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內老齡化日益嚴重,為什麼相關的老年人服務產業沒有火熱起來?

包括針對老年人的家政、醫療、餐飲等行業都沒有出現要突起的趨勢。


養老產業並不是沒有火起來,是早就火的一塌糊塗而你不知道而已。

我說的火的一塌糊塗,僅限於在房地產行業的小圈子內。幾乎所有的中大型房企都有養老產業模塊。

是的,現在的養老產業,普遍是和房地產綁定推出的——普遍的意思是,這個比例不低於80%

養老產業和房地產綁定,很莫名其妙,但這確實是目前的現狀。

養老+房產+度假,是過去五年和現在最流行的產品、服務、商業模式。

養老產業在中國為什麼會是這麼個奇葩的存在呢?我還真的研究過,也寫過分析和商業報告,當然,都是給房企寫的,就不貼出來了。

大概說一下原因吧:

1、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太快,十幾二十年時間就基本完成了,導致現在絕大部分的城市居民都是從從農村轉移過來的——小城市居民一樣在向北上深和省會城市集中。年輕人買房進了城,或者把小城市的房子賣了去大城市買房,買房子這個過程把老人掏空了,老人已經沒有多餘的錢去考慮舒適的養老問題,所以現在小城市和農村就都只剩下老人。

2、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不允許年子女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之類的第三方服務機構的,否則背後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哪怕老人在養老院或者養老服務機構里活的更舒服些。再結合上一條,就會發現,一方面把老人掏空了,另一方面存在的道德困境,就這兩條,短時間內養老產業不可能在中國真正發展壯大——哪怕老人的數量再多都不行、都難以撐起一個龐大的服務產業。

3、那為什麼養老+房地產+度假反倒就成了當下最火的養老產業模式呢?其實一點都不奇怪,一方面在完成城市化,另一方面原本就居住在大城市裡的居民吃不消現在的城市狀況開始出現倒流——新城市居民和老城市居民之間實際上只有一代人的時間差。也就是這個一代人的時間差,撐起了目前的養老產業特點:原本在大城市就有房子的居民,老了以後,去一個安靜的小地方買一套小點的房子,開啟度假和養老雙模式,往往這樣的地方房價也會很便宜,經濟上可以承受,節假日的時候子女也可以過來度假玩。

4、綜上三條,當下中國的老人雖多,但養老服務產業,僅存於在上一輩人就是大城市戶口的人當中,我們也可以叫他們——中國當下的中產家庭。上一輩人是農村戶口或在小城了市戶口的,生在哪裡長在哪裡也老在哪裡,他們不是不需要養老產業,而是被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買房子這個事情給掏空了,沒有多餘的財力顧及自身。

補充一點:

5、中國要形成真正的養老產業,我的預估是還需要25年時間。等這一代在大城市買了房的年輕人老去,也就是從70後或者80後開始,養老產業就可以真正從大眾的層面開始了。


因為未富先老。


1、市場上目前沒看到「針對老年人」的專業化的服務;

2、專業化的服務可能成本比較高,市場購買是個問題;


看到沒有專業人士來回答這個問題,感到很可惜,我只是個程序猿,就天馬行空的隨便嘮下,不對之處歡迎指正。

首先雖然老年人平均可支配的余錢較少(考慮到花在慢性病上的藥費),但規模夠大的話還是能夠支撐一些小的產品和服務的吧,所以"相關產品沒有火熱起來"這樣的描述,我覺得並不完全正確。比方老年用品連鎖店這個還是能經常看到的。另外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械也是很火的,只是這兩個產業屬於灰色產業,名聲大了禁不起質疑,只有史玉柱這種臉皮超厚的傢伙才敢大張旗鼓的做宣傳。

其次,考慮老年人的消費習慣和形成消費習慣的方式。一個人的消費習慣取決於生活習慣,所以新的產品和服務要想得到市場,需要讓老年人改變生活習慣,否則的話就只能提供現有產品和服務的純粹替代品,並沒有新的市場。

一說到改變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很多人肯定會覺得這太困難了。但這也不是絕對不可能,問題是困難在哪裡。你看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可以說,任何生活方式上的變革,無不是科技主導的。雖然今天的技術已經發展到十年前無法想像的程度,但在我作為程序猿看來,高科技產品在老年市場仍然存在兩個致命的弱點,一是原理複雜難以理解,二是穩定性太差。穩定性太差的意思就是,一個產品功能越多,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異常"的幾率就越高。要改善這兩點不是不可能,但需要花費更高的成本。也就是說,如果我的高科技產品在年輕人市場已經受到歡迎,那麼我又何必花大力氣去迎合消費能力較低的老年人市場呢?


七旬老太為何清晨在藥店門口排隊,
超市中上千斤雞蛋為何突然消失,
盧浮宮門前跳廣場舞的究竟是何人,
日本馬桶圈脫銷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
x魔x大媽上的象印水杯為何頻頻告罄,
推銷每天打電話,還上門訪問的人究竟是誰,
這一切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呢?


1、中國人普遍喜歡關注下一代,由於中產階級沒有起來,因此所有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啃老。所謂啃老,就是老人仍然捨不得花費,把錢留給下一代。

2、上一代人沒有消費理念,普遍節儉持家,等著80後的人成為老人之後,才能起來。

在以上的狀況下,所有針對老年人的專項投資,基本都是意淫,不會成為大規模,大產業。


這塊產業, 一般人不敢碰, 占上就讓你血本無歸.

只能政府指定人,或者委託某些社會機構做才可以.

讓我們拭目以待.


其實老人服務產業現在非常火。

題主說不火的原因可能:

一是沒有接觸這一行業,

二是國家福利性的配套還比較欠缺。

後者原因太多了,養老資金與養老群體不對等;業內更注重末端投入(臨終服務、喪葬、墓地);專業性人員匱乏;老人自身素養不高…

養老服務其實風險可控,真是坐等收錢的行業。


賺錢的都在悶聲發大財,誰還在這給你講和老年服務業相關的產業。不錯,我就是從事讓大家深惡痛絕的中老年保健醫療體驗式營銷人員。今天上午去訂會場,酒店貴賓樓2個大廳中老年爆滿,每場500人左右,凡是參加的叔叔阿姨都可以領取精製餃子粉一袋,散會時酒店門口交通堵塞,你說火爆不火爆。和他們的負責人談了一下,銷售額這次50多萬,一月2場。與老年人服務結合最深的就是我們這個行業了,做老年服務沒人能超過我們。有些老年朋友臨終遺書房產都給了一些工作人員,還有的和他們家的兒女結婚的,超出想像。


市場確實還沒有起來,從很多個維度看都還不夠。

1、與產品、服務挖的不夠深,推出的不多有關係,不一定是市場,可能是產品和服務沒跟上。沒什麼創新的東西出來。

2、中高端的老年人有很多自己的社交的渠道,主要的需求可能還是沒抓到。像旅遊也推出不少,也是感覺不溫不火的感覺。

3、也和觀念有關係,也和經營有關係。好的養老院生意都好,不好的養老院生意都不好。

4、市場和政府的項目要有結合,在日本、新加坡、香港養老很大部分主體都是政府,不是單純的市場。


沒錢


有的老人傾向自己錢自己花,所以十幾年前就過候鳥生活,養老院等觀賞小居過十來個。

有的老人,孩子政府部門收入一般,伴侶被各種所謂賺錢行業坑,一度還擔心被傳銷了,所以家裡的錢都資助下一代,有點閑錢也買商鋪什麼(商鋪早就不怎麼賺錢)想投資再賺錢再資助下一代。

也有的老人現在明明身體不好還有咬牙支撐過年請客訪友等。

還是生活環境理念等影響。

以上三大類,真貢獻養老經濟的目測是就第一種。


從選擇老年服務與管理到學了一年,這期間,所有的老師都在對我們說,現在老齡化問題嚴重,以後我們出去不愁工作。我一直堅信著,可是思想也被現實動搖著,很多親朋好友都不理解,說白了我這專業就是照顧人的。決定選擇這個專業,我就沒想過害怕照顧人,我的性格如此,不喜歡爾虞我詐的相處模式,我自認為老人小孩是最單純的了,當然也不排除少部分老人不好相處,去過幾次敬老院,那裡的老人是友好的,熱情的,他們多數沒有子女,我們可以和他們聊聊天,看到他們開心,心情就很不錯。

可是這幾天,各方面了解,看到了一些學姐的回答,進入養老院或敬老院就是基本護理員,什麼都要做,我就不明白了,我們學的推拿按摩、心理學、營養與膳食,為何變成了端屎尿盆子的,工資還非常低,我說不怕照顧人,可我確實無法坦然接受這一點,我們不過二十齣頭,學這個就頂著各種壓力,更何況如果事實真的如此,有多少人能做到?

這個專業,學得不精,就拿不出手,很無奈。然後學幾年,拿著低工資做各種臟活累活,誰也不想。也許從事其他行業又受專業限制。

我不知道兩年後的自己是怎樣的,但是既然選擇了,只有努力學,我最初的想法是希望自己所學的不僅可以工作,還可以照顧家人。各種說法,讓我彷徨,現在的養老行業到底如何,我未知。


因為中國有13億人,真正發達的城市加在一起所有的人口估計就1,2個億。所以中國現在有什麼現狀吧,就是很多村裡面的孤寡老人在村裡面默默等死!政府這些都不報道的。我講句不好聽的,中國有個毛的老齡化。這麼多人,資源就那麼點,搶還來不及呢,還老齡化。事實就是現在搶的凶得要死,各種資源都是。要不為什麼房地產價格那麼高?尤其是學區房,如果大家不去搶的話。這種情況就算中國人口減少一半都沒法緩解,因為美國4億人優質資源都要搶。那些媒體擔心的老人,在所有的老人比例可能就佔20%,剩下的80%都是我說的那種。


養老和醫療密不可分……


沒錢唄。年輕人都沒錢,老年人哪有錢?

現在國內消費市場低迷,,服務業雖然不錯但是還是沒發展起來


家政,醫療成本太高,流動性太強,從業人員大多數都是貧困農村的,有文化的不樂意干,只能是市場自己摸索


有沒有解決老年人服務產業沒有得到重視的方法


老齡化的嚴重,但是相應服務設施機構不完善,創辦老年醫療服務理論可行,但是要分地區,分消費情況


為了給孩子跑關係進政府單位買房已經掏空了口袋,然後要帶孫子,怎麼養老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老年人?老年人的特點和心態是怎樣的?如何與之相處?
老年人有哪些奇怪的養生保健方法?
老年痴呆的人真的能感受到家人的關心嗎?他們會因此快樂嗎?
家裡老人得了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痴呆),我該怎麼與她相處?
贍養老人是政府的責任還是兒孫的義務?

TAG:老齡化 | 老年人 | 老年服務與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