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Tim Cook 會說「人們正在被 Google『出賣』隱私」?

幾乎每推出一個新功能,蘋果就要更新相應隱私條款,以展現蘋果公司對於用戶隱私的重視。

近日, Tim Cook 在接受採訪時再次強調:

「蘋果不是那種利用用戶信息獲利的公司。」

Tim Cook 的這句話,劍指 Google I/O 2015 上推出的 Google Photos。Google Photos 提供了免費的無限量照片存儲空間,給需要付費、小氣得很的 iCloud 造成了極大的打擊。

在 Tim Cook 看來,Google Photos 的無限免費政策將會給用戶的隱私帶來負面影響,他說:「(使用 Google Photos 意味著)拍過的照片,去過的地方,買過的東西,截圖的文件、地圖等信息同時也都「上繳」給了 Google。」

然而,諷刺的是,在蘋果官網下方的隱私政策里,清晰地寫到:

「我們還會將個人信息用於以下目的:幫助我們創建、開發、運作、提供和改進我們的產品、服務、內容和廣告宣傳,以及防丟失和防欺詐目的。」


這樣的新聞想必都是經過多次轉手,多次轉手以後,新聞總是會變味

感謝bing,我找到了這篇文章的出處,這是一篇The verge的報道

Tim Cook: Silicon Valley"s most successful companies are selling you out

那麼這時我們再來看題主的問題描述,未免就有些陰謀論了

近日, Tim Cook 在接受採訪時再次強調:

「蘋果不是那種利用用戶信息獲利的公司。」

接受採訪?Tim Cook在什麼場合接受的採訪呢?

A dinner in Washington, DC, hosted by the 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

在一個探討信息安全的會議,而蘋果大量的利潤又是銷售設備帶來的,我認為他說這句話是符合所在場合和身份的。

Tim Cook 的這句話,劍指 Google I/O 2015 上推出的 Google Photos。Google Photos 提供了免費的無限量照片存儲空間,給需要付費、小氣得很的 iCloud 造成了極大的打擊。

那麼原文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來看看

Cook"s comments appeared to be directed at companies including Google, Facebook, and Yahoo.

Cook also made what sounded like an oblique reference to the new Google Photos, questioning whether Google would ultimately use it for ad targeting.

這個appeared to be、sounded like經過傳播已經消失了,同時消失的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庫克質疑蘋果是否最終會把這些照片用於廣告定向投放」,這句話說明了庫克不認為現在Google是在侵犯用戶隱私,他擔心的是用戶個人信息是否會被濫用。在此之後又加上了一些陰謀論編纂的理由,要知道Google Photos的不限量並不是原圖上傳,而iCloud需要付費也不代表它小氣的很。

在 Tim Cook 看來,Google Photos 的無限免費政策將會給用戶的隱私帶來負面影響,他說:「(使用 Google Photos 意味著)拍過的照片,去過的地方,買過的東西,截圖的文件、地圖等信息同時也都「上繳」給了 Google。」

這句話簡直就是陰謀論者的深加工再創造,此時讓我們看看原文

You might like these so-called free services, but we don"t think they"re worth having your email or your search history or now even your family photos data-mined and sold off for God knows what advertising purpose

首先,這句話中so-called free services沒有特指Google Photos,它包括了搜索引擎搜索記錄、郵箱地址等,這一句話是在說所有的矽谷公司,而在翻譯過來的文字中就變成了只針對Google了。其次,庫克討論的是一個worth的問題,他認為你用個人信息換取這樣的免費服務是不值得的,因為他們把用戶個人信息用在了廣告投放上。這裡庫克擔心的仍然是濫用,而不反對收集。最後,上交給了Google這個概念換的非常好,明明是上交給了Google的廣告部門嘛,但是這麼一寫就有了「從Google購買用戶信息1塊錢2000條」這種震撼效果了嘛。

然而,諷刺的是,在蘋果官網下方的隱私政策里,清晰地寫到:

「我們還會將個人信息用於以下目的:幫助我們創建、開發、運作、提供和改進我們的產品、服務、內容和廣告宣傳,以及防丟失和防欺詐目的。」

這時我們再來看這段話,就沒有任何諷刺了,因為庫克反對的是濫用而不是收集。也許有人會質疑「廣告宣傳」不就是上文說的濫用么?這時候又要搬出原文了

t"s worth noting that Apple has an ad business of its own: iAds, which runs inside iOS apps and on iTunes Radio. The ads enable companies to target customers by cross-referencing their email addresses and phone numbers anonymously against other data obtained by marketers.

這句話告訴我們蘋果至少在宣傳上是強調我們的iAds也是在防止用戶個人信息的濫用的,而且我們用的只是你的email和手機號,所以這麼看來,蘋果的隱私政策並不諷刺。

說完了題目中的謬誤,我們再來聊聊這個值不值的問題。

我認為,只要廣告主接觸不到用戶信息,那麼提供個人信息就是值的。

大家有一個誤區,被某度虛假推廣廣告搞的大家普遍認為廣告都是騙人的。然而事實不是這樣,廣告本該是廣告主、媒介和受眾都獲益的一個活動。

舉個栗子,你是一個IT從業人士,馬上要結婚了(多麼不容易),覺得互聯網時代的一個IT從業者不做個網頁介紹下兩人的幸福生活實在是太low了,但是你專長卻不是寫網頁的。此時你打開facebook,恰好看到一個提供網頁模板的網站,你只要提供內容就行了,於是你開開心心的和隔壁老王妻子一起做了一個網頁,大家都覺得你逼格很高,從此走上了人生贏家的道路。

在這個過程中,你節省了時間,媒介和廣告主都賺到了錢,大家都贏了。

但是,庫克的擔心不是多餘的,特別是Google這樣的公司,它涉及的業務太多,收集到的用戶信息太多,有些信息,用戶提供來只是為了改善某一特定的功能或服務,但很可能會被用在其他業務。起初,這樣的行為可能讓用戶覺得很貼心,比如你收到了一條朋友的消息說某天某時間去某地點,你回復好的,經過自動識別,這項活動被加進你的行程。此時收集信息就是改善了你的體驗。但是總有一天對你個人信息的使用會打破你的底線,讓你感到自己出於改善某項服務的個人信息被濫用在另一個服務上。就比如Google某一天在你沒填寫戀愛情況的前提下能夠通過Google Photos分析出你在戀愛,進而給你推薦情侶適合去的景點、餐館,這就很可怕了,這時你的個人信息就是被濫用了。

按照現在矽谷的發展,這一突破底線行為的產生,只是時間問題,這也是Tim Cook說

"SOMEDAY, CUSTOMERS WILL SEE THIS FOR WHAT IT IS."

的原因。

以上


就這句話而言沒有什麼問題

注意這裡的隱私強調的是用戶數據被拿去用於與使用該產品而言非必要的用途

或者說:

收集元數據也是收集數據

追蹤用戶=窺探隱私(的一種形式)

實際例子:

比如知乎網頁/移動端的Google Analytics

我比較贊同這樣的觀點:

gorhill/uBlock · GitHub

這裡也有相關的討論

If you read https://github.com/gorhill/uBlock/#philosophy then that"s not surpri...

而不是因為黑客攻擊系統漏洞泄露數據。

就後面一件事來說,這兩個公司都做得很好。

除了Google,還有誰可以用U盾?

第一個提供賬戶兩步驗證的又是誰?

我們知道Google/Facebook的Take out功能做得非常好(你上傳的數據可以完整導出,想走就能走)

-----------------------------------------------------------------------------------------------------------

如果你看過Google I/O 2015 keynote的話

你會注意到Google Photos明確表示主動使用了搜索技術幫助用戶找到用戶想找的照片,而且它希望用戶善用這個工具

能這麼做的前提是什麼呢,當然是讓Google Photos能充分地訪問,研究,學習用戶上傳的照片

這一點和Google Now是一致的

我為什麼使用Google Now與Photos

因為我覺它給出了很有競爭力的回饋,儘管它也是糖衣炮彈

當然Apple也有Siri這樣的類似原理的產品

扯個BAT的,看看騰訊的廣點通(這裡提它是因為據說它單價高----用戶數據價值高),阿里巴巴想搞的大數據,它們的基礎都是更有效地追蹤用戶

1,收入

Ad是Google的主業,卻不是Apple的主業

Apple的營收主要來自高價高利潤的硬體設備出售

Google直接通過Android,Google Play獲得的收入非常有限

為什麼有消息說,Google想補貼預裝Play Store,因為今天的Google完全無法從內地的Android設備上獲得任何東西,無論是直接收入,還是廣告收入,還是用戶信息收集(Google Analytics似乎現在還能用)

這使得Apple可以更多考慮如何限制使用用戶信息(特別是不和第三方分享),而Google要考慮如何在現有管制下儘可能多使用用戶信息

2,實際行動

iOS從一開始就在使用全盤加密,除此以外它使用了多種技術來保護用戶的隱私:

1,最嚴格的應用程序審查,有效地阻止了遠程可執行代碼(Android的插件化搞得多少興旺)

2,不算黑莓的話,它第一個允許用戶不讓應用程序訪問敏感信息(照片,聯繫人,位置)。黑莓強調辦公用途,很早就考慮了這個問題。

3,它不讓應用程序獲得設備上可用於持久唯一識別的串號(IMEI/MAC/MEID/UUID等)

4,它甚至阻止設備搜索WiFi熱點時,使用真實可被追蹤的MAC地址

5,激活鎖讓小偷----黑產鏈頭疼到現在,除了社工,拆了賣零件,鎖定的iPhone沒有價值

6,Apple有一個iOS安全白皮書,可以仔細看看這本55頁的手冊具體談到了哪些手段

https://www.apple.com/business/docs/iOS_Security_Guide.pdf

記得當年華為第一次搞指紋識別的時候,除了幾張宣傳畫冊,它什麼都不肯說。

對照Android

  • Android M開始,才有原生的許可權控制

  • Android設備一直允許訪問各種串號,僅有Google Play政策要求應用程序「只能使用AdId追蹤/投放廣告,且不能和設備串號關聯」,但是這樣的協議顯然缺乏有效的強制力。(蘋果直接不讓訪問,雖然現在還是有通過keychain半持久儲存UDID的技巧)

  • 全盤加密最終也沒有成為Android的必選項目

  • 激活鎖也是在Android Lollipop才推出

因此

然而,諷刺的是,在蘋果官網下方的隱私政策里,清晰地寫到:

「我們還會將個人信息用於以下目的:幫助我們創建、開發、運作、提供和改進我們的產品、服務、內容和廣告宣傳,以及防丟失和防欺詐目的。」

並不諷刺

因為一個

「我們不將個人信息用於「創建、開發、運作、提供和改進我們的產品、服務、內容和廣告宣傳,以及防丟失和防欺詐目的」

的產品,多數情況下,是不存在的:

就算Mozilla Firefox,這麼有名的自由軟體也想抓用戶數據(以改進產品,加上它現在需要靠廣告維持一部分營收)

可以相信,過去的Whatsapp倒是不會吧個人信息用於廣告宣傳,(被FB收購了)的現在它還能不能堅持這樣,不好說

但是馬上出來了一個Telegram

還有那些沒有要求聯網許可權的程序,因為它們根本不收集數據。

跟蹤用戶的一個重要用途在於改進產品

和蜂窩網路基站一樣,既要沒有基站,又要信號滿格是做不到的


我相信幾乎沒有人讀過 Google 的隱私條款:

When you upload, submit, store, send or receive content to or through our Services, you give Google (and those we work with) a worldwide license to use, host, store, reproduce, modify, create derivative works (such as those resulting from translations, adaptations or other changes we make so that your content works better with our Services), communicate, publish, publicly perform, publicly display and distribute such content. The rights you grant in this license are for the limited purpose of operating, promoting, and improving our Services, and to develop new ones. This license continues even if you stop using our Services (for example, for a business listing you have added to Google Maps).

你們自己感受一下有多喪心病狂吧……

還有我認為 iCloud 泄露照片是蘋果的鍋,但跟這個問題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

補充:有人質疑我不加粗的那句,我想說,如果這句都沒有,你的數據就真的是全世界隨便看了。


其實還好。首先作為蘋果員工,我知道蘋果確實是不會想知道用戶的隱私信息的,我們做項目,一到用戶數據這塊會受到無數阻撓,最後我們只好把自己想做的東西砍個半殘(有時候直接砍死)以通過內部審察。因為如其它貼所說的,蘋果公司的定位是儀器公司,不是信息公司,那些央視爆光出來的所謂侵犯用戶隱私其實是沒有的事,因為這些數據如果真會傳到雲端,那麼我們就不需要用戶自己看到了。

但我也得為谷歌說兩句,其實多數用戶數據在幾億個用戶群里是相當安全的,要把一個人的數據從這麼多數據裡面聯繫和發掘出來其實相當費時費力,其實作為一個公司也沒什麼空去干,他們的主要目的是要把你的數據和廣告能聯繫上,比如發給你看什麼廣告,是用你的用戶帳號形成一個模型去對應的。

麻煩在什麼時候呢?就是FBI、CIA或者國安來了,他們有個案子破不了想看你們的數據能不能幫忙,這就比較麻煩,因為這跟公司利益其實是相背的,但美國有些法案可以讓執法部門有極大許可權,比如愛國者法案,要是懷疑上某人是恐怖分子,那什麼人權啥的全都到九宵雲外了,什麼東西都可以用,什麼東西都可以查。

蘋果作為一個公司來說,就是想避免這種麻煩,所以我們的用戶信息,很多我們自己都看不了,執法部門來要,他們可以拿數據,但這數據也解密不了。前陣的照片門,其實是那些明星的用戶名和密碼設的太簡單,被人用老套的辦法破了,那我們也幫不上忙,這用戶名和密碼被黑了,天王老子也沒轍。

作為一個工程師的視角來說,我認為在信息時代不重視信息是個錯誤,谷歌還是不錯的。

--------------------------------------------------

fall rain

我有個朋友的朋友,他 iPhone 裡面每天會多出一些別人的照片,然後他就天天免費看別人隱私,朋友不是開玩笑。

這個得回答一下,因為顯得過於離譜。我不是做Photo這塊的,但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照片在iCloud上面是加密的,而且加密的鑰匙是由你的用戶名和密碼來決定的,換句話說:就算蘋果出錯把別人的照片拷貝到那個朋友的手機上,他也不可能看得了,因為我們自己都看不了,如果用戶名和密碼生成的密鑰一樣,而且蘋果還能犯錯正好把這兩個帳號的照片拷貝在一起?這是什麼概率?為什麼會出這樣的問題呢?我的合理猜測是:肯定有人想省錢,把自己的ID跟人分享了,這樣一個人買的軟體兩個人可以用,那個人又貪心,把帳號又分享給別人,這樣一來,那個人拍的照片自動上傳照片流,別人自然也就看到了,而且在他看到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可以看到他的。檢測辦法,看看照片里的是不是中國人,畢竟蘋果用戶是全球的,哪裡這麼巧會老給你看附近別人的照片。

---------------------------------------------------

cc CC

其實隱私和安全不是一回事,只是相關度高而已

不知道指什麼,如果是指照片門的話,照片門是以泄露隱私作為新聞爆光的。


斯諾登表示:與稜鏡門中涉及到的大多數企業不同,蘋果是少有的會在政府要求查看用戶信息時提出異議為用戶據理力爭的企業。

他們是真的在乎用戶數據。

當然你數據完好的的前提是你密碼不要太簡單被人撞庫成功,別人拿著你丟了的鑰匙進你家門無論如何也怪不到門的質量上。


"給需要付費、小氣得很的 iCloud 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哈哈哈哈哈哈。

我只想說,這種要命的東西,免費的能用?出了事你找誰?免費的東西牛逼就牛逼在免責條款寫起來很喪病。


關於谷歌的問題下需要自動屏蔽輪子哥。不過我很好奇的是,輪子哥那麼討厭谷歌,陳萌萌居然還在谷歌上班。


普林斯頓大學副教授阿爾文德·納拉亞南:「不泄露隱私在演算法上是不可能的。「

精準廣告投放可能涉及的問題:你的性別,年齡,所在地,月收入,最近閱讀記錄,最近搜索記錄,最近購買記錄,最近支付記錄,最近收藏記錄,與周圍人的社交圖譜。

只要涉及所謂的大數據、廣告投放特別是精準廣告投放盈利的公司,都將涉及隱私問題。谷歌百度還算好的,接下來的Facebook、騰訊、小米更是狠角色。數據一旦整合,你將慢慢品味其厲害之處。


Tim Cook說谷歌出賣用戶隱私,X度就笑了。


在我看來, 我真正的隱私是, 我喜歡xx專業的那個學姐, 好想跟她滾床單生猴子照顧她一生一世啊!

google只是把我最近想買啥賣給了廣告商, 我tm才不在乎呢.


且,說的就跟美國女演員的艷照們是google泄露的一樣。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你還想要隱私?想要也可以,不要用手機和電腦,不要在馬路上開車。身份證給丟掉。回到山裡去,徹底的與世隔絕。

以後的世界,互聯網的發展,只會讓你們放棄隱私的想法。因為不需要。然後你會發現,這世界越來越人性化。你想去旅遊,你的賬號就會推薦很多不錯的旅遊地。並且垃圾文件信息越來越少,你會發現廣告非常的精準,推薦的都是你感興趣的。你去市場買賣,根本不需要現金。你的指紋,你的臉還真就是錢。這樣這個世界就不會有想賴賬的流氓了...自己想像吧。

順便問一句,你真的有必要關心隱私問題?


廚子是賣東西的洗衣歐,頁頁是會堆碼的洗衣歐,人家倒是更喜歡同病相憐會堆碼的那個呢,嗯哼~~~(●ˇ?ˇ●)

(現在哪還有什麼絕對的隱私,有這功夫瞎扯不如多優化下你家azure平台了)


Tim Cook 不應該把一個商業問題,轉化成一個道德問題,來攻擊競爭對手。

蘋果的主收入來源是銷售消費者硬體,谷歌的主來源是廣告,兩者並沒有收入上的直接競爭。但iOS與Android中有劇烈競爭,區別是蘋果直接通過iOS對iPhone產生高溢價而賺錢,谷歌不靠Android賺錢,而是通過Android培養生態系統,在廣告和Play上貨幣化。而要在廣告上做好效果,做好用戶體驗,獲取及分析用戶數據是必須做的事情。

只是賺錢的方式不同而已,把這上升到道德層面,就顯得酸了。從谷歌角度出發,要想把蘋果道德批判一番,又有何難?

"我們只做對使用者免費或者廉價的產品,谷歌不是那種只做只有第一世界人群支付得起的產品的公司。"

"我們的平台都是開放,自由的;谷歌不是那種做全封閉生態由一家公司獨裁掌控所有開發者生死的公司。"

全球有多少的網站站主是靠著谷歌,雅虎等廣告引擎的支持才能獲利得以生存?整個免費的互聯網就是架構於廣告贊助的機制上。沒有廣告引擎去使站主有利潤做內容,整個互聯網會有源源不斷的免費資源,內容嗎?當然蘋果也許不在乎這個,每年賣5000萬iPhone給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人就能坐上世界第一市值的寶座了。

你有你方式賺你錢,如果有人挑出來指著你鼻子說,你的產品都是做給富人使用的,中產和窮人根本享受不到你科技帶來任何的好處,相比你也不會很爽:生意就是生意,扯到道德層面是什麼意思?

所以,也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當谷歌使用用戶信息(注意,用戶信息不等於隱私)來做更好的廣告體驗,更針對的廣告投放時,跑出來道德譴責。況且,也不見Tim Cook去指責Facebook等使用用戶信息更加沒有限制的公司。只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譴責在手機系統最大的競爭對手,又是在谷歌剛在IO推出無限量的Photo這個時間點上,作為全球第一公司的CEO,層次不夠高。


好酸


以前知道知乎用戶是百度黑,現在又發現都是真?G粉(不分青紅皂白那種 )


李彥宏:搜索正在被谷歌的競價排名所摧毀


以下截圖來源於斯諾登紀錄片《第四公民 》《Citizenfour》,截圖字幕內容為:

「又一爆炸性新聞刊登在了《華盛頓郵報》最新新聞的板塊上,揭示了美國政府另一監視計劃。美國華盛頓郵報和英國衛報,報道了美國國家安全局和美國聯邦調查局直接進入美國九大網路公司的中心伺服器搜集數據,包括微軟、雅虎、谷歌、facebook、AOL、Skype、YouTube和蘋果。華盛頓郵報稱他們搜集語音、視頻、照片、電子郵件、文件和連接日誌。根據這些,分析員可以掌握一個人的行蹤,以及社交情況。」


安卓系統的應用許可權控制從4開始一直都存在,只是沒有公開。


我的百度雲電影怎麼最近怎麼都 是凈化行動 不是說好不看客戶隱私 不是不出賣隱私 而是錢給的不多罷了 蘋果內部一樣有給錢解開蘋果id 上次記得中國地區icloud 在中國好像給中國管理 新聞說


推薦閱讀:

家庭條件好的孩子還需要出國念 PhD 嗎?
微軟的中層程序員(senior software engineer)工資多高?
微軟 C++ 技術的脈絡是怎樣的?
全息投影、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的關係與區別是什麼?在實際生活中會有怎樣的運用?
哪些跡象表明PC時代已落幕?

TAG:微軟Microsoft | 蘋果公司AppleInc | 谷歌Google | 隱私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