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切糕能火?對於目前互聯網上的各種黑,是因為國人缺少吐槽的對象還是別的什麼原因?
題主你買一次試試。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其實09年左右在帝吧就有很多黑切糕的,只是那時帝吧還相對小眾,互聯網傳播輿論的能力也沒現在這麼強,新浪微博什麼的也還沒上線,所以只是在小小的貼吧一群人吐槽而已。
這次岳陽的切糕事件導致大家黑切糕,也在我意料之中。其實黑切糕,是人們對於一小撮街邊小販強買強賣的一種宣洩,問了下身邊的朋友,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只是以前沒有找到一個好的發泄口而已,恰恰這個事件引爆了一切(就像屌絲是一類人的自嘲寫照一樣,這類人一直都存在,只是以前沒有一個好的形容詞而已),以此類推,很多互聯網的高端黑其實都是某一類問題的一種宣洩口。
譬如黑雷政富是對於當前貪腐問題的不滿,黑中石化是對於壟斷階層的不滿,黑央視是對於傳統媒體的不滿,黑某個明星作秀是對於當前娛樂業的不滿...這類例子信手拈來。每一個被黑對象背後都有一類問題的存在,這也正是當今互聯網輿論傳播相對於傳統媒體的一些特點,所以切糕被黑成這樣也就沒什麼奇怪了。。
另外大家也不用把黑切糕這一事件上升到民族地域的角度,這種風潮也只是一時而已,黑完之後,生活還得繼續。剛好有空碼了些想法:
12月3日關於新疆切糕的話題突然在微博、豆瓣等社區火了。為什麼會火呢?而且傳播速度如此之快——這次是很典型的情緒醞釀的集中爆發。1、導火線
官方新聞——岳陽警方發布了一條關於切糕糾紛的微博,引起廣泛傳播
2、情緒(積累)基礎
新疆切糕黨廣泛存在各地的大小城市,尤其是人流密集的地方,而且切糕黨的「強賣」行為已經有不少無知受騙者。
對此毫無印象的直達:切糕的新聞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XvHOQPx4oM/?bid=03pid=03resourceId=0_03_05_03切糕是密度很大的食物,類似於壓縮餅乾,而沿海這邊此前是很少此類食物出現,所以往往有市民好奇嘗鮮。
而且賣切糕的人不明說,只說5元,然後你來一刀,一不小心就六七斤了,然後他才說5元一兩,這一刀就要幾百塊。你感覺被騙了,周圍的切糕點就會圍過來,而且他們會高聲唬人,把你嚇住,而且他們手裡有切刀,基本口袋有足夠錢的基本只能掏錢了。在三四年前,FS就有暨大的同學發帖說被北門的切糕黨所騙,並呼籲大家千萬別碰這些切糕。
有知道切糕黨的說他們每月都有固定工資1500左右,晚上切糕會直接放在路邊,他們回自己的住處,基本有一個老闆——這個幕後老闆到底是誰,等新聞——如果新聞沒報,證明這個幕後老闆和ZF關係曖昧非常。
所以被騙的人或者被口濡目染的人都會被這個爆點所觸發,情緒宣洩找到了出口。
3、切糕本身的延伸
切糕,新疆人,刀子,價錢,強賣等要素本身有不少的娛樂性和吸引大家關注的程度,這個傳播案例可以和杜甫很忙對比。杜甫很忙的延伸,沒故事,沒附著力,沒黏性,創作成本高(需要會畫畫,最初還需要高中課本)而切糕本身的意象要豐富很多,所以切糕的爆發會更快。(有人說杜甫是炒作出來的,個人表示質疑,一是目前沒看到直接受益的公司和組織,二是杜甫本身是大部分人中學教育的課本形象,為大多數人所知。不少公司在傳播新的概念和定位的時候往往忽略這點——這個概念是否為大多數人所知,是否能直接引發聯想,而非要重新解釋。而且有些甚至沒直接意象,在傳播成本上就很高了。)
切糕話題會傳播多久?
由於切糕沒有更易習得的意象(包括畫面,動作等)和故事,以及話題傳播的參與項(例如江南style傳播完可以跟著跳..)一般會傳播3-5天就不見了。除非有新一輪的創意爆發。4、
《引爆點》一書主要說了引爆的法則是:1、關鍵人物法則 2、附著力法則3、環境法則
雖然書本沒細看,但覺得這三點總結一般,懷疑這個傳播理論的普適性。
相反,我更看好此前的一本書,《讓創意更有黏性》。
加上我對此前一些流行熱點的觀察,現簡單總結一下幾個法則:A、情感基礎(這是流行熱點病毒傳播的關鍵因素,如果一個熱點無法勾起大家的情感共鳴,那麼這個熱點可能就在小範圍內斷掉。如果要大規模流行,必須是大多數人的情感需求點。例如單純是動漫的熱點就只能在動漫圈子的人類中傳播。)
B、意象明確。
有具體的意象,無論是人,還是物,或者物化的概念(高富帥此類的概念即可物化人化)C、傳播成本低
為什麼微博的流行讓現在熱點的爆發比往年都要多,這就是微博、SNS社區的力量。因為微博的傳播只需要簡單的轉發,很輕鬆完成的傳播操作。
而此前社區,BBS的形式,則只能通過發帖- 人為曝光(如編輯推薦炒作)-官方新聞報道所以那個時期的傳播基本是芙蓉、天仙、XX門等強話題傳播(也即色情、暴力等元素慎入)
雖然現在的傳播大部分也離不開色情(例如百度2012年搜索最熱門的兩個關鍵詞就是瀧澤蘿拉,李宗瑞),但是在微博上,更多社會熱點類、普遍情感類(光棍節的火熱)都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D、創意源的進入門檻低,參與程度高*
源源不斷的創意源,內容源決定話題傳播的持久度,因為這涉及到話題的新鮮程度,就像水源那樣。如果一個熱點總是那個文本或者圖片,而無其他延伸(例如貓貓的一些視頻),那麼這個熱點始終有限。但如果進入門檻低,創作難度低、大眾參與的程度會更高,互聯網眾包的力量就會體現出來了。
像這48小時內爆發出的大量關於切糕的話題、段子、圖片等等就是好例子。參與程度則決定話題傳播的時間長度。
例如江南style的內容源一直都有新版本流出,延長了話題的壽命。E、導火線
這個導火線一般是關鍵人物(組織)點燃,這個關鍵人物的一個先決條件是高人氣,或者至少是一個圈子內的高關注對象。(有些爆發點是關鍵人物的轉發,例如布蘭妮,JB對鳥叔的江南style的轉發就是關鍵人物作用)
F、環境、時間有限法則
(傳播環境的限制,例如涉及敏感話題的傳播,如果被官方限制,那多高的爆發潛能也會被生生遏制,例如不少高校、地方政府採取對醜聞的封殺就是將環境屏蔽,至於這個方法是否奏效,這個另說。)新疆切糕作為近期的熱點,會隨著傳統官方媒體對熱點的報道而消亡。——很有趣,此前都是官方媒體對事件的報道作為話題的導火線(互聯網興盛前),而現在當傳統媒體對熱點進行報道的時候,則宣告熱點話題差不多就要結束了。
抱歉 我是新疆人 我們不吃切糕。後面這句話不針對題注 只用來回應樓上某位答主:請以「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各民族名稱來稱呼新疆的少數民族同胞 我是漢族 我也是「新疆人」。不打擾粉絲的tl了 匿
推薦閱讀:
※傳播者應該為消息的準確性負責嗎?
※從傳播、營銷、公關角度來談談華為涉及虛假宣傳事件?
※圖片和鏈接比較多的電子書做成應用(像 Our Choice),還是做成 iBooks 裡面的書(像 Life on Earth)?哪個的傳播效果更好呢?
※媒介環境學派的領袖和各自觀點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