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品安全方面問題嚴重,國家是否下了大力氣解決?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 吃得明白,更多食品安全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我不是憤青,但匹夫有責。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強大與弱小,表面上看是那些高樓大廈,那些鋼鐵機器……但是深層的原因,應該是這個國家的文化,什麼是文化?個人暫時能提供的解釋是:應該是一種讓人發自內心的認同——信仰。鄙人淺見:一個追求優秀的人,必然會追求身體健康;一個民族要強大,必需要人民健康。因為,健康是精神生活的基礎。
我們生活的環境,食品安全,包括飲用水,無時不刻在毒害著我們……雖然不會死,但是生活質量卻大受影響,而且,我們很多人卻無能為力。生活條件好的,要好些,但是我們國家,占多數的應該是條件不那麼好吧(這個我沒有具體數據,只是一種源自生活的判斷)我不明白:國家為什麼不下大力氣解決環境問題,食品安全問題,飲用水問題,等這些問題?難道,這些問題不應該首要地被考慮嗎?我見識很少,不懂也不理解,一個國家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人民被毒害而不痛下鐵腕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
首先,用一組數據來回答題主的問題:我國的食品抽檢合格率在過去三十年里一直處於上升狀態,從1994年是82.3%,到2000年是88.9%,再到 2002年是93.4%,根據江南大學最新的《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3)》,2013年全國食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5%。看了這組數據我想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是有所為的,但又怎麼解釋這些年發生的那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呢?這組數據和我國的經濟發展成正相關,可是由於這三十年經濟發展過快,政府監管力度(法治)和民眾的道德水平(自律)這兩個配套軟硬體並沒有跟上經濟的飛奔,導致法治和自律的雙雙斷層,出現一些讓人難以接受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就在情理之中。以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為例,是奶站收牛奶的人想出了這個辦法,這和民眾自律不足有關。隨後政府監管並沒有及時發現並阻止這種行為,這又是法治不足的問題。
在這裡我嘗試從另外的一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把一個真實的食品安全現狀轉遞給大家。
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反映了中國民眾的一個「無奈」,大家都覺得在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太嚴重了。在我們生活中幾乎沒有「安全」的食品,比如這幾年流行的一個段子「中國人的一天」就反映了這種擔憂。早起,啃個染色玉米饅頭, 吃兩根地溝油油條,切個蘇丹紅鹹蛋,沖杯三聚氰氨奶,吃完開錦湖輪胎的車去上班。中午,瘦肉精豬肉炒農藥韭菜,再來一份人造雞蛋鹵注膠牛肉,加一碗石蠟翻新陳米飯,泡壺香精茶葉。下班,買條避孕藥魚,尿素豆芽,膨大西紅柿,石膏豆腐,回到豆腐渣工程房,開瓶甲醇勾兌酒,吃個增白劑加硫磺饅頭。飯後,抽根高汞煙,去地攤買本盜版小說。回去上一會盜版操作系統網,晚上鑽進黑心棉被窩。核輻射算啥,很鹽重嗎?事實的確如此嗎?我們真的是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裡嗎?在討論這些問題前,先和大家介紹一個關於食品安全的重要概念,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所謂的安全食品。藥理學和毒理學先驅Paracelusus提出毒物劑量概念,指出所有物質都有毒,即那句著名的「萬物皆有毒,關鍵在劑量」。當然這個劑量對人而言,是基於物質毒性基礎上的。傳說蘋果公司的那個標誌來源於一個悲劇故事,即人工智慧技術先驅艾倫.圖林吃了一口沾有氰化物的蘋果後離開了世間,氰化物微量即可致命的毒性可見一斑。 那麼我們生活中那些食品添加劑、真菌毒素、農藥殘留、重金屬、甚至非法添加物的毒性又該如何評價呢?由於公眾最關心食品里會添加什麼化學物質,而一提化學物質大家又很容易聯想到食品添加劑,那麼這裡就以廣受大家「關心」的食品添加劑為例進行介紹。關於食品添加劑
一提到食品添加劑可能很多朋友都會皺起眉頭。很多細心的人在選購預包裝食品時都會看食品包裝上的配料信息,如果看到配料表裡有很多食品添加劑,就會對這類食品留下「不好」的 印象,認為添加劑放的太多了這個食品不好,從而改變或影響其購買行為。又比如流行了很多年的奶茶,我經常聽到我身邊的人說,千萬不要喝奶茶,裡面有很多的添加劑還有反式脂肪酸。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慮了, 那些說奶茶絕對不能喝的人其實不懂食品。
我們生活中充滿了食品添加劑,你每天都在吃它們,只是可能你沒有意識到而已。這裡我想用一個奶粉的例子來說說,見下圖一款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配料表。
圖1 嬰幼兒奶粉配料表
圖中我用紅線划出來的配料全部是食品添加劑,大家可以看看嬰幼兒奶粉里有多少食品添加劑,這可是給我們的孩子吃得奶粉,人們可能會問這是在吃奶粉還是吃食品添加劑?其實,食品添加劑是很安全的,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好處。如果說食品添加劑是人類文明科技的結晶,一點也不為過。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埃及用食用色素為糖果著色。而我國南宋大概在800 年前就有使用亞硝酸鹽用於臘肉的生產的紀錄。最早使用的化學合成食品添加劑是1856年英國人W.H.Perkins 從煤焦油中製取的染料色素苯胺紫。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始,食品添加劑迎來的快速發展,目前全世界食品添加劑品種達到25000種,其中80%為香料。直接食用的有3000-4000種,常見的有600到1000種。從數量上看,越發達國家食品添加劑的品種越多。美國食品用化學品法典中列有1900多種,日本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約有1100種,歐盟允許使用的有1000種以上。世界各國都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作出了詳細的規定,這個規定就是基於其「毒性」制定的。有些食品添加劑可以在大多數食品種類中使用,且沒有使用限量的規定。比如我國國標《GB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規定的瓜爾膠和木糖醇(按照國標2760的規定這樣的添加劑有76種)。而有些添加劑則只被允許在一些 特定的食品中使用,且對用量有明確的限量標準。比如:苯甲酸可以作為防腐劑在醋和醬油中使用,但是其在醋和醬油中的最大使用量不可以超過1.0g/kg。圖2《GB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關於苯甲酸在醋和姜油中的使用規定
關於食品添加劑,還想討論關於「一滴香」的這個事情,因為這個與食品香料相關,而食品香料屬於食品添加劑的一部分。經常在媒體上看到這樣的報道飯店使用「一滴香」,只需點上一滴,就能"點水成湯"。由於我也只是在新聞里聽說,從來沒有見過市面上流通的這種產品,於是在百度里搜索了該類產品。要想了解一滴香是什麼還是要看其配料表,百度給出的一種一滴香的配料表為:乙基麥芽酚、丙二醇、食用香料。
乙基麥芽酚和丙二醇都是《GB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規定允許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 見下圖。
讀到這裡,相信你已理解「萬物皆有毒,關鍵在劑量」這句話了。可是中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到底什麼如何呢?這個問題需要系統性的來看。如果把整個食品的產業鏈拉開來, 這是一個從農田到餐桌的過程。在農田這一端,食品的主要原料我們可以大致理解為:主糧、蔬菜、水果、 畜產品、水產品等。這裡面有很多問題需要討論,比如大米中的黃曲霉毒素B1 和重金屬的問題,蔬菜水果中農藥殘留的問題,畜產品和水產品養殖環節是否存在禁藥使用或藥物濫用的問題,海產品中重金屬含量的問題。到了生產加工階段,又涉及生產衛生條件(微生物污染)、超範圍超量使用添加劑、使用非法添加物(蘇丹紅,三聚氰胺等)等問題。如果要全面地回答題主問題,需要對整個產業鏈進行梳理,對食品的每個分類做相應的理化檢測和數據分析,才能得到準確答案。
可是,我還是想從宏觀的方面嘗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有同學會說,國內有那麼多食品安全事件,什麼避孕藥餵食給黃鱔,開了黃花的黃瓜一定不要買因為用了激素,白羽雞是吃激素長大的40天就出欄了而且還長6個翅膀,尿素豆芽,荔枝是藥水泡的小朋友吃了會得手足口病……,對這些怎麼看?其實每次我看到這樣的報道或是微信里流傳的這樣的帖子,我都想笑,因為實在太有誇張了,太有想像力了。可是,小夥伴們哪知道這個啊,小夥伴們都是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就這樣天天被恐嚇著,能不怕嗎!還有媒體,你們在報道食品安全事件的時候能不能負一點責任,說來說去就那麼幾句:「食品里含有什麼什麼物質,長期食用會導致什麼什麼疾病」,能不能說清楚一點,這個什麼什麼到底是允許在食品里使用的還是禁止的?長期是多長?食用是指吃多少?知道大家關心食品安全,你們就這麼吸引眼球,這合適嗎?
參考文獻:
1.《萬物皆有毒,關鍵在劑量》,鍾凱
2.《人工色素會導致兒童多動症嗎?》,阮光峰
3.《食品越來越不安全了嗎?》,鍾凱
4. 《GB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5. 《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3)》,江南大學
6.《不含防腐劑一定更健康嗎?》,楊艷
@Jason Guo從專業、宏觀的角度分析了目前中國食品安全的現狀,學習了,感謝。
我之前在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原料供應商( @謝熊貓君 寫過的那家), 下面我從市場的角度,用一些具體案例說一下我的看法。
整體而言,國家的食品安全監管效果是在加強的,但是食品安全現狀有沒有得到改善呢?我說不一定。
1,政府立法的速度一直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速度。
舉兩個例子,一個是以摧枯拉朽之勢火遍各地朋友圈的微信私廚,牙籤牛肉,私房蛋糕什麼的。這是典型的互聯網+滲透到了餐飲行業,方便懶人,降低商業成本,按理來說是個進步的好事。但是監管上面就出現了難題。按照以往包括今年更新的食品安全法規定,熟食加工再進入市場流通的企業必須取得生產許可證(QS),熟悉這個東西的朋友就知道,拿一個QS證不是租個房子弄乾凈點就可以了,那是涉及到設備投入,車間改造,員工管理很多很多方面,投資巨大別說是微商了,一般規模的連鎖麵包店也承受不了。於是微商們都把自己的工作室叫做【中央廚房】,拒絕【中央工廠】的稱呼,QS證木有,食品流通許可證也木有,很多公司三證也木有,就這麼做生意。那政府查不查呢,出了事就查,比如前段時間千層蛋糕大腸桿菌超標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那結果是怎麼樣呢,溫州(記得是)的監督管理局把一幫微商拉到一個地方,開了個會,說,"嗯嗯,這個這個。。大腸桿菌這個事情你們都知道吧,你們那邊有沒有這麼些情況啊?!" 「木有木有..."「嗯。木有就好,你們這個微商不準弄了啊,衛生條件又不行,安全意識又沒有,聽到沒有?!」「聽到了聽到了」。然後微商們又回到各自的家中,繼續發朋友圈做生意了。第二個例子是關於食品工業標籤的問題,政府說要把添加劑,轉基因,反式脂肪酸全部在食品包裝上標出來,老百姓肯定喜聞樂見(反正老百姓什麼也不懂)。但是標籤究竟要怎麼標,這又難倒了監管局。轉基因的金龍魚大豆油一定要在包裝上標籤出來,這個我們都曉得,但是盼盼的小蛋糕是用轉基因的大豆油烘烤出來的,這個標了伐?木有吧...還有更複雜的...金帝巧克力是用轉基因的大豆油加工出來的特種油脂再加工出來的代可可脂,儂曉得伐?好了,還有的就不說了,因為馬上就要吃晚飯了...2,政府沒有把市場監管的力量運用起來。
SGS老百姓裡面有幾個人曉得?諾安檢測呢? 這種以企業身份存在的第三方檢測公司,在食品安全檢測這一塊比政府的質監局要牛嗶的多,可是捏,下游的企業和消費者就認質監局的檢測報告,第三方檢測報告只是個參考甚至並沒什麼嗶用...舉個案例,去年年底台灣某制油公司,被爆出進口工業用油作為原料加工食用油,於是全國的下遊客戶/經銷商紛紛倒戈,要換油,換油就要看替代供應商的檢測報告,第三方檢測報告~不行!什麼國際檢測公司的報告都不行,就認質監局的報告。這個時候很多外資的供應商品控部門淚哇哇的說「我們市裡的質監局設備老舊,環境簡陋,很多指標的測的不準,你看,我們找的最好的外檢公司測的報告,質監局有的指標我們都測了,我們還多測了很多其他指標,你看行不行?」「八嘎!不行!」於是很多好的實際上更安全的產品被否定了,國產的替代產品上線了。對了...之前那家被爆出來用工業油的那家台灣公司,因為公關得力,所以現在市場份額又回到了行業第一的位置。3,出於戰略考慮,某些食材沒有被政府闢謠,擴大了食品安全的社會恐慌。
就說剛才提到的轉基因吧。轉基因技術是美國的孟三都公司弄出來的一個惠及整個人類的技術,但是捏,就因為他是美國的,所以咱(zheng)們(fu)要提防。其實政府做的也是對的,孟三都賣給中國的全部都是種子,而且不能開花結果種第二次,意味著國內放開了轉基因的限制,那就會有很多的農地都會被用來種轉基因,每年要跟美國佬求種子,沒種子就要死人。於是政府的做法是什麼呢,民間傳謠言轉基因三代絕後,那就傳吧,自己偷偷大力研發轉基因,中國工程院院士發文,習大大講話都表示轉基因是項好技術,我們要大力發展。那麼美國看到我們在偷偷研發轉基因,心想卧槽..那不是以後都不跟我求種子了?於是就有了人民網的這篇新聞:農業部:境外組織盜竊我國轉基因水稻實驗材料。Btw,綠色和平這個NGO很多做公益的人都知道,是披著公益表皮的境外搗亂組織,專門在國內搞破壞。說到底,其實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老百姓對於食品安全並沒有太多知識儲備,以訛傳訛,跟著媒體走。比如轉基因這個東西,很多食品專業的學生或者從業人員都懶的去闢謠了,就算是知乎這樣的高知平台,大拿都會覺得給轉基因洗白是一件丟臉而且沒必要的事情。再有人拿轉基因吃了三代絕育這件事情說轉基因有害,勞資就問你一句:
可樂喝多了,三代之後會爆炸..!你怕不怕?好吧,既然我是一名食品藥品監管工作者,就來回答吧。我可以這麼說:省以下各級政府不重視,真的不重視!為什麼不重視?說幾句實話吧:第一,因為食品藥品安全不出顯績。也就是搞好了來不了政績,得不到什麼大額財政資金獎補,又不是類似計劃生育這樣的一票否決,加之不重視也不是那麼容易出事,所以,食品安全的確沒有得到省以下各級政府的重視。第二,食品安全在經費投入上遠遠不夠。說個最為簡單的例子,我們搞食品安全監督抽驗,也就是抽取各個領域各個品種的食品進行檢驗,這就需要花錢,一般來說地級市每年應不少於1500個批次的監督抽驗,而這些抽驗需要購買檢測樣品、購買實驗耗材、如果本地做不了,還要委託送檢,本地能做,還要花費儀器用水用電用氣(一般是氮氣)的錢,七算八算一個批次從抽樣到出報告平均下來至少要幾百塊錢,如果要買對照品的話有的就更貴,甚至上萬,這就要花很多錢,而一般來說各級政府提供的經費遠遠無法滿足食品安全監督抽驗工作,所以,有的朋友中秋節問我,你們抽了多少個批次月餅檢驗,我說30個,朋友說我們不作為,我卻覺得很冤枉,我們也想把絕大多數市場暢銷的月餅都做一次檢測,問題是木有錢啊!第三,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在倒退。食品藥品監管體制目前正在改革,工商負責的食品流通,質監負責的食品生產,食安辦負責的食品綜合協調,商務負責的酒類監管都由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這本是好事,但是現在出現個情況,縣一級政府為了緩解機構職數的壓力要求工商,質監,葯監(有的還有商務)合併成一個局,叫做市場監管局,美其明曰:綜合執法機制,那麼問題出現了,新的機構整合了三個單位的職能,食品安全在這裡面便不是主要工作職能了,起碼不像食品藥品監督局單設時候那麼受到重視了。加之,三合一模式下,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直接由工商所轉變而來,人還是那些人,可是增加了一系列職能,這就好比你本來每天就一大堆作業,然後你爸媽又給你加了一大堆課外複習題,你的效率質量能高么?同理,鄉鎮監管機構突然增加了藥品監管,餐飲監管,保健食品監管,化妝品監管,以及質監局一攤子職能,你說他能管好么?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不信,所以,食品安全真的在省以下層面不收重視。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這就是個何不食肉糜的問題。不用說邊遠山區,在中東部地區的農村,你去村裡的小賣部看看,會有各種三無,假冒的食品,很多假的令人髮指。為什麼這種情況在城市就少的多。固然有農村監管不足原因,可根本原因是這裡大眾的消費能力只能買到這種質量的食品啊!說到底我們只是個剛解決溫飽的國家,吃的安全的前提永遠都是吃得起!………………吐槽的分割線………………看來大家對假的令人髮指的山寨食品都很有感情呀! ----圖侵刪-----WTF,這哪裡還有節操呀!下次我帶隊對流動攤販進行行政處罰的時候,請支持我,因為我在對你的食品安全負責!
我認識的人有是食葯監單位的,一個四五個人的小所要管十幾萬人的區域,低工資沒福利工作多還是其次,關鍵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出事故就要擔責的,這個責起步就是丟工作往坐牢方向走的!我那朋友說的,那麼大的城市,每天有數不清的攤販排檔在出售食物,記錄備檔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別說每個都要辦理正規證照了,更別說怎麼監控這些攤販在加工中使用違規材料的行為!但一旦出事商販擔子一丟跑了,上面一句監管不到位,就得好幾個工作人員倒血霉!
去印度工地巡迴安全檢查,第二天拉肚子,在印度同事告訴我瓶裝礦泉水也要燒開了喝,可惜已經遲了,我連續拉了一路,回國治好拉肚子,又立刻診斷出胃潰瘍,幽門螺旋桿菌竟然是陰性,都不知道是啥獨特細菌引起的,治療了8個月,中藥西藥都試過了才慢慢好。。。
講這個事情我是告訴你,食品安全和經濟水平相適應,信仰再好,沒有經濟水平,不要談食品安全。。。
不說印度了,你想像下建國初期,水中血吸蟲,豬肉中豬肉絛蟲,蔬菜糞便中的蛔蟲卵,各種寄生蟲,有什麼食品安全。普通本科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在讀來答個。我們的專業是幾年前新開設的,為了適應國家形勢。我們知道國家開始重視食品安全雖然並沒有看到真正太多落實的地方。檢驗工作畢業起薪低的可憐,沒日沒夜三班倒,沒有六便士怎麼去看月亮,身邊的學長學姐堅持在檢驗質監崗位的不足一半,很多人在畢業後選擇了其他行業。儘管如此還是有少部分的學長學姐為了這個專業留下來,有在實驗室住了一個月的,和努力將家鄉特產做成飲品推銷出去得了國家獎的。我們在努力,讓大家吃的更營養更健康更安全。食品安全問題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也請給我們食安人一些時間,制定更為詳細標準的規則去制約那些以公眾安全牟取蠅頭小利因小失大的人,用更精密的儀器更科學的方法去檢驗食品中的營養成分和毒素。風起於青萍之末。謝謝(? ??_??)?
毒奶粉事件本質是三農問題
端宏斌鉛筆經濟研究社2008年09月14日讓我們從本事件的主角—— 三聚氰胺說起,這傢伙可不是新面孔,它另一個更為人所知的名字叫做「蛋白精」,在中國充當食品添加劑已經有好幾年的歷史了,不過它根本就不能充當食品添加劑。去年發生過美國貓狗吃中國寵物食品致死的事件,那是因為在這些寵物食品中也添加了蛋白精。當初美國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食品中會有這東西,於是他們認為這是因為食物被污染的緣故,美國人的腦子哪能理解中國的事情,這可是國人故意放進去的。
在食品的製作過程中需要檢查蛋白質的含量,業界常常使用「凱氏定氮法」來間接測量,這是通過檢測食品中氮原子的含量來間接推算蛋白質的含量,也就是說如果食品中的氮含量越高,那麼檢測出來蛋白質含量也會越高,好在這個蛋白精的氮含量極高,因此只要添加一點點,立刻可以大幅度提高蛋白質含量,與此同時,再往食品中摻水,檢測儀器就被順利蒙蔽了。換句話說,蛋白精是為了掩蓋牛奶摻水用的。
最初,奶農只是往牛奶里摻水,但這很容易被發現,於是奶農往牛奶里摻入牛尿,因為尿里含有尿素,氮含量也很高,可以騙過儀器檢測,後來發現收集牛尿比較費事,於是就直接把化肥尿素摻進去,不久之後被收奶站發現了,收奶站開始檢查牛奶里的尿素含量,此路不通怎麼辦呢?,
奶農都是騎自行車把奶從村子裡送到縣城的奶站,大概要騎4個小時。冬天沒問題,夏天就不行了,無論你是多新鮮的牛奶,經過烈日炎炎的4個小時顛簸,我保證送到地方的全是酸奶,而且結塊均勻。奶站的保溫車又不肯到鄉下去收奶,怎麼辦?還是抗生素,每50公斤牛奶加20萬單位的慶大黴素,保證你放上兩天之後,奶還是鮮奶,連味道都不會變。前段時間,我看幾個奶廠都說自己的奶無抗,我是這麼看待這個說法的,如果你有自己的養殖基地,並且不從外界奶農手裡收購一斤牛奶,我相信是無抗的,如果你是收購加工的話,根本就不可能是無抗的,夏天牛奶的保鮮期太短了,根本就受不了半點顛簸,收購的牛奶不加東西,連5公里都送不出去。
就有些不法分子動起了歪腦筋,他們發現現有的儀器設備很難檢測蛋白精,不是說不能檢測,而是說檢測的成本比較高。很快,蛋白精這東西在全國範圍內蔓延開了,即使是現在,你去阿里巴巴網站上搜索一下,你還能發現很多賣家呢。
有人說這個蛋白精是三鹿摻入的,而三鹿說這個東西是奶農摻入的,其實原因要複雜得多。即使是三鹿乾的,也不能證明奶農沒幹,即使是奶農乾的,也不能因此證明三鹿沒幹。真實情況是,蛋白精這東西在中國食品加工業中消耗量極大,有些廠家的起訂量就是好幾噸,我相信本文的讀者很有可能也吃過含有三聚氰胺的食品,但為什麼看起來沒啥事呢?這是因為攝入量通常較少,成年人不像嬰兒那樣只吃奶粉,而且成年人抵抗力更強一些,不那麼容易結石。
純粹用牛奶生產奶粉的成本比較高,三鹿為了降低成本,會用一些較便宜的廉價大豆蛋白粉添加進去,而那些生產廉價大豆蛋白粉的廠家,也添加了三聚氰胺,這回可好,收來的牛奶里含有蛋白精,自己添加的大豆蛋白粉里還是有蛋白精,這成品中的蛋白精含量之高可見一斑。再加上嬰兒只吃奶粉,大量的蛋白精攝入,即使想不生病也難。
說到這裡我們發現,原來「結石兒」和「大頭娃」其實是一回事,前者用工業廢料冒充蛋白質,而後者是乾脆不含蛋白質,為什麼這些人就和蛋白質過不去呢?道理很簡單,消費者太窮,使得他們無法接受高價貨,例如大頭娃吃的毒奶粉只有8塊多一包,而結石兒吃的奶粉也只有18塊一包,成本都不止這點,如果不做假還怎麼賺錢。
有人認為加強監管就能杜絕這類事情,這基本上是幻覺,造假是一種群眾智慧,現在比三聚氰胺更加先進的造假方法層出不窮,你怎麼去監管,基本上任何一種造假手段只有在產生嚴重後果之後才會有政府來關心一下。還有人說這是因為中國人道德敗壞,所以總是作假,但這類道德說教是沒有現實意義的。你即使能夠證明中國人確實道德敗壞,那你打算怎麼去解決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去認識問題,而唯有經濟學才能給出合理的解釋。毒奶粉的本質是農村消費者太窮了,因此他們只能接受8-18塊錢的奶粉,這結果就是留給生產商的利潤太微薄,使得生產商只能向供應商壓價,而隨著農產品和石油價格的普遍上漲,供應商的成本越來越高,一邊是成本水漲船高,一邊是客戶拚命壓價,在這種情況下,誰不作假誰就是傻子。更何況這些小供應商本就是家庭式作坊,根本也沒有品牌可言,他們要作假是毫無顧忌的。有趣的是,這些小供應商通常也是農民,也就是說,農民收入太低,使得他們沒能力消費,沒能力消費又使得其他農民的收入太低,只得靠作假來提高收入,如此惡性循環。
為什麼蛋白精主要是中國人在用,美國人幾乎不用呢?那是因為中國的食品價格被故意限制,中國人極端恐懼CPI,看到這東西上漲就如見到洪水猛獸一般,政府會想盡一切辦法來限制食品價格上漲。政府完全可以限制一碗牛肉麵不能超過4塊錢,但你就別指望碗里還能有多少牛肉給你吃了,即使你真吃到了牛肉,說不定這只是「牛肉精」罷了。
我國糧食價格在1995年達到階段性高峰後持續下降,本世紀初始終在谷底徘徊,2003年以後才開始恢復性上漲,但至今仍未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如1995年粳稻、小麥、玉米市場價分別為0.93元/斤、0.84元/斤、0.79元/斤,2007年名義價格分別為0.91元/斤、0.76元/斤和0.74元/斤【12年不漲反跌,如果除去通貨膨脹因素那就是大跌】。與其他農產品比較,部分農產品價格較快上漲,與糧食的價格比拉大。2007年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均價同比分別上漲58.2%、44.4%和45.9%,而國內小麥、玉米、大豆價格同比僅上漲7.8%、16.7%和16.5%。進入2008年,世界糧食價格漲勢不止,到3月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大米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37.5%、36.4%、79.2%、66.6%,而同期國內糧價僅上漲6.8%。
中國的農民不僅補貼城裡人,還在補貼全世界,而且他們還要承擔0708年暴漲的油價和化肥價格,一旦有些人呼籲說要提高糧價給農民實際的好處,立刻有人站出來反對說:即使提高糧價,農民也不會得到什麼好處的,所以還不如不提高。由此看來,所謂的城裡人以及城裡人的媒體是多麼的虛偽,他們常常口口聲聲要幫助農民,可一說到要提高糧價,立刻覺得自己的乳酪被人動了,馬上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然後想出各種辦法來證明即使提高糧價,農民也不會有什麼好處。別忘了,韓國日本的農民收入相對高,那是城裡人吃10元一斤的大米,100元一顆的蔬菜換來的。
城裡人當然可以這麼想,但他們吃的是什麼就由不得自己了,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在不知不覺中,早已吃了好多年用三聚氰胺餵養出來的豬肉,牛肉,雞肉,喝了很多年添加了三聚氰胺的成人奶粉,不知不覺中,幾乎每個人都受到了三聚氰胺的污染。一個國家幾億人竟然會莫名其妙去吃這種和食品毫無關係的工業原料,可悲嗎?
人們只說農民作假壞,他們不知道農民多悲慘!現在農民好過一點全靠在城裡賣血、賣汗、賣命、賣身,卻掙著最低的工資,干城裡人最不想乾的活;而城裡人呆在電梯大廈里,吹著空調,坐著椅子、喝著茶、玩著電腦、看著報紙、寫寫文章,做著最輕鬆的工作,一個月掙上千的工資,欺負和歧視著民工;許多官員表面都是君子、嘴裡講的都是黨的政策和愛國愛民的大話、肚子里想的都是利用黨的政策整錢;國家政策要保護農業,限制糧價,保護市民,其實是盤剝農民階級,破壞農業經濟;試鄉:如果農業經濟不被人為限制,糧食漲價,種糧能賺錢,農民都願回鄉種地,城裡人勤勞一點,自已照顧自己,不依靠民工,多花點錢買米,少花點錢奢侈糜爛、誰還會昧著良心弄虛作假,害人害己?
三聚氰胺廣泛存在於我們的食品之中,而不光光是嬰兒奶粉。我相信只要有人繼續去查,完全可以在動物飼料、各類大豆蛋白粉里發現它。這不光是奶製品行業的問題,是中國食品行業的普遍現象。中國每年消耗數以萬噸計的三聚氰胺,你以為它們都到哪兒去了?
這個奶粉問題對中國的經濟損失,至少是每年千億級別的。現在中國進口奶粉幾百元一罐,每個家長都會孩子多付出了幾百元,如果有國產的,會節省很多錢。中國現在每年進口奶粉超過一百萬噸,就算最便宜的,一公斤10美元,那也是百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損失。而這些錢如果是在國內,會帶來多少就業?解決多少農民的生計?帶來多少稅收?我這還沒說中國人全世界去買奶粉造成的其他國家家長和政府的不滿。
===========================
回答一下下面的評論的問題問:收奶的時候加強監管,壞的奶不收就行了?
了解中國國情,中國很多地方農民太窮,養個牛算算不錯的收入了。養好了牛,你說牛奶壞了,或者說質量不好不收,他一年收入就泡湯了,一氣之下就打砸奶站,這樣的事情多的很。
一旦0708年那樣,石油漲價,化肥漲價,而牛奶不準漲價,那奶站這樣的強勢方就會大幅的壓低價格,奶農就無利可圖,出現幾個人,把以前的造假的牛奶方法,擴大個幾十倍的慘假力度是很正常的。
問:國內牛奶還能吃嗎?、
我反正基本都吃外國牛奶,外國牛奶明顯比國內的牛奶味道好,就感覺是真的。國內的蒙牛吃著有嚴重的不舒服感覺。對於國內這是我自己的看法啊,我只信得過一個北京的三元,一個是重慶的天友。前者因為是在北京,政府有大量的補貼,虧得起不敢亂來,後一個因為在重慶,民國時期就開始做牛奶了,一直都是用自己的牧場的牛奶,所以比較放心。
三元當年的廣告就說,歐盟的品質,為什麼喝了三十年,踏實。。其實就是在影射牛奶摻假
葛優的三元牛奶廣告問:國外的糧食價格,牛奶價格不是現在比中國還低嗎?怎麼他們不出問題?
這就是三農問題的根本了,國外的農民少,土地多,一家一萬畝很多,而中國土地少農民多,很多地方一家只有一畝。根本不能一起競爭,中國農業和外國競爭是毫無競爭力的,大豆等產業已經這樣了。
這還只是一個方面,還有國外的轉基因技術,大規模的機械化,統一的農業合作社,期貨市場避免風險等等,都不是國內這些農民可以比的。國內也有期貨市場,但是國內的期貨市場發育太差,農民也不信任。經常發生農民的蔬菜,水果,糧食,幾分錢賣不出去。
農村經濟是非常脆弱的,什麼豬啊,雞啊,稍微一個市場波動,就會大幅的賠錢,中國的單戶農業是世界上最落後最沒有競爭力的農業體系。
這是美國的大農場
這是中國的小農戶問:那些農村的孩子為什麼喜歡吃奶粉?以前沒有奶粉不也照樣過來了嘛。國家提倡了這麼多年的母乳餵養好,為什麼就不聽?
讓我們試想一下,一個原始社會的女子,她生下孩子之後,至少會天天照顧孩子兩年以上,在以前的中國,小孩吃奶一直吃到三四歲的例子很常見。可現在中國的農民就不是這樣了,他們的父母要打工掙錢啊,否則吃什麼呢?母親生完小孩沒多久,就外出打工了(至少父親必須要去打工)。一家老小的收入主要就是靠打工,種田連糊口都難。
從養孩子的成本考慮,大家決定留下小孩給爺爺奶奶來照顧,可奶奶當然是沒有奶的,所以他們只能去買奶粉。又由於爺爺奶奶們收入極為微薄,就靠孩子他爹留下來的一點錢過日子,因此他們對價格極為敏感,在我們眼中一塊錢兩塊錢的差別可能並沒有那麼大,可在他們的眼中這就是巨大差別了。生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嬰兒的奶粉消耗量其實是很大的,如果能夠省下更多的錢,爺爺奶奶當然會選擇最廉價的產品,他們是對價格最最敏感的一群人。
農村最底的勞動力按25元/天計,加上微薄的地租,按700斤大米/畝,市場價1.4元/斤計,即980元/畝,按有正常農藥化肥保證的糧食產量計,我每畝地按2季農作物計直接生產成本要虧5500元/年左右,原生態無污染種植,每畝虧7300元/畝;玉米的收購價格是0.76元/每斤,一畝地的產量是1000斤,那收入就是0.76x1000=760元,這就是毛收入,純收入是多少呢算一下就少得可憐了,那是760-60(種子6元x10斤)-10(機械播種)-180(複合肥100斤的價格)-20(農藥)-30(灌溉)-40(玉米聯合收割)-40(耕土)=380元,這就是保守的估計了,如果遇到乾旱那30元的灌溉肯定不夠了。小麥價格略高於玉米0.80元/斤,但產量只能保持在800斤/畝,每畝純收入也就是350元左右,加起來就是730元/每畝/每年。由於各地人均畝數不一樣,河南山東人均1—1.5畝,密集地方人均不到一畝,那一年的人均收入按最高算的話是730元x1.5畝=1095元。這是種植小米和玉米的價格,其實種植其他農作物收入也是差不多的,這個收入也就是只夠養家糊口的吧!農民不是傻瓜,如果有別的掙錢的東西他們會自己調節的,比方說有一年一些農戶種植尖辣椒發了財,第二年就引起跟風大面積種植,結果是尖辣椒價格暴跌,使好多人賠了本。
農民的收入在哪裡呢,沒有別的了嗎,有,一是子女外出打工收入。一個家庭五口人(老兩口加兒子兒媳或女兒加一個孩子)有二人在外打工的話那毛收入就能在2.7萬左右/每年(女人毛收入一年1.2萬,男人毛收入一年1.5萬)去除生活費也在2萬以上吧,這是最低標準了,至於高的那就沒法估算了。二是服務型收入。正因為留在農村的都剩下了些老弱病殘得了,有些頭腦靈活但又出不去的人有的就買了潛水泵專門給別戶澆水,有的專門播種收割,這就是他們的另一塊收入了。
三鹿之所以能夠在最近幾年來能夠有如此巨大的發展,就是因為中國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的母親可以連續餵奶好幾年,而現在她們都要外出掙錢,可能生完孩子沒幾個月,她們就見不到孩子了。這可不是因為他的母親如此狠心,實在是因為在家種田根本就沒有活路了,所以他們的孩子只能放著好好的母乳不吃或少吃,轉而跑去吃毒奶粉。
問:就算你說的把奶粉的價格提高了,黑心商家還是會慘假怎辦?
這點你就說道人了,人心本質來說,是沒有想慘假的,很多時候是不得不這樣。比如火腿腸,以前春都火腿腸多火爆啊,味道好得不得了。結果雙匯就上來打價格戰,慘假火腿腸大幅降價,最後火腿腸市場全部被雙匯佔據了。你如果不跟著慘假,你就會被趕出市場,你怎麼辦?
奶粉行業的雙匯,就是蒙牛,這個大家自己去看。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孟德爾鏈接:為什麼有人說牛根生是毒奶粉的始作俑者? - 孟德爾的回答來源:知乎中國食品業一直低水平發展,監管也不給力,這都沒錯,但是,在沒有自己奶源的情況下生產「牛奶」,在牛之前中國沒一家企業敢這麼干。最囂張的時候,收購員拿著錢等在光明廠門外,直接攔人家的運奶車。當然,就算這樣也遠遠趕不上擴張的速度,於是人造牛奶的出現就是必然的了。牛確實沒有親自往奶里加東西,他只是製造了一個是奶就收,真假不問,產多少收多少的市場規則。好了,現在有一家公司,可以不需要奶牛就能搞到「牛奶」,你作為競爭對手,選擇就只有兩個:1 關門 2 跟它拼拼也得有本錢,當時乳業需求超過產能,你說奶站收上來的能是什麼?能收到奶就阿彌陀佛了,哪有精力管它真的假的。老牌國企頂多對下面控制嚴點,完全不沾邊是不可能的。牛最精明也是最陰險的一點在於,中國乳業信譽的崩潰反而成為了他商業戰略必不可少的一步棋。
中國的這種惡性競爭,毀掉了很多行業,當年的VCD,DVD,當年2G時代的手機。。。太多。中央一定要注意知識產權的保護,否則中國產品永遠就是低檔垃圾。
中國目前的經濟,既不是計劃經濟,也不是市場經濟,是蝗蟲經濟,只要有片綠地,大家一起上,吃光為止。行業沒門檻,企業家沒有長久經營的心思,投機心理為主,撈一把就走人。政府沒能力,標準錯位缺失,技術模仿落後,產品粗製濫造,整個市場充滿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提高一定的價格,不見得沒有黑心商家,但是至少這個容錯的範圍和寬容度大得多。
問:實在競爭惡劣奶粉企業可以不做奶粉,退出這個市場?
中國人說話就是站著不腰疼,那幾千人的就業怎麼辦?石家莊幾萬農民,幾千職工都靠三鹿這個企業活命呢。當時為什麼三鹿極力隱瞞這個事故想私了?就是因為要保住牌子和就業,你一句話好說,但是幾萬人的就業是你解決的?恆天然受不了去告訴中國政府,最後恆天然的投資自己也損失了。中國乳業完蛋,幾百億的市場交給洋人,大家都吃幾百元的奶粉,你就滿意?
問:為了幾千人就業就要害死別人的幾十萬孩子?如果有一天災難你的孩子身上,我不知道你還能否說出這番話。
這個事情本來就是恆天然捅出來的,換了內部人不過是食品行業的潛規則,只是多少而已。事實上影響的不是幾千人的就業,而是整個中國乳業完蛋了,起碼上百萬人就業每年百億美元的損失。
出了什麼問題,關鍵不是抓什麼責任人,事情已經發生了,你把三鹿千刀萬剮也是沒用的。正確的是理清經濟關係,然後找出對國家最有利,對人民最有利的辦法。家家都出幾百元買奶粉,這難道不是天大的損失?低收入的人怎麼辦?此事最正確處理方式就是低調處理,提高質量就行了。另外老百姓也不要整天擔心物價上漲,該漲還得漲。
至於你說什麼一天災難到我的孩子身上,這個人生本來就是經常出事的,什麼意外都可能發生。車禍,飛機失事,恐怖爆炸,說不定哪天就人完蛋,現在每年霧霾,什麼水污染,車禍的損失比奶粉的人口多了去了。大家自求多福而已,活一天就感激上天。
問:請問對打倒三鹿有何看法,相關人員是不是應該大刑伺候!
中國有很多人的想法都很奇怪,例如,出了什麼事情之後他們通常不會花時間去考慮問題的根源在哪裡,而是立刻跳出來要揪出負責人員,在這個過程人大家互相扯皮、推脫、踢皮球。我想說的是,要找罪犯或者替罪羊都很容易,但這隻能是治標不治本的傻辦法,聰明辦法是理清其中的經濟關係,看看是否有可能杜絕這類事情的發生。
如上所說,中國青壯年農民大多在外打工,孩子都交給他們的父母來管,造成農村奶粉市場大增,而三鹿在佔領低價奶粉市場上做得最好,因此成了排名第一的企業,如果三鹿被徹底打垮,那麼那些嬰兒現在該吃什麼?要知道其他品牌奶粉也檢測出了三聚氰胺。我們不能光顧著看得見的危害,還要注意到看不見的傷害。三鹿在這場事件中品牌價值已經大大受損,它也已經受到了來自市場的懲罰,政府和我們應該關心的是如何幫助他重建生產,讓它能夠繼續賣奶粉給那些母親不在身邊的嬰兒。
話說曹操有一次領兵打仗,大軍十七萬人,每日耗費糧草無數,正巧遇上周邊遭遇旱災,後勤供應接濟不上,斷糧了。糧官王垕跑來問:「兵多糧少,該怎麼辦?」曹操說,改用小碗分糧。很快士兵發現食物少了,怨聲載道。於是曹操把糧官王垕找來說:「我要借你一樣東西,以壓眾怒,你不要吝嗇。我要借你的腦袋一用。」王垕大驚!曹操說:「我知道你無罪,但要是不殺你,下面人心不穩。」於是糧官被砍頭,曹操寫了一張榜文:「王垕貪污公糧,中飽私囊,現在已被查獲,按軍法處置。」於是眾怨始解。
大家不要多想題主說自己懂得很少,我覺得說對了,你該出去轉轉看看外面的世界。至少跑幾個大超市、大菜場、批發市場、小攤小販啥的,有機會也混進小飯店打打工,看一下有監管和沒有監管是什麼樣子。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需要監管的面太大,而人員太少,手段單一,力度不足。普通情況下十幾個人得管幾十上百平方公里的地區,就算查到了,最常見的處理也就是罰款了事,而且數額還是對於他們來說根本不傷筋動骨的那種。要是到了抓人,那恐怕要不是出了人命就是到了省級以上的事故了。而且,黑心商家們的創造力,真的是無窮的啊……
強力呼籲將現行的處罰條例上升到刑事層面。
另外,聖母BIAO們和鍵盤俠們也是很大的阻力,一動用執法力量,對方來個滾地哭鬧,那粉紅色小星星和口水是混成一鍋粥鋪天蓋地潑過來,所謂無良公務員們本來就沒啥工資福利了,對這種自製食品消受不起。
謝邀。
答主的日常工作里有一塊是和食葯總局的業務打交道,數據是看過一些,不過老實說答主並沒有系統梳理過自己看到的數據。邀我來談,一時沒啥頭緒,我就來歪個樓吧。
從我目前看到的,中國的食品安全情況確實一直處於不斷小幅提升狀態。我也曾經見過一些排名,說是我朝食品安全情況居於世界中游,例如:2015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發布 中國排名42位居上游。當然也有涉及到環境污染、經濟發展方式、人口情況等各種原因而暫時沒法解決,只能緩慢進步的情況。包括答主本人在大學之前很愛吃的不少東西,現在習慣也改了。
給我朝的食品說點好話,我認為這沒啥錯,目前我們確實是在進步。但是在不少地方也存在美化和隱瞞的嫌疑,尤其是一些媒體的報道口徑。把很好的說壞,把有些壞的說好,手法很純熟,一般行外人看不出來。當然,這種情況沒法一概而論,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裡就不深談了。
講兩個答主印象很深的事情,是關於頂層的。
第一個是大大上台後,給我們集團安排了點活,其中一項是幫某大型企業選奶粉流通追溯的方案,這活剛好我也有份。當然他本人沒來,這種事情還沒必要到本人親自來的地步。派一秘書來安排工作,千叮嚀萬囑咐。然後我們按照要求接洽,加班加點趕工,幫助該企業選擇方案。做完後大家都在抱怨,安排的活一點表示都沒有,公司也沒給半毛錢加班工資,美其名曰「政治任務」。奶粉安全確實是民生問題,看在對老百姓有益的份上,我們不計較加班工資了。估計大大也想樹立廉政形象,沒準打算借大家的嘴為他的施政主張做宣傳。
這事給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這屆政府對重點民生產品安全的重視,有些事情親自找人排。體制外的人可能感覺不明顯,但是裡面的人是能感覺到分量的。當然,對於我這種厚黑學看得太多的人來說,沒幾句話又會把話題引導到:重視就是提高門檻,提高門檻就是搞死中小企業,最後乳品就全剩大企業了,你管理是方便了,但是資產都被集中走了啊。將來是150家乳企變50家的節奏?這產業都成了……(此處省略兩千字)
好吧,我歪樓了。只要老百姓覺得好,產業集中點就先擱一邊吧。
第二件,是食藥局脫離衛生部的事情。
頂層博弈,搞這行的人都知道食藥局是這屆政府上台時從前衛生部的嘴巴里吐出來的。當然,這吐出來沒那麼簡單。雖然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很重要,可在頂層的權力之爭可是沒那麼容易的。儘管這樣的權力之爭每屆都搞,但是做的一些手段還是可以看到上面的有人還真想干點事情。
食藥局本來是前衛生部下面的一個副部級單位,給衛生部提鞋那麼多年,很多事情當然都要看老大的臉色。在前衛生部的英明管理下,三鹿掛了,很多人和地溝油結了梁子,豬說我不吃瘦肉精了……。估計前衛生部現在都想喊冤,這些糟心的事情怎麼都給我趕上了。前衛生部本來主管的是醫療衛生事業,食品在它的管轄下是個小類,重視度是不夠的。食藥局作為副部級部門也沒啥大權,做不出多少實際的事情。因此把食葯監分出來是很有必要。
2013年食葯監從前衛生部分出,升格為正部級,加封「總局」,裡面含了不少博弈。要讓前衛生部吐一個局出來,沒有那麼簡單的。部委級的說話權大小都是看裡面有多少委員,管理多少人頭,前衛生部雖然是大部門,但是食品藥品等業務未來是能做大的,所以他們也未必能輕易放手。
政治上有個原則,叫做利益交換。既然你不肯直接吐,那就只能拿東西來跟你換嘍。恰好計生委這個極其牛屄的部門,因為人口問題要走下坡路了,剛好,就做個順水人情,送給衛生部吧。當然,這個順水人情沒那麼好做的。計生委會甘心這樣被吃掉么?當然不會,那麼怎麼再次做交換?當然是跟計生委的人說:是你吃它。你去了之後你的人當老大。你看看現在那幫醫生對李主任意見多大。諸如什麼:一個學經濟的,只會搞罰款的人,怎麼能保障我們醫生的利益……(此處又省略兩萬字)
當然,對李X發牢騷的都是些醫生,不關我答主什麼事。樓又歪了。好吧,拉回來。這樣一來二去就把食葯總局弄出來了。而食葯總局目前升級為總並不久,很多方面實力不足,這對食葯總局按照食品藥品本身的屬性來管理業務,對食葯總局按照自己的意志來開展業務都是有很大影響的。這也會制約一些政策的形成。
和四品一械打交道的人應該的都知道三局合併的事情。又一個正在走下坡路,但是勢力比食葯監勢力強很多的部門,這個部門就是工商。在基層食品安全檢查這方面,獨立運作的食葯監,缺人缺資源,最初是希望按照食品藥品的業務要求,來進行人事招聘和業務管理。但是因為基層食品監察等工作原本屬於工商,文件責令工商將資源吐出來的時候,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正在走下坡路的工商想把食葯監的業務吃過來。這一來,食葯監面臨一個必然會輸掉的博弈。就工商底下的那群搞食品稽查的熊孩子,很多專業不對口的,學歷又不高,我認為應該派他們做……(此處省略二十萬字)。
不好意思。其實我是想說,頂層一些人是真的想把事情做好。但是現實中,冒出各種各樣奇葩的困難。這些屁事不同於環境污染、不同於經濟發展模式和人口問題等硬傷。它是一個需要一個全民參與議事,得到共識方能有所對策的事情。否則會變成「我有力啊,我有的是力,還是大力。就是有時這大力用不到哪個點上,而只能用到面上。到了部門和基層博弈的時候,各級將力層層分散了,以致於群眾看不到,感受不到這力」。在我看來,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在小幅進步,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社會中的很多事情,都有這種情況吧。在我看來,有太多的環節不在於努力就能有大作為。大家對食品安全的關切,我可以理解,但無論是抱怨還是批評,都須歸於理性之中吧。
非專業人員,說一點不同的觀點。
我國食品安全方面一個與其他行業不同的嚴峻之處在於:
人們不一定會因為增加了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而受益。原因有二:1.我們太喜歡貼標籤,又太容易受標籤蒙蔽。2.我們只是假裝關注食品安全。看看我們身邊的食安傳道者們就可見一斑。
三聚氰氨、蘇丹紅、黃金大米、轉基因、塑化劑、雙氧水。
它們都有著共同特點:名字醒目,過耳不忘。很容易拿來與中東局勢、東風洗地、馬航370、中南海風雲穿插在一起,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
於是傳道者們一邊居高臨下地要求身邊人尤其是小一輩的人不許吃這個不許吃那個,只允許吃自己家做的、自己常去的飯館裡的、以及花俏的包裝上寫滿「有機」「保健」「純天然」字樣的食品。如此看來,這群人恰好反倒成為了最容易受到食品安全問題傷害的群體。
人們談虎色變的的食品工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受監管的食品供應。
與很多回答者的觀點不同,我認為我們的食品安全問題依舊嚴重,而且這些問題恰恰就是出現在那些沒有受到公眾關注而又監管難度最大的角落裡:1.蔬果
很多時候並不是農民伯伯黑心,不是他們為了增產而不擇手段。而是沒人告訴他們此化肥與彼化肥的區別,此農藥與彼農藥的區別,各自有何優點與缺點,科學用量幾何,經濟性如何。而且果農、菜農、糧農們又很少會關注那些「城裡人談論的食品安全問題」,只會憑經驗、多多益善的想法以及省錢的方式去施用。農藥殘留問題以及細菌、黴菌污染的問題由此產生和發酵,對「城裡人」造成傷害。2.小加工廠
這個不消多說,大家電視里看多了,食品添加劑問題真正爆發也常常由此而出。只希望陽光早日照進這些角落,並進行徹底的科普,而不是一個「請認準QS標誌」完事。這個問題最大的受害者,應該主要是小學附近小賣部的顧客們——小學生。3.餐飲業
這個我只想說天下烏鴉一般黑,無論是大酒店還是路邊蒼蠅館子,無論是西式餐廳還是本土百年老店,廚房裡都那付德行,從業者們良心都一般黑。而監管部門對此的作為,僅僅是給交了錢的企業發個牌子而已,而檢查和抽查什麼的,怎麼看怎麼像是應付公眾的做做樣子,持證營業的餐飲店與三無的黑店完全沒區別,完全是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受害群體主要是農民工兄弟、學生、出差達人、搞工程的以及整天應酬不斷的中年領導們。4.黑色產業鏈
這個主要是過期食品和食品行業的小供應商們之類的,不了解就不多說了。這些極少受到監管的領域,其實比起食品工業里的問題而言,造成的危害何止千倍萬倍(因為每天要吃),而公眾卻很少真正去關心。你跟他們說這些,他們只會一臉諷刺的苦笑,就好像說「這些你說了又有什麼用呢?」 就好像說「養生?好啊!我去買保健品。食療?好啊,昨天隔壁老王剛告訴我一個秘方,超簡單!就是巴拉巴拉。什麼?戒煙?你開什麼玩笑」 就好像說「假如中了一百萬,能不能捐50萬?可以!如果我有10台豪車,能不能捐1台?可以!讓我能不能捐一頭牛?不行,因為我真有一頭牛啊。」
總之就是:「大家說一說、罵一罵就好了,何必那麼認真。」
甚至我們的專家們也是如此,談到食品安全,一定只是何種食品添加劑安全,何種添加劑危險,何種食品為純天然,最多是如何讀懂食品營養表。總是只能聽到那些老生常談,卻絕口不提我們日常中最直接受到影響的那些食品供應的「最後一公里」
這一點 我覺得新興媒體、意見領袖、科普從業者、食品監管部門反而需要向《每周質量報告》《焦點訪談》之類的老牌節目學習。我是學食品專業的,看到樓上談食品添加劑就色變,感到很可笑,尤其列舉的奶粉中的一些列礦物質添加劑,這些東西化學本質是鹽,而且添加量很低,萬分之幾,且一般要經過動物試驗和醫學試驗才會批准的。就算你吃天然食品,有的也會含有這些鹽的。但是,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確實很嚴重,有利益有需求就會導致有人賺黑心錢。其實只要取消特供,讓領導和百姓吃一樣的東西,食品安全問題立馬迎刃而解。改革到了今天,已經是體制在束縛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他們會不會改革自己的利益和特權呢,相信會很難。最後,要說長遠危害,添加劑算什麼,轉基因才是那個。。。不說了,你懂的。
截個圖,誰給我說說為什麼寧願相信朋友圈代購,也不相信國家食葯監
國家為了打擊地溝油,打擊不安全地攤食品,組織了城管。
然後,大部分人開始同情小販了。
呵呵不。
你這就像柴靜的紀錄片一樣,完全無視了國家和政府在治理方面的努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家投入力氣解決也不是立竿見影的。看了你這個通篇中學生話題作文的文風的題目描述以後估計題主年紀可能不大,,所以我在想用什麼樣的語氣和你說這個事兒,怎麼才能讓你的世界觀裝得下這麼大的一個世界。
@Xi Yang 的觀點從方向上我是同意的,但是我覺得原始積累還沒結束,只是在這樣一個時代,中國不再像工業革命時期進行那種掠奪式的「原始積累」,也正是如此,這個積累過程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換一個角度來說,積累→發展→結果 這個過程可以說一直都是一個動態的,只是某一個階段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導致了整條鏈整體的推進。即便如此問題依然是普遍存在的。
看歷史,會有無數相似的事情一遍又一遍的發生,哪怕是今天的美國,食品安全問題也在頻繁發生著,只是你不知道而已,為什麼?因為你看不到這條鏈有多長,有多少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也不了解這一條鏈中的環節有多麼脆弱。
別以為你看了幾篇新聞就看到了整個世界。看了上面的答案,大多停留在「術」的層面,有些想論「道」,卻略顯偏頗。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錯,但是決定上層建築的只有經濟基礎么?這就又把問題想得簡單了。那麼說回話題,食品安全對人民有沒有傷害?
答案無疑是肯定的,不僅僅是對於政府公信,對於行業也是有極大負面影響的。但是,一切沒有想像的那麼糟。@趙清瀾 說的情況再正常不過,我去南非大城市時候是敢把水放涼了喝的,但是在南非和莫三比克鄉下我只喝瓶裝水,甚至在莫三比克鄉下我用自來水洗了手都還要用消毒液擦一遍,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但是,一切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目前為止,我國無論在法規上還是治理力度上來說都是空前大的,這個事兒我不敢說自己是樂觀的,但是至少處在觀望的我態度是積極的。
送題主一句話如果你覺得你的國家不夠好,那麼去做點兒什麼讓你的國家更好。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就我的日常生活來看,食品安全問題不在於原材料而在於加工。比如熟食,它的原材料可能是很好的但大多數小廠的環境是不達標的。路邊攤炸油條的油是永遠不換的,而且還可能是地溝油。小餐館的衛生是不達標,廚房油污遍地,從業人員沒有健康證,大多只是廚師有健康證等等。這些都是明擺著的,主管部門知道,群眾也知道,但卻沒有人管,比如這幾年保定出了個油條哥,很有名,所做的不過是按規定換油,結果都上新聞了,這難道不已經說明大家都知道炸油條不換油嗎。我認為並不是政府不管,而是不能管或者不想管,其實政府完全不應管,我們可以不去啊,但經濟不允許,如果油條按規定換油價格可能會漲一倍,銷量還會大幅下降,什麼時候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油條一斤20元,地溝油炸的油條自然就消失了。還有各種硫磺漂白的姜,加增白劑的饅頭等等,難帶不是我們造成的嗎?姜怎麼可能那麼白,饅頭也不可能一點也不發黃,黃瓜的花是很容易掉的,正常煮熟的肉不可能是紅色的等等,但消費者就是喜歡這些,如果不處理只能低價賣或者乾脆賣不掉。商家的好多違法添加還不是迎合消費者。我認為現階段我們還只能忍受這些,因為我們一方面沒有足夠的錢去消費更好的,另一方面又有錢去消費。政府如果真的完全安規定執法,取締一切不和規定的,估計很多人就只能在家做早餐了。還有環保問題,傻子都知道那些廠子不達標,比如各種皮革之鄉,雕刻之鄉等等遍地小廠,他們可能上一套上百萬的治污設備嗎?政府當然也知道,但敢管嗎?如果取締這些小廠,可能意味著地方數十萬人失業,經濟崩潰等等。目前我認為只能儘快進行資本積累,產業整合,小廠合併成大廠,一個年產值上千萬上億的廠子自然就會愛惜聲譽,而且也有利潤可以用在治污上
我不是憤青
你是。
但是深層的原因,應該是這個國家的文化,
你這樣認爲,所以你是。
另外,這個後面應當用句號。一個追求優秀的人,必然會追求身體健康;一個民族要強大,必需要人民健康。
世界個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初期,「原始積累」那會,都是用健康換財產。你可以看看英國剛工業革命那會,產業工人的平均壽命。你可以再看看美國搞出FDA之前的食品安全狀況,和中國今天一模一樣。
一個國家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人民被毒害而不痛下鐵腕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
現在中國已經剛過了原始積累的階段,所以才開始解決這些問題,於是你開始關注這些。
國家正在下很大的力氣解決這個問題,今年的食品安全法是有史以來最嚴的,食品各環節的抽檢量一下子提高了一倍多,包括對抽檢質量的考核也在改變,以前是以抽檢的合格率為指標,今年改為以不合格率為指標,這其中的變化有多大你知道嗎?但是政策的上行下達還是有問題,多給國家點時間不好嗎?至少我看到的是中國食品在不斷的改變,進步。最後希望你多了解後再發言,不然顯得無知
因為食品安全對民眾生活質量的影響是潛在的相比之下就業率和發展鄉鎮企業農村經濟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是顯著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餅乾營養成分表營養素佔比值加起來不是100%?
※吃紅棗可以補血是不是有這種說法?有科學根據嗎?
※人們為什麼喜歡吃垃圾食品?
※把米飯蒸熟或把肉烤熟的過程可逆嗎?
※為什麼明知鋁不好,油條製作仍繞不開明礬?有沒有別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