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適合發展私立教育嗎?這是加劇階級固化還是能促進社會公平?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 偏見、歧視與不公,更多關於歧視話題相關討論歡迎關注。


謝邀。

看似很專業的話題,但我還是想通過故事的形式更容易讓人看懂。純屬個人觀點。

簡單說下我個人曾經的情況,小學換了五所,初中換了兩所,高中與大學暫且不論,曾在幼兒園實習深入了解北京一級一類幼兒園及一些部隊幼兒園,早教親子機構等。

先來說小學,由於父母是漂一代,家裡兩個孩子,均在北京,小學時家裡連小康都算不上,父母為我們找學校,想找學費便宜還想接受好的教育那種,於是一二年級在北京公立小學上學,那時公立小學無論是教學設施還是學習配套用品都是非常好的,但對於外地學生來說,借讀費也是極其昂貴的,二年級一結束父母便帶著我們轉學,接著尋找便宜又好的小學,於是我來到一所私立學校,我不知道學費多少,但是那會班裡基本全是外地的孩子,做生意的,賣菜的等等,教材變了樣(有篇課文因為經常轉學學了三遍),學生極多。後來好像是班車要收費了,爸媽帶我們又轉了,四年級下學期轉到了一個很破的、人很少的公立小學,每天都有學生被老師叫去刷她們的飯盆,擦洗班主任的自行車,由於偏科嚴重,數學極差(數學本來就不好,小學二年級出了一次車禍後休息了很久落了課,更差了,那會班主任數學語文全教,數學差語文再好也沒用)中午天天請家長,小時候內向覺得很丟人,長大後才懂得原來是因為我家沒有送禮。

該上六年級時,我家這個鎮四校合一,相當於又回到最初那個公立小學,但是全部搬到新的校區,一切都是新的,人很多很多,有七個班之多,但基本都打亂了,記得那時語文好,班主任語文老師很喜歡我,還讓我判同學的作業從而錯過了最愛音樂老師的音樂課,總之六年級真的很美好,很喜歡。(因為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終於不是一個老師教了)這是第四個學校。而還有一個學校是最早的一個上學前班的學校,記不清了,但是那時學習極好,回回雙百,從那以後學習再偏科的,也不知為什麼。

再來說初中,數學差,但是小升初入學都是考數學,考了三個學校最後終於考入,原因是一個很老很破的學校(大概有50年貌似)招不到學生所以出題簡單,初一隻有兩個班,覺得一切都還可以,老師都是極好的,語文老師有才,單身女生物老師班主任盡心盡責,數學老師頭髮亂糟糟但很善良,還有品德老師很溫柔,歷史老師也很好,還有地理老師,計算機老師都特別好(每年教師節春節還堅持發信息快十年了,直到去年手機丟了沒有號碼了)學生少也沒那麼多事,後來初二和另一所學校合併了(因為我們學校硬體跟不上了),初二初三搬到人家學校,我們原來初一的班全都打亂,但新老師也都挺好的(有些還是以前老學校的老師教)真的很負責,用句當時老師的話說,初中才是最美好的時光,沒有高中壓力那麼大,那會合併之後,班主任說我和合併過來的女生是南方人,說南方人聰明,我記得很深,她還幫我弄到一個條子免了借讀費,雖然當時沒明白什麼東西,但是我發現只有我一個人填表了。後來的汶川地震哭了的數學老師,不顧在家兒子發燒依然趕來上一節課的物理老師,喜歡放課件得地理老師,還有語文老師等等也是很好的人,真的很美好。也許有人會說可能只是對我而已,但是那時我學習並不拔尖,總有掛科,老師是真心對所有學生上心,不存在偏心,沒有勢力的老師。

最後說說當幼兒園老師的日子,雖然公立幼兒園體制設備,環境都是最好的,學費便宜,但是極難報名,提前一兩年都難報上,而且對於教師而言內幕相當之深,可以說發自內心全心全意為孩子好的老師並不多,而且越早去的老師越認真,雖然沒有很多經驗但絕對真誠,相反老油條早就乏味了,誰送禮對誰關照,除非是會來事兒,聰明的小孩會討喜。

還有私立幼兒園,我雖然沒有去過,但有同學在國貿那邊貴族幼兒園,一個月托費近兩萬,反而下午三點多就放學了,不過這錢不是白交的,教育方式等,純外教各種普通幼兒園沒有的教學模式。可以想想為什麼明星名人的孩子去的都是私立幼兒園。

再就是早教親子,這裡不做過多說明,上過早教親子班的孩子再上幼兒園,和直接上幼兒園的小孩領悟能力及適應能力確實不一樣,除非是非常聰明的小孩。

說了這麼多,最後總結下,從我個人的經歷到實踐再到觀察,我認為私立的教育體制就目前看來還是有需要的。

關於幼兒園,如果你家足夠有錢可以選擇私立高級的幼兒園,沒錢就盡量進公立的(雖然公立老師體制混亂,但老師進門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哪怕就是幹活的也是選擇學校優秀的學生實習,內幕與孩子也沒有太大關係這點可以放心)不建議選擇沒有全面體制級別的幼兒園。

關於小學,現在一般都是公立的吧,私立已經幾乎很少了,務必找老師好的,畢竟六年,孩子的是非發展觀正在建立。

關於初中,現在大部分都是初高一校的,我覺得選擇好真的很重要,有句話說寧當雞頭不當鳳尾,我個人認為不如就做鳳尾,本人在初中二年級有一次實驗班從新排名篩選,有兩個在初一二年級里曾經年級前五十都從未進入過的學生,初三去了實驗班,後來進了前十。孟母三遷不是沒有道理,濃烈的學習氛圍可以影響周圍的人,比如哈佛那個故事。

私立的制度對某個程度來講是需要的,至少有錢人願意花更多的錢讓孩子享受更高級別的待遇,這算是權利吧,而沒錢的人公立的體制也很不錯,足夠了。只是千萬別選亂七八糟的地方就可以了。

手機碼字一小時…望能對有需要的人有幫助,謝謝。


未來中國私立教育肯定會大力發展,這其中原因有很多,

1 隨著經濟發展,很多富裕階層已經不太滿足於普通學校教育,要有更高的精英教育需求

2未來孩子的父母都是以80後、90後為主,他們崇尚個性,對一般學校教育很多人深惡痛絕

3教育多元化發展,跟國際接軌,已經是一個趨勢

就歐洲而言,公立私立學校已經有非常清楚的例子。例如英國的公學教育,過去就是屬於貴族學校。裡面課程設置、對孩子要求,完全更公立學校不一樣。或者說要求更嚴格,學習課程更多。培養的目標也是社會精英階層

穿著體面優雅的哈羅公學學生

而英國普通學校培養的是正常的公民,課程是普及教育,滿足於大眾。課程相對輕鬆。這一點上,我就很反對說英國孩子上學很輕鬆,那只是普通學校,你去各個公學看看,拉丁文、法文、馬術、高爾夫、空手道這些課程讓每個孩子都忙個不停,學習也是很緊張的。

法國的高等教育,也是一個例子,普通公立大學之間差別並不大,並且只收註冊費,免學費。而私立學院,不但學費昂貴,入學資格也非常苛刻,因為私立學院被稱為「精英教育」

不過這些例子,都具有百年以上歷史沉澱,中國目前想要達到這種層次還很難,主要是中國私立教育太混亂,政府給出的政策又是多變,最主要的,最主要的一點,在中國這個思維相對保守的國家,要打破常規做一個很有個性的私立學校,是非常難的事情。比如說前幾年北京和山東出現的私塾教育。引起很多教育專家的口誅筆伐。這些私立學校能否頂的住壓力,堅持做下去? 是個非常大的挑戰。 另外一點,中國飛速發展下,社會太浮躁,真心能安下心思做好教育的人太少。多數都是想賺錢。

我個人認為教育可以賺錢,教育本身就可以當做商品。上學,交學費,理所當然,尤其私立教育,屬於精英式教育,本來就是商品化的,如果你上不起學,你可以去上國家辦的公立義務教育嘛。但是,但可是,教育商品化的根本是什麼? 是教育質量啊。你輸出的教育質量底下,誰肯花錢去買你的教育?這一點很多私立學校都看不清楚。

私立學校,必須樹立自己的品牌,嚴把質量關,像英國的教育幾百年前就已經商業化,英國很歡迎世界各地的人去他們大學交錢讀書,但是,英國大學不等於你交了錢,就要遷就你,你若是達不到畢業要求,他不會發給你畢業證的,這也是英國教育含金量高的原因。

最後題主關於私立化教育是加劇截擊固化,還是促進社會發展,我覺得很難一時說清楚,但私立教育的發展,不是誰能阻止和左右得了的。從古代,就有類似私立教育的精英教育,古代各地的官學、國子監。日本皇家的學習院大學,都屬於私立教育


從目前來看,會讓我國教育更加公平。

1 學前教育領域,私立幼兒園可以增加競爭,促使各學前教育機構提供更加合理優質的教育服務。

2 現階段中國基礎教育領域的私立學校以國際學校為主,給不同的社會階層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選擇,也給一些小城鎮的居民帶來更高質量的教育。

3 高等教育領域,私立大學屬於絕對弱勢。無論是在師資,經費,生源,知名度等等,私立大學無法和公立大學競爭,在一流大學上更加明顯。因此鼓勵創辦私立大學有利於給高考生提供更加多元的選擇,也給公立大學以一定程度上的競爭壓力,促使整個大學教育水平提升。


無論社會怎麼進步,優質的教育資源一定是匱乏的,教育就是篩子,不同規格的篩子過濾出了不同智力水平努力程度家庭背景的人,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接受優質的教育,就算真給我一個上北大的機會,我也不能保證一定順利畢業……我覺得私立學校存在的意義就是能提供其他公立學校提供不了的東西,比如各種國際學校,上完了直接出國,其實是使教育體制更多元化了,整個社會的效用也會提高。另外,我國的問題可能不是教育資源匱乏,而是地區之間教育資源不均衡,再深入的事情我也不太懂就不亂說了。

第一次被邀,好開心(?_?)


這是個在發達國家已經解決了N多年的的老舊話題了。

首先要明白公立學校是做什麼的,為什麼會有公立學校。 在全世界(不只是中國),公立學校最主要的責任是普及教育,這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建設,無論窮富都要讓適齡兒童受到教育。 普及教育是公立學校的首要責任,當然公立學校也有責任提供盡量好的教學質量。

但由於公立學校依賴於政府撥款,走的是大鍋飯平均化的路線,這樣從根本上決定了公立學校一般來說並不具備提供高品質教育的條件 - 比如15人的小班上課,比如更加高端豐富的課外活動。

而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就是社會需求的不同層次。 因此私立學校的出現是理所當然的,這在歐美也是教育發展歷程中的必然結果。 中國亦是如此,規律就是規律。

讓每個有不同需求的人在合理合法的框架內各得其所,這是公平公正的事情。 讓有著更高需求的學生在大鍋飯公立學校內勉強混日子,是對這部分學生的不公平。


前提1:優質教育資源匱乏,總是需要分配和競爭的(哈佛耶魯清華北大不是白菜)

前提2:長期看教育資源總體水平會提升(現在的大學平均水平肯定比三十年前強的多)

現狀一:現有教育制度是社會福利的,政府強行扭曲價格——優質資源劣質資源混合!教育平均化嚴重

趨勢一:私立教育市場化——優秀教育資源集中:馬雲可以為兒子上好大學出一千萬,你爹行不行?不行就別說話

趨勢二:公立教育平均化——普通教育資源共用:形成一種窮人公立學校的狀態


無論是否發展,階級固化是必然的,正如財富的集中。

針對福利與公平方面,應該有個穩定的對照,如北歐國家,而不是一會美國一會德國一會日本。

泛泛的說,私立教育會加劇階級固化。

不同區域教育資源差異與區域內的教育資源差距是不同的概念。

目前高考標準單一,主要以基礎的記憶力、邏輯思維等來挑選學生,雖然教師的水平也很重要,但所有學生終歸是在同一起跑線(或者說地點更合適),在漫長的馬拉松比賽中,自己努力仍舊有決定性影響。

而私立學校嘛,私立學校的發展意味著高投入、高素質教師資源、更好的教學環境、更先進的設施,挑選優質生源。問這麼個問題,為何不把資源投入公立學校的條件改善上?好吧,我知道其中比較複雜,略過不提。

其實單純的私立學校只是加強版的假期培訓班,重點在於高考改革,高考確實不是最好的選擇。然而,打著素質(必須承認,這很合理)的旗子來挑選「人才」,受高薪吸引的教師資源愈加集中,受此環境影響下,三六九等的劃分愈加嚴重。最終的結果是階層、職業的固化,在未來高等教育或許再次重大改革,金融、法律、政治、軍事教育更加專業的學院,生物、航天等要求更嚴格的入學資格,而機械維修、編程大概需要實踐來精修,至於操作各種設備、服務業?多麼簡單……好吧,這有點聳人聽聞,畢竟「自由的」「資本的」世界追求「個人自由」「個人選擇」,目前也沒有哪個()()(填空題)國家有這個趨勢→_→吧?

本人更希望的初、中級教育不是國辦或者私立,而是公益性質,真正的公立,摒棄私立的自私性質和國辦的官僚僵化,理想化的按照興趣,發展自己的天賦。至於有些人的遺傳決定論,如果基因能夠決定一切,人不是很悲哀嗎?


我倒是覺得,三四線的私立學校能夠稍微彌補一些地區間的教育不平衡。稀少的優質教育資源基本集中在一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學校靠什麼來吸引一線的好老師?靠錢啊。三四線的公立學校哪有這樣的錢和魄力這麼砸錢招老師的??這樣三四線城市裡也有了一線的好老師,雖然高考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分數線差異,雖然考一線的好學校仍然難如登天,但至少能夠和一線學生競爭考上重本的幾率又大了一點。

舉個栗子,西南人口大省某至今沒有雅思培訓班的N線小城,在02年突然有了一所私立學校,立即吸納了大量當地優秀教師資源,特別是一些小縣城的骨幹教師,兩年內在考取清北和重本人數就能夠和當地最牛的百年公立名校基本持平了。後來也吸引了一些一二線來的好老師。私立學校老師競爭很激烈,帶班憑業績不帶班基本工資只夠吃飯,但福利也好,本校老師均可優惠10W(02年價)買指定小區房。入校費2W。學費2k一學期(同02年價謝謝)。小班教學30多人一班,每個班配備一個英語老師。學校條件也很好,操場游泳池體育館幾排鋼琴房四人間宿舍,教室宿舍空調隨便開飲水機隨便喝,夏天教室倆大櫃機吹得我腦殼疼??班上的同學高考很多都考了不錯的學校,現在知道近況的基本都出國了??

但從另外一個方面講,也把不少縣城小學校抽血了??栗子太具體不想在知乎被認出來匿


私立教育體制,感覺像是因為有一部分人不滿足於讓子女接受一般的公立教育,想尋求更為優秀的教育資源,意見達成一致進行訴求,最終成型。可在中國這種教育又被稱為「民辦教育」(並不包括民辦課外培訓機構),多以中國高等教育為主。在我們高考結束的一段時間裡,有很多同學就會開始談論這個,大概是怎麼個情況呢?答題時手一抖,這次二本線沒上去,找個民辦三本大專之類的先上著吧,區別於其他院校的特點是:貴。

而基礎教育更是這樣了。由於有義務教育制度的存在,在普通公辦學校就讀的成本遠遠低於民辦私立,而民辦學校的存在更多的是為先前所估計的那部分人提供的,收費的話,自然少不了。私立的形成肯定離不開社會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的影響是貧富分化,當然貧富分化也構成階級對立,階級是正常社會所必然存在的。

但是現在的教育資源匱乏問題的主要矛盾不是公私立學校,而是地域教育偏差。地域教育偏差是東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的教育差距以及同一地區優秀學校與普通學校之間的差距。時常關注新聞會發現有的西部山區學校里只有幾個孩子,也只有幾個老師,一個老師代好幾個年級好幾種科目,與之相比的是山外面的學校一個班幾十學生,上課時人滿為患。還有同一地區不同學校的教育資源不均問題,就我知而言,重點學校的招生質量和師資力量完全碾壓普通學校,普通高中上線率低的出奇,好幾百人二本上線十几几十個......而重點高中應屆生上千人,上線的人比那些學校應屆畢業生總人數都多出許多。解決當前問題是抬眼往後看的基礎。

1.我所寫的基於一個西部地區學生的見聞及親身經歷。

2.個人覺得私立教育體制對於階級固化和解決教育資源匱乏問題在現在是看不出來的,只有真正形成公私對立的態勢才能加以討論分析。


我覺得未來中國會私立教育為主吧,公立的只剩下個別重點中小學能存在。因為現在都進入MOOC時代了,馬上會出現全國連鎖的私塾(類似新東方),進行翻轉課堂式的教育,上課時讓學生看頂級的視頻(如人大附中同步課堂),雇些大學生做輔導員給學生答疑和管理學生,在以中考和高考成績論成敗的中國肯定是只有成績好的學校可以存活,一個私立的,不限制戶口和學區,沒有入學考核要求,並且成本極低(如果不是零),並且還接受全球最頂級的教育的私立連鎖品牌私塾會秒殺其他非省級重點公立中小學。

註:

翻轉課堂的理念可以看這個可汗學院的ted介紹 TED-薩爾曼·可汗

至於階級固化更不可能,在開源化和網路化的時代,最先全球平等的就是教育了(如果不是已經平等),因為全球有網的地區享受的教育(至少非研究生階段)是一樣的,並且都是全球最頂級的。比如我碩士學軟體工程,博士要轉生物信息,我補的N門生物課程全是全球最頂級的相關課程並且參加考試取得了成績(如 edx上MIT lander親自講的生物學導論,和MIT課堂同步 ),而且都是免費。

順便說下,開源化,網路化和虛擬化時代其他領域也是全球統一的,沒有差別,如娛樂,以後非洲人也能帶上VR眼鏡和美國小孩一起玩魁地奇之類,看同樣的電影(有錢的地區付錢,沒錢的地區用磁力鏈)


多謝邀請。

首先你把私立教育的範圍設定在了中國。

那麼我認為其實你所指的中國可能是北上廣深這類的一線城市。因為在三四線城市,公立教育的存在都需要很大的努力。而一二三四線城市,對私立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

另外,地域的問題。西藏新疆和北京天津相比,偏遠山村和發達城市,貧窮和富有相比……呃,其實,中國的情況是有些複雜的。

但是你既然考慮到「私立教育」這個的問題,我說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吧。人是有個體差異的,所以公立教育是國家的要求,有時候滿足不了個別一些個體需求,教育和活動的開放程度也不同,所以有時候私立教育的受眾會更具體一些。

再說說你提到的階級固化和社會公平的問題。

這個其實有點不必要了。

有群體,有管理,必然就有階級。人與人之間身份區別,必然要用階級來體現。這無可非議。你想達到所謂的社會公平是需要一個大前提的。公平也是保障和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仍然有極少部分的人是達不到的。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多了不說了,否則會越說越遠。

總之,私立教育一定是有需求的,而且個人覺得在經濟條件和文化程度較高的家庭中市場前景應該不錯。

如果說加劇階級固化了,那麼不止私立教育了,其他各方面也一定都會存在的。

所以,只能努力吧。


先說一個現象吧

今年中考過後,我市重點高中進行平均招生。潛江中學在每所初中招一部分學生,當然這些學生都是這個學校最好的。可接下來的問題就來了,比如曹禺中學有人考了600分,可是沒指標了,上不了潛江中學了,而其它中學的學生可能考了400分,但是在指標之內就可以上潛江中學(本地最好的高級中學)。

一到6月底、7月初的時候,大街小巷裡都可以看到高級中學拉出來的條幅,內容無非是恭喜我校又考了一本XX人,二本XX人,XXX考上北大清華……我們可以大膽猜測一下,公立學校的老師在平常教學中是不是只關注了那20%不到優等生呢?

教育資源本身就是很稀缺的,如何做到公平呢。以目前的態勢來看,互聯網資源可以做到相對公平。美國一個叫可汗的老師不是把從小學到大學的數學課都教了么。而我國目前最缺乏的應該是英語口語的理解能力(一個小學生你讓他去看可汗的數學課,可他聽不懂)。

要推動互聯網教育,只能靠民間資本。


題主有點太較真了,私立學校是順應情況而出現的,它帶來的利益和劣勢共存,所以這個不是選擇題。

對比國外的私立教育,我國的私立其實還沒有那麼成熟,畢竟出現的晚而且國家背景啥的都不一樣。

但是私立教育還是帶來了一定的好處,比如給教師的自由,為需要更好教育的學生提供機會,讓土豪家長有所選擇。相對應它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國家需要逐步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定監管政策,在實踐中逐步的完善。

我還是覺得私立教育會在比較發達的城市會發展不錯的。 (??????)


謝邀⊙▽⊙

這是我的知乎第一邀哇~

但是關於這個問題。。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視野去回答,所以我說的都是自己此時此刻也許幼稚的感受。

我腦海中的私立學校僅僅是我理想中的那種和主流學校完全不一樣的學校——沒有官僚主義,是由真正的教育者組成的,那裡的孩子們被理解、被尊重、被肯定,老師們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所有人都很幸福~就像巴學園。

也許這樣的學校在私立學校里也並不是主流,但確實存在。

所以我對這樣的私立學校是有很大好感的。

並且有著未經證實的理想化的認識——這樣的私立學校的存在,可以給主流教育做一個示範,讓大家看到有人如此對待孩子,看到有這樣的完全不一樣的教育觀。在如今連基本的教育常識都沒有普及的背景下,漸漸讓整個教育環境有所改善。

像我想像的那種私立學校,能上得起的家庭必須要有物質基礎和思想基礎,所以是有較高門檻的。而所謂的示範作用,我也不確定有多大,畢竟他們的工作重點不是推廣教育理念。

但是我認為,教育市場的多元化是好的、也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大家的物質越來越豐富,會開始思考子女教育問題,會有越來越多的不同需求,於是原本單一、沒有選擇的狀態就需要改變了。大家有了更多的選擇,就會產生更多的思考,對教育的認識也會提高,這些事情的發生最終會推動主流教育工作者的觀念的進步。

慢慢來啦~

我看問題會更偏向於關注人們的觀念想法。

但是就像其它答案說的那樣,私立學校的任務本就不是平衡教育資源,它是為有能力接受它的人制定教育。在這樣的意義下,造成社會階層固化是必然的。

接下來我要到一個小小的私立學校實習,之後再到一個公益的教育機構(平衡教育資源和推廣教育常識)工作。這是個好問題,我會把它放在心上,去做事情、想問題的~


首先當然是很適合發展的……可以參考私人教育在中國的發展歷史…

詳情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稗草en"

http://weixin.qq.com/r/_inG3uTEarkVraC993zo (二維碼自動識別)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力(多樣化)技能的再生產是怎樣獲得的呢?在這裡,與奴隸制或農奴制特點的社會形態不同的是,勞動力技能的再生產(作為大趨勢)傾向于越來越少地(通過生產內部的學徒期)「當場」獲得,而是越來越多地在生產之外,通過資本主義的教育制度以及其它場合和機構來完成。

孩子們在學校里學到了什麼呢,他們在學業上會有各種各樣的差距,但至少學會了讀、寫、算之類的許多技法,同時也學到了許多別的東西,包括「科學」或 「文學教養」的要素(它們可能是初步的,也可能正好相反,是深入的)。這些教養直接有助於在生產中從事不同的工作(有的學校培養體力勞動者,有的培養技術 人員,有的培養工程師,還有的培養高層管理人員,等等)。就這樣,他們學到了「本領」。

但在學習這些技法和知識的同時,孩子們在學校還要另外學習良好的行為「規範」,即每個當事人在分工中根據他們「被指定」要從事的工作所應遵守的姿態: 道德規範、公民良知和職業良知;實際上就是關於尊重社會技術分工的規範,說到底,就是由階級統治建立起來的秩序的規範。他們還要學會「講體面的法語」,學 會正確地「管理」工人,即實際上(作為未來的資本家及其僱員)學會恰當地「使喚他們」,也即(在理想情況下)學會用正當的方式「對他們講話」,等等。

更科學的說法就是,勞動力的再生產不僅要求再生產出勞動力的技能,同時還要求再生產出勞動力對現存秩序的各種規範的服從,即一方面為工人們再生產出對 於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的服從,另一方面為從事剝削和鎮壓的當事人再生產出正確運用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的能力,以便他們也能「用詞句」為統治階級的統治 做準備。

換言之,學校(還有像教會這樣的其它國家機構,像軍隊這樣的其它機器)給人傳授「本領」,無非是以保障人們對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的臣服或 者保障他們掌握這種「實踐」的形式進行的。所有那些從事生產、剝削和鎮壓的當事人,更不用說那些「意識形態專家」(馬克思語),為了要「憑良心」克盡職守 ——被剝削者(無產者)、剝削者(資本家)、剝削者的助手(管理者)或者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的權威(它的「官員」)等等各自的職守——都必定以這樣那樣 的方式「浸染」在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當中。

由此可見,作為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條件,不僅要再生產出勞動力的「技能」,而且要再生產出它對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的臣服或這種意識形態本身的「實踐」。甚至只說「不僅??而且??」都是不夠的,因為很明顯,只有在意識形態臣服的形式下並受到這種形式的制約,才能為勞動力技能的再生產做好準備。

但是,這就要承認一種新的現實——意識形態——的實際存在。"

——《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阿爾都塞

教育系統是意識形態鬥爭的戰場,決不能讓資本家控制


德國


發展私立教育估計以後就是貴族學校吧


我小學到初中都在公立學校,初中還在農村學校(原因是整體成績第一)後來高中就在全市最好的藝術附中了。

先來談談小學,雖然是公立學校,但是是全區最好的,實驗小學,也是花錢買名額或者是房子才能上的,好學校就是什麼都比其他學校優先,比如減負首先在我們學校實行,比如三年級就開始有外教教英語,比如課後學校里有各種不同的興趣班和興趣小組,不用為寫不完的作業發愁,還有充滿特色的年畫課,合唱團,現在看來都是非常先進的!說真的這些課程對孩子真的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然後初中去了一個一般的學校,之後因為成績差轉到了鄉下一所初中,雖然整體成績好,但是綜合素質並不高,裡面簡直是軍事化管理,沒有課外活動,不許有興趣愛好,時刻在學習,現在想想,這些孩子只有考進重點高中才能有其他出路,所以這麼教學也是有好處的,至少校長真的很良心!

雖然初中在這麼嚴格的學校里,但我的成績還是不好,主要我真的熱愛畫畫,幾乎每天上課都在畫漫畫,因為這個還被請家長,被針對,被同學們當作奇葩(因為不學習)

後來就上了藝術附中,其實是私立的性質,學費一年1w,這所學校文化課並不好,所以還要單獨去補課,當然還不包括畫材啊什麼的。

考大學也更容易,我們學校有專賣對藝術學院的保送名額.(當然,藝校的缺點就是很亂)

就我自己的真實感受,私立學校資源優越,諸如我們市國際學校啊,貴族學校啊,更加昂貴的也是更加註重培養綜合素質,我小學同學有念國際高中的,直接參加英國高考,學習禮儀啊什麼的。

而公立學校單調乏味還要苦苦給自己設立一個虛幻的目標,生活經歷,技能,修養,素質,都會被忽略,眼界也會很小,一般來說最恰當的比喻就是牧民生兒子為了放羊那個故事。

所以一般家庭好點的孩子會選擇私立學校,畢竟它還是存在社會bug的!笑!

還有說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就是會一門手藝的人會比普通大學成績好的人更好就業,比如會其它語言啊,會創作啊,哪怕會挖掘機 ,所以死讀書靠考試逆襲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了,教育資源不平等,階級固化也是必然的趨勢!

不過這裡只是大部分人,不包括特別聰明的人,長得好的人,或者運氣好的人~:D


私立,民辦教育是公立教育的一種合理的補充,但是如果把重點公立學校轉製成私立,或者把公立學校的老師都挖到私立學校去的話,那麼必然造成教育資源的不公平。現在北京上海已經有這樣的趨勢了。對此有些擔心。


推薦閱讀:

想買一台 iPad 用於日常學習,有什麼建議?
一個輔導老師三年的所感所想,該不該讓孩子參加輔導班?
為什麼中國的大學教育資源這麼不平均?
怎樣看待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為什麼清華北大之類的我國頂尖高等院校不能把教育資源公開化?

TAG:經濟學 | 社會問題 | 教育體制 | 教育資源 | 教育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