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是不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國人都不認為國內有性別歧視?

經常在微博和知乎看到性別歧視這一類的事情 但是在生活中跟朋友聊起 或者說在朋友圈分享這類問題 總是有很多人都特別不認同 或者總會遇到有人說 是女性自己太敏感

很好奇 難道中國現實社會真的已經沒有性別歧視了嗎?還是說國內有性別歧視 只是很多人不願承認?如果是這樣 為什麼TA們不願意承認呢?


國內女企業家的現狀。


我要說一個

很多人分不清

A:女性自身強大了帶來的地位提高

以及

B:因為女性稀缺,物以稀為貴帶來的地位提高

女權追求的是前者,而很多人往往被後者所迷惑

補充兩句,如果說前者是追求平等、做女主人,那麼後者也就是做個寵物而已

很多人也很寵愛自家貓貓狗狗,但是有人會覺得這些貓貓狗狗有什麼權利嗎?


俺來說一個無關痛癢的小角度——價格歧視中的性別歧視。

有一個美國實驗,通過汽車的銷售研究價格歧視,可以很好地套進目前的消費主義中國。

精確數字我記不太清了,就憑印象說好了——汽車銷售員平均出售給白人男性的價格最低,白人女性要多花大約200~300美元才能買到同款車,黑人女性更高,最離譜的是黑人男性,要多花費我記得貌似是大於一千美元。

研究者認為價格歧視中存在性別和種族的雙重歧視。這個問題如果廣泛存在於所有消費市場,那麼後果就非常嚴重了——女性與黑人遭受雙重經濟壓力,更低的薪資水平與更高的價格歧視,使得女性與少數族裔每天都在上繳隱形的高昂「歧視稅」,更易陷入困窘和難以脫貧,整體經濟地位難以提高。

然而他們又繼續做了一個實驗,把銷售員換成了黑人和女性,然後分別觀察,發現這個數字幾乎沒有變化,仍然是銷售價格白人男性<白人女性<黑人女性<黑人男性。

這個結果就非常有意思,說明價格歧視的原因並不是來自於主流人群對女性和黑人的「憎惡/反感/敵視」,而是另有其他原因。

研究者是這樣解釋的,因為銷售者只考慮逐利性,對待任何消費者只有一個目標——儘可能提高價格。是什麼原因使得銷售者敢對女性和黑人提高價呢?

一個解釋是歷史原因。

歷史發展現實和普遍刻板印象認為,女性和黑人是經濟地位低下的群體,原因包括參與社會生產的時間較短/奴隸制/受教育時間短等等。一個女性或黑人前來購車,具體到汽車銷售者的考慮中就會變成這樣——較低的經濟地位使得她很可能無力購買多輛車——購買此車之前她很可能依賴公共交通/自行車/摩托——不便對比多家車行——信息不足。另外她更為緊迫的使用需求,時間壓力和工作壓力,總體導致銷售員篤定【你不得不買】,而敢於提價。

另外針對女性的原因也可能包括刻板印象和文化因素——有一個經濟上支援她的丈夫/更喜愛衝動消費,使得銷售者篤定【你一定會買】,再提價。

社會地位低下的群體,例如黑人的經濟擠壓也包括——補償炫耀性消費比同等水平白人更高,而教育投入更低。

具體到中國國內,這個傾向更加明顯。價格歧視不僅存在於日用品和必需品市場,針對女性的消費市場是價格歧視的重災區,尤其是女裝/奢侈品/化妝品——例如前幾天TL上吵翻天的雅漾大噴。

理工男讓妹子用礦泉水+噴壺代替雅漾,基本每個妹子都冷嘲熱諷拚命反對,完全沒有一點團結起來抵抗價格歧視的意思,牢牢跟商家站進了同一個戰壕。交智商稅倒不一定,交歧視稅我看沒跑了。商家不光按照成本定價,也可以按照消費者接受的上限定價。常見的例如洗護用品,同等價位女款的容量比男款少掉很多,這是女性稅的一部分。評論里說男款好用這個倒不一定,因為成分差不多是一樣的。

價格歧視是一門有錢可撈的玄學。

更雞賊的例子——為何女性出門需要攜帶包包,而男性不用?檢查一下女裝設計的口袋,其數量和大小,可能連男裝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而男裝常常是里外均有口袋。商家通過給女性人工植入一個【對口袋的需求】,女性穿著沒有口袋的衣服,乖乖增加了一個【買包包】的需求,成千上萬地去消費包包和上繳女性稅。雞賊的一點就在於,沒有任何女性會承認這點,她們堅定地認為包包只和美麗/身份/愛自己有關。

這種針對女性的雙重擠壓會形成相互驗證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所以,要問中國是不是很多人不認為有性別歧視?很多人是想不到/看不見/認不得/感覺不到性別歧視。

明坑大家都知道,很多暗坑她自己都識別不出來,真實情況比姑娘們已知的還要嚴重。如果婚姻問題/家暴/生育損失blabla還可以通過不婚徹底規避,那價格歧視怎麼規避?市場就在這兒擺著了。


最近因為二胎問題和老公總是吵架,老公想要二胎,我不想要。因為:

1.他在外地工作,平均一個月回來一次

2.他父母重男輕女,我一胎女兒,他們在女兒七個月大的時候就找借口回老家了(我生育假5個月期間自己照顧孩子,他們幫做飯),不在幫我看孩子,也不給任何錢,全靠我爸媽支持我幫我帶孩子,我才能繼續工作不用被迫離職。好不容易女兒大點了,我爸媽剛輕鬆點。現在我爸媽歲數大了,我不忍心讓我爸媽再繼續勞累幫我再看一遍孩子。

3.我自己是獨生女,我的觀念就是一個孩子的家庭也挺幸福,我有我女兒足夠了。

可是我老公和他的同事朋友圈普遍都要二胎,他自己就是認為多子多福,兩個孩子才彼此有依靠;兩個孩子的家庭才比較能抵禦風險,不用失獨家庭那麼可憐;兩個孩子女兒在我們死後還能再有一個親人;兩個孩子是社會潮流,如果我們現在有條件不要,將來一定和社會脫節,一定後悔,blablablabla......

我受不了他翻來覆去的啰嗦和說教,對他感情也比較深,和他在今年年初的時候達成協議,他達到以下條件就生二胎:

1.他想辦法回到本地工作,找新職位或是在現在公司找機會調回來;

2.在本地工資要到達1萬5以上,這樣還貸以後,還有多餘的錢來雇育兒嫂

3.三年以內達成以上兩條(過三年我就38了,生育風險太大,我要為了我爸媽和我女兒珍惜自己的命,不可能為了老公的一個想法去冒著我爸媽和女兒失去我的風險搏命)

可是他繼續意見很大,說我這樣是作,要把他的職業生涯全作壞了,到時候就後悔;說別人和我們家一樣的條件,甚至於還不如我們,人家妻子怎麼就能生;說過兩年他肯定能達到我的條件,可是那時我歲數大了風險也大,所以現在先生孩子,blablablabla......

現在他算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妥協,說是想辦法儘快回來。

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有性別歧視,覺得自己對我很好,千依百順,努力賺錢,疼老婆,疼孩子,他父母對我和女兒不好他都埋怨他們,有假期都是回來看我和女兒不回老家看父母,他那麼想要二胎為了我也要妥協不管自己的職業發展努力回來......

可是,我作為我的子宮的所有者,堅持我的生育權利,要求他達成條件我才生,卻經歷這麼多爭吵和妥協,承受他朋友圈同事圈曬二胎時他突然的氣憤,和直到現在他依然見縫插針的不斷對我灌輸二胎好的觀念,希望我改變觀念放棄條件,讓我倍覺無奈!

----------------

感謝大家關心,我也是慢慢挺著。

很多人覺得我答案文不對題,這是觀念不同,不是性別歧視。可我的感覺,所謂的觀念不同,就是因為我老公思想里依然有對女性生育權利理所當然的控制欲和霸權觀念。

我接受了高等教育,掌握了工作謀生能力,經濟獨立,人格獨立,因為老公不在身邊獨自照顧女兒,家庭也基本獨立了,並且對他感情很深,彼此算得上忠貞深情,又已經有一個可愛漂亮的女兒。我覺得我們的婚姻是幸福的,我的努力是值得的。可是突然之間,國家開放二胎,一下子在我老公的眼中,我對這個家庭的貢獻,對老公的感情,都完全敵不過我原始的生育能力,生二胎,我們這個家以後才會幸福,我才是愛他!我不同意生二胎,或是提出這些條件最後導致生不了二胎,他會「一輩子心中都有根刺」,「以後的日子越過越慘」,這種觀念是傷害我最深的!

還有很多男性留言者和我老公一樣,認為我在拿我的子宮談條件!可你們沒注意到,談條件都是想得到什麼,而我本人的意願是不想生二胎的,也就是說我已經因為對我老公的感情,罔顧了自己的意願,答應在條件達成的情況下讓他如願以償!所以,既然他想要什麼,他就努力達成條件,而這些條件,真的是從實際情況出發,我並沒有故意為難,達不成條件,就自己認命,為什麼要生我的氣?你想要的,你不努力,就會壓榨妻子,還說愛我,這也太可笑了吧!夫妻感情是需要經營的,一味索取壓榨,真的只會讓我對他感情越來越失望!

我可能真的是最近和他吵架多了,把這裡當樹洞發泄情緒。很多留言說主要是我們三觀差異太大導致的。可如果沒有這個開放二胎政策,我是真的沒機會發現我們三觀如此不和!這真是在婚前防不勝防的!

男性不能生孩子,不能承擔大部分的孩子養育教育工作,卻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想要二胎,老婆就該生。」人家都能生,自己也得生「,那你倒是生啊,你不是生不出來嗎?生不出來,就應該尊重能生孩子的那個人的意願!

我萬分慶幸我還有穩定的工作,真離婚了有保證自己和女兒生活的能力,所以我說大不了離婚我自己帶孩子過,是可信的,能讓老公收斂一點他的霸權思想。所以他現在只能各種找機會給我洗腦,希望轉變我的觀念。說母愛偉大什麼的,我當時直接懟他,所有歌頌」偉大「的,實際上不過是想」吃人「而已!

他,以及很多和他想法一樣的男性留言者,都不覺得自己有性別歧視,可是實際上卻是連女性的自主生育權都不尊重!這已經是多大的性別歧視了!


多圖預警。

TED演講的截圖。

主講人講了他曾聽到的一段對話。

黑人女性說:

僅呈現演講,不做導向性評價。


因為在城市生活中,絕大部分的不公平隱藏在邏輯里,而不是表面上。他們看到女孩在戀愛中「野蠻」了一點,作賤男朋友;看到男生給女生修個電腦,打個飯;結婚時男方買個房,就覺得女性地位已經比男性高了。

但是
工作時首先把雜活派給女性。
一群人聚會談話的時候,男性會自動把女性「屏蔽」出去,女性發言他們也充耳不聞,女性的意見和建議往往被輕視。
家裡只會首先考慮給男孩買房娶媳婦,而很少考慮女孩也需要房子也需要自立。
某個專業一旦女生數量多就立馬「男女按比例錄取」,而男性在某個專業數量多則理所當然。
婚戀的時候女性一旦有過生育、離婚甚至性行為就「貶值」。
婚姻中女性一旦生育仍然得承擔大部分育兒和家務工作,同時還不能鬆懈工作賺錢的問題。
女性追求自己的理想被認為是「沒用的」......
男明星不管胖瘦美醜,只要有個性就有人氣,而絕大部分女明星必須漂亮,不然再有個性也沒用。
以及各種對女性人格和性格的刻板印象,比如不理智、情緒化、不能講道理,甚至到了我在網上寫了一兩句稍微有點邏輯的話,就被認為是男生的地步。(這也是為啥我乾脆把性別調成這樣)

等等等等
這些還只是在城市生活里會面臨的男女不平等,假如把貧困、鄉村地區的事例納入,數量會擴大一倍。

只是當這些事發生的時候,大部分人只會覺得畫風沒有任何異常。

當然會有很多人真沒看過或者假裝沒看過這些新聞,然後說「你說的這些都不存在啊才沒有不平等」,對於這種聲音,我只建議各位多看看新聞多和別人聊天,多了解社會。

甚至於這些人在遇到這種問題,會轉而抱怨男性也有不公,比如「雜活派給了女性,但臟活累活派給了男性」這種,這其實是對男女有雙重歧視,也就是說,很多時候對女性的歧視其實是伴隨著對男性的歧視的,你給女性畫地為牢的同時,其實也就意味著同時給男性畫地為牢讓兩性都只得在劃定的圈子裡,施展不開,但他們只會總結出「這是優待女性歧視男性」這種結論,而不願意再去細想這背後的深意。

就比如評論里有位小哥一直在強調小白臉的問題。為何男人依靠女人就被貶低為小白臉?這難道不是對男性不公嗎?對呀,這是對男性大大的不公。問題是最初發明「小白臉」這個概念是誰?不就是男權社會嗎?不正是那些自認為和認為男人就該養家,女人就該依靠別人的人說的話嗎?你說男人就該養家的同時,其實就是在說女人養不了家,是弱者,就該被照顧,這還不是歧視嗎?但好些人一遇到這類問題,只會想到對女權開炮,而忘記了真正貶低他們的人是誰。
同理,認為男人就該買房,家裡只會給男孩子買房,而女兒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塞到婆家寄人籬下的想法,也是妥妥的男權思維,也代表著女性在受歧視。因為這種做法其實施加給了女孩一個暗示——你的生殖能力是值錢的,是可以抵對不動產的資產,所以不用再給你財產了,你就靠你的子宮討飯吃吧。而絕大部分情況下,假如女方接受了男方的房子,往往也就意味著這個女性在自己的生育問題上的自主權已經喪失了大半了,她按自己的意思規劃自己人生的自主權也已經喪失大半了。與此同時,男人被買房義務捆綁,他自由規劃自己人生的自主權也已經喪失了大半。
所以假如你看到了大量買房的男性和男方家庭,那正是說明男權對男女的雙重歧視無處不在。

換句話說,很多人看不到歧視,其實正是因為這些人腦子裡有大量的歧視,才會覺得國內沒有歧視。正是因為這些人想問題只圖個皮毛,才會覺得只有自己被歧視。(這話男女都適用)

但其實這也不怪他們,因為審視性別問題的這個「有色眼鏡」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需要安裝的。
一個從沒有關注和思考過性別問題的人,讓他們一下子意識到歧視非常非常難。只有腦子裡長了這根筋,並且慢慢開始思考的時候,才會發現這些現象。

一個從沒安裝過「有色眼鏡」的人,你一下子給他們說你在歧視女性,他們一定是錯愕而憤怒的,因為這對他們一直以來信奉的世界觀是一種巨大的打擊。三觀這種東西是維持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石,所以一般人都絕對受不了這種打擊。一旦遭遇三觀打擊,大部分人為了應對,往往不是會第一時間去承認自己的想法有問題,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世界觀,轉而千方百計攻擊你。(大家可以去評論區里印證一下)

這都很正常。
所以遇到這種人,首先第一步是不要拋出XX權之類的辭彙,而是點出有些事情中的荒謬之處,進而刺激他們去認識這些問題。


從目前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就可以看出,國內對女性歧視的嚴重性,多數人竟然對社會中女性的歧視看不到,並且分不清是什麼是歧視和什麼是保護。

我所讀到的,所有對男性的歧視實質上都是對女性的歧視,男性受到歧視,原因無非是這位男性想在男權社會裡「女性化」自己,然後受到了其他人的歧視。比如,男性不想買房,男性不想干某些體力活,男性想報名護士專業,男性沒有盡到保護「弱者」女性的責任,等等。男性之所以受到這些歧視,根本不就是因為男性被男權社會定義為強者保護者,要求每個男性都要強壯有力保護弱者嘛?一旦有個男性不想強壯有力保護弱者,那社會就指責這男性「不男人」。

男性覺得女性擁有一些福利,然而這些福利都是建立在女性是「弱者」的基礎上,比如不需要參軍不能幹消防警察等工作,又比如不需要讀很多書,可以靠別人而不是靠自己打拚立足社會。某些男性覺得這似乎很好,但這建立在女性是弱者的觀念上啊!我不清楚為什麼作為任何一個有腦子的人,會願意接受承認自己是弱者然後伸手靠別人救濟度日。畢竟這弱者靠的是救濟,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自己沒有對自己命運的掌控能力。男性覺得這些福利好是因為男性自己貼著強者標籤,別人願意捐贈那當然好啊,畢竟男性強者還有靠自己這條路可以走。女性自帶弱者標籤,靠自己這條路怎麼走?女性靠自己就要經歷高學歷歧視就業歧視生育歧視年齡歧視……

中國對女性的歧視可怕之處是人們普遍認為女性就是「弱者」,比如女權主義者那麼牛你們倒是去參軍去搬磚啊~這些人從根本上就認為女性無法參軍和搬磚。他們永遠認識不到並不是女性是弱者,而是某些人類是比其他人弱的,這些人類可以是部分女性,也可以是部分男性,可以是部分黑種人,也可以是部分白種人黃種人。

====

好多評論里說女性就是身體不如男性強壯,當警察/消防員就是不行的,親,平均和個體的區別懂不?女性平均力量不如男性,並不說明某個女性的力量不如大部分男性啊。你不能因為統計意義上男性平均比女性強壯就否定了某個女性通過鍛煉可以比某些男性強的事實啊。你們的評論很好的反映了中國社會中最惡劣的性別歧視。因為女性平均力量不如男性強壯,所以所有女性都不能當警察消防軍人,這赤裸裸的不是歧視是什麼?直接說女性所有的個人努力都不如一個「性別男」就是了,哈哈哈。

換位思考一下,現在外星人入侵地球了,因為黃種人平均沒有白種人黑種人強壯,所以禁止黃種人蔘軍,黃種人就靜靜看著等其他人保護地球吧,雖然我們優先保護歐洲美洲非洲不受外星人進攻。亞洲?你們亞洲人身體弱,不能參軍,給你們武器你們武器也被外星人搶了,你們不能拿武器,等死就行。

所有看不出某件事是不是性別歧視的,你把文中女性換成中國人,把男性換成美國人再讀讀看看,如果你還覺得不是歧視就不是。


先說結論,中國目前的性別歧視現象很嚴重,而且有很大的城鄉差別。但是大部分性別歧視已經社會化了,因此,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很難感知到已經被社會化的性別歧視(這放在哪個國家都一樣);以及,社會化歧視就意味著許多歧視已經被「正常化了」,即你就算指出這是歧視也是會有很多人不相信的。所以,會出現題主疑惑的現象:大家似乎不願意承認性別歧視。

網上很少有經過peer·reviewed的關於中國性別歧視的論文(我並不想從中文資源入手,因為對國內調查環境不了解,沒有把握文中的數據,調查方式,樣本一定是準確無誤的),所以這篇回答中的提到的論文都是經過peer·reviewed,2010年以後發表的有一定影響力的英文論文,如果要反駁我的觀點請拿出同等條件的論文來證明。

我先提幾個國內的現象,看各位覺不覺得這是性別歧視。

1. 以瘦為美

2. 女生學文科,男生學理科

3. 女生玩娃娃,男生玩卡車

4. 女漢子

5. 娘娘腔

6. 有房有車再來談結婚

以上,全部都是性別歧視的結果。我看了底下挺多答案都指提到對女性的性別歧視,但是事實上這種一邊倒的答案傾向也是性別歧視的一種——男性在社會中佔有一定的特權,所以對他們的歧視可以先放在一邊不管,我們先來解決女性歧視問題。

大部分人看完上面那句話一定覺得很不服氣,先解決女性歧視有什麼不好,怎麼這又成了性別歧視,別什麼都扯到性別歧視上行不行。

你看,這就是社會化性別歧視以後的結果。

對兩個性別的區別對待一定都是相對的,把女性放在弱者的位置上固然是歧視,那麼把男性放在強者的位置上又何嘗不是歧視?多少男生小時候聽過這樣的話:「你是個男子漢!哭什麼哭!男兒有淚不輕彈!」這難道不是活生生赤裸裸的歧視?這難道不是活生生赤裸裸的刻板印象?

你不可能只解決女生的性別歧視問題,再來解決對男生的性別歧視問題,如果我們要討論這個問題,那麼兩個性別都應該提及。

(很可惜的是在研究方面大多數研究者也是從對女性的歧視入手,因為現象更突出,數據好收集,結論容易寫,所以我目前沒有找到任何單單關於中國男性性別歧視的peer-reviewed論文)

先放一些數據:

Sun, S., Chen, F. (2015). Reprivatized Womanhood: Changes in Mainstream Media"s Framing of Urban Women"s Issues in China, 1995-2012. Journal Of Marriage Family, 77(5), 1091-1107.

這篇文章的兩位作者檢視了從1995至2012的從中國主流雜誌上截取的202篇描述現代女性生活的文章,發現婚姻和私人關係隨著年份增加成為越來越火熱的話題,而性別歧視方面的話題則逐漸減弱。他們從而提出論證,認為傳統性別價值觀念正在中國社會悄然興起,主流媒體則利用個人主義掩蓋了中國社會越演越烈的性別不平等問題。

聽上去是不是很熟悉?我們就拿下面回答中@徐蘭 的答案來作為例子,答主的丈夫用什麼理由來要求答主為他生第二個孩子呢——「別人都可以,你為什麼不行?」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以個人主義來掩蓋性別不平等的例子。「別的男生都可以在結婚前為他的妻子提供車子房子,你為什麼不可以?」「別人的老婆可以給他生兒子,你為什麼不能給我生一個?」用個人的選擇和標準壓迫社會中的其他大部分人。

真的,這種時候如果還有人在這篇回答下面評論「我跟我老公結婚的時候就是我買的房子呀」「男生工資比女生高那麼多又好找工作,買房子車子不是天經地義的嗎?」「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中國國情也很複雜,你不能一概而論。」還是不要看這篇回答了,這方面的性別歧視已經社會化到你骨子裡了,我再怎麼說都沒法扭轉你的想法的。

再給另外一個例子:

Chen, Z., Ge, Y., Lai, H., Wan, C. (2013). Globalization and Gender Wage Inequality in China. World Development, 44256-266. 2012.11.007

這篇文章雖然主要在強調全球化對中國女性的就業提高與減少性別歧視方面的作用,但是他們收集到了不少國內私人企業的工資數據,這些數據顯著地展現出了在工資上的性別歧視。在生產力基本一致的前提下,中國私人非出口企業(就是專門做國內生意,換句話說大部分中國女性就業的公司)對男女提供的工資不一致,男性工資顯著高於女性工資。

工資問題是在談及性別歧視的時候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在這方面的女性歧視這篇問題下已經有不少回答提到了,我就不再重複了。但我想提及一下這方面對男性的歧視,是的,儘管男性平均工資比女性高,但正如我之前所說,性別歧視都是相對的。男生工資高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男性沒有生產假。請不要小看這一點,男性沒有生產假這一點的影響十分深遠,小到男性以此作為不為家庭付出的借口或者理由(借口和理由兩者是有區別的,請看清楚),大到在潛移默化中強化男性的:「只要我每個月給家裡帶回我的工資,我就算為這個家庭付出了。」這種心理,從而反過來再強化社會中強調的男性作為家庭的頂樑柱角色,並且給渴望能陪在孩子身邊不錯過孩子每個成長的瞬間的男性造成壓力,最後形成一種默認的對雙方性別的歧視。

如果看完上面的這段話你還是不覺得這是一種對雙方性別的歧視的話,恭喜你,你又一次證明了被社會化乃至正常化的歧視到底有多麼難被察覺,提出,到大多數人認可。

再放一些數據

Lui, L. (2016). Gender, Rural-Urban Inequality, and Intermarriage in China. Social Forces, 95(2), 639-662.

這篇文章主要著重在中國城鄉婚姻結合所展現的性別歧視。

Li, K. (2015). "What He Did Was Lawful": Divorce Litigation and Gender Inequality in China. Law Policy, 37(3), 153-179.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離婚訴訟中在法庭上與法庭外對女性方面的歧視與不公正對待。

上面這兩篇文章主要是為了向題主證明,中國社會裡處處存在著性別歧視與性別不平等,但是不少歧視的觀念已經太過深入人心,許多人根本感受不到那是歧視,只覺得社會就是如此。誠然,在中國,性別歧視與性別不公平對待的來源十分複雜,有我們傳統思想的影響,有我們龐大的人口基數的影響(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中國的男女比例影響到了社會對於兩個性別的區別對待),還有與中國這幾年重大政策的發布與改動有關(計劃生育與開放二胎),更與我們快速發展的社會進程和發展遲滯的精神道德建設有關。要讓人們意識到有歧視的存在就已經很困難了,更不要說開始改善這些問題。同時,在中國社會,很多時候就算意識到了歧視,為了自身的發展,為了家庭的和諧,為了許多其他複雜的原因,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按照社會既定的規則來玩,而不是去打破它。

因為會比較離題,所以我沒有在以上的答案里詳細說明一些舉的例子為什麼是性別歧視,又對性別不平等有什麼影響。如果希望我解釋的人比較多的話,我會繼續更新並詳細說明。

--------------------------------我叫分割線------------------------

補充一些與題主詢問的問題有關的信息

首先是性別歧視的定義:

根據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定義,Gender discrimination is the unfair or prejudicial treatment of people and groups based on gender.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基於性別做出的有偏見和不公平的對待都是性別歧視。

但是這個定義很空泛,怎樣算是不公平?怎樣算是有偏見?男生不能生小孩算不公平嗎?同等尺寸下男生的衣服比女生要大好多這也算偏見嗎?很多平權人士在呼籲平權的同時連什麼是性別歧視都只有一個模模糊糊的意識,最後演變到了「只要覺得自己或者別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就是性別歧視的地步。

性別不平等(特指生理)是從出生就決定了的,基因決定了男生比女生更高,更強壯,有更少的脂肪率,在空間想像力(Mental Rotation)方面比女生稍強;女生更擅長精細運動技能(Fine Motor Skills),更容易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但是性別不平等也就僅僅到此為止。性別不平等對待,性別刻板印象,是後天決定的,是社會影響產生的,這才是性別歧視的來源。

我在上面舉出了幾個例子,但明顯不少人認為我舉的例子並不算是性別歧視。但是這恰好驗證了我上面所說的話,已經被社會化的歧視是非常難看出來的,所以才會給大家一種「怎麼什麼都能扯到性別歧視上面去」的感覺。但是上面舉出來的,都是在國外已經有定論,有不少論文與實驗驗證了的性別歧視。有些人只看到了表象,沒有看到這種現象背後折射出的角度和對社會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產生國內似乎沒有性別歧視這一錯覺。

1.以瘦為美

以瘦為美反映的是社會對男女(尤其是女性)形體的一種標準要求,在國外被視為非常嚴重的性別歧視問題,因為這一歧視現象對青少年的健康身心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國內的話,我覺得在青少年心理發展這一塊還存在著很大的盲區,所以這個問題還沒有引起大部分人的警覺。

一個社會裡,對於美的定義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而不是單一,扭曲,不現實的。這種在形體外貌方面單一而且極端的標準給十幾歲到二十幾歲這個階段的男孩和女孩帶來的壓力是巨大的。試想,一個處在青春期,正是自尊心與自信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的女孩,每天正常吃喝,周末游游泳爬爬山散散步,有著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因為天生就屬於比較豐腴的體型所以以目前的社會標準來看稍微有點豐滿。這個女孩在社交媒體上放了一張自己自拍,結果收到了不少「姑娘你這麼胖該減肥了」 「天啊這麼胖還敢出來發自拍」 「好肥啊」 等評論,這會對她造成多大的傷害?再把上面的例子換成男性,也是生活健康只是天生長得比較壯,就被扣上「傻大個」 「肥仔」的帽子,這對他的健康心理的成長又會造成多少損傷?而且不只是青少年,成年人也會受到這一社會性別歧視的影響,尤其是就職,婚戀這兩方面,例子有很多,就不一一舉了。

在這個社會標準下,多少人為了減肥把自己餓的奄奄一息?多少人因為反覆減肥不成功而患上心理疾病(焦慮症,抑鬱症,躁鬱症等等都可能由此引起)?又有多少人因為不正確的減肥方式而引發健康問題,引發心理疾病(厭食症,暴食症)?用一個不切實際且苛刻的標準去要求整個社會的女性與男性,不尊重人類天然的形體差異,這就是歧視。

2. 女生學文科,男生學理科

女生學文科,男生學理科反映的是社會上對男性和女性應該擅長什麼做出了一刀切粗暴的劃分。在國外,這是兒童心理學中的一大課題,因為關係到幼兒成長期的時候是如何形成性別刻板印象的性格的過程。也是社會心理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現象,因為它同時關係著雙方性別在社會中的未來發展。

到這個年頭了,還有不少人抱著男生理性思維,女生感性思維這種老舊過時的想法不放。許多實驗數據表明,男性和女性在邏輯思維上沒有顯著差異,但是,但是!社會對性別的刻板印象會顯著影響到特定性別在某一科目上的表現。

有一個特別的刻板印象叫做數學-性別刻板印象(Math-Gender Stereotype)揭示了如果某一個性別或者某一個團體處於 「社會普遍認為這個性別或者這個團體的數學不好」的環境當中,這一性別或者這一團體的在數學方面的表現會有所下降。

因此,所謂的「女孩在十幾歲的時候開始在理科上就不如男孩了」這一說法,完全是由後天對性別的歧視造成的。說到這裡,很多人又要舉出自己身邊的例子來反駁了。是的,從表面上看,女生在更需要邏輯思維的科目方面的表現似乎是不如男生,但是如果你以為這種區別是從十幾歲才開始你就錯了。這種社會歧視現象在家長小時候教育孩子的時候就已經體現了其影響了。大多數家長受其影響,認為男孩一定要有男孩的樣子,女孩一定要有女孩的樣子。因此,男生在幼年時期會受到更多的邏輯思維的教育和邏輯思維的鍛煉,女生在幼年時期則會受到更多的講究抒發感情的培育(跳舞,畫畫,樂器,表演等等),就算沒有接受過這些培育,性別區分影響也會驅使女生更加傾向於表達自己感情,從而形成感情主導的思維方式。這種男女的區分對待在成長期進一步加強,最後才導致了女生在理科上不如男生,男生在情感表達方面不如女生這一刻板印象。

這是社會化最為嚴重的其中一種性別歧視,根據Cvencek, D., Meltzoff, A. N., Kapur, M. (2014). Cognitive consistency and math–gender stereotypes in Singaporean childre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1773-91. 這篇在新加坡進行調查論文,儘管在新加坡男女生在數學上的表現並沒有差距,但是在新加坡社會還是普遍認為男生遠遠比女生更加擅長數學。還有一些沒有經過peer-reviewed的調查報告顯示人們普遍認為這種現象是源於男性與女性之間天生的區別,並不認為這是對性別的歧視(美國)。

這種性別歧視事實上,就如同我上面詳細說明的一般,影響到了雙方性別在不同科目上的表現,並且進一步延續到了就業(理科就業都盡量招男生,文科就業都盡量招女生)。不要太小看一些人們在生活中做出的選擇,也不要太小看性別歧視的力量,有些時候人們以為這是自己的意志推動並塑造了如今的人生,但是有時候這些選擇往往是註定的,是無奈的,只是大多數人意識不到而已。

3. 女生玩娃娃,男生玩卡車。

女生玩娃娃,男生玩卡車反映的是社會性別歧視對孩子的幼年期的深遠影響。是社會心理學中測試孩子多大就會對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做出反應的重要理論之一,也是兒童心理學中對孩子是如何發展性別意識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展現了存在於幼齡兒童之中的性別歧視。

Weinraub, M., Clemens, L. P., Sockloff, A., Ethridge, T., Gracely, E., Myers, B. (1984). The development of sex role stereotypes in the third year: Relationships to gender labeling, gender identity, sex-typed toy preference,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Child Development, 55(4), 1493-1503. 這是一篇比較老的論文了,但是被引用了很多次,裡面值得注意的點是26個月大的嬰兒並沒有表現出對玩具的區別愛好,換句話說26個月大的孩子此時只會玩ta認為好玩的玩具,娃娃和卡車對這個時候的孩子來說沒有任何區別。

另一篇論文 Martin C, Little J. The relation of gender understanding to children"s sex-typed preferences and gender stereotypes. Child Development[serial online]. October 1990;61(5):1427-1439. 雖然也比較老了,但是引用率還是蠻高的,這裡是對35到65個月以上的孩子做實驗,證明孩子到三歲以後就開始發展出基於性別而做出的玩具選擇。孩子基於社會期待,會強烈地認同自身的性別,並開始意識到並表現出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在另一個實驗里,實驗人員拿著一個芭比娃娃問了從三歲到五歲年齡範圍內的男孩子想不想玩這個玩具;也拿著一個機器人問了同樣年齡範圍內的女孩子同樣的問題。孩子們的回答非常相似,他們不會說「我不想玩這個」 而是 「我不能玩這個」。當實驗人員進一步問為什麼的時候,孩子們就會說這是男孩子/女孩子的玩具,我不能玩。個別男孩子還會進一步說,如果他玩了這個玩具,他就是個娘娘腔(sissy);女孩子也會說,只有男孩子才會喜歡這樣的玩具,女生應該穿得像公主一樣開茶會。

值得注意的是,社會心理學家和兒童心理學家都一致認為家長和老師在孩子發展出這樣的認知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當孩子處於2-5歲的時候,他們對社會的反饋全部來源於身邊的成年人。當一個孩子在幼兒園玩不屬於ta的性別劃分範圍內的玩具的時候,教師很有可能就會額外注意這個孩子,這種額外的注意力會讓孩子意識到ta可能做錯了什麼,ta就會開始觀察周圍的孩子是怎麼做的,最終很有可能會選擇放棄自己真正喜歡的玩具,而玩大部分同樣性別的孩子玩的玩具。當一個孩子在家裡也表現出同樣的行為的時候,不少家長就會開始恐慌,以為自己孩子會成為一個娘娘腔/同性戀/不那麼女孩子的女孩。這種情緒會傳染到孩子身上,ta會從家長的對話,家長的反應,電視上的廣告,同齡人的表現中同樣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似乎與自己的性別認識不符合,從而強行扭轉自己的喜好。並且,一個沒有受到任何來自家長的壓力的孩子,也很有可能屈從於同齡人的壓力而重新調整自身的玩具喜好。

但是,這一切屬於孩子逐漸建立自己的社會認知的過程,家長是非常難以意識到這種成長的,當然更加不會注意到性別歧視已經在這麼小的孩子們當中形成了。

4 5. 娘娘腔,女漢子

娘娘腔和女漢子因為本質上說的是一件事情,所以就合併在一起解釋。這兩個反映了當一個人展現了社會上默認的帶有另一個性別意義的行為,舉止,言行時,就會馬上被打上標籤:女漢子,和娘娘腔。屬於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範圍,也是已有定論的社會性別歧視行為。

我們的社會上對某一行為某一言行某一舉止都賦予了極其濃重的性別色彩,因此,大多數人默認只有單一性別的人可以這麼說話這麼生活這麼打扮。但是,一個人如何說話,如何舉止,如何生活,如何打扮,這些都屬於個人選擇。男生可以喜歡化妝,可以喜歡五彩斑斕的衣服,可以喜歡把自己的房間裝飾得像迪士尼的城堡,這是個人選擇;一個女生可以喜歡叉開腿坐著(是的這是非常典型的男性行為),可以喜歡留板寸,可以喜歡玩拳擊,這也是個人選擇。

但是人們在看到,聽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什麼?「哇,這個人是個娘娘腔啊。」「哇,這個女生好漢子啊。」「哇,這兩個人是不是同性戀啊。」

基於性別而給個人選擇打上標籤,並以此限制個人對自我的探索與發展,是無可否認的來自社會的性別歧視。

6. 有房有車再來談結婚

有房有車再來談結婚是一種隱藏很深同時高度社會化的性別歧視中的一個現象。這個性別歧視主要體現在以某種不切實際的社會標準來界定某一性別的人價值,並且因此而對這一性別的人做出不公平/帶偏見的判斷和行為。屬於社會心理學中對於歸因理論研究下的一個子話題,話題很冷門,但是現象很常見。

這個現象一般在男性身上觀察到的較多,因為這裡提到了婚姻,於是就以婚姻擇偶來作為背景討論,當我們的社會推崇一種以有房有車來作為結婚的基準線的價值觀的時候,人們對相同條件下唯一區別是有無房子車子的男性的評判就立刻變了。有房有車的男性(不管房車是怎麼來的)會獲得比無房無車但是其他條件完全等同的男性更高的社會評價。

舉個直觀的例子:假設同樣是兩個有為青年,學歷一致,品德接近,在同一間公司任職,薪水相差無幾,職位也相近,但是都到了三十幾歲沒有結婚,一個有房有車,一個租房搭地鐵。人們此時會傾向於對有房有車的男性不結婚的理由做出外因推斷:他一定是因為在等對的人/沒找到合適的,並得出此人是個有情有義的黃金單身漢,對另外一個人則傾向於做出內因推斷:他一定有什麼毛病才不結婚/這麼大個人都不買房也不買車家裡說不定負債纍纍呢。從而降低了後者的人際交往中的價值。形成了性別歧視。


一個從生下來就關在籠子里從未站起來的人,很容易把下跪當正確姿勢,然而給她一個站起來的機會之後,大部分人就再也不想回到籠子里了。

但是這是原本就在籠子外面的人不想看到的,資源有限,他們堅決不給籠子里的人出來的機會,所以沒機會出來的人依舊覺得跪著挺不錯,站著好累啊,讓我站起來的都是混蛋。

不要因為上了知乎,就產生大部分女性都有出籠的機會的錯覺,不只是女性,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沒這麼好的機會。

而女性更沒機會罷了。

我從這個問題的回答里看出,還有不少人把跪地受施當天大的福利。

一開始不懂為啥有人羨慕跪地者,後來看了他們的評論才明白,他們喜歡的不是跪地,是受施,讓他們跪下他們是不願意的。


【女性就是「弱者」,需要被照顧】

這句話已經是最大的歧視了。

更何況男女老少普遍都這麼認為。

這,看不到歧視?

後面的很多答案里,舉了男性養家買車買房辛苦,女性優待的例子,其實這種優待本身就是對女性的歧視,覺得她們弱勢,很多事做不了。

?+?+?――?+?+?――?+?+?――

評論很多人的討論已經偏離歧視是否普遍存在的問題

提到體力差異,舉例各種重體力活女性幹不了……

但是這並不是認為女性是弱者的理由。

就像,田徑項目、很多需要身體對抗的體育項目上,亞洲人不佔優勢。但這並不表明黃種人弱勢,也並不是種族歧視的理由。

不否認不同性別確實存在差異,就像不同人種。


每次看到關於性別歧視的討論時,有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很多人(無論男女)會提出這樣的論點:你們總說女性受歧視,實際上男性也在很多方面受著歧視不是嗎?

沒錯,太對了,男性也在社會上的很多方面受著歧視——然而這些歧視正是男權社會,或者說父權社會所帶來的。很多男性之所以會為父權社會辯護,是將自己誤認為成受益的一方,但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也在遭受著父權社會的剝削。父權社會的受益者是誰?階級金字塔頂端上的那一小撮擁有資本和權勢的男性,和一小撮天生擁有外貌資源,被那些男性所優待的女性(而且這種優待還是被動的,如果她們不願遵循傳統的花瓶定位,照樣會淪落為受歧視的對象)。我們其他普通人,無論是男是女,都是父權社會的受害者。

各位男性,當你們被迫擔起大部分買房買車養家糊口的重壓時,你們已經是受害者了。當你們因為男女比例失調而難以找到對象時,你們已經是受害者了。當你們必須硬撐著扮演一個「男子漢」形象,稍微抱怨和示弱都會被嘲笑成「娘炮」的時候,你們已經是受害者了。當你們沒有足夠時間陪伴家人,甚至沒有足夠的產假來陪伴自己剛出生的孩子,而這都被視為社會常態時,你們已經是受害者了。你們,和那些被社會逼迫著回歸家庭的女性,連出生機會都沒有的女嬰,被刻板印象扣上「軟弱感性」的帽子的女性,在職場上因為生育而受著差別對待的女性一樣,都是受害者。而且,你肯定也發現了,這種受害是雙向的。

和人種不同,和宗教不同,和性取向不同,在一個沒有達成性別平權的社會中,沒有任何一方性別是真正全體受益的。

所以我一直覺得,比起讓男性意識到女性受到了多少歧視,不如讓他們意識到他們自己受到了多少來自父權社會的歧視,對於平權運動更有幫助。說到底,一個很殘酷的事實是,大部分人對維護其他群體的權益並不會投入太多關注,拿出太多熱情。很多男性也確實難以設身處地來理解女性受到的歧視。但如果他們能夠意識到自己並不是性別不平等中受益的一方,而同樣是父權社會的受害者,是性別不平等的受害者,那麼他們或許能夠更為積極地支持性別平權。只可惜,比起女性,男性更難認識到自己所受的歧視來自於性別不平等,或者性別平權對自己有利。這某種程度上也和「男權vs女權」這種不準確的命名有關。性別平權運動不是「男性權利vs女性權利」,而是「父權社會vs平權社會」,如果能夠讓更多人意識到這點,大概對於推動大眾在性別不平等方面的認知會有所幫助吧。


我們生活的地表,大氣壓力大約是101KPa。

如果把我們的頭算成一個半徑為10厘米的圓形截面,那麼換算下來,大約等於有一個323KG的重物無時無刻壓在我們的頭頂。

但我們一點也沒有察覺。

因為我們從一出生就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已經適應了壓力。

所以如果沒有上初中課程,我們不會知道原來有一個大氣壓一直壓在我們頭頂。

同樣的,如果沒有刻意提出,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意識到他/她有被歧視過。


不,我們策略是承認它,但是不承認這一個。

boston legal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律政劇,在它的第五季第一集,Alan Shore不得不出庭對抗一家煙草公司。

他委託人的父親死於肺癌,他希望通過起訴煙草公司獲得賠償,然而煙草公司舉證了當地的惡劣環境,當事人的家族病史還有房屋附近的石棉加工廠。

然後Alan Shore,站起來,解開西裝上的紐扣,說出了下面這句話:

我在這個問題上,是有利益相關的,這是我目前贊同數第二多的一個答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268722/answer/85701082 ,也是我在知乎第一個贊同破千的答案。

在這個答案的評論區里,我懟了很多「女權主義者」,反駁了很多她們提到的案例,轉眼已經過了一年多了。這一年多里,我在知乎上,也在工作中看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注意過的東西,也偶爾會去反思,我有沒有變成Alan Shore口中那個卑鄙的煙草公司?

當男女出現待遇不一致的現象時,我們可以找到一百個理由去反駁,女員工被辭退了而男員工沒有,可能是因為這位男員工更努力;女研究生放棄了讀博而男研究生沒有,也許是因為這位男研究生更有韌性;女性離婚一無所有而男性借著離婚盆滿缽滿,只不過是因為恰好在這個例子里,女性更不懂法。

問題在於,性別歧視就好像看不見的精靈,我們每個人都承認國內存在性別歧視,但到具體的案例,我們會說:」但是這一起不是因為性別歧視「。

因為基層失控;因為地方維穩;因為經濟落後;因為階級矛盾;因為男女分工;因為鄉村陋習,但唯獨不是因為性別歧視,不是因為這個社會部分文化對女性深深地惡意。

我們的策略是:我承認性別歧視存在,但這一例不是。

我曾經用它反駁了很多反對者,現在我有點擔心,我會不會錯。

我和大家一樣,反對對一起個案的過度解讀,反對極端主義,反對道德綁架,但是我開始漸漸養成一個習慣,在下定論之前,先去反思和反問。

我有沒有因為個人的立場和教育背景,在思考時偷偷用了點」低劣的招數「,我有沒有被自己的傾向所桎梏,聽不進另一種聲音?

我感覺這種自我審視需要更頻繁一點,尤其在性別問題中,因為我們都是利益相關的局中人。

順便說一句,這部劇充斥著對女性的貶低,但是其中有一集Alan Shore和她妻子的對手戲堪稱女權典範,如果我記得沒錯,好像是在第一季。


我來換個角度。

昨天剛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事情發生的場景是我問對方,你覺得自己的政治傾向偏左還是偏右?對方斬釘截鐵地說:反正我肯定不是左派。

我很驚訝,問她為什這麼肯定自己不是左派。她說,因為她很看不慣左派的那一套行為,太激進。我說那不激進怎麼爭取權利呢?她是這樣說的:

「明明男女已經平等了,為什麼還要整天嚷嚷男女平等?這不是此地無銀嗎?孩子小的時候本來沒有性別意識,你特意去告訴他/她,男孩跟女孩是一樣的,男孩能做的事女孩也能做,這樣本來沒有性別意識的孩子也會去想,男孩跟女孩有什麼區別了。當你說出男孩女孩都一樣這種話時,其實內心默認男女是不一樣的。因為你心裡覺得男女不一樣,所以才總會把男女平等掛在嘴邊。」

可以想像,就我這個朋友而言,她生活的環境,她受到的教育,她交往的朋友,就是一個性別完全平等的環境,所以她才會有這樣的感受。她根本意識不到在她接觸不到的世界裡性別歧視是怎麼一回事,也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被歧視到底是什麼樣子。想要的都能得到,想做的事情都能選擇,不喜歡的也沒人逼迫。不用給弟弟買房子,也不用幫哥哥娶老婆。想學文科學文科,想寫代碼寫代碼。去哪感受歧視?之前也有朋友不止一次地跟我說,覺得LGBT很能作,明明大家都很接受他們了,還整天遊行,把平權掛嘴邊。

所以我們的社會其實也很割裂。為什麼很多國人不認為國內有性別歧視?因為沒被歧視過,因為生活環境里沒有歧視。就這麼簡單。

(另外這也提醒我們,左派真的要注意自己的方法了。)


又是匿名提問的,又是加了一堆引戰撕逼的標籤話題,我都懷疑這問題是不是和我上一個回答的問題是一個人問的。

我給各位答主把問題明確一下,題主想說的是「你們是蠢還是壞看不到中國女性受到歧視了?!」,這樣。

請各位答主回答的時候注意審題,認為中國女性沒有受到歧視和認為中國男人受到歧視的就不要拿出來說了,題注並不想聽也不承認。

說真的知乎能不能把這樣的預設立場求認同的問題給刪了?!然後,答主雖然不支持女權但是也不反女權啊,為什麼這樣的問題總要在我時間線上晃悠 - -


中國社會沒有性別歧視,這話我真說不出口。

畢竟,我就在淘寶上買個東西,因為質量問題和賣家起了點糾紛,本來還在協商,賣家就把「一看就是個女的」當成人身攻擊來用。

我當時只覺虎軀一震,我還能怎麼辦呢,我也很絕望啊……

我還真是個女的……你打我啊……


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女性過了25歲就開始貶值。

你以為我是滬深股指啊,我呸


國內還是有性別歧視的,但是女權主義者口中的性別歧視大多是不靠譜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是因為她們喊得誇張。她們特別喜歡危言聳聽,說得好像中國女性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都快要活不下去了一樣,要是她們真是生活在貧困的山區,那也就算了,可是往往是一些生活在大城市,又享受優質教育和生活資源的人,她們最喜歡這樣說。說句實在話,都是千年的狐狸你玩什麼聊齋吶,誰不了解誰啊。

二是她們喜歡編故事和歪曲新聞。就比如前段時間,有個新聞是一個父親坐電梯的時候,不慎把自己的一對兒女給摔死了。國內大多的媒體在報道的時候也都寫明了標題,說「父親摔死一對兒女」什麼的。可是鳳凰網的編輯大概沒弄清楚新聞的具體情況,於是就籠統地給這個新聞起個標題「家長不慎摔死一對兒女」。沒想到女權炸毛了:「你居然敢起標題說家長摔死兒女,明明是父親摔的,責任在父親,你們這是想讓母親背鍋嗎,這幫可惡的男權主義者!「

就是說她們的腦迴路和興奮點是異於常人的,不知道咋回事,突然就能高潮了。

三是她們不幹實事。敲敲敲,噴噴噴,扣扣扣。這就是女權人士們每天主要的工作。反正正經事她們是不幹的,真需要為婦女權益做事的時候,這幫人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而且不僅不幹實事,還幫倒忙,前段時間不是有一個被性侵的小女孩本想在微博上尋求幫助,可是一個女權人士威脅她說不準向其他人求助,也不準向共青團求助,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堪稱是吃人血饅頭的典型。


中國大了去了,你既不能說西部地區貧困山區就代表中國,也不能說北京上海一線就能代表中國。中國人也多了去了,你不能說中國人都是平均水平年薪百萬的知乎er,也不能說中國人都是特困戶急需救助。

在中國,不同區域,不同階層的男女地位有著很大不同。但是記住,一般人只會看到他們身邊。


是的。其實中國目前的性別歧視的嚴重性從一些生活細節就可以看出來:例如「女漢子」偏向褒義,而「娘炮」則是地地道道的貶義。又再如認為女生就該就只能讀文科,理科是男生才讀的。

那為什麼國內還有很多人認識不到這一點呢?

原因有下:

1.國人整體文化水平低。對事物作出價值判斷的前提條件之一是是意識中有這個事物的概念與模型。題目中「不認為」的前提條件應當是「認識到」。也就是說,中國有很大一部分的人認識不到「性別歧視」這個概念,並且他們甚至連聽都沒聽過它。中國目前仍是一個農村人口所佔比重很大的國家,根據2015全國人口普查所提供的數據,我國大專以上學歷擁有率約為12.5%,可見我國整體水平上的人員文化水平程度並不高。這也直接決定了我國人民對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女權主義等相對先進的概念認識程度很低。

2.受經濟發展水平制約,國人整體思想落後。從中國民族整體的角度來說,由於傳統文化影響的原因,小農的意識形態是無法認識並認同男女平等這一概念的。因此要想一個人從內心真正認同男女平等,首要條件就是他在思想上必須是而「城市的」非「農村的」。一個人的價值觀基本是在他16-20歲之前形成的,而20年前的中國,城市化率約為30%,再平衡一下思想相對於經濟的滯後性和幾十年間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這個數值也就意味著即使是現在20歲的年輕中,「城市思想」的擁有者也不會超過30%,如果擴大到全體國人,這個數值又將大大降低。這從根本上決定了國民對性別歧視和女性權益的關注度很低。

3.部分女性自身不願意承認。想讓一個人承認自己的劣勢地位是不容易的。很多女性雖然在生活中備受性別歧視觀念的殘害,卻不願意在心理上承認這一點。這和孔乙己,阿Q的做法其實是一個道理。

4.性別歧視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或說歧視的嚴重程度還沒有「明顯」到可以爆發遊行和維權運動的程度。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男女平等,這是絕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知道並不等於認識到,更多人僅僅是把它當做消極的信息去接受,而不是積極的概念去理解。而這又成了某些男權主義者扯謊的借口:「人家法律都規定了男女平等嘛,所以哪裡還有什麼性別歧視啊,我們欺負你是因為你個人,又不是因為你的性別。」可怕的是,很多女性或多或少在心理上也是認同這一點的:她們是那樣的麻木與無知,以至於把自己所受的欺侮歸結於自身,而沒有認識到那其實是來自於她們性別在兩性關係中的弱勢地位。並且在很大一部分人心中,性別歧視又和校園暴力一樣是「正常」的生活中的「小事」,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可悲,可憐。

5.性別歧視已經深深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與文化當中,以至於我們難以「自覺」到這一點。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不論是女性要認識到自己「被歧視」,還是男性認識到自己是「歧視者」,都是很難的。正如開篇所講的兩個例子,男尊女卑的觀念已經深深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卻被我們不斷忽視,成了地地道道的「房間里的大象」。

6.男權主義者的阻礙。任何作為集體的既得利益者們都是不可能反對現存制度的。當今中國仍是一個男權社會,男性在兩性關係中的優勢地位使他們不大可能主動地幫助女性爭取自己的權利,並且還會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去反對各種各式的女權運動。

中國的女權之路仍是任重而道遠,要想真正實現男女權利的平等,除了女性要認識到自己的歷史責任,並不斷爭取自己的合理權利外,更重要的還是要提高國人的文化素質水平。

高二文科生,缺乏邏輯思維,文章若有語法行文錯誤,懇望指教!(? ̄ ?  ̄?)


推薦閱讀:

怎麼才能看起來溫暖惹人喜愛?
如何和長輩或領導相處的更加自然?
存在高智商而低情商的人嗎?
同學向我炫耀成績,我該如何回應他?
你接觸過什麼名人或者大人物?感受是怎麼樣的?

TAG:人際交往 | 工作 | 性別歧視 | 性別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