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就問」是個好習慣嗎?

老師常說不懂就問,這是個好習慣嗎?


簡單來講:不是。

因為想必老師說這話的背景是,在國內的中小學校里,學生們的發言積極性基本為零,多數學生靦腆得就算沒聽懂老師在講什麼都不願意打斷老師。哪怕在自習課上,也不主動問問題。

老師們頗感無奈才有了問題中的「不懂就問」的要求。但是「不懂就問」本身,其實是消極的做法,只是比「不懂也不問」稍好些而已。

老師們直接要求所有學生「獨立思考」顯然不切實際也不可行。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求學生不懂就問。畢竟多數學生,連自己懂不懂都搞不清楚,談何獨立思考。會獨立思考的好學生畢竟是少數。

一個好的習慣應該是,有不懂的,先嘗試自己搞懂。(有的學生總覺得,不懂就是不懂,怎麼可能自己搞懂,這就是典型的怠於思考的表現。)至不濟,也應該盡自己所知搞出個結果,發現與正確答案不一樣。再去找老師問: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是這樣,我的思路是這樣的,好像是對的,但是為什麼答案不是這樣的?您看這些步驟,我是不是什麼地方想錯了。而不是直接問老師:老師這個我不會,請你給我講講吧。


謝邀。

我的回答:不是。

老師成天給你們灌輸不懂就要問的初衷是擔心學生養成了把問題藏著掖著自生自滅得不到解決卻又害怕提問的毛病,而不是想讓你真變的屁點事不懂就立刻風風火火挨個問遍不找個人給你解決死不罷休。

日常生活里相信很多人都有這麼個毛病,拉著旁邊人脫口而出就是「明天周幾啊?」、「周末下不下雨啊?」、「昨天熱火和馬刺誰贏啊?」、」谷歌網址多少啊?「等等這一類問題,被問的人又經常答不上來,最後問了一圈還是只能自己乖乖上百度解決。

問的人到頭來還是自己解決了問題,那這嘩啦啦的一圈亂問又何必呢?

問的人頭疼,被問的人心疼。(看著那夕陽下的小夥子為了找到個人問到那天究竟詹姆斯為什麼抽筋下場而問遍全場,我只能默默地關掉了虎撲步行街對你送上一句走好,先自己查一下有這麼難嗎?)

在說讀書的時候,其實挺怕有人找上我說今天一起自習唄的。因為我真的不想剛把題目讀完,然後那人有疑就問」這個地方是不是要用xx公式?「,待我重整思路準備下筆時,「xx公式好像不太對啊,是不是該用yy公式?」這樣的問題又朝我拋來。剛要回答,一句「噢我知道啦!」瞬間又將你堵得啞口無言。

你說,我該不該回答?

該!當然要答!而且還要深情款款地答!

因為不是妹子提的一起自習我會去嗎- -。


必然不是。我有一個同學就是有疑就問,根本不經過自己思考。我們都非常討厭他。


不是個好習慣,是個好開始。

說個我的事兒。

我高中一,二年級基本就沒怎麼認真學。高三不知道哪天開竅了突然想好好學學了。

可是底子爛的不行了,基本上是什麼都不懂的狀態。拿歷史來說吧,基本就是100分的題我能有40.50分。

怎麼辦呢?我採取了一個很簡單方便不費腦力的辦法:不懂就問。

真的是什麼不懂就直接問什麼,上一次歷史晚自習,我能跑上講台問問題5.6次。而且不止是自習問,上課我也問,下課我還追著老師問,跟著老師從教室跑到辦公室是常有的事兒,問的問題也是各種小白。同學們都覺得我在歷史課上的表現很奇葩,可是我臉皮厚,繼續各種問問題。

直到有一節答疑課,我問老師:「什麼是沙文主義」,老師說:「去翻現代漢語詞典」。

我開始發現問題。

由於我底子爛,所以問的問題都是很基礎的,是稍微翻翻書本,查找資料都可以解決的。可是我選擇直接問老師。

我選擇有疑就問,不是因為我多好學多想進步多怎樣怎樣,而是因為我懶惰。

我懶得自己去翻書,我懶得自己去思考,我懶得自己去探究。所以我選擇直接去問老師,老師做了我該做的工作,然後直接告訴我需要的答案。

如果有疑就問能高效率的提高成績的話,那我也不說什麼了。可是關鍵就是:有疑就問不僅是懶辦法,還是蠢辦法。

所謂基礎問題就是看看書,背背知識點,稍微理解一下。就可以直接得分的。去問老師,老師解釋說明了,我說:「哦,知道了。」這種純粹靠接受的方法對基礎問題其實不大管用,而自己去翻書得到了答案反而印象更深刻。

問老師的問題應該是已經被加工的二手問題,可以拿來探討交流的,而不是老師解答,學生只會說「哦」,「嗯」,「對」。老師答疑的目標更應該是擴展學生的思考深度提升剖析能力,而不只是答疑。

如果你現在還只是個小白,那就去問吧,管它有的沒的,邁出第一步總是好的。

如果你還只停留在有疑就問的階段,那就再看看加粗部分。

祝你的學習有一個愉快的過程和一個令人愉快的結果。


著名謀士、教育家、墨家巨子默蒼離表示:用思考代替發問


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就給出答案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是好習慣。

前提是「問自己」。


我大學教授都喜歡有疑問就直接問的學生。我覺得在學習時候還是好的吧,工作了就需要好好思考不要耽誤別人。我tutor 經常和我說u need to be selfish sometime, ask the question confuse u, even u feel its stupid i will laugh at u. 我仍然在嘗試問更多的問題。


有疑就問,先問自己,再問別人。


不是。

對於那些很「低級」的問題(比如百度一下就知道答案),自己明明可以去找答案,卻要來問別人,這不叫「求知」,這叫「懶」。提出這些問題,不僅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浪費答題人的時間。

每天被「低級」問題甩臉,是很蛋疼的事情。這是我之前的經理親口告訴我的。

我剛畢業進公司的時候,經理人非常nice,跟我說:Tony,有不懂的就問,不要憋著,懂?

我:好勒,沒問題

於是,本著「不懂就問」的原則,我每天都用「低級」問題轟炸她,大致如下:

我:什麼是COB啊?

經理:close of business

我:什麼是JIT啊?

經理:Just In time...

我:.什麼是NVOCC啊?

經理:Non vessel Operating Common Carrier(無船承運人)

我:什麼是ETA啊?

經理:自己去百度,再問我我自殺!!!


《提問的藝術》提問的藝術_百度文庫


很負責任地講:不是。為嚴謹,範圍限於小學、中學、大學的學習。

在我看來,所有的練習的終極目的在於培養一種面對問題時的思維模式(邏輯推理)和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繫的能力(聯想和類比)。

問問題是在借鑒別人的思維模式,如果自身沒有對問題本身的思考,沒有一個理解、比較、思辨的過程,那麼你永遠沒有辦法體會到別人思維模式的精妙或者謬誤。

老生常談的話,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學知識,更是為了學習獲得知識的能力。


推薦閱讀:

在溫州育英國際實驗學校就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上海市實驗學校(SES)就讀是什麼樣的體驗?
異性同桌總是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動作怎麼辦?
想對18歲的你說些什麼?
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很厲害的人考試成績不是那麼得好?

TAG:學習 | 習慣 | 知識 | 大學 | 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