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南方人不吃鯉魚,而北方人卻喜歡吃?

南方人總說鯉魚很毒的 ,吃了會複發病所以幾乎不吃,而北方卻視為很稀少的東西。能有個科學點解釋嗎?


鯉魚土腥味比較重,在盛產魚類的南方,黑魚鰱魚鱅魚鯽魚鯿魚,這些都比鯉魚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1.站在農科角度看

分析魚本身缺點。

肉除了腥味,還帶有酸味,不易去除。比起其他三大家魚草魚、鯰魚、鱅魚而言肉質要柴得多

而似乎道教或佛教的偏好,賦予了鯉魚靈性的屬性。所以人們長期不吃它,久而久之身體缺少特定對付它自身蛋白質的酶,導致了鯉魚成為大多數人身體起反應的發物。在容易染皮膚病的濕熱南方地區,間接使病情呈現輕度惡化反覆,實在不適合堅持吃這東東(客觀講雖然原味口感差,但鯉魚依舊還是很有營養,:)認真臉)

2.在食客與家庭主婦角度看

就如今的廣東地區的農貿市場水產店觀察而言,雖然鯉魚屬於平民價魚類,但並不意味著它是日常餐桌的座上賓。

實際上廣東無論收入高的城市,還是收入低的鄉村,講究性價比的當地小康階級家庭主婦們也都不愛買這魚。主要原因如上樓講的,南方水產市售的鯉魚,本身的異味和死柴肉質 無法用省時的烹飪技術抵消,實在不如可廣泛獲得海魚那樣,用簡單樸素清蒸的做法吃到魚原味的鮮味。

雖然價格常常比豬肉便宜很多,但其他水產可選餘地也足夠多,不至屈從價格低這一點。

3.在宴請體面角度看

想起來,九十年代初的黑社會片《跛豪》(摘得11屆香港最佳影片金像獎) 為突顯逃港的葉童、呂良偉在髮際於黑道前的狀態。

清貧時期葉童回應呂良偉贈送冰箱的善意,下廚款待,而呂良偉厚著臉皮,笑顏就著魚尾大啖米飯,以示絲毫不嫌棄。

特意拍了葉童在簡陋工棚費心下廚款待呂良偉的橋段。特寫中上桌只有四盤菜,其中一盤可以依稀辨認出來的肉菜是紅燒鯉魚尾(也可能是鱅魚尾)。

葉童知道呂良偉愛吃魚,每盤都是魚,給自己熱情找台階下,說」這些都是死魚不要錢的,我看沒臭,就把撿回來了「呂良偉客套道「那你還每盤煮的像活魚一樣新鮮,真了不得」

反觀片中包養葉子楣,混到黑道中層,福建幫的白粉客鄭則仕餐桌,則遍是螃蟹、大蝦等高價海產品,以顯闊綽。

肥貓鄭則仕

(片內交代大陸正處於鬧饑荒,逃港黑道,初期底層打手時期的呂良偉同馬仔拿狗餅當人餅品鑒)

影片這裡意圖,除了體現葉童,本身就疲於養育拖油瓶小孩的勤奮辛勞,卻仍舊勇於挑戰繁複工序的鯉魚料理,也表現對呂良偉善意的付出。

也可以看出導演分明是特意用這個,自帶低賤屬性的鯉魚尾料理的細節,來側面呈現頑強掙扎於香港社會底層的拮据狀態,襯托影片在港粵觀眾視野中的可信度。

順便說一嘴,日後應酬自認為懂吃粵港潮汕地區朋友吃飯,最好菜單上pass掉鯉魚,除了高級粵菜廚師因為久不訓練此菜導致烹調生疏,更主要是或許會被別有用心者暗暗歧視認為跌面子。

跳出影片,對比同時代的缺水網分布和缺快速物流體系的大陸地區,普通人家桌上若有盤新鮮大魚,那這餐肯定不算寒酸。

4在餐館角度

需要認識到 當地食材種類、品質、價格,確定了食客喜好,而食客偏好決定了餐館 討巧的偏向

似乎多數粵廣中餐館,不常提供鯉魚菜單。而售賣鯉魚鱅魚菜肴的食肆,多是深藏窄巷、工業區、城中村裡面的廉價快餐店,多是用油炸、紅燒魚塊魚尾等重口味方式呈現。價廉可比秋刀魚。

素來聽聞 黃河鯉魚的美名,而知友總結分析為「北方的鯉魚一點也不土腥,都不用去腥線,還有淡淡的甜味!因為北方水質的問題,北方的水底是沙子,南方是淤泥!所以南方的會土腥北方天氣冷,鯉魚生長緩慢,所以肉緊實。」也可能是很有參考比對價值。

這個說法大概能解釋印象中,擁躉對象是北方人,善於魯派烹調手法的中原東北館子、善於用糖的江浙館子,無論高低貴賤卻是都有鯉魚的,且都熱衷於用紅燒、酸辣,糖醋、松鼠魚方式烹制。本意都是壓制鯉魚原本異味,迎合了自清朝起,日益重口味趨勢的內陸食客群。自己體驗也是按贊,對這些地區菜系飯店師傅,化腐朽為神奇的技術,翹起拇指,顯示敬意。

5.在下廚烹飪者角度看

而各種做法跟自己家裡都試過,在烹飪者角度看,鯉魚的確不如劃幾刀,抹點鹽和薑片即可整盤上鍋清蒸的海魚來的便捷

油炸 是最簡單的,油炸的目的是去腥,但十分費油,沒瀝乾淨水分的話,操作疏忽油爆能毀容

糖醋 需要先裹粉,再油煎,難處是家裡通常沒有足夠大的鍋,而是因為魚個體差別和魚身水分差異,很難掌握好火候,翻面難以保持完整魚身。再就就精準調配料汁,常常忘記了醋、醬油、澱粉、鹽、薑汁、蒜末,青紅椒碎配比,還得收汁。前後忙活起來,熟練的大廚最快也得耗個30-40min

松鼠魚 光是刀工的話,得花個半小時以上,再加上淋熱油,調番茄醬,哪一項都不省心

綜上所見,作為既是食客又是採買者、烹飪者而言尋常粵廣潮汕福建家庭來說,買鯉魚吃,似乎找虐。不考慮 筷子+「抿魚刺」這項制霸全球食物鏈的這項華人開掛炫技。光是口感,和烹飪難度這兩項,基本是不會考慮鯉魚充當合家歡的擔當菜肴。


因為北方的鯉魚一點也不土腥,都不用去腥線,還有淡淡的甜味!肉質緊實。因為北方水質的問題,北方的水底是沙子,南方是淤泥!所以南方的會土腥北方天氣冷,鯉魚生長緩慢,所以肉緊實!


鯉魚土腥味重,肉質糙,不好吃。

南方魚類品種多,北方魚類品種少,如果有鱖魚、鱸魚、鯽魚吃,誰會去吃鯉魚啊。


我大四川人最愛吃鯉魚!怎麼能說不喜歡吃鯉魚呢?不對,我大四川人表示只要是河裡的魚都吃!最喜歡吃魚!


南方人不說有毒吧,按農村裡面老人來講是發物,就說有很多病吃不了,大多數原因是鯉魚肉老,難吃....還有我們代替魚種很多,又比它好吃..


又見一個拿南方人北方人說事的,一般這樣得出來的結論都不見得准。

俺湖北人,不知道自己算南方還是北方。但是我們那吃鯉魚,而且基本什麼魚都吃!


就感覺肉質很爛的感覺,沒嚼勁。還很腥,刺還多,如果野生的還能燒燒湯,家養的根本沒法吃。


大約是個文化習慣問題吧。詩經時代黃河鯉魚就被視為絕佳口味的魚,有「豈曰食魚,必河之鯉」的詩句。現在黃河鯉魚的口感也不亞於鱸魚。大約有這樣一個傳統,所以北方人就習慣吃鯉魚了吧。不過,鯉魚在北方並不稀罕,而是最普遍的食用魚之一。與此相應,北方人倒不太喜歡吃南方流行的鯽魚,大多只用來燉湯而已。大約也是文化原因。


我河北人。上邊有答主說北方鯉魚味道好是因為北方水底是沙子這一點並不贊同,個人猜測是溫度和生長期的緣故。

說到北方鯉魚:準確的說不只是沒有土腥味,而是北方鯉魚全魚的【魚味】都較淡……新鮮的鯉魚肉質緊實,肉纖維卻還很細嫩,細品真帶有淡淡的奶甜味,就是魚味偏淡些。

北方鯉魚即使清燉也完全沒問題,根本沒什麼腥味。我們這邊喜愛紅燒做法,但這麼做魚不是為了掩蓋所謂的「腥氣」,而是因為我們北方人口味偏濃偏咸。

我們這邊鯉魚味淡,可水土緣故也有特例。小時候吃過官廳湖的鯉魚,燉出奶白色的湯,魚香四溢,確實鮮美……

————————————————————————

上網查了查,好多網友凈說鯉魚 有土腥味、肉質還是散的、泥狀——南方人吃的所謂鯉魚不會是這種玩意吧,換了我我也不想吃……


鯉魚肉質粗糙,不好吃


又是一個聽聽就算的。首先南方人不吃鯉魚這說法不對,南方是選擇多,所以大部分魚都不是常吃。其次,我是廣東珠三角,夠南了吧,照樣吃···


土腥味很重啊。而且多的是比鯉魚好吃的,為什麼要?


黃河鯉魚、伊洛魴魚、松江鱸魚,長江鰣魚都是古代出名的江鮮。其中黃河鯉魚指的是四孔鯉魚,有四個鼻孔,很漂亮也很好吃,數量也比較少,好像只有山東周邊和黃河流域有這種鯉魚,普通鯉魚養殖就很廣泛了。口感跟普通的鯉魚不一樣,相比較。四孔鯉魚脂肪較低蛋白質含量高,普通的鯉魚確實不是很好吃(下面圖好像不對,四孔鯉魚尾巴應該是金色的)

,四孔鯉魚尾巴應該是金的


知道剁椒魚頭是哪的么?

我看還真是除了廣東剩下的地方都是北方。


據同事說是因為鯉魚肉是酸的(我北方人在南方上班)。。而且他們的魚多啊。黑魚鰱魚什麼的一堆。其實我覺得除了黃花魚其他魚味道都差不多。。


推薦閱讀:

中國超市裡的龍利魚其實原名巴沙魚,對人體大大有害,是否屬實?
粵菜中的清蒸魚與江南地區的有何不同?
據說小黃魚身染「檸檬黃」,消費者食用後傷腎又傷肝,此事是真是假?
亞馬遜河中食人魚泛濫成災,如何利用這些食人魚致富?
海洋學家是如何估算魚群種類和數量的?

TAG:魚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