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鎖記》里「美麗的蒼涼的手勢」是什麼意思?
比如,為什麼「美麗」?為什麼是「手勢」?
《金鎖記》看的次數不少,但沒有對張愛玲專門下過功夫,加上時間久遠作品細節不一定記得對,湊活來寫一寫,題主多包涵。
那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只是在寫長安的時候才出現。一次是她想上學而七巧不讓她上學,她在跟七巧拉鋸的過程中自己決定不再去了;一次是她愛上了童世舫,結果七巧設下局暴露她抽鴉片的習慣把童世舫嚇跑了,長安後來自己對童世舫說「以後不必再見了」。這兩個情節,張愛玲描述的時候都說,長安作出的選擇是「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
弄清了這個「手勢」的來由,做解讀就容易了一些。雖然我們不可能是張愛玲,所做出的解釋不一定合乎她的原意,但總能在這些描述中窺見些端倪,進而接近這段故事。這兩個「手勢」的出現,都滿足了以下條件:第一,是長安被迫放棄掉一些東西。第二,這些東西都是美好的,是她原本很想要的。第三,這种放棄行為本身都帶有非常強烈的凄美感。
一個女孩子放棄掉自己受教育的機會,告別了親愛的同學,從此回家杳無音訊,這是非常令人傷感的,不管是對這位女孩子還是對她的同學們。一個女孩子放棄掉自己心愛的人,目送他離開,看著他的背影,這也是非常令人傷感的,不論是對主角還是對觀眾。正因為這種凄美感,張愛玲才把這種手勢形容為「美麗」。並且這種美麗是蒼涼的,長安小小年紀就體會到了母親的惡毒自私,體會到了愛而不得是什麼滋味,明白了世間存在一種毒辣變態的情感。長安和長白都是早熟的孩子,他們都是「出窩兒老」。
至於稱為「手勢」的問題,見仁見智。我讀這篇作品的感覺是,張愛玲把長安放棄的動作寫了出來。這種手勢不是什麼具體動作的實指,只是講長安的「放棄」。它可以是一雙攤開的雙手,可以是一隻揮起來說再見的手,根據場景不同讀者會自行腦補。
《金鎖記》是篇好小說,小說里的人物大體分為兩極。七巧是一輩子在不斷地攫取,為了填補心裡的空白,長安長白這些下一代的孩子一輩子都在不斷地被迫失去,因為他們的媽七巧看不得他們擁有的東西比她自己多。長安長白很可能看穿了這一點,但他們離不開曹七巧,只能接受這種不斷失去的命運。小小年紀就看穿了生死人世,蒼涼也是在所難免的。
與其讓別人給它加上一個不堪的尾巴,不如她自己早早結束了它。
推薦閱讀:
※張愛玲哪些作品有英譯版?
※如果拍《張愛玲》,該怎麼拍?誰導演?誰主演?
※張愛玲母親黃素瓊對張愛玲有怎樣的影響?
※張愛玲最常見的那張照片是什麼時候拍的?
※試分析《第一爐香》中的喬琪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