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靖難之役中,當時天下還有誰可以與朱棣匹敵?

朱元璋身前殺掉很多功臣,其中有很多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大將,導致後來在靖難之役中建文帝無人可用,如果一些大將沒被殺,朱棣很可能不會成功。難道在當時的天下真的沒有人可以與朱棣匹敵嗎?


如果不是建文下了那個「不得傷吾叔」的腦殘命令,燕逆早被砍死n次了。

還誰與匹敵呢。


徐輝祖

徐輝祖是徐達長子,身高八尺五寸,算下來比姚明還高,雖然打仗趕徐達差遠了,但比耿炳文(老了),李景隆(水貨)不知高到哪裡去了,常年在陝西、北平、山東、河南練兵,燕王府的阿魯帖木兒叛亂,被他順手滅了

朱元璋死的時候,朱棣派三子進京,徐輝祖說朱高煦勇猛剽悍且無賴,不光會反叛建文也會反叛朱棣,日後一定會成大患,讓建文扣押他們三個,結果被黃子澄等臭知識分子壞事,後來靖難之役中朱高煦果然驍勇無敵,建文悔不用輝祖之言。有這種見識的人,應該不會被建文帝勿傷吾叔這樣一句蠢話縛手縛腳吧

但徐輝祖有個硬傷,成分不好,他是朱棣的小舅子,不過建文帝還是很信任他的,但是不到萬不得已,身邊那幫臭知識分子是不會讓他帶兵的,每次出場都是掩護撤退收拾殘局,連念那兩句詩的機會都沒有

朱棣打下南京,徐輝祖待在祠堂里,不迎接朱棣,朱棣把他下獄拷打要他屈服,他只說自己祖上是開國功臣,有丹書鐵券,子孫免死,後來朱棣放過了他,大概也是看在徐皇后的面子上吧

所以朱棣也是天命所歸咯

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行程


謝邀。

我呀!

不過朱允炆和朱棣,我還是站朱棣的。

另外,徐輝祖、盛庸、平安、郭英、耿炳文、耿璿、鐵鉉、卜萬、楊文、瞿能、張倫、王度,這些人如果能都用上,勝算也能大不少。


都怪李景隆誤事?

李景隆說了:

怪我哉?我好好的花花公子當著。

非讓我去打朱老四。一次不行還兩次。

我上哪說理去?

都覺得李景隆是蠢貨。

我覺得李景隆才是真英雄。

戰場上朱老四一要倒霉就刮神風。帥旗就倒。

那特么來的神風,這又不是西遊記。

分明是李景隆乾的。在想想李公子早早去開城門。

分明特么早就是一夥的。

朱老四也不是什麼心胸寬敞的人。

看看和他作過對的都方孝孺 鐵璇都什麼結果。

李景隆能繼續優哉游哉的繼續當他的花花公子。

這裡面沒鬼才怪。

要是確定了卧底的身份,在看李景隆所為?

還有誰能說他草包?

一人當的百萬兵,真英雄也。


首先給出我的結論:朱棣能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的結果,在客觀原因這麼多的情況下題主居然只能是否有敵手這種問題顯然是脫離現實的。

前排答主有寫出建文下了那個「不得傷吾叔」的命令。建文下的命令是「勿使朕有弒叔之名」。大家能看出這句話的具體含義吧,下面分析一下:

縱觀歷史,開朝之君自身往往並不十分重視儒家思想,但是守業和創業是兩回事,所以建文和朱標從小受到的就是儒家思想仁義禮敬等。從各種流傳下來的史料來看,朱棣的文化素養可以說十分一般,畢竟不能要求一個戰火中出生成長,喜歡沙場的藩王有多講儒家,甚至通過永樂後期的史料來看可以說朱棣,是相當流氓的一個人。

繼續縱觀歷史,藩王造反成功的人一隻手都能數的過來,建文能下這樣的命令,大概是認為朱棣未必能長驅直入造反成功,同時大家也要考慮命令是命令,戰場無眼誰能保證不傷誰呢?即使朱棣被將領所殺,建文哀慟一陣給一些懲罰,又能得好名聲。能做到將領這位置的人誰能想不到這點?同時他是皇帝,即使叔父謀逆,他也要考慮天下對他的評價,建文是相當喜歡賢名的一個人。所以能下這種命令對於當時的他而言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朱元璋身前殺掉很多功臣,其中有很多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大將,導致後來在靖難之役中建文帝無人可用。這是實情。功高震主,退一萬步來講如果不殺這些功臣,這些功臣在靖難的時候就一定會幫助建文嗎?朱棣的髮妻徐氏是徐達的長女,這意味著藩王和武將之間的某種聯盟。建文上位,急急削藩,對於自己親生叔父尚且如此,如果留下那些功高震主的武將,他們心裡會怎麼想?會支持誰?

最後,朱棣自身的能力就不用說了,無論是最開始一站成名的漠北大戰(此處有點忘記了,有知道的可以評論區說一下)還是後來的親征漠北,都能體現我棣(沒錯!!就是我棣!!)優秀的軍事才能。

看到後面有人說朱權,那我就簡單的說一下。朱權軍事能力可以,可惜手段不行,不夠心狠手黑。最關鍵的是,一開始就大刀闊斧的想要削藩,出事了指望寧王幫你平亂?開什麼玩笑。

綜上所述,建文命令下了沒下一樣,朱元璋殺功臣沒有太大影響。這都是歷史定局,而這群人已經消失在塵埃里。

最後,這裡棣粉一枚,不撕不噴不黑不吹。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
燕王與南軍數大戰,每親身陷陣,所向皆靡,惟安(平安)庸(盛庸)二軍屢挫之。

《明史|列傳第三十|鐵鉉傳》

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鉉。德州陷,燕兵收其儲蓄百餘萬,勢益張。遂攻濟南,景隆復大敗,南奔。鉉與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築長圍,晝夜攻擊。鉉以計焚其攻具,間出兵奮擊。又遣千人出城詐降。燕王大喜,軍中皆歡呼。

鉉伏壯士城上,候王入,下鐵板擊之。別設伏、斷橋。既而失約,王未入城板驟下。王驚走,伏發,橋倉卒不可斷,王鞭馬馳去。憤甚,百計進攻。凡三閱月,卒固守不能下。

時有英雄,平安盛庸鐵鉉是也!

建文滿口仁孝卻失去了天下!

以全國對一地這麼好的牌,卻打的稀巴爛!


我覺得寧王朱權可以。另外,盛庸平安徐輝祖可為大將。但是要想取勝,還是別下那道愚蠢的旨意,同時,殺李景隆,罷齊泰黃子澄。


若僅僅從軍事層面上看,無論是靖難前期還是後期,當時建文帝手下還是有不少厲害的將領的,用的好的話還是能保住皇位的。下面我來開個腦洞幫安排一下人手:

前期,堅持用耿炳文嚴防死守,磨掉燕逆的耐性;方孝孺這幫人也別留著沒事做,派去和燕逆談判,在精神上蹂躪燕逆。

中後期,任用鐵鉉出任兵部尚書,若是擔心資歷不夠,可以任為侍郎代行尚書權。用盛庸為帥,平安為先鋒征討燕逆。徐輝祖身份特殊,可使領一支偏軍,或策應或奇襲。

咦~李景隆大兄弟呢?拖出去,斬了!啊不,讓徐輝祖帶他出去練練……

齊泰,黃子澄?出使燕京,卒。

方孝孺?沒事記得多去和各位王叔聊聊人生


晉王實力比燕王高上一點,就不能說匹敵了。匹敵的應該是寧王。

當然靖難成功的主要原因還是有一個比姚廣孝更智障的朱允炆


應該問,靖難之役中,有朱允玟這樣的傻叼皇帝不多了吧,堂堂中興之國被一地打成這樣,與太祖相比萬不足一,活該他丟國。


憑建文和身邊那群腐儒,換誰都一樣


六十萬朱重八留下的精銳明軍,朱允炆又佔據人心和法統正朔,哪怕在起初隨便塞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盛庸,鐵鉉,都不至於會輸。

我很奇怪,朱允炆到底腦殘到什麼程度才會在李景隆反覆大敗卻還堅信不疑的用他


@朱權


朱棣前期被打出翔你不知道嗎


知乎的歷史水平真是越來越搞笑了

首先十幾個回答里,有的長篇大論,道理條條

但是,竟然連宋晟都不認識,也好意思假裝自己很懂明史

我感覺是不是當年明月沒有介紹的,大家都不太認識啊

要說靖難之役時,誰最能在軍事水準上與燕王朱棣一較高下,顯然是鎮守大西北的西陲戰神宋晟了

但是因為宋晟與朱棣關係極好,而且距離太遠,遠在甘涼,所以兩人不會發生對抗

而朱允炆手底下,其實也已經是精兵強將如雲了,李景隆雖然私心重,但指揮作戰的基本功是有的

而南軍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優勢,包括軍隊素質都是絕佳狀態

在白溝河之戰中,李景隆已經發揮了合格水準

而南軍的騎兵,甚至超水準發揮,還打敗了北軍騎兵的精銳先鋒

郭英,平安,吳傑,盛庸,瞿能,這都是好將,有的打過西番松潘,有的如郭英是開國名將,有的如平安吳傑參加過洪武朝北伐,統帥騎兵頗有水準

如此陣容,有誰能輕言挑戰?徐達常遇春也不能保證就打得過朱允炆手下這批人啊

而看看你們的回答,就知道復讀機一樣重複李景隆和耿炳文,朱允炆手底下有什麼主要將領都不清楚,也好意思作答


推薦閱讀:

不做安安餓殍,第一次出自哪裡?
如何評價夏言?
從當時的歷史環境下看,後金進攻明朝和後來的日本侵略中國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朱元璋誅殺功臣為什麼還有牽連連九族?如藍玉案就族誅一公二伯十三侯。?
為什麼明英宗被蒙古人擄去之後被優待,而宋欽宗宋徽宗被女真人擄去之後卻被折磨呢?

TAG:明朝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