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iPhone X 的 Face ID?


Face ID背後的技術相當成熟,絕不是Android手機和支付寶這類App上的刷臉可以比的。在PC這邊,已經一水的中高端筆記本、平板以及二合一設備用上了。但是蘋果是首個在手機上搭載這項技術的公司。手機不是PC,iPhone X劉海面積那麼小,在聽筒以外的區域還要布置這麼多感測器,難度著實不小。

下面是搬運我在另一個回答下的答案以及PC上人臉識別的演示:

Face ID與之前Android手機或者支付寶這類App上的那種基於前置攝像頭的人臉識別方案有顯著區別。

與Face ID類似技術的應該是微軟的Windows Hello。這種類型的人臉識別是基於紅外發射器以及紅外攝像頭的,能夠避免環境光對人臉識別的影響。同時也可以避免用照片或者3D列印(這點存疑)臉模欺騙人臉識別的尷尬,並且識別效率非常高,從臉進入攝像頭附近能捕捉到穩定圖像到解鎖大約1s。對了,剛剛測試了一下,遮住不到1/4張臉也能識別成功。

具體的體驗是,我的Surface Pro 4購於去年年初,從那時起,任何場合(包括黑暗環境)都沒有使用過密碼或者鍵盤蓋上的指紋識別解鎖機器。

Face ID還有一點做得比較棒的是,他會檢測是否睜眼,微軟沒有進行檢測,可能這是演算法不同造成的吧。但不管怎麼樣,檢測是否睜眼,能夠有效避免有人在你熟睡時拿著你的設備對著你解鎖你的設備。測試了一下Surface Pro 4的人臉識別,本人不戴眼鏡,這種情況下夜間關燈環境不影響識別;找了一副蛤蟆墨鏡和一副黑框眼鏡後無法識別;然後在設置中選擇提高識別能力,錄了一下帶黑框眼鏡面部,再佩戴蛤蟆墨鏡也能正常識別速度與之前一樣。

我突然有一種預感,明年一定會有不少的廠商拿著基於傳統前置攝像頭的人臉識別當賣點忽悠人,畢竟大多數人在實際對比前根本分不清這兩種人臉識別的巨大差異。


很多人根本就沒看發布會。

第一,解鎖是用的紅外線投影,然後另一個紅外線接收器捕捉信號。這就意味著,你不開燈也能解鎖。

第二,必須睜開眼睛,閉著眼睛是解不開的。

第三,faceID捕捉的是五官的數據,說化妝就不認識的,我只想說,你們化妝能改變五官嗎?難道每天往臉上打玻尿酸?

第四,發布會上說了,faceID會自主學習,你每天的面部細節的細微變化,手機都會慢慢記錄,而且是全方位的記錄面部五官細節,所以不用正對著,一樣解鎖。

第五,帶上眼鏡也能解鎖,因為五官是不會變的。

第六,發布會上說了,別人不一定認出你,但是iphoneX認得出。

第七,戴口罩我不知道,這個要實測,不過我覺得,只要別把臉完全遮住,半張臉的細節應該也能解鎖了,畢竟眼睛和鼻子裡面的五官立體感細節最豐富。

第八,照片真心沒用,因為照片是沒有立體感的。紅外線發射過去,捕捉到的信號是一個平面。這個和市面上其他的面部識別是完全不一樣的。

暫時說這麼多吧。


鑒於很多人被紅外結構光照明忽悠到了,有必要解釋一下:

這裡的紅外面部識別是當然不是熱源的紅外輻射了!熱源的紅外信號很弱,一般只能用來作為定位探測的信號源。更不要提分辨了,即使用很大的ccd畫幅接收也很難做到成像,且極易收到背景光干擾,很簡單,你跟背景的溫度沒什麼區別,都在300k左右所以波長相近,你還指望手機上給你裝一個幾萬塊錢的光譜儀分辨一下波長?

這裡的紅外結構光照明指的是以預設好相位分布(一般是簡單的條紋)的信號光照到人臉,在分析相點陣圖的扭曲來得到人臉的信息。演算法很複雜,物理很簡單。對!就是家裡的遙控器和電視上的接收器,做成面積陣列加一個控制晶元。 真不要被名字忽悠到啊同學們。可以找一個做過成像的學光學的研究生,問,結構光照明是啥意思,都會解釋的很清楚。

至於為什麼用紅外,因為你看不見啊,總不能白天晚上解鎖的時候都給你啪的一下打個閃光燈,神經病啊!


看來有必要寫一篇 真·Face ID科普了

首先,iPhone X劉海上的Face ID相關感測器主要有紅外攝像頭,紅外和可見光補光燈,點陣投影器三個。兩個發光的一個採光的,識別的時候利用的都是紅外光。

那首先我們就要知道什麼是紅外光了:

直接拿張百度百科的圖吧。我們把可見光到微波之間的電磁波都叫做紅外光,其譜段範圍從750nm一直到1mm,實在是太廣泛了,於是我們又把紅外簡單地分為近紅外,中紅外,遠紅外。近紅外和可見光性質相近,都要靠物體反射成像,只是人眼看不見。近紅外圖像基本是這個樣子的:

遠紅外則完全不同。任何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產生遠紅外的輻射,輻射強度跟溫度和表面輻射率等因素相關。所以遠紅外的圖像基本直接對應物體的溫度,可以用來測溫啥的。添加偽彩後的遠紅外圖像長這樣:

iPhone X這裡用到的紅外都屬於近紅外範疇,跟可見光性質相近,使用近紅外的優勢就是相較於遠紅外技術簡單,相較於可見光不會照亮人臉,也不會刺眼,也不會照上一臉麻子點(用於生成3D信息的點陣)。

紅外補光燈跟紅外相機的組合就是個帶夜視的監控攝像頭,白天晚上都能採集到人臉圖像,這個是紅外波段的圖像,跟可見光略有不同。而紅外點陣投射器跟紅外相機組合,就能形成更有意思的東西——深度相機。其實原理也很簡單,就是把紅外的網格或者點陣投影到人臉上,然後根據採集到的網格線/點陣的扭曲來反演計算3d模型,也就是結構光技術,大約就是這個樣子:

也就是說iPhone X的Face ID是使用了人臉的三維形狀以及二維的紅外人臉圖像來實現識別的,技術上至少可以達成以下幾點:

1、照片視頻啥的完全無效

2、必須識別到眼球看著手機才解鎖,睡覺啥的不行

技術上肯定做不到的點:

1、透視。近紅外的透過特性和可見光雖不完全相同,但是也差別不大,黑面紗啥的肯定沒戲了。當然,墨鏡啥的要看能不能過紅外光,這個很多還是能過的。

2、感應到體溫等生命特徵。根本沒這功能。

其他存疑的點:

活體檢測。由於不存在體溫 透視 真皮層啥的神奇功能,所以活體檢測基本只能通過運動檢測實現,比如動動眼球啥的。但是由於face id解鎖識別的時間很短,所以活體檢測估計還是很夠嗆的。這一點還是要以後專業測試才能確認。(好萊塢的硅膠面具通不過,一個是3D層次上的精度啥的不一定夠,另一個原因是可見光下看起來跟人臉一樣顏色的硅膠和顏料,在紅外波段下不一定跟人臉也是相同「顏色」的,要能識別必須在紅外攝像頭下化妝成一樣的)

PS. 當年iPhone剛加指紋的時候一堆人蹦出來說這玩意是射頻結合電容,有活體檢測,剁下手指頭不行,做指紋翻模不行,安全的很巴拉巴拉(現在知乎上也能搜到)。其實實際測試就是個最基礎款電容識別,做個指紋模就能破解了。

PS.. 蘋果剛剛更新了Face ID的白皮書,補充到後面以供參考:

我們的很多數字生活記錄都儲存在iPhone上,保護這些信息的安全非常重要。與Touch ID利用指紋技術實現認證的變革一樣,面容ID利用面部識別技術改變了認證的方式。面容ID利用最新的原深感攝像頭系統和多項先進技術,能夠準確地映射您面部的幾何結構,從而提供安全直觀的認證方法。

您只需看一眼,面容ID就能安全地解鎖您的iPhone X。您可以利用這項技術來授權iTunes Store、App Store、iBooks Store中的購買操作和Apple Pay的付款操作。開發人員也可以讓您使用面容ID來登錄他們的應用。當前支持Touch ID的應用會自動支持面容ID。

先進技術

用於實現面容ID的技術是我們迄今為止開發出的一些最先進的硬體和軟體。原深感攝像頭會通過投射並分析30,000多個不可見的點來捕獲準確的面部數據,進而創建您面部的深度圖;另外它還會捕獲您面部的紅外圖像。A11仿生晶元的神經網路引擎有一部分安全存放於Secure Enclave中,它會將深度圖和紅外圖像轉換為數學表示形式,然後再將這個表示形式與註冊的面部數據進行對比。

面容ID會自動適應您的外觀變化,如化妝或長出面部毛髮。如果您的外觀出現了更為顯著的變化(如剃掉了絡腮鬍),面容ID會先讓您使用密碼來驗證身份,然後再更新您的面部數據。在您穿戴帽子、圍巾、眼鏡、隱形眼鏡和各種太陽眼鏡時,面容ID可以正常工作。此外,它在室內、室外,甚至全黑環境中也能正常工作。

要開始使用面容ID,您需要先註冊自己的面部。您可以在初始設置過程中完成這一操作,也可在稍後前往「設置」&>「面容ID與密碼」中完成這一操作。使用面容ID解鎖iPhone X時,您只需看一眼即可。面容ID需要使用原深感攝像頭掃描您的面部,您可以將iPhone X平放在某個表面上,也可以自然地握持著手機。原深感攝像頭的視野範圍與用前置攝像頭進行拍照或FaceTime通話時的視野範圍相似。當設備距離面部不超過一臂遠(距離面部25—50厘米)時,面容ID的工作性能最佳。

在抬起以喚醒iPhone X,輕點以喚醒屏幕,或有通知傳入而喚醒屏幕等情況下,原深感攝像頭會智能激活。每次您解鎖iPhone X時,原深感攝像頭都會採集準確的深度數據和紅外圖像來對您進行識別。系統會將這些信息與儲存的數學表示形式進行匹配,以完成認證。

安全保護措施

安全性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至關重要,它保證我們設備上的信息安全無慮。我們採取了一些重要措施來保護您的信息,就和我們針對Touch ID採取的保護措施一樣。面容ID利用原深感攝像頭和機器學習技術,提供了一種安全的認證解決方案。面容ID數據(包括您面部的各種數學表示形式)會被加密,並由僅供Secure Enclave使用的密鑰加以保護。

人群中任意一個人看向您的iPhone X並使用面容ID解鎖設備的概率大概為1/1,000,000(而Touch ID為1/50,000)。作為一項額外的保護措施,面容ID只允許匹配嘗試失敗五次,之後便需要輸入密碼。這一統計概率值對於部分人群有所不同,其中包括雙胞胎、和您長得很像的兄弟姐妹,以及未滿13周歲的兒童,因為他們可能還未完全形成明顯的面部特徵。如果您對這一技術存有疑慮,建議您使用密碼進行認證。

面容ID會匹配深度信息,而這些信息在列印件或2D數字照片中無法找到。它在設計中採用了複雜的反欺詐神經網路,可防範利用面具或其他技術進行的欺詐。面容ID甚至還具備面部動作感知能力。它能夠識別您的眼睛有沒有睜開並看向設備。這樣,其他人就更難在您不知情的情況下(如在您睡著時)解鎖您的iPhone了。

要使用面容ID,您必須在iPhone上設置密碼。在以下情況下,您必須輸入密碼以完成額外安全驗證:

設備剛剛開機或重新啟動。

設備處於鎖定狀態已超過48小時。

在過去的六天半內沒有使用密碼解鎖過設備,且在過去的4小時內沒有通過面容ID解鎖過設備。

設備收到了遠程鎖定命令。

面部匹配嘗試失敗五次後。

在同時按住任一音量按鈕和側邊按鈕2秒鐘以關機/發起SOS緊急聯絡之後。

如果您的設備丟失或被盜,您可以使用「查找我的iPhone」丟失模式,以防止他人利用面容ID解鎖您的設備。

隱私

Apple非常重視保護隱私。面容ID數據(包括您面部的各種數學表示形式)會通過Secure Enclave進行加密並得到保護。這些數據會在您使用面容ID的過程中(包括認證成功時)不斷得到優化和更新,以改進您的體驗。如果面容ID檢測到了相近的匹配項,但客戶隨後又通過輸入密碼解鎖了設備,它也會更新這些數據。

面容ID數據不會離開設備,也永遠不會備份到iCloud或其他任意位置。只有當您希望將面容ID診斷數據提供給AppleCare以獲取支持時,這些信息才會從您的設備傳輸出去。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數據也不會自動發送給Apple;您可以先查看並批准診斷數據,然後再發送。

選擇註冊使用面容ID後,您可以控制它的使用方式,也可以隨時停用它。例如,如果您不想使用面容ID來解鎖自己的iPhone,請打開「設置」&>「面容ID與密碼」&>「使用面容ID」,然後停用「iPhone解鎖」。要停用面容ID,請打開「設置」&>「面容ID與密碼」,然後輕點「重設面容ID」。這樣做會刪除您設備中的面容ID數據,包括您面部的各種數學表示形式。如果您選擇使用「查找我的iPhone」或通過抹掉所有內容和設置來抹掉或還原您的設備,所有面容ID數據都會被刪除。

即使您沒有註冊使用面容ID,原深感攝像頭仍會智能激活,以支持面部動作感知功能,例如在您沒有看向iPhone時調暗顯示屏,或是在您看向設備時調低提醒音量。例如,在您使用Safari時,設備會檢查以確定您有沒有看向設備;如果沒有,則關閉屏幕。如果您不想使用這些功能,可打開「設置」&>「通用」&>「輔助功能」,然後停用「面部動作感知功能」。

在受支持的應用中,您可以啟用面容ID認證功能。系統只會通知相關應用認證有沒有成功。應用無法訪問與已註冊的面部關聯的面容ID數據。

安全性

iPhone和原深感攝像頭系統都經過全面測試,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原深感攝像頭系統在正常使用條件下非常安全。由於輸出很低,這個系統不會對眼睛或皮膚造成任何傷害。在維修或拆解設備的過程中,可能會損壞紅外發射器,所以您的iPhone應始終由Apple或授權服務提供商進行檢修,這一點至關重要。原深感攝像頭系統具備篡改檢測功能。如果檢測到篡改,這個系統可能會出於安全原因而被停用。

在通過某些類型的攝像頭查看時,您可能會注意到原深感攝像頭會發光。這是正常現象,因為部分攝像頭或許能夠檢測到紅外光。有人可能還注意到,在很暗的房間內查看時,原深感攝像頭會發出微光。在極黑的環境中,這是正常現象。

輔助功能

輔助功能是Apple產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活動不便的用戶可在註冊期間選擇「輔助功能選項」,這樣用戶無需充分轉動頭部,即可捕捉不同角度的數據;而且,仍能做到安全使用,不過您在看向iPhone X時動作要更為一致。

面容ID還配備相應的輔助功能,可為盲人或視力不佳者提供支持。如果您不希望面容ID要求您睜開眼睛看向iPhone X,可打開「設置」&>「通用」&>「輔助功能」,然後停用「需要注視以啟用面容ID」。如果您在初始設置過程中啟用了VoiceOver,則這個功能會自動停用。


作者:子不語Rex

原文:iPhone X 用刷臉的 Face ID 取代了指紋,睡覺時真的會被解鎖嗎?

今天發布的 iPhone X 取消了指紋解鎖 Touch ID,而帶來了全新的 Face ID。沒錯,在 iPhone X 上,只需要刷臉,你就可以解鎖手機、購買應用、支付 Apple Pay 了。

蘋果敢將 Face ID 作為 iPhone X 的主打特性,自然有了十足的底氣,能保證 Face ID 在速度體驗與安全性方面,做到比 Touch ID 持平,甚至更好的水平。所以現在,請大家跟隨少數派一起來進一步了解 Face ID 到底怎麼樣,以及大家關心的一些諸如「睡覺會不會被人解鎖」的問題,到底會不會發生。

Face ID 是什麼?

Face ID 是基於 3D 的面部識別。不同於三星手機或支付寶刷臉登錄,使用的其實是一張 2D 的照片,而 Face ID 會使用你的面部深度信息。據蘋果在發布會上的透露,iPhone X 一共會投射 3 萬個紅外點光源,作為特徵點,這大大豐富了識別的特徵元素。

Face ID 在硬體上,依賴於 iPhone X 前置劉海區的「TrueDepth Camera」,它一共由下圖中的八個感測器或元件構成。其中,與 Face ID 識別過程直接相關的主要有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距離感測器、點陣投影器。

其中,點陣投影器向外投射出 3 萬個肉眼不可見的紅外點光源,由紅外鏡頭拍攝一張紅外照片,根據照片上的位移變形情況,分析出被探測物的景深信息,並由此合成相應的 3D 模型。同時,距離感測器會探測在一定範圍內,是否存在被探測物,以決定是否開啟點陣投影器與紅外鏡頭的工作。而在夜晚等暗光環境下,泛光感應元件會向外投射不可見的紅外光源,以幫助 Face ID 更好地工作。

Face ID 安全嗎?

Face ID 可以用於購買應用以及支付 Apple Pay,證明蘋果有足夠的信心,Face ID 有足夠的安全性,而不像別家的面部識別,僅靠一張照片就能欺騙。

蘋果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在開發過程中,為了避免不良意圖的人,使用照片、頭像模具來解鎖,蘋果一共使用了 1,000,000,000 張照片來訓練 Face ID 所依賴的神經網路,讓 Face ID 不被照片或模具所欺騙。據蘋果在發布會的介紹,原先的 Touch ID,任意 50,000 人中,可能會有一人能用他的指紋解鎖你的手機。而使用 Face ID,在 1,000,000 人中,才會有一個人可能會被誤判解鎖成功。不過如果是雙胞胎,目前的確會大大減弱 Face ID 的安全性。

同時,大家很關心的問題是,如果有人拿著我的手機對著我,手機就會解鎖嗎?或者在睡覺的時候,把手機拿到我面前,能成功解鎖嗎?蘋果顯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Face ID 的面部解鎖,是基於用戶正在注視著手機的。也就是說,Face ID 足夠聰明到,能分辨出你正在盯著手機,才會觸發解鎖(但目前還不能確定具體需要注視多長時間才能解鎖),單純地把手機放在面前,是沒有用的。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Face ID 利用人工智慧,還可以持續地學習一個用戶的長相。在完成首次對 Face ID 的錄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使你戴眼鏡了、開始長了鬍子、喜歡戴帽子了等,Face ID 仍然能繼續認出你,並不斷根據新的數據來校準識別模型,以保證識別率。

Face ID 怎麼用?

Face ID 在 iPhone X 的設置中,替代了原先的 Touch ID,但像原來錄指紋一樣,你可以錄入多張面孔。在錄入的過程中,設置會引導你隨著周圍一圈光環,360 輕輕轉動頭部,確保 Face ID 能捕獲到你的整張面部信息。

而在解鎖手機時,則非常簡單。你拿起 iPhone X 時,屏幕會自動亮起,這時候只要你看著屏幕,Face ID 會自動識別到你的臉,並解鎖手機。整過過程,基本上就是拿起手機,屏幕亮起,出現解鎖動畫。

使用 Apple Pay 支付的流程也很簡單,首先雙擊側邊鍵喚起 Apple Pay 後,將手機對準自己的臉,即可完成授權。然後,再將 iPhone 靠近相應的付款 NFC 設備,整個流程就完成了。

除此之外,得益於 Face ID,你的手機不僅能認出這張臉是不是你,還能知道,你有沒有在盯著屏幕,因此,可以實現一系列實用的小特性。例如,當 Face ID 發現是你時,才在鎖屏上顯示通知內容詳情;當發現你一直在盯著屏幕時,保持屏幕的常亮;發現你在使用手機時,降低或靜音通知 / 鬧鐘的聲音。這些功能,在 iOS 11 的系統設置中均可以找到對應的選項,少數派會在隨後的 iOS 11 技巧文章一一提到這些。

如果大家想進一步了解 Face ID 實際使用的效果,請看以下少數派整理的外媒視頻:

少數派接下來仍會持續報道新 iPhone 和 iOS 11 的方方面面,歡迎你通過 少數派 iOS App 及時獲取最新內容。


Face ID是iPhone X上最大的賣點。

在便利性上基本能完美替代Touch ID(整容、毀容、過敏、蜜蜂蟄了臉除外,但覆蓋了濕手場景)

在安全性上超越Touch ID(發布會數據)

新增了注視不鎖屏功能(三星S3已有功能,體驗不好,看蘋果體驗如何)

新增了Animoji(小品功能,但很有趣)

另外說發布會翻車的,我來翻譯一下吧:

發布會上iPhone X上的提示顯示,該iPhone經過重啟或者8小時以上未解鎖,所以需要先輸入密碼。並不是Face ID翻車了。

https://www.google.com.hk/amp/s/www.theverge.com/platform/amp/circuitbreaker/2017/9/12/16296912/apple-iphone-x-face-id-demo-fail


更新一下,已入手,體驗完了face id再繼續更新

哇,x也太帥了,感覺解鎖操作上完全沒有不適應,反而回去6s屏幕極度不適應了。

~~~~~~~~~

沒有完整看發布會的,我求求你們不要答題了。以下內容皆基於發布會中展示出來的效果。

我覺得 face id 的意義在於,在取消touch id之後,給了我們一個完全可以接受的替代方案。支持apple pay意味著這個介面的安全度是足以開放給原有的一切touch id支持的第三方授權。包括支付寶、微信等等,我們可以依舊沿用原先的授權方式。造成的後果就是前置8個感測器帶來的『劉海』。這是技術上的妥協,我很希望有一天這些感測器和攝像頭都能集成到邊框中。

mix2和s8的後置指紋也是一種妥協。他們不能去掉指紋識別,大概率是因為技術上面沒有成熟的替代方案。

我從不否認前置組件帶來的黑邊很醜這個問題,也沒否認豎排雙攝給人視覺上帶來的不習慣。不要上來就說我蘋果吹,不好意思,我是face id 吹。以下為原答案。

---------------------

我把說face id垃圾的答主通通踩一遍,這一次,讓我感受到了13年5s發布時touch id給我的震撼。果然只要是蘋果上到手機上的技術,最差都是可用級別的方案。

1.有個答主說解鎖好蠢啊,還要把臉湊過去?

這種選手一看就沒看發布會,道聽途說。發布會視頻中演示過,即使是刷apple pay,也可以在很遠(相對於s8的虹膜識別╮(╯_╰)╭)角度很刁鑽(目前根據拿到手機的科技媒體評測,平放在桌子上,解鎖會有失敗發生,待我拿到之後再試試)的地方識別到自己的臉。面部不用正對著屏幕,像使用touch id那樣斜著湊到銀聯閃付機器就可以了,只需要看一眼屏幕。真的,牛逼!無敵!

比什麼後置指紋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下面是apple pay的截圖,我覺得日常這個角度我們還是可以接受的把?而且雙擊power鍵才能喚醒apple pay界面,也不存在確認了一下金額就支付出去這種尷尬情況。我就不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會畫一個臉貼上去支付的漫畫,來踩一腳face id的實用性。

2.還有人說那我媳婦趁我睡覺直接照我臉就解鎖了?

兄弟,必須睜開眼睛好嗎?

3.基於紅外識別,戴口罩和眼鏡(怎麼這也有人能抬杠?我說帶面具了嗎?),改變髮型,都不會影響識別。

4.還有人抬杠,說人不在手機旁邊,想讓別人解鎖怎麼辦?你的智商可以告別手機了。以前touch id怎麼辦,現在就怎麼辦。(非要我跟你講清楚還可以用密碼解鎖嗎)

而且face id的安全性是比touch id 要高的。如果你的手機被盜,你的手機上遍布了你的指紋,完全可以通過採集之後重新建模來解鎖。但是人臉的建模,需要知道你臉的樣子,模擬深度(還需要模擬你的臉部不同部位發熱量,熱感此部分存在異議。)這個技術難度,明顯比指紋要高的多。

5.關於第一次展示為什麼失敗了。我特意找到發布會的失敗截圖。以及ios11版本的系統剛開機時touch id的解鎖圖。了解iPhone的都知道,iPhone在開機或者多次錯誤的指紋識別後,會需要你輸入密碼解鎖之後才允許繼續使用指紋解鎖。發布會的第一次失敗明顯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我再補個中文的截圖吧...心累

6.關於屏下指紋識別我沒做太多了解。但是市面上目前連一個稍微像樣的集成了屏下指紋識別的手機都沒有。了解蘋果的都知道蘋果很少做先驅。

我覺得iphonex前面的depth camera的人臉識別模塊很容易演化的越來越小,最終集成進邊框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mix2的後置指紋想演化到前面,最終還是只能往人臉識別走。但是明顯和蘋果的技術差了不止2年。

關於取消了touch id的爭議,我其實引用了pansz大大的說法。


看了一些Face ID相關視頻和吐槽。看到蘋果解釋說,同時按兩側按鈕會暫時關閉Face ID功能。

正常應該搞一個,在非視頻狀態,客戶設置眨一下左眼或右眼,關閉Face ID。

關於 眨眼和Face ID,實際上人臉面部表情豐富,應該會有各種面部表情(動作)實現更細功能。

舉例。眨左眼關閉Face ID,眨右眼打開當前app默認的3d touch功能菜單。

實際上只要未來還能解決識別當前視線集中區域到足夠小。原來pc滑鼠一套可以完整在手機上復現


不得不讚歎 Apple 的遠見,以及精湛的技術。

拿 『注視啟動』 功能來說,它通過紅外鏡頭來捕捉眼球的畫面,並使用深度學習來識別瞳孔的特徵。這一項技術是為數不多 Apple 放出的技術:在 CPVR 2017 上,蘋果破天荒的發表了一篇論文,而且一下就獲得了 Best Paper。『Learning from Simulated and Unsupervised Images through Adversarial Training』主要使用 GAN 來生成模擬的各種眼球注視的圖片,並用這些數據豐富自己的訓練集,進而提高識別眼球注視方向的準確率。

這項技術的提供方是蘋果早先收購的 SensoMotoric Instruments。

另外再比如 PrimeSense,FaceShift 等公司,也都被 Apple 收購了,因此,想偷雞 Face ID 是一件很難得事情,即使你知道知道了它是個什麼玩意,但想要造出來,並且可用,就是另一回事了。

獻上膝蓋。


傻逼蘋果,以為face ID真的可以那麼精準。

知不知道這世界上起碼有好幾億人根本無法識別的?

什麼你說蘋果技術特別牛逼,人眼識別不了的都能識別?

果粉給我看好了

識別個給我看看?


下一代身份認證

Face ID 是 Touch ID 的取代品,依靠原深感攝像頭,設置起來也非常簡單。

它會投射超過 30,000 個肉眼不可見的無害的光點,並對它們進行分析,為你的臉部繪製精確細緻的深度圖。

Face ID 只有在你看 iPhone X 的時候才會解鎖手機,它背後成熟的技術讓它不會被照片或面具糊弄。

你的 Face ID 信息會被加密,並在安全隔區中受到保護。而且數據不會傳出你的設備,也絕不會備份到 iCloud 或其他任何地方,以此確保私密性。

通過 A11 處理器和機器學習來識別和處理你面部的變化,你可以戴眼鏡、留鬍子、戴帽子,而不影響Face ID。

你可以化很狂野的妝,你的朋友可能認不出你,但是 Face ID可以。

殭屍 VS Face IDwww.youtube.com

注視感知

紅外線點陣會讀到皮膚下面的結構,皮膚獨特的生物特徵和微小動作,來確定對象是真人。

紅外線點陣讓它可以在任何光線下識別解鎖手機,而不用真的照亮你的臉(在水下無法解鎖,因為水下時無法屏幕無法識別滑動)

Face ID 會捕捉眼球的活動,來識別用戶的注意力,當你看手機時,它才會解鎖和顯示通知中心;當你在看屏幕時,它會保存屏幕常亮,或者降低鬧鐘的聲音。

AI 會決定你是在看手機,還是移開了視線。

這種用戶與機器的交流方式改變了我們和設備的關係。

2016 年蘋果買了一家公司 Emotient,他們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通過對面部表情的分析,檢測43塊面部肌肉的動作來判斷人們的情緒。

Face ID 有可能利用了這些技術。

蘋果收購人工智慧公司Emotient,後者可通過識別面部表情解讀人的情緒36kr.com圖標

滑動解鎖 - 安全和速度

在 2007 年冬天,很多人正在習慣改變一切的革命性的 iPhone。而喬布斯已經在為未來計劃完全不同的 iPhone 模型。

喬布斯很喜歡「滑動解鎖」功能,但是他知道如果要加一個密碼保護,解鎖過程就會很慢,慢到難以接受。當時的數據說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不喜歡設密碼,包括喬布斯。

喬布斯預測 iPhone 將成為普通人生活中更重要的一部分,一個不可或缺的信息中心,它可能一天內會被使用幾百次,它不再是一台手機,而是我們主要的電腦。

於是喬布斯和蘋果的工程師忙碌的去解決解鎖的問題,然後發現一個新的驗證系統(Touch ID)可以有很多其他的用途。2008 年 9 月,蘋果開始準備申請 Touch ID 的相關專利。我記得 2011 年 iPhone 4S 快發布的時候,網上開始傳 home 鍵會加上指紋識別。

喬布斯和隊伍在建立 Touch ID 的理論基礎,保護你最重要的設備,讓你靠輕觸來優雅的解鎖手機。但是很明顯,這層身份驗證有更多用處。

基於這個理論基礎,安全和速度,蘋果繼續去探索和發明更先進的身份驗證系統,直到今天的更快速更自然更符合直覺的 Face ID。2017 年 2 月蘋果買了 RealFace,貢獻了 Face ID 中大部分科技。

為什麼蘋果要買面部識別公司 RealFace?www.forbes.com

Face ID 和 Apple Pay

有什麼動作能比輕觸一下還要自然?答案是:看一眼。這就是 Face ID 的靈感來源。Face ID 是一套強大、安全的驗證系統,用起來甚至比 Touch ID 還要方便。通過它解鎖設備或進行支付,都十分快速、輕鬆而自然。

Apple Pay + Face ID 大概比 + Touch ID 快 50%。按兩下側面鍵,Apple Pay 就會出現,給你一個輕觸反饋和鈴聲反饋,讓你知道驗證完成。

Face ID 標誌

來源自 1984 年的初代蘋果麥金塔上的標誌,由 Susan Kare 設計,一直一脈相承到最新的 OS X 上,現在到了 Face ID 上。

Face ID 改變一切

蘋果應該是想先在 iPhone 上發布這個功能,再逐步推廣到全線產品上。一個看臉的世界太未來主義了。

我們的臉從一開始就是我們的身份,現在通過 Face ID,我們進入 AI 時代;Face 終於又成為了我們的 ID。

Animoji

做過一些3D掃描和面部識別的研究,我看了發布會是興奮到顫抖的,就斗膽說幾句了。

早前我們在實驗室里做面部動畫識別的時候,用的是VICON motion capture system

如何評價 9 月 13 日發布的 iPhone X?www.zhihu.com圖標


開車時讓Siri做事終於不用驗指紋了。不過,可能還是需要看一眼iPhone,最好是識別駕車模式不需要看iPhone就能解鎖。


強答一波

知乎慣例,先說結論:這是蘋果打開了VR世界的一扇門。

首先說明的是,本答案純屬腦洞,無任何已知的消息證明這個推論是正確的。

當所有人都在關注face id解鎖的成功率,在關注發布會上解鎖失敗的時候,你們根本不理解蘋果。

當年蘋果的iPod風靡全球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在關注外觀,關注音質,關注續航時間,關注容量,關注歌單,有幾個想到了往iPod導歌的iTunes已經打通了從創作者到消費者之間的分發和購買渠道,並將逐步增加視頻、App的分發,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數字內容分發渠道之一?

當別的mp3用戶還在搜索,下載,試聽,或者買cd,壓制;然後分類,標註,拷貝到mp3的時候,iPod用戶只需要在itunes點擊購買,然後同步就好了。

而且後來iPhone的風靡,App store的助力有多大,我想不用多說了。

不多扯過往,說回face id。這只是一個代替密碼輸入的東西嗎?拿衣服。

看看這張圖片,你會想到什麼?

想不起來的話,再看看這張

還想不到么?再看看這張呢?

看到了什麼?原來3D設計師辛苦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才能製作出來的人臉3D模型,現在你只需要用iPhone X對著自己不到一秒鐘,你的模型已經自動生成了。

再回想一下發布會上關於Animoji的演示,生成的這個模型不只是靜態的,是會動的。

再想想去年開始大熱的VR,一眾廠商還在播放設備上努力,馬雲在描述虛擬購物,馬化騰還在考慮騰訊在VR應用上是先做虛擬社交還是遊戲,但至今可能大家對VR最深的印象還是日本的十八禁遊戲《VR女友》——因為報道的多。其它的,更多的是展望未來——因為現在內容奇缺。今天,蘋果告訴你:內容不再缺了,缺什麼,自己拿著iPhone X,對準,拍照保存就好了。

除了VR,還有傳說要火傳說了很長時間但真沒火起來的3D列印,起碼在消費市場沒火起來。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是3D設計師,但很快,妹紙們可以把自己的自拍照片,錯,是自拍模型列印出來送男友了。以後,買房子要留一間房間專門放家人的各種3D模型了……

所以,face id不是一個識別工具,不是密碼的替代品,而是蘋果給大家打開VR世界的一扇門。這,才是iPhone X廣告詞"iPhone X Hello,未來"的真正含義。

好像還沒人發過類似觀點的貼子,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這個觀點,留個贊吧。


我旁邊的朋友借我手機參觀一下,我想知道我的手機有沒有解鎖,他會不會不小心看到我手機上的秘密,但我卻不敢看我的手機。

因為在我看向我手機的時候,它就必然是解鎖的。

薛定諤的貓有木有~


類似的技術可以用來做現場小範圍的岩體結構面測試啊!

只要蘋果開放API,有人寫代碼,加上AI,就看訓練量了。

當然,首先你要有一對可用的腎。


先說結論: face ID面部識別很先進,但是它的實際安全性存在被表面數據誤導從而高估的可能。

沒錯,我說的就是發布會上的那個1/1000000誤識率這個數字。(結合發布會語境,我認為這裡「誤識率」更接近「認假率FAR」的定義,以下「誤識率」均代表FAR)

(先回復一下評論里一些反駁的觀點,可能是我第一次用手機在知乎碼字,表述不夠清晰的緣故,讓一些人對我的分析產生了理解歧義。我會試著重新解釋一遍我的觀點,無論是否同意,都歡迎討論。但是希望友善評論。)

首先,面部識別在防偽能力上是過關的——蘋果發布會上已經說得很清楚,偽造的面具通不過識別。同樣的,指紋技術防偽能力也很強——因為掃描的是真皮層,普通的指模騙不過touch ID。所以本文並不討論『複製』和『偽造』。

其次,面部識別比指紋多了一個維度,因此理論安全性更高。因為指紋是2D信息,而臉部還包含3D景深,因此兩個看起來很相似的指紋可能可以互相解鎖,但兩張看起來相似的臉未必可以,這大大增加了用相似臉型矇混過關的難度,從而加強了面部識別這一技術的可用性。

正因如此,蘋果才敢於宣稱指紋識別的誤識率(認假率)為1/50000,而面部識別的誤識率則低達1/1000000,相差高達20倍。

然而,面部識別更容易被找到那個能產生誤識的個體,從而帶來更高風險

因為,面部匹配範圍要縮小20倍太容易了,肉眼就能輕易做到。

我先說個現實中的例子。如今身份證造假是越來越難了,於是不法分子想出了一個新方法:收集和匯聚全國各地那些丟失的身份證,幾百到上千張,匯總成一個庫。如果你要辦個假身份,只要在這幾百張遺失的身份證里找一張照片最像自己的,一般都能找到一兩個。雖然如果被辦了掛失,聯網查詢會露馬腳,但不聯網的日常使用問題不大,因為身份證是真的,而照片又差的不是太多。

這種方法能生效的關鍵在於,對照片進行人工篩選縮小範圍非常容易,而照片又是可見的公開信息。與之相對的,指紋並不是公開信息,人工篩選也很困難。於是,對Face ID,本來我可能要邀請一百萬個人來破解,才能找到一個人可以冒充本人(對touch ID來說是五萬人);然而現在我可以『千里挑一』,在一百萬人中用照片先篩選出一千個長得比較像本人的人,再邀請他們來試錯,這樣一來,破解面部識別真正涉及的人數和需要嘗試的次數將反而大大少於指紋識別。

前一陣『FBI頭疼如何破解恐怖分子iPhone密碼』的新聞想必都看過吧,就拿這個做例子,FBI撿到某恐怖分子頭目的手機,假設上面同時設置了指紋密碼和臉部識別密碼。現在FBI想要解鎖手機,指紋是幾乎不可破解的,因為他們沒有這個數據。而雖然他們也同樣沒有他臉部的詳細數據,但僅憑該頭目公開的視頻/照片,就可以縮小範圍至少百倍,從而找到和他極為相似的人群。搞不好,全美和好萊塢的十幾位本拉登扮演者里說不定真有一兩個能解鎖本拉登的iPhone X呢(誤)。

當然以上都是基於職能部門的視角,在可以動用各種力量的前提下,Face ID才顯得不那麼安全。日常生活中要找出如此巧合能解鎖你手機的人確實沒那麼容易,我也並非想說face ID不安全,只是闡述一個觀點,即它的實際安全性存在被表面數據誤導從而高估的可能。究其原因,照片的公開性和可預篩選的特性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不會去嘗試解鎖高曉松的手機,因為我知道解鎖的概率根本為0。但遇到吳彥祖的手機我會忍不住試一試,說不定有1%的機會呢!就是這個道理。【微笑再見】

==原回答==

蘋果用了至少四個面部識別感測器,一舉將面部識別這個黑科技從「雞肋」變成了「可用」,這毫無疑問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我也相信從交互體驗角度,未來屬於面部識別。iPhone X聲稱自己是代表未來趨勢的手機,這一點也沒錯。

但另一方面,蘋果聲稱的face ID 低達百萬分之一的誤識別率可能會誤導用戶,讓他們以為和指紋五萬分之一的誤差相比,安全性比後者高了20倍。事實上,面部和指紋同樣作為生物的個體特徵,前者是公開的,後者是非公開的,這是區別之一。區別之二是,人類大腦對面部特徵極其敏感,識別能力遠強於指紋。因為這兩個原因,指紋所帶來的優勢可能遠遠不止這20倍的誤差水平。

先簡化一下,假設面部誤識率為1/100,指紋為1/5,你有100個朋友,現在要你:1,找出其中一人用面部去解鎖另一人的iPhone X;2,找出一人用指紋去解鎖另一人的iPhone 8。顯然第一個任務要更容易做到,因為你記得每個人的樣子,要找出一個最相似的人去試一次就行,而指紋你只能隨機碰運氣,大概平均試五次才能成功。回到1/1000000這個數字,你當然記不住100萬人的樣子,但因為獲得他人面部信息太過容易,在街邊隨便安一個攝像頭就能做到,用目前最簡單最粗糙的面部識別演算法稍稍做個分類,把目標人群縮小到1/20甚至1/2000以內根本不是難事。

以上計算並不嚴謹,我只是想藉此表達一個觀點:現實中用面部識別盜刷他人手機要比指紋盜刷容易太多。蘋果聲稱的那個百萬級誤識別率只是一個理論值。畢竟和你指紋相似的人再多,他們在茫茫人海中對你的威脅遠不如你身邊的雙胞胎兄弟來的大。


新的工具出現,有些人只看到了解決老問題,但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新創新,如果痴迷於新工具解決老問題帶來的效率提高,實際上是辜負了這項新工具,iPhoneX前置紅外鏡頭和點陣投影器帶來的不僅僅是FaceID解鎖方式,未來還會有大量的頭像模仿類視頻應用和AR應用出現,類似於Talking Tom類應用的升維,我們拭目以待吧


可以,300 多贊同然後排名在 4 贊答案後面。看來點反對的不少啊?

--------------------------2017.09.14--------------------------

我真的很想吐槽一件事情啊。

就我發現如果蘋果用一個技術就能引發大討論,而別人用了某個技術往往連一點波瀾都掀不起來。

如何評價微軟發布的人臉識別技術 Windows Hello?

8 個回答,32 關注

如何評價 iPhone X 的 Face ID?

149 回答,387 關注。

這玩意 Lumia 950/950XL 上就有,就是用個紅外相機保證任何x光線下都能獲取足夠的信息。

然後加上一個人臉識別。

可是 Lumia 950/950XL 都是快兩年前的手機了欸……

逼真的三維動畫的繪製需要巨大的CPU和內存,不是Kinect和iPad可以做到的。不過做個好玩的應用應用還是可能的,比如說如果iPad有Kinect的硬體配置,在一個乾淨的場景,捕捉一兩個孩子的四肢運動軌跡,然後把這些軌跡移植到一個簡單的卡通身上,做出簡單的動畫。這應該還是可能的。——李開復 2011

Avatar Kinect 支持臉部表情識別,這意味著可以做臉部的3D關鍵點模型。至於是否精確,真實地還原應該是不行的,但卡通虛擬形象的表情足夠叻。 ——朱龑 2011

話說那個會動的 Emoji 叫啥來著?

你一定要問我這個東西有什麼特別 amazing 的地方?大概就是蘋果發掘了更多「好玩」的功能吧?大概就是適配的廠商會更多吧?兩年來技術進步元器件變小,所以能把它們塞進了一個比較小的區域吧?

並不覺得技術原理上有什麼特別令我驚訝的地方,但是的確這項技術可能迎來普及。

仔細看了一下啊,似乎結構光是 Kinect 一代的技術,微軟後來拋棄這個技術擼了個 Kinect 二代,用在了 Lumia 950/950XL 和一些 Windows Hello 設備上m,所以說 iPhone X 在這方面似乎比 Lumia 950/950XL 還要落後的樣子(逃

Windows Hello 真慘啊,生物識別,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再同情一下 Intel 的 RealSense 技術……

webOS 更慘啊,手勢操作,起了個大早連集都趕不上。


技術上不是很懂,不過發布會和介紹還是看了的。如果蘋果實現了他們做出的承諾(在技術上蘋果一般不吹牛逼,這個我還是信任的),那麼作為一個解鎖屏幕的方法,我相信Face ID的體驗應當是上佳,估計會比我現在用的sp4上這個平放不行斜點不行戴上眼鏡換個髮型都要重新錄入的windows hello要高好幾個華萊士。

但是從一個用戶的角度,我還是對於Face ID作為支付安全保障存在疑慮,就目前掌握到的信息,我只能說我個人對其的信任遠不如密碼和指紋。這倒不是混淆和破解的問題,而是同樣作為進行支付的一個許可憑證,密碼、指紋和面部特徵雖然同樣都是唯一人持有,但前兩者是私密的,而面部特徵是公開對外展示的。

這就決定了輸入密碼、識別指紋是一個需要用戶主動操作的,用戶可知、可選、可中止的過程,而識別面部完全可以是被動的,在靜默無告知的情況下完成,從而變成一個用戶無法察覺並且無法阻止的過程。密碼和指紋在用戶主動輸入之前相當於與設備存在物理隔離,而只要用戶在使用中,面部信息是無法對設備保密的,你的臉隨時隨地都在那一群感測器的面前晃悠,他想什麼時候掃就什麼時候掃。

所以說之前有人提到的拿著手機在臉前晃一晃就解鎖了,這只是日常使用中的小煩惱,管好自己的設備就行了。但當Face ID用作支付憑證時,這種「非用戶意願」的識別會成為嚴重的問題。在喪失了錄入的主動權之後,用戶的安全只能寄希望於軟體層面(或許還有特殊硬體)的防護,但這些防護都有可能被攻破,它們永遠不如物理隔離安全。如果有惡意軟體繞過系統防護,在後台靜默驗證Face ID進行支付,那將成為巨大的安全隱患,並且Face ID識別率越高,識別速度越快,識別越精準,情況就越糟糕。

目前Face ID要求目光注視才會進行識別,算是一道防火牆,但它的可靠性在我看來依然是堪憂的。一方面這個限制是否可以在軟體層面繞過還未可知,另一方面感測器附近就是顯示區域,眼球注視位置識別的精度能否達到這個級別還很難說。

所以說利用公開展示的面部信息作為支付憑證在我看來是存在安全隱患的,而這安全隱患和識別準確度與欺騙無關,如果對於密碼和指紋的破解相當於偽造簽名,針對Face ID的攻擊則相當于于將簽著名按著手印的白紙交了出去,而在白紙上寫合同還是寫欠條,金額是五毛還是一個億,都完全由不得自己了。

這是作為一個用戶角度的擔憂,期待有人來解答我的疑慮。


Face ID是非接觸式的,是「無線」的;

Touch ID是接觸式的,是「有線」的。

——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需要用Face ID取代Touch ID的理由。

也許有這條理由就足夠了,手指少按一次總是好的,畢竟科技進步不就是為了讓人可以更懶么……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Smartisan M1 / M1L 前面板與 iPhone 相似度極高?
目前(2017 年 10 月)iPhone 6s 的硬體配置已經落後了嗎?
iPhone 的偉大之處究竟在哪兒?
iPhone 下凹的 home 鍵,關閉程序需要雙擊,返回鍵位於左上角, 這些是體驗糟糕的設計嗎,如何分析?
吐槽 iOS 9 字體的人是什麼心理?

TAG:iPhone | 蘋果公司AppleInc | 蘋果產品發布會 | iPhon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