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需要設計師?
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科技不斷發展,改變人類生活,往一個更加便捷,健康的世界發展。。
但是為什麼有設計師這個行業?我不理解的是各種派系的畫家、平面設計師、服裝設計師,他們為社會的進步做了什麼?我主要是也是指的上面幾種藝術設計類型,他們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了什麼?好看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他只是為了在競品中顯得與眾不同而已,一件衣服的顏色,並不會影響它遮羞或者取暖的本質,為什麼那麼一幫人都在研究設計讓它沒用的"功能"。另外一點,設計還是不可疊加的,不是像科學技術一樣,每個時代的技術,都是基於上一代的技術迭代或者發展而來,科學的進步可以讓人更加健康、便捷的生活,從2G到4G網路越來越快,還有NASA可以探索未來世界,獲得的成果再來回饋人類。。。那設計從結果上講在人類文明史上無非是創作的材質工具不同而已,有句話叫今年流行什麼設計,就是說白了,去年的設計已經過時了,不能用了啊,那現在藝術類設計是不是也像互聯網一樣,對於人類是一個巨大的泡沫呢?
題主清晨醒來,
先穿上服裝設計師設計的衣服,然後走下了傢具設計師設計的床,來到了室內設計師設計的衛生間,拿起日用品設計師設計的牙刷,又整理了一下造型設計師給你設計的髮型,撕開包裝設計師設計的包裝袋吃了片麵包,拿出產品設計師設計的手機看了下時間,來不及了!於是你飛奔出建築設計師設計的豪華別墅,
坐著汽車設計師設計的勞斯萊斯,駛離了園林景觀設計師設計的綠化別墅區,來到了城市規劃設計師設計的街道,飛馳到公司以後看到電腦上平面設計師設計的知乎logo,於是乎心血來潮,打開了網頁設計師設計的知乎網站,心急如焚的提了一個問題:設計師究竟有什麼卵用?這就是有設計師和沒設計師的區別
(圖片來自網路 侵刪)
如果每個人從出生就被分配一個科研任務,一生不許有朋友家人,不能過生日不能去遊樂場,不能有任何私人生活,每天睡眠六小時,剩下十八小時搞對人類進步有促進作用的科學技術。在二十歲時未達到科研素質標準的人進行強制滅絕,達到標準的人進行生殖細胞的採集,然後人工繁育。然後再開始下一輪。這樣科技發展一定日新月異吧,不知道是不是題主想要的世界呢。
你以為科研就是坐在房間里擺弄燒杯顯微鏡啊?不需要錢不需要儀器材料啊?就說傳統書籍吧,設計師要想辦法提高書的銷量,必然要選擇更好的印刷技術,更好的紙張,因為有這樣的市場,才會有人去研究顏色更準的印刷技術,更輕的紙張,這難道不是一種科技進步?另外你以為那麼多種合成面料是材料學家坐在實驗室隨便加點試劑就做出來的?哪種材料的開發不需要大量實驗和資金?服裝設計師作為一種媒介,在人的需求和科技之間是有一種媒介作用的。最近在寫關於印花技術的畢業論文,你知道印花技術從誕生到現在有多少種嗎,滾輪平網圓網噴墨,熱敏光敏發泡,數控cad系統啥的balabala,文獻複雜得我看都看不懂,你以為一塊布就是一塊布?後面滿滿的都是科學成果。
設計師是為了解決人們某種需求而存在的,設計和科技進步是有一個雙向的作用的。
比如:
設計師發現某種需求—大公司組織團隊進行開發和試驗—產生科研成果—應用或者:
某種新科研成果—被設計師開發成為商業產品—產品受到追捧—資金流入—科研技術再次得到促進其實這麼看來,設計師在產品和消費者之間作為一個媒介,雖然可能不直接參与科技更新和開發,但是在資金和研究方向方面絕對是有影響的。所以你的設計無用論絕對是站不住腳的。
最後說一句,不要看不起服裝設計師,美絕對是一種剛需
————————————
好看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他只是為了在競品中顯得與眾不同而已,一件衣服的顏色,並不會影響它遮羞或者取暖的本質,為什麼那麼一幫人都在研究設計讓它沒用的"功能"。
上面這是題主的原話
一件衣服的顏色,款式滿足的是穿著者的膚色,身材的需求。有人不適合露胳膊,有人不適合包臀裙,有人不適合亮色,有人撐不起來穩重的顏色。做出各種款式和色彩是為了更適合他們的身形和氣質,幫助他們或她們在重要的時刻閃耀,在生活中充滿自信,有問題嗎?
有人說美不是剛需,好我承認你跟畜生一樣吃了睡也不會死,但美絕對是重要的需求,我不知道那些硬要把美和生活剝離的人出於什麼樣的立場。美是一種更高階的需求,你自己不在乎形象,難道別人在乎形象就是屁?況且這個問題是在問設計,把設計=美=無用這樣的想法是很蠢的,美只是設計要解決的一個方面而已,設計更多是在解決你實際生活的問題。
大多數書對於設計的定義都離不開這這一句:設計的目的是解決問題。
如果你認為你的衣食住行已經不存在問題了,那也許你可能真的不需要設計了。————————————
有人說評論里那個人在質疑高端的商業的藝術設計,比如時裝展之類的,說我用普遍的設計領域回答是跑題了。並非如此我再補充一下我的意思吧美是一種客觀存在的需求,對美的追求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技術的要求更嚴苛了,美不是沒有價值的,更不是阻礙科技進步的原因,恰恰相反兩者是相互促進的。 而那個人一直在割裂美的需求和科技進步之間的關係,認為美麗皆浮誇,唯有科學高。他覺得人們只要滿足基本生存需求,剩下的精力就可以發展科技了。而我的觀點是人們如果沒有高階的需求,根本就不會有動力去進行科學研究。飯難吃只要飽了就行,衣服難看暖和就行,住在山洞也不錯,不聽音樂也沒關係,這樣的人類會妄想建立NASA?會想看看外太空?估計連個摩托車都造不出來,我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他們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了什麼?
然而你沒弄明白的一件事是,我們之所以需要讓文明不斷進步本質上只是為了過得更爽而已。
不,準確而言,我們做的所有事情的目的只有一個——爽。那麼為什麼人類需要設計師?用漂亮的東西,比用丑的,爽多了。
看到題主如此輕視設計和藝術,稍感失落。但我無意和題主討論在設計上的價值觀,只談對設計的理解,順便回答問題。
_________________第一點,設計的意義:最好的設計,是讓人感受不到設計的存在,你會認為它本該如此。以 UI 為例,
iOS系統、安卓系統、WP系統這三大手機系統不是已經扁平化,就是走在扁平化的路上,他們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文字、色塊的對比以呈現信息。為什麼?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更好地呈現信息,這在當下信息爆炸的時代是很有必要的。
上圖,material design,可以看到,各部分有嚴格的規定: 對齊是為了更好地閱讀,各部分高度的不同是因為信息的重要程度不同,字體的大小、灰度不同是因為信息里每部分的重要程度不同。這是iOS系統的safari,
注意時間下面的http://apple.com,剛打開這個網頁的時候,它的高度是這樣的。如果往上滑動網頁,http://apple.com的高度會自動降低,字體變小。這是因為此時,你更關注網頁呈現的信息,至於你打開了什麼網頁已經不再重要。
你可能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但它們卻不同程度地減少了你獲取信息時的負擔,這就是設計,好的設計。可以想像,如這些因素不經設計,字體繁多,高度不同……信息的可讀性會有多差?
第二點,設計有傳承性
我所理解的設計是包含了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過程。理性因素是形式美法則和功能要素。其中,形式美法則是貫串藝術始終的穩定要素,是具有傳承性的。不論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中,還是現代的海報中,都可以找到它們。功能要素即為設計對象的功能,是設計優先解決的部分,可以通過它來解讀設計,不論這個設計作品的年代有多久遠。比如一個勺子的形態。拉斐爾,《雅典學院》,1510,十字形構圖《無敵破壞王》海報,2012年,十字形構圖理性因素之外是非理性因素,它受制於時代和設計師個人,不具有傳承性。比如勺子上的雕花,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潮流,每個設計師的作品也不相同。第三點,其他1、設計傳達情感日本設計師坂茂設計的捲紙,紙卷芯是方形。由於芯是方的,上面的紙也捲成了方的。放在紙架上拉出來用時,方紙卷會費勁地發出「咔噠咔噠」聲。而傳統的圓紙卷轉起來則輕鬆順暢,一拉「嗖嗖」的。所以,傳統設計的圓紙卷被你拉出來的紙比你實際需要的多。而方紙卷則由於阻力,起到了降低資源消耗的作用,並傳遞了節省的信息。包裝上也是,圓紙卷間隙較大,方紙卷能緊靠在一起,節省了運輸和儲存空間。
2、設計形成標誌
紐約地鐵站的 Johnston 字體簡潔優雅,清晰易讀,已經沿用了一百多年,成為倫敦地鐵特有的標誌。總結
科技和藝術是人類文明多個維度中的兩個,設計將藝術和生產實踐相結合,好的設計讓你意識不到它的存在,設計中的理性成分具有傳承性。我們為什麼需要設計?因為除了算天體,造火箭,我們還需要將星空裁下,並以此裝點生活,這些人是藝術家,是設計師。用謝耳朵形容Penny房間的那句台詞來說:"This is not anyone"s home. This is a swirling vortex of entropy."
世界就是一團亂熵。
人類有活動而無組織是常態,熵是永遠增加的。
設計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叫做帶來秩序。設計師作為勤勤懇懇地開動腦力的一環,為後工業社會手動降熵。
你描述的那些求新求怪、搏出位的「不可疊加」行為,其實是消費社會的痼疾。當然,也是設計里不大但是很顯眼的一部分,畢竟人總是需要狂歡的,不是嗎?哪怕我們只談你所規定的所謂僅僅為了「美觀」而作的設計。
你也忘了一個事實:美觀也是一種根本需求。有時和非藝術學科,尤其是理工科出身的一些人聊天是挺醉的。
尤其是被問到有什麼用的時候。大哥,那你學的專業又有什麼用咯?專業要是和你工作不對口,那你十六年來不是白瞎了幾噸紙?
「好看有什麼用?」這個問題,你可以去問問你的下半身,怎麼看到好看的異性,Ta就這麼衝動?
這個國度總有那麼些人,認為自己可以拋開一切情感、拋開一切非物質因素然後還能若無其事地活下去。
說個實話,這些人,根本不把自己當人看。
人有七情六慾,有喜怒哀樂。這種人理所當然的發脾氣,理所當然的去質問,理所當然的只尊重自己的價值觀,然而卻覺得自己非常理性。
可怕。
好看有什麼用?
好看的東西讓你心情愉悅,讓你感覺舒適。
我可以找出幾千萬份資料和調查研究,告訴你情緒和自控力、執行力、創造力等等能夠讓你好好去做事情不在這問些沒卵用的問題的各種因素的密切關係。
但是我不想。
因為看了你的發問,同時用著知乎翔一樣的移動端編輯功能,我心情不好,導致我行動力受損。
從住在洞里開始,幾千年來人們不斷美化著大家居住生活的環境,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到頭來,居然要被問:有什麼用?
藝術沒什麼用,音樂也沒什麼用,電影也沒什麼用,小說也沒什麼用。
人類只需要每人分配一間獨立的牢房,不斷地去推動社會進步:讓大家更有效率的生產槍械導彈就可以了。
願我們的社會更美好。補充一點吐槽一下各位答主,感覺大部分回答已經跑偏了,題主在問題里已經交代的很明白了,他所疑惑的僅僅是視覺層面的,偏向藝術性的設計,而不是實用性的設計,各位答主真的看清題目了嗎,我嚴重懷疑只是看到為什麼需要設計幾個字就開噴了。。
———————————分割線———————_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關鍵不僅在於會實用工具,更在於其精神世界的豐富,如果要說設計無用,按照你的邏輯說下去,文學也是無用的,音樂也是無用的,它們同樣在生產生活中沒有科學技術來的重要,但並不是,它們是文化,人類文明的象徵,如果衣服只能用來遮羞或取暖,那人類永遠處於蠻荒時代,即使科技再發達,也只是一種高級動物。美確實是一種主觀的東西,但這並不能代表它不存在,這麼說來它其實也是客觀的,就像你我存在於這個世界一樣的事實,而不是虛無的東西,並且人類對它的追求從未停止過,這說明人類非常需要美,而非可有可無,人類發展的本質其實是為了過的更舒服,而不是更無敵,而美的東西明顯是符合需求的。
並且誰說的設計是不可疊加的?從遠古人山洞裡的壁畫,到如今的到如今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是突然就出現的嗎?同樣是一步一步演化而來的,並且演化過程和其他事物過程一樣,從拙到繁再到簡而更美,舉個最簡單的栗子,蘋果剛出來時,用的圖標都是像素圖標,後來擬物,再後來扁平,它怎麼不一開始就用扁平呢,臣妾做不到啊。說到對人類的貢獻,我就想問一句,假如科技發展到終於全世界不再有疾病,飢餓,戰爭了,那時候的人類每天就吃飽後睡大覺嗎,要是這樣做人還不如做貓,貓早就實現這個夢想了。
另外提問有點自相矛盾哪這種感覺給人就是
每天早晨從
這樣的房間醒來好了,我知道了。你覺得這個你無關?你去自己的衣櫥,選擇…我不知道,比如你那松垮的藍色絨線衫,試著告訴世人你的人生重要到你無法關心自己的穿著。但你要知道拿衣服不僅僅是藍色,不是綠色,也不是青色,而是天藍色,你也隨意忽視很多。像Oscar de la Renta在2002年設計過一系列天藍色的晚禮服。然後,我估計是 Yves Saint Laurent…是嗎…設計出天藍色的軍式夾克衫。之後天藍色就成了其他8位不同設計師的最愛,然後放入其名下的商店。最後慢慢滲入可悲的CC才讓你從她們的打折貨種淘到。總之,那藍色值幾千萬和數不盡的心血 。滑稽的是,你以為是你選擇了這個顏色,讓自己遠離時尚界。事實卻是,這屋子裡的人幫你從一堆衣服里選了這件絨線衫。
——《穿Prada的女魔頭》毫不誇張地說,生活中的每一件,每一件物品都是來源於設計師的心血。一件好用不貴而又唾手可得的小物件,很有可能花去了設計師大把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從一個外行人完全無法先想到的母體雕琢而來。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或者說不在乎。哈哈哈,大哥你用的是iphone還是諾基亞啊?諾基亞也能打電話啊!
就題主所說的設計類型來說,外觀的美只是設計的主旨之一,或者直觀表現。設計還有很重要的目的,比如信息傳播,需求歸類,功能規劃,提升效率,簡化流程等等,這些是和美結合在一起的設計內核。在這些設計內核完善下的美的外觀,帶給我們的就不僅僅是狹義的美了。另外,設計在如今物質極度豐富的現代社會,在影響人們選擇權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提升物質產品附加值上更是功不可沒。
題主犯了一個想當然的錯誤,認為人一定要追求利益最大化。這當然聽起來很合理,彷彿人人都是如此行事的,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樣。舉個例子,題主如果真的這麼熱愛科學,那為什麼要浪費時間來問這個問題呢?
歸根結底,人類思維作為演化產物,可以說並沒有什麼目的。儘管有時人會「思考」出一個所謂的目的,但這個目的也不過是一個念頭罷了。所以,人類會產生各種豐富多樣的需求,而沒有什麼原因。相反,如果有什麼需求是人不能產生的,那背後反而需要原因來支持這種不能了。之前我去日本出差,回來之後就一直納悶一個問題,為什麼明明可以讓生活更美好,看起來更舒服,我們國家很多地方的城市規劃,產品設計,傳媒信息行業,卻發展的如此丑逼呢?你怎麼抵制日貨都好,人家東西就是講究設計,就是好用。 看到這個題目我懂了,不是大家懶得動腦子去設計,竟然真有人覺得設計沒用誒。 每個人都是設計師,七千年前的古巴比倫古印度人就知道怎麼設計城市交通排水系統和景觀了,七千年後的北京城天天堵車下雨就淹死人,而且越建越丑。怪誰嘍。 話又說回來,我們還是需要這樣完全不考慮產品使用體驗的純科學家的專心搞理論研究,比如研究正負電子對撞和理論數學等領域,確實不太需要什麼設計學。當然了,我不是說研究這些的人都不懂設計,相反據我所知很多理論科學家還是很有品的。 但是如果一個人研究的東西但分有一點點跟產品應用有關,比如土木工程,汽車製造,微電子,程序員,材料學等等,真的覺得設計沒用的話,我們的理工科產業和教育真的就要出問題了。 細思極恐。
多讀點書吧
每個人之間成長環境,教育環境,社會環境的不同,造就了70億個同一物種卻又完全不同的生命,大家都有自己的活法,即使非洲原始部落的居民也是有美的需求的,我不願意在臉上塗油彩是因為我的所處的社會環境與我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如果我赤裸上身塗上油彩去上班,是不合適的。即使在非洲部落這看起來很美。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異導致了設計產業的繁榮,或許答主真的不需要美,可是與這個問題下的其他答案一樣,我們這些題主所謂錢多沒處花的人,是需要美的,有人需要所以會存在,存在即合理。我也希望能有題主這麼高的境界,這樣買東西肯定很省......
只要人的情感存在一天,設計師這個職業就不會消失。
這個問題讓人感到震驚。設計是人類的本能,是人腦存在的價值之一
我覺得問題的本質是在探討為什麼會有「視覺設計師(只著眼於外觀設計,而不提供是直接功能解決方案的設計師)」這個職業,確實很多設計師他們的作品可能不具備實用功能,甚至在我們看來浮誇詭異,對這個問題我也曾經做過很多思考,作為一個工業設計方向、空間設計方向的從業者,一直很難理解為什麼會有服裝設計展之類的東西。
直到後來從功能主義的小怪圈中跳出來才發現,設計不僅僅是滿足功能的工作,滿足功能僅僅是設計中很基礎的一個層面。維特魯威提出建築的三原則:堅固、實用、美觀。 實質是設計的三個基本層面,安全性、功能性、視覺性。我認為視覺上的設計解決了這樣幾個問題:1.提供未來發展方向概念方案,以供工程技術部門參考,研發新的產品2.將部分產品不可直觀展現的內在性徵以外在視覺語言進行表述3.滿足差異化需求、審美需求首先來說一,概念設計設計的目的是解決需求,高層次的設計是更好的解決需求,於是我們不再使用馬車、大哥大、結繩記事,有了現代交通工具、智能手機、以及筆記本,並且我們還不僅僅局限於此,我們希望交通工具更酷,手機更輕更薄更持久,筆記本更加簡潔易用。於是我們有了:有了:還有了: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背後還有無數的概念設計產品如同這樣的這樣的雖然他們看起來很詭異,很不切實際,讓普通大眾覺得這並沒有什麼卵用,但是其實是設計師對未來設計發展方向的探索,他需要的不僅僅是外觀上的設計,是設計師提出了設計概念,工程、技術及材料等各個方面的行業同時去嘗試完成這個項目。人類的進化樹是有無數枝幹的,視覺設計師是在提供每一個枝幹的可能性,然後去嘗試探索。很多時裝設計展在我們眼裡是這樣的——(亞歷山大麥克奎恩的設計作品,服裝設計界的鬼才)但是在服裝設計師的眼裡,其實他和工業設計師眼裡的無異。再來說二,將部分產品不可直觀展現的內在性徵以外在視覺語言進行表述
其實簡單的說,這就是視覺設計的功能性作用看到這張圖片,你感覺杯子里的液體是什麼?水?如果是這樣呢:這樣呢這樣就好理解多了吧?我們通過包裝設計來區分不同的產品,做不同的形象包裝,當你看到綠色的瓶子和帶檸檬的雪碧標誌,就知道,哦,這是檸檬味的汽水,應該有些涼;看到透明的玻璃瓶白酒,會猜測,嗯,口感應該很乾凈。這就是通過設計反應你不能從視覺上直接感受到的產品內在。最後來說一下三:滿足差異化需求、審美需求題主說:好看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他只是為了在競品中顯得與眾不同而已,一件衣服的顏色,並不會影響它遮羞或者取暖的本質,為什麼那麼一幫人都在研究設計讓它沒用的"功能"。
確實不假,好看是一個主觀的因素,但是相對在一個時期內,人們對於美的需求是有接近的,相似的評價標準的
在明朝大家認為這樣的傢具是美的:而清朝,大家認為這樣的是美的:在今天或許對於:是存疑的,但是對於:想必大多數人認為前兩者是美的。除此之外,我們對於一件東西,更多的希望能夠更加具有個性,更加彰顯身份地位,更加倍大加讚歎,這時候「視覺設計」的力量就展現出來了。
另外,設計也是可以積累的,我們今天的設計一定是經過了一代一代設計師積累下來的經驗的基礎上才產生的,我們對於色彩搭配(對比色,互補色,相近色),對於構成美感(重複、陰陽形……)都是經過了一代一代的設計積累,總結下來的基礎規律。
追求視覺差異的服裝設計和時尚設計並非標新立異,殺馬特才是標新立異。
好的探索性設計或許只能被小眾群體接受,如同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前後的印象派,在當時就只被小圈子裡的人接受,而今天已經成為各大美院共同認為美的東西了。而好的實用性視覺系設計一定是建立在大多數人共同認為的美的基礎之上的。最簡單的說,如果你不想以後看到的都是這樣的設計,那麼善待你身邊的設計們吧
所有圖片來自網路,侵權請及時聯繫。美是純主觀的嗎?就像我喜歡覺得蘋果好吃,他覺得菠蘿好吃。這是主觀的。但是我能分出一個蘋果的新鮮程度品種不同糖分不同,每個人喜歡的口感可能還不一樣。對菠蘿也是。美是一個非常籠統又複雜的詞,細分下來數都數不完,用一句主觀就能概括了?
推薦閱讀:
※有哪一些好看不貴的時髦小眾包?
※如何優雅地穿M65?
※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長得像妖精一般的人嗎?
※身高不到 170cm 的男生怎樣穿出品味?
※有什麼適合女生的平價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