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何改金為大清?

清入關前是金。後來為何改清呢?


我看到的問題:

清朝為何改金為大清?

清入關前是金。後來為何改清呢?

準確說,在皇太極改元崇德之前,其國號應為「後金(amaga aisin gurun)」。而改國號為「大清(daicing gurun)」(而非「清」——兩者區別後文有述),發生在天聰十年(1636),這時距離入關(1644)還有8年之久。

可見改國號跟入關其實沒關係。

我個人認為,改國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皇太極在天聰十年和努爾哈赤的格局有了根本的不同。@浪涯踏青 所說的,為避免金朝給漢人帶來的不良影響而改國號,誠然可能有部分原因是出於這方面的考量,但我個人對這個解釋還是存有疑慮的,起碼不是主要原因;至於 @官新均 所說五行相剋之說,屬於本末倒置的解釋。

接下來詳細說說我的個人看法。

首先,「後金(amaga aisin gurun)」這個國號,世人常說是在所謂「天命元年」努爾哈赤上尊號時期就建立了改國號——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在太祖朝《滿文原檔》中,其實「後金」的稱呼是很少見的。努爾哈赤時期對本國稱呼非常混亂,早期比較常見的說法是「jusen gurun(女真諸國)」,後來可能還有「manju gurun(滿洲國)」(此稱呼在太祖朝是否出現尚有待考證)。

在《滿文原檔》中,「後金(amaga aisin gurun)」這一稱呼最早出現在所謂天命六年(1621),其原文如是說:

Orin emu de amaga aisin gurun i han solho han de bithe unggirengge suwe nikan de kemuni cooha dambi seci da, darakū seci giyang be doome genehe nikan be gemu amasi bederebu. te liodong bai nikasa be warakū gemu ūjibi(ujifi) ūju(uju) fusi-bi(fusifi) fe kemuni hafasa de hergen bubi(bufi) ūjimbi(ujimbi). suwe nikan de geli cooha dabi(dafi) jai minde ūme(ume) hendure, suweni solho tondo gurun suweni sarkū ai bi? suweni cihadere.

——第一句即為:「二十一日,後金國大汗致朝鮮大汗書曰:……」,其中「amaga」一詞乃是「後來」之意。另有論文指出,據朝鮮方面記載,「後金」這一國號最早出現在天命四年(1619)努爾哈赤給朝鮮國書之中——也就是薩爾滸之戰前後。而薩爾滸之戰時期,距離上尊號已經有些時日了。

可見實際上「後金」國號出現的背景,是在努爾哈赤將女真各部統一了個七七八八、正式對明宣戰時候才出現的。我認為努爾哈赤彼時對東北地方軍的認識,其實並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想法。所謂「天命年」,也未必是開國新紀元。這一觀點《論後金天命紀元之不存在》一文中有詳細的論述。文中指出了太祖朝老檔的紀年其實採用的是干支紀年法,這從側面說明了努爾哈赤可能並沒有詳細謀劃建立一個新的朝代。

我個人認為,從「後金」原文的構詞來講,可能只是一個偷懶的外交辭令——因為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後來的金(朝)」。從太祖朝滿文原檔來看,努爾哈赤對本國的認識就是「jusen gurun」——女真諸國,所以統一女真諸部之後,順理成章延續之前女真的政權,也就是所謂「後金」的由來。這一國號通常是在對外(如致朝鮮國書)場合出現,說不定只是迫於形勢隨便起了個名字……既然沒怎麼考慮建立新朝,自然也不需要費心起名。

其次,皇太極改元時的格局與努爾哈赤時期有本質不同,其眼光自然也不同。

皇太極繼位稱汗後,很長一段時間還是沿用了「後金」這個國號的(後來多簡稱金或大金),畢竟是他皇考起的名字啊再破也得用著(皇太極很顯然是不喜歡這個偷懶國號的,太宗朝往後的史料里根本就不寫amaga aisin gurun/aisin gurun/後金這個說法,一律寫作 manju gurun/滿洲國)……而改元daicing則發生在天聰十年(1636)。那麼改元之前發生了什麼事?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就是天聰九年,林丹汗之子額哲攜大元玉璽歸降——這時候後金的立場已經不一樣了,由單純的「女真國」,變身為United States of East Asia...#kidding# ——在這種情況下,改元是勢在必行之事。至於是否有「消除金宋對立而產生的不良印象」,或許有,但我認為這並非是主要原因。如果真是為了消除不當聯想,皇太極可以在此之前的十年里早早就完成改元這種事情。

所以說,天聰十年改元大清(daicing),更多反應的是皇太極與努爾哈赤三觀與對未來設想之不同。在天聰十年以後,清朝的格局就變為以滿蒙聯合為主、漢族謀士為輔的一個局面了——入關以後,格局又有所變化。天聰九年蒙元正統的歸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政治信號,改元也絕不是簡單的文字遊戲。

最後,來說說為嘛改為「大清」。

大清,滿文寫daicing,學界和民科界很多人都簡單解釋為「大+清」這樣一種……北方少數民族常見的土豪范兒表達。但事實上「大清」是一個單詞的漢語音譯。在滿文中,對清朝的正式稱呼寫作「amba daicing gurun」,即「大-大清國」- -b(後一個「大」字應讀dai)——滿文稱呼中第一個詞「amba」,才是表達大小的「大」字。

這個詞的來歷,本身應該是源於蒙古語 daicin,意為「善戰者」。進入滿語後,大概由於口音或者其他原因,變身為「daicing」。在太祖朝滿文老檔中,這個詞在滿文里只用於對勇士的封號——比如多爾袞同學,他原本的稱號叫「mergen daicing beile」(墨爾根代青貝勒),後來皇太極改元「大清」之後,就把這個詞從他稱號中拿掉了,他就變成了後來的「和碩睿親王 (ho?oi mergen cin wang)」。

daicing 這個詞詞根為dain,滿蒙語都是「戰爭」的意思。皇太極選用這個詞作為新的國號,除了有標榜本國戰力爆表之意,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體現滿蒙聯盟的政治局面——反正這個詞在滿蒙語里都挺受人欣賞的,蒙古人也懂,且還頗有與有榮焉的感覺~世界各國的政治家們幾千年來都在玩這套,你們懂的。

至於漢語翻譯為「大清」,而不是直接音譯「岱青、代青」,這絕對是漢族謀士們的點子——就跟太宗本命hong taiji 其實就是「洪台吉」卻非被音譯作「皇太極」這般高大上吊炸天的仨字是一個性質。這裡估計的確有「水克火」五行相生相剋的緣由,但是此事先後順序卻不應搞反——是先有改元的需求→訂立滿蒙國號daicing→最後才有音譯漢字選用的討論。改元之因並非出於五行相剋的考慮,恰恰相反,因有改元之事,才順帶玩了一把水克火的美好祝願。

以上均為個人看法,僅作參考。


應該說,努爾哈赤部落所建政權從來都不是金,雖然不懂滿文檔案,但是清實錄有不少處是明確否定自己和完顏金有聯繫的(包括皇太極改元詔書,也並沒有承認自己國家的前身和金有必然聯繫)。

事實上,女真本身就是大明國對於東北諸族的一個他稱。這種依照漢典記載的舊稱對於後來的異族進行稱呼的武斷習慣在漢人文獻里是很常見的(也因此按照漢典考諸諸族變遷並不完全可靠),因此後來的努爾哈赤部其實完全沒必要去接這個盤。而且經過元明兩朝,其實金對於此時的東北諸族已經沒有號召力了,追溯這個遠祖(而且其實所謂祖的意義非常薄弱)毫無意義。

後金很大程度上是努爾哈赤部使用文書行政之後,多種語言對譯時的一種借用,努爾哈赤部自己不見得有這個意識,以部落名自稱為「滿洲國」才應該是自稱的國家名稱。實際上,努爾哈赤所建是一個汗國色彩非常濃重的國家,汗國自身一般沒有類似於漢人國號的名稱,以族名、地名等自然因素命名更加自然,比如Yeqe Mong?ul Ulus,就是偉大的蒙古人的國度,其實還是部落名,但「金」在努爾哈赤的時代已經沒有什麼部落的含義了。


補充一點排名第一的答案。

首先帶青就是蒙語統帥的意思。但其中DAI應該是從漢語里大轉換來的。CING是善戰者。

成吉思汗就是所有善戰者之大汗。後來跟中原聯繫多了,引入了大字。成機思就變成帶青。

還有一說帶青是漢語大臣而來。

所以,國號大清其實就是成機思的意思。繼承成吉思汗。

以前察哈爾林丹汗就號稱成機思汗。察哈爾投降後,皇太極就認為自己就是整個蒙古之汗。

其實皇太極一直想把自己變成蒙古人。北族一直以母族為貴所以皇太極一直覺得自己是葉黑人也就是蒙古人。他的小圈子心腹都是葉黑人和蒙古人。再說,真正女真勇士都在兩白棋多鐸兄弟手裡,他也控制不了。


五行缺水。

補充:明屬火,以水克火。


不同意高票回答說大清是音譯,既然 daicing考慮了蒙古人的 daicin那麼也必然同時考慮漢人的部分,選擇這個作為國號,更多是反覆考慮的結果,而不是事後音譯為大清

另外高票回答存在抄襲或被抄襲嫌疑

清朝國號詞源詞義試探

鮑 明(瀋陽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載於《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二期

原來你熟知的那些詞兒全是滿語!-搜狐

滿族應該是蚩尤時代的東夷逃過去的,女真則是更古老的土著

建州文化應該確實如皇太極自己所說,是南蠻。它的女性髮飾與附近民族相差太大,而與西南一些民族髮飾是一個體系(比如壯族),所謂慈禧發明純屬胡扯,慈禧只是把自己家族傳承的髮飾加以改良和普及開來而已。

其國號清,其實是青,但是因為青帝是木德,為了克明朝的火德,加了個水。蚩尤戰敗後,一部分青帝族從大汶口逃到了東北地區,甚至有些去了日本,把青帝族的石棺墓葬文化帶到了去朝鮮日本。日本四國島保有的苗族藍染技術,應該不可能是苗族跨過中國跑到日本去,還特地去日本最原始落後的四國島定居,而是蝦夷人被彌生人驅趕往東北時,留在四國島的。蚩尤為西方白虎,尚白,所以女真、朝鮮、日本都尚白。蚩尤戰敗後,苗族彝族等逃去了西南,但是這個時候古代各民族服飾差異的那些特徵的東西已經形成了。

總之建州和海西女真是熟女真,從民族學上,大體與金朝女真核心的生女真,算是一個民族,但是細分也可以分為兩個民族。而金朝女真則是肅慎,其核心是石器狩獵文明,建州和海西女真則是鐵器農耕文明,似乎海西女真是肅慎學習了農耕,而建州女真則是地道的蠻族。光靠語言區分民族的方法是太過粗暴的,兩個靠的近的地方產生語言融合是很正常的

八旗顏色,上層王族,尚黃帝的黃,所以有金國,蚩尤的白,炎帝的紅,而鄙視青帝的藍和綠,然而因為民族下層主體是青帝一族,所以國號為青,民族為蠻。

苗族稱我為維,屬於我系,與漢語吾系同源,而稱你為末,屬於蠻系,與漢語的尼系不同。古代一般是兩個不同的民族世代通婚共處,以避免近親結婚,但也有上下之分。倭族與尼族共處,所以日本古代被封為倭奴國。同理苗族是世代與蠻族共處。滿族的上層是尚白尚紅的蠻族,下層是尚藍尚青的苗族。炎帝族就是夷、狄族,稱我為俺,稱你為尼。日語以俺答為高貴自稱,而以我列為粗鄙自稱。與藏族、壯族同源的顓族(真族),女婿王叫顓頊,稱我為咱或朕,稱你為奚。而建州,很可能是賤族的音譯,賤人、閹人、僕人、敵人,其實都是貶低敵對民族而產生的叫法的引申義

故宮為什麼放養烏鴉

玄鳥隕卵,以生大商。商的遠古祖先尚黑

日本有鴉天狗信仰

滿族為何尚白

蚩尤尚白,商人尚白。日本巫師階層尚白

滿族以狗為圖騰,女真以豬為圖騰

不吃自己民族圖騰,而崇尚吃敵對民族圖騰


因為岳飛抗金的故事在中國婦孺皆知,深入人心。


參考滿清後來貶岳飛尊關羽的行動。


關於這個問題,我正好在徐中約的那本《中國近代史》上看到了「金」改成「清」的敘述。皇太極聽從漢人僚屬的建議,從1635年禁止使用「女真」和「建州」的稱呼,代之以「滿洲」一詞。1636年5月14日,改王朝的名稱「大金」為「大清」並稱帝。皇太極顯然想清除任何會讓人聯想起中國宗主權的痕迹,並且掩蓋女真諸部曾是明朝潘屬的地位。

「滿洲」一詞的起源頗具趣味。按乾隆皇帝的說法,「滿洲」是漢語「滿珠」的訛誤,而「滿珠」是女真國家一開始就使用的古老名稱。「滿洲」源自努爾哈赤號「滿柱」的第一字和「建州」的第二字「州」加上三點水偏旁形成的「洲」。這些詞——「滿洲」和「清」都包含三點水偏旁,是根據陰陽五行法精心設計的。「明」朝的意思是「光明」,而其帝室所姓的「朱」則是紅色的意思。「光」和「紅」的形象組合便是「火」,火能融化「金朝」的「金」。因此,不吉利的「金」字必須改掉。而新創的「滿洲」和「清」燈含三點水偏旁的詞,則可預示將來水撲滅明朝之火的吉兆。

這個由來還是聽上去挺有意思的。


個人覺得,後金時不能叫朝代,只能算女真部落,當時的努爾哈赤,皇太極只能認為是可汗。

改清後,皇太極才能叫皇帝,算個國家了


1.希望和明朝擁有同等的身份。滿族人過去稱「女真」和「建州」,後改為「滿洲」和「金」,但仍然是作為明朝的藩屬的身份。改名可以剔除中國宗主權的痕迹,掩蓋女真諸部曾是明朝藩屬的地位。

2.贏得漢人支持,避免觸犯漢族人的敏感神經。努爾哈赤在1616年首先採用金的稱號,以圖喚醒女真諸部的懷舊意識,激勵他們去創建一個像十二世紀時「金」那樣的新帝國。但是到了十七世紀三十年代皇太極當政時,這種情感召喚已不再起什麼作用。推翻明王朝的過程中,越來越多漢人加入,漢人見到「金」便會聯想到古金國入侵中原燒殺搶掠的歷史,因此改為「清」可以部分剔除遭人厭惡的內涵。

3.五行上來看,「滿洲」源自努爾哈赤尊號「滿柱」的第一個字和「建州」的第二個字加上三點水。這些詞「滿洲」和「清」都包含三點水偏旁,是根據五行精心設計的。「明」朝的意思是「光明」,而國姓「朱」則是「紅色」的意思,光和紅組成的意象便是「火」,火能融化掉金朝的「金」。因此不吉利的「金」必須改掉,而新創的「滿洲」和「清」等含三點水的詞,則可預示將來水撲滅「明朝」之火的吉兆。

4.從史實看,古金國只征服了北中國部分地區,雄心勃勃的皇太極不滿足於這種不完美的業績,因此決心以新王朝名另起爐灶。


不改名,是不可能奪取天下的。見蘑菇叔的答案:類似於葉赫那拉氏詛咒的歷史巧合有哪些? - 理想的蘑菇的回答


改金為清,有如下三個原因:

1. 明屬火德,水能克火;清帶三點水,寓意順應陰陽五行,代替大明。

2. 「金」的國號留給漢人的傷害太深了。靖康年間金人擄走漢人二帝,民族仇恨嚴重。而後金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需要漢人的幫助,統治者擔心「金」的國號會讓漢人與其離心離德。

3. 據學者考證,滿人發音的「金」和「清」相近甚至相同,這樣儘管改了國號,在發音上也沒有太大變化,有利於維護滿人的人心。


我記憶中

老輩子人說

努爾哈赤打錦州一次遇險

醒了發現自己的大青狗救了自己

但是狗已經死了

於是

就叫大清了

而且

不許吃狗肉

不許帶狗皮帽子

這個習慣和半島上的棒子正好相反


因為金在歷史上給漢人的印象不好,所以改名。據說清和金在滿語里讀法一樣。

五行說,是明朝皇帝姓朱,朱是紅的意思,就是火的象徵。而火克金,水克火,所以改三點水的清,也該成了滿族;滿清都有三點水~(感覺很扯,但都這麼說)


話說,當年努爾哈赤被李成梁追趕,直追的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全靠他騎的一匹大青馬撒開四蹄不要命的跑,終於甩掉了追兵。可是大青馬也被累死了。

努爾哈赤脫險後,抱著大青馬的屍體大哭,說你今天救了我,我以後一定要報答你:「萬一以後勞資得了天下,一定用你的名字來起國名。」

後來女真果然得了天下,皇太極想起他老爸的這事情,於是就把國號定為「大清」。

哈哈哈~~~~


金和後金雖然民族相近,然而異姓,改國號才比較符合中原的傳統。


我覺得是為了和金區別開,好淡化金人曾敗於蒙古和漢人的那段歷史


分別把清和明兩個字的偏旁部首拆開,會發現三點水撲滅代表火德的日字旁,青字是月上有主。


明朝靠明教起家,熊熊聖火,焚我殘軀, 紅巾軍憑火德北逐中原,縱橫大漠,火克金,元屬金而亡,後金危,改國號大清,水克火,遂得天下。


風水原因。


推薦閱讀:

為什麼滿人用了一百多年才統治了中國?
清代火器裝備相比明朝如何?還是像某些書上說的清軍只重騎射,不重火器?
什麼是拜褥?
《甄嬛傳》中皇上肩上的是什麼?
清代所謂「旗人禮多」的來龍去脈?

TAG:清朝 | 中國古代歷史 | 滿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