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內外有哪些知名的工業機器人設備公司 他們的產品主要優點是什麼?


1、回答謹代表個人看法,回答謹代表個人看法,回答謹代表個人看法;
2、已經盡量少說主觀看法,如果還是有被得罪的同行,請具體指明並協助修改;
3、機器人行業從業者,答案涉及的產品均是宣傳層面,不代表市場情況,

更新於2016年4月29日
4月15日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在一屆五次成員會議上發布市場統計數據。2015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繼續增長。全國累計銷售22257台(對比2015年產量是32996台)。按可比口徑計算較上年增長7.8%。
從機械結構來看,2015年多關節機器人銷量超過6000台(六軸通用機器人、四軸碼垛機器人、Delta機器人)。工廠物流機器人1700台(AGV機器人)。坐標軸機器人10600台。平面多關節機器人2179台(包括並不僅限於SCARA機器人)。還有10%的總量貢獻既沒有說是哪個種類,也沒有說是什麼。
既然說到數字,再給幾組。
4月26日工信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稱2016年第一季度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是11497台。
截至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要達到10萬台,其中六軸以上的貢獻一半。
我根據這個數字做了一個簡單的增量計算,像我們這樣的做機器人的企業,增長速度要達到200%。就是說今年要做到去年的三倍!

--------------------------------------------這是原文與新聞的分界線----------------------------------------------------

隨便說說,想到哪裡說到哪裡,謹代表個人理解。

機器人行業一直有四大家族之說。
這四大家族佔了世界百分之七十的機器人輸出。他們分別是來自德國的KUKA,來自日本的FANUC,YASKAWA,來自瑞士的ABB。排名不分先後。如果單從機器人市場佔有率來看,日本的兩家公司是最大的(具體市場佔有率來自個人理解有合理的樣本收集與信息整理,後期補充)。當然,如果看營收的話,15年的排名應該是ABB、Fanuc、Yaskawa、kuka。但是考慮到ABB的業務板塊涉及了很多東西,所以還是不分先後的排名更加實際。

工業機器人行業現在還不像題主想想的那麼劃分明顯。大家其實做的都差不多。非要引入差異化的話就需要強制劃分的話,可以以大小作為區分

從最小的說起,水平多關節機器人還有小型的垂直多關節機器人。這裡面做的最好的有Staubli,DENSO,Toshiba、Epson,Adept等等,排名依舊不分先後。這些公司的水平多關節機器人(SCARA機器人)、蜘蛛機器人(Delta機器人)還有桌面小型垂直多關節機器人(6軸通用機器人,5kg以下)做的都很有代表性。這類機器人最大的需求就是快!史陶比爾今年推出了IPX7的防塵防水機器人,相當厲害(不是說別家沒有),作為機器人本體製造商,史陶比爾機器人的結構遠遠領先其他品牌,號稱拆開就無法安裝回去。感覺已經把減速機和伺服都集成在一起了。

【Staubli集團是紡織機械、工業連接器和工業機器人三大領域一體化專業供應商,瑞士的。1982年成立機器人部門代理銷售美國UNIMATION機器人公司的PUMA機器人,插一句話,UNIMATION機器人公司號稱生產了世界第一台工業機器人——Unimate(好像是這個名字)主要用於壓鑄。生產第一台工業機器人的公司技術實力可想而知。1988年,史陶比爾成功收購UNIMATION,從此成為世界一流工業機器人企業。】

接下來說最常見的,16kg-160kg的六軸通用機器人。這個是機器人廠商的主戰場,ABB、KUKA是這裡面技術最成熟的兩家。ABB推出了YuMi機器人,KUKA推出了iiwa,都是主打協調操作,柔性製造。這個檔次的機器人品牌最大的市場需求來自汽車製造工廠。重點是焊接部分。非說一些不同的話,KUKA沒有Delta機器人、、、、、但是KUKA有AGV物流車、、、、扯遠了。既然說的是工業機器人,我們就不提物流領域的。兩家在四大家裡面層次更高一些。有趣的是,作為瑞士企業的ABB比作為德國企業的KUKA更喜歡宣傳工業4.0這個概念。原因可能是因為ABB龐大的產業鏈。目測ABB未來的方向是智能工廠。KUKA則更像是鑽研機器人本體,未來更加關注生產安全和人機協作。可以說是最具有工匠精神的機器人企業。

【ABB的第一台機器人在1974年發明,發展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服務客戶包括並不僅限於戴姆勒克萊斯勒、法國標緻、本田、吉利、長城、比亞迪、上海通用、上海大眾、富士康、哇哈哈、蒙牛等。從我2016年與ABB在會議上接觸情況來看,ABB在2016年內部調整較多。年初的時候是顧澤帶著自己的翻譯參會,年中的時候變成了鄧奇。從最新的蔚來汽車的發布和即將到來的機器人產業推進會議,參會的又變成了李剛。當然,知乎裡面就有一位ABB的喜歡留言評價的銷售,可以出來做一下說明。】

【KUKA的全名應該是KellerUndKnappichAugsburg的簡稱,1973年研發了自己的第一台工業機器人FAMULUS。當時的kuka屬於Quandt集團旗下(這個財團也可以了解一下,跟BMW千絲萬縷的聯繫)。Quandt1980年不知道出於什麼理由退出KUKA,1995年,kuka機器人技術脫離kuka焊接及機器人有限公司獨立。與kuka焊接設備有限公司(現在叫kuka系統有限公司)同屬於庫卡股份分公司(前身是IWKA)。之前在上海青浦,後來搬到松江工業園的就是庫卡柔性中國分公司。】

abb公司的YuMi

kuka的iiwa機器人

FANUC被人稱作富士山下的巨人。目前唯一敢於對外宣傳用機器人組裝機器人的就是FANUC,別家就算敢說,也不是真的完全能做到,但是在發那科的日本工廠,這個產線多少年前就已經存在了。
【FANUC成立於1956年,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數控系統生產廠家,國內某機床自動化大廠也是跟FANUC千絲萬縷的聯繫。Fanuc的伺服電機技術來自於GETTES。Fanuc於1974年開始製造銷售第一台機器人。到現在,fanuc的機器人產品系列差不多有240種,負載從0.5kg-1.35t,每次展會都展不全產品也是痛苦。說句題外話,國產機器人一直在為萬台機器人銷售努力,而fanuc在2008年就已經成為銷售突破20萬台的廠家。2011年,fanuc全世界裝機量25萬台。我把這個數字稱作有效數據,請質疑我之前說日本機器人份額比歐系大的人睜大眼睛仔細看,有空多上網查數據,別來我的回答下面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

YASKAWA在四大家族裡面性價比較高。YASKAWA的中國工廠在常州,實現國產化的機器人價格下降了一個新台階,大大提高了他的市場競爭力。安川做伺服電機起家(國內的埃斯頓與它非常像)。值得一提的是廣告宣傳方面,安川參考KUKA做了一個機器人和日本合氣道比試的視頻,機器人和冷兵器的對決,建議大家都去看一下。去年與美的合資成立了兩家公司, 分別針對機器人集成技術和服務類機器人。據稱一到兩年內就會推出針對3C行業的小的六軸機器人,拭目以待。順帶著說,美的5月26日正式確認發出收購kuka的要約。蠻有意思的,感興趣的移步美的收購庫卡機器人,價值有多大?對國內機器人產業會形成打擊嗎? - 錢德勒的回答

【安川成立於1915年,1977年生產自己的第一台機器人莫托曼一號,之後就對莫托曼這個詞有著莫名的感情。2013年數據,累計出貨量達28萬台。居全球首位。】

機器人企業在中國市場野蠻生長,局勢總在不停變化,所以在光棍節回頭更新一下自己的認知。
義大利的柯馬(COMAU)在今年開始發力中國市場,總部設在崑山火炬產業園,所以也很值得提及。柯馬原本是義大利汽車品牌FIAT的自動化部門,這裡插一句,汽車行業是機器人應用最成熟的市場,基本上每一家機器人公司都與整車廠有密切的聯繫,做機器人不做整車廠的,大部分屬於瞎胡鬧。事無絕對,在高速發展的中國,3C行業也是機器人重點要突破的市場。
扯遠了。源於汽車製造業的柯馬在跟汽車製造相關的應用上表現都極為出色,從點焊弧焊到大負載搬運噴塗等。另外我個人很看好柯馬的產品管理體制,出書了,亞馬遜可以買到,很不錯。近幾年柯馬做了幾個大的動作。包括跟深圳的連碩科技(集成商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布局3C市場,合作進行市場開拓工作。另外就是推出新品racer系列,主打快准狠。不得不讚歎義大利設計。暫且不論機器人性能如何(當然,柯馬性能很不錯)但是外形工業設計,就已經可以作為購買理由了。說簡單,就是明明可以憑實力吃飯,卻靠了顏值。

提到柯馬了,就再提幾個二梯隊的機器人品牌,畢竟最近都發展勢頭強勁。

第一個說NACHI,那智不二越,一看名字就知道是日本的。目前中國建廠在張家港。產品做得很不錯。近幾年勢頭最旺的是7kg級的桌面六關節機器人。MZ07這款產品確實不錯,在EPSON的天下硬是撕了一個口子出來。性能也絲毫不弱於發那科的Mate200.NACHI在我看來最好的是精準的機加工。

提到NACHI就習慣性地弱弱地黑一下國產某品牌,自己家裡用的點焊機器人,拯救了之前快要退出中國市場的NACHI。

【NACHI創立於1928年,除了機器人以外,軸承也是非常不錯的。】

既然提到了EPSON,就簡單說一下,EPSON是小型機器人的第一品牌。只是不知道能衛冕多久~EPSON的主要合作夥伴應該是蘇州博眾(機器人集成商),這家公司甚至比很多做機器人的公司還厲害。為什麼呢。因為他抱了蘋果的大腿,是蘋果中國代工廠指定的設備供應商。從博眾的部門分工就能看出來。博眾內部三大部門,分別是A1、A2和非A。其中A1、A2研發人數大概佔了公司整體80%以上。忘記說了,A就是Apple的A。當然,除了EPSON,博眾也是KUKA中國很重要的合作夥伴。所以說,在中國,想從事機器人行業,可以去集成商那裡,機會更多。又扯遠了。

【EPSON這個公司大家接觸的應該是最多的吧,比如印表機,投影儀什麼的。這裡說一下愛普生的全名,精工愛普生,所以SEKIO手錶業務才應該是愛普生的根基。愛普生機器人也是源於1982年精工手錶的生產線。為生產手錶而生的機器人,在3C行業沒道理不佔有一席之地。】

川崎KAWASAKI在機器人方面主攻碼垛。他們的高速碼垛產品做得很不錯。CF還是CP系列,有一款機器人,是國內同規格速度最快的。還有一款只在東京展上展出過,國內沒有推廣,MG10HL?負載飆到了1.5t,

韓國現代、、、主要是碼垛機器人吧。不過近幾年韓國的賽勁減速機大量出現在國內市場,同時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個人還是很希望韓國減速機能夠成長起來跟納博特斯克爭一爭的。
【HYUNDAI集團,1984年開始自主研發工業機器人,目前在韓國的市場佔有率達到50%以上。不過中國市場的反饋遠遠不如韓國本土反饋好】

既然說到減速機,就帶著說一下。機器人產業應用的減速機主要是RV減速機和諧波減速機。
RV減速機行業的王者是日本帝人,更確切地說是日本帝人與納博克在2003年合併之後的那博特斯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精密擺線針輪減速機製造商。另外世界五百強的日本住友95年之後再天津設廠,也有RV減速機的業務。
諧波減速機承載的彎矩比RV小,精度高,達到弧秒級別,多用於機器人後三軸。比較有代表性的公司是1970年成立的harmnoic。
當然上述所說的機器人主要應用RV減速機和諧波減速機,不全面,特指垂直多關節機器人,同時,很多機器人的第六軸也可以考慮使用齒輪傳動機構,比如准雙曲面齒輪,這個是螺旋錐齒輪的一種。

OTC,對焊接頗有研究,焊機和機器人技術都很高。
【OTC在日本的名字應該是「DAIHEN」,OTC是其在海外銷售的品牌。目前在中國設立OTC青島、OTC牡丹江(工廠)和OTC上海(銷售公司)】
松下,也是焊接方面的。確切地說應該是做焊機的,機器人是由其它品牌代工,具體哪家代工,百度搜索了一下沒有看到,所以我也不說了,感興趣自己了解,提示關鍵詞,安川。Panasonic目前國內所有的機器人都是由唐山開元統一從日本購買再由全國有限的三十幾家經銷商進行銷售的。唐山開元的資本與技術同樣雄厚。據說,可以為這有限的三十幾家客戶每家提供20台機器人的信用額度。按照每台套16萬的價格估算,每家就要給出320萬的信用額度,再乘以30,接近一個億的成本砸在上面,有氣魄。

三菱,在桌面六關節機器人和SCARA機器人方面比較有建樹,市場接觸不多,不細說了。

美國最有名的應該是Adept。Delta機器人的領軍品牌。同時不代表Adept沒有SCARA機器人,話少說一句都怕被挑理。

題主一定也想了解一下國內機器人吧。近幾年國內機器人政策好,好得跟之前光伏產業似的。大量的生產機器人的公司湧入市場。實際上機器人哪有那麼容易做。大部分所謂的機器人公司實際上只是集成商的角色。真的能夠生產機器人的國內的公司目前看來並不多。按照市場佔有率來排,分別是瀋陽新松、廣州數控、蕪湖艾夫特、南京埃斯頓、上海新時達、華中數控。

其中上海新時達(step)是13年通過融資控股成立的,華中數控是14年成立的,其他都是老牌子了,不過也老不到哪去,畢竟中國06年左右才開始自己嘗試機器人。

國內的機器人特點倒是挺明顯。市場佔有率最大的新松機器人,集成技術相對於機器人技術更值得期待,在物流機器人方面的表現倒是有目共睹。另外新松在機器人領域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不是說工業機器人,是機器人)。潔凈(真空)機器人多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AGV機器人屬於國際領先水平,列入美國通用等企業採購清單。現在瀋陽新松市值150億以上,是瀋陽最大的企業。上市公司標註。

廣州數控(GSK)在早一段時間做到了所有零部件都自主研發生產,具體產品市場反饋不評論,作為民營企業,老闆非常有傳奇色彩。

南京埃斯頓原來是做伺服的,算是掌握了機器人的一個核心技術,在四家裡面從技術層面看還算穩健。15年3月,在深圳上市了。上市公司標註。利益相關標註。

既然利益相關,就補充一點。埃斯頓2017年收購了英國翠歐。在行業內是一個重磅炸彈。為什麼重磅呢?翠歐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可能很多人還不清楚。可以明確的有三點:1、翠歐是非常專業的做運動控制的企業;2、翠歐的客戶包括並不僅限於歐姆龍、安川、松下、KEBA、會通;3、會通的主要客戶包括新時達等。不多說了。

蕪湖艾夫特依託蕪湖奇瑞。原來得核心團隊是加拿大歸國博士。後來團隊完全換成哈工大(哈工大蔡鶴皋院士是中國目前在世的最資深的機器人專家!)。現在最出彩的是跟義大利的噴塗機器人CMA合作的項目。
哦,對了,這四家叫做國內機器人四大家族,或者國內機器人四小家族。那麼他們的市場佔有率大概是多少呢?大概百分之六左右。大聲疾呼一下,大家還是要支持國產啊!

上述四個之外國內還有新時達,最近勢頭比較旺,新時達本身是上市公司,電梯控制行業,通過資本運作進入機器人市場。在機器人市場的發展比較穩健踏實。
華中數控是上市公司,近些年成立的機器人公司。最近新聞出鏡率較高,但大都是負面新聞。感興趣的自行搜索關鍵詞「李一男」「勁勝精密」
李群自動化,稍微小眾,核心產品是SCARA機器人,做的不錯。

最後的最後,補充式集中點名,沒點到就算了。

德國CLOOS,關鍵詞:焊接,ROMAT機器人系統

德國百格拉,關鍵詞:直角坐標軸機器人

德國徠斯,關鍵詞:機器人集成技術、KUKA

英國AutoTechRobotics,關鍵詞:Fanuc

美國AmericanRobot,關鍵詞:機器人控制器、Merlin

美國百特,關鍵詞:RethinkRobotics

【這個公司比較有趣,進入中國的時候選了幾家代理商,最終幾家打的不可開交。打的最狠的是湖南的和上海的。最終湖南的代理商取勝。2016年參加展會,高調發報紙來確定自己的正室地位】

abb的Yumi之前,Rethink是協作機器人的代名詞

韓國Roboster,關鍵詞:LG
韓國DongbuRobot,關鍵詞:服務類機器人,SCARA

寫在後面:也許有人問UR機器人怎麼沒講,或者國內的配天之流為什麼沒講。嗯,因為這個是我自己的分享,不是跟大家彙報工作,甚至於說有的人覺得我說的東西太淺,那可能真的是因為我說的淺。我分享的東西,有多少大家看多少,沒有的歡迎跟我一起探討,但我不一定回應。友商的各位銷售不要拿自己的見解來跟我撕,我穿著西裝打著領帶,跟你撕就瞬間變房產中介了。代價太大,不跟你玩。

回答的結尾再次強調:回答只代表個人看法。回答只代表個人看法。回答只代表個人看法。

請不要再強行聯繫標籤。


工作之餘發現了這個問題,隨手截圖。我去年9月份畢業進入了一家剛剛起步的機器人公司。就我工作的這個公司而言,我們目前主要在做機器人的研發工作,打算以後產業化的主打產品是七軸工業機械臂,本來最開始公司申請863的時候,申請的是移動智能機械臂,簡單說就是在機械臂下面裝個滑軌帶動整個機械臂來回走動,這樣能極大限度的提高機械臂的工作範圍,但是後來由於實行起來比較困難,我們將移動機械臂簡化成七軸機械臂,拿到資金就換課題,這在國內來說也不是新鮮事。但是我只想說,國內要想做好機器人的研發工作,實在是困難重重,核心部件,電機、減速機這些,全部都是靠進口,電機買的安川、多摩川、松下,這些電機都試過,減速機帝人、哈默納科,昨天正好剛到了一台國內恆豐泰的減速機,兩個減速機對比性能,還是有明顯的不足。其實我們的技術並不落後,但是我們的加工工藝實在是太落後。拋開核心零部件購買這件事情不提,我們尋找了很多供應商加工我們七軸所需要的外殼法蘭這種零件,質檢的時候都發現,內孔偏小外徑偏大,公差錯誤,垂直度不夠,偏心,這些都是經常出現的錯誤,使用之前手工打磨,這是常有的事情。而且我們現在處於研發階段,當然訂單都是小批量的,很容易被國內的加工廠排擠,或者乾脆不接單。我們去年九月份第一代樣機裝配,到十月份針對裝配的問題,就已經修改完設計方案,發圖紙準備加工,裝配第二代樣機。但一直到今天,新一批的加工零件還沒有到的。國內的機器人行業,尤其是那些新起步的研究團隊,縱使有技術優勢,也不得不跪給國內機加工的豬隊友們啊。


原文鏈接:工業機器人行業研究報告(附437家關聯企業介紹)

1-9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69.4%

《2017年世界機器人報告》稱,中國機器人行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正成為全球機器人行業的領先者。

2016年,中國銷售工業機器人增長了27%,達到8.7萬台,佔全球的近1/3。同時,中國的機器人製造商正在擴大其在國內市場的份額,2018年~2020年,中國機器人的年銷售量預計每年平均增長15%~20%。

2017年8月23日,中國電子協會發布報告稱,預計今年中國將銷售超過11萬的工業用途機器人,同時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42.2億美元。

2017年1-9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95351台(套),同比增長69.4%,9月當月產量為13085台(套),比上年同月增長103.2%,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IDC預測2018機器人十大趨勢:工業機器人大受寵

IDC FutureScapes 近日發布了2018年全行業的預測和觀察。報告中討論了未來1-3年內可能影響機器人行業的ICO和企業高管做出決斷的關鍵性預測。如到2019年,有60%的高新技術製造商將專註於工業機器人的部署;到2020年,全球移動安全機器人市場將增長近3倍等等。

2018年全球機器人行業十大發展趨勢:

預測1:到2019年,機器人的應用量將增加三分之一,而60%的G2000高新技術廠商將專註於工業機器人的部署。

預測2:到2020年,新安裝的工業機器人中將有45%至少配備了一個智能功能,如預測性分析、自我診斷、健康狀況意識、同行學習或自主認知。

預測3:到2021年,負責監督和協調智能機器人代理的出現,將有效刺激整個工業機器人行業效率提升30%。

預測4:到2021年,30%的G2000製造商將部署網路物理機器人系統,從而使生產力提高10-20%。

預測5:到2020年,全球移動安全機器人市場將增長近300%,而在增強人類安全上,又將有30%的移動安全機器人將配備機載無人機以進行必要部署。

預測6:到2019年,25%的移動機器人將部署包括添加模塊化組件的能力,並在同一移動平台實現多種應用,從而幫助生產力和效率提升30%。

預測7:到2020年,前100家零售商中將有30%在店內採用或試點部署機器人,從而使訂單成本降低20%。

預測8:到2021年,移動機器人部署的45%將通過Raas(Robot as a service:機器人即服務)的方式,使設備能夠在需求波動期間迅速擴大和縮小,並使機器人部署從資本支出轉移至運營成本。

預測9:在無人機行業部署的軟硬體和服務方面的投入,將有助於繪製和規劃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開採地區的基礎設施,以及調查和監測數千英畝的農作物,預估其產業價值在2020年將達到1億美元。

預測10:到2021年,消費類機器人市場將翻一番,下一代基於AI的機器人將減少對物理性任務的關注,而更多的參與家庭成員的教學和互動當中,並開始走進家庭,提高人類生活質量。

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主要集中在本體和集成端

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由核心零部件製造商、本體製造商、系統集成商、工業機器人應用和下游服務商構成,其中本體是機器人產業鏈的核心。

目前,國內的機器人企業多為系統集成商。從國內機器人市場發展現狀看,有兩類企業將在未來行業大發展的背景中勝出:一類是有很強技術研發底蘊,項目經驗豐富的行業企業,另一類是在某些行業有一定的項目經驗,擬在自身行業推廣工業機器人的企業。

截至2017年11月初,參照系優質企業資料庫共收錄437家工業機器人行業關聯企業。從產業鏈布局來看,主要集中在系統集成領域,有278家相關企業,佔全產業鏈的64%。


原本在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做設備研發,後來家裡原因回內地了。從事工業機器人,感覺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ABB, KUKA,Fanuc,YASKAWA,瀋陽新松等。各家產品太多,假設都生產同一前伸距的機器人,差別會在精度、防護等級、功率消耗等方面。沒怎麼研究過,無法準確回答。


四大家族安川、ABB、柯馬、發那科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如何選擇性價比最高的工業機器人? - 工業機器人


每天客戶都會問我這個問題,只能針對具體情況回答,全部寫清楚可以出書了。


推薦閱讀:

Universal Robots 能用來做什麼有趣的項目?
未來還想進入機器人行業工作,學的專業確是攝影?
一般涉及工業機器人使用的產業需要懂哪些計算機語言?
讀電氣圖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者方法?
工業機器人培訓需要多久?

TAG:工業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