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木心美術館?


「我像追索仇人一般找尋我的友人。」

——木心先生最後一課

借著暑期社會實踐的幌子,自己和兩個小夥伴一齊來到早有耳聞的木心美術館一探究竟。之前就看過木心先生的文字,對進一步了解與親近先生充滿無限憧憬。

木心美術館於周一歇館,於是先來到的我聯繫了館助匡文兵先生。一番周折後進入館內的辦公場所,還沒能見到美術館的真容,就開始在狀貌不明的美術館內與文兵先生探討些之前好早就感興趣的話題。

回到酒店自己在公眾號里寫下如是一番話:

周一的木心美術館,因為例行閉館帶來的安靜而更顯莊嚴肅穆。

和匡文兵老師聊了挺久,說起他加入的緣由,他說是因為他有幸見過木心,故而這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說起他們的工作,他說便是進行各種各樣的有關木心的展覽策劃。

說起這些展覽興辦的原因,他們別無其他,只是因為木心在生前的著作中,將他們一齊放入它的精神家園裡。

讓這些一脈相承的老朋友們坐在一塊兒聊聊天,不也是挺快樂的過程嗎。

至於策展的過程,倒是有幾分艱難,好幾次都是在幾乎喪失希望時力挽狂瀾,記得丹青先生要對進行的木心與尼采展借展時,對方先是予以堅決否定,而丹青先生的一句話讓他們改變了主意:

這麼多年有中國的展館向你們借展嗎?

木心美術館在一直踐行著的,是和國內每一個美術館博物館都不同的理念。所以,它的存在更加不可替代。

聽說,來這裡的一大半都是慕名而來;

聽說,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的是廚師,有的是電工,也有的是農民;

聽說,有的人會來好多次,第一次自己來,第二次帶著朋友們一起來,第三次再帶著另一些朋友來……

這裡的木心是更完整的木心,是文學暢銷書所未能涵蓋的,流淌著藝術靈魂的木心。

明天要和朋友們探望完整的它了,晚安。

第二天大早,和一起的夥伴回合後,就再次買票進入木心美術館。

一邊向遊覽的人們發著問卷,一邊慢慢遊覽觀看場館。

進門後的大廳,抬起頭就能直晃晃看見天空,恆溫恆濕的室內環境讓身體舒適,藍天與太陽似乎並不阻礙靈魂的飛躍。

序廳不讓拍攝,進去就能看見九台放置在地上的機器在兀自播放著木心先生紐約時教授的世界文學史最後一課視頻,觀看的人帶著耳機專心致志,時不時還能與畫中人一齊發出會心的笑聲。

摘下耳機,看見木心老先生的畫像於牆,面前是他的沙發几案,會恍神覺得先生是剛講完課程出去不一會兒。

接下來的室內都陳列著木心先生許許多多生前的手稿畫作,而在牆壁上,零零散散地說著許多先生生前在文學作品裡說過的話,據說每一句每個位置都是經過陳丹青先生精心挑選布置的。

當零零散散的他們聚合一處,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言語的力量,讓觀者驚醒,給觀者觸動,為觀者深信。

最喜歡的地方卻是木心美術館內的圖書館,大大的落地窗減弱了我們與自然的隔閡,一面牆上都是木心曾經在作品中提過的作家著作,或是木心自己的作品。

坐在座位上讀詩想像,悄悄起身到窗戶邊觸摸陽光,多希望能在這地方一直呆下去,做一個美術館的永久居民。

館裡的工作人員總是靜靜的站在一旁,人少的話會拿起手邊書翻上幾頁,聊天中看見他們對工作的熱愛也能從眼神里讀到他們對木心先生的敬仰,以及木心書籍潛移默化產生的影響。

後來下了陣大雨,有許多遊客帶傘躲進木心美術館,末了卻發現他們只是借著美術館的屋檐。於是又想起文兵老師說起另設門票的原因是讓真正感興趣的人入內,價格雖不貴,卻真正讓美術館少了幾分喧嘩,多了幾分沉靜與莊嚴厚重。

藝術終究是少數人的藝術,想來作家喜悅,從不在於他的銷量幾何,人氣多寡;更重要的是有沒有人真正讀懂他,或是在努力嘗試著讀懂他罷。

末了摘抄留言冊上一位遊客引用木心的留言,希望沒構成侵權。

送大家三句木心先生的話作結吧:

第一,文學是可愛的。

第二,生活是好玩的。

第三,藝術是有所犧牲的。

以上。

——

若有興趣,歡迎關注答主的個人公眾號:時間說/HearFromTime。

http://weixin.qq.com/r/LUPTy2nE1zSorS2o9xY- (二維碼自動識別)


乾貨不劇透,放心觀看。

去一趟木心美術館把我凍倒了,但是雨天的木心美術館真的是美到極致,我跨越千里淋著雨帶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這裡,在安靜的館內卻感動到流淚,如此安祥,這就是藝術的力量。

今天剛離開木心美術館,躺床上帶病回答,圖片沒經許可禁止轉載。

從瀋陽飛到上海再做汽車到烏鎮,下著雨,雨天的烏鎮很美也很陰冷,是那種穿多少都覺得冷的感覺,不過和木心美術館的性冷淡風很搭哦,也許雨天才是打開它的正確方式。

??外觀就愛得不行,簡潔.下了車直奔美術館,激動。第一次聽見關於它就決心一定要來了。在河內中央這個設計太贊了,在人群中卻又永遠遠離人群。

??內部建築風格美到哭,我喜歡的性冷淡風,是的和我家裡一樣的風格。烏鎮里雖然很多人但是來這裡的人很少,這才是藝術館該有的樣子,很安靜。

??一個人坐在這裡,看著對面雨滴落在河裡真不想離開,感動到流淚,不知道工作人員是不是以為我有病,是的我有病,偏執狂。

??陳列大氣,自己看圖吧,小細節沒有拍,希望和我一樣對藝術有強烈愛好的人可以親自去看看。

??很喜歡這句話,我被人常常認為奇怪,可這就是我啊。獨一無二的我。

??因為太喜歡這裡,一直在這裡等了好久才過來一個人幫我拍了個照片,哈哈,做人我最酷。

小提示:地點位於烏鎮西柵景區內,要先買西柵景區的票,再買木心美術館的票哦,希望雨天大家去看看,多穿點,很冷,不要像我一樣被凍哭。

最後控訴知乎沒次發圖都要發二遍才可以,很辛苦,覺得好點贊吧。


去過的美術館博物館不多,只是去各地旅行的時候都習慣找當地的看看。木心美術館是蘇州博物館之外我最喜歡的。

我比較孤陋寡聞,和很多人一樣,因為春晚上一曲《從前慢》才知道木心先生。只知道是個作家、詩人,並不知道他還擅長畫畫。

來烏鎮之後,看了木心先生的學生陳丹青先生的採訪,提到烏鎮主理人陳向宏因讀了木心先生一篇文章,就決意邀請木心先生回鄉,其後養老送終、紀念館美術館依次建成不表,此種文思神交令人神往。

一大早去美術館,人很少。展廳有5個,分別展出他的繪畫作品、手稿。我不大懂設計,但物品的擺放都十分美,唯一遺憾是介紹能對應每個作品更好,不然看了介紹,回頭再看作品,就忘記了。特別喜歡每個展廳牆上的小字介紹。

小型影視館播著先生的影像,我沒細看,就記住了他的詩句:「蘑菇是圓的人不是,蘑菇有鮮味人沒有鮮味,蘑菇不吃人人吃蘑菇」。

關於建築本身,木心先生看過設計圖,說了一句,「風啊,水啊,一頂橋」,如是而已。設計師是貝聿銘弟子。

對面是烏鎮大劇院,姚仁喜老師設計,路過的遊客都說像鳥巢,夜晚看到有人在外面攀岩,十分奇特。

(官網圖)

值得一提的是觀景台和階梯式圖書館,圖書館外面還有一小處枯山水。

(官網圖)

可惜時間太趕,不能靜靜地坐在這裡讀完一本書。

蘇州園林有一說法,移步換景,在木心美術館隨處可見。窗外有水,水上有木船,水裡有小洲,洲上有垂絲海棠、楊柳依依,眼睛捕捉之處,就是一幅圖畫。

老實說,園子狹小,與外面的水景未能完全呼應起來,比蘇博之水光瀲灧差了幾許味道。

但在這樣的小鎮里,能見到這樣一個神採的美術館,且有一個需要脫鞋進入的圖書館,蔚為感嘆。

安安靜靜地呆在這座遊人如織的江南古鎮外面,不必特意去尋,路過請一定進去看看。

對了,門口拿的導覽手冊,用完了千萬別丟棄,反面緩緩展開,是一幅長畫。


一星期前專門為此去了烏鎮,深覺是畢業前的旅行中最有意義的一次了。看完木心先生故居覺得頭皮發麻,而看完木心美術館只覺得心情愉悅,所行所見皆是木心。當時所寫的感受如下。

我有一本枕邊書,瘋子張天所贈,文學回憶錄。煩躁時常讀,總讓我心神平和。

作者木心,烏鎮人,14年冬,我剛到南京,萬事好奇,在豆瓣同城上看到烏鎮先生逝世三周年的追思會,報名參加。場地是先鋒書店,或坐或站百十人,會上大家講自己讀木心先生作品的感受,看有心人拍攝的陳丹青先生陪伴木心先生度過最後日子的紀錄片,瑟瑟冬日變得溫情滿滿。

這是當時的情景。

而此行烏鎮,主要的目的有二,瞻仰木心先生住過的地方,以及看看陳丹青先生為之主建的美術館。

故居位於東柵,此處很多跟團一日游的遊客,熱鬧異常,而故居在一角,不起眼,正門未開,只留有一側門。入其內,兩進居室,前室書「卧東懷西之堂」,後室書「作而不述之室」。

故居內陳列有先生遺物,正是照片上先生常戴的各個帽子、走路用的手杖。

圖為偷拍,常見於封面的黑色帽子因管理人員看得緊,未得拍。

後室有大屏幕,不斷循環播放著木心先生的幾段講課視頻。視頻由1994年陳丹青先生拍攝,視頻中先生一改書中的正經,很幽默、愛調侃、甚活潑,尤其在說到雕塑一節,木心先生模仿雕塑的樣子,擺弄手的姿勢,說普希金真慘,手須揚起,永遠保持著一個姿勢站在那裡。然後,兩隻手絞在一起,又說,若是不幸當了雕塑,又有人在我指間放了不喜歡的牌子的香煙——飛馬牌,那該有多糟。底下聽課的眾人皆大笑起來。

當天為周一,木心美術館未開放,遂於第二日再入西柵,進美術館。

美術館極壯麗但不奢華,現代簡約風。

進門直接一面牆,記錄著先生話語:「藝術的偉大,是一種無言的偉大,抵擋住百般褻瀆詛咒,保護著隨之而偉大的藝術家。博物館,音樂廳,畫廊,教堂,安靜如死,保存著生命。」

而從牆側拐入,是一間視聽室,對稱著放著九個小屏幕,循環播放著的是故居時看到的視頻,但又剪輯加入了更多先生年事已高時採訪的影像。

當時下午兩點,陽光透過百葉窗直入,參觀者佇立於此,恍如上世紀,先生講課之時。

看完視頻已過半個小時,繼續前行,見此景,有如先生在世。

美術館內部結構精巧複雜,以致我分不清路。此為先生手稿區。

繪畫作品陳列區。

文革時期,木心先生被單獨關押,筆耕不輟,在香煙盒背面書寫,又以寫檢查為名,在獲得的紙筆上書寫。此展廳即展示獄中文字,廳室昏暗,像極了當時先生所處環境。

美術館的最高層,是一個小型圖書館,一側牆面為書架,穿插陳列著先生的書,和各國作家的畫像。在之前的視頻中,先生曾說,「要是我早幾年學鋼琴,那麼我不是繪畫家,而是會成為音樂家」,言畢,開始哼起自己年輕時候創作的小曲。此處圖書館有一巨大的落地窗,窗幾明亮,內側是一架鋼琴,外景是滿地的白色鵝卵石,其上散布著黑色的假山,我以為,這整一個圖書館是映襯著先生在文學、繪畫、音樂方面的造詣。

我在此處重讀文學回憶錄中的最後一課和陳丹青先生寫的後記,腦中回想到先生視頻中的談笑風生,感到書本索然無味,而先生的形象愈加清晰起來。

美術館還有很多精緻的地方,遍布的百葉窗,旋轉的樓梯,橫貫三層的圖畫,等等等等。

從圖書館出來,我只覺得先生未走,我所踏足的地方正是十年之前他用拐杖敲擊過的青石,在西柵看到很多綠油油的爬山虎,彷彿先生在說,「它們沒有眼睛哎!爬過去!爬過去!」

正是江南好風景,花開時節但缺君。


木心故居前的,也是他筆下的烏鎮財神灣。

一座城市,吸引我去,總是因為一個人,以及由此人而起的美的事物和遐思。

學生時代,一心嚮往南京,因了俞平伯筆下在槳聲燈影里晃蕩著薔薇色的秦淮河。去年去杭州,因了蘇東坡留在那裡的詩意印跡。這一次(也是第一次)去烏鎮,倒並非因為文學巨匠茅盾,而是和他比鄰而居且沾親帶故的木心先生。

不論何時何地,因緣際遇總是美妙。2010年(又或者2011年),一位文友發來鏈接,說這個人的文字不錯,有個性。「春朝把芸苔煮了,晾在竹竿上,為夏天的粥 。」「江南是綠,石階也綠,總像剛下過雨。」,都是這一類俳句,一句一口,很美味,然而讀過也就讀過了。

那時,木心還沒從世間逃離。

去年在杭州街道,路過木心咖啡館,門頭上寫有他一句話,現在明白,那是他——一個自稱生在烏鎮的希臘人,迫不得已而為之的生活方式——從中國出發,向世界流亡,千山萬水,海角天涯,一直流亡到祖國、故鄉。這句話,當時拍下了,轉身就將之擱置。

木心:「兒時,我站在河埠頭,呆看淡綠的河水慢慢流過,一圓片一圓片地拍著岸灘,微有聲音,不起水花……」說的,就是這裡。

失眠讓人回到自己,比白天更容易發現和靠近自己真實的內心。

冬季的一個凌晨,再次讀到木心的文章,心境已是此一時彼一時。這一次,從他文字大地上掠過,竟感到莫名的緊張,害羞的悸動,像是暗戀的開端,像是冬去春來萬物復甦的氣息在遼闊平原上慢慢洇開,乍暖還寒,闃寂翛然…放不下了……一發而不可收拾,又知道不必急,他總在那裡,他的文字總在那裡。

先生的《烏鎮》,一讀再讀,隱在文字背後的情愫讓我起了衝動 ,想去先生童年生活過、五十年後海外歸來悄然探訪過、又言「不會再來」、最終讓他定居並落葉歸根的烏鎮走一走,看一看他兒時呆看過的「微有聲息不起水花的淡綠色河水」。

到達烏鎮,已近黃昏,在西柵風景區入口處選了酒家,然後慢慢走去。橙色光線斜照過來,打在雕花木門和依舊精美有樣子的銅鎖上,門外玉蘭正含苞。售票大廳的屏幕播放著先生照片,旁邊有演出信息。2月14日,恰好是先生生日,數位音樂家在烏鎮歌劇院組織演出一場音樂會,為他慶生。

後知後覺,又不禁為此巧合驚喜。在這樣一個日子,去看一個情慾紛紛的人,於我而言,是正確的情人節打開方式。

木心: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西柵風景區售票廳的木門

是的,他說自己習於冷,志於成冰,然而他是一個情慾紛紛的人吶。「尤其靜夜,我的情慾大,紛紛飄下,墜滿樹枝窗欞……」他在詩里這樣寫。

他述而不作,世界文學史陸續講了五年,收梢處,他告誡學生:文學是可愛的,人生是好玩的,藝術是需要做出犧牲的。他是這樣說的,也這樣做了,一生未婚,為藝術放棄世俗幸福。

他提醒自己,也提醒擁躉者,人應該時時懷有一種死的懇切。對死懷有懇切,而且時時,把這種意識隨身帶著一樣。這真是一勞永逸的定心丸,一針見血,藥到病除。在死面前,還有什麼可煩憂、可暴怒、可耿耿於懷憤憤不平?

他的情,他的愛,他的精力和元神,全都傾注給了藝術。他十分懂,他歷經苦難而無怨念。他活得自我,真實,乾淨,純粹,倔強,甚而決絕。

木心紀念館需要網上預約才得以參觀,進去的,應當都屬他的真愛粉。一對年輕情侶走過家族館,男孩子駐足於先生相片前,小聲驚嘆,好帥啊!的確,木心先生好帥,人、文字、畫作(儘管欣賞不了),都好帥……

帥歸帥,讓我心動的,是字裡行間的一種感覺。不能說文採好,也不能說有個性,這些太淺。感覺,只能用心體會,一下子一下子地與文字背後的那顆心「印」上了——就是這樣一種感覺 。

木心紀念館。先生照片上面,是他詩集《雲雀叫了一整天》最後一行內容:再見。

木心美術館的參觀者同樣少,甚為靜謐。大廳懸掛木心先生大幅人像,旁邊寫著一句話:風啊、雨啊、一頂橋。2011年11月,美術館設計初步告成,彼時,先生已病重住院,輕度譫妄,他看了美術館電腦圖樣後,輕聲說了這樣一句答非所問式的一句話:風啊、雨啊、一頂橋。

視聽室在美術館三樓的角落,昏暗,悶熱,關於先生的視頻資料兀自在那播放。我坐下,一個人靜靜看,只有我一個人。想了想,從後排移到第一排,如此,先生講話時,好像可以離他近一點。

視頻中,他已回到烏鎮,在他的晚晴小築,坐在椅子上,戴帽子,圍圍巾,雙手焐著熱水袋。他講文學,講繪畫,時而微微笑,露出一排白凈牙齒。

講他自己一生沉浮起落,講起在中國那個特殊年代,遭受無妄之災,蒙冤入獄,「希望是自然形成的,我清楚自己會爬起來,等我爬起來的時候,媽媽已經不在了」,講到此處,笑意收斂,陷入沉默。先生獨自走在異鄉街頭,步伐不緊不慢,行人來來往往,他一直走,穿過馬路,轉個彎,繼續走,一時背影,一時側影,偶爾也有近距離的正面,然而先生從頭至尾沒看攝影機,好像攝影者根本不存在一樣,他只是走他的路,走不完地走下去……

在這樣一種氛圍,我無聲地哭了一場,茫然想起了一些什麼,又說不清究竟是什麼,又因為遇見木心先生,心裡真是高興。這種高興,並不讓我急於表愛慕,甚至這樣的心思都不想有,只覺得,有人這樣活過、走過,讓一部分人不再感到那麼孤獨,這種對孤獨感的消減,實際上是增強,沒有辦法,只有跳入他的文字,潛得更深一些。

木心美術館一樓視聽室,我站在其中一張桌子前,看先生的文學史最後一課……

在一樓視聽室,又站著看了先生視頻,是他當年在紐約講《文學回憶錄》的最後一課。陳丹青有心,偷偷錄了一段。他幽默風趣樂於自嘲,又真誠隨性悉聽格位尊便。他在前面講,講到動情處,手舞足蹈,幾位學生在對面放聲大笑 。是這樣一種自在洒然 。

隔著漂洋過海又二十多年的時空,我於此刻站在木心美術館的一台電腦前,低頭仰視、艷羨、忍不住跟著他們笑……對面牆上有先生大幅相片,他曾說,「你們看畫,我看你們眼睛。」先生若有靈,是否會看一看如今看他講課的人的眼睛……

從美術館出來,坐在入口處河邊石凳上,久久不想離去。西柵的意義,於我而言就在此處,這裡足以讓我盤亘大半天,一整天,一直一直……

在手機上打下一些文字,腳步聲、細碎交談聲,不絕於耳,也有人發出驚嘆——啊,進這美術館竟然要另外買票!驚訝之後就過橋,繼續走他的馬觀他的花。微信里有人回我:在這曲高和寡的世道, 希望江徐姑娘童心未泯,對所愛之事能夠像木心先生那樣倔下去。

這的確是我對自己的希望,也是要求。

2017.2.14,木心先生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日,在這裡——烏鎮歌劇院,有《詩人之戀》音樂會,為先生慶生。

這世道,火樹銀光形色斑斕的人與事太多,就像西柵景區的夜景,言傳中「很漂亮」,然而那樣一種漂亮總顯喧躁,能夠入心的,是這樣一群人:真誠、有趣,或者敏感、悲傷,顏值高一些就趨近完美,譬如木心先生,譬如哥哥張國榮。有一次,夢見張國榮,和他一起上學,問他,為何國語講得這麼好,他答,因為讀書。醒來百度,在他詞條愛好一欄中,果然有「讀書」二字。

過了江,又回到熟悉的海邊平原,這裡沒有烏鎮的小橋流水石板巷。遠處白色的電力風車慢悠悠轉動,一霎是連畦的墨綠色,像剛剛栽種的油菜秧,又像割除完的菜梗,一霎是蘆葦枯草蒼蒼茫茫。久久眺望於此,又想起木心,想起多年前,他在異國的地鐵與陳丹青偶遇,之後亦師亦友走過餘生。陳丹青稱木心先生為師尊,能夠遇見陳丹青這樣的學生,怎麼不算先生幸運?陳丹青說,他希望夢見木心,可是從未有過。

在回去的車上,看到這些,想及這些,眼睛又濕……

如果哪天能夠在夢中,與木心先生對一次話,那該是莫大榮寵。即便沒有這樣的夢,又有什麼關係?只要看他的文字,潛入那些「微有聲息不起水花的,一圓片一圓片」的文字河流中,總會於心靈漣漪處,與他靈魂對話。


為什麼這個問題下面這麼多怪怪的回答…


一、信息準備

1.了解木心先生的生平,閱讀木心先生的作品。

推薦:《文學回憶錄》、《木心談木心》、《巴瓏》、《詩經演》、《偽所羅門書》,木心先生的畫冊。

2.看陳丹青先生推薦木心的各種訪談視頻,及文章。推薦《文學回憶錄》新書發布會視頻。

訪談文章在鳳凰網可以搜到。

3.優酷視頻,《號外》。(關於美術館的建成及木心先生的部分視頻)

以上步驟任選,如果你對木心先生非常感興趣的話,就可以準備行程了。

PS:木心美術館是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學生,岡本博、林兵負責設計的,法國設計師法比恩負責設計內部裝飾。如果你對建築感興趣,來木心美術館參觀也是不錯的選擇。

木心美術館官方網址:http://www.muxinam.com/index.php?m=Indexamp;a=index

預約電話:0573-88731822

預約郵箱:infos@muxinam.com

十五人以上的團隊是需要預約的,講解也是需要預約的。參觀東柵的木心紀念故居需要預約。

歡迎關注木心美術館的官方微博和微信了解木心美術館的信息。

木心美術館地址:西柵大街1508號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85279-426b8aabd11e6202.gif?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

木心紀念故居地址:烏鎮東柵財神灣186號。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85279-a56768f8a298b81f.gif?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

木心美術館需要單獨購票,15元/位。

二、交通

請參考,官網出行方式指南。

www.muxinam.com/index.php

三、開館時間

如果你已經到了烏鎮,請稍稍按耐你激動的心情,豆瓣、知乎、攜程……查詢烏鎮旅遊攻略。

木心美術館、禮品店開放時間

周二——周日 9:00——17:00(夏令時)

周二——周日9:00——17:30(冬令時)

黃金周時間正常開放。

「周一閉館」敲黑板、劃重點。

如果你對木心先生和美術館感興趣的話,請至少安排兩小時參觀。

PS:有的遊客喜歡在圖書館看書,在美術館內待上一整天也是有的。

(圖書館的書不外借,千萬不可以帶走!)

對木心先生不感興趣的你,建議安排不少於半小時的參觀時間。萬一你想拍拍照,喝杯咖啡,上個洗手間呢?

不要以為在閉館之前趕到美術館就萬事大吉了,嚴肅臉,誰都不喜歡加班對不對?

我們美術館是良心博物館,很少加班的。希望世界上多一些這樣的良心工作……

請合理安排參觀時間。

四、參觀須知

1、本館禁止吸煙,請將手機調至震動或靜音模式。

2、拍照須知:

(1)序廳、木心展廳3、展廳5,以及館內所有視頻,禁止拍攝。

(2)特展廳展品,禁止拍照。

(既然不能拍照,就全身心的投入參觀,把美好留在記憶里。)

(3)請勿在館內使用閃光燈、三腳架及自拍桿。

3、請勿攜帶寵物進館,勿攜帶易燃易爆或有嚴重氣味的物品入館。

4、請將行李寄存到售票廳行李櫃或負一層衣帽間,貴重物品請自行保管。

5、請脫鞋進入圖書館。請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取書閱覽,本館圖書不外借。

6、請勿在咖啡廳以外的區域飲食。

7、請勿觸摸展品,展櫃、顯示屏、牆面、勿擅動館內設施設備。

8、為保證參觀質量,本館將視人流量實行分段限流入場。

9、請尊重他人的參觀權利,在展廳內保持安靜,為您和他人營造一個良好的參觀氛圍。

10、為保證觀展效果,10歲以下兒童進入美術館需由成年人陪同,避免在場館內打鬧、喧嘩。

嬰幼兒進入美術館如有不適或哭鬧,請家長儘快帶離參觀區域進行哄勸,以免影響其他觀眾參觀。

PS,如果使用禮貌用語的話,工作人員很高興為您服務。

(有遊客喊我,服務員,來一下,幫我取東西。超心塞好嗎?一萬頭神獸在耳邊呼嘯而過,服務員……服務員……您好,我馬上來……)

五、物質準備

著裝:做重要的事需要儀式感。

●穿西裝小禮服什麼的最好了,太過正式的長禮服是不需要的。

●穿你最喜歡的衣服也不錯,建議女孩子化個淡妝,穿美美的衣服欣賞idol的作品會增加內心的愉悅感。萬一你要拍照呢?在鏡頭前一定要美美(帥帥)的。

●美術館的空調溫度很低,不適宜穿太過清涼的衣服,注意保暖,真誠臉。

●不要穿走路很響的鞋子,也不要穿拖鞋。

●參觀需要走樓梯的,建議美麗的小姐姐們選擇舒適的鞋子吧。

●雨天帶的傘可以放在門口的傘架上。

●裝好相機、手機、筆記本和筆前來參觀吧。在美術館裡可以連到i浙江的免費wifi哦!

歡迎參觀,我在木心美術館等你!


深夜把這道題給答了

15年作名建築解析的時候,做的便是木心美術館,那時候木心美術館剛建成不久,知名度,參考資料也都很少,於是充分發揮想像力!!!!

素描立面。

想像力?你懂嗎,就是把美術館解析當成閱讀理解來做。

給大家分享一種文學(yy)的思維(因為真的聯繫不到設計者。難過。)

場館的負一層,一層,以及二層平面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負一層有一個很大的水池。

為什麼有負一層會有這個水池?為什麼是負一層???

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木心。

當你認為已經走入絕境,其實也是另一種開始。

強行解釋,如此這般。

有一張水池的的圖片

從最後這一書櫃展廳看出去,是設計師設計的枯山水庭院,看書的凳子設計成階梯壯形態?為什麼。

做生活的導演,不成,次之,做演員,再次之,做觀眾。 --木心

當你在閱讀時,自己就是導演,更甚者帶入其中成為演員,可當你抬起頭看向窗外,看著窗外的景觀,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名觀眾。

我們再來看看木心美術館的位置,它建在烏鎮大劇院的旁邊,我們知道這座建築的建造貫穿著一句話,風啊,水啊,一頂橋。

那和烏鎮大劇院是否有關係呢?

左側白色的建築部分,就是木心美術館。

萬頭攢動火樹銀花之處不必找我。如欲相見,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能做的只是長途跋涉的歸真返璞。 ——木心

劇院上演的便是人間悲喜,木心早已告訴了我們答案。

返璞歸真,用最簡單的方盒子造出一座這樣的建築。

嗯,腦洞還開發出了許多東西,就不一一列舉了。

想起了中學時代被語文閱讀理解支配的日子

可把我給牛逼壞了,叉腰。


還沒去過,但看照片感覺非常棒!讓我想起多年前在美帝剛剛畢業在紐約求職,面試了木心美術館的設計事務所。當時面試官是合伙人岡本博先生,給我大致介紹了還在設計階段的木心美術館。當時看著牆上略顯簡陋的效果圖內心想的是『就幾個盒子堆在一起而已嘛』。現在幾年過去開花結果不經意就看到朋友圈轉的實景圖,瞬間又覺得整個建築簡單的形式邏輯下又包含著一種『優雅的力量感』。還是非常感動的。

打算近期專程去實地看看,到時候再來補充一些實際體驗感受~


已經連續三年每年去烏鎮探望先生。

先從東柵晚晴小築說起,順著河道右邊朝戲台方向走,細心些便會遇到。與好友玩笑是隱藏景點,因為門票上並沒有寫,進去時接待人員會讓不熟悉的遊客先閱讀牆上的資料,要控制客流量所以想去的可以提前網上預約。

內部是三間屋子,每次去總是把牆上先生的散句和詩文、畫作、手稿看一遍,然後靜靜站著聽「最後一課」。

那是七月讓人眩暈高溫裡輕拂過的涼風。

裡面是不允許拍照的,朋友悄悄拍了一張我的背影。

進入西柵。

推薦枕水酒店。

晚上大部分散客走了以後,便只窗外月光鋪滿河面,燈火星星點點。

正題來了。

一開始繞錯路走到這裡,白色的石子路,枯黃半高的草,有種荒涼的美感。

正面。

先生臨終說:風啊,水啊,一頂橋。

我想大抵就是這個樣子。

最幸運的是,遇到了陳丹青老師接見外國友人。小心臟激動的撲通撲通的。

後來跟著他們好久,聽他們用英文討論先生的畫作。

這是一進展廳的牆面,也許很多人不會仔細地讀完,可這段話可能才是美術館真正的大門。

陳列著先生在美國時家裡的擺設。

拾級而上,懸與一二層之間的

先生墨寶「烏鎮」

遵彼烏鎮 循其條枚

未見故庥 惄如輖飢

遵彼烏鎮 回其條肄

既見舊里 不我遐業

積雪御喪 邸廩如毀

黔廬赭垣 棄擲逶迤

雖則如毀 吉黃片羽

振振公子 於嗟麟兮

我徂北美 滔滔十載

我來自東 零雨其濛

我西曰歸 腧心東悲

蜎蜎者蠋 蒸在桑野

敦彼獨宿 亦在車下

伊威在室 蠨蛸在戶

不我畏也 里可懷也

畫作。

他的每幅畫,自成一個完整的世界。

休息區

那天下午才到西柵,已鄰近閉館。

若是有機會傍著窗外碧波微漾,日光漸移,在此閱讀先生文章,確為一件美事。

入口左邊是紀念品店,最喜歡的就是印著先生的畫的絲巾。必須帶回家~

也沒有很多照片來分享了。

設計上沿襲美術館一向的冷淡風格。原木色、黑、灰為主調。大面積的鋼材、原木、玻璃運用讓整個空間空闊而乾淨。牆上工整的短句,錯落有致的畫作,簡約的桌椅階梯,光影變換、明暗交織,都極簡潔大氣,又不失精緻。

並沒有專攻建築,所以無法直接給出專業的解說評價。

於我而言,木心先生所有創作的美感和意義,都遠勝於這棟建築本身。他的一些話語和筆觸就能讓我有落淚的衝動。

身臨其境才能真正感受氛圍。

先生把他視如孩子的作品留給世間大眾,不是我在這裡幾句能說清的。

希望有人和我一樣,珍而重之。


將木心本人的一段話,作為美術館的序言,再貼切不過。

許多觀眾進入序廳,第一步就直奔著櫥窗去了。忘記停步看看第一堵牆面上的字。連我也是這樣的。

牆上是這樣寫的,由這樣一段話帶你進入木心美術館的旅程。

鄰人即天堂,我們原先進的是地獄的前門。地獄已經走完,站在地獄的後門,望見的是滿天的星星,每一顆都在恭候你,向你問好並祝賀。

紙、布、木頭和石頭、樂器,都是死的。是這些死的物質、物體、物件保存著人的哀慟的心,乃至智慧和情操、喜怒哀樂、音樂、詩和箴言、天大的隱私、地大的慾望——是死的東西保存了活的意志。上帝把地球恩惠了人類,孩子們,你們要珍惜啊!

關於木心美術館,看理想近期將會推出[局部]番外紀錄片[號外]。回顧木心生前珍貴視頻,音頻及影像,跟隨陳丹青一起了解木心,見證一座美術館的誕生。

木心美術館館藏介紹——

木心美術館序廳:

南牆陳列木心照片、遺物、手稿。

東北牆角,置放模擬木心客廳。

九座視頻播放台,展示三組不同的木心影像資料。三組都認真完整地看完需要一小時的。

視頻播放台的設計很有意思,它的對面是模擬的木心客廳,牆面上有木心的眼睛盯著你,觀眾觀看視頻時都會低下頭來,自然而然的恭敬之心。

繪畫廳1

展廳1的陳列,包括他在文革末期的書法、彩墨肖像、中型風景畫,以及旅美初期的人體素描和石版畫抽象系列。東西牆案桌的五個展櫃,擺放木心的畫具筆硯和相關文稿,其中有木心描述梵高畫展和他將赴自己畫展的詩作原稿,有回憶青年時代美專生涯的《戰後嘉年華》手稿,還有木心收藏的塞尚畫作圖片。

繪畫廳2

展廳2以大型案桌與超長的展櫃,集中展示木心七十二歲至八十三歲期間繪製的微型彩墨風景畫,是他晚年的成熟超邁之作,共三十二幅。主管內部設計的法國設計師法比安以其中精選的八幅,置於特質鐵櫃中,平放案桌,方便觀眾就近俯瞰,細讀畫面。

文學展廳3

展廳3以四座鐵質的圍合式展台,展示木心的《獄中手稿》。七十年代初期,木心被數次單獨囚禁,關押在積水的防空洞中。他以書寫檢查為由,獲得紙筆,繼續埋頭於文學創作,寫成六十六紙獄中手稿,計一百三十二頁,約六十五萬字。他將手稿縫入棉褲,日後帶出囚室。2001年,耶魯大學美術館全部展出了這批手稿,並在芝加哥美術館、夏威夷美術館與紐約亞洲協會巡展。由於紙質脆弱,歲月侵蝕,本館陳列的是獄中手稿的一部分,今後定期更換不同頁面。

文學展廳4

原尼采特展所在第四展廳空置,現分割為二:南隔間繼續在德國十八世紀模擬展櫃內展示民國時期尼采漢譯版本,保留牆面五四前輩論尼採的語錄,並將木心論尼採的中英文語錄自北隔間移到南隔間牆面,北隔間則全部陳列木心先生的大中型彩墨作品,案桌玻璃櫃則展示小型轉印畫。

木心展廳5

展廳5為文學館。木心生前在兩岸出版散文、小說、雜論、隨筆、俳句、詩集共三十餘種,逾數百萬字,身後遺留手稿稿本四十餘冊,散頁不可計數。本館分設十五張桌面,二十枚展櫃,陳列木心早年閱讀的民國版書籍、文革前私下寫作的倖存手稿、旅美與歸國後積存的部分手稿,其中最珍貴的是木心早年的曲譜、話劇稿、文革中後期的「言論交代」與申訴書等。晚年手稿中,以《詩經演》、《我紛紛的情慾》、《巴瓏》、《偽所羅門書》、《文學回憶錄》講席的稿本,為最完整。另有木心旅美期間的未完成稿《三號防空洞》,記述了他在七十年代被囚禁的經歷。

文學館東側小間,是影像播映室,播放木心自述的生動影像。

一些照片:


木心美術館 外牆為清水 裝飾性水泥

造假約為普通的十倍 對於裂縫的控制十分難以把握

然而烏鎮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木心這個人,更不懂這個外牆吧


先上圖

是不是看起來低調內斂沒特色?從外觀看遊客根本不想進去嘛~這就對了~因為現代炫技的建築會引人紛至拍照,而這裡只需要風啊,水啊,一頂橋。在遊人如織的烏鎮有一處清心的場所太可貴。

以上回答好像跑偏了


風啊,水啊,一頂橋。

藝術的偉大,是一種無言的偉大,抵擋住百般褻瀆詛咒,保護著隨之而偉大的藝術家。博物館,音樂廳,書廊,教堂,安靜如死,保存著生命。

一進木心美術館便能看到的文字。

第一次來烏鎮是一個人,奔著木心先生來的。

當我日思夜盼終於見到木心美術館時,真的快要熱淚盈眶。

因為是淡季,入館的人不多,很安靜。先生生前的手稿並不能拍照,我就湊近仔細端詳一番。見到了先生老愛戴著的帽子和陳舊的用物,感受到他好像此刻就在這裡。序廳里播放著木心生前的紀錄片和陳丹青錄製木心講的最後一節課,我戴上耳機,將分段的紀錄片一一看完。94年時的木心講課談笑風生,講到有趣處和學生一起放聲大笑。紀錄片中的他依舊顯露著他若有似無的幽默感,同時也嚴肅了幾分。

木心紀錄片中有這樣一段,工作人員在和木心錄製他的紀錄片時,工作人員示意木心將一隻手的手套摘掉或另一隻手也戴著手套以顯統一。木心笑了笑,當工作人員表示疑惑時,他說Michael Jackson,他 就是這樣的。

他對錄製紀錄片專程趕來烏鎮的人說,這裡沒有藝術家,只有一個老頭子。真可愛啊!

他說「我的東西一半是東方,一半是西方。」

他的詩集里出現了很多歐洲的國家,但其實很多國家他都沒去過。

他會親口讀起他的詩集,當旁人試圖打斷時,他說「不,不,這段很好的。」

他說他百年後希望不要變成一座雕像,希望不要永遠一個姿勢。如果真要變成一座雕像,希望有人來探望他的時候能夠在他指尖放根煙,但不要是飛馬牌的,他自嘲著。他文革入獄期間都將創作寫于飛馬牌的煙紙上,他也曾在獄中借著寫檢查的理由討得幾頁紙。紙上密密麻麻地堆滿了字,信紙大小的一頁他寫了五六千字,而後木心將其縫入衣物中得以保存至今。

他想必很喜歡芥川,喜歡他的那句「人生真的不如波德萊爾的一首詩。

是木心,讓我了解到尼採的酒神精神。

他講起「為什麼福樓拜要說呈現藝術,消隱藝術家?其實就是要你們去發現他。」他又讚揚塞尚的執著和專註。

木心的美術館裡擺放著各種不同的新約、舊約和耶穌受難時的頭像,可惜並不允許拍攝,而這些都是他喜愛的東西。樓梯走下去就可看見陳列的各版本的新約和舊約書物。

他曾與筆友談舊約與新約有五年之久,通了二百多次的信,一片誠心。「耶穌是集中的藝術家,藝術家是分散的耶穌。」木心寫道。他將一些藝術家比做伊卡洛斯,而伊卡洛斯的性格卻是寧願飛出迷樓,寧可飛高,寧可摔死。

木心是熱愛古典音樂的人,在紀錄片中談起自己第一次聽到古典音樂時就喜歡上了,並在鏡頭前哼唱著起來。他說「如果早幾年接觸音樂,我可能就不是藝術家而是音樂家了。」

陳丹青感慨美術館的建成,感慨終有人讀著木心時,還能有幸目及木心的畫作。

我並未能夠將所有的展廳都走遍,留給日後的重逢。

輾轉走過幾個展廳,就遇到了休息室。工作人員小聲提醒要脫鞋進入,我脫去鞋進去時,諾大的休息室只有寥寥幾人。

吸引人的是巨大的落地玻璃和一面牆上各種被木心談起的藝術家是的畫像,畫像的書架上又擺放著各式的圖書。休息室的氣勢絕不是我這幾張照片便能領悟的,當你進入望著如此景色,肅然起敬。

我讀了一會兒木心談木心,素履之往。

一邊的工作人員會時常捧起一本書,在閑時翻出來看上幾頁。最感動的可能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因為這件事物而讓熱愛它的人群改變的認知和思想,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魅力吧

休息室出來後本想出館前往旅館放下行李,卻尋著嘩嘩的水聲來到了咖啡廳。玻璃門前別具匠心的設計,是個自帶瀑布效果的水池。室內安靜的出奇,昏黃的燈光打亮著桌椅,門外水聲格外清晰。我點了杯咖啡,從書架上拿了本《美術館特輯》,書中講述了美術館從選址,動工到完工的細節,並有開館儀式上各界人士的致辭。美術館由貝聿銘的弟子設計,室內設計由法國設計師法比安設計。

陳丹青著重講述了法比安在為館設計的兩年里,在烏鎮呆的日子超過了四百天,最後甚至能夠用中文和工作人員交流。

就是在這樣如此多的專註和敬業之下,木心美術館得以面世。我眼眶漸漸濕潤,為的這些了不起。

木心美術館多處都引用了木心先生的語錄,恰到好處的句子和燈光。

朝思暮想的烏鎮行終於塵埃落定,而我此刻躺在家裡的床上,寫下這麼多的文字感覺十分滿足。

我理解的木心可能不是你理解的木心,但我們都深愛著他。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希望能借著我的力量讓更多身邊的人了解木心,了解木心藝術。

身為蘇州人去到另外一個江南水鄉,我還是會驚艷於烏鎮,最後用一張圖結束全文吧。

一位白了頭的奶奶推著她坐在輪椅上的媽媽來旅遊,真是美極了。


「我好久沒有以小步緊跑去迎接一個人的那種快樂了。」

多圖預個警

(MINOLTA x-300,Kodak Ektar 100)

肅穆、緊張、雀躍。這是我參觀木心美術館之後的感受。藝術都是有靈魂的吧,彷彿看到它們在發出微弱且持續的光,聽見它們的低語。

接下來詳細說一些。

今年初開始讀木心先生的書,讀了四本。這月初休年假去上海和杭州,臨時更改行程去了烏鎮一天。幾乎一進西柵景區,我和小夥伴就直奔木心美術館。( ? ?ω?? )?

售票廳陳列木心先生的書籍和照片,出售周邊。ps.翻閱展物要輕啊,看到破損的地方覺得很可惜啊(-_-)…

現代簡約風格的美術館,使得因酷暑而焦躁不安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

先去的地下一層的視聽室,廳里很安靜沒有別人,播放著木心先生的畫作。木心先生的畫很寫意。後來上樓看到原稿時,我汗毛都立起來了!!!沒想到原稿尺寸那麼小!!!小夥伴問我為什麼要跪著看畫…(???)

部分展廳不能拍照拍攝。我和小夥伴在畫作前都駐足了很久,仔細觀察那些紋理(職業病),討論了作畫技法_(:з」∠)_

最喜歡的是這個圖書室。脫鞋進入。

美術館還有很多精緻的細節。巨大的落地窗,穿過百葉窗的陽光,窗外的水和潔白的石子。

(MINOLTA x-300,FUJI業務卷 100)


沖著木心美術館來的烏鎮,早晨剛進西柵就想進去來著,看到的卻是一群人以它為背景放著小蘋果在擺拍。

於是等到了中午人比較少的時候。

外觀,覺得這樣比較有感覺。

剛進去的一段話。

滿天的星星在恭候你呀。

之後有很多詩歌手稿的展示和看木心紀錄片的小檯子。就站在那裡靜靜地聽靜靜地看特別感動。

之後沒有拍照了呢。就一直在默默地逛。建築的設計真的很美,很淡漠,適合一個人默默呆著,就看,就笑,心裡還酸酸的。

他說:「現在我也在電影里了呀。」

然後你就很後悔,沒有在他去世之前讀過他的書,真想見一見這個可愛的少年人啊。

ps.一定要選個人少的時候去啊……進去的時候人太多,特別嘈雜,一群人在聊天,還有人問木心是誰...

最後:

「文學是可愛的

生活是好玩的

藝術是要有所犧牲的。」

emmmm今天又去了故居,於是跑個題再更一發故居。

總體來說故居里的東西美術館裡基本都有,但是故居更生活。說起來應該是更有溫度,但是裡面確實比美術館冷很多....

故居里木心先生的照片特別多。

照片好難插入啊……

那就這樣吧


首答知乎,害羞呢。沒人邀,我自己來分享一下難得的經歷。我從高中時期看過木心的一些書,很喜歡他的文風,所以一直想去烏鎮,看看他的故居和傳聞中的美術館。

在某個寒假,我約不到朋友,就一個人出發了(為此挨了父母不少的嘮叨,擔心我不安全)。寒假去烏鎮的人也特別多,但是很少人去美術館。那天風特別大,陰天,美術館建築風格和陰天的背景不違和,看到美術館幾個字,我激動興奮的心情現在還記得,買票的時候掏學生證都是抖的…這是入口。

走在橋上的時候,風很大,把水吹的起了波紋,才領悟木心當初對自己美術館的設定提要求時說的『風啊,水啊,一頂橋"的意思了。心裡感嘆了一下,陳丹青老師真的很用心在落實老師的美術館。

先看到的是木心作品,舊照和一些小玩意的展廳,有書籍,舊照還有木心先生的畫作。很多人只知道木心先生是作家,卻不知道他也是造詣頗高的畫家。木心先生畫風和他的文風很像,都是不落窠臼的,耐人尋味。因為我也不是專業的,只是以讀者眼光來看而已。

印象深刻的是印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物的絲巾,簡直就是藝術品。

這個展廳是有關湯顯祖和莎士比亞的。木心先生總是把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做對比,認為湯顯祖差點就成為中國的莎士比亞,對牡丹亭評價頗高。展廳里有莎士比亞戲劇裡面的服裝,和牡丹亭戲曲的道具,有種西方和東方的文化碰撞的感覺。

手稿和聖經等書籍展廳。書籍展廳應該是木心先生推崇的書籍,聖經之類的。牆上還有耶穌受難的塑像,感嘆這就是藝術阿。但是不讓拍照,挺遺憾的。印滿木心箴言的牆讀了好多遍,那句「讀者,讀者,快快成為作者吧」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很想知道在那放著的影片是什麼。

後悔沒有去圖書室,所以沒有圖片可以放出來了。

下次要約個朋友再去一次,一個人旅行很自由但是太lonely了,而且不能自拍。我為了不讓自己嫌心酸,硬是不自拍!o(?""?)o

最後附一張烏鎮的照片。現在都能記起當時的震撼,我只去了半天,不過還是不虛此行的。我想著,一定要和它再見一面。

第一次答知乎,感覺自己有點語無倫次的。請多見諒。


木心先生一生瞧不起貝聿名先生的建築。木心美術館是貝聿名先生弟子設計的。


我並不是學美術的 但看過木心的書 這天烏鎮天氣很好 看到手稿館的時候覺得做的真的很用心 覺得和木心先生離得很近 可能因為本身的專業原因 無意走進二樓的書室的時候覺得很感動(可能為了保持安靜 見過的第一個需要脫鞋的書室) 非常建議來烏鎮的時候來看一看 除了紀念更多的也是想創造出一種文化氛圍


圖多沒貼全,完整版發在公號上啦~

回答問題之前,推薦你去聽一首歌,《從前慢》,歌詞是木心先生很著名的詩一首。我推薦楊牧的版本。

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劉胡軼譜曲,用的先生的小詩做歌詞。楊牧demo的版本在我看來最娓娓道來,用的是最輕巧的細語,說的是心底的話。彷彿晃悠著,就倒帶回去純真年代;也好像慢挪著,又把我帶回那好風、好水、如畫一般的木心美術館。

木心美術館選在烏鎮,這片5A級旅遊度假區,多次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的小橋和庭院,成就了無數人的年華似水;名聲在外的互聯網大會,伴隨商業氣息而來的是成套完善的接待水準。

這裡遊人如織,停在空中拍照的手機屏幕也多。熙熙攘攘間,夾雜了些許驚嘆和疑惑——「誒,這還有個美術館!」「木心是誰?」

圖片來自木心美術館官網

關於木心,有很多個標籤,詩人、作家、文學家、畫家...而他的一生,也遠非一段話可以述盡。在我看來,他的字戳心,卻不痛;他的話好似自我呢喃,也像敞開心和你對談。他經歷了恨,才愈發懂得書寫愛。骨子裡的單純,是無論幾次囚禁都無法磨滅的。

身為烏鎮人,生在好水好景間,再來看那首《從前慢》,似乎更懂了。

到訪烏鎮,最期待和興奮的便是木心美術館。酒店的房間里已很貼心地準備了一本《哥倫比亞的倒影》,推開窗戶,陽光剛剛好地閃在青波之上。

晚上忍不住偷偷去看一眼,即便手機拍照不專業,也掩飾不了它的靜謐美。

第二天一早,準備大逛一場的我,在開館時間9點之前,就早已踏上石板路、翻過好幾座小橋、異常輕快地去~探~館了。

在最外圍,是一方小小的紀念品店,在裡面,你會看到木心先生的明信片、作品集、也會有很多在展館中看到的作品的復刻版,還有絲巾一類的小玩意。

當然,這裡還會有非常溫柔大方的工作人員賣票給你,參觀木心美術館的門票是15元。

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因為它是在烏鎮西柵景區內,所以需要額外購買西柵的門票,價格是120元一張,如果是西柵東柵聯票則是150元一張。木心出生在東柵,東柵裡面還有一個木心故居可以看。

拿著我的小票根,我走出售票廳,一步步靠近美術館主樓。這座由貝聿銘弟子、紐約OLI事務所岡本博、林兵設計督造的美術館,擁有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它坐北朝南、造型簡約,毗鄰烏鎮大劇院,跨越烏鎮西柵景區元寶湖水面。

2011年,木心在病榻上,看過美術館的設計稿後曾呢喃自語「風啊,水啊,一頂橋。」這頗有意向化的評價堪稱對木心美術館最好的詮釋,如今印在長海報上掛於入館處的正前方。

而側面牆上掛著的,是自2015年11月開館以來的兩次特展,我去的時候「林風眠與木心」已經結束,而「尼采與木心」仍在展出中。

木心美術館分為地上兩層和地下一層。地上一層為序廳、木心展廳1和5;二層為展廳2、3、4;地下一層是特展的三個廳。其中有一些並沒有開放,我這次看到的大致可以分為序廳、繪畫館、文學館、獄中手稿館以及影像廳。這五座專館是會一直開放,而兩座特展館不定期展出的是對木心構成重要影響的世界性藝術家展。

序廳中有三大組展品,可以讓人快速了解先生的生平。玻璃櫥窗中展出了遺物、照片、手稿。

比如在很多照片中都出現的那頂帽子,也比如先生不同時期的筆跡。他們有的工工整整,有的歪歪扭扭。我看見他在特約勞保單背面譜的曲、看見他羅列的《瓷國回憶錄》人物表,還讀到《為成人作》、《狂野一棵樹》 、《上海賦》 的手稿。超級長的一篇《哥倫比亞的倒影》洋洋洒洒地寫在賬目列印紙上 ,成就這篇,先生是得意的,彼時他初抵紐約,全文只用了逗號。而在這些手稿中,也有先生年少記憶中的烏鎮傳統小街。

展廳中央,陳列了9台LED展示台,非常讓人感動的是,裡面循環播放著木心先生晚年讀自己作品的視頻。視頻中的他,雖然人已暮年,但精神氣依舊十足,會讀著讀著就對著鏡頭說,我再往下讀一段,這一段實在是寫的太好了,恩,太好了。

我戴著耳機,在光與影的斑駁下,生平第一次聽到他的嗓音。雖然作品距今已有時日,但就如我在縫隙間瞥見的綠樹一般,正在新春發著芽。

序廳東北角落,模擬了木心的客廳。

從序廳出來,我近距離看了美術館的牆壁。仿「木」制的紋理,在外看,和天、水、自然融為一體;從內觀,踏實的質感,一如先生的文字。

繼續往前走,展廳1中,主要陳列了木心在文革末期的書法、彩墨肖像、中型風景畫,以及旅美初期的人體素描和石版畫抽象系列。

在展廳的拐角,有一副先生自己設計的海報。大面積留了白,字母也有截余,我想先生定有其深意。

此時,上午十點有餘,展館裡的人三三兩兩,安靜極了。這讓人竊喜,因為是完美的賞館氛圍,但又心生糾結,總歸希望能有更多人來品先生。

一樓供人休息的石椅,讓人想起古鎮的橋和路,唯一不同的是椅子是平整,而橋已斑駁,路已崎嶇。

樓梯的左手邊,掛著先生的字,因為展館規定,手稿一律不得拍照,這張就成了為數不多有先生書寫痕迹的分享了。

好光線和好心情,開啟我的二層探館之旅~

展廳2的案桌很大,展櫃也非常長。集中展示了木心七十二歲至八十三歲期間繪製的微型彩墨風景畫,是他晚年的成熟超邁之作,共三十二幅。木心的畫作,生前從未在大陸展示。

來自法國的美術館內部設計師法比安以其中精選的八幅,置放於特質鐵櫃中,平放案桌,我幾乎可以俯身貼面細品每一幅作品。

於是,便找見了一個在詩人與文學家之外的木心。

在它旁邊的展廳,用四座鐵質的展台圍在一起。七十年代初期,木心被數次單獨囚禁,關押在積水的防空洞中。這一展廳展出的便是當時他的獄中手稿。他曾以書寫檢查為由,獲得紙筆,繼續創作,寫成六十六紙獄中手稿,計132頁,約65萬字。並將手稿縫入棉褲,日後帶出囚室。

為了節省紙張,每頁上的字真是有細又小。小到後來木心本人都無法辨認其中的大部分。走出圍合的展廳,牆上裝飾的正是這些「小蝌蚪」手稿們。

它們對著的區域是瞭望區,依舊是細長條的光影,台階上排列有序的黑色軟墊,落地窗外的船和波光,坐在這裡,時間好像自覺慢了下來。

如果你想在一片靜謐之地,找尋閱讀的美,那麼接下來的閱覽室一定會是你的心頭好。這間需要脫鞋進入的屋子,有一整面牆壁的書,有供讀者休息的軟座和階梯,有讀詩時候配樂的鋼琴,有大大的玻璃窗,有和木心畫作相稱的庭院...

這裡存有大量木心的作品,更有木心《文學回憶錄》提及的古今中外文學珍籍。書架間隔配有六十二枚世界文豪肖像。

從二樓閱覽室出來,不能直通地下,於是回到一層,再通過一條踏實而恢弘的通道,下樓。

地下一層主要是文學館和影像館。一進入文學館,我就被牆上的木心佳句吸引,這些句子呈菱形排列,在我看來,像是一顆顆不滴血的子彈,字字到位,句句在理,值得細品。

像這樣的金句在美術館無處不在,比如加心就找到了那句很喜歡的「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繞過歲月。」相信你也會覓得你的「良緣」。

文學館內,共有十五張桌面,二十枚展櫃。

這裡陳列著木心早年閱讀的民國版書籍、文革前私下寫作倖存下來的手稿、部分旅美與歸國後的手稿。在這裡,我還覓得先生早年的話劇稿、文革期間的「言論交代」和申訴書。

文學館的東側,有一小間影像播放室,用多媒體方式演繹著先生的畫作,滾動式播放,更強的生命力。

而同在負一層的咖啡屋並未營業,想必也是剛開館不久,再加之旺季未至的緣故吧。

時間已過11點,加心的探館之旅也近尾聲,館長陳丹青曾說木心美術館是他「目前看過的國內最美的美術館」,我有些贊同,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其他美術館不易超越的,尤其是天晴時的烏鎮,光影成了最好的導覽,青波是忠實的陪伴。在館內偶爾抬頭看天,是淡藍和木質紋理的遊戲;而不經意的一個轉身,層次感的設計,美得遮遮掩掩。

時間已過11點,加心的探館之旅也近尾聲,館長陳丹青曾說木心美術館是他「目前看過的國內最美的美術館」,我有些贊同,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其他美術館不易超越的,尤其是天晴時的烏鎮,光影成了最好的導覽,青波是忠實的陪伴。在館內偶爾抬頭看天,是淡藍和木質紋理的遊戲;而不經意的一個轉身,層次感的設計,美得遮遮掩掩。

要離開的時候,又透過光影向外看去。熙攘的人群中,有人來了,拍點外觀照離開;有人留下到此一游的pose;有小孩在橋上嬉戲打鬧;也有老者似懂非懂地不知此地為何物。

但出門時,和我擦肩而過的是一位坐輪椅而來的訪客,身旁有他的朋友們。那一瞬間,更讓我堅信了,對的東西,始終留給懂它的人。如果你讀至此處,心裡有那麼一點點的「說走就走」的衝動,不論是下單購入一本木心先生的書,抑或在下次規劃烏鎮之旅時到此地探訪,都請將本文分享給你志同道合的夥伴吧。就好像陳丹青先生在形容木心被大眾所接受的過程一樣——「慢慢來」,他同時淡淡地說,「過程在未來。」這五個字,我相信,那麼,你呢?

送給你,烏鎮的月,而一顆長在牆上、胸中有愛的心。


推薦閱讀:

為什麼每個萬達廣場長得都不一樣?
分散式布局的建築有哪些好的案例?
現在的時代再去看建築大師的平面會不會過時?
如何看待伊東豐雄在墨西哥設計的巴洛克主題博物館?
芝加哥的摩天大樓有哪些設計令人嘆為觀止?

TAG:建築 | 建築設計 | 木心孫璞 | 美術館 | 建築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