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屬於潮汕地區嗎?
汕尾究竟算不算潮汕?這確實是一個千古難題!
▲汕尾市區
歷史淵源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歷史淵源說起。
眾所周知,潮汕人祖先多來自中原一帶移民,潮汕人的祖先因歷代戰亂而一路南遷,先是遷徙到福建莆田、漳州一帶,約在宋元年間遷入潮汕,最後在省尾國角的潮汕定居下來,繁衍至今。中原移民與南越土著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不斷融合同化,所以現今的潮汕話雖與閩南話同屬閩南語系,但口音已有較大差異。
現今的汕尾人是西晉「永嘉之亂」和中唐「安史之亂」南遷的部分中原河洛人,以及福建南遷的福佬人,同早已在此生活的客家人、原住民融合而成的。
汕尾人中重要的一支雖也來自福建閩南一帶,但他們的遷徙要晚於潮汕移民,並且是從福建沿海直接遷入汕尾,因此汕尾話也被稱為「福佬話」,口音上比潮汕話更接近於閩南話。
汕尾與潮汕共有的語言,除了閩南語系的潮汕話和汕尾話之外,還有客家話、畲語。但即使是基本同源的潮汕話和汕尾話,兩者口音也是差別較大的,互相之間只能聽懂五六成左右。而汕尾還有不少潮汕所沒有的方言。
▲汕尾漁歌表演
汕尾歷史上曾為海防重鎮,明朝時期朝廷在汕尾設立「衛」、「所」,從北方遣派士兵駐軍。後來這些士兵的後裔很多留在了汕尾,他們所講的語言是一種明朝官話,被稱為「軍話」。
汕尾由於接近珠三角,歷史上與穗港商貿往來頻繁,受廣府文化影響較深,有數萬漁民以白話為母語。
汕尾還有一種奇特的語言「占米話」,占米話是一種兼有白話、客家話、閩南話特點,又自成體系的混合型方言。
可見,汕尾的人口構成和語言成份遠比潮汕三市複雜。
我們可以把潮汕與汕尾,看作源自閩南的兩個分支,他們歷史上既屬同源,在文化、習俗、語言上,大體是相同的。但由於兩地又各自相對獨立,人口構成不盡相同,因此也存在不少差別。
從歷史淵源上看,汕尾算不算潮汕?大概是一半一半。
▲潮州八邑會館
潮州八邑由來
我們再來看歷史上的潮州八邑由來。
「潮州」是潮汕古代的行政名詞,潮州府下轄八個小城,古代人口少的城叫邑,所以叫「潮州八邑」。清乾隆三年(1738年)設立豐順縣後,潮州主要有八邑商人經商於國內各商埠大邑,兼設立潮州八邑會館,號稱「潮州八邑」。
潮州八邑分別為:海陽(潮安)、潮陽、揭陽、蓮陽(澄海)、洪陽(普寧)、饒陽(饒平)、葵陽(惠來)、新陽(豐順)。
潮州八邑即為現今的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梅州豐順縣。這其中,並不包括汕尾,但卻包括了豐順。
說到汕尾,我們更不能忘了豐順這個兄弟。歷史上豐順是正統的潮州八邑之一,1976年才割屬梅縣地區,自此與潮汕分道揚鑣。豐順人至今仍對潮汕懷有很深的感情和歸屬感,他們依然認同自己是潮汕人。
從歷史上的潮州八邑來看,汕尾並不屬於潮汕。
▲美麗的汕尾紅海灣
汕尾的前世今生
汕尾地域上由於遠離潮汕腹地,更接近珠三角一帶,歷史上曾長期隸屬惠州府管轄,與潮汕在行政區划上並不相同。
秦漢時期,汕尾屬南海郡傅羅縣,而潮汕屬揭陽縣;
兩晉南北朝時期,汕尾屬東官郡,而潮汕屬義安郡;
宋朝以後,汕尾屬惠州府,而潮汕屬潮州府;
新中國成立後,汕尾屬東江專員公署,而潮汕屬潮汕專區;
1957年汕尾隸屬惠陽專員公署;1958年劃歸汕頭地區專員公署;1983年又歸屬惠陽地區專署管轄。
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在原海豐、陸豐兩縣的行政區域上設置地級汕尾市。自此,汕尾獨立成市。
▲汕尾小吃店,有一種潮汕小吃的即視感
歷史上,汕尾只有在1958年至1983年的短短25年間,隸屬汕頭地區管轄,而卻長達上千年隸屬惠州府。25年,不過是歷史長河之一瞬。但就是這短短的25年,讓汕尾的歸屬爭議了很多年。
汕尾屬不屬潮汕的爭論,很大原因是歷史上行政區域的不斷變動造成的,可以說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用我們潮汕話來說,就是一直在「割來割去」,導致認知上的紊亂。
汕尾曾有25年隸屬汕頭,你能說他不算潮汕嗎?汕尾也曾長達上千年隸屬惠州府,25年跟上千年比起來,那都不算事兒。
因此,從屬地上看,汕尾算不算潮汕?確實是頗費思量。
▲海豐麒麟舞
官方民間各有說法
我們再來看官方和民間對汕尾歸屬的說法。
官方上,潮汕三市的汕頭、潮州、揭陽,近年來開展了不少合作,去年三市更是共商建設汕潮揭城市群,力推大潮汕一體化。2014年,曾有全國政協委員在兩會上提交提案,提議潮汕三市合併。可見,從地緣政治上考量,官方一般不把汕尾列入潮汕。
在海外的潮州會館中,也是不包括汕尾的。因為汕尾歷史上並不屬潮州八邑,汕尾籍華僑自然不會參與潮州商會事務。海外的汕尾籍華僑,都加入惠州十屬會館。
▲陸豐皮影戲
有趣的是,在很多大學的潮汕同鄉會裡,是包括汕尾的。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呢?這是因為,潮汕人以團結著稱,剛踏出家鄉的學子,更迫切需要團結一致,以免受人欺凌,人多力量大嘛,當然不能將汕尾的兄弟拒之門外!而汕尾學子是不可能再對惠州投懷送抱的了,他們由於文化的趨同性,心理上對潮汕更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潮汕一伸來橄欖枝,自然是皆大歡喜了。
而在民間上,潮汕人對於汕尾的歸屬更多的是一種困惑。
有人從汕頭、汕尾的地名上「有頭有尾」,據此認為汕尾屬潮汕。這個說法其實是不成立的。汕頭古稱「沙汕頭」,汕尾古稱「汕美」,只是各有「汕」字而已。在汕尾話中,「尾」和「美」發音相同,至於後來為何改稱「汕尾」,只有天知道。
▲陸豐甲子英歌舞,與潮陽英歌舞如出一輒
不少潮汕當地的網站,對於汕尾的歸屬,也是各說各的。有的今天說汕尾屬潮汕,明天又說汕尾不屬潮汕,讓人無所適從。
從地域上看,汕尾遠離潮汕腹地,距汕頭204公里。由於相距遙遠,再加上語言差異,兩地民間往來並不密切,更多的是一種疏離感。以前沒有高速路,從汕頭乘車到汕尾,走國道至少要5個小時,還不能塞車。現在有了高速路,也要兩三個小時車程。
不過,位於汕尾市陸豐碣石鎮的玄武山,卻是千千萬萬潮汕人的禮佛聖地。每年的正月期間,都有無數的潮汕人蜂擁往玄武山的元山寺拜佛祖。元山寺是馳名海內外的名勝古迹,並且是閩南語系百姓的佛教信仰中心。可以說,玄武山是聯結潮汕與汕尾的一個紐帶。
▲玄武山是潮汕人心中的佛教聖地
不少汕尾人,對於潮汕是既不拒絕,也不太認同的看法。你說他是潮汕人吧,他也不太反駁,但會補充一句:我是汕尾人。
汕尾民風彪悍,比潮汕三市有過之而無不及,史稱「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汕尾人彪悍的性格特徵,註定了他們要做就做老大,不會甘於依附他人。汕尾人為何對潮汕若即若離,也就不難理解了。
從官方和民間說法來看,汕尾算不算潮汕?可以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汕尾究竟算不算潮汕?其實聰明的潮汕人早已給出答案了!
潮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也即大潮汕和小潮汕。狹義的潮汕是指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廣義的潮汕是指上述三市加上汕尾、豐順。汕尾屬大潮汕沒錯!
不管怎麼說,潮汕是歡迎汕尾的,也是認同汕尾的!沒有汕尾的潮汕是不完整的!不然,怎麼叫大潮汕!
是時候來個分割線
【本文整理來源:http://www.ttuly.com】,騰途旅遊網—游汕尾必備的旅遊指南書。
小廣告走一個: 更多汕尾(海陸豐)的人文習俗、特色美食介紹。可以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騰途旅遊網」
文化上,並不屬於潮汕,也不屬於惠州,屬於閩南。大部分海陸豐人祖籍漳州,海陸豐話和漳州話的共通率要比海豐話和潮汕話多得多,因為海陸豐話的底子就是漳州話。海陸豐和潮汕兩邊也是互不承認,因為本來確實就不是一種文化。。。閩南文化和潮汕文化還是有所差別的。。。當然,陸豐三甲地區屬於潮汕,陸河全境以及海豐偏北的幾個鎮是客家文化,這確實是無爭議的。但海陸豐的客家和潮汕加起來也就百分之二十左右,很多答案舉一些客家文化的例子來說明海陸豐和潮汕的區別,甚至有人說海陸豐文化是潮汕和客家文化的的混合產物,我不知道這些人是什麼心態,這樣只會增加外界的誤解。
汕頭汕尾嘛,我這個潮州人認為他們是潮汕的一部分,就是有點凶。
首先他們肯定不是廣府人也不是廣府文化。河繫上他們既不是珠江系,也不是韓江系。行政規划算粵東,都是兩次革命的聖地,武昌之前的那次起義潮州到汕尾地區首先響應推翻民國的時候在海陸豐建立了第一個中華蘇維埃政權,潮州那邊送朱總司令上井岡山。總之就是夾在中間和潮汕不太一樣的潮汕我從小到大在潮州對汕尾的印象就只有四個字
民風兇悍
如果還要加個備註,古時候全民都是強盜惡霸。注意是全民,真的汕尾人我想都會承認這一點。
有個當地黑話叫 敲竹竿(不是敲詐的意思),百度都查不到,老潮汕人都懂。香港的新義安,就是汕尾出身的向前帶著鄉親辦的,現在老大叫向華強。義安就是潮州府的古稱,他們自己也認自己是潮汕人的,海外的潮州幫也不分汕尾汕頭。
潮州府已經算民風彪悍的了,你可以理解為嶺南一帶的東北人。汕尾海陸豐人是凶中之凶點贊和回復提醒太煩了,得個清凈這是一個很朋克的回答
不屬於,屬閩南,學佬,福建。 汕尾的名字都是亂名的,原海陸豐,過去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均在海豐。
不屬於!請看這圖!我們是海陸豐!
不屬於。首先汕尾這塊地方原先叫海陸豐,是八八年設地級市時將市政府設在原汕尾鎮後才把汕尾這個稱呼擴大到全市使用。其次是民系,汕尾境內最多的是福佬人,由福建莆田漳州一帶遷徙而至,說福佬話,屬閩南語,和潮汕話比較像,但大多發音規律和用語有明顯區別,要說接近程度的話,更遠一些的廈門反而更接近,其風俗習慣也接近;其次是客家人,陸河全縣,少量在海豐,這兩個地方和河源、梅州、惠州接壤,所以客家人多也不足為奇;最後還有少量所謂原住民、畲族和疍家人,這部分是講粵語的,畲族是講畲語,不過現在基本快失傳了。由民系可以看出,汕尾地區是閩南、客家、廣府文化相互影響糅合的地方,比如福佬人,過年蒸發粿、打馬鮫魚丸的習俗是遵循閩南人的,但年節喜喪喝菜茶則是受客家人影響的。還有就是認同感方面,汕尾這塊地方,往東是潮汕地區、往北是河源、往西是惠州,歷史上曾屬惠州管過、也曾屬汕頭管轄過,但與這些鄰居的關係來說,和惠州關係最好,經常有來往;和北邊的鄰居一般,大概可能也許是井水不犯河水那樣,和東邊的潮州人關係比較差,聽說以前屬於一見面就打架的那種。
汕尾屬不屬於潮汕,這是個很糾結的話題,為此,我找了下圖片來說明下ba
潮汕地區這塊地區的雛形,從413年,晉王朝設置義安郡開始,是包括汕尾部分的
後面設立潮州府,經過分分合合,慢慢把汕尾和漳州分出去了好長一段時間,以至於清朝形成所謂的現在的潮汕主體——統稱:潮州八邑這個概念的時候,已經沒有汕尾了然後到來近代設立了汕頭專區管理現在的揭陽,汕頭,潮州,汕尾這一片地區,又把汕尾給包含進來來,不過那會還不叫汕尾,只是有三個縣,分別叫:海豐縣、陸豐縣、陸河縣。90年的時候,汕頭髮展經濟特區,下屬的所有縣紛紛離開,組團成立地級市,汕尾這塊地區看上來汕頭這個經濟特區的名號,給自己起來個汕尾,積極向汕頭靠攏,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以為汕尾靠著汕頭,其實中間還隔著揭陽。
總結來下潮汕地區的多種劃分,具體如下圖所以目前兩種流行的說法,狹義的潮汕三市(長期穩定的潮州府文化主體地),廣義的潮汕四市(受到潮州文化的影響地)主要原因還是汕頭向心力不強,所以汕尾這個鏈接珠三角和潮汕三市的地方,也很徘徊,有時候糾結我是要積極融入珠三角呢?還是積極融入潮汕。不過話說回來,在珠三角周邊遇到的很多汕尾人,都是講潮州話的,很有家鄉的味道。。。膠己人哈~~~~~~~~~~~
記得點贊(⊙o⊙)哦潮汕歷來有有狹義與廣義之分。
狹義上:
歷史上。關於潮汕,有一種說法是「潮州八邑」。潮州府轄八邑:潮安、潮陽、揭陽、澄海、普寧、饒平、惠來、豐順,是風俗相同、文化相同、利害相關的地區。
另外一種說法是,潮州一府九縣,潮州轄九縣:即潮安(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澄海縣、普寧縣、饒平縣、惠來縣、豐順縣、大埔縣,及(澄海縣轄地)汕頭埠和南澳島。
現如今。潮汕分為三市,潮州,揭陽,汕頭,原先的豐順縣被劃入梅州。
豐順縣對潮汕仍有緊密的聯繫,比如說,我在揭陽的榕城區,仍可以時間看見,開往豐順的公交車。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小時候對豐順這個地方,聽得挺多的,以為就是潮汕三市的某個地方,上了大學才知道豐順如今歸梅州~
大埔縣現屬梅州,這個我沒什麼印象也沒什麼感受,百度查了一下才知道歷史上,大埔縣也屬潮州管轄過。
在狹義上,無論何種說法,汕尾均不屬潮汕,在歷史上,汕尾千年屬惠州府管轄,只有短暫的時間內歸潮州直接管轄。
廣義上:
在廣義上,潮汕是包含現如今的三市,梅州的豐順縣,也包括汕尾。
雖然有一些汕尾人覺得有些異議,基本潮汕三市和豐順對於汕尾也屬潮汕是比較認同的。畢竟,語言,文化都是比較相通的。
只要不是講客家話,在大學裡我和我汕尾同學是可以比較順暢地用各自的家鄉話溝通的,雖然各自口音不太一樣,以及各別用詞。這也沒什麼啊,再說了,「潮州九縣,縣縣有語」,就連毫無疑問的九縣都有各自的口音差別,何況稍稍遠一點的汕尾是吧。
我曾經跟他很認真地討論過,汕尾究竟屬不屬於潮汕這個話題,這老哥,不是很樂意認。我堅持看法,他也不怎麼反駁。可能他覺得潮汕是我們揭陽、汕頭、潮州的,但我覺得潮汕是我們共同的,並不只是三市的。我是潮汕人,如果分得細一點的話,我是揭陽人;你是汕尾人,但也不妨礙你是潮汕人~ 反正我是堅持認為汕尾也是自己人(膠己人),大家都是兄弟姐妹。
有意思的是,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大學裡,都是有同鄉會的,尤其是潮汕必定有,正常的每個市一個,比如揭陽同鄉會,汕頭同鄉會,潮州同鄉會,然後,肯定還有一個潮汕同鄉總會,有時會舉行一些活動。比較特殊的是汕尾同鄉會,在有些學校是也會加入到潮汕同鄉總會,這個大家庭里來,而在有些學校不會。。。大家都知道的,到一個離家很遠的地方上學,是孤獨的,很需要安全感,歸屬感;汕尾在文化確實有很多相對於潮汕獨特之處,但總體上仍應屬於潮汕文化,相比較於惠州,在文化情感上,汕尾也確實傾向於潮汕一些。
潮汕三市,揭陽汕頭潮州。
算吧...在飲食習俗上比較接近;不算吧,民風上可能略有兇悍吧。說不算,我覺得可能主要是經濟上比潮汕主要地區略有落後吧...但總體來說,我覺得還是算,尤其和廣府人比較起來的話。
汕尾市,是一九八八年初經國務院批准,以原海,陸豐的行政區域建立起來的地級市。轄海豐、陸豐,陸河三縣和市城區,共設置3個辦事處、40個鎮、10個鄉,13個農林場。總面積5271平方公里,總人口258.3萬(1998年)。全市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近百萬人。在口頭上,人們仍沿用那個親切而具有滄桑感的名字—海陸豐。
汕尾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東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證,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漁獵種植,生息繁衍。《禹貢》有九州之說,時汕尾屬九州中的揚州南境;《周禮.夏官.職方》稱為藩服之地;春秋屬南越;戰國入楚稱百越、秦至漢初,汕尾全境均屬南海郡博羅縣地域。漢元鼎六年(公年前111年)時海豐縣隸屬東官郡,轄地包括現汕尾市全境及惠來、普寧、揭西之部分地區。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年),東官郡與梁化郡等並置為循州,海豐縣改屬循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析海豐且東部置安陸縣,安陸縣治設在大安屯(今陸豐大安鎮轄地),轄今之陸豐市、陸河縣及惠來、普寧、揭西之一部,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又廢安陸縣,並復海豐縣,仍隸屬循州。五代十國時期,循州改為禎州,汕尾隨屬禎州。宋開寶四年(971年)設廣南東路禎州,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趙禎(後即仁宗)名諱,改禎州為惠州,時海豐、博羅、河源、歸善(今惠東)四縣均屬廣南東路惠州。海豐縣轄興賢、金錫、楊安、石塘、石帆、吉康、坊廓、龍溪等8都。元代,汕尾地區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惠州路;明代屬廣東布政使司惠州府;清代屬廣東省惠州府;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豐縣東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陸豐縣。縣治在東海(今陸豐東海鎮),海豐、陸豐兩縣同屬惠州府。民國初年,隸屬廣東省潮循,民國19年(1930年),隸屬廣東省第4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海豐、陸豐均屬粵東江專員公署管轄;1953年改屬東行政公署;1957年隸屬惠陽專員公署;1958年12月劃歸汕頭地區專員公署;1983年9月,又歸屬惠陽地區專署管轄。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在原海豐、陸豐兩縣的行政區域上設置地級汕尾市,並析海豐縣南部沿海的汕尾、紅草、馬宮、東涌、田乾、捷勝、遮浪7鎮建置市城區;設陸豐縣北部山區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護、南萬、東坑等8個鎮設置陸河縣。1992年底,市城區設出田乾鎮、遮浪鎮、新建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1995年,設原陸豐所轄華僑農場為華僑管理區,以上兩區屬市政府派出機構。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陸豐撤縣建市(縣級市),由省政府直轄,委託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目前,全市管轄的區域(含代管)有陸豐市、海豐縣、陸河縣、市城區、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華僑管理區等一市二縣三區,轄區內設有47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場,市政府駐汕尾市城區。 在全國,可能會有不少朋友,甚至在廣東的朋友也許連汕尾的名字都未聽說過,或也僅限於聽說而己,並不真正對汕尾有多少了解。當然,更有的,只因另一個帶「汕」字的城市——汕頭經濟特區,所以才連帶的認為有頭就有尾,由此才連猜帶蒙而得到汕尾的一鱗半爪印象! 其實,只要提起汕尾的另一個名字——海陸豐,則恐怕普天之下,就算是海外,也沒有幾個人會不知曉的了!如就有這樣一句民諺:「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有人對它作了這樣的詮釋,堅韌而彪悍的民風,總是孕育著躁動的期待,總是積澱變革的渴望,蓄勢待發之後爆一聲:嗨,咱們的海陸豐!汕尾市,就是基本上是在原海豐縣、陸豐縣的基礎上設立的!說到汕尾,是絕對避不開「海陸豐」這幾個字的!「海陸豐」在全國、在海內外的知名度,要遠較「汕尾」為高,要響亮得多!(近年來,有不少人紛紛提議,要將汕尾市改為「海陸豐市」,甚至連本地的省人大代表也將此正式做為提案,提交到了省九屆人大進行審議! 現在許多人對海陸豐人的評價最多的就是兇悍,狠.確實,海陸豐人確實很兇悍,這其實跟海陸豐人民在抗日及革命所表現出來的英勇是一樣的.當時很多人是「石敢當」。 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人們對海陸豐關於與潮汕撲朔迷離的關係。對於海陸豐屬不屬於潮汕有了爭論。一段時期以來,汕尾人對於自己是否屬於潮汕地區,也是很迷惑的。因為如從語言上,風俗和歷史上來講,他們大都可歸作潮汕人。但卻又因長時期遠離潮汕的大本營,所以語言,風俗上又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對潮汕又缺乏認同感,並不怎麼認同自己是屬「潮汕地區」的一分子。另外,再加上其它各地的潮汕人,對是否把汕尾包括進大潮汕地區,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例如,很多潮汕的網路、網站,在論述潮汕的時候,就是一直認潮州,揭陽,汕頭為潮汕三市。不少潮汕人也並不認同汕尾為「個己人」或「個D人」).另外更為可笑的是,在許多關於潮汕文化的書籍上,說潮汕分為潮州,汕頭,揭陽三市,但卻把汕尾的方言劃入潮汕方言裡面,而特別是陳澤泓的《潮汕文化概述》裡面的關於考古學最早在潮汕地區的地方卻是海豐,還有那本書裡面也把海陸豐福佬話劃入潮汕話。這讓海陸豐人特別感到迷惑。總之,有相當一部分的潮汕的學者在論述「潮汕地區」的時候,也往往並不把「汕尾」包括進潮汕地區裡邊去的!可以這麼說,歷來,汕尾與其它潮汕地區的聯繫,並沒有其它各潮汕地區間聯繫那麼密切的,相反它與惠州的聯繫卻反而更要強些!因為海陸豐地區長期屬於惠州管轄,而且有一種惠陽人的認同感。當然在有些潮人網站,潮汕是包括汕尾的。同時在許多大學裡面,一般海陸豐的人都歸屬潮汕。但海陸豐跟潮汕是否同體呢?目前存在許多不同的觀點。 當然人們一提起「汕尾」,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就將其與「潮汕」聯繫起來!汕頭汕尾嘛,大家都是「汕」,大多數人又是同根同源,講的語言,風俗習慣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不由分說的被連在了一起!但是汕尾,原名「汕美」,濱臨南海,盛產魚蝦,素以濱海魚港著稱,有美麗的濱海風光,故得「汕美」之名。因此汕尾一開始就不是為了與汕頭掛鉤。當然原潮汕跟海陸豐的居民一樣大都是從福建莆田、漳州一帶過來的,而且兩個地區都連在一起,構成一個區域,講著同樣的語言,過著同樣的風俗習慣。而且在很久以前都是同一個行政區,如古揭陽就包括了這兩者。這些都是把海陸豐劃入潮汕區域的原因。 其實,汕尾人與其它地區的潮汕人,是有很大不同的!在海陸豐,沿海一帶的潮汕文化與內陸一帶的客家文化既獨立發展,又互相倚重,既共生共榮又各有天地!或許是因為歷史上長期歸屬廣府文化跟客家文化並重的惠州府管轄的緣故,(只有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才歸汕頭管轄)而且又身處在客家人的包圍圈之中,汕尾一面臨海,其它身惠州,河源,梅州,揭陽中間,惠、河、梅都是客家地區,另與之接壤的揭陽部分,也大都是半客家地區,如揭西,普寧,只有惠來這麼一個小缺口與潮汕其它地區相連,而本地北部山區,也有陸河等大量的客家人聚集地!所以人們俗稱海陸豐人為「半山客」。但由於地緣的關係,不少禮儀習俗與潮汕其它地區是不大不同。但是在婚禮上,以前的海陸豐跟潮汕是不同的。以前的海陸豐婚禮辦得有點象喪事。海陸生女兒出嫁,同寅姐妹都來作伴,唱了三夜哭嫁歌。臨嫁前夕,母親嫂子等女眷也加入哭嫁的行列。上花轎(上車)時,一家人哭哭啼啼,號啕如送喪。而新娘的打扮,卻是一身白衣白裙。手持雨傘,儼若孝婦樣子。但現在這種婚禮基本上消失了。 兩者最大的區別應該是兩地心理上的互相詆毀。 例如潮汕人說海陸豐人為「充場」?,而海陸豐人稱潮汕人澀(嗇)仔。可見兩地心理上並不那麼認同對方為自己人。當然在其他心理歸屬上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我覺得他們還是有區別的。但是海陸豐文化並不是潮汕亞文化,我們也不承認。更不能說是福佬亞文化,海陸豐語言文化更接近於閩文化。我相信我們大部分海陸豐人是不願意做人家的文化歸屬而沒有自己的文化的. 另一個不同點就是語言。汕尾的方言是很雜的,基本上海豐縣,陸豐縣,城區等,大部分地區通行的是 「福佬話」。即深受客家話跟廣府話影響的閩南話。而陸河縣,海豐縣與陸豐縣的北部少部分地區,則有不小的部分講的是深受「福佬話」影響的「客家話」。還有少量講白話的集中於汕尾港和馬宮港,使用人口多數為深水漁民。其它還有「占米話」,「畲語」等!其中,「占米話」是一種含有官話成份但深受客家話、閩南話影響的混合型方言,有陸豐市西南鎮青塘村、大安鎮坎石潭和海豐縣平東鎮龍吟塘3個方言島,使用人口約9000人。「畲語」是聚居住在海豐縣鵝埠鎮紅羅村的畲族居民所操的本民族語言,使用人口約180人。下面簡單說一下潮汕話跟海陸豐福佬話的區別:海陸豐人說東西是「連細」或者「人細」,還有原潮汕地區講話用「啖」,而海陸豐用講,這點跟福建閩語還有台灣話相同。其他的其他上是相同或相似。但是,我認為東西跟用什麼說話是一個群體的很重要的標誌。 海陸豐人的語言,無論是潮汕話,還是客家話,彼此都早已深深地受到了對方的影響,而形式發生了大變!例如:相對於潮汕其它的地方,海陸豐人講的「福佬話」因受客家人的影響,相對於其它地區的潮汕人講的「福佬話」,語氣上是偏重的;而海陸豐人講的「客家話」,則因受「潮汕話」的影響,相對於興梅的客家話,也是偏硬的! 事實上,海陸豐人是都具有一種既有異於潮汕,又與客家不一樣性格的獨特人群!他們的性格,是兼具了潮州與客家兩種性格的優缺點,並在此基礎上溶合而成的。他們既具有潮州人的團結,講義氣,強悍的性格,又具有客家人那種達觀向上,自強不息,堅韌的品格!他們是這兩種不同民系深深溶合在一起後而形成的。這中間,早已很難分清,哪些是屬潮汕人的性格,哪種是屬客家人的性格了!他們的為人,處世,對事對人的態度方式,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等方面,無不深深地體現著獨特于海陸豐人以外的人的地方,全都帶上了深深的「海陸豐人」烙印! 但由於海陸豐地區在地緣上跟潮汕的關係,交通地理的問題。特別是語言,心理,風俗上的接近,再加上原潮汕行政區的各個地方也不是相同的。這樣就可以把海陸豐地區劃入大潮汕的。當然不劃海陸豐也可以,但絕對不允許把海陸豐方言劃入潮汕話。因為語言是判定一個民系的最重要的因素。當然對於海陸豐是不是屬於潮汕,目前仍存在太多不同的觀點。總之,如果說大潮汕當然包括海陸豐,這是因為海陸豐的文化基本上跟潮汕相同;但如果是指原潮汕,當然是不包括海陸豐的.其實包不包括都是一樣,但是千萬不要出現令人迷惑的事情,就比如上面提到的由陳澤泓主編的《潮汕文化概說》裡面的尷尬。 至於原潮汕行政區與海陸豐的淵源如何,具體怎麼定位。由於閱歷不深,怕弄巧成拙,這方面有賴於專家學者給出定論。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海陸豐人跟潮汕人是一個民系,是某程度上的老鄉,這是不爭的事實。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海陸豐的一些特色。 只要是海陸豐人,無論他講的是潮汕話,還是客家話,在這方面,都是高度一致的!他們中間,存在著許多共同的東西,就是飲食等風俗習慣,也是日益趨於一致的!在這裡,我想舉一個證據,那就是客家擂茶的風行! 飲擂茶與食擂茶粥是客家一種古老而獨特的習俗,它起源於中原流傳於廣東、湖南、江西、福建、台灣等地的客家人中。擂茶,也叫咸茶。全國農村吃擂茶的地方並不多,廣東的汕尾市和揭西縣以及桂、贛、湘西、台的部分地區,才有此習俗。 製作擂茶與擂茶粥,一是備好工具,包括擂棍與擂盆。擂棍一般用無毒、無異味的樹枝削制而成,長約1.5米,直徑約三四厘米;擂盆為盆內布滿溝紋的陶器,大小根據家庭人數而定,一般擂盆上部直徑25至40厘米為宜。二是根據原料用途、個人愛好和季節等選擇不同的原料和輔料,其中茶葉、花生或芝麻等為必需原料。 擂茶與擂茶粥的製法:一是原料準備。茶葉一般採用清明至立夏前後的鮮葉,經蒸燙去其青澀味,然後烘乾或炒干貯藏備用。然後將原料裝入擂盆,將原料擂至泥狀。如果制擂茶則將擂好原料裝入茶碗,沖入剛煮沸的開水稍作攪拌即成;如果是製作擂茶粥,擂好的原料可以不取出,加生油、生鹽等,把煮至剛熟米粒的稀粥沖入擂盆,經攪拌均勻即成。但也有將茶葉、生米、生薑等用水浸泡後加入生油、生鹽等放在擂盆內擂成糊狀取出,拌入韭菜、菜豆、紅薯粒等放入鍋內,沖入溫水煮成稀粥,食粥時再加入熟花生粉、熟芝麻粉、熟豆粉、碎糯米糍等各種輔料。 經過這一道道工序後,味美而滿帶茶香的擂茶或擂茶粥,就算是擂好了,可以開吃了。於是乎,賓主圍桌而坐,茶桌上放置上炒花生、香酥豆、蜜餞、油炸米果等佐料,主人依次將擂茶或擂茶粥送給客人,邊品嘗邊敘家常。品嘗時先呷一口,品香嘗味,您會感到甘醇可口,齒頰留香;二三口慢飲,您會感到五腑通暢,神清氣爽,迴腸盪氣;飲盡您會感到餘味甘甜,回味無窮。正如汪曾祺書贈的擂茶詩:紅桃曾照秦時月,黃菊重開陶金花;大亂十年成一夢,與君安坐吃擂茶。 就是這種本源於客家的擂茶,卻早已風行於汕尾各地了!入夏以後,汕尾市的鄉村圩鎮,一般都時興吃擂茶或擂茶粥。每當有親戚朋支來訪,熱情而好客的海陸豐老區農民,便立即動手製作擂茶招待,令客人倍感親切。 當然,這中間的吃法,也還是有一點點差別的,海陸豐縣城以及沿海一帶的鄉鎮,吃擂茶時,喜歡加進加工好的芹菜、蔥、蒜、蝦米、魷絲,味道極佳,刺激食慾。陸河各地的農村,卻喜歡拌人炒米花,外佐以一碟酸浸蒜頭或蕎頭,清脆爽口,別有風味。而著名民間文學家鍾敬文的故鄉海豐縣公平鎮一帶,習慣將剛煮熟的大米飯泡在咸茶里,加進各樣香菜配料,他們叫做「飯茶」,權作點心,解渴充饑。(鍾老先生這種吃法,現在在陸河各地也是這樣的,我在家的時候,就特喜歡吃!)我記得,以前還曾經看見過,著名音樂家,海豐籍人氏馬思聰寫過的一篇短文,講的就是他打小就喜歡吃這種,具有獨特地方風味的「擂茶」!外地的朋友倘有機會來汕尾的話,一定要嘗嘗這種獨具汕尾特色的「擂茶」,那才算是不虛此行啊! 海陸豐人的民風:團結、愛國、敢作敢為、達觀、豪爽、剛強弘毅、勤勞、勇敢豁達、堅韌而彪悍,他們有不愧強權的傳統,有著敢把皇帝拉下馬的勇氣!在這裡,總是在孕育著躁動的期待,總是積澱著對變革的渴望!在這塊熱土上曾發出的農民運動的怒潮聲,讓全中國人民都領略到了,海陸豐人民那種「敢為天下先」,開創中國第一個蘇維埃人民政府的勇氣和膽略。汕尾人,在家裡的時候,或許看起來並不怎麼起眼,但一到外地,卻往往都混得不錯!當他們受人欺壓的時候,往往選擇的不是寧事息人、忍氣吞聲,而是挺身而出、與之抗爭!就算對手遠較於己強,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應聲而出! 在這裡,有這麼一句流傳很廣的俗話,或許就是對此最好的解釋了,那就是「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海陸豐人就是這麼一種性格,無論他是講什麼話的,潮汕與客家的都一樣。他們從來都不會懼怕別人的威脅,他們一般都受不了別人的氣!有種「寧可玉碎,與不瓦全」的強悍性格,寧可拼其一死,也要保住尊嚴! 也是這種性格,造就了海陸豐人不愧強權,敢於、勇於與遠較已強的對手周旋、對抗! 當然,汕尾人絕不是一味只顧爭強好勇的,他們同時還兼具了客家人那種隨和的性格。只要你不去刻意欺壓他們,他們一般會待你很好很好的!他們一樣的好客,一樣的易結交!那種強悍的性格,一般都只是在受壓的時候才顯現出來的。他們一般比誰都彬彬有禮,古中原人那種「禮」的觀念是很強的!在他們的風俗文化,傳統觀念以及日常生活當中,還留存有許多這種痕迹。 或許是受客家人耕讀傳家的影響,海陸豐人都比較願意供子女讀書。只要兒女讀得下去,讀得有成績,就是做牛做馬,砸鍋賣鐵,他們也要將兒女們的書供下去!也因此,海陸豐歷來人才輩出,如溫文爾雅,享譽全球的著名小提琴家馬思聰;中國民俗學之父——鍾敬文;壯懷激烈,寧被家裡斥為「逆子」,也義無返顧地為革命的「農運大王」彭湃;為廣東省90年代掌舵的前省委書記謝非;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首任總設計師彭仕祿;開創戰爭報告文學先河的丘東平等,就是其中很形象的代表了! 汕尾,還是一個著名的僑胞鄉。據說,曾經有過這麼一個說法:「在每六個香港人當中,就有一個祖籍是海陸豐的!」僅舉身處內陸山區的陸河縣來說,全縣才區區20多萬人,但海外的僑胞卻有三四十萬之眾,遠比本地的人還多!一直以來,這些僑胞都十分熱衷於家鄉的建設事業,為把家鄉早日建設得更美更福更強而出錢出力!(可惜的是,本地的官員卻往往令他們失望,只知道向他們升手要錢,要這要那! 在這裡,還有一件事,是很值得一提的。那就是,海豐縣還是省級的歷史文化名城!不過,他的出名,成為天下聞名遐爾的歷史文化名城,卻絕不是只自彭湃等早期共產黨人才開始的。 其實早在宋末元初,中華民族的傑出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曾在此駐足。那是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沿海抗元。不意宋降將張弘范率元兵分水陸兩路襲擊惠潮梅地區。文天祥於12月退回海豐,駐兵五坡嶺。一天,文天祥全軍正在吃午飯,突被元兵包圍,倉促應戰,將士多被殺死。文天祥遂被執,英勇不屈。張弘范強迫他寫信勸仍在崖山抵抗的南宋大臣陸秀夫和將軍張世傑投降,文天祥斷然拒絕,卻寫下千古名篇《過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 海陸豐不僅鍾靈毓秀,人才輩出,還在區區之域,至今保持著正字戲、白字戲、西秦戲、竹馬戲等好幾個全國各地早已基本絕跡,而唯海陸豐所獨有的劇種,真可謂是奇蹟。 當然,這裡面也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正字戲,又稱正音戲;白字戲,海陸豐也稱之為「白字仔」,潮汕又稱為「南下白字」。正字戲和白字戲,都由浙江傳入福建、潮州。明代海運發達,正字戲由海運直接傳人海陸豐,因海陸豐扼南北海運之險,是一個中繼站、避風地和補給站,又多軍旅據點。白字戲傳入福建、潮州之後,滲透了閩南方言,成為閩南語系的一種地方戲了。凡閩南語系地區,如台灣、廈門、泉州、潮州、汕頭、海豐、陸豐乃至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等地,都有白字戲的流布。但到後來,白字戲卻僅在物產豐阜的海陸豐紮根、生存與發展,在其它地方卻早已成了絕唱! 總之,汕尾講潮汕話的,是客家化了的潮汕人;講客家話的,是潮汕化了的客家人!邊吃著色香俱濃,而又獨具地方特色吃食的擂茶;邊聽著具有濃濃海陸丰韻味而又唯海陸豐所獨有的「正字戲」,「白字戲」,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這就是今日之汕尾人!出處: 汕尾屬不屬於潮汕地區? 原作者不詳個人覺得,汕尾是潮汕地區邊緣地,汕尾人也是潮汕邊緣人。是或不是,我們在講歷史地理文化和風俗,但問的人其實考慮得更多的是一般人的情感認同。不算了。我們自豪,我們是汕尾人,我來自海陸豐。
作為汕尾人,不認為汕尾是潮汕的。汕尾的方言主要有福佬話和客家話。
潮汕是一個區域的統稱,按照現在行政區區分的話,就是潮洲市、汕頭市(其中包含潮陽和潮南)、揭陽市、普寧市,即語言習俗都基本保持一致,而且相互通婚比較平繁,而所謂的粵東地區也普遍所指的就是潮汕地區,汕尾與潮汕平原相鄰,現下轄市城區、陸豐市、海豐縣、陸河縣四個縣區級單位,特別是陸豐市、海豐縣和揭陽市的惠來交界,其兩個地方就是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交融的地方,嚴格來講是不屬於潮汕地區。
不屬於,寢室兩土生土長的汕尾兄弟,對汕尾屬於潮汕一事在各種場合直接否認,當然也可能是實在噁心我們學校所謂的潮汕幫的各種裝逼下作之事
不算,汕尾的前名叫做汕美,很多汕尾出門在外的因為被人說潮汕是不是包括汕尾。其實不是的。潮汕是潮州、汕頭。而汕尾,不是汕頭的尾巴。說實在的,汕尾在抗戰時期叫海陸豐,所以潮汕歸潮汕,汕尾是汕尾
不算的,至少大部分地區不算。
潮汕地區來源於明清時期的「潮州府」,我們可以參考一下饒忠頤(國學大師,質量有保證)的《潮州志》(49年出版),書里概括的潮汕地區包括:潮安縣,潮陽縣,揭陽縣,饒平縣,惠來縣,大埔縣(客家),澄海縣,普寧縣,豐順縣(多客少潮),南澳縣,汕頭市,南山局(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百度也找不到)。裡面並沒有汕尾(海陸豐),除了南山局不清楚,希望有仔細研究的同學補充一下。
我們還可以參考一下海外潮人的潮州八邑會館,八邑包括:潮安(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豐順(有些是南澳)。裡面也沒有汕尾(海陸豐)。
也有人說陸豐的三甲地區方言和民俗都與潮汕民系接近,所以陸豐的三甲地區是屬於潮汕民系的,這個供參考。
在香港,香港人所說的潮州人是包括海陸豐人的,這裡也一併舉出來。
樓主也是半桶屎,有錯誤的地方麻煩幫忙指出來。
嗯,舉個生活小例子,汕尾市分成城區,還有屬於城區管轄的小鎮或者街道,例如遮浪,馬宮,田乾等小鎮,和城區同個行政級別的還有海豐縣,陸豐市,陸河縣。像我媽是海豐人,除了講鶴佬話,她又是客家人,是說客家話的,所以她會覺得自己是海豐人,汕尾人,客家人,但不會覺得自己是潮汕人。
僅僅是個人經歷~85以後的年輕一代對於潮汕是否有汕尾這一問題是含糊的,有承認的也有說不是的,都是語氣很弱不敢肯定;但是這一代人的上一輩則大都是說是分開的,曾去汕頭拜年的時候被某同學的家長說道:汕尾啊,汕尾都是客家的吧。即使我當時是用汕尾話在和他對話。(可能這種語言上的差異性已經「巨大到」讓這同學的家長認定我屬於「客家」範疇了). 至於是否歸屬於哪個體系,從遷徙的方式來說,粵東三縣是從最近福建的地方一點點擴散遷徙到三個縣的,而汕尾地區是直接從福建一路遷徙到現在的海陸豐、汕尾地區,是一種跨地區式的遷徙,所以就遷徙方式來說就和潮汕是分開的,,所以現今我能發現福建某些地方的當地話比潮汕地區的還要容易聽懂,差異化更小… 打個比方來說,如果全部從福建遷徙下來的群體是個家庭,我們就像是家庭里的某一分子,自己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粵東三縣潮汕體系是個個體,汕尾體系也是個個體,,僅此,,,,,說的不對的請指正~
推薦閱讀:
※生長在小國家裡(類似新加坡或歐洲的小國家或非洲小國)是怎樣一種體驗?
※中國有哪些湖泊值得一去?
※先秦時中原的崑崙玉是采自何處?
※你看過哪些書上沒有的歷史地圖?
※密度比水大的物體會沉到水底,為什麼密度比土地大的物體不會沉到地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