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以前寫的一首詩,歡迎大家點評?

觀海

十五年初秋,吾自皮口赴大長山島,乘巨艦,登高望遠,見大海平闊,浩翰無涯,雲淡風輕,天際茫茫不見其端,飛鳥御風行乎其間;吾自小長於山地,未嘗見此廣闊勝景,頓生平衍曠盪之感,自在暢然,以為快意,遂有此作。

憑欄騁目別遼南,赴履洲島滄海間。

雲輕天高絕風日,飛鳥撩翅動碧藍。

波瀾無怒海潮起,其勢不敢乘小帆。

雄艦激起千丈白,巨浪滾涌爭急湍。

渦輪轟鳴驚昏聵,楚客一朝九逝魂。

還將目舉望遼闊,煙濤茫茫失水天。

碧海長空幾萬里,縱使騷客亦陶然。


謝邀

從表達衝動來看,看得出初次見海題主是很激動的,但是從詩的寫作來看,是缺乏寫前的構思推敲和寫後的修改完善的,為了表達內心的激動,誇飾大海的壯麗,一下子用了太多的「大詞」,以至於自相矛盾,序言和前面都強調大海平闊,雲輕天高,但是為了誇張,把輪船激起的波濤形容到「千丈」,「巨浪滾涌」,則一下子就失去了真實感,這個級別的巨浪應該是遮天蔽日的,絕不會讓你感覺到大海是平闊的,而如果千丈白是形容船尾後長長的水痕,則「激起」又用得不當了。這種細節瑕疵不談,大量形容廣闊的詞句連續不斷的使用的一個更大的問題,是使全詩失去了層次感,讓人覺得從頭至尾就一直在感嘆「好大好大,好遼闊,好壯麗」,既缺乏吸引人的轉折,也缺乏內容的豐富性和情感深度,給人「意有盡而言無窮」的層疊堆砌感。

給幾個建議,第一,觀察和描寫都要大小兼顧,既有廣闊全景,也有細節或者局部特徵,使得畫面層次豐富,有空間感和真實,第二,中間不妨盪開一筆,馳騁想像,古今中外諸多大海相關的故事,傳說,典故,略借一二,來藉以表現大海的神秘感和豐富意蘊,同時也適當可以藉以抒發作者的感情和胸襟,是想到了海外仙山的神奇美麗?是想到了海市蜃樓的瑰麗多變?是想到了滄海桑田的世事無常?還是海妖的歌聲?人魚的傳說?甚至人定勝天的奮鬥,海上浮槎的隱逸等等,都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所思所想。這樣盪開一筆,層次變化,感情深度都會好很多。第三,空間的遼闊可以結合時間的流逝變化,從早到午,從午到晚,天光景色都有變化可以寫,同時也可以展現看海之久,景物吸引力之強。最後,寫詩不能只趁著創作衝動寫完就完了,需要後續的完善和修改,一時的表達衝動通常只能給你帶來片段的描寫和一些有衝擊力的句子,而布局謀篇,立意的完善和結構的完整,都是需要後續的加工才行的,這些加工修改的過程,往往才是真的提高的過程。


感覺全篇把勢寫的太盡,實則言之無物,這些遼闊也好,壯麗也好,對讀者來說,讀多了是有審美疲勞的,可以著一二字點綴其中,增加一點表現,比如此時的所思所想,除了波濤以外,其他景物的描寫,或者是通過水上的一些動物、物候在洶湧波濤下的變化,遠近結合來寫,實際上這一篇全是遠景,缺乏細節描寫,顯得有些粗疏。


開篇「憑欄騁目別遼南」時序錯亂,」憑欄騁目「是個長時間動作,是船開起來之後,」別遼南「就是一瞬間,船一開動即可說別了,這倆組合在一起不倫不類。

然後,「魂」失韻,不管算今韻還是古韻這裡都不對。

「驚昏聵」用詞不熨貼,失格。

最後兩聯多餘,遼闊,煙濤茫茫,長空幾萬里等,這些都和前面反覆刻畫的大景重複。

一個建議是,寫陶然就不要渦輪驚昏聵,楚客逝魂了,這是往沉鬱轉,應該寫個舒坦的景,然後陶然結尾就算完了,最後三聯該砍掉。

另一個套路是沿著渦輪驚,楚客愁的格局,向下由景色升華到主題,感嘆下千年滄海桑田,世事如潮之類結尾,這裡轉回去把遼闊的大海再描一遍,也難怪人家說你重複。


算不得詩。


私以為,寫景是為了抒情,這首詩景寫了,但是最後抒情沒抒上去。


想要學習借景抒情的古風,可以借鑒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是很好的參照。

當然,你不是夢遊,你是親身遊覽,反倒可以借

還將目舉望遼闊,煙濤茫茫

來引申出你的幻想,煙濤茫茫的後面是什麼情景?蓬萊仙島還是什麼別的東西?蓬萊仙島是什麼一番情景?

把這一整篇濃縮成兩三句話,然後引申出更廣闊的下文,豈不美哉?


推薦閱讀:

請問一下這幾首七絕大概是什麼水平?
剛剛填的詞,還望大神指點一二?
常年化用今人成句是種什麼姿態?
現在寫古詩好像七律寫的人最多,不知道誰寫的比較好,可以發過來學一下嗎?
用八聲甘州詞牌名的平仄填一首詞?

TAG:詩詞賞析 | 詩詞創作 | 原創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