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己對信息的分析能力?
分析信息的流程:
1.收集信息。2.篩選信息。(以上步驟是準備工作,是任何分析的基礎。)3.在所有信息之間建立邏輯網路。
4.量化信息。5.將邏輯網路歸納及總結。(以上是實際的分析過程。)6.嘗試推翻自己的結論。(這是檢驗過程。每次分析都要進行自我檢驗。)---------------------贊同上了一百,兌現諾言。---------------------我將會平行地舉兩個例子,一個簡單,一個複雜,為大家闡釋「怎樣對信息進行分析」。第一個例子,是「老師今天領帶打反了」。
第二個例子,是「我的房子漲價了」。這兩個例子,第一個比較簡單,且生活化;第二個比較複雜,需要一些經濟頭腦。開始。
---------------------1.收集信息。
我們對任何信息的分析,都不是獨立的。想要知道每個信息的前因後果,就不能只看主信息本身。以「老師今天領帶打反了」為例,我們為了分析這個主信息,就必須要收集到更多的信息。首當其衝的,就是「領帶一般來說應該正著打」。沒錯,「信息」不僅僅包含事件和狀態。一切知識,不論是你本來就擁有的,還是專程去查找到的,也都是信息,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好了,我們現在收集到了第一個信息:「領帶應該正著打」。
為了繼續分析「老師今天領帶打反了」,我們還需要什麼信息呢?「老師是一個嚴謹的人,以前從來沒打反過領帶」。「老師每天都會更換領帶,但今天用的仍然是昨天的領帶」。「上周有期中考試,現在正是閱卷期」。「老師的頭髮也有點凌亂」。「老師的專業水平很強」。「老師家住得很遠,平時只有周末回家」。「今天是星期二」。等等等等。下面轉換思路,來想想「我的房子漲價了」。
為了分析這個主信息,需要收集其它的什麼信息呢?「我的房子已經很久沒有漲過價了」。「附近的樓盤都漲價了」。「全市的房子均價也上漲了」。「最近國家頒布了房地產新規,要加強對房價的調控措施」。「地鐵要修建了,有一個站點規劃在了我的小區附近」。「我的城市是高房價城市之一」。「全國的高房價城市,近期房價比較穩定」。等等等等。我所舉出的信息,僅僅是相關信息的冰山一角。尤其要注意的是,很多信息並不是你一開始就知道的,而是需要你去主動獲取的。
這意味著:你永遠無法獲取到所有的相關信息。因為你收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在第一個階段,只要在合理的時限內儘可能地搜集到足夠多的相關信息,就可以了。其餘沒有被收集到的關鍵信息,一般來說會在分析的過程中繼續被發現。
---------------------
2.篩選信息。
這個部分不難。顧名思義,主要是要在剛才收集到的信息中,篩選出真正有用的信息。但是要注意的是:有用或者沒有用,很有可能會隨著分析的進行,被推翻掉。所以,在這個階段中篩選掉的信息,應當根據其跟主信息的關聯遠近,進行「關聯性」的標記。繼續用兩個例子進行說明。
在為「老師今天領帶打反了」收集信息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老師的身高是一米八」。
「老師是山東人」。「老師昨天下課後跟學霸班花進行了短暫的討論」。以上三個信息,跟主信息之間的關聯性似乎很小。所以我們需要暫時將這些信息封印起來,等到需要的時候再解除它們的封印。而在為「我的房子漲價了」收集信息的過程中,我們又發現了:
「近期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在下跌」。「PM2.5又升高了」。也是關聯性比較小的,封印術,起!---------------------
3.在所有信息之間建立邏輯網路。
如果認真起來,那麼這件事情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你所收集到的信息越多,所需要建立的邏輯鏈條就越多。更別提鏈條多了之後還要交叉成為網狀,那個工作量,是幾何級數地增加的。
這裡僅僅舉例子,不代表我在這兩個例子里的邏輯網路是完善的。「老師今天領帶打反了」:
「老師是一個嚴謹的人,以前從來沒打反過領帶」——&>今天老師連自己的領帶打反了都沒有注意到——&>早晨出發匆忙——&>有可能是休息不足導致睡晚了這根鏈,在僅僅使用一個事實信息,加上一些常識信息的前提下,推到這裡就推不下去了。
所以我們需要聯繫上別的事實信息。「上周有期中考試,現在正是閱卷期」
——&>可能是昨晚老師在閱卷,導致了晚睡,並最終導致老師領帶打反了到這裡,似乎已經將主信息分析清了。
但是,我們要牢記一點:造成一件事情發生的原因,其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多的。我們永遠只能分析出可能性最大的那一個原因,而不能窮盡所有可能性。所以我們還要接著聯繫其它的信息,來看看有沒有別的可能性。
比如說:「老師的專業水平很強,平時用不了兩天就能把這種普通的閱卷工作做完」——&>由於閱卷導致休息不足的可能性不大瞬間,之前似乎很成功的一次分析,就被我們找出了漏洞。
接下來我們又要聯繫更多的信息,以找到更加合理的分析結論。
「老師每天都會更換領帶,但今天用的仍然是昨天的領帶」+「老師家住得很遠,平時只有周末回家,工作日住宿舍」+「今天是星期二」——&>老師昨天沒回宿舍推到這裡,又停住了。
上面這一大堆信息,其實都是互相有聯繫的,是一張邏輯網。其中有一些點,看似可以推出結論,卻被其餘的邏輯鏈條堵死了,而新的鏈條,又由於缺乏相關的信息,無法繼續延伸下去,以至於到現在都沒有合理結論。因此我們必須要尋找新的信息。這是在分析信息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情況:發現了信息不足,重新進行收集。經過更大範圍的收集,我們發現了另一個信息:
「在傳言中,老師是個色狼,跟女學生有染」。這是一條傳言沒錯。但是傳言也是信息,有分析的價值。根據這條傳言,我們又聯想到了之前被我們判定為關聯性不強的一條信息:「老師昨天下課後跟學霸班花進行了短暫的討論」。這條線索,突然在此時有了繼續追蹤的價值。
於是我們把學霸班花從封印中解救出來,拷問她。她供出了三條新的信息:「學霸班花每次考試之前都會有一晚不在宿舍」。「昨晚學霸班花不在宿舍」。「今早學霸班花似乎也很疲勞」。根據以上的新信息,我們暫時得到了一個新的結論:
昨晚學霸班花可能是跟老師那啥了,導致老師領帶打反了。既然是舉例,我也就只寫這兩種可能性了。事實上能導致老師領帶打反了的可能性還有很多很多,如果真的想要深究下去,完全可以再收集更多的信息,推出更多的可能。
我這裡只是要強調邏輯網路的作用:幫我們分析出儘可能多的可能的結論。-----------------------------------
4.量化信息。
一看這四個字,大家就會知道這個步驟是必要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這卻又是最容易出現漏洞的部分。
歸根結底,這是因為「量化」的概念沒有深入人心。舉例來說明吧。
「我的房子漲價了」。如果看到這句話,你不能立刻問一句「漲了多少」,那就說明你還沒有建立好「量化」的思維模式。如果我回答你「漲了每平米200塊」之後,你不接著問「漲之前的價格是多少」,那也說明你還沒有建立好「量化」的思維模式。這個話題要是展開來說,可以寫一本書。所以我就點到即止了。在這個部分里,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把每一個信息進行量化。
「我的房子已經很久沒有漲過價了」。——整整16個月。「附近的樓盤都漲價了」。——也漲了每平米200塊。「全市的房子均價也上漲了」。——每平米漲了100塊。「最近國家頒布了房地產新規,要加強對房價的調控措施」。——力度不大。「地鐵要修建了,有一個站點規劃在了我的小區附近」。——結合其餘信息,分析該站點的影響大小。「我的城市是高房價城市之一」。——與其他高房價城市關聯性更高。「全國的高房價城市,近期房價比較穩定」。——普遍在每平漲跌100塊的範圍內浮動。----------------------------------
5.將邏輯網路進行歸納和總結。
這個步驟,才是我們正式得出結論的步驟。先接著「我的房子漲價了」來說:
有了量化過的信息,再結合前一個步驟所總結的邏輯聯繫,我們接下來的結論就應該是這樣的:1.房地產新規對我房子的價格影響不大。2.全市房價的上漲可能帶動了我房子的價格上漲。3.地鐵的修建可能給我的房子帶來了新的上漲空間。至於有多大的可能性,影響又有多少,則需要更多量化過的信息去綜合分析。
換句話說:量化信息的目的是,在眾多可能的結論中,分析出可能性最大的那幾個。其實,只有將建立邏輯網跟量化信息結合起來之後,我們才能夠真正得出結論。我此前在建立邏輯網路那個步驟里所得出的結論,其實是預支了量化過的信息之後,才得出來的。
比如之前的這個判斷:「老師的專業水平很強,平時用不了兩天就能把這種普通的閱卷工作做完」
——&>由於閱卷導致休息不足的可能性不大這個判斷,其實已經是結合了對信息的量化之後得出的結論。如果不知道「用不了兩天」這個量,就無法推斷出該結論的可能性小。
把已經量化過的信息,套入邏輯網路當中,計算出每一種結論的可能性——這樣一來,我們才敢說一句「我已經將這個問題分析過了,有哪些哪些的可能性,其中又有哪些可能性比較大」。
--------------------------
6.嘗試推翻自己的結論。
如果是簡單的問題,分析起來就很快,結論正確的可能性也就很高。
比如我迎面打了你一拳,兩秒鐘後你流鼻血了,我幾乎就可以斷定是我把你打傷了,而不是你對我的拳頭產生了性慾。但我們面對的問題,常常不是這麼簡單的。
事實上,越是複雜的問題,準確分析的難度就越大。信息無窮無盡,無法收集完全,是一個難點;信息太亂太雜,卻又難以篩選,是一個難點;邏輯網太複雜,無法建立聯繫,是一個難點;限於自身能力,無法量化信息,是一個難點。總之,對於一個複雜的問題來說,在得出結論以前的每一個步驟里,都會藏著大量的陷阱,影響我們結論的正確性。想要讓自己的結論更加接近事實,就要對自己的分析過程反覆進行推敲。另外一個我們必須清楚的事實是:
在分析一個我們不熟悉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永遠不可能一蹴而就。越是不熟悉的問題,我們越會在各個步驟中產生錯漏,並需要在後續的分析過程中回頭來進行修補和改動。想要分析好一個複雜的問題,就不要想著從一做到十,流水線一般地得出結論。不斷地回頭,不斷地自我推翻,才能讓你的結論經得起考驗。
--------------------------
總結一下。
一次成功的分析,從收集並篩選信息開始,然後建立邏輯網路,再根據量化後的信息,計算每個邏輯網路中的結論的可能性,最後經過反覆推敲,得出最終的結論。(本來想在量化信息那個部分進行大量闡述,但寫了半天才感覺到,「量化」的思維方式實在是太有料了,沒有萬把字根本不可能說清楚。所以這篇答案就這樣了,希望對各位看官有所幫助。)--------------------------附一個我的分析文章。如何看待「流川楓終於懂得傳球了」?@采銅 的答案是非常靠譜的答案!在其基礎上推薦《直覺的困惑:遭遇生命》一書。
另外推薦個比較直接的訓練方法:玩拼圖。 訓練的是在大量凌亂無序信息中的歸納能力。這麼做為的就是在沒有清晰的邏輯關聯時進行直覺性的跳接思維。你打開一盒1000片的拼圖,是不會嘗試隨手拿起兩片進行對比分析的。你應該做的是將所有的拼圖攤開按照顏色分類,從淺色到深色,從量色繫到暗色系;顏色過後是花紋圖樣的類別,條紋狀,塊狀,點狀等等。你分析的不是一個信息的意義,而是信息本身的組成元素。
由於拼圖每塊之間的直接關係十分薄弱,所以這種訓練使人被迫的進行本質分析,而不是一般接受新聞上事件或者信息時習慣性的對其意義進行分析。
結果就是,在顯意識的主動思考下,使得系統性的思考得到提升,考慮問題時從體系出發;然後在潛意識裡,自動且隨時隨刻的進行信息的匹配,讓目標信息和很多顯意識里毫不相干無法想到的很多其它信息進行關聯(比如「客觀主義與唯物主義的區別」和「麥當勞為啥不像肯德基一樣把做好的熟食擺在保溫架子上以便直接拿取」 這兩件事情,顯意識里在分析前者時候是不會和後者扯上任何關係的),感覺上就是直覺性的頓悟。
久而久之,就會漸漸發現自己和別人在接收到同一個新聞的時候的思考方式和感覺完全不同。打個比方,別人可能是一片落葉飄到眼前來欣賞,而你是一滴水滴到大海里。
(ps. 思考歸思考,還是要大量且廣泛的獲取信息,有時信息量的提升,也能帶來質的改變)
個人覺得,如果只是想初步的提升自己對信息的分析能力,有一些方法:1、了解大環境;所謂大環境,就是你所獲取的信息來源的背景,包括社會背景或人文背景(某些行業的規則)。2、將信息歸類;大多數人覺得湧現出來的信息很多,很雜,很亂,但實際上,任何信息都是可以按照不同的層次、屬性、類別、標籤等等細分。3、提煉信息的前因後果;所謂有因必有果,任何事物的發展必然是有一個過程的體現,這個過程是承接因,銜接果的橋樑。按圖索驥雖然會比較困難,但也不是說找不到,因為信息分析本身就是先在因與在果之間尋找到這座橋樑,將因果銜接起來,達成對某項事務的比較符合自身觀點,切契合信息的判斷與認識;4、學會去猜測;根據掌握的信息,以及歸檔之後的信息,以及對前因的猜測,不妨大膽的對結果進行預估與猜想。並不是說每個人都是超人,猜測的就一定準確,但是畢竟是在現有的信息基礎,匯總,編排,刷選,提煉之後的出來的推理結果,當你說出自己預估的「果」,即使與真正的「果」相差太遠,但還是能增加你在話語上的說服力。總的來說,對信息,不能只單獨看待信息,而是更加明確的收集信息,歸檔分類,刷選提煉……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多做
複雜的一點的說法就是利用知識管理,形成價值觀,然後在不斷驗證和改進去熟悉規則
1、首先要具備基本的背景知識
不管你想分析什麼東西,首先要具備最基本的背景知識,2、清楚這個行業的規則
做完基礎工作之後,就可以構架這個行業的知識框架,進一步了解這個行業的特點,來源,歷史和現狀和既定的行業規則。了解幾種主流的觀點,有機會多跟業內人士聊天,知道一些行業內幕而不是走馬觀花,對這個行業或某方面有充分的了解,明白規則所在,不管是官方說法還是潛規則,當你清楚了這個規則所在,才能進一步深入下去。
不管你讀了多少書,收集了多少資料,記住所有的事件都是對規則的某方面展示,牛人牛在哪,牛在熟悉規則,可以順勢而行。更牛的人,可以引導和改變規則。
我知道這段話就是在放屁,能清晰規則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精力和時間,總是說說容易做起來難。
行業規則是在不斷打破和變化的,但這個規則不管如何變化都會有跡可尋的,
3、培養自主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觀點
在深入對這個行業的認知之後,有自己的自主思考能力,不輕易相信任何一種觀點,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判斷,在這個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然後用自己的觀點對行業的現狀進行分析和判斷,不斷對比出差異性,不斷驗證和改進,然後進一步了解行業規則。
你對時政感興趣,可以去看看 吳稼祥 的微博:http://weibo.com/jiaxiangwu ,看看他昨天的言論,你也可以說他是吹牛,如果有興趣,可以把他的微博從頭到尾看一遍,這個人算得上是國士一級的謀士。強烈推薦他的幾本著作,可以看看他的《智慧算術》,還有吳思的《潛規則》認真拜讀了大家的觀點
班門弄斧下我認為:找事物發展的規律個人粗淺的認為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高三那年我在苦逼的學美術,直到臨考試前一周我才真正的學會了畫畫.........拋開藝術性談,原來畫畫不單純的是技術活,更是一個有規律的事物比如:光陰明暗,色彩互補,高光與暗部反光,人物或物體的骨架結構.........找到事物成型的規律把它表示在圖紙的合適位置就能表達出你想描繪的東西。也就是說 學畫畫的過程中我特么突然開竅了........大學階段我開始發現我對於畫畫技術的理解是正確的,造型能力也突飛猛進....記得小學學過一篇課文,隱約記得是華羅庚寫的,裡面有一句話 學歷史使人聰明
渾渾噩噩這麼多年直到最近我才明白這句話的道理...看看古代史,其實,歷史就是不斷的輪迴,歷史這麼高級的玩意都是有規律的....比如每個朝代的更替都有著驚人的相似度......個人認同@吳遇安的觀點.....點贊
1.信息準確
2.信息相關聯想3.信息出現規律4.查閱關於規律的歷史總結5.根據現階段周邊行業的相關信息,做預測.........6.根據預測你會怎麼做事物規律---事物聯繫---事物發展歷史---事物未來揣測
試著分析個案例:
2月26晚,央視新聞聯播放出了倆個重點文件(其實也就是背對著電視吃飯的時候不小心聽見的這兩條)1.城鄉居民和工人的社保可以互通2.鼓勵私人或企業創辦技術學校分析:
1.戶籍還在區分你是農民和城市人的時候,為毛社保可以互通?猜測:方便農民進城......2.為毛農民要進城?猜測:農村老齡化嚴重,青壯年城市生活,為了提高生活水平......3.連結婚都不能異地登記,互通社保都能做了,費了牛鼻子勁兒做這些,就僅僅是造福於百姓這麼簡單?猜測:估計是表面上的工作,結合之前允許土地流轉的新聞............鼓勵農民進城,變城市戶口,一能空出土地供集約化生產另一方面減少農業人口就能減少土地的財政補貼....4.農民進城幹啥?猜測:農民的強項是種地,進城得有能力生存吧,好了,結合「鼓勵私人或企業創辦技術學校」這條新聞完全起到了承前的作用.........大膽猜測:
1、未來幾年農人人口會減少,土地集約化生產會得到支持,有地的農民會得到一筆補償金或土地租用金,不少農民會為了更好的生活條件而進城生存,而與此同時城市裡有不少企業都提供了技能培訓.........使農民更快的適應城市生活變成城裡人。從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2、城市人口增加,住房供求會提升,房價不會有跌幅。但是銀行嚴格控制資金流動,政府嚴控房產稅收,可能會政策干預,房地產橫盤或微量上漲(除了商業中心區域),而緩慢提高居民收入。當然這是理想化的操作模式。3、之前提到了提高居民收入.......怎麼搞?城市居民去工作,需要企業創造工作機會.......於是乎政府會導向經濟向實業傾斜。大家可以在周邊看看是不是不少地區已經開始著手規劃做什麼工業園區了?4、現在一線城市生存壓力過大,潛能幾乎將被榨乾。未來小城鎮將逐步成為發展的排頭兵......小城鎮發展好了,自然會吸引外部資金投入和本地精英人員迴流。關我什麼事?
我不知道,作為一個24K純屌絲...我似乎發現了些什麼但是我還得為五斗米折腰,我還房貸還要吃飯.......不才預測下:這倆則新聞在說:機會在農村,在土地,在小城市.......至於你想到去做什麼營生......我不知道,但是我如果資產百萬,我會找個小城市談談優惠試著投資建廠........提供工作機會換取政策優惠拿地........趁房價還沒跌落,開發個小的商業區,弄個本金。附帶思考:
春晚一曲時間都去哪兒了 聯想:計劃生育ZF管養老---ZF幫養老---養老不能靠ZF疑問:或者人都進城了,老人咋辦?解決方式:參見國外模式(日本,德國...)總結:去掉國外模式不能適應國內情況的條款和,那麼養老項目能不能上馬?猜測:老齡化來臨,國立養老能力不足,ZF應該不會打壓養老項目...至於項目怎麼操作,我也沒好好研究過,只知道,能做,厚道點這項目絕對能做大......我估計現在只要是私立養老機構去審批用地都應該比住宅項目好操作吧?我純瞎猜,您覺得能?
我的方法論是這樣的:
- 提取信息中的關鍵,忽略細節,將細節用Evernote、博客等記下即可,但自己必須牢牢記住一則信息的關鍵內容,在記錄細節的Evernote或博客中把你提取的關鍵內容作為關鍵詞存在。
- 得到新的信息時,回想關鍵內容的熟悉度,在什麼信息中出現過,不要遲疑,立刻翻查Evernote或博客,通過關鍵詞找到所有匹配的細節,快速閱讀一遍。了解所有關鍵詞在自己的信息庫中的細節,那麼,貫穿於關鍵詞的就自然是分析(常常出現的辭彙是「由於其之前...所以...」,「在...的背景下,顯而易見的是...」)。
- 反覆執行上述的2點,吸收若干月後,很多細節你就不必查找Evernote或博客了,那時就已經得到了關聯性分析信息能力的提升。
簡單有效,但貴在堅持,隨便還能提升你的記憶力。
1.關注信息的準確性2.研究邏輯性3.考慮問題的相關性4.學習已有的案例5.天分。。。這個怎麼辦?以分析最近「房價崩盤」報道為例。
什麼叫「房價」?什麼叫「崩盤」?
精確定義詞語,這是分析問題的第一個守則。
1. 有幾個城市房價崩了盤?
2. 有幾個城市的幾個樓盤房價崩了盤?
3. 幾個樓盤怎麼代表了一個城市,又怎麼代表了中國960萬平方公里?
不受媒體誤導,這是分析問題的第二個守則。
為什麼中國樓市在2014年崩盤了?
這提問說的是跳過什麼說什麼的都是什麼什麼。
不受潛在假設誤導,這是分析問題的第三個守則。
決定房價的是建築成本和收入水平。說的是,不受頭腦中已有成見誤導,這是第四個守則。
決定一個城市房價的因素包括但不限於:城市級別劃分,地區城市化差異,人口總數,外來人口數目,外來人口來源地,城市化率,城市內部區域人口密度,富豪聚居人數,世界500強入駐名單,歷年GDP,城市群劃分,城市區域影響力。
簡單問題複雜思考,這是第五個守則。
事實千頭萬緒,你說漲會有事實支持,說跌也會有事實支持。歸納和演繹首先會經思維過濾,沒有絕對的客觀,這是第六個守則。
讀正史,國內國外公認大牛寫的,或者認同的。多看看,其實就那麼回事兒,技術在變,可人性不變;無非是派系鬥爭,國際鬥爭,今天結盟,明天挖牆腳,金錢美色誘惑,軍事打擊,陰謀暗殺,看看稜鏡門,看看伊拉克戰爭,看看各種男間諜、女間諜,不就那麼回事兒么。什麼道德民主都是扯淡,當然很多事故也是那麼的蹊蹺!
沒有前面幾個答案那麼麻煩作為情報專業人士告訴你個簡單易行的秘訣第一,分類。第二,排序。任何信息的處理都是這兩個活。
看了吳遇安和采銅的答案。受教了。但感覺兩者有結合之處,並不是對立的。吳提到第一層境界和第二層境界時明顯有了跳躍,沒有說明怎麼突然就看出「神仙打架,弱者拓張」的本質了。而這個跳躍,我覺得就是采銅提出的直覺分析。這裡面需要的就是采銅所說的強大的知識基礎,以及事前詳細收集各種資料,才能觸類旁通。所以可以這麼說,從第一層到第二層這個跳躍,才是困難所在。如果沒有各方面的知識基礎,沒有仔細收集資料,沒有長期的有意識的訓練,是達不到的。而對於解決問題,從第一層到第二層已經足夠。但要把分析變成自己的武器庫,那第三和第四層境界是很管用的。現代社會資訊泛濫,對訊息的分析能力固然是重中之重。而私以為提升對信息的分析能力可分為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兩方面。
收集信息
- 收集足夠的信息
假設現在你知道兩項信息:
1.蘇格拉底是個人
2.所有人都會死
任何人都能分析並得出蘇格拉底會死的結論,但假如你只收集了其中一項信息,信息分析能力再強的人也不可能得到這個結論。此例說明了充分的信息對分析信息的重要性。但不要把大量時間放在收集信息上,收集到的信息只要足夠你對想分析的物體有初步的認知便夠了。
- 收集相關的信息
確保信息充分固然重要,但對訊息的篩選也十分重要,例如你收集了以下信息
1.你的父親是男人
2.你的母親是女人
3.蘇格拉底是個人
4.所有人都會死
你同樣能分析並得出蘇格拉底會死的結論,但訊息1和2則毫無作用,難以分析到任何有用的結論,可見你應避免收集不相關的信息,
而在收集信息時帶有明確的目標能讓你事半功倍,例如你的目標是自我提升,而你選擇到知乎主頁亂逛,大部分的人會收集到以下信息:
1.XXX是種怎樣的體驗
2.如何評價XXX
3.電視劇/電影分析
4.時事分析
5.名種故事﹑段子
你收集到很多信息,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相比之下,你直接在知乎搜索自我提升的話題,乾貨的比例便大幅提升了。
另外,信息源的選擇也會對信息的質量有所影響,例如在其他平台搜索自我提升可能會搜索到一些勵志雞湯而非實用的信息,而著名的書的含金量也往往比網路上的隨機一篇文章高。
分析信息
- 信息的真確性
現時信息的真確性良莠不齊,例如有的自媒體為了賺點擊而歪曲事實,又或者作者才疏學淺,以致內容錯漏百出(例如這篇答案)。例如知乎便常有看似可信的高票答案被人實名反對,然後發現內容並不可信的例子。除了盡量只在高質量的信息源收集訊息外,也應以批判性思維判斷文章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 打破線狀思維
不少人的思維方式局限於線狀思維,以為事件A發生是因為原因B,而事件A會導致事件C。例如公司A的商品降價,老王認為降價會讓公司A的營業額提高,並因薄利多銷而有更大的盈利。這是因為他只考慮到最簡單的經濟邏輯,卻未有考慮到一件事情往往會受多個因素影響,並對多件事物產生影響。實際上其他企業均會事先制定反應程式,並及時對公司A的價格調整作出反應。而一件事情往往會有多層影響:
第一層影響:其他公司也降價
第二層影響:各公司的盈利下降
第三層影響:各公司為了提升盈利而組成同盟
第四層影響:各公司一同把價格回調,甚至提升到比初始價格更高的價錢
打破線狀思維的方法:
推薦《系統思考》一書,以培養網狀思維能力。
(突然發現這是三年前的問題,看樣子我的處女答會是零贊呢~)
查理芒格在對伯克希爾的項目進行分析和評估的時候並沒有使用太多的專業方法,卻每次都能準確的判斷出投資目標的真正價值。原因如下:1.淡定,平靜。在進行任何分析和判斷的時候,保持內心的平靜都是最重要的。如果無法平靜,就很難做到客觀。一旦出現主觀,那麼分析的結果連你自己都無法滿意。2.書是人類最好的老師。查理看書的時間要大於睡眠,工作,休閑的時間。書的內容也從金融,文學,哲學,科學,一直延伸到各個種類。你在書中獲取的知識量甚至完全不需要你去調用,在進行分析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幫助你進行邏輯的連接。3.普世的價值觀。在人類社會,普世一定是非主觀的。4.分析,不是投機。千萬不要在分析中講技巧,那根本不是分析。(反對1樓說的)
邏輯思維能力是核心,知識面的積累和信息搜集能力是基礎。
認真看一下,也就明白了,很多人都只是關於政策對自己所在的行業相關的方面,你自己本來所了解的越多,越是會發現政策對自己所帶來的影響,思考多了,自然會有很深的感悟,但是,歸根到底,是那些人了解那些時事政治或者新聞對自己的影響,你可以先從自己出發,更深的挖掘自己所處的地位,更深的了解自己的工作,認知,再將你對自己的了解到相關的行業,再可以繼續放大,人有多大的視野就會有多大的天空,但是,前提是自己的心能容納那麼大。立足自我,放眼世界,再尋求共同之處的聯繫,多訓練自然也會那樣的視野的。先讓自己的知識層面豐富起來
有本書叫做信息分析,裴成發寫的,認真領會估計能夠有所掌握。
要有足夠的信息儲備,然後就是要思維發散,多問為什麼
分析信息,就要有聯想性,聯想那些與之相關的信息,再將這些串聯起來,就會得到一個較好的答案。
逆向思維才能讓自己強化內心對事情的整體全面性進行分析與觀察等能力
覺得學習分析,要有三點:批判性思維,積累各種生活經驗,收集更多有關這個事件的信息。批判性思維即質疑權威,經常嘗試推翻自己的觀點,定性分析的時候大部分人經常會犯一個錯叫『後此謬誤』——僅僅因為一件事發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想當然地認為前者是後者的原因。諸如許多經濟學家的分析,股票價格波動的解釋等等,包括某樓層答主對於打車軟體競爭的看法都很有可能是一種『後此謬誤』的推論。因為他們並沒有收集到更廣泛的信息僅僅是依靠自己累積的經驗總結
推薦閱讀:
※Evernote、Clipix還有Pinterest這幾個書籤軟體有哪些異同?
※碳交易行業需要具備的專業知識有哪些,工科背景的人有沒有機會進入這個行業?
※尋求 onedrive+onenote 替代方案?
※網上看到的好文章,方便易用的收集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