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韓寒導演的新電影《乘風破浪》?

http://video.weibo.com/show?fid=1034:8d268f9e12fd60458be003802c05bfb7預告片。定於2017年1月28日,大年初一放映


其實《乘風破浪》拍攝期間,ONE實驗室的作者葛佳男就在劇組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來佳男把這段經歷寫進了「寫給那個茶水妹的《乘風破浪》誕生記」里 知乎專欄 。

這篇小文講述的是電影誕生的故事,也是茶水妹和她的夥伴們,包括導演和主演們的故事。

正是三百多個年輕人像候鳥一樣來到亭林鎮附近,帶著他們年輕的人生,發生了一場年輕的化學反應,才造就了《乘風破浪》。

以及,《在雨中》真的非常好聽。

————————————————————————————————————

文 | 葛佳男

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5025687

2016年,上海,初秋,穿過城市的風帶著南方特有的濕氣。藏在每天湧入這座巨型城市的喧鬧人潮當中,《乘風破浪》悄無聲息地開拍了。沒有開機儀式,連最為傳統的兩個基礎步驟——燒香,以及揭開事先蓋在攝影機上的紅布——也被省略了。你甚至無法在現場的三百多張工作證上找到這部電影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不用說也知道出自誰手的七個金色大字,「金秋十月農忙歡」。

開機當天凌晨4點,製片主任徐征帶著全體主創去寺廟做了一場早課。果然,導演韓寒再次錯過了這場以「求個平安」為目的的祈福——他最重要的第二項人生追求是「可以自由決定睡眠時間」。通常情況下,這會由對醒來之後所要做的事情的熱愛程度來決定,比如拍攝正式開始沒幾天,他一下子就變成了全組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

而第一項人生追求「不主動社交」則被他貫徹得更加徹底——開機儀式就被他視為不必要的社交活動之一。不過,如果有人據此推斷導演是個難以相處的人,那麼用不了多久,他就會發現自己完全搞錯了。

導演不是沒有聽過諸多電影前輩關於「剛開始拍一定要用高壓政策把所有人震住」的勸誡,但顯然從來沒打算這麼做。他看起來總是很輕鬆,「特別愛玩」,「特別能跑」。 最開始,很多身經百戰的劇組人像看西洋鏡一樣看著這個從不發火的導演,「從來沒見過」,他們說,有人甚至試圖用地域來解釋這個問題,「是不是因為他是上海人啊?」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們驚訝地發現幾個製片人說話的口氣和神態都開始跟導演越來越像了。

「所以這個製作團隊,」他的好朋友、這部電影的錄音指導郭明在很久之後總結道,「看上去韓寒是一個名字,但實際上韓寒代表所有人。」

理髮店隔壁是壽衣店的小鎮

如果用賴皮一點的方法計算,《乘風破浪》故事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很多年以前,久到拍電影還只是韓寒腦子裡一個虛無縹緲的幻想,創辦電影公司當老闆更是完全沒影的事兒。那時候韓寒尚且有大把空閑,認識了幾個同樣「閑功夫比較多」的朋友——都是才畢業沒幾年,學電影的年輕人——於是常常廝混在一起,吃飯、踢球、打遊戲,而只要大家在上海,他總會強烈要求進行一項保留節目,那就是開車帶他的朋友們瞎逛。

目的地永遠是上海周邊各種各樣的小鎮,韓寒興緻勃勃帶大家去看老家亭林鎮的老雕塑園,雕塑早荒廢了,園子里全是瘋長的野草;還有他小時候的房子旁邊的一個爛尾樓,樓的底部蓄滿了雨水,人都可以在裡面游泳;早在佘山天坑還沒被酒店項目看上以前,他就開車帶大家去看過那個大坑……還有各種奇怪的路,奇怪的橋,奇怪的水塘,反正他總能找到一些莫名其妙卻怪有趣的地方。起初大家驚訝於他對這些小鎮的熱情和熟悉程度,接著很快覺得路也有意思,橋也有意思,水塘也有意思。江南小村就像這群年輕人的遊樂場,讓他們可以自由而漫無目的地行駛在連接一個鎮子與另一個鎮子的鄉村公路上,在車裡聊天,聊天,聊天。

回想起來,那可真是段奢侈的好日子。2014年,開始拍第一部電影《後會無期》之後,韓寒的生活節奏迅速從「悠閑」模式調到了「忙碌」模式,當年瞎逛小團伙的成員之一於夢眼看著他從一個「特別愛閑逛的人」變成了一個「沒有時間閑逛的人」。幾個人再次聚在一起,已經分別成了《後會無期》的製片和攝影。宣傳期接近尾聲,於夢開始越來多地聽韓寒講起一些零星的新故事片段,幾乎無一例外都發生在小鎮上。片段漸漸連成一個故事的雛形:幾個年輕人在小鎮上閒蕩,無所事事,「又像收保護費,又像物業的這麼幾個人」。再下面就到了韓寒在北京國貿大酒店給幾個朋友念他的新劇本,抱個電腦,念到開心的地方就把電腦放下站起來開始演。到後來他一站起來所有人就跟著哈哈哈笑,總共念了兩個多小時。時間已經很晚,酒店窗外是北京最繁華的馬路,燈火閃耀,川流不息。

後來韓寒邀請鄧超出演的時候也表演了劇本,也是兩個多小時,在鄧超北京的辦公室,中途沒有喝水,還經常停下來拿出手機播放他想像中某個場景的背景音樂。

韓寒很快做了兩個決定。第一,要在已經對外公布的《天空製造》和《三重門》之間「插個票」。第二,要快速地拍完《乘風破浪》。

從2015年開始,他沉浸在彷彿沒有盡頭的公司事務中。「有的時候擅長和不喜歡可以並行,」他說,「就是你擅長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雖然比較悲催。」真正能令人興奮的是創作,那段時間,他急於從無到有去創造什麼全新的東西。

去年,攝影指導程馬志遠還在北京《絕世高手》片場,美術指導王闊剛剛設計製作做完《長城》里的各種機械齒輪,動作指導陳家福正排著電影《中國推銷員》的動作戲,副導演張洪偉才從《京城八十一號》劇組下來不到一個月。幾乎是同一時間,他們分別接到電話,問,韓寒有一部新戲馬上要開拍了,感不感興趣?

他們跟韓寒一樣很快做了決定。程馬對於如何用攝影機營造出上世紀90年代的江南小鎮氛圍充滿興緻。看完劇本,他立刻寫了一封郵件給小白——《乘風破浪》的剪輯指導,也是當年瞎逛小團伙的另一個核心成員——在信里簡單描述了自己的想法。「在我看來現實是充滿著遺憾的,電影中它所呈現的現實,我覺得,應該是現實它在理想時候的樣子——不打折扣的。」

電影里的「亭林鎮」主要由現實中的三個小鎮構成:浙江嘉興的丁柵,江蘇常熟的吳市,以及韓寒出生和長大那個真正的亭林鎮。丁柵曾經有過頗值得驕傲的繁榮,不過隨著年輕人離去,發展也停止了,那裡還保存著那種江南明信片里常見的灰瓦灰牆的低矮樓房,精巧漂亮的天井和小橋,窄巷子,舊路燈,一片一片的果園。

當鄧超的雙腳真正走在電影取景的小鎮上,跟他所飾演的賽車手徐太浪一樣,他覺得自己好像是穿越了。怎麼說呢,那種感覺跟看劇本的時候似乎有相通之處,又好像截然不同。江南的小鎮老是有雨。鄧超想起,小時候被媽媽罩在雨衣下面聞到的也是這個味道,那時他的視線里只能看到一小塊和這裡樣子差不多的石板路,只看路面材質的變化,就能知道自行車走到了哪兒。鄧超奶奶家所在的江西南豐縣盛產一種金色的小蜜橘,有一場戲,阿浪跑遍整個小鎮急切地想見到自己的媽媽,拍的時候他跑過幾棵橘子樹,「到那兒我就一下驚著了」,就像3D效果一樣,「就從你腳底渲染——嘩——一下子又回蕩——」,他甚至有一種感覺,好像一回頭就能看到奶奶站在身後。「像是一個裝置的呼喚,就是你走在那個裝置裡面,你總得用那個裝置,用你身體的那個裝置。」這一切都讓他對這部電影投入更多感情。

回到幾個月前,丁柵和吳市是最難找到的兩處外景。勘景是一部電影正式開始運轉的第一個步驟,韓寒原本計劃在以上海松江為中心、車程一小時的距離範圍之內尋找他心目中的小鎮。了解他的人會告訴你,韓寒天性不喜歡離家太遠。拍《後會無期》的時候,有一個重要場景怎麼都找不到合適的,韓寒最後宣稱「一定是因為離我家不夠近」,把搜索範圍縮小到離他住的地方車程15分鐘,居然真找到了。

然而,這一回,由程馬、王闊、徐征、張洪偉等幾個主創組成的勘景小分隊沒有這種好運氣。搜索的車程範圍從一個小時,慢慢擴大為一個半小時——好不容易才找到丁柵,然後又到了兩個小時——終於發現了吳市。以每天三到四個的速度,他們幾乎用腳把上海周邊的四十多個小鎮丈量一遍,徐征開車,看到「可能有門兒」的地方就停下來,一行人下車進去走。那正是上海一年當中最炎熱的時候,喝進喉嚨的水變成汗液從體表蒸發,每個人每天看起來都像是被水洗過一樣,大家甚至都不怎麼上廁所。基本上只有時不時參與勘景的韓寒還保持著活力,毫不焦慮,說話的時候總是很高興。張洪偉記得很清楚,有一次他們遇到一堵牆,牆的另一邊不知道是什麼,韓寒非要看看,一個助跑就從牆頭翻了過去。他想,真是個神經強悍的人啊。

丁柵是個驚喜。拍阿浪小巷追歹徒那場戲當天,燈光指導王春枝和他的團隊提前7個小時到現場,像一支真正的施工隊那樣給一整條小巷裝上路燈,給每間早已無人居住的住宅門廊口安上燈泡。夜幕降臨,開關「啪」的打開,廢棄的小巷突然被打亮了,已經黑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幾百米路此刻跟一副典型小鎮青年打扮的鄧超、彭于晏、李淳一道,籠罩在溫暖昏黃的光暈下,好像一切原本就是那樣似的。如果人的視線可以向上再向上,上升到空中俯瞰,就會發現這巷子的外圍幾乎是三百六十度地被密密匝匝的電線包圍了。

吳市是更大的驚喜,這句話的另一層意思是,找到它是更困難的工作。在2016年的上海周圍找到一條看起來像是90年代的、保存完好的、足夠寬敞到能夠讓鏡頭動起來的小鎮長街,這件事光是聽起來就夠困難了。在經歷過找韓寒尋求建議,瘋狂上網找上海八九十年代的老照片,向各行各業的朋友問線索,以及到處收集微信公眾號上標題為「上海周邊最美的XX個地方」的文章幾個步驟之後,當吳市主街出現在大家眼前時,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美術指導王闊帶著他的置景團隊對那裡進行了大改造。路邊無主的店鋪變成了充滿90年代氣息的錄像廳、遊戲廳,小賣部的門牌被換成了「亭林百貨」的招牌,實話實說,自從劇組過來之後,他們生意更好了,總能賣出大量的速食麵、麵包和速溶奶茶。居民樓外牆豎起了一塊巨大的「摯愛KTV」霓虹燈,這是故事發生的重要場景之一。事後證明,那塊大霓虹燈並沒有減弱當地居民們從鐵欄杆縫隙里擠著圍觀明星拍戲的熱情。每次要拍這條街道的時候,劇組都會派幾個製片部門的場務兄弟提前一晚駐紮到吳市,徹夜不眠守著這些置景,以防止被人破壞或者偷走的萬分之一可能性。外聯製片毛毛則需要在天剛擦亮的時候就從上海趕來,通過打110和12345查詢,聯繫到街面上停著的所有車輛的車主,請他們在大部隊到來之前把車挪走。

相比之下,「找到」真正的亭林鎮就容易多了。王闊很高興終於有了一個不用老跟導演討價還價的部分。這位美術指導跟韓寒同樣年輕,當初剛從上一部電影回到北京,一下飛機就被製片人於夢攔下看了劇本。劇組裡的女孩子一致認為他「特別的儒雅」,「特別的溫柔」,但這麼一個人有時候也不得不跟韓寒討價還價,因為他碰到了一個比自己更讓人難以拒絕的傢伙。更可怕的是,要論現場創作的慾望和精力,這人比他合作過的任何一個導演都要旺盛。

對話經常是這樣發生的:

王老師下面那場戲我想改一改,我們需要做個新的場景——時間這麼緊有點困難啊——沒關係呀,我們只拍一個局部——不行,太冒險了,萬一帶到呢,這麼置景很容易穿幫——我們不會帶到的呀——呃……嗯,好的。

「你會發現他經常會變,今天說是這樣,可能還沒等你把它這樣準備好呢,第二天他就變成另一個樣子了。但是他態度又特別好……就是非常誠懇地和你說,你就不忍拒絕,只能幫他儘可能去完成他的想法。」

慢慢的王闊有了一個發現,只要一說哪個景選在亭林,導演那邊馬上就能通過。他笑眯眯地形容,每次說到家鄉亭林鎮的景,韓寒「眼睛裡面就閃爍出一種異樣的光芒」。他的爺爺奶奶至今在亭林鎮有一塊田,他每年回去三十多次,通過做貼在本子上的那種簡報來幫助老兩口了解外面的世界。

2016年秋天,亭東製作部的劇本開發陳璐事先跟演員、賽車手高華陽一起到亭林鎮熟悉環境。又是個雨天,亭林鎮的主街濕噠噠的,街邊商鋪的主人都是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比高華陽更快感受到驚奇的是陳璐。在公司開劇本會的時候,她和同事好幾次討論過為什麼導演在吳市置景時一定讓麵館挨著浴室,理髮店挨著壽衣店;一到亭林鎮,她忽然就懂了:這條導演小時候無數次走過的街道上,撞球廳的隔壁是「亭林麵館」,「亭林麵館」的隔壁是「大眾浴室」,「大眾浴室」的隔壁是理髮店,而理髮店的隔壁,就是壽衣店。雨大了起來,他們跑到一條窄檐下避雨,牆上的窗戶突然開了,一個阿姨從裡面探出頭問:儂要進來切飯伐?

後來高華陽又自己一個人去了一趟亭林鎮。去之前,他借來了他在電影里的戲服,穿上身在鎮子里閑逛,買東西,攀談,終於不再覺得自己像個外人。鞋逛破了,前面和後腳跟都磨破了,他找了一家文具店買鞋,只有櫥窗里那一雙樣品,放了不知道多久,表面一層灰,「很臟」、「很醜」,他把它給買了。所以在電影里,六一身上的大部分衣服產自台灣、日本等等遠方,但其中有一雙小白鞋,它來自現實中的亭林鎮。高華陽到現在都記得那天快走的時候有一個老爺爺問他,小夥子儂來亭林多長時間啦?

這是電影的魅力。一群人同心協力幫助一個人,把他心裡最寶貴的東西找出來,放大,放大,然後再用它去吸引茫茫人海中更多原本毫不相干的個體,在黑暗的影院中做一場大夢。你得承認,它是種有魔力的事物,就像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奇幻之旅。

橡膠、汽油和添加劑燃燒的氣味

拍戲時,鄧超習慣隨身備著一點威士忌,用錫制的小酒壺裝著,以便在天氣特別冷,或者拍到特別晚的時候好揣進口袋,跟其他幾個男人分著喝;自從在劇組認識演反派大哥的李榮浩之後,他常備在房車上的東西又多了一樣:李榮浩的歌,就連做採訪的時候也要放著當背景音樂。

彭于晏習慣隨時備著陳師傅——他在內地的司機,一個地道的老北京人——以便可以隨時跟他練一練台詞,改一改台灣腔;他同樣不會忘記大蒜和台灣香腸,大蒜是自己要吃的,香腸則好幾次在拍夜戲的時候及時出現,從媽媽開在上海的餐廳送過來,再讓劇組裡的水妹把它們炸好,切成飄香誘人的小段,裝進紙杯分給大家吃。

高華陽習慣隨身備著……呃,好像找不出什麼特別可講的東西,除了他跟別人請教表演、聊哲學、教賽車以及打詠春拳時總是滿溢的熱情,認真起來會不自覺地瞪大那雙帶著他角色氣質的「六一式」的純真眼睛,「超哥,我想跟你聊聊。」

董子健愛聊自己喜歡的電影,李榮浩休息的時候會像個真正的「大哥」那樣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同樣演「壞人」的本煜則老塞著耳機,不太愛說話……總而言之,這幾個年齡相仿的男演員個性習慣幾乎完全不同,韓寒自己的性格也相當獨樹一幟。如果說他們因為《乘風破浪》相聚在一起,那麼真正將他們聯結在一起的或許不止於此,還有別的更有趣、更美妙的東西。

負責投資和演員的製片人李雯雯跟彭于晏方面溝通的時候,跟她對接的不是藝人經紀人,而是「彭先生的文學經理」。在見到彭于晏之前,她跟這位戲劇專業出身的Key女士已經見了兩次面,對方跟她聊劇本,並且只跟她聊劇本。那個時候項目還在嚴格保密階段,李雯雯下午把紙質劇本拿給Key,Key拿回去晚上看,連夜跟團隊開會,第二天見面再討論。幾個來回,她發現彭于晏最在意的問題之一是那段飆車戲如何處理——即使他飾演的「徐正太」並不是職業車手,而是個把好天分遺傳給了賽車手兒子的、車開得很快的普通人。

與此同時,演賽車手兒子的鄧超也在操心差不多的問題。因為等等跟韓小野念同一所學校,鄧超和韓寒的交情大致可以概括為「同學家長」。有那麼幾次,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鄧超不大認真地提過想跟韓寒學一學開賽車——之前他請韓寒幫忙為電影《分手大師》客串一個賽車手的角色,韓寒帶著自己跑比賽用的車就來了,也沒要片酬。鄧超記得自己在片場摸了摸那台「真的拉力賽車」,像每個渴望速度與激情的男人那樣在心裡讚歎:「那麼厲害的東西!」

熱情,勇敢,激昂,兄弟——在男人的心目中,「賽車」幾乎可以代表以上所有僅僅是聽起來就令人興奮的辭彙。開拍不久,由斯巴魯車隊的工程師們共同加班加點20多天製造出來的、與韓寒那台冠軍之車一模一樣的3輛拉力賽車,被他的黃金領航員孫強引著送到了拍攝地。女主角趙麗穎尚未進組,在那幾天,這個原本就男性化氣質強烈的劇組愈發充斥著令人神經亢奮的味道。

候場間隙一起在丁柵的小橋流水邊打手機NBA遊戲(鄧超和彭于晏的最愛),在舟山打籃球(劇組裡的很多男人都在鄧超的帶領下加入了這項片場運動),共同跟高華陽學詠春拳(「超哥天賦一般,彭sir超強」),還有半夜收工之後回酒店健身房健身(Key半真半假地跟李雯雯抱怨,看吧,這就是把男主演放在同一個酒店的後果),收工之後,每接一部戲都必須要掌握一項新技能的彭于晏就拉著高華陽培訓他開賽車。

那個夜晚沒有好月亮,天馬賽車場的燈也已經全部熄滅了。賽車上,彭于晏坐車手位,高華陽坐領航員位,在一塊黑黢黢的空地上練習漂移。伸手不見五指的夜幕里他們什麼參照物都看不見,車子咆哮著轉過一圈,彭于晏用不太確定的聲音問,「怎麼樣,行嗎?」「行,再轉兩圈。」車子再一次咆哮起來,這一次輪到高華陽先開口了,「行了,停吧。」推開車門,這位專業場地賽車手生平第一次在下車之後感到天旋地轉,腦袋還特別疼。他隔了好一會兒才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作為一個車手,自己居然暈車了。開車的彭于晏也好不到哪兒去。不過這件事也不是沒有好處,兩個暈車的人都覺得對方特別好、特別寬容,為他們之間友誼的火苗又添了一大把柴。

包括韓寒在內的三位如假包換的賽車冠軍共同合作完成了室外部分的飆車戲。因而,直到整部戲拍完,鄧超也沒能如願坐一坐韓寒那輛他摸過的賽車。韓寒這一次太忙了,由於剪輯、特效和聲效都前置與拍攝同步進行,他不得不在片場、賓館和家之間連軸轉。不過,電影還沒拍完,鄧超就宣布,明年一定要去把賽車執照給考出來。

電影拍攝期間,聲音指導郭明是坐上過韓寒那輛冠軍賽車的劇組人之一——他用「要錄下賽車賓士的真實聲音用於後期聲效合成」這樣的理由合情合理地獲得了機會。直到現在,提起那天的經歷,他脫口而出的第一個詞是 「我操」,第二個是「那個太刺激了」。首先給人衝擊的其實是氣味:一種橡膠、汽油和添加劑混在一起熊熊燃燒的氣味,非常強烈,潮水般一浪接一浪朝你撲面而來。你的腎上腺激素還來不及反應就被刺激得一路飆升,頭腦發熱,感到這車必須要「往前沖」,「往起轟」,這就是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是它的無可替代的職責。郭明戴好耳機,抱著10多公斤重的錄音器材包坐進車裡,綁上了六點式安全帶。起初,他像坐普通汽車那般放鬆,看著韓寒發動,起步,進入第一個彎道——沒有減速,油門被一腳踩死——他感到自己被關進了一隻密閉的瓶子,「咯啷咯啷咯啷」,被人拿在手裡喪心病狂地晃啊晃啊晃啊,感到自己的腦袋不斷撞上座椅又被座椅彈回來,手裡抱著的錄音機差一點就要飛出去了——不不不不,這可不行。他用盡全身肌肉的力量綳直了身體。

郭明自己也是汽車和機械愛好者,回去之後,他建議韓寒在後期特效製作中加強賽車部分的抖動感,就像好萊塢大片經常做的那樣,好讓觀眾更接近他那天感受到的一切。韓寒拒絕了這個提議。「他不希望有這種抖動,因為對於他來講(也就是說對於主角徐太浪來講),車是很平靜的。」出於同一類緣由,韓寒還因為「離彎心稍微遠了一點」「這個彎過得不夠好」之類的原因斃掉了許多煙塵滾滾、看起來衝擊力極強的酷炫鏡頭,轉而替換成他認為足夠專業合格的那一些。聲音是跟氣味最為相像的感覺,郭明用了風聲、車輪與地面摩擦的聲音、飛沙碎石高速划過車身的聲音以及發動機的聲音四層來傳達那個衝擊他腎上腺素的味道。他很高興自己那天提出要上那台車。

坐過同一台車的男人是真正的好兄弟。拍撞火車的飛車戲那天,領航員孫強即將開著賽車,從一個兩米多的高台飛躍而下。韓寒一個人坐在角落,罕見地不跟任何人說話,孫強的車一落地就飛快地沖了過去。這是人們記憶中韓寒唯一的一次不開心。B機的掌機馬川一直記得那一幕。他覺得特別感動和親切,真實與虛幻交織,那種兄弟之間的感情,跟電影的故事裡是一樣的。

在劇組裡,鄧超常常是喜歡照顧別人,願意牽頭帶領大家一起做點什麼的那一個,大家都管他叫「超哥」。天氣轉冷,他會提前在自己的房車上備好肉、菜和鍋底,在放飯的時候招呼其他幾個兄弟過來涮火鍋。房車裡播放著搖滾樂,鄧超、本煜和高華陽從竇唯開始聊,酒杯一次一次空了,又被一次一次加滿。彭于晏不怎麼喝酒,一直埋頭苦吃,聽到有趣的東西就抬起頭來,露出他招牌式的天真笑容和一口大白牙,「誒!這個有意思誒!」韓寒半途也蹦了上來,端一隻一次性紙杯,撈鍋里的肉吃。暖黃色的燈光混著火鍋的氤氳霧氣從敞開的車門透出來,空氣好像都變得暖和了一點。司機們聚在車門口邊吃邊笑,議論說月初拍的那場四兄弟天台吃火鍋的戲跟今天的場面真像啊,也打一百塊錢的無聊的賭:都吃美了,那麼今天夜裡幾點能收工呢?

作為劇組唯一的女性主演,趙麗穎以兩年11部電視劇的速度成長起來,早已覺得自己是個「漢子」,她說女生更需要獨立、變強大,「要不然你無法生存」。但進入這個真正男性氣質濃郁的劇組,她終於可以放心地放鬆下來,不用再一直努著勁兒。「我覺得跟著他們走,一定沒有問題。我也想讓他們帶帶我,學到一些新的東西。」她並非那種容易迅速跟人打成一片的討巧個性,不過有時候,在某個特定的場域當中,你得相信人與人之間奇妙的化學反應。《乘風破浪》就是這樣的場域。女主角進組的第一場大場面戲是在電影院,正太向小花求婚,毫無預兆也沒有提前商量,彭于晏在鏡頭下一下子把趙麗穎抱了起來,快樂地旋轉。她一開始嚇死了,感覺自己「頭髮都要飛出去了」,「整個人都是眩暈的」,「那時候覺得自己都要支離破碎了」,然後莫名其妙地,彼此就有了默契。

到了拍攝婚禮那天,她和鄧超、彭于晏已經非常熟悉,音樂一響起來就在舞台上自然而然地玩在了一起。舞台中央掛著大紅「囍」字,攝影機沿著半圓形的軌道緩緩移動,劇組工作人員們拿著那種能噴出彩色紙屑的禮花擠擠挨挨圍在舞台周圍,攝影機划過半圈,禮花就炸響一輪。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一切都很歡樂,美好到近乎難以置信,就像參加一場真正的婚禮。在那一刻,趙麗穎就是小花,彭于晏就是正太,他們在歡樂的人群中手拉著手跳舞,慶祝一對青梅竹馬的情侶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晚。阿浪站在旁邊,又悲傷又快樂地為他們唱歌,一首阿浪寫給正太這個男子漢的歌,《男子漢宣言》。

阿浪很感動。鄧超也很感動。那種感動既屬於虛構的徐太浪,同時也完全沒有減弱能量地,屬於真實的鄧超本人。

這件事情一直被鄧超藏在心裡。事實上,拍這部電影的過程中,他無數次想到自己的父母,以至於有些時候會恍惚,在彭于晏和趙麗穎對戲的過程中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彭Sir都不知道我每天看的時候我對他的那個愛……我自己有的時候是會跑題的,演深入的時候,有的時候那個東西會共存一下,就是它在某一點會突然——」突然「叮」一聲打開了某道門,「他跟她,跟小花的那個東西交織得,經常讓你『嘩』——恍惚一下,『嘩』——又恍惚一下。」這種時候,演員鄧超就會跳出來跟自己說,剋制,把它打掉,現在你是阿浪,不是鄧超,鄧超是不準確的。

摯愛KTV,淚在眼眶的一場哭戲,鄧超演得全場都靜了。演對手戲的趙麗穎最先感知到他的情緒,「我覺得心裡非常感動。所以走出去的時候,就很想讓超哥看到我,讓他看到我的笑臉。但他看到的可能遠不止是一個笑臉,而是對媽媽的一種愛,一種依戀。是那樣一種感情。」高華陽那天留在現場等鄧超吃火鍋,那個鏡頭一關機,他就走過去蹲在鄧超面前哭了。那天晚上他們聊了很久,周圍30個群演姑娘穿著白裙子鬧哄哄地走戲,他們就陷在KTV的那張紅沙發里,旁若無人,一邊喝酒一邊小聲講很多的話。久到韓寒從導演棚來到現場跟他說話的時候(彭于晏、趙麗穎都已經收工了),鄧超直接截斷了他,「不用管我,我就喜歡待在這兒,I love you!」

殺青好多天之後,鄧超做了一個夢。他同時夢到了彭于晏和自己的父親,三個人困在一場巨大的海嘯當中。他拚命往高樓上跑,潮水一直在身後攆著他,眼看著那樓一層,一層,一層,接連不斷地被海水淹沒了。他心急如焚,只想著怎麼救人。浪頭撲到最高層,突然毫無預兆地停了下來。然後一晚上,消退過去。三個人都沒事。太真實了——他驚醒,第一反應是拉開窗帘,看看這個城市還在不在。窗外陽光很好,他想起來,自己正在妻子孫儷的劇組探班,而《乘風破浪》早已經拍完。或許這就是好電影之於好演員的意義之一:讓你更深入地發現自己。

導演感冒了

導演感冒了,並且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

罪魁禍首是10月份的一場寒流,它在電影開拍幾個星期之後猝不及防地襲擊了上海。服裝組的女孩蘇超當天就換上了雪地靴,幫彭于晏整理戲服的時候還被他調侃,這麼早就穿雪鞋了啊?結果第二天到片場,彭于晏自己也裹上了羽絨服。而那些反應不夠迅速,或者是不得不一整天待在室外的人們則紛紛中招,患了感冒。茶水妹夏丹丹把夏天的蜂蜜柚子茶換成了板藍根,每當攝影機一關,她就立刻抱著那隻塑料大壺和一摞紙杯跑到現場,強迫她能看到的每個人都必須喝一點。

從那場寒流開始,天氣對這個劇組就一直不怎麼友好(有人開玩笑說是電影名字沒起好,又是「風」又是「浪」的)。先是突然冷了起來,持續陰天,鉛灰色瀰漫天空,讓人分不清是雲還是霾。服裝組只好火急火燎地去買了一堆優衣庫號稱可以發熱的秋褲,全部剪到膝蓋以上那麼短,好讓演員們能套在短褲下面保暖又不至於穿幫。

而當導演助理劉燕嬌看著裹在那件從《後會無期》時就被大家廣泛吐槽的鹹菜色羽絨服里,只要一到片場就高高興興的韓寒的時候,老是忍不住在心裡感嘆,這個人怎麼能這麼淡定呢。他的感冒還沒好,導演棚里跟他同時期感冒的程馬、張洪偉、場記薛舟漪和現場剪輯阿傑都陸續好了,他還是老不好。或許是因為每天拍攝結束之後他還要回賓館跟小白和郭明一起做剪輯和聲音,幾乎要到凌晨才能回家;又或許是因為每天早上去現場的車上,他都習慣於把當天要拍攝的所有台詞重新寫一遍而不能在路上睡覺,沒辦法,新鮮的點子總是爭先恐後冒出來,他做不到對它們置之不理。總之,韓寒總是沒什麼時間好好休息。

但是這好像絲毫不影響他的心情。似乎任何事情在他看來都是可以解決的——事實上,在劇組的人乃至他自己的眼中,他的確有這個本領。那段時間劉燕嬌每天會給導演準備一些水果,大多是柚子、橘子,有一天她換了車厘子放在監視器旁邊,導演看著拍攝畫面忽然朝這盒水果一轉頭,「哎呀,這個好,我怎麼沒看到!隱隱約約看到這邊有紫光,紫氣東來的感覺!」那種快樂非常真誠,又莫名奇妙,讓原本跟外面的天色一樣沉悶的導演棚也高興了一盒車厘子的時間。不過那幾天,恐怕只有坐在導演身後的燈光指導王春枝能從心底里真正分享他毫不焦慮的情緒。燈光組為90年代小鎮氛圍設計的布光方案原本就需要遮擋太陽,「結果我們看趕上陰天,其實還挺好,歪打正著,」他用買彩票不小心中了個小獎的語氣說,「我們是不怕陰天,然後也不怕晴天,我們就怕下雨。」

很不幸,雨馬上就來了。

從11月的一天開始,上海開始連綿不斷且毫無規律地下雨。統籌乙力最為信任的中央氣象台天氣預報,這回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搞錯。大體上,只要劇組要拍外景,這一天八成以上都是有雨。王春枝苦著臉囑咐燈光組隨時帶著給燈光設備遮雨的巨大雨傘,並且給所有接頭和電線都纏上了保鮮膜。

經歷太多次被雨打斷的拍攝之後,韓寒決定變被動為主動。之前,事情往往是靠一些「特別韓寒」的、不是辦法的辦法解決的。比如在丁柵拍鄧超、彭于晏和高華陽天台對手戲的那次,彭于晏一到現場就看著陰沉沉的天氣意味深長地對韓寒說,有風有浪,乘風破浪。果然,拍了一個多小時,雨下了起來。最開始還是小小的毛茸茸的,鄧超於是開始在天台上表演「做法挪雨」——「一分四十秒必停!」效果是,一分多鐘以後,天黑得像傍晚,雨大得完全沒法拍了。大家集體撤回了搭在樓下的導演棚,韓寒讓現場剪輯阿傑把剛剛天光驟降時拍的最後一個鏡頭調出來,問他,我們正好需要一個這裡黎明時候的鏡頭,怎麼樣,這個像不像?

兩天之後,吳市外景。韓寒從他那輛從《後會無期》用到《乘風破浪》的大眾T5里下來,看到天色,果斷把副導演張洪偉叫過來,宣布原定的拍攝計劃取消。所有人原地等待半個多小時之後,韓寒重新從T5里下來,從從容容開始調配現場,安排演員走位,臨場發揮,加了一場阿浪、正太和六一在的室內戲。

劉燕嬌沒見過韓寒為任何意外的阻力沮喪,「別的導演早就現場開罵,生氣發火,」隔了很久,她說起來還是一臉不可置信,「他還挺高興,覺得自己太機智了,就覺得效果挺好,特別美滋滋的。」劇情設定是打牌,鄧超的角色阿浪迅速在這種智力遊戲里獲得勝利。兩條拍過,韓寒臨時起意,拿起對講機喊,哎,你們真打牌唄,看看你們誰厲害。然後他坐在監視器面前,迅速地投入到了自己製造的遊戲中,「炸,炸」,「看來2在鄧超那裡啊」。導演棚搭在外表被改造成90年代遊戲廳的空屋內,與錄像廳只隔一層窗玻璃。韓寒感冒沒好,一邊說,一邊笑,一邊咳嗽。窗戶那邊立刻傳來鄧超的抗議,「不要報牌!」攝影機就在一旁靜悄悄地開著。這是乙力喜歡參與韓寒電影的原因之一:即便是他們這些讀過不知道多少遍劇本的工作人員,也依舊會對成片里到底有些什麼感到充滿好奇。「很期待這個電影的上映,是因為你不知道它結果是什麼樣的。」

江湖兒女江湖老

隨著12月的到來,劇組人的常見癥狀——一種讓人渾身痒痒的、慵懶的感覺,姑且把它叫做「流動症候群」好了——似乎正越來越明顯地在《乘風破浪》劇組傳播蔓延。許多人開始思考:下一個劇組在哪兒呢?

突然間,電影好像已經要拍完了。當然,還沒有真的拍完,B組的航拍小飛機剛啟用兩天,C組那條金毛狗也還有不少戲份,但A組的主要演員已經陸續開始殺青了。幾乎每天都有人被派去買花,導演總是叮囑燕嬌事先把花藏好,給要殺青的人一個驚喜,不過好像全組的人都突然有了預知能力,知道誰會在什麼地點、甚至什麼鐘點收到花。每個人都陷入了行將告別的氛圍里。

這些劇組人都還記得《乘風破浪》開拍的時候,他們是如何拖著裝有從最熱的夏天到最冷的冬天衣服的巨大行李箱,像一條又一條小溪一樣,從四面八方流動而來,在上海郊區的這家速8酒店彙集到一起。儘管房間基本上是一個只用來睡覺的地方,但大部分人——尤其是姑娘們——還是會像布置自己的新家那樣,先買一套嶄新的枕套、被單和床單,替換掉酒店單人床慘白的那一套。其他東西是慢慢積攢起來的,從晾衣桿,到熱水壺,甚至洗潔精和桂花酒……路過酒店前台的時候,你永遠能看到堆成小山那麼多的快遞包裹。他們在一個地方只停留一段時間,一旦這部電影拍好就離開,去尋找等待他們為之工作的下一部電影。

因為流動性,在劇組裡收穫的友誼愈發珍貴。總有幸運的人會碰到美妙的故事。

茶水妹是超級幸運的人,這一次她碰到了兩個。第一個故事關於彭于晏——三年前彭于晏在她第一次做茶水的《黃飛鴻》劇組搭手幫她搬過一次桌子,從那以後,他就成了她留在這行的理由。那之後的每一年,她都能神奇地在自己工作的劇組遇到他,有時他是主演,有時是客串。今年夏天答應製片主任來《乘風破浪》的時候,她原本懷著悲傷的心情給彭于晏發了一條微博私信,「我要去韓寒導演的戲了,今年可能見不到你了」。結果開機沒兩天,彭于晏就出現在了片場,戴著中分假髮,在她看來宛如神兵天降。第二個故事關於她參與的上一部戲,她在裡面認識了這兩年最投緣的朋友,兩個做場記的女孩,她們在其中一個女孩生日當天喝光了劇組裡所有的酒。進《乘風破浪》劇組、到速8辦理入住的第一天,她無意中聽人說起,場記女孩們也來了。她至今記得那一刻是多麼的令人快樂,她在酒店的樓梯上上下下地奔跑,大聲叫著好朋友們的名字,最後以差點跟她們撞在一起為結局完美完成了匯合。三個女孩如願住進了同一個房間,並且在拍攝過程中達成了一個共識:如果以後韓寒導演的戲再找到她們,哪怕正在其他戲上,她們也願意來。

更多人之間並沒有留下聯繫方式。外聯製片毛毛始終記得在丁柵的一個晚上,他跟燈光組的一個燈光師一起去布燈,對方看他楞得哆哆嗦嗦,脫下了自己的羽絨服,說你穿走。那個燈光師總是戴著一塊花頭巾,毛毛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如果毛毛能看到這裡的話——燈光師的名字叫做國平。

大部分基層的劇組人是半路出家,並不認為自己在做著不可替代的工作,即使是做到副導演和統籌,也會告訴你當初他們選擇入行是出於「很現實的原因」,而選擇堅持下來是因為「不知道還能做什麼別的事情」。然而不只是這樣。如果你在現場見過常務和武行的兩個同樣年輕的男孩,為了「這個置景里的地剛打好蠟為了拍攝效果不能進」和「我們一定要實景排練為了拍攝效果必須進」而吵得不可開交,你就會感覺得到,事情一定不只是這樣。很難說清楚到底是什麼東西,讓他們看起來不一樣。

12月13日,最後一場戲在吳市殺青,連續出了好幾天大太陽的天空又飄起了雨。許多人已經提前訂好了當天下午的票,甚至來不及好好道別。當天晚上,尚未離開的一部分人相約去唱KTV,席間有人點了一首劉家昌的《在雨中》——在拍攝現場聽過無數遍的《乘風破浪》的定檔曲。唱到一半,點歌的男孩就著間奏,突然開始對著話筒大聲地叫喊電影主角們的名字,「徐太浪!徐正太!……」,「徐太浪!徐正太!……」接著,出乎預料地,我聽見有人跟他共同喊了起來。

不會錯了,就是這樣的時刻。我清晰地聽見,每個人做過的每一個夢都會在他的生命中留下幾個名字。


看完《乘風破浪》,想起的竟然是蒼井空說過的一句話。(評論指證,可能這句話不是蒼老師說的……)

她說見過很多類型的男人後,最終覺得男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單純,即便年紀大了也還是像小孩子的感覺。如果一個男的總是讓女友感到他的成熟,那麼,我想,這個女人可能沒有能走進他的內心。

不知是不是因為被蒼老師說中,我對這句話一直深以為然。少年心氣之於男人而言也許是最寶貴的精神特質,在觥籌交錯里,多數人的少年心慢慢被消磨,而有些男人終其一生都沒讓內心裡的這個少年與世俗講和,像《山丘》里唱的「不自量力地還手,直至死方休」。而這少數人裡面又有更少數的人,願意把這種少年心用世俗接受和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

而韓寒就是這種人。從《杯中窺人》到《乘風破浪》,都是。

韓寒10年前發過一張唱片,主打曲《私奔》里他唱道「秋天雨水的冰冷,義無反顧地私奔」。韓寒對於逃離和私奔是有執念的,但對這種執念韓寒卻抱持了一種悲觀的態度,他的作品中所有逃離著的主角,無一例外全都走向了更大的虛無感之中。

《三重門》里的林雨翔想要逃離,最終連續掛了幾科的他只得「一張落寞的臉消融在夕陽里」;《像少年啦飛馳》里的主人公「我」想要逃離,一路上他遇到老狼、老槍、老夏,遇到了愛著他的他愛著的姑娘們,最終他感慨的是「我想要的從來沒有出現過」;《長安亂》的釋然想要逃離,逃到最後,成了武林盟主,卻也永遠失去他愛的姑娘喜樂,歸隱了山林。

少年漸漸長大,韓寒開始為這種逃離找尋一個歸宿,尤其是《一座城池》和《光榮日》荒誕的結局把虛無和混亂髮揮到極致之後,《1988》讓我看到了韓寒溫情的一面——在這部小說的結尾,主人公把丁丁哥哥和1988主人的骨灰撒向海面,帶著娜娜留下的小女孩,回到車上,帶著重逢的希冀繼續上路。雖然不是一個完滿的結局,但這段追尋的終點終於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首部電影《後會無期》里也給出了類似的結局,江河和蘇米終成眷屬,東極島舊貌換新顏,你以為一切都暗示著這是一個Happy Ending的時候,電影卻又有意無意地隱去了男主角馬浩漢的結局——而且你分不清,這個結局究竟是江河在小說中勾勒的,還是真實存在的

現在,三十有四的韓寒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能再算得上是個年輕人,他的擁躉們——或者用他本人曾經喜歡的稱呼「讀者」更為合適,也已經過了那個為一個搖旗吶喊的少年偶像而瘋狂的年紀。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也慢慢開始覺得,韓寒本人已經沒了當初的少年心,他的網路平台已經不再會出現曾經的韓白大戰、韓三篇這種振奮整個互聯網的事件,也不會明目張胆地把其他女性名人的博客放在友情鏈接的首位。更多的是貓狗、孩子、生活、生意。

還好有這次的《乘風破浪》,還好,韓寒仍是那個少年。他絲毫沒有和那些擰巴的、不著邊際的想法和解的意思。

而《乘風破浪》和以往最不同的一點是,這次的逃離不再是因為主角想要漫無目的地流浪,鄧超扮演的主角徐太浪有了更直接、更富戲劇衝突的目的——他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可,向父親證明自己一直以來的選擇是對的。而更深層的想法是,徐太浪想要得到與父親的和解,以及自己一直以來都不曾體驗過的親情。

當然,這次逃離也並非徐太浪的主動選擇,而是帶著一點戲謔意味的時空穿越,他穿回了1998年,和自己的父親,彭于晏扮演的徐正太成了兄弟。

在韓寒以往的作品中,甚少見到家人形象的出現,主角總是「就這麼飄來飄去」,哪怕有老狼、老槍、老夏,哪怕是浩瀚江河,都隱去了家庭成員的背景,主角存在於世上唯一的目的彷彿便是奔赴到下一段經歷。但這次你很明確地知道,徐太浪是為何而來,你也知道他必然離去。你甚至知道他回到98年的亭林鎮,就是為了見證父親和母親年輕時的一段經歷,了卻心中的遺憾,也償還在2016年的他對父親那一番無禮的話給父親所帶來的傷害。

電影里,六一在屋頂喊道,我就像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

台詞來自《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當他被說出來的下一刻便被否定了——這是世界,是會變的,就像韓寒也是會變的。但還好,有些東西沒變。密集的專屬於韓寒的段子、縣城青年的錄像館、港台音樂和歌舞廳情結、哪怕是你已經追求到了的姑娘的疏離感、遠方與家庭的選擇、還有一個南方小伙兒懷念里的烏托邦小鎮,你都可以看得到。哪怕你說徐太浪是釋然的轉世、是馬浩漢的前傳、是林雨翔長大後的樣子,我都可以接受。

最能讓我感受到韓寒沒有變的,是徐太浪最後的選擇:是促成圓滿還是繼續熱血,阿浪選擇了後者,最終他和他曾經看不上的父親並肩站在了一起——這他媽太韓寒了。

以普通觀眾的角度,《乘風破浪》算得上一部中上之作,而以一個喜歡了韓寒很多年的人,我必須要說,這部電影給我的驚喜實在是太多。

電影中的那隻金毛木木,原型來自韓寒06年3月去世的、伴隨韓寒多年的木木。而木木的出演者叫作期期,於韓寒在《後會無期》拍攝期間所收養

而電影的主人公徐太浪,原型則是韓寒的兄弟,中國最好的賽車手之一徐浪。電影里鄧超扮演的阿浪在手術台上我們所看到的頭上的傷口,正是2008年徐浪在「穿越東方」的越野拉力賽時被救援車拖鉤打到的部位,而這最終導致他不幸離世。

徐浪未了的心愿,韓寒在電影里,讓徐太浪用近乎荒誕的方式替他完成了。而《乘風破浪》承載著的,不僅是對於徐浪的懷念,也是我們,這群從韓寒還是少年就關注著他的人,情懷的一次集體表達。

男兒至死仍少年,韓寒,請你不僅帶著死去的朋友,也帶著平行時空里像你一樣、在現實中卻沒有選擇這麼做的千千萬萬人,繼續帶著少年心,飛馳下去吧。


喜劇是複雜世界裡的一層糖衣。

好的喜劇可以治癒人心。

《乘風破浪》是一部喜劇,102分鐘的電影有60次全場爆笑(我計幾數的,不服來戰)。韓寒式的幽默俏皮而犀利,幽默得毫不費力卻招招中的,不劇透笑點而效果出其不意。

這也是一部劇情片,鄧超飾演的賽車手阿浪在事故中穿越回九十年代,見到父親曾稜角分明的少年時期。原本兩代人互不理解,卻在那個時代成了他幫派的兄弟,開啟奇妙的冒險……

影片用喜劇講述悲劇,如同我們真實的人生。笑中有淚,笑中有痛。

現實中,08年賽車手徐浪在比賽中遇難,他是韓寒珍惜的摯友。

電影里,阿浪在事故中穿越回98年,回到了記憶里的一座城池。

他回到亭林鎮,見到年少的父親。

時光定格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

記憶里的九十年代。

那時候房價還很便宜,人們都安靜地守著一處宅子;那時候還以為BB機就會是永恆,猝不及防地就被拉進了手機的時代;那時候沒有微博微信,沒有千里之外的喧囂浮華。

在祥和的小鎮想靜靜,沒有人問你靜靜是誰。

找人基本靠狗,通訊基本靠吼。

《乘風破浪》譯名為「Duckweed」,浮萍。

在阿浪加入之前,正太幫只有三個兄弟。有人是風浪中的浮萍,有人湮滅化為泡影,有人卻成了弄潮兒。

人生的巨變說來也毫無道理,生與死是與命運的一場火拚。

第一個是彭于晏飾演的徐正太,是時代浪潮中的浮萍,飄飄蕩蕩的小人物。

《後會無期》有句台詞:「都是沒本事的人,我們各走各路。」《乘風破浪》中的反派對他說:「都是小人物,別說大話。活著就行。」

第二個是賽車手高華陽飾演的傻裡傻氣的六一,成了那個時代的殉葬者,在高樓大廈的城市機器中被極速毀滅。

他死的那一刻也許有槍聲,影片用蒙太奇剪輯進婚禮上的禮炮聲。人間喜劇,宛若悲劇。

第三個是董子健飾演的小馬,後來的他成了改變世界的人。

金士傑飾演的警察(看著像城管)問他做什麼的,他說自己是寫程序的。「哦,那你就是無業咯?」那時的人們不明白互聯網的價值,他離開故鄉去往南方創建了OICQ,也就是QQ的前身。他的名字叫,馬化「藤」。

「你不能改變這個世界,只能適應這個世界。」

「我就像這個世界。」

在原先的生活里,父親反對阿浪險峻的賽車夢,逼他做他不喜歡的工作。因為父親已在風浪起伏中飄搖一世,他只願孩子安穩太平。他沒能改變他的想法,卻讓阿浪埋怨他。

後經歷九十年代,阿浪回到過去勸父親趕緊買房別囤BB機,要投資就投電影院別投小劇場。他也沒能改變他的想法,但他見證了父親昔日的青春叛逆,他的兄弟,他的愛情。

我不能改變你,但我能理解你。

在一個美好的幻境中,阿浪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他的母親,他成了父親最好的兄弟,一起實現他們的英雄夢想。

聲張正義,嬉笑怒罵。乘著風,破著浪。

《乘風破浪》用喜劇談論複雜的人生。

喜劇是複雜世界裡的一層治癒的糖衣。

多年前韓寒在雜文中寫道:

寫東西的人都愛談生死,覺得深刻,往往沒怎麼經歷過的人會有感悟一堆,經歷越多反而要說的越少,死去活來的那些也許早就生死疲勞了。所謂深刻就是深深刻在你上,扎一刀,喊一句,再扎一刀,再喊幾句,多扎幾刀,擰一下,就安靜了。

如同電影主題曲:

有相聚也有分離

人生本是一段戲

有歡笑也有哭泣

不知誰能 誰能躲得過去

你說人生艷麗我沒有異議

你說人生憂鬱我不言語

只有默默地承受這一切

承受數不盡的春來冬去

……

公眾號:金銘兒


沒人邀,哈哈,因為自己剛看了,所以有一種強烈的衝動來說說話。

韓寒的新電影乘風破浪,在微博公布各演員的時候就有關注,畢竟從讀書時代看過的書,兩個名列前茅的都當了導演,比較之下還是韓寒這邊有看點得多。

好,說正題。跟一位答主一樣,最開始萌發想看這部電影就是《在雨中》的這首歌,無意間在某綜藝聽到某鎮宇唱過一次,不知戳中了哪根筋,忽然就愛上了。然後開始聽原版,聽翻唱,然後點開韓寒的微博聽到了他唱的版本^o^決定了要去看,於是在預售的時候就把票買了。

因為大年初一,電影院人爆滿,碰到一位朋友,提起是去看乘風破浪的,說了一句文藝青年的電影。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可能是吧。

鄧超好好演電影,真的很棒。不去故意裝逗比惹觀眾發笑,不去拍電影的鄧超,真的是個好演員。烈日灼心上映的時候我也是這樣的想法,不過幾次被他導的電影給擊敗……彭于晏先目前的狀態應該可以不用評判了,他早就找到自己的路了,在「正軌」上越來越棒,磨練自己。乘風破浪也是,比起後會無期,也更進了一步。

「都是小人物,活著就行。」這句話很殘忍卻也很現實,年少的時候很多人都像徐正太和六一一樣,覺得自己不平凡,以後是杜月笙,以後會是這一桌(朋友中)最有錢的一個。而有夢想也在努力的馬化藤,因為有了夢想,怕夢想易碎,怕只是夢想而反覆躊躇猶豫,不知道該不該往這個方向去走。其實在電影看了沒幾分鐘的時候,我突然腦子一閃感覺自己好像看懂了這個電影名。卻在電影快看完的時候我又開始茫然,可能讀的書太少。電影笑點很足,演員拋的每一個點觀眾(至少我們那個廳)都能接住並且笑得開心,有幾個姑娘和小孩…笑到快斷氣。我也不例外,大笑的時候滿腦袋想大年初一看這部電影真好啊,因為我們有個習俗說大年初一幹嘛一整年就會幹嘛(比如大年初一開心啊笑啊一整年就會開心什麼的,反正不靠譜,但奶奶她們很推崇)然後我這人淚點低,在鄧超找趙麗穎的時候,問她會不會後悔,在鄧超伏在趙麗穎肚子旁聽孩子聲音的時候,在為他們主持婚禮的時候我都沒出息的淚目了。那時心裡os又是韓寒我恨你,為什麼我在初一要看讓我淚目的電影…

女人心海底針,在這裡像韓寒道歉,你依然是我小學偶然買到一本雜誌上插圖的帥氣邪魅少年(^^)


《乘風破浪》的電影美術風格是國內少有的,長片與預告物料結合緊密的,文藝又統一。比上一部《後會無期》更完整。韓寒的作品口碑還是有保障的,因為他好像很清楚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噁心的,不會刻意討好觀眾也不會把觀眾當傻子。(裡面音樂加分,還有超喜歡他的每部電影里都有一個低能弱智人物的設定,哈哈哈)


《乘風破浪》:馬化騰前傳

文 / 宦宇棟

我叫馬化騰。

很多年前,我有三個兄弟,正太、太浪和六一。

我們有一個幫派,因為正好四人,叫四人幫。後來和其他幫派多次火拚,只要對方喊報上名來,我們就會被打的很慘。大家開始嚴重意識到這個名字會直接泄露我幫實力,於是改名叫「正太幫」。

正太是我們老大,他告訴我人這一生,一定要被人看得起,衝出去可以做英雄,退回來可以當貴賓。於是我們選擇保護歌舞廳和桑拿房。

作為一個程序員,在當時的日子裡,我被大多數人當成怪物,但兄弟們不離不棄。那些個日子裡,我跟著他們見了很多世面,出入會所,打打殺殺,伴隨我耳邊的不是姑娘們的「哥,小心台階」,就是兄弟們的「靠,小心身後」,經歷過很多個日夜,我們的關係越來越好。

可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這裡不屬於我,似乎有什麼事情在等著我。這股力量道不明說不清,可它又是那樣的真實可碰。終下決心,我留給他們一封信,決定南下。

後來聽說六一死了,太浪消失了,正太因為故意傷害罪而入獄……

真是應了那句話。每個少年都有一個拯救江湖的夢,而大多數都迷失在了江湖。

在這個江湖中,似乎沒有我的身份,但我越來越明白,當你把江湖看做刀劍夢的時候,江湖永遠都在別處。

後來正太出獄,我試圖找過他幾次,都被刻意迴避。多發打聽,正是因為我當年的離開,正太一直耿耿於懷,時至今日,他都不用QQ和微信。

可我們終歸是要見面的,經過刻意安排,我見到了正太大哥,兄弟情就是這樣,三兩杯酒下肚,一切如雲煙。

他告訴我當年太浪消失的太突然,為了懷念太浪,就乾脆給兒子起名也叫太浪,可他媽的沒想到這臭小子長大後和太浪長的越來越像,而且也喜歡賽車。於是很多個日子,當他想起小花的時候,看到太浪這張臉,就忍不住去踹,也禁止他去賽車。

我似乎聽懂了什麼,就更不敢告訴他這麼多年贊助小太浪賽車的事,只是不停的說著,以後有什麼事都可以找我。

他說找個屁,花了所有積蓄囤了那麼多BB機,一個都沒賣出去,都是因為你。

再後來他還是沒有主動找過我,依然不用QQ和微信。

當年和我們勢不兩立的黃志強,被正太弄傷,住了一年院後,地產生意遍布全國,現在眼睛越睜越大,居然做起了殺毒軟體。

因為六一的原因,我一直限制著他,他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未來最大的敵人是當年最不起眼的我。

前些年因為某活動我們有過見面,他為當年手下綁我的事連忙道歉,並說當年並不是要針對我們,他是出於好意送房子,而正太、六一他們始終意識不到房子的價值,執意火拚,他也是迫不得已。

他還說到現在他都沒能想通一把傘的殺傷力竟會如此之大,六一的死他難辭其咎。

我說少年懵懂無需掛懷,只是你依然是那個流氓,我依然會想念我的兄弟。生命路上別太囂張,必要時我會做一個艱難的決定,大家好自為之。

我叫馬化騰。

我經常會做一個夢,夢裡有我、正太、太浪、六一四個人。

在夢裡,我沒離開,六一沒死,太浪沒消失,正太和小花幸福的在一起,他們的孩子長的並不像太浪。

我們從年年歲歲都在一起,最終從手握大寶劍的少年,變成了喜歡大保健的中年。

我們沒有所謂的幫派,在夢裡我無數次的問過正太,什麼是江湖。

正太每次的答案都不一樣,我只記得有一次他說,江湖就是:眼睛要有光,將世界的無情與愛看明白,手中要有劍,去保護好我心中的小男孩。

他還說他也做了一個夢,夢裡我變成了改變全中國的英雄。

我說,你別開玩笑了,我哪裡能改變全中國,我現在只有一個心愿,那就是:

正太兄,你說我們四個人在一起這麼多年了,為什麼連一次麻將都沒有打過?!

(完)

有彩蛋。。。。

彩蛋

我叫馬化騰。

我清楚地記得當年是1998年,我離開了我的兄弟們決定南下。

其實當年我根本就沒有想著要離開。我清楚的記得那天,我喝了點酒,在亭林鎮的轉角被一個騎車少年撞到,他連忙扶我起來,並詢問我是否安好。我問他,人需要有夢想嗎?人一定要有所追求嗎?

少年像是憋了很久的話無人傾訴一般,對我說:要是沒有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自己的氣味,那來一趟也只是觀光吧。我們不是來觀光和臨摹的。我們是來留下自己的印記的。

他雖年少,但字字珠璣。他還告訴我,他也正在寫自己的第一本小說,名字叫做《三重門》。

我還沒來得及問他名字,少年便已騎車遠去,速度驚人,一張落寞的臉消融在夕陽里。

我記得那天的夕陽格外耀眼,我攤開地圖,閉上眼睛畫了一個圈。深圳。

我決定去追尋我的夢想。

(公眾號:與棟不同)


(原答案經建議已修改)電影之外,我們談些什麼?我只上兩張圖,講講對「電影評價」的評價。

電影剛上映豆瓣評分5.7的截圖我找不到了。

這一屆觀眾,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依然以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偉大,光明,正確」作為評價文藝作品的準繩。

我見到的豆瓣上所謂「獨立思考」就是,一面不滿廣電審核文藝作品時的捕風捉影,一面又上綱上線。

看到主題曲,立刻從中找出「直男癌」言論,立即給導演打上直男癌標籤,立即在電影上映之前刷一星,立即呼朋引伴,抱團取暖。誰敢說電影好話,就是屌癌,直男癌。

這種套路是不是似曾相識?沒有錯,某十年間搞階級鬥爭便是如此。

那十年我們該如何搞垮一個人呢?

小將們從某教授家中隨便翻出一本書,找出兩三句「反動言論」,立即打上「文藝黑線」,「反動學術權威」,「黑五類」標籤,立刻戴上高帽遊街,誰敢反對,就是人民的敵人。

這類手法的關鍵就是,要找出一個聽起來偉大光明正確的口號。例如某某主義。

近兩年的中文互聯網上,政治正確是個時髦詞,這種舉著政治正確大旗的鬥爭方式翻來覆去沒有脫開上綱上線的那不可提的十年思維。

我們平日把「文藝多元化」奉為真理,反對說教電影、反對廣電審核、反對主旋律歌曲,結果呢?

潛意識裡仍舊把文藝作品視作宣傳工具。如果宣揚的觀念是自己認同的,我們就要多元,要包容。

如果宣揚的觀念是自己不認同的。那我們就拉著姐妹在微博上表忠心,一起抵制,誰敢去看就是做奴隸,不能容忍反對意見。

電影賀歲檔市場暗流涌動,資本方也樂得借力打力,雇幾個大V,寫寫文章,自然可以將《乘》踩下去。面對「主流意見」,乖乖地向資本交出腦子。

我們其實並不反對審核,只是反對審核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們並不反對輸出價值觀,反對的僅僅是是與我們不認同的價值觀。

韓劇熱播的時候,微博上其樂融融,只有舔屏的,沒見到微博上抨擊韓劇物化女性,物化男性,要抵制導演,因為那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是友善的男權。

如果說乘風破浪這部電影也算是巨嬰直男癌的話,

那泰坦尼克號,蒂凡尼早餐就是歌頌婚外情的資本主義腐朽文藝毒草,

這個殺手不太冷就是鼓吹戀童癖的下流電影,

教父就是宣揚黑社會江湖道德的犯罪教科書,

色戒就是洗白賣國賊的叛徒電影,李安是漢奸。

都別看了,看熊出沒吧。

我一直相信一件事情,當今中國,依然沒有剷除那十年存在的土壤。《乘風破浪》不是第一部,也不是最後一部。

PS:為什麼我提到人畜無害的動畫片就是在無腦黑?我覺得萌萌噠的熊出沒很萌很政治正確啊。


《乘風破浪》及一些題外話:

昨晚22:35,臨時起意買了22:50場的票。

這時候,離萬達還有2公里...

開場約莫5分多鐘後,姍姍來遲。

貓著腰就近找了個空位坐下,恰巧看見屏幕上白底書著《乘風破浪》四個大字,以及它的英文譯名:Duckweed

我發誓...我真的知道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

與處女作《後會無期》不同。

那種韓寒痕迹很重的所謂「佳句」少了很多。

這一回的《乘風破浪》沒有過多的賣弄。它只是平淡而又完整地說完了一個故事:

一個叛逆少年終究與父親和解的故事。

即便片尾致敬了《回到未來》、《新難兄難弟》等經典作品

我仍然更傾向於「阿浪並未穿越」的理解。

與父親並肩作戰、稱兄道弟,以及父母之間那種相識於微細、相濡以沫的夫妻情深都只不過是阿浪昏迷時的幻想。

他從未見過母親,唯一的記憶,不過是一張模糊到看不清臉的照片。

他敵視自己的父親,這個對他的理想不屑一顧、從小就只會用暴力踹他臉的男人。

於是,奪冠的阿浪像個擂台上的勝者,居高臨下地回敬著自己的父親。

然而在阿浪的潛意識裡,他仍是個渴望得到父親認可的孩子。

在「夢裡」或者說「穿越」里,父子關係也有著極強的暗示。

家中失火,阿正不顧性命衝進家裡搬出了父親的遺像和骨灰盒。

阿浪驚訝道:「是我錯怪你了,沒想到你這麼孝順。」

誰知道阿正卻只是為了藏在遺像框里的結婚錢。

穿越回去的阿浪在和小花聊天時,小花也曾表達過她對自己父親的不滿。

三對不睦的父子(女)關係,其實是可以看作是阿浪自身潛意識的投射。

以及,阿正的家既然已經被黃志強派人一把火燒掉了,那麼後出生的阿浪是不該知道家中的陳設的。

在孩子心中,父親往往是他們生命中第一個偶像。

高大、強壯、無所不知。

然後迎著時光的洪流,少年們終於意識到了父親的渺小和平凡。

父親走下神壇的過程,被我們命為「成長」

蔣方舟曾經寫到過,當她的父親送她去清華上學時,她才意識到曾經那個無所不能的父親只不過是個淳樸、茫然的莊稼漢。

我問他:「學校怎麼樣?」

他說:「學校好大哇。」

我問他:「北京怎麼樣?」

他說:「北京好大哇」

在父親的眼中,對這些未曾想像過的事物,似乎只能以「大」這個形容詞來形容。

相對的,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活在其父親暴戾、獨裁的陰影之下。

譬如卡夫卡。

他在晚年時給自己的父親寫過一封信,聲淚俱下地控訴他對自己的傷害。

然而

這封信終究沒有寄出去。他能做的,不過是模仿父親的口吻給自己寫了封回信。

阿浪眼中的年輕時的父親大概得是一個追風少年。

有一幫出生入死的兄弟、有相識於微、談婚論嫁的女人。

父親阿正年輕的時候一定也得俠義為懷,也曾大談著些不切實際的理想:

「歌舞廳里只唱歌,桑拿房裡只洗澡。」

父親是行俠仗義的鄉村蝙蝠俠,母親是溫柔能幹的賢妻良母。

這是阿浪為自己編織出的,他所能想像出的最美好的家的模樣。

「餐桌上沒有人刷微博、朋友圈,找人都得靠狗,沒有GPS定位。」

夢裡的阿浪是個「過來人」,卻又沉醉於這種「原始」的生活。

本質上他和他的父親一樣,是個固執到偏執的理想主義者。

喝醉了酒的阿正爬上了天台,大吼道:

「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

阿浪無奈,拍拍馬化藤的肩說:

「這個世界是會變的。」

即便在夢裡,人生也沒法事事如意。

即便回到過去,也無力改變既定的命運。

阿浪和阿正約法三章:

「未來幾個月不許犯事兒。

你們的婚禮由我操辦。

以後生了孩子,千萬別踹他的臉。」

可當六一被殺後,開上車,載上父親去復仇的人仍是他。

當談論到車技時:

「我是天賦,你呢?」

「我?大概是遺傳吧。」

不知不覺中,他已逐漸認同了父親的選擇,或者說與他曾經所憎恨的那個父親和解。

在阿浪的潛意識裡,他和父親本就是同一性格的人。

阿正入獄六年,99年的阿浪出生,然後病床上的阿浪醒來。

如果看作是穿越的話,那麼,按照「平行時空」的原則,確實,同一時空不能同時出現兩個「我」。

然而,既然是一場夢,為什麼安排在此時醒來?

很簡單,因為已經沒有做下去的必要了。

夢裡媽媽小花對外公的控訴,正是阿浪對自己父親的控訴:

「我爸爸是試飛員,小時候我根本沒見過他,即使結婚這樣的大事他也沒來。」

相似么?阿正入獄六年,阿浪從小未見過父親。

只是,當小花抱著滿身浴血的阿正時,望見了天上的三架殲-10——那是她的父親送給她的結婚賀禮。

如同阿正留給小花母子的那一床BB機。廉價而深沉的父愛。

阿浪為自己父親犯下的過錯——無論是法庭宣判的故意傷害還是身為人父的失職,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借口——為了兄弟情義。

原諒、釋然,多年父子成兄弟。

還有一點:

韓寒說過,本身這部片子是為了紀念他的好隊友,08年意外身亡的徐浪。

那一年,他才32歲,妻子懷有身孕。

夾帶點私貨的話,如果我是韓寒,我會希望某一天徐浪的孩子看到這部電影會體悟到他父親是個多麼了不起的人。

引用一下村上春樹的一段話:

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同樣,不幸也不是人生的對立面,而是人生的一部分。我們無需刻意躲避或改變,如果我們已經預知災難必將降臨,又無法躲藏,也無法改變。那就接受吧。畢竟走出陰霾,人生還是會有幸運的地方的。

直男癌?| 關於《乘風破浪歌》

在你嫁給我之前

我有話要對你說

也許我的這些話

讓你聽了不好受

反正你得聽我說

說說我的心裡話

因為今天喝的多

所以才敢對你說

你在每天晚上

不能睡的比我早

你在每天早上

不許起的比我晚

飯要做的很香甜

打扮起來要大方

還有婆婆和小姑

都要和睦的相處

你不要忘記

你不要忘記

我是一個沒有本領的人

我這個家全都靠你

全都靠你呀全都靠你

家中的事只有你

只有你才能做得好

不要指望我

我是個凡人

娶到你是我最大的福分

你不聽那東家長

你不說那西家短

不會對那鄰居家

產生什麼妒忌心

而我不沾花惹草

我想大概我不會

也許可能我不會

可能也許我不會

只有喝一杯

我才敢說

我不會記得

說過了什麼

明天起床後

我努力工作

沒有尊嚴也沒什麼

就算風和浪總是迎面過

也要與你迎歲月蹉跎

你不要迷茫

你不要迷茫

因為我比你更迷茫

你把大小孩子

個個撫養成人

等我到了晚年

你不能比我早死

不能死在我前面

哪怕僅僅晚一天

就是晚一天也好

不許你比我早死

在我臨終時

請你握著我的手

請你握著我的手

請你握著我的手

大男人沒本事賺錢養老婆還要老婆操持所有家事?」

「出軌還冠冕堂皇了?還可能不會?大概也許不會?這種話也好意思說出口?」

順手上網易雲下個MV評論區已然淪陷,微博上則更是偽女權的一線戰鬥陣地了。

「拋開劑量談毒性,不是蠢就是壞。

同理

「拋開背景談文本,不是蠢就是壞」

一首電影宣傳曲的MV,本身就是為電影服務。

更何況,在看過MV的情況下就文本論文本:

這哪裡是直男癌了?

明明是人小兩口秀恩愛好嘛!

明明是恩愛小夫妻結婚宴會上男人喝多了沖著媳婦兒撒嬌啊!

以及,陳赫嘴上還說得天花亂墜標榜自己好男人拿初戀愛情長跑的事情炒作呢,結果呢?

很多人還是不明白:

說什麼,是真是假,其實一點也不重要。

當然,真正看過電影之後,為黑而黑的言論自然不攻自破。

無論是羅力、阿正甚至是六一,所展現出來的,都是寵愛愛人、積極進取的男性形象。

同為地頭蛇的羅力,走私汽車、企圖霸佔歌舞廳,甚至想跟著黃志強幹房地產、轉型政商界,都是為了讓妻子過得好一些。

「老婆,你不是喜歡日本嗎。我現在能力有限,只能給你這小小的一方天地。」

羅力給老婆精心準備的日料,在屋子裡辟出一塊簡單而不簡陋的日風裝飾,拙劣地歌喉獻唱的日本歌。

關於演員

喜劇演員出身的本煜,演嚴肅題材時毫不齣戲,本身就是種功力。

成功把羅力這個角色講原則、愛老婆的特點,以及在既得利益者(黃志強)面前作為小人物的無力感演得很立體。

「都是些小人物,就別想著干大事了。活著就好。」

比起之前《後會無期》里的白客和孔連順,本煜的演技確實更勝一籌。

從出道時跑龍套的唐鈺小寶直到前段時間《湄公河行動》的方新武。

無論是外形還是演技,彭于晏的進步都是有目共睹的。

《湄公河行動》里那幾句泰語,說得霸氣側漏。

以及《乘風破浪》里「鄉村蝙蝠俠」打戲的細節處理

本身就有武打功底的他,電影里的打戲刻意做的很「業餘」。從導演到演員,對這種細節的處理本身就是值得去稱讚的。

然而鄧超則是那種上下限差距極大的演員。

你說他前途無量,他可以給你一部《惡棍天使》

你說他爛片之王,他可以還你一部《烈日灼心》

這種演員,缺的,不過是好劇本和好導演。

毯星如范冰冰,《我不是潘金蓮》里的演技照樣大放異彩。

胡生,哦不,高華陽的六一。

怎麼說呢...好歹都一個車隊的兄弟,老演傻子是不是有點...

至少六一的演技是合格的

這部戲裡,高華陽演出了六一的重情重義和「兒童氣」

(儘管時不時會讓人聯想到胡生...)

演傻子其實也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兒。

畢竟某些小鮮肉連傻子都tm演不像。

啊?我沒有在黑吳亦凡啊。

我在黑陳學冬。。。

作為一個習慣看演員表看電影的人。

最最吸引我的,無疑是金士傑老師。

真正的老戲骨,臉上的皺紋里都藏著戲。

金所長戲份不多,然而一出場一開腔,無論是台詞功力還是舉止神情都給人種說不出的舒適感。

什麼?沒看過金老師的戲?《綉春刀》里的魏忠賢總得知道吧。

不得不說,韓寒拍女星真的有一套。

《後會無期》里的王珞丹,是我見過最美的王珞丹。

袁泉的劉鶯鶯,也一度成為我的夢中情人。

而對趙麗穎,這次真的是路人轉粉了。婚禮那天的小花,真的好美。

趙麗穎這回飾演的小花,可以說,幾乎是一個完美的愛人。

她和阿正是彼此的初戀,相識二十餘年。

她待人接物成熟而有分寸,各種角色轉換信手拈來。

她在愛人面前撒嬌嘟嘴如少女,要阿正誇她演技好。

又會在阿正生意失敗時抱住失意的他安慰道:「沒事沒事我養你啊~」

她比阿正成熟太多,既是個乖巧懂事的愛人,又像個成熟知性的母親。

她深知阿正雖大她四歲,心裡卻仍像個莽撞的少年。

她深知阿正空有一腔熱血和理想,少了些經商的天賦,卻仍願意陪他得意時開懷大笑,失意時東山再起。

她會守護他心裡那個長不大的小男孩。

所以

哪裡會存在這種女人嘛!

都是阿浪幻想出的那個完美的母親的形象。

韓寒其人及《乘風破浪》

於韓寒而言,亭林鎮是小鎮少年夢的起點。

《後會無期》里的劉鶯鶯,《乘風破浪》里的母子相見。

同一家雜貨店。

對於80後來說,韓寒是個超人,是晴天霹靂的作家。

對於90後而言,韓寒是個賽車手,是國民岳父,是小野爸爸。

可能00後眼中的韓寒的身份,將更多是個導演。

如今,韓寒已經不再更新博客,微博也只是偶爾宣傳電影。

那個總是在批判著的,那個作家韓寒已經遠去了。

他本就不是個純粹的作家。他仍保持著些韓寒式的小聰明。

與《後會無期》不同,這次,他把那些小聰明用在了笑點上:

「你怎麼知道我叫阿正?」

「你寫在頭上了啊」

「什麼阿sir,港片看多了?叫金所!」

「小馬你姓馬是吧?」

「廢話,不姓馬叫什麼小馬?」

「你全名叫什麼?」

「我姓馬,名化藤」

「小花你全名叫什麼?」

「我全名不好聽」

「名字是父母起的,不好聽也是他們的責任。你全名叫什麼?」

「牛愛花...」「那還是叫小花吧..」

我不知道韓寒對「牛」這個姓究竟有多大的怨念...

《像少年啦飛馳里》他就曾寫到過:

「在實在記不得一個人的模樣的時候,很多人只好挂念著這個人的名字。遺憾的是,老槍什麼也沒有。老槍在暗中給她設計過很多名字,大多是屬於那些委婉動聽的,大概是寫了瓊瑤的東西給刺激的,連婉君都給用上了。老槍現在比較害怕去問那姑娘的名字,怕問出來失望。搞半天姓牛就完了,美好感覺得消失一半。」

「世界是會變的」

35歲的韓寒少年時的鋒芒已鈍了許多。

至少,放在10年前他絕不會安排回到98年的阿浪和教過自己的老師打招呼的劇情。

事實上,《乘風破浪》同樣可以看作是一部對父輩生活的追憶錄。

我們父母叔伯那輩人自然也有他們的故事,只不過那時相片尚未普及,遑論微信、微博。

很多故事,我們不問,他們也不說,便同鬢邊華髮一同消逝在時光里了。

不論是叔伯年輕時的「胡作非為」,或是父母由邂逅到相守的愛情故事,每座城市、每座小鎮、每座鄉村裡的每個平凡人物的生命必定不曾如古井無波,必定曾有過屬於他們的波瀾壯闊。

@張佳瑋 張公子曾寫過一篇小說,名為《愛情故事》,寫他印象中的無錫水鄉,拼湊著幼時關於無錫的記憶,腦補出一段父輩的愛情。

有些故事,如果再沒有人去記錄就真的悲哀地彷彿從未發生過了。

至於英文譯名《Duckweed》

大概表露了種時代浪潮下,小人物的無奈,身如浮萍、卻仍要搏擊風浪。

小馬南下追尋自己的理想。六一為了義氣而死。

阿正固執地認為未來是BB機和錄像廳的天下,然後被時代教做人。

羅力為了生活只能做些違法的勾當,可在食物鏈上層的人眼裡,他不過只是個跑腿的。

黃志強有眼光有資本,可最後還是被小人物復仇。殺人的黑傘漂浮在湖面,似浮萍一葉。

不算多深刻的題材,只是完滿地講完一個故事。

然後見仁見智。

畢竟,在這個作家紛紛轉型當導演的時代。

韓寒的執導水平比起「鎖金村的詩人」——張全世界路過還是強上許多

而馮唐的《萬物生長》則像鍋亂燉的紅燒肉

至於郭敬明嘛...人家是商人,不是作家。

終而,飛馳的少年和叛逆的父親達成了和解。

多年父子成兄弟,

再回首,少年不復,不負少年

——————————————————————————————————————

感謝評論區的提醒和補充:

@哇哇咔咔指出的筆誤:「對趙麗穎是路人轉粉」(原先筆誤寫成了 粉轉路人)

感謝@飛躍道的提醒和啟發:

我認為阿浪最後開車去復仇的原因是因為他在正太的婚禮上悟出了那一句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所以知道了改變不了 所以順著過去做了 這應該才是影片的核心 兩代人的恩怨在過去得到原諒吧。個人見解

啊,感謝啟發!金剛經這最後四句偈一直很喜歡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因而我倒更覺得,阿浪是悟到了「世間種種,因緣而生。緣生而起,緣散即滅。」

說的是眾生「我執」

阿浪耿耿於懷父親為什麼入獄六年缺席自己的童年,為什麼出生不久母親就自殺離世。

一經提點,更多覺得,這反而更代表阿浪不在執著於過去的恩恩怨怨,而選擇過好當下。

無論是夢還是真的穿越。兩代人的恩怨都已釋懷。(之後小花望向天空,看見她那位身為試飛員的父親駕駛殲-10飛過也是相同的意思)

@太陽神(不知道為什麼@列表裡找不到這位...)提到的:

我也傾向於沒有穿越,不過我認為是,太浪昏迷躺在床上,父親在他身旁和他訴說自己的過去,當然,訴說中就要對自己,對老婆,對兄弟,有一定藝術的誇大。然後昏迷的鄧超潛意識裡把自己帶入了某個角色當中。

以上

謝謝


想笑的話 可以去看看 想哭的話 也可以去看看

《乘風破浪》觀後感:影片的風格和夏洛特煩惱有點相像。剛開始的時候只想著把它當一部喜劇片來看。看了之後覺得它和夏洛特煩惱又不像了。夏洛回到過去在過去改造了一切。而阿浪回到過去理解了一切,並順著原來的悲劇命運一直走下去。沒有阻攔誰甚至成了多場群架的參與者。大概設身處地的思考過之後,一切行為都可以被包容和原諒。

趙麗穎飾演的小花在其中戲份很小。卻讓我異常感動。當正太開的影碟機店倒閉的時候,她說沒關係以後我養你;當正太出去打架的時候,懷孕的她說的第一句是你沒事吧;當阿浪問起正太的時候她笑著說他還是個孩子。她知道正太的那些不可能實現的大話卻依舊包容他安慰她理解她,這是我認為最偉大的愛情。正太說他和小花呆了20幾年喜歡和她在一起時膩膩的感覺。我覺得他終是辜負了小花。為了給兄弟報仇蹲牢子蹲了六年,出來時小花已經跳樓自殺了。這個仇不得不報,我想小花也是懂得的。小花說:「爸爸是試飛員,很忙陪我陪得很少。但我還是通知他我的婚禮 他和我說:第二天看看天空就好 」

影片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都那麼讓人感動。以一句話結尾吧。

「都是小人物 別說什麼大話了 活著就好」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 文慧園路三號

在看到電影《乘風破浪》的開場不到十分鐘,我就被鄧超飾演的徐太浪的一句話打動了:「謝謝你那麼不支持我。」

年輕一代人似乎都有過和父母觀念碰撞摩擦,這其中關於理想和職業的問題最為嚴重,父母有著自己的顧慮,子女同樣有自己的追求。說到底,其根本原因還要歸於時代和社會的變遷。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出生的人處於巨大的社會變遷之中,也處於巨大的階級變遷中,短短的幾十年中,我們身處的環境日新月異,觀念也逐漸開放。這一代人視野比起父母那輩更加開闊,有不少人甚至在社會上通過高考或者別的方式從原生家庭向上跨越了不止一個階層,所以思維差異的鴻溝也就橫亘在兩代人中間了。而前途與夢想,這個主題無論是在父母那輩身上還是在子女這輩身上,都是自己關心的主要問題,雙方都不肯退讓哪怕一步。

普通的父母反對子女從事的職業當中,自由職業者、歌手、演員、藝術家、運動員等等看似無法保障一生飯碗的佔了大多數,電影裡面徐太浪的父親反對他的職業——賽車手,也屬於其中一項。

電影中,當徐太浪在車道上風馳電掣的時候,他的父親,一個乾瘦的半老中年人,只能揪心地站在一邊,皺著眉擔心著兒子的安全。而徐太浪那一番發自肺腑的感嘆,以及之後父子倆交談和他回顧自己的一生,都在向人揭示著這一對父與子之間的「代溝」。在他的回憶中,父與子的性格都是那麼不討喜,兒子叛逆沉悶,父親暴躁守舊,兩人從未溝通過。

看起來就好像一個普通家庭的單純父子關係。

可是導演偏偏要讓他們溝通,哪怕不是用一般的手法。電影里徐太浪因為開車受了重傷,意識飄忽間,穿越到了父親徐正太還年輕的時候。然後認識了自己年輕的父親,和父親像兄弟一樣相處,也因為時代的錯位鬧出了不少笑話,最終父子倆也終於得到了和解。

其實這屬於另類的青春片,影片看似主角是徐太浪,但是真正展現的卻是徐正太的青春。徐正太的青春年代是九十年代,正好是社會發生巨大蛻變而普通人不自知的年代。他與冠軍兒子不同,如果說徐太浪從默默無聞到成為冠軍的勵志故事對應影片的中文名「乘風破浪」的話,徐正太的洪流之下小人物微薄的命運就對應了影片的英文名「Duckweed」,水草。徐正太的,戀人小花的,還有好友六一的,甚至還有對頭羅利的命運,都是時代洪流之下漂浮的水草,看似自己掌握在手,其實什麼都身不由己。

作為老年代的不良青年,徐正太有著那個年代人的共有的性格特點——守舊、自以為是、目光短淺,同時重義氣、中二、善良、懷揣一腔未涼熱血。他在亭林鎮上閑逛,拆科打諢,和朋友們一起玩二十四點,開了一家錄像廳,守護著歌舞廳,有一個看著格外良家少女乖巧的戀人小花。他擁有的一切都是這之前穩定的年代的標配:女朋友、穩定的收入來源和一個落腳的地方,所以在他的觀念中,這一切就是最好的,就是可以一直這樣到老的。也正是這樣,他才可以摟著六一在屋頂上喊道:「世界是不變的!」

然而時代的潮流不會因為徐正太的命運而停止前進,在電影中間的大部分劇情里,徐正太這個人物的悲劇性都是沒有體現出來的。觀眾看到的他,熱血、帥氣、有擔當,有的時候還蠢得可愛,而他的悲劇性其實體現在他出獄之後的生活里,這也是那個年代的青年人的時代悲劇性——

他們觀念守舊,將很多希望寄托在眼前的固有的事物上,所以他們少有跳出原生家庭的階層的,大多數將自己的希望依託在子女身上。而即使是在新的環境他們已經改變的一些想法,依然被那種從小固有的守舊觀念和短淺目光所左右,依然被「鐵飯碗」的幻想所影響,所以他們希望子女能夠去從事那些高薪的穩定的工作,因此忽視了子女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子女的心理。電影中的徐正太希望徐太浪可以成為一名醫生,原因是醫生這個職業穩定,這就是這一代父母略有畸形的望子成龍的最好的寫照。

這一代的人們,在時代車輪前掙扎卻不自知,他們的悲劇體現在,當年華逝去,青春散盡,熱血已涼,他們卻一無所有,是個徹徹底底的失敗者。甚至,因為自己和子女觀念的不相容,而導致自己最寄託希望的子女都離自己遠去。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徐太浪這種奇遇。

然而,電影想要表達的東西雖然深刻沉重,但是主題卻被中途敘事略微疲軟混亂的節奏給打亂了。

影片用的是東野圭吾的小說《時生》的套路,兒子穿越時間和父親共同經歷一些事情,只不過《時生》是以父親的視角,而《乘風破浪》是以兒子的視角。不同於《時生》裡面側重的推理懸疑,《乘風破浪》則著重於讓兒子去體驗到父親的青春,從而刻畫出那一代人的心理,以及兩代人的和解。

要用兒子去體驗父親的青春,作品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營造出「時代感」,要讓觀眾跟著主角一起去體會到曾經的世界,鏡頭帶著探索去挖掘小鎮上的舊日的氣息。這裡導演的用心已經超過大多數青春電影,除了用偏冷青色的調色營造時代感,符號化的事物比如老歌、歌舞廳和老式的衣服,還著重寫了那個年代青年人的性格,既有審視性的評論和批判,也有主觀的體驗和理解,電影中徐正太的固執,六一的天真,小馬的迷茫,包括羅力的無奈,都成為描繪那個時代的顏料,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深刻的九十年代。甚至於本來應該是瑕疵的彭于晏的港台口音,也被警察一句「少學古惑仔」帶過,成為了小小的亮點。

但是也許是導演自己不自信,或者是重點放錯,《乘風破浪》電影在精彩的故事和搞笑情節中著墨太多,導致本身的主題變得偏離而晦澀。電影的笑點相當密集,也比較有趣,但是中間大多數的情節其實對於表現主題沒有什麼作用,比如徐太浪發現小花是自己媽媽的那一幕,雖然著實有趣,但是卻與主題沒太大關係,作為只有一個多小時的長度的電影,這種情節已經屬於贅筆了。

其次,是導演想要體現的東西太多。電影里導演除了主題以外,還加上了小花對於自己飛行員父親的不理解(如果說這也是作為一種代溝那麼十分缺少年代感);加上了徐太浪由於缺失母愛對小花的依戀;加上了徐正太那個「歌舞廳里只唱歌,桑拿房裡只洗澡」的夢想,這些情感將主題衝散了。其實這裡面每一條拿出來說都可以單獨再拍成一部電影,但是電影里只是匆匆一帶而過,既沒有展開,又拖累節奏,導演沒有進行適當的取捨,導致電影后半段有些拖沓和散亂。

最重要的,是電影中直接描寫的大量精彩情節與主題的脫離。算起來,電影真正扣緊主題的情節幾乎全部是徐太浪和徐正太的交流。而那些精彩的,比如捍衛歌舞廳、營救小馬、徐正太結婚、六一的死亡甚至包括徐正太入獄,都是脫離主題的。這些情節雖然精彩,但是既沒有表現出來主題,也沒有表現人物的性格變化,這就使得原本已經弱化的表現重點直接變成了半隱藏,精彩的故事和深刻的主題脫節,這也是一些人覺得觀影體驗不好的理由。

儘管如此,我依然不會否認這是一個精彩而有趣的故事,也不會否認導演韓寒對於審視自身和時代做出的努力和進步。同時的,這部電影還通過導演的鏡頭告訴我們一個淺顯簡單的道理,及時溝通,不要等到來不及,畢竟,就如我之前說的,我們絕大多數都是沒有徐太浪的幸運的。

(找不到圖了,將就看看吧)


初一十點四十的電影,特價買了兩張票,卻沒有人陪我看,於是全場最好的兩個位置,一個放包,一個放我。

開場前十分鐘一個中年男人扯足了嗓子大吼。「嫂子,昨天支付寶中了多少啊!」

「一塊多!」

「凈他媽扯淡,哪有六百六。」

電影開場,一個小女孩在背後哐哐踢我的椅子,我想大年初一,就當她沒見識第一次來吧。

其實我是一個很包容的人,好的電影,壞的電影,我通通能看的津津有味,沒有劇情就看顏值,沒有顏值就看台詞,台詞垃圾就看鏡頭,鏡頭也差就看細節,細節大條就聽音樂。於是在我看來沒有什麼爛片。無論1.0還是9.0的片,總有我想看的,打動我的那一趴。

《乘風破浪》也是如此。前段時間引發爭議的事我並不准備去了解什麼,就像劇中我並未看到有什麼直男癌的片段。

榮獲冠軍的徐太浪為了向父親證明自己,帶著父親開賽車,不想賽車撞上火車,由此穿越回1998年。

笑點集中在影片前半部分,韓寒的幽默似乎已經能逗笑影院大部分的人,相比生硬的笑點已經好了很多。

穿越回去的徐太浪遇到了自己的「爸爸」,加入了徐正太創辦的正太幫,還見到了自己的媽媽,和正太喝酒談天,打架鬥毆,聊聊人生理想。

不得不說這部片子給我很大的驚喜。我曾經想問為什麼太浪不努力勸說正太開電影院,為什麼不制止他大量囤貨bb機,為什麼不用一句委曲求全換來房子。

可是1998年的徐正太,就該是那個樣子的。

後來徐太浪拍著馬化騰的肩膀微笑,對張素貞的一番叮嚀,對六一的無奈嘆息,都有些「看透不說透」的意味,我想這也是高明之處。

影片還有一點讓我動容,徐正太似乎看來是個痞氣的人,卻也能衝進火場搶出他和阿花的結婚錢,卻也在跳出柜子以後用毛毯蓋住阿花的大腿,卻也能為了阿花不報一條腿殘廢的仇,卻也早早準備好了孩子的衣服。我知道的是,都說主題曲直男癌,片子里卻講了一個把愛的人捧在手心的徐正太。

我一直坐到影片的結尾,直到我知道進度條已經走到了最後。全場空空的,連打掃的阿姨都散了。

如果滿分是十分,對不起,我要給這部影片八分。我不懂你們到底整條爭來爭去罵來罵去,到底是圖個什麼。手撕影票,群起而攻之,又是有多大的虛榮心。

有些電影我看得下去,卻不會推薦,因為不合多數人的胃口,你嘗了一口臭豆腐大肆宣揚會吃死人,朋友,你這樣會被抓起來的。

對了,我喜歡《小時代》,因為我喜歡看爭吵,喜歡看愛情,喜歡看我幻想的友情,喜歡幻想物質的生活。

我還喜歡看《梔子花開》,因為我喜歡何炅,喜歡影片最後的彩蛋。

我喜歡看《長城》,喜歡那一句悲愴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甚至差一點哽咽。

我還喜歡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這個被你們摸黑踩在腳底下,言之極盡貶低的,我的國家。

見過這麼多的人,最可惡的,就是把別人的心血踩在腳下,站在別人的肩膀上,一邊說「我這是激勵你」,一邊沖人家吐口水的人。

所以這片怎麼樣?不錯,非常不錯,不用理那些偏激的電影恐怖分子,值得一看。


今年首推

熱血的青春和心靈的和解

沒看過後會無期,但這部片子讓我愛上韓寒了。整部影片,用了多種畫面呈現方式,時刻保持新鮮感全程無尿點。還有就是最後六一復仇的時候,正太的婚禮也同時進行著,bgm選的很舒緩,這個反差讓我想到了早安越南的片段,越戰戰事緊急時,士兵們衝鋒陷陣炮火連天的bgm也同樣如此,舒緩平和,沒有去渲染悲壯,而是這樣,平和敘述著這殘忍的事實,奏一曲輓歌。

作為一個賀歲檔的片,保證了十足的笑料,從頭笑到尾,但穿插其中的的,是情懷,是理解,是大愛。有很多細節要好好看才能發現。可能,笑著笑著,最後卻不知為何發現自己濕了眼眶。我就更甚,影院燈都亮了我還在哭,沒哭夠,頂著寒風在公交站台哭成傻逼。

預告片里那句「男人至死是少年」,不知是不是落下了沒看見,但確實體現了出來。六一的那股傻勁兒,為了兄弟不要命;正太的江湖道義,堅定地認為時代不會變的,要成為杜月笙一樣的人;小馬的為夢遠走;羅力的盡自己所能為愛人造出那一方天地......這都是多麼單純的赤子心。這就是一幫老男孩的愚蠢又可愛的青春。

最後說說關於片尾曲的歌詞的正義問題。微博和豆瓣評論區一水的「為了女權不去看」,以為自己多高尚,殊不知在看完的人的眼裡這種斷章取義,被輿論牽著鼻子走,不看電影就評論劇情的行為有多麼傻逼。看了的人才知道,電影里只有對女生的尊重。正太那令人發笑又令人敬佩的夢想:歌廳里只唱歌就是對女人最大的尊重。正太對妻子幾十年如一日,為了老婆放下很多,而且他堅持無論桑拿房還是歌廳女孩子家賣藝不賣身。被妻子問道想要男孩女孩,在九十年代的鄉下,說想要女孩,因為女孩會像她。甜死了。還有羅力那句不能抓女人。踐踏女權?真是夠了。

歌詞的話,看電影前我就覺得沒有任何不妥之處,看完後更堅定了我的想法。有人說是反諷,這我倒沒覺得。反諷的意義何在呢。我看完歌詞只會覺得有些可愛有些好笑。這分明就是一個長不大的少年表達著自己的愛,在向愛人去撒嬌。片尾,鄧超溫柔的聲音唱起這首歌,除了溫暖甜蜜我不知道還能如何去形容當時的感覺。

個人感受,不喜勿噴


作為一個好歹看了十幾年電影的帽子,不管你們再吹捧還是貶殺,我都要非常嚴肅中肯非常理性客觀的評價一下這部電影:

強烈歡迎你們去電影院看《乘風破浪》!!!

無關韓寒,無關炒作,只是因為這是一部足夠合格的電影。

——————————分割線——————————

比較悔恨沒有早點看這個電影,不然的話還可以推薦你們春節黃金周去看。

在我看來這部《乘風破浪》比韓塞的上一部《後會無期》完成度高了太多了,簡直就如同徐浩峰(謝謝評論區的提醒,已改正,我說怎麼念著感覺不對,尷尬。。)導演《師父》與《箭士柳白猿》的區別,這一次韓寒就沒打算講多麼複雜難懂的故事,把故事簡化,這樣韓寒終於能好好的把一個故事講清楚了,可喜可賀。


倆字:好看。

1.


電影正式開始之前,是賽車獲獎的徐太浪發表對父親的感言。


一串工整對仗的排比,文科生的氣勢雄渾。大意是說:我很感謝你從不理解我的愛好、從不支持我的決定,從不尊重我的選擇,為了證明你是錯的,我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然後是一段像少年啦飛馳,xiuxiuxiu好過癮,再然後是一個得意挑釁的眼神,和一列迎面而來的火車。


緊接著短短的片頭開始,因為畫面非常歐美大片所以完全忘記了細節。似乎是在一陣波浪中推出了片名,朋友在旁邊輕輕地嘀咕了一句:英文名怎麼是這個?


英文名是Duckweed,浮萍。


2.


六一如孩子般天真,正太曾是輕狂少年,而今日的少年,18歲的太浪則一直默默地恨著中年的正太——自己的父親。


孩子最終會死去、少年會為義氣和衝動付出代價、中年總不免暴躁卑微,18歲是人生的巔峰,或者說分水嶺,一邊迷惘著人生的來處與去處,一邊一定在某種意義上經歷重生。


所以其實他們每個人都是同一個人,是我們每一個人。


在雨中 我送過你

在夜裡 我吻過你


在春天 我擁有你

在冬季 我離開你

3.


並不清楚《乘風破浪》這個名字和這句詩有沒有關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一生縱橫跳蕩。但這首行路難,我卻從來都只記得最後一句:「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幼稚早死的六一和成熟早走的小馬在屬於正太幫的那一年裡,個人經歷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這世上曾有過多少個18歲的小馬並沒有羽化成企鵝,而是屯了一抽屜BP機,又曾有多少個18歲的六一,也沒選擇為兄弟插刀默默死去。


一時王侯將相,一世芸芸眾生。或者,反過來說,也是合理。


有相聚 也有分離


人生本是一段戲


有歡笑 也有哭泣

不知誰能 誰能躲得過去

4.


這部電影在豆瓣上各種被罵。還有些買一送一,連著郭敬明一起罵,很有當年天津球迷混入申花主場大罵國安是傻X的清奇風骨。


但我看完之後想起的卻另一個寫字的人——江南。


江南在他的《九州葵花志·刺客王朝》里寫過一個名叫蘇晉安的暗殺頭子,人淡如菊。


有的時候他會說起一句話:「生於亂世,命如轉蓬「。而每當他安靜地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世間所潑灑的鮮血總與漫天飛絮相映成一幅雪梅。


因為這句話,我徹底明白了江南後來寫的的各種中二龍虎鬥熱血獅子頭都不過是為了賣書,運用成年人的算計,對懵懂的少年投其所好。


因為他懂得,時代的驚濤駭浪或者柔情似水,最終都會過去。每一個少年至少曾經在自己的心裡都做過一次英雄,乘風破浪、叱吒江湖。


可是啊,在時代的面前,每個人都是浮萍。


5.


代表著70後的徐正太在代表著90後的徐太浪面前,粗暴、笨拙、灰頭土臉。雖然在1998年的時候,他也曾是胸懷大志、神采飛揚的翩(jie)翩(tou)少(hun)年(hun),坐擁青梅竹馬、可蘿可御的甜美少女。


需要默默承受的狼狽或懊悔到底有多少呢,也許太久了,變得恨也很不起來、數也數不清。


那就請你握著我的手,讓我們一起記住這一刻:勢不可擋、乘風破浪。


讓我們暫時忘記,我們都是浮萍。


你說人生艷麗我沒有異議


你說人生憂鬱我不言語


只有默默的承受這一切

承受數不盡的春來冬去

最後,感謝 @齊四萬 和@默山 在評論區提出的筆誤。


看了預告和海報,最大的感受就是……

拍女人,韓寒真的有一套。

後會無期的王珞丹,是我見過最美的王珞丹。

(提一個細節,王珞丹的微博頭像至今仍然還是後會無期的劇照,說明韓二拍的深得她心啊)

這部電影的趙麗穎,精氣神遠超花千骨啊。

——————

刪了刪了。再說一句,小花美呆了。


《他曾是少年》

前天去看了《乘風破浪》,座無虛席,在我們那個十八線開外小網紅遍布的小鎮都差點買不到電影票。一場電影下來,爆米花都沒吃完,因為全程笑點,出了電影院,風有點大,星星都暗了。

韓寒這人有個特別棒的地方,自己是作家,至今為止卻從來不改編自己的書去拍電影。不像其他靠情懷和死忠書迷賺票房的電影,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劇本,而你又能在每一個劇本里看到他的影子。

我經常會在想,韓寒的電影都是全新的劇本,那去看電影的人,都是些什麼人?這年頭文藝片似乎沒什麼市場,我之前很喜歡的《如晴天似雨天》就沒多少人看,最喜歡結尾,一個拉大提琴,一個吹科爾內管,共同演奏一曲,天各一方,背道而馳。

從《三重門》、《他的國》開始,韓寒歷來就是無拘無束、無畏風雨的樣子。我經常能看到微博營銷號寫一些勉強押韻、故作憤青的句子,我也不過是笑笑,鮮少留意,因為這些把戲,玩不過十年前的韓寒。

大多數人知道新概念是因為張悅然、郭敬明,而我則是因為韓寒。我第一次覺得,那些我想說卻不敢說的話第一被人淋漓盡致的說出,我那時小學而已,只覺得這個人文風老練,和我看過的那些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人比起來,實在是清新脫俗。無獨有偶,他因新概念一舉成名,也是少年得志,意氣風發得不像話。那時,他是少年。

後來,他開始玩博客,他和以前一樣,說著大多數人不敢說的話,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有了一些人喜歡,也有很多人罵他,有的人說他抄襲,有的人說他豎子成名。

《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我買這本書的時候送了一張海報,是他的寫真,髮絲凌亂,狂放不羈的樣子,說實話挺丑的,但我還是把他貼在我書房的牆壁上,不為辟邪,我對自己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你以後一定不能成為這樣的作家,不管多窮都一定每天要把自己收拾的乾乾淨淨的。

知乎里有個問題,我關注了很久,說的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想了想,卻又感覺似乎只有他是最好的答案。

他一直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

他也一直在為他想要的生活努力,然後,他有了這樣生活。

少年得志後,江郎才盡四個字從來就不存在他字典里,不斷寫書,寫博客,筆耕不輟。同時,驚險又刺激的賽車,開得行雲流水。寫歌詞,自己出專輯,所有好事佔盡。三十而立,娶妻生子,有一位面容姣好的妻子,更有個叫做韓小野的小仙女天天帶給他溫柔和驚喜。

沒去過大城市感受世界多大多繁華的人寫不出燈紅酒綠。

沒感受抵達夢想之地又絕望到深夜痛哭的人寫不出異鄉人寂寥。

未經歷人生悲歡離合大起大落的人寫不出世道滄桑。

我也曾想把愛好當做一生過,韓寒做到了。

十年前的韓寒,就已經超越大多數人。

說了那麼多,說說乘風破浪這個電影。

金士傑、本煜這些只要聽名字就覺得這電影票值了的演員,每次看他們的電影都是享受。李榮浩的出現是驚喜,而且感覺他又長高了哈哈哈。

鄧超飾演的徐太浪,一聽名字就知道又是一個無拘無束的少年,開頭的賽車拉鋸式拍攝,首先以韓寒的風格就斷不可能拍攝的馬虎,我看到網上有的人說不理解為什麼賽車這一段要剪輯那麼長,我想韓寒是留了一個私心的,我一直關注他微博,幾年前我看到他的好友因車禍去世,他還專門寫了文悼念,想必也是悲痛至極,放那麼長也是想懷念下無可厚非。不按套路說話的採訪和十幾年前的韓寒一樣,做著常人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想做就做雷厲風行,一言不合就飆車,然後,穿越了。其實穿越這個梗已經被電影電視劇用爛了,但大家可以放心,剪輯節奏感安排很得當,毫無違和感。他很能抓住觀眾的高潮點和煽情處,情懷對情懷,現實比現實,不矯揉造作,反而真實得討人喜歡。關於他的其他我不劇透,等你們自己發現,ps:最後有兩個彩蛋

趙麗穎飾演的小花,非常棒,整場電影造型、顏值、演技全程在線,我有時候都懷疑韓寒是不是找女主角的時候,早就在腦海里想好了那個人是誰,所以始終感覺的電影里的人就是那個人。女人的孤勇,堅韌都入木三分,獨有的深情和細膩都始終如一,舉手投足之間不是風情萬種,也是顧盼生姿。

天真就是放肆,成熟就是克制。

六一,是一個很可愛的少年。他幾乎是所有少年的最初的縮影,渴望成為大街小巷英雄,想要找到自己的優點,想要向全世界證明自己,載自己喜歡的姑娘去看電影哪怕人姑娘都不摟著他的腰,也能開心到不能自己。

後來少年練好了腹肌,增長了力氣,還沒來得及看看這繁華世界,就停在了十七歲。

唯有死者十七歲,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他總覺得有什麼在等著他。

董子健飾演的小馬就是這樣,在bb機和錄像廳風靡大江南北的時候,只有極少數人會想著佔據電影和房地產市場。人生有時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可能僅僅只是一念之差。偶然看到乘風破浪的英文名是duckweed,浮萍,大家不過浮萍而已,就像電影里的一句台詞,大家都是小人物,就別說什麼大話了。一趟沒有目的地不被眾人看好的離開,和屯了一堆bb機當做發家致富的本領,哪一個更好。

當時,誰也說不準。

有些鳥的羽毛太過艷麗了,本來就不應該被關在籠子里。

總有的人會離開風塵僕僕的小鎮抵達那個廣袤無邊的繁華都市。

只有你們知道了小馬的全名才會感嘆一句,原來如此。

有人說,電影結尾摯愛歌舞廳廣告牌只亮了摯字,是想向觀眾傳達沒辦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其實不過是拍電影時那個燈剛好壞了而已。同樣,主題曲也會被人過度解讀過度消費,至少我看下來整部電影沒有哪裡有歧視女性的地方,音樂都是為劇情服務,你只有看了才會懂,斷章取義的人永遠只能看到他想看到的東西。我以前參加辯論賽,熱衷辯論,後來學了法律,反倒不喜歡了。對一件事情正反面的看法因人而異,三觀這個東西本來就沒有正不正之分,只有主不主流之分。你叫不醒裝睡的人,我也不喜歡強加價值觀給別人,只有事實邏輯理性才是最後被證明的東西。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夠了,哪有閑心管別人怎麼想,活得多累多可惜。

我每次都不喜歡整體去評價一個電影,我最喜歡一個個敘述人,好的壞的我縱容的我寵溺的統統點出來。因為我的小私心,我不希望大家被劇透到,彭于晏是故事的主線,我不言語,其他的我就點到為止。

張愛玲說的那句,如果你認識以前的我,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終於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歌舞廳里只唱歌,桑拿房裡只洗澡。

你說,世界會被改變嗎?

這是他留給我們的謎題。

我以為,世界是不會被改變的。

十分滿分。

我給後會無期打7分,因為演員劇本音樂都好,但是整體還欠一些火候。

我給乘風破浪打9分,因為演員劇本音樂都好,我更愛他現在而立之年已不是少年不再年輕,卻還恰同學少年、書生意氣的樣子。

評價可能不客觀。

因為我是韓寒十年老粉絲。

你說人生艷麗我沒有異議。

你說人生憂鬱我不言語。

喜歡的繼續欣賞,不喜歡的繼續不欣賞,我依舊欣賞你們的堅持不欣賞。為你推薦韓寒和亭林小夥伴的《在雨中》,不算好聽,但我深愛歌詞。


《破浪乘風》

我叫徐正太,是要成為杜月笙一樣的男人的人。

只不過,我沒杜先生的命。

我是在牢里知到兒子降生的消息的,那是在99年。和這個消息一起來的,還有我老婆牛愛花的死訊。哦,對,我老婆跟我結婚的時候改名叫張素珍了,不過在我心中,她始終都是那個花姐。

我有個兄弟,叫阿浪,是我們正太幫唯一的骨幹,據說在我兒子降生那天,他突然消失。之後我老婆竟然離奇跳樓。警察告訴我,是因為產後憂鬱症,我讀書少,你們說什麼就是什麼吧。曾經還有一個骨幹,也是我的好兄弟,他叫六一。他很講義氣,只不過智商還停留在兒童節的水平。六一為了給我撐面子,單槍匹馬去刺殺我們正太幫最大的仇人黃志強,結果慘遭毒手。好兄弟,哥已經替你報仇了。

扯遠了。

阿浪這人很有意思,以前從沒見過,突然就出現在我生活中,還知道我叫阿正,肯定留意我很久了。他對我老婆有種特殊的感情,一種很曖昧的感情。或許他是為了接近花姐才接近我的吧。當然,花姐那麼美,男人對她產生好感很正常。

做大哥的,該有的氣度要有,這是從笙哥那學到的。

我老婆對阿浪的感情也有些奇怪。以前幫會有成員加入,都是我百般懇求花姐,讓她配合演戲完成測驗,結果在阿浪這,花姐竟然主動提出測驗的事。可能她還對之前我拆穿阿浪單獨約她看電影的事情耿耿於懷吧。

那天我在衣櫃里真是煎熬。

我這個人神經雖然大條,但是我能感覺出來。當時一度我在想,萬一阿浪沒把持住,我就成全他們算了。但奇怪的是,阿浪聽到花姐說改名的事情,觸電一樣從床上彈起。

真是奇怪的人。

不過我很欣慰,我果然沒看錯人。

之後阿浪去天台找我,讓我在那等他,哪都別去,他有重要的事情要做。看他那猴急的樣子,我就知道他是去找花姐。罷了,既然我選擇了這個兄弟,那我肯定要成全他,這也是從笙哥那裡學到的。

那天,我從日落等到日出,整整一個晚上。阿浪,你他娘的身體還真好。

所以,阿浪的失蹤和花姐的死,我不相信沒關係。

但是,做大哥的,做男人的責任我不能丟。所以我決定,我就給兒子取名徐太浪,因為我正太和他阿浪,都是花姐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

哎,等等,阿浪全名到底是什麼來著?算了,人上了年紀,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很難記清。

我在苦窯蹲了六年。我最對不起的就是我兒子徐太浪,我當時決心一定要獨自將他培養成一個優秀的人。

只不過,後來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別的小男孩都喜歡槍啊什麼的,徐太浪對車很感興趣。起初我也沒在意。

太浪不僅喜歡玩具車,還喜歡看賽車,甚至想成為一個賽車選手。

賽車選手?這不像我啊。雖然我開車也很棒,但是繼承我優良的商業頭腦立志成為一個大企業家才對。

他到底是受了誰的影響?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來,阿浪當年開車技術非常好。

莫非……

不會吧……

隨著徐太浪一天天長大,我發現這孩子長得一點也不像我,反倒跟阿浪越來越像。每次看到他的臉,我就想起我獨自在天台的那晚。

阿浪,真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浪!

怪不得阿浪消失後,花姐就自殺了。

從那以後,我開始打孩子,而且專門打臉,因為我討厭看到徐太浪的那張臉,那張臉就像是在嘲笑我那晚的大度。而且我堅決反對太浪接觸賽車,我不想成全一個別人的孩子。

但是太浪很聰明,他開車是有靈性的。

每每想到太浪身上也留著花姐的血,我便會心軟,想成全那孩子,等以後我死了,也算給花姐有個交代。

最終,我給他找了個開救護車的工作,希望他能在養活自己的同時,磨練車技。可是這小子竟然不領情,第一天上班就把救護車給開翻了。

我們大吵一架,太浪離家出走。

之後我聽說他去給某位大哥開車。唉,真是不像你爸啊,竟然選擇寄人籬下而不是自立門戶,就連這點,都像阿浪。

我開始酗酒,太浪也徹底跟我決裂。

不過後來聽說他混的還不錯,我很欣慰,因為不管怎麼說,他也是花姐的兒子。

再後來,太浪成了賽車手,成績也突飛猛進。

太浪拿到第一個分站賽冠軍那天,我去花姐的墓前,告訴她,她兒子很爭氣。

那天我哭了,哭了很久。

再後來,太浪拿了總冠軍。

頒獎的時候,太浪專門叫我過去見證。我知道他恨我,覺得我阻礙了他的發展,這是故意跟我顯擺呢。可是太浪你又知道你爸到底是背負著多大的壓力才把你養大嗎?要擱著別人,早把你送孤兒院了。

之後太浪開著車載著我,像是要證明什麼。太浪的技術很好,車開的飛快,讓我想起了當年阿浪開車帶著我去救小馬的那次。就在我沉浸在回憶中時,出事了,我們撞上了火車。

在旋轉的車內,看著飛舞的碎片,我竟有些釋然,因為我就能見到花姐了,我可以很驕傲的告訴她,她的兒子我養的很好。

之後我做了個夢,我夢見在當年那家KTV里,電視里放著當紅歌星夏洛的成名曲,我讓阿浪叫花姐「媽咪」,阿浪抱著花姐的大腿,哭著就像見到親媽一樣,真有趣。

等我醒來,我在醫院裡。醫生告訴我,徐太浪也沒事。我心想,咱爺倆命真大。

那天陽光不錯,我坐在床邊削蘋果,我有預感,徐太浪會在今天醒來。

但當太浪醒來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所有的事情。

他做了那個手勢。

那個只有我,六一,阿浪做過的手勢……


大年初一上看豆瓣只有5點幾,下午已經6.5,位居主流賀歲檔首位。說明直女癌或者競爭對手的水軍在瘋狂刷,真正看過電影的人是會給出合理評價的。老實說我準備打3到4星之間,但為了反擊一下,所以果斷五星,預計最終在7到8分之間。

看完之後,老實說確實是個不錯的電影。劇情並不宏大,也沒什麼創新,只是講一個成年人穿越回過去,和有矛盾的父親和沒有記憶的母親重新認識的故事,以及韓寒一直比較擅長和喜歡的四人兄弟之情。

對話、段子和劇情不尷尬,國產片做成這樣就不容易了。

韓寒受賈樟柯影響不小,很多鏡頭有賈樟柯的影子,高華陽這個一直在的配角,也有賈樟柯的影子在。情懷自然有,去世的賽車手徐浪,在片中在車禍後活了過來,這也許是韓寒的期待。歌曲自然也是情懷十足,離場時很多人都哼著在雨中。

當然,韓寒欠缺的是電影的更高級的本能和技能,電影人和作家還是挺不一樣的,尤其是一些畫面感覺的把握,劇情轉折的把握,和同為年輕的寧浩這樣的鬼才導演,差距還是很大的。

用影像講一個故事,和觀眾對話溝通,要更多放下細節,把握主軸,讓一個團隊去戰鬥,不像作家可以很主觀地一個人肆意宣洩,但這樣又會失去作家的本意,尤其是商業片,更多流於技巧。不過可以看到,相比於後會無期,乘風破浪更像完整的商業片。

甚至可以有些誇大地說,文字和影像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形式,我們很少看到同時二者都是成功的人。

PS盜樓下的圖,水軍技術真好,可惜扭轉不了大勢,甚至懷疑之前的直女癌攻擊也是競爭對手操作的吧。

韓寒對於女性的刻畫確實比較薄弱。但對於跟風者,我想說為什麼沒有異性戀去抗議斷背山呢。電影又不是選總統,作家或者導演不代表全民,只代表他自己,接受多樣性的第一步就是接受不同異議的存在。

初一晚上已經上升到6.7了,期待和預測一樣在7和8之間


電影名字(乘風破浪)+主角名字(阿浪)+主角身份(不被家庭理解的小鎮青年),再加上韓寒與他之間的關係。

我賭五毛錢這片和徐浪有關。

— 被贊了再說幾句,目前關於電影的信息不足,但如果做的慢的話,16年底開機17年初開始後期+宣發+定檔18年上映的話,剛好是徐浪離世十年祭。

已定檔2017年大年初一,後半預測失敗~


~~~~前方高能~~~~~~~~~~~~~~~~~~~~~多圖預警,非WiFi 慎入。

鄧超+彭于晏+趙麗穎=乘風破浪

劇情如何,現在還不太清楚,不過現在的人,都是沖著演員來的,絕大部分。

彭于晏一個有顏值的男人,演技還是挺棒的,不比某些小鮮肉。

看完這幾張照片,連我一個男孩都覺得他帥,不知道多少的少女心被俘獲了。

鄧超,一個演技不錯顏值挺高的傢伙!關鍵還是喜劇之王,還能逗你開心

(∩_∩),這些就夠了還要什麼啊。

相信大家看過烈日灼心,鄧超在裡面可是勘稱影帝級表演。

看完這個,有木有大年初一想包場感覺。趙麗穎,一個從農村來的姑娘,給人的感覺總是落落大方,沒有你想要的網紅臉,圓臉的漂亮姑娘,有演技!

別攔著我,大年初一,我一定要去看麗穎,哦不,是乘風破浪。


推薦閱讀:

為什麼許多台灣和香港的年輕人的政治傾向如此激進?
青年得了糖尿病還有活著的意義嗎?
為什麼轉專業要學好原專業?
學院級別的青年志願者協會應該怎樣發展?
患有房顫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TAG:電影 | 文藝 | 韓寒 | 青年 | 乘風破浪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