鼻祖,生得其時、死得其所,堪稱空前絕後。
不為錢,那你問我想做什麼?我這樣回答,我認為【武俠】有很大的潛力,只差一步,它可以成為【民族文學】。而武俠的作家,終有一天會是【民族作家】。【民族作家】?【民族文學】?什麼是【民族文學】?練功干炮,到處乾女人,干到兩腿發軟,這樣就是【民族文學】嗎?沒錯!這就是【民族文學】,練功干炮,當教主、當幫主,功成名就,反應了中國人現實的性格,以及功名利祿的世俗觀。這當然也是一種民族文學。
只差一步的意思,是練功乾女人里其實潛藏著一種哲理,(女性讀者,抱歉粗口了),當傅元影望著那本三達劍,流下了淚水的時刻,練功與乾女人這種事,就找到了另一種生命。 武俠是一種載體,裡頭藏有一個巨大的空間,必須有更多人的努力挖掘,才能使這個載體更加巨大,在原有的基礎上,承載下更深刻的主題。作為當代的寫手,籍籍無名,沒沒無聞,然則十年磨劍的我,心理有一句話想說。
世上沒有任何一種文學形式,比武俠更能反映【中國】。任何一個自認為作家的人,都有責任以傳統章回的形式,寫下一部小說,他必須藉此修鍊自己的功力,擴大對文化的掌握、對生命的歷練,這時他才夠資格去談【變】。我們這一代【武俠作家】的使命是什麼?
我們背負社會的輕蔑、環境的冷漠、國家的忽視,然則我們不能自甘下流,我們必須在市場的考驗下,以自己的力量承載出最大的主題,唯獨如此,我們才能使武俠這個載體更加巨大,使其偉岸遼闊,足以承載全民族的容貌。這個力量,是任何形式的當代文學所及不上的,武俠的載體本身就具有傳統小說的一切特色,它是章回體、以半文言、半八股為其結構,原本就有龐大的讀者群,超越了歷史小說、愛情小說,或者純文學小說,你必須在舊有特色下讓它變新,可是你不能讓它失去原有的形狀。金庸能做的,是跳過那些已經長大的人們,開始尋找下一代的年輕人,讓他們再次沈浸在楊過與小龍女的世界裡,就像是華文世界裡人人必經的文化洗禮,每一個華人青少年在成長期都必須經歷過金庸,這已經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即使這樣,想要在青少年裡創造風潮,金庸的挑戰也越來越艱巨,他的對手是哈利波特,是漫畫、是卡通,是好萊塢電影,也因此,金庸作品也正在努力地改頭換面,這就是金庸作品開始與網路遊戲、漫畫等等娛樂品結合的原因。
然而單靠這樣的做法是不夠的,即使是金庸出手也不夠。這是一個民智已開的時代,也是一個娛樂品豐厚的年代,整體的閱讀人口正在快速下降。年長的人們打高爾夫球,年輕的一代打電玩,他們寧可把錢花在攻略本上,如果我們誤以為自己還可以透過童話故事裡的情節來尋找出路,或利用「代入自己是主角」那樣的公式里來面向新時代,武俠只會更快的滅亡。玩親親、打怪獸,我們比不過網遊電玩;搞新潮,練玄功,我們贏不過奇幻魔法。想依靠擁抱青少年來存活,這是很危險的賭注。
武俠最終要能生存,依靠的不是網路遊戲,也不是取悅青少年讀者,更不能被自稱是「老書迷」的讀者所綁架,千萬記住,那是最最可怕的毒藥,只會腐蝕武俠的本質。過去二十年的歷史告訴每一個人,武俠就是因此而滅亡。 武俠之所以是武俠,並不是因為「九陽神功」、「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而是一種特殊的人文精神。這是一種思辨。新一代的讀者並不希罕練功,他們可以在網路遊戲里自己當主角,自己痛快練功,之所以還有人願意閱讀武俠,是因為他們並未被「公式」所綁架。唯獨離開英雄泡美女,少俠練神功那樣的童話公式,真正的人文關懷才會浮現字裡行間。也只有這樣,武俠小說才能在眾多娛樂品的夾殺中找到立足之地,並以文學的姿態,屹立至下一個千禧年。原文篇幅表較長,先截取這麼多。這裡有全文鏈接http://3g.tianya.cn/bbs/art.jsp?item=no17id=21546p=1——————————————————————————————————————————新派武俠小說又一代表性作者王晴川在讀過以上孫曉的文章後亦是感概良多,我們再來看看王晴川是怎麼說的。武俠小說確實是沒落了,如一座老宅投在夕陽里的影子,黯淡而又無奈。 我十分尊敬的武俠小說家孫曉先生曾經發出這樣的嬉笑怒罵:「人人笑罵的東西,就是武俠,不正經啊!」這話非常無奈,看似尖刻,實則又非常到位。武俠小說,在當今大多數人眼中,就是這樣一個人人笑罵的不正經的東西! 但偏偏,我和孫曉一樣,頗有幾分不甘:武俠,本來不該這個樣子的。 武俠小說,總該有人不寫性,不寫種馬,不寫YY! 總該有人寫精緻的文字,寫深沉的意境,寫真摯的情感! 這份情懷,想必許多進行認真創作的大陸新武俠作者都是如此。 ——————————————————————————————————————————另一位已近隱退的長春大俠馬舸早在一九九九年同樣發表了自己對於武俠小說的前景憂慮。言及武俠,感慨頗多,落於筆端,惟有一問:武俠是從此走向末路,還是再度輝煌? 向末路去,是易事,是輕鬆事。放眼一望,粗製濫造的劣作鋪天蓋地,急功近利的著者多如牛毛。觀其表,如莽漢潑婦,俗不可耐;品其實,似青樓女含羞薦枕,誨淫誨盜。內容五花八門,包羅萬象,令人膛目,但你獨獨看不到一絲心血,品不出一點精神。 不耗費心血,只賣弄嚎頭,是什麼呢?是雜耍,是鬧劇,是醉漢口中的胡說,它絕不可能是宏文。可悲的是,縷蟻雖不能壘高樓,卻可毀堤壩。所以我說向末路去是易事,毀武俠於一旦,是求財的捷徑,只要群策群力,鼓舞眾多「名家巨子」再胡亂寫上幾筆,便可使人人聞武俠而掩鼻。 向末路去,只需要毀敗的才能,那是蛇鼠的工作,對此我一竅不通;我是有著痴心的,這痴心便是盼望著武俠的再度輝煌。 要輝煌,需要鴻篇巨作,需要神來之筆,更需要十足的心血,百倍的耐心。心血是一種精神,武俠是一門學問,不懂此理者,請不要躍躍欲試,那隻會貽笑方家。 有了耐心,肯耗心血,是否就能重振武俠雄風,做個「中興之主」?我看還是不行。凡一種東西要延續下去,總要有人下苦功夫,費大力氣去研究、繼承。搞得好,能保持原樣,大夥點點頭,說你下了功夫,東西沒走樣。三句兩句,不褒不貶,僅此而已。武俠也是如此,你耗費了精力,寫出的作品卻未必盡如人意,懂武俠的人很多,欣賞水平也很高,不褒不貶已是對你心血的認可,若要大家為你鼓掌叫好,光靠耐心和流汗還遠遠不夠,那是要有過人的天賦和十足的創新精神的。武俠要再起風雲,不但要良好的繼承,更要大膽的創新,武俠有名家,但沒有權威,有經典之作,卻沒有金科玉律。取前人神髓為我所用,是正途;頂禮膜拜,以為前人高不可攀,則荒謬。金庸、古龍之所以被譽為名家巨匠,正因其躍出樊籬,勇於創新。華人中寫武俠而成名者數十人,以數量而非質量取勝者多。究其原因,多由於沒有良好的繼承,更沒有獨特的創新,文無風骨,淡淡平平,令人昏昏然不欲深讀。繼承不是獃頭獃腦的模仿,創新也不是天馬行空的寫意,總之以各人天賦定,如古人所云:「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創新,才能有橫空出世的大作產生,這是武俠惟一的希望。一部好的作品,當以心血鑄其坯,以創新塑其形,以靈感點其睛,以痴情成其魄,四者缺一,不能稱佳作。武俠有廣闊的天地,有很多領域前人均未嘗試。創新是不易的,卻可帶來出路,沒有人能窮形盡相寫絕武俠,眾人以為武俠止於此,只因沒有看到那別有的洞天。其實武俠發展到今天,可說還沒有一部大氣磅礴、壯闊如虹的作品產生。所有的前輩名家,都只是在一個高度、一個領域內馳騁;更廣闊的空間,仍無人問津。所以我說武俠是有希望的,但這希望要靠驚雷之作來實現,要靠鼓舞人心的捷報來渲染。惟有驚雷之作,才能化作閃電,焚毀蛀蟲般的劣作,如果這驚雷不能產生電火,真正的武俠仍會在烏煙瘴氣的氛圍中死灰。 全文鏈接 馬舸《以待天傾》實體書的後記以前挺喜歡看,金古溫梁黃,戊戟,卧龍生等等,現在偶爾看看徐皓峰。
以前著迷於武功及神兵,英雄夢蕩漾,一切都停留在最表層。裡邊的人放棄地位,深山隱居,小時覺得不可思議。當時覺得結尾了就結尾了,全然沒想過之後的事。
後來著迷於其中之愛情。
果然得不到才是世間常態。再以後就是政治隱喻啦。
有些有那麼個意思,有些么意思沒有。最後,只是當尋常小說來看。
不看是因為武俠夢已醒,一個人再強,武功再好也不頂事,一把槍就能要了你的命。與時俱進啊。反對說不喜歡就是偏見的答主。
喜不喜歡一種類型的書和這類書的平均質量、深度、還有代表作品和作家有多麼多麼好,都應該是無關的。是這類書滿足了某種需求,或是在某個地方招致了反感而已。怎麼不喜歡就是有偏見,沒品味了呢。知乎武俠粉多也不帶這樣沒道理的啊。因為我喜歡武俠小說,所以沒資格答為什麼不喜歡,只是忍不住吐槽某些答案而已。把我摺疊吧。吶,怎麼會不喜歡呢,不過只看金庸的。你看這圖如我,一身俠氣╮(╯▽╰)╭
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讀玄幻小說?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讀言情小說?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讀恐怖小說?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讀軍事小說?
題主,這都是什麼問題啊。喜歡什麼類型的小說就像喜歡什麼類型的蔬菜一樣,純屬個人選擇。我們不能因為金庸古龍寫了很多優秀作品、孔鯉張佳瑋分析了很多優秀作品就把武俠小說看成小說界的圭臬,它僅僅是一個類型而已。
有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某個類型的小說給了我們很多裨益,那也只是因為我們接受了作者三觀中積極的一面,換句話說,如果金庸古龍轉身去創作了色情小說,說不定也是一代經典。
看小說能看出這種問題來,我突然很好奇您是受了哪位的大作影響呢。但凡一個人,見不得人好,見不得人高明,是沒有容人之心。咱們宮家的門檻高,但是不出小人。 ——《一代宗師》宮羽田
實在是想像不出來他們打架的招式╮(╯▽╰)╭
還別說,我真的不太喜歡武俠
至今看過關於武俠的只有央視版笑傲江湖,遊戲也從不玩武俠的說不太清楚,就是覺得沒啥意思,提不起興趣可能是喜歡史詩感的故事,覺得武俠的故事面好小這個問題根源上就有問題啊……為什麼一定要喜歡武俠小說?果然不問是不是先問為什麼的都是耍流氓
沒有那種俠肝義膽,也欣賞不了裡面的江湖恩怨,刀光劍影。
因為覺得排隊槍斃 艦炮齊射更帥 覺得可以在地圖上一點一點描繪出來的世界比武俠世界更具體可感 也更寬廣
記得大學有一門課講中國傳統思想史。那天老師講到周易,順手寫了個方位叫「明夷」,問同學有誰知道是什麼。因為我的名字聽起來像是「周易」的復刻盜版,就問到了我。我:應該是一種方位或者卦象吧,具體指哪裡我也不是很清楚。(迷茫思考臉)老師:這個你怎麼會知道?!!!(蒙逼震驚臉)(合著本來就不想讓我回答出來…)我:看書看到的老師:看的什麼書?我:倚天屠龍記(不假思索,理所當然臉)老師:那種鬼書還有這個吶(難以置信輕蔑臉)我:老師我記得有一段的,你聽我說啊(終於栽了,叫你裝逼,大仇得報臉)老師:你來~(不以為意臉)我:張無忌光明頂獨力單挑六大派的時候,華山和崑崙派使出了正反兩儀刀劍法,正反兩儀,水火互濟,厲害得緊。張無忌使用乾坤大挪移,穿插來去,借力打力。華山派高矮老者,崑崙派何太沖,班淑嫻夫婦被每一招都失去了準頭,變成莫名其妙地自相殘殺。情急之下,班淑嫻叫道「進蒙位,搶明夷」。老師,夠不夠?老師:一臉恨不得自殺的表情…我:(神補刀臉)還有還有,張無忌在密室練乾坤大挪移的時候,小昭提示他,無妄位在西北。峨嵋派的四象掌,小昭指揮明教五行旗,中間都有涉及到這方面內容,老師你可以好好看看。老師被我滿血ko其實除開對武俠小說本身打打殺殺不感興趣的,這些人是因為外表阻礙了他真正了解。其他的就是信仰正統文學,對武俠小說有天然優越感的。他們對武俠小說的了解還是那種父母被殺——奇遇/高人傳功——大仇得報——攜美歸隱的過時套路,沒有真正了解。說回武俠小說本身,在一些大路貨小說里,武功和美女是物化的,是大俠的附屬品,和追求,對於人物本身的「人性」關注不足,角色同質化程度高,個人化內容展示不足。武俠應該是層皮,是方法,是切入點,而不是核心精神,超脫時代局限的愛,美,人性,這些才是。
對我而言 本來也不是喜歡不喜歡,就是和我沒關係,但每當有人用質疑的口吻 問我「你居然不看武俠? 你居然不喜歡武俠?」我都會覺得 媽蛋 難道喜歡這玩意兒的人都他媽這麼low?這麼沒邏輯?算了 我還是繼續不喜歡吧
如果把裡面的性別對調肯定會喜歡看
人對文字的親近感是有差別的,一個人不可能喜歡所有風格的文字,這是一種審美,審美必然會有偏好,我還不喜歡言情、推理呢。
不太喜歡裡面的一些觀念...
你殺我父親?我要報仇。
你殺我師父?我要報仇。
他是個壞人,我們打他!某期鏘鏘三人行
竇文濤:您的意思是千百萬的金庸小說讀者都是境界低的?
「李敖:至少是浪費時間的。我也承認寫得活龍活現,寫得好玩。我是說和金庸本人搭不上線,你談了半天俠義,你本人卻不「俠義」。像希臘詩人拜倫,他贊成希臘抵抗土耳其,親自來參加,雖然得了熱病死掉了。我相信這個,我要身體力行,這才是玩真的。搞文藝活動的人,談人類心靈的人,你不講真話,不做真事,像金庸都是這種人,看不起他們。」
李大師 李教主 李皇上 李聖人 李噴子。。。推薦閱讀:
※古龍比金庸差在哪裡?
※古龍有哪些地方不如金庸?
※如果神鵰俠侶性轉,楊過是個女孩子會怎麼寫?
※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林仙兒為什麼會那麼討厭男人?
※金庸小說只看一本看哪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