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對藝術有很大的閱讀量,但創作才能不高?
這裡的藝術指廣義的包括文學、攝影、繪畫、設計等,作為一名文藝青年,有興趣也有精力去看去了解,感覺不知不覺也積累了很多,但感覺創作是另外一回事,尤其是要做到真正原創又優質的創作,不是靠對藝術的了解就能支撐起來的。
比如大家都看過名著,但幾個人能創作出名著?大家都能欣賞畢加索之類的名作,但幾個人能做出今天這個時代讓人信服的名作?想問的是,對藝術的閱讀量是否只是藝術創作才能的一個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那麼藝術創作還跟什麼有更多關聯?(比如畢加索的作品是今天司空見慣,但在那個時代卻是時代前沿,我們是否也應該去尋找我們這個時代的前沿?畢加索擯棄了古典藝術的規則,我們為什麼還要看那麼多畢加索呢?)
事實上大量的積累對於藝術創作而言是基礎必需品,就拿你說的畢加索舉例子,畢加索深受梵高塞尚等後印象派畫家影響,(當然也影響了後印象派),後印象派畫家深受日本浮世繪和早期印象派影響,代表人物莫奈,莫奈受寫實派影響,代表人物馬奈,馬奈受早期寫實派影響,代表人物我不會拼么么噠,早期寫實派又受到16-18世紀荷蘭風景畫影響,而荷蘭風景畫什麼的就大概可以追溯到北方文藝復興以及提香之流的人物,如此推上去,其實仔細想想整個藝術史的發展不斷在創新,卻也不斷的在引用。
年輕人,時代的前沿不是憑空而來的空中花園,現在這個時間點永遠無法與下一個時間點相同的原因就是時間是堆砌而成而不是平行的空間,對於藝術創作來說更是如此。創作的創可不是指原創,至少不是你定義中的原創。
而創作才能這種東西,說句難聽點的,就是與生俱來不可割捨而又不可萌生的,這東西其實某種程度上又與藝術積累毫無關聯。(我指的是單純的創作才能,而不是能不能創作出藝術作品)不是有句話叫「世界上最可悲的一種人就是沒有天賦的藝術家」,你看我就早早的看透了去安安分分的寫藝術史paper不是也挺好的么…同意陳諾的回答,並還有些補充,繪畫本不是如此簡單的東西。你看了那麼多書,不論是設計,歷史還是畫,並不知道你看到了些什麼,看這些書,是給你一個思維方式,學習別人的思維方式而後有一套自己的思維方式,對於大師的不同別派,就是因為他們去看同樣物體的不同觀察方法和自己的哲學理念,所以,看了那麼多書卻不知道看了什麼是很多人出現的問題,也很。。。浪費時間。同時,看一幅畫也是,有人看看就看看,有人因一幅畫得一身,看畫里畫家的精神世界是如何表達,當然還有他的構圖,顏色形態的運用。
然後想畫好創作,首先你的精神世界是要飽滿的,然後還有個要素就是——基本功的紮實,缺一不可推薦閱讀:
※當一隻狗擁有了人類的靈魂,世界在它心中會是什麼樣子?
※為什麼我總是急於寫完一個故事?
※南派三叔在《盜墓筆記》結尾為什麼留下了那麼多坑不填?
※你曾寫過哪些漂亮的短詩?
※如何在沒有感覺的時候保持旺盛的創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