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學些系統的國學知識,梁啟超的這份書單現在來看是必須的嗎?

右所列五項,倘能依法讀之,則國學之根底略立,可以為將來大成之基矣,惟青年學生校課既繁,所治專門別有在,恐仍不能人人按表而讀。

今再為擬一真正最低限度如下:

《四書》、《易經》、《書經》、《詩經》、《禮記》、《左傳》、《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戰國策》、《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宋元明史紀事本末》、《楚辭》、《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其他詞曲集隨所好選讀數種。

以上各書,無論學礦、學工程報……皆須一讀,若並此未讀,真不能認為中國學人矣。

節選自《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梁啟超

題主的背景(工科男),水準介紹:看《資治通鑒》馬馬虎虎能看得下來,但是《史記》就很多生澀句子看不懂,現在大二,還兩年半的時間。目標:了解真實的傳統文化,不被現在人編的書騙了,達到錢穆老師在《國史大綱》中說的國民基本水平。

1.書中梁老師強調這個是最低門檻,那麼首先對題主的目標這個書單是真的充分的嗎?基本的思想流派上述書目是否完全覆蓋。

2.我打算在大學期間把它讀完,出於時間考慮,這書單有重複或者其實有更好的同類書可以取代上述書目的嗎?

3.對思想類的書熟讀成誦在今天的意義與精讀的差別在什麼地方,如梁老師建議《老子》5000字最好熟讀成誦。

4.大學階段是學習傳統國學的最好契機嗎?


梁啟超不僅列了這麼一份簡單的書目吧,建議搜一下《梁啟超推薦國學書目》和兩份附錄《治國學雜話》和《評胡適之的「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推薦更豐富詳細,給出了具體的閱讀方法。我正在按照他的方法讀,很少接觸這麼優秀的書單,很受感動。其實這份書目並不算多,屬於「最低限度」的書目,當然不能充分涵蓋國學的內容,但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能讀下來也屬難得。同樣一份書單,你嫌多,我嫌少,可見你讀書的癥結在畏難,我讀書的癥結在貪著。除史部外,其他書目文字不多,在大學期間讀完不成問題。

我斗膽列個流程:

先讀《論語》,然後《大學中庸章句》,然後《孟子》,以熟讀原文為要,註疏自己找合心意的讀。然後《尚書》。然後《道德經》,以熟讀原文為要,各家註疏有一百本不止,河上公、王弼的版本必讀,其他的隨你興趣。然後《禮記》,可以揀選心愛篇目熟讀,其他隨便看看。然後《左傳》,選心愛篇目熟讀,其他的也要認真看看。從儒家開始,因為儒學是入世之學,讀起來篤而不滯。把《老子》混入,可以有個參照,其實儒道思想不僅不悖,而且不遠。再讀讀朱子《近思錄》、陽明《傳習錄》,稍涉理學心學,不然只學儒而不學儒之發展,豈不可笑?陽明對孔朱、佛老、楊墨都有頗多議論,深入淺出,中肯,可以看看。

再讀《荀子》、《墨子》、《韓非子》,這些都是大賢,只是偏些。禪宗也可讀,從《壇經》起,然後讀《楞嚴》、《維摩》、《圓覺》,讀不下去就算了。最後讀莊子,因為莊子承上啟下,上承老子,下啟禪宗,而且莊子魅力無窮,汪洋恣肆,初讀者容易為其所迷,反而不容易讀進去,所以放在最後讀。《文選》我沒有讀過,《易經》讀不懂,不敢妄議。

進入史部。《資治通鑒》你已讀過,其實這部書甚難,卷帙浩繁,你又說《史記》艱澀,看來你很有耐心,只是古文基礎一般。《史記》當然要讀原文,上好文章,可以配合注釋或者白話文幫助理解。《戰國策》、《三國志》要讀,《漢書》、《後漢書》、《宋史》、《明史》有興趣可以讀,如果畏難可以放著,暫時不讀。一則文字量太大,二則都是紀傳體,看完了只網羅了若干故事,沒有主次,也沒有一條鮮明時間軸。

史部畢,讀詩。當代學子文學素養比民國時又不同,讀詩集前得來個詩學啟蒙如《聲律啟蒙》打個底,才好開始。唐詩要讀律詩!先讀老杜,選心愛的150~200首,子美詩工整精嚴,學詩從他開始最好;然後讀王維,選心愛的100首,老杜的七言律,王維的五言律都是絕品;然後讀李白,選100首即可,李白的絕句、古體詩都好。這幾家讀完可以讀《楚辭》、《詩經》了,《楚辭》氣韻壯,感情深刻悱惻,《詩經》質樸,頗多議論、怨語,讀詩還是要先建格局,不然誤入歧途,被帶入末流。杜牧、李商隱、陶淵明各選50首,杜牧風流,義山深沉,陶潛悠遠,風格各異,詩品絕妙,不讀實在說不過去。其實我說的是廢話,詩海佳作足以把人溺斃,名家評點無數,肯讀唐詩超過100首的人,不需要我來推薦。

讀詞的話,蘇黃二人當然要讀,蘇比黃好;但蘇軾不是詞人主流,主流還是婉約派。然後讀文章,先讀《古文觀止》,都是上佳文章;再讀《文心雕龍》,這是上佳評論;韓愈詩寫得普通,文章卻是一流,真儒家風範,建議精讀。

熟讀成誦與精讀的差別在於:前者可以釋卷,後者不行。你成誦了,哪怕不甚理解,走路時、吃飯時、在酒吧里發獃時,都可以在腦子裡讀它。讀書最忌博而寡要,勞而無功,泛讀百本不如精讀一本,不值得重讀、反覆讀的書,讀起來也沒什麼意思。書也好,文章也好,句也好,字也好,只有鐫刻在心,才能永誌不忘。比如諸家經書,只有誦讀下來,反覆琢磨,才能臻化,成為你思維模型和人格的一部分;比如史書,只有誦讀下來,才能成為你知識結構和人生經驗的一部分;比如詩詞,只有誦讀下來,才能構建你的格局,豐富你的趣味。猶如吃飯,哪怕是龍肝鳳髓,吃了不消化,不但不能豐其肌膚壯其骨血,反而淤塞於胸中,徒增病症而已。

學習傳統國學的最好階段,我覺得還是孩提時。但是契機,則沒有什麼好壞可言,你當下願讀,當下就是最好的契機,也是最早的契機。


你學國學是準備幹什麼呢?如果只是喜歡,那就按著書單讀好了,讀多了自然知道自己該讀什麼書、該怎麼補功課。

我在大學裡是亂讀書,並沒有明確的方向,工作以後感覺很迷茫,後來是讀史,基本上把錢穆先生的書能買到的都買了讀,然後又讀了李澤厚先生的書,才找到了儒學的方向,但我只是將其作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所以買了各家的論語,就是讀論語,其它都只泛泛翻翻,畢竟我不是拿儒學來做學問,後來偶然間看了顧准先生的書,又感要中西比較著讀,也是從羅馬史、希臘史開始讀,然後讀西方的各種思想史,不過也就是讀到這了,沒有更深入的讀。

我也是工科,讀這些不過是給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找一個安身立命的根基,得一人生大智慧、大快樂。所以沒必要為了讀書而讀書,我上學的時候也在社科館裡發誓要通讀一遍,有此志向很好啊,總比夜夜泡網吧好,而且讀了總比不讀好,只是要記得不能只讀國學(當然最好能深讀儒學),而是要中西對比著讀。

個人觀點,既然我們都是工科的,不是做學問的,那麼還是從讀史著手,錢穆先生的書我覺得的就很好。只是盡量不要只讀一家。

1、2兩問上面應該是雜七雜八的答了,就不單列了。

3.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先是泛讀,然後憑興趣多家多版本的反覆讀吧,只不過你現在的人生閱歷還不夠,讀的太多可能會讀死了,還是先廣泛的讀吧,開拓視野為先,現在就讀的太深,以後可能會容易聽不得他家之論;

4.一輩子的學問無所謂時機不時機的,你覺得的有需要那就讀好了,只是你現在的重心應該在專業上吧?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做IT的,如果是,請問離散數學、計算理論、老三論/新三論/複雜學這些你都完全掌握了,即便不是我相信你的專業里這樣非常基礎,工作10年才會後悔沒好好學的內容一定有不少


這段話出自《讀書指南》,kindle有免費版。

個人認為,這幾本書確是作為/學人/的最低限度了。

其理由大概如梁氏所言:

「一個人總要養成讀書趣味 。打算做專門學者 ,固然要如此 ;打算做事業家 ,也要如此 。因為我們在工廠里 、在公司里 、在議院里 … …做完一天的工作出來之後 ,隨時立刻可以得著愉快的伴侶 ,莫過於書籍 ,莫便於書籍 。但是將來這種愉快得著得不著 ,大概是在學校時代已經決定 。

因為必須養成讀書習慣 ,才能嘗著讀書趣味 。人生一世的習慣 ,出了學校門限 ,已經鐵鑄成了 。所以在學校中 ,不讀課外書 ,以養成自己自動的讀書習慣 ,這個人簡直是自己剝奪自己終身的幸福 。」

所謂必讀國學書目,是個極易引起爭論的話題,該書收錄了胡適的推薦,以及一些對「必讀」的討論。


在這裡說一下解放前的一個流程吧,在這裡補充一下,我覺得這個流程還是比較適合想要充分了解五·四以前的國人的思考方式、習慣和價值取向的同學們的:

先是千字文 幼學瓊林 三字經等,至少把字都認完,雖然這是蒙學,人家以前小時候的讀物,但是我敢保證現在能把裡面的字認完的人不多,況且讀完這些基本上能夠了解個大概的中華文化的歷史、世界觀等,比如節氣、八卦等至少名字、順序等能夠明白

接下來才到所謂的儒家正統,這些都是教你怎麼做人,怎麼思考的 論語 孟子 詩經(這個怎麼都得背幾首對吧) 中庸 禮記 大學 輔以四書章句集注

然後開始讀史 史記不用說 然後三傳 之後一直可以延續到清史稿 不過看到宋史差不多

讀了史就會有一個認識,誒孔孟朱熹說的怎麼不太對啊,此時建議你看看馬**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哈哈哈) 其實已經可以到了諸子百家階段了 這裡推薦我們現代人看看易中天教授書,尤其是法家那派的講的特好,可以說用在今天根本不過時

好的 以上結束基本就是太學階段,這裡有些東西還沒加進去,一是詩詞歌賦,一是三玄佛學,另外射御六藝暫且不說,估計現在能學的至少家庭條件得不錯,大學更是沒時間

詩詞歌賦的話建議跟著蒙學逐步進行,從唐詩三百首到宋詞再繼續加大難度學習散文、漢後駢句賦文,接下來楚辭、漢賦,這些至少都是文化底蘊的東西,非一朝一夕能得

至於三玄為什麼要放在諸子百家裡面呢,我自己覺得啊,這個是有點逆三觀的東西,且需要較為深厚的文化功底,易經不僅是為人處事之學,並且是中華傳統的哲學與科學的基礎 老莊的話一句話說不清,這裡推薦南懷瑾老先生的著作,當然不管是哪裡都對他頗有爭議,知乎果殼等等都是,這裡只說一句話,不是隨便什麼人在去世後總理都給題字的,當然南懷瑾先生的書重次第不重訓詁

佛學也是,修行次第看個人,如果僅當欣賞的話建議看金剛經,比較能夠體現出佛家獨有的一些文字語言特點

至於其他的比如九章算術,天工開物就偏專業了,況且隨著西方科學體系的發展這些已經逐漸不再實用,權當了解古代科學的思想及方法論即可

以上其實最適合的是從小開始啟蒙教育的小孩子,大學生可以擇其一二進行閱讀

這裡推薦幼學瓊林 作為一個了解古代文化的閱讀和學習的文本

論語、中庸作為了解儒家的一個文本

史記作為研習古代史學資料的一個文本

詩經、唐詩、宋詞以及唐宋八大假的散文的名篇閱讀以增強自己的文字修養

---------------------------------------------------------------------------------------------------------------------------------

然後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

1.書中梁老師強調這個是最低門檻,那麼首先對題主的目標這個書單是真的充分的嗎?基本的思想流派上述書目是否完全覆蓋。

這個書單其實已經比較充分了

四書、尚書、禮記等四書五經為儒家著作(這裡把易經算進去了的)

老子、莊子、易經等道家著作,這裡其實可以加上黃帝內經

然後有法家墨家

然後史書以及詩詞散文歌賦等具有代表性的著作都有

2.我打算在大學期間把它讀完,出於時間考慮,這書單有重複或者其實有更好的同類書可以取代上述書目的嗎?

上面已經說了

另外補充一下,如果想要深入研究道家的話可能大學期間讀完是不太可能,讀完最多把莊子當小說和奇異志看看,把周易當成論語讀

3.對思想類的書熟讀成誦在今天的意義與精讀的差別在什麼地方,如梁老師建議《老子》5000字最好熟讀成誦。

熟讀成誦代表的就是你能背下來,但不一定理解,精度不一定是每一個字詞都需要掌握(不要走入考據、訓詁的牛角尖),但是對於所有的篇章都要知道他在說什麼,要有自己的理解

4.大學階段是學習傳統國學的最好契機嗎?

其實說實話,不是


腦子進水語錄:

@白一:學國學,不必急著讀經典,可以按照四庫全書來看看

@匿名用戶:老子、莊子、易經等道家著作,這裡其實可以加上黃帝內經


邊學邊教國學兩年多,你說的這些書我還真的沒看過幾本。現代人的語言方式和思維習慣和那時候的人差距很大,民國時候很接近古代的語言習慣,和現在也有一些差異,所以可以做參考,但是若非精深,其實不需要按照這個書單看書。

學國學,不必急著讀經典,可以按照四庫全書來看看,然而其實首先應該想明白「國學」的含義與範圍。關於這一點,現在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說到這個,很多人就覺得那些經典就是國學。題主可以去找一些國學入門的書,章炳麟的《國學概論》,朱自清的《經典常談》和梁任公的《清代學術概論》都是可以從入門到精深一直看下去的,不同人看時感受也並不相同。

再說到書單,他們所列舉的書單是針對他們這個層面來說,最不濟也是那個年代的語言習慣而言。那麼如今的自學者來說,還要備好《說文解字》與《說文解字注》。等真的看懂了文言文,並且想通了何為國學,就可以按照這些書單了。

加一點,其實不把三百千千讀完,不把說文解字準備好,其他那些書會覺得深奧的。盡量做到不看譯文吧,可以看注釋,因為譯文是編書者主觀的,注釋是一直流傳著的客觀。


上千年國學歷史,比不過改革開放30年,我看還是讀讀鄧選好。


從此立志。


怕被打我無恥的匿了。講真的梁老先生的段數不是一般人能夠的就他寫文章和看書的那個速度,能甩現代人兩條街。他們眼裡的基礎,與我們理解的基礎實在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之前有位先生(我實在忘了是誰了…)說要想研究歷史我認為應該先把二十四史點一遍,每日點一卷有餘,兩年可點完。恕我直言…就現在我們這群人的尿性點兩年…點兩周就坐不住了…

對於梁先生的這份書單確實夠基礎。但是如果是所有的都老老實實的懂,那就不只是基礎的水平了。

先從詩經開始「不學詩無以言「是有深刻道理的

然後讀史書里前四史要倒著讀最後讀史記,因為史記相對講是最遠的也是語句最容易與現在不同的。

要不還是先從文集開始那個應該最好懂。

四書什麼的應該還好~尤其是朱老夫子集注以後真的好讀了很多

五經里禮經什麼的祝你好運春秋有傳傳(左傳就是它的傳)有注(楊伯峻左傳注)注有疏深刻的告訴你這個「斷代朝報「有多坑

至於啥《易》經,我只能說親愛的你要是讀通了大概可以以此賺錢了~

當然了我說的都是正規版本的如果是那種帶著翻譯的類似於丹易中天那種的到我沒說…

啊讀之前先買一本古漢語字典然後再買一本「大家小書」系列的《中國傳統文化常識》(是不是這個名我不記得了大概如此)

最後期待著您能把這些書都讀完讀通的那天!

其實國學入門推薦南懷瑾先生啦

謝謝


我覺得要讀前四史


哇!題主把梁任公和錢賓四二位都叫老師了耶!覺厲。。


你可以用兩年半的時間抄一遍,因為看這些古文有時候是看不太懂的,不如一邊抄一邊找資料。


推薦閱讀:

讀《莊子》中的疑問,求助!持續更新?
《莊子·大宗師》里的「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徹、見獨、無古今、無生無死」各位是如何理解的?
有沒有腦殘粉注釋的莊子版本?
老莊思想對魏晉玄學有什麼影響?
《道德經》在流傳中沒被修改過嗎?

TAG: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