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來訪者不遠萬里到大城市去做心理諮詢這個舉動?

背景介紹

我本身目前處於抑鬱狀態中,也很積極的在探索自我,並正在尋求心理幫助。

  1. 嘗試了解心理學與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的相關知識。

  2. 知乎上許多優秀的心理學相關優秀的知友老師們的答案我也經常在看,在學習。

  3. 閱讀各種相關的自助心理書籍《少有人走的路》《伯恩斯新情緒療法》《抑鬱的自我療法》.......等等

  4. 嘗試了解各種宗教、身心靈、能量療法等等。

  5. 通過525諮詢網、爸媽在線、簡單心理等嘗試了許多諮詢方式

  • 付費心理諮詢師的QQ語音諮詢和文字諮詢

  • 免費的網頁在線諮詢、QQ諮詢

---------------------------------------------------------------------------------------------------------------

問題的困惑來自於文章「如何才能找到一位最適合我的心理諮詢師?」

文中的主要觀點是

心理諮詢與治療,一定要在你的生活、工作所在地進行。如果你們當地實在沒有諮詢師的話,你可以到附近的周邊城市去找,距離越近越好,盡量能夠做到當天趕車去諮詢,當天就能趕回家。

其實,來訪者不遠萬里到大城市去做心理諮詢,這個舉動本身就是其心理問題的一種表現,這樣的求助方式本身就是有心理問題的。

如果你與某諮詢師會談了三四次之後,仍然無法找到上述這三種感覺,建議你趕緊跟這位諮詢師說再見,然後去尋找下一個有可能成為「最適合」你的諮詢師。就這樣,一個接一個地找下去,直到有一天,你找到了一個「最適合」你的心理諮詢師。


謝邀。

一開始我的確沒看明白你到底問題是什麼,後來看你的補充說明,我理解到或許你是因為「其實,來訪者不遠萬里到大城市去做心理諮詢,這個舉動本身就是其心理問題的一種表現,這樣的求助方式本身就是有心理問題的。」這句話覺得沒想通,所以想進一步問問到底應該怎麼看待這個現象。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有誤。我就按照這個問題來回答一下吧。

首先,心理諮詢和器質性問題的治療有很大的不同之處。身體生病,它的治療手段與病種和病的嚴重程度有很大的關係。一般可以一月到幾月看一次,每次看病時間較短,根據病情不一定要求連續特別長的時間。到住院程度,就一去好幾天甚至好多個月。但是心理諮詢基本上都遵循一周一次的規制,一次45分鐘-2個小時的都有,通常要連續10次以上。雖然也有住院治療,但是住院的種類較少,心理科開設住院治療的醫院也較少。所以,心理諮詢從頻度、密度和治療時長等方面,與身體疾病的治療都有很大的區別。

其次,身體疾病的表現是器質性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確是肌體出了問題。心理問題的表現卻是行為。不用行為表現出來,是無法定義心理問題的。比如抑鬱,如果這個人不是愁眉不展、唉聲嘆氣、不工作不社交……你怎麼能說他抑鬱?所以,心理諮詢師跟醫生不同,他會著重觀察來訪者的行為和表現。

所以,從治療特性來講,不遠萬里去看一個需要每周都去,連著去基本要10周以上的醫生,這意味著要麼是每周跑過去,要麼就是不工作不學習乾脆到那個地方去呆著。不論哪一個,都要影響到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那難道我這麼重的病情就不值得么?

好,我們就來到下一個層面,我們是通過行為來了解心理問題的。不論求助者還是諮詢師,我們的目標都是獲得健康正常的心理狀態,表現出來就是擁有健康正常的行為。健康正常的行為里一定是包括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規律性和發展性的。那麼用不遠萬里,影響正常生活學習和生活的方式去追求有規律性和發展性的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狀態,這怎麼聽起來邏輯有問題呢?

這就是叢中老師說的,這個舉動本身就是心理問題的一種表現,或者說這種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心理問題。

好,那麼說是不是心理問題就一定不能呢?不是。萬事無絕對嘛。

要根據個人的情況來看。如果身處地方偏僻閉塞,沒有心理諮詢師,那當然要出去找。但是畢竟設置要求在這,所以最好找對自己生活影響最小的近一點的地方。

如果真的很有錢有閑,平時本來就今天巴黎明天迪拜後天大堡礁,那麼對他來講就不存在不遠萬里,因為本來經常都在「萬里」著。這不影響正常生活。

如果,是很複雜的問題,當地解決不了,那麼找周圍比較好的心理諮詢師,也是可以的,但還是以盡量對生活影響小的近一點的地方。比如在四川,能去成都就別去北京。

當然還有其他的可能性,我就不一一例舉了。

總之,盡量就近、找適合的心理諮詢師是沒錯的,這樣能更快的讓自己解決問題,恢復健康。


謝謝王雪岩諮詢師和知友笨笨的推薦

其實題主和各位已經說的很明白了,不遠萬里到大城市去做心理諮詢的人們可能和「生病了,要去大城市大醫院治病」的心理是相似的,也許大城市的心理諮詢資源更加集中,但諮詢常常是一個中長期的行為,根據來訪者具體情況每隔一定周期就會安排與諮詢師進行一次諮詢(如1-2周)。

如果每次諮詢都要不遠萬里的到大城市去,很可能會降低人們的諮詢意願和熱情,很難堅持下去。

人們不願在當地選擇諮詢師可能出於「不知道如何選到當地靠譜的諮詢師」這一顧慮。就像王雪岩諮詢師和知友笨笨所說的那樣,簡單心理是國內唯一一個遵循美國心理學會(APA)標準審查入駐諮詢師的心理諮詢機構。

現在平台上已經有超過400位諮詢師正在執業,覆蓋全球80+城市,而且為保證諮詢效果,只提供面對面諮詢和視頻諮詢。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找到當地或是附近城市諮詢師,可以在 簡單心理 官網上按照地區查找喔~


謝邀。

我覺得這個問題得從兩個方面考慮。

其一,什麼是最好:正如你所看的那篇文章一樣,心理諮詢或治療最好在生活工作的場所附近。就我自己的理解,心理諮詢或治療,應該是生活的支援,而永不應該成為生活的全部。所以,心理諮詢應該就近、就便進行。如果專門為了進行心理諮詢,放棄原有的工作和生活,絕對是得不償失——心理諮詢和治療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人有更好的社會功能,而不是丟掉他們。

其二,什麼是沒辦法的辦法:如果我們出了家門就可以找到諮詢師,那麼其一自然不是問題。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大陸的心理諮詢並沒有那麼發達。很多地方可能根本沒有真正的「心理諮詢師」,還有很多地方的「心理諮詢師」根本就只是掛羊頭賣狗肉。因此,從概率上來說,在大城市更容易找到合格的心理諮詢師。

但是從你的題目中看,似乎在說另外一種心理:擔心小城市的心理諮詢師不靠譜,好像覺得大城市的心理諮詢師更靠譜……呃……我得說的是,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的。大城市的資源更集中,自然而然容易吸引更多人才留下來。但是,也不絕對,我不相信除了一二線城市外,一個合格的諮詢師都沒有。所以嚴格來說應該是這樣:大城市心理師的平均水平可能更好,比較容易找到合格的心理師。但是!大城市的心理師中也有垃圾,小城市的心理師中也有金子。

那麼我來說說怎麼能比較容易挑到合格的心理師:1,碩士學歷。2,最好本科就是心理學相關專業,碩士一定要是心理學專業。3,最好是應用心理學心理諮詢方向,而不是且其他方向(心理學是門很寬廣的學科,心理諮詢是其中一項專精學科)4,有心理諮詢師二級證書。以上我覺得都是最基本的必須條件。以下可以作為參考:1,有其他國家心理諮詢專業的留學經歷(大陸的心理諮詢專業真的沒有什麼諮詢方向的專業訓練,據我所知和其他一些地區和國家完全不是一個層級上的)。2,有某些專業的國際認證執照,比如心理劇導演啦、沙游治療師啦之類的。不過也不用迷信,上面兩個證是我聽說過的很難拿的有含金量的證,但也有些證,也不過是幾個月的訓練和交錢就能拿的破證……

但是看見題目的內容,我會有一點擔心,就是你在說「找一個合適的治療師」。

無疑,治療師肯定有合適與不合適之分,但是,只要是合格的治療師,不合適的比例沒那麼大。我來說說哪些治療師是所謂不合適的:1,價值觀極端不同,並且這一問題影響到你們的治療。比如說你是個極端大男子主義,信奉父權。你來談的問題是現在只有女兒,二胎想生個兒子。而你的治療師是個極端女權主義。那麼很有可能你和這個治療師會針尖對麥芒,這就是不合適的治療師。2,你的問題在治療師處理的能力之外。比如說,你可能親近家人剛剛過世,想找治療師談談。結果治療師父親剛剛意外去世,治療師自己還沒走出來,你和治療師剛剛談到自己的悲傷議題,治療師自己就哭了。這明顯是不合適的治療師。3,你和治療師存在多重關係:治療師是你的朋友,NO!治療師是你老婆的舅舅,NO!治療師是你女兒的男朋友,NO!4,你極端看治療師不順眼。人就是莫名其妙的動物,有時候就是會莫名其妙地討厭某些人。如果你第一次看見這個治療師就覺得極端討厭他,那麼就換一個吧。

上面是說的真正所謂不合適的心理師,但實際上,不合適的心理師是很少的。第一個價值觀問題,合格的心理師訓練中是有價值中立訓練的。講極端點,案主是恐怖分子,都該保持價值中立的態度,不過這又牽扯其他倫理議題了所以不贅述……第二點,成熟的心理師是能夠在工作外處理好自己的狀況的。所以,最多容易遇到的不合適心理師就是有多重關係,或者你看他極端不爽,其他都是合適的心理師。

這裡有個誤區要注意,「合適的心理師」不等於「讓你舒服的心理師」!心理師是面鏡子,通過他,讓你知道你自己是什麼樣的。如果想要追求舒服,那麼就別心理諮詢了。讓你覺得一直舒服的心理師,就是那種商場里試衣間的鏡子,讓你產生又瘦又美的幻覺,結果一出來回到大街上,就原形畢露。心理諮詢應該是面真實的鏡子,會讓你看見自己美的地方,也會讓你看見自己丑的地方,然後你才能決定如何面對並處理這丑的地方。所以,心理諮詢中會生氣、會難堪、會丟人、會不舒服,都是正常的。出現這種狀況,並不等於這個心理師不合適,更不等於這個心理師不合格。

寫到後面,覺得越來越走題……OTZ

總結一下:如果能在家門口找到合適的諮詢師,那麼完全沒有必要不遠萬里去大城市。如果找不到,那麼去大城市尋找,也是一種無奈中的選擇,但是因為耽誤了正常工作學習,效果可能會打折。而且,心理諮詢或治療很有可能需要長期,太過於遙遠,自然無法長期堅持。所以,除非萬般無奈,我並不支持不遠萬里去大城市做諮詢或治療。如果真的身邊沒有什麼心理諮詢資源,建議在線諮詢。文字我覺得沒有什麼用,比較建議尋找在線視頻諮詢,其次是在線音頻諮詢。如果可以固定下來,接受長期的視頻諮詢或音頻諮詢,把架構穩定下來,我覺得效果和面對面是相近的,對於諮商師來說,只是少了點肢體觀察而已。


如果你的伴侶在北上廣,而你在家鄉小城市,你定期去大城市看望Ta,這有什麼問題么?

訪客和自己的諮詢師,就是一種親密關係:他們共享秘密,甚至共擔風雨。一個合格的諮詢師對於來訪者來說扮演著很多的角色,但歸根結底,可以說諮詢師是來訪者邊界清晰的親密關係中的另一半。我並不覺得 「不遠萬里去看諮詢師」 有什麼問題。

其次,「不遠萬里去看他這個現象本身就是心理問題」,這麼說成立么?

這句話好像是在說:要去 「大城市」 找一個諮詢師,每周跑去看他,這背後的心理動力是病態的,需要分析、需要治療、需要糾正。

真的么?

有病、不正常、發展異常,這些詞在我看來是一樣的,我統一用 「病」 這個詞代替。病,我認為有幾種語態下的幾種意思:

1,病是一種令當事人痛苦的東西。比如抑鬱症

2,病是一種令社會不穩定,令周遭的人痛苦的東西。比如精神病

3,病是一種侮辱性辭彙,類似罵人。比如,你有病

如果不遠萬里去看諮詢師,並不讓來訪者感覺痛苦,也不對社會造成危害,那麼說這種現象是「病」,除了第三種語境下的理解,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理解。

可能,長此下去,來訪者本身會疲憊,來訪者會和諮詢師討論怎麼辦,甚至來訪者可能會付諸行動,那則另當別論。當來訪者感覺到疲憊或者開始行動化的時候,我們說,他的心理動力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我們不能因為 「後來心理動力發生了變化」,或者 「今後心理動力肯定會發生變化」 就判斷 「現在不遠萬里去看他」 就是不正常。

如果我是這個來訪者的諮詢師,我會:

首先和來訪者討論,當聽到別人覺得他不遠萬里來看我有問題的時候,他怎麼想?

來訪者是否是suggestable是更首要需要討論的。這個判斷無論從情景(發生了什麼)來判斷,還是從癥狀診斷學來判斷,還是從病理起源學來判斷,還是從發展心理學來判斷,都是成立的。

從情景判斷:being suggestable是更表層的,如同弗洛伊德所說的洋蔥的外皮。「不遠萬里」 是更深層的洋蔥內里。

從癥狀學診斷來說:being suggestable是很多診斷的依據,比如分裂樣、自戀人格障礙

從起源學來說,這是判斷true self堅實程度的依據

從發展心理學來說,這是判斷前俄狄浦斯期核心自體發展是否完善的依據。

在討論 「不遠千里」 的意義之前,上面這些考量角度是更重要的。你可以說,上面的考量角度類似於 「存在即合理」。所以,來訪者是否輕易收到外界影響,改變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是更重要的、需要討論的事情。

然後,什麼時候討論 「不遠千里」 呢?

這個話題一定要討論,絕不是說不討論,絕不是說「存在即合理」 我們就不理。

精神分析是要分析一切的,我有位師兄這樣形容:(精神分析就是)努力探索意識的邊界。

用我的話來說,就是努力知道 「自己為什麼正在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why I am doing what I am doing。

討論「不遠千里」有幾個契機

1,來訪者自己意識到,並且提出來。這是最好的,因為來訪者的心理結構、心理動力已經發生改變了。當來訪者自己提出來「不遠千里」的問題的時候,說明來訪者已經準備好去討論這個議題了。

2,來訪者沒有意識到,但開始行動化。比如會頻繁請假、大規模遲到、甚至缺席。這個時候,來訪者得用行動表達自己。只不過,這個時候並不清楚來訪者在表達什麼。

也許來訪者在表達對諮詢師有意見

也許對諮詢師的意見就是:自己每周不遠千里,但諮詢師居然沒有表示

也許來訪者是先對諮詢師有意見,然後想到自己每周不遠千里,之後就尤其覺得委屈

也許。。。

很多種可能,這個時候就又到了剝洋蔥的時候,一點點來。

3,諮詢關係很好,來訪者既配合又不嫌辛苦。這個時候諮詢師可以提請來訪者注意,並且邀請來訪者去探究「不遠千里」的意義。

最後總結一下我的觀點:

「不遠千里」 是來訪者內心動力的體現,這個動力,未必就是病,不需要什麼大驚小怪的。

來訪者的心理動力一定會發生變化的,在此之前,諮詢師保持節制的態度。


謝謝邀請。

長途奔波的確不可取,因為心理諮詢是一個漫長的,而且需要高投入的事情,時間、情感、經濟等等投入都非常高,如果再加上時間成本,壓力就太大了,這麼大的壓力,很難讓求助者堅持穩定的諮詢進程的。

叢中老師的文章是2010年的,那時候的確有當時的現實情況,小城市中成熟的諮詢師的確是太少見了,所以那個時候跑大城市可能也是不得不的選擇。現在各地都成長起了一批比較好的諮詢師,雖然諮詢師這個行業經驗積累很重要,但至少現在很多諮詢師的受訓背景要比早些年靠譜得多,而且,現在網路更便捷,網路視頻也是不錯的補充方式,使求助者有可能找到全國各地比較成熟的諮詢師,比如你提到的簡單心理,能進那個平台的人都是在專業上經過篩選的,至少不至於像地面上那般混亂,要達到一定的受訓背景才能進入簡單心理平台的,相對會比較容易找到全國各地的正規諮詢師資源。

另外,有些心理網站是不那麼靠譜的,很多是拿到了諮詢師證就開始掛在網上接諮詢,宣傳的途徑只是交錢就可以,要特別小心這樣的網站,去詢問諮詢師的受訓背景和案例時數也是非常重要的選擇諮詢師的考察點。至於說免費諮詢、語音諮詢、文字諮詢等等,出於好奇玩一玩尚可,因為信息量嚴重不足,這樣的方式是不可能達到諮詢效果的。如果是在學習中的諮詢師做的免費或者低收費諮詢,諮詢師有義務向求助者說明相關的情況。


所以題主的是想知道有沒有必要去大城市做心理諮詢?

1.國內心理諮詢行業魚龍混雜,小城市幾乎很少有專業的心理諮詢室,從這個角度很容易理解去大城市做心理諮詢啊。畢竟資源多,選擇多,更專業,設施更齊全。

但是不遠萬里去大城市做心理諮詢有沒有必要呢?就像文中說的,去距離近的城市,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支出,我認為還有一個益處,就是諮詢師和你同處於相近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更加容易理解你的困惑。比如相同的口音,就容易讓你與諮詢師拉近距離,這比你操著不夠習慣的普通話和諮詢師交流更輕鬆一些。

當然,一個好的諮詢師不管你來自哪裡,都會去理解你,都會試圖讓你放鬆和宣洩。

2.其實文中關於找一個最合適的諮詢師,我是不太贊同的。

第一,用「最適合的諮詢師」這個心態就是不太合適的。即使能夠體驗到文中三點,但是潛意識裡還是想要去換下一個,以尋求最優解。這種心態會增強來訪者的自我防禦以阻礙心理諮詢的過程。

第二,心理諮詢師是會去適應來訪者的,當諮詢師與來訪者之間出現問題時候,自然會推薦更加適合來訪者的諮詢師。而不應該來訪者主動去找,這樣不利於來訪者與諮詢師建立好關係。在反覆訴說自身情況以後,敘述本身也可能出現問題。都對心理諮詢無益。

第三,心理問題不同於生理問題,不斷嘗試各種治療方法,總能夠治癒。心理諮詢就是諮詢師能夠和來訪者共同探索,共同進步,共同成長。與諮詢師關係穩定也是意義重大的。

3.想必題主主要還是不知道如何選擇一位好的諮詢師。個人意見:

可以嘗試找高校的有心理諮詢資格且外接心理諮詢的教師作為諮詢師,比較專業和單純。

次之的,就是具有豐富諮詢經驗,比較擅長某些方面的心理諮詢師。

不推薦醫院的臨床心理諮詢。


從你的表述和提供的文字來看,我認為這裡含有三個問題:一是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二是如何看待不遠萬里到大城市做心理諮詢的舉動?三是如何看待你目前在自我探索、尋求心理諮詢和心靈成長上的種種努力?

說實在的,剛看到這個問題時我著實愣了一下——竟有這種事嗎?然後看到題主的背景介紹,又暗暗吃驚——你在自我探索上做出了這麼多的努力,不能不讓人佩服!除了面詢方式外,其它的諮詢形式(或途徑)你基本上都嘗試過了:付費的,免費的;文字的,語音的;不同的心理網站,等等。

尤其是3、4兩條,閱讀自助心理書籍,學習身心靈課程、能量療法等等,更見你的用心程度。

我基本同意叢中醫師的觀點:不遠萬里尋求心理諮詢本身就是一種極不合理的行為——因為它近乎瘋狂,有些喪失理智;在這種情況下,心理諮詢師的從業動機是否真正為了來訪者的心靈成長,是值得懷疑的。我認為,心理諮詢師防止來訪者發生一些過激行為或對諮詢師產生依賴心理,這本身就是諮詢師的義務所在。

你在敘述中說,尋求各種方法來治療自己的抑鬱症(或抑鬱傾向),在我看來,可能不如專註地、持續地用一兩種方法來得更加有效。這就如同鍛煉身體,運動項目不在於多而雜,更在於有效與持之以恆。

此外,這些行為本身也反映了你內心急於解決問題的心理——這種急於求成的心理對於一個人的身心治癒往往不利。我記得張德芬女士曾以自身經歷告訴人們,雖經過多年向各路名家學習心靈成長課程,但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她內心的問題,最終她發現: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治療師。

我這麼說,並不是說一個有了心理問題或困惑的人,完全不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事實上,恰恰相反,正如美國心理學博士、執業心理醫師亨利·克勞德所說:「當我們遇到麻煩,我們不向外伸出求援的手,反而內縮,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總是在自己最需要人際關係的時刻撤退出來。」(語自《過猶不及》一書第12章《界線與你自己》P232)在我看來,當我們需要幫助時,向別人求助,這不僅不是弱者的表現,正是內心健康的表現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向別人求助,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很多人的問題正在於不承認問題的存在以及拒絕向別人求助,這樣只會讓自己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處境越來越艱難。

就第一個問題來說,來訪者如果一味追求「最適合自己」的諮詢師,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一個誤區。誠然,在做心理諮詢前,尋找靠譜的、專業與德行俱佳的心理諮詢師是必要的,但是,我並不贊同「最適合」一說。

什麼叫最適合呢?是不是最有名氣?價格最高?或是諮詢過程讓你最舒服?其實,這些都不是標準!從現實層面來說,既然要尋求「最適合」的,那就得在多個中挑選、比較與鑒別;這顯然會大大耗費來訪者的時間、金錢與精力,而且徒勞無功。實際上,根本不存在這個「最適合」,只有適合與不適合之分。打個比方,在十個諮詢師中,可能有八個都適合某個來訪者,只有一、兩個是不適合的,這樣說也許更符合事實。

此外,如果來訪者的心裡有了「最適合」的心理預期,一旦諮詢中出現了讓自己不舒服甚至痛苦的情況(其實這正是心靈接受挑戰的時候,也是心智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他往往就會想到逃避,於是另選一個諮詢師或者乾脆放棄諮詢——殊不知,在很多時候,心理諮詢中的痛苦是必經的過程,並不能以此來判定諮詢的好壞。正如斯科特·派克在他的名著《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心理醫生需要讓患者明白,只有接受挑戰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慰,心靈才能獲得治癒和成長——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讓接受挑戰成為習慣,心理治療才能夠真正成功。」「接受心理治療是迎接他人質疑和挑戰的終極方式。」基於這些認識,他做出了一個似乎令人驚詫的結論——「接受心理治療,大概是一種最違反人類本性,卻又最具人性的行為。」(《少有人走的路》P54-55頁)

現在網路文字、網路語音、網路視頻、電話和面詢以及電子郵件諮詢的形式都並存著,各有其優劣勢,價格也不一樣,為來訪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總的來說,多種諮詢形式的存在,為那些注重和追求心理健康的人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為諮詢師的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至於這各種形式的優缺點,由於不屬於題主所問的範疇,不此不贅述。

以上所述供參考,希望能給題主帶來些許益處。

感謝 @熊醬 君的誠邀,讓我有了這一次的認真思考、表達以及與知友們分享的機會。


不想說理論太多的東西,就說乾貨,來點個人心理諮詢的故事。

之前我遇到一個求助者,在湖南長沙,百度貼吧上認識的。有一天,她私信找我,要叫我跟她做心理諮詢。我見她態度誠懇,就答應了她的請求。以正式諮詢的樣式,給她傳了很多電子檔的表格,比如登記表、諮詢協議、案例記錄表之類的。鑒於網路諮詢沒有面詢的方式效果好,我跟她說時間要長一些,要慢一些,在這過程中要保持耐心。

我跟她關係挺好的,諮詢非常愉快,在此過程當中,我們採取了各種各樣的諮詢方式,文字的、語音、電話、視頻之類的都有,諮詢一段時間之後,在某個問題上我們遇到了瓶頸,有些目標一直沒有達成。

她有一天諮詢的時候跟我說,老師,我能不能到你那邊去,做一次面詢?總是網路諮詢的話,我感覺效果不好。

是的,我也有這樣的感覺。

於是,我聯繫到了諮詢機構,特意在周末騰出時間,給她來一次面詢。

效果非常好,之前我還擔心網路諮詢多了,現實面詢的時候會放不開,但我的顧慮一下子就隨著和求助者良好的諮詢關係煙消雲散。面詢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她的個體形象更包滿了,她很多的肢體語言和動作,以及面部表情,讓我更加形象具體地了解了這個人,補充完善了我很多以前沒有的信息。

這段經歷給我的感觸特別大,網路諮詢+面詢的方式進行心理諮詢,會不會能夠促進求助者問題的解決呢?對於那些沒有條件,處在三、四線城市的人來說,是個很好的諮詢方式。

後來,我又試了好幾次這樣的方式,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我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文字諮詢,了解情況,先建立諮詢關係,等雙方彼此有了一定的默契,開始語音、電話諮詢,慢慢了解,如有必要的話,進行視頻諮詢。在這過程當中,商討諮詢目標、諮詢方案以及費用等話題。有條件的話,進行面詢。因為長途跋涉的,費用對求助者來說比較大,盡量減輕求助者的負擔,如果有推動諮詢進展的,需要面詢,再採取面詢的方式。

當求助者大老遠來看我,我是非常感動的,這證明我們建立了良好的諮詢關係,已經到了這個地步,無論如何我都會將心理諮詢的過程進行下去,這是對他的一種信任,也是心理諮詢我想要得到的結果。這個過程,是他主動尋求自我改善的過程,也是心理諮詢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步。

因此,我建議那些中小城市心理諮詢師資源不足的,可以通過網路諮詢,尋找屬於匹配自己的諮詢師,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至於心理諮詢的方式,要看你跟諮詢師協商的結果來確定。畢竟網路諮詢的效果還是有局限性,如有必要面詢最好。

在這方面,我也在探索一條合適的網路諮詢的過程,盡量尋求規範嚴謹一些,我也特別希望,也有其它的諮詢師能提供一下自己的經歷和建議,大家互相探討一下,看怎麼樣才能更好地幫助求助者。

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的話,心理諮詢的過程才會越來越規範。


我就是那種每周會買高鐵票往返兩地見諮詢師的來訪者。 我也知道一些來訪者會長期往返兩地來進行諮詢。

現在交通這麼方便,通常來說,半天到一天能夠完成從小城市到大城市的一個往返。 (高鐵或者打飛的)。

中國雖然大,但是合格的心理諮詢師真的不多, 倫理以及技術都能夠稱之為過硬的,能夠放心推薦來訪者,並且仍然接收個案的,屈指可數。

出於生意考量,許多人說網路諮詢與當面諮詢效果差不多...

其實效果完全不一樣,我諮詢當中的有一些議題,是只能當面進行處理的。 如果在網路諮詢的情況下根本沒有足夠的信息去處理一些議題。

有些來訪者,被諮詢師的違規行為反覆的傷害過之後,造成了對於心理諮詢的恐懼感。因此在國內只有幾個專家/幾所醫院進行處理(通常是註冊系統第一批督導當中的,精神科背景的心理諮詢師)。 來訪者不長途往返,問題就沒有辦法解決。

那些說在小地方就能夠解決的, 實在是不了解中國心理諮詢行業的現狀。

小地方解決,要求行業內的督導機制,以及倫理機制非常的健全。

可是現狀是:

  • 國內的督導通常不對被督導對象的個案效果承擔任何責任。
  • 絕大多數來訪者不知道自己心理諮詢師的督導是誰,也不知道如何利用督導以及行業組織的存在維護自身的權益。
  • 絕大多數來訪者投訴無門
  • 絕大多數諮詢師不提供轉介,所謂「去者不追」是也,也不會和精神科醫生,或者社工等建立共同輔導的關係。

這就意味著什麼呢?

如果在小地方諮詢,質量是沒有辦法得到保障的,甚至個人隱私,人身安全都有收到威脅的可能而投訴無門。 知乎心理求助避坑手冊 - 收藏夾 - 知乎

至少大城市通常來說,還有掛靠的大學,組織,或者醫院,投訴或者其他的權益能夠得到基本的保障。

當然,如果為了心理諮詢而遷徙,這件事情本身是值得考量的。

但是在當下的交通條件,當下的行業環境下,不遠萬里跑到大城市做諮詢。 真的沒什麼可以指摘的。


謝邀。感謝信任,與我分享你的故事。首先,像你這樣主動求助,積極嘗試各種辦法,我很觸動也可以說很感動。對我而言,這就是生命力的表現形式,而生命力總是會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每一次我認出它,都會敬畏不已。

不管以任何方式求助,我都會對你表示贊同你求助的願望。現在的諮詢師資源就跟其他資源一樣,在我們國家確實存在著不平衡的現象,大城市的受訓背景良好的治療師就是會更多一些。至於是否去大城市求助,想一想現實條件是否允許,就像叢中老師所言,你的經濟條件是否允許?你對於交通的負擔是否能夠承受?在一個陌生城市生活是否可能?(因為心理治療確實是要有時間保證才可能達到效果)有沒有家人或朋友幫你支持你陪伴你?你所找到的諮詢師是否能夠幫到你?回答了這些問題,再綜合考慮要不要去大城市求助吧。

關於你困惑的來源:「來訪者不遠萬里到大城市去做心理諮詢,這個舉動本身就是其心理問題的一種表現,這樣的求助方式本身就是有心理問題的。」不知道這位回答者這樣判斷的依據是什麼,不管是什麼,對錯暫且不論,至少我沒有從這句話里看到任何慈悲之心。也許他也是好意,只是我不認為這樣的回答能起到好的作用。

如果你在意這個回答,那麼,你剛好可以跟你的治療師討論一下你看到這句話的感受是什麼?為什麼會比較在意這個答案?在感受的背後又有怎樣的過往經歷值得探索?如果討論能有所收穫,那麼這個裝13(對不起,我這個治療師也有不理智的時候,人性使然啊,哈哈哈)的答案剛好為你提供了一次成長的機會。

PS:你在哪個城市?我看我在那個城市是否有治療師朋友,如果有我可以給你推薦!


來訪者為什麼不遠萬里到大城市去做心理諮詢呢?

淘寶啥都有,為什麼要到天貓買呢?

因為,淘寶有水貨;天貓放心。

心理諮詢同理:

1.靠譜的像「天貓」一樣的平台太少。

非一線城市的心理諮詢執業機構,像淘寶,水貨眾多。

一線城市的,像天貓,相對靠譜。

對於來訪者說,可信任的選擇很少(網上的簡單心理還不錯)。

2.諮詢收費在「中檔」水平的好諮詢師,很難找到。

諮詢師水平高低的區分,不像高考,分數一拉,高下立判。

現在的區分量化標準大概是:是否心理學科班出身、受訓經歷、諮詢時長、督導時長、自我體驗時長。

達到這個量化標準數的人,當然相對靠譜。問題是,相對於市場上需要的諮詢師數量,達到這個標準的諮詢師太少太少。——這意味著,市面上靠譜的品牌是阿迪達斯級別的,你想要雙星這個級別的,沒有這個檔次的品牌產品。阿迪達斯以下水準的,都要到批發大市場去。

3.了解諮詢師很難。

想諮詢的來訪者,也許往往考慮一個問題:對,那個人,長相我知道,他給別人做過很多諮詢,他受訓良好……吧啦吧啦——但是,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就像談戀愛,父母介紹了一個條件各方面都很好的人,你就下決心嫁了嗎?

了解諮詢師,渠道很少。諮詢師簡歷上看到的都是一排排的受訓經歷和各種嚇人的稱號。

來訪者想了解的諮詢師,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感謝知乎,這裡好像是一個可以較為豐滿呈現自己的平台。

當然,市場有需要,就會有提供。

我相信,不用5年,就會有更可依賴的品牌平台、收費層次更多元的靠譜諮詢師、更多在知乎上回答問題的諮詢師。

——當然,人的痛苦不能等待。如果實在太痛苦了,目前來看,到簡單心理上去找個匹配的諮詢師吧——確實貴點,像買個LV的包,應該是物有所值的。


第一次有人邀請我咩,好激動,

客觀來說,中國真正起作用的心理諮詢師非常稀缺,

而且這個行業龍蛇混雜,沒有統一標準,如何找到靠譜的諮詢師,這個問題我就不細說了,

來說說諮詢本身,各個流派有不同的方式做治療,我個人比較傾向精神分析和敘事

在整個過程中,你可能會在和諮詢師的關係中感到困惑,苦惱,各種負面情緒,感受這種情緒並探討這種情緒,會是比較正確的選擇,而更多人覺得,心理諮詢可能是必須讓來訪者感到快樂,一旦出現負面情緒,來訪者通常就認為那是無效的諮詢,就跑啦,然後找下一個,接著跑………昂

總讓人感到快樂這事好的諮詢師都會,但是都不這麼干,因為忽悠你高興,多來幾多掙點錢,卻不能讓你得到真正的成長,這事,有良心的諮詢師不會這麼干,

騙子會這麼干,

但是這個說法也不一定準確,如果確實這些負面情緒的出現是由於諮詢師給你帶來了二次傷害,你們真的不適合做諮詢了呢,也是有的…

也許你可能期待我給你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觀點,但實際上,沒有這樣一個所謂的真理,

下一個觀點,可怕的不是理論,而是你全信,照搬理論,

理論就是有不確定性,避孕套還有百分之二(數據不準,我懶的查了,關注大意咩)失敗率,飛機還有墜毀率,醫院還有誤診,所以心理諮詢很大程度上沒有用,或者有副作用的時候不少,特別是中國,特別是我這種新手咩,或者是比我還菜的~

問題是你能否接受事件的不確定性,

至於諮詢師如何看待不遠萬里的來訪者,我個人作為諮詢師會認真對待,傾盡所學,對待其他的來訪者也是,認真對待,傾盡所學,因為啊,專業水平不高可以慢慢提升,態度必須正確,

另外

你的原話,是諮詢師如何看待來訪者不遠萬里作諮詢,

專業的分析:這個來訪者很在乎諮詢師的看法,所以,他有沒有可能生活中很在乎別人的看法,

他提到不遠萬里,所以感覺上在強調他的付出,

他是否希望得到諮詢師的重視,

我需要了解更多,以上這些猜測我會在諮詢關係穩定的時候適當和他進行討論,他會看清楚他的行為模式,從而頓悟!!

但是我的這些猜測,我心理偷偷的想,不告訴他咩~~~

最後你鏈接的那個什麼教授的觀點

來訪者不遠萬里找心理諮詢師這個舉動本身就有問題,

我想說,尼瑪沒問題的誰找心理諮詢師,沒有屎尿誰特喵的蹲茅坑,(各位諮詢師別打我,一定要打別打臉)

由於生活環境各種,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問題存在,現在上大街上強制心理諮詢,十個有九點八個都有問題…

心理學中的所謂沒問題的人,就特喵的是死人,我也有我的問題,每個諮詢師也都有,

但是誰會來找心理諮詢師呢,出現癥狀的人,失戀難受(他喵的我接的案子中基本都是這個)睡不著覺的,能看見鬼的,各種……

由於你的心理問題影響了你的生活,所以你找心理諮詢師了,

所以問題不可怕咩,

這麼說吧,近視眼五百度的,就得戴眼睛了,

但是五度的,五十度的,也算近視眼,

但是不影響正常看東西,所以,不用戴,

中國的普通大眾太多妖魔化心理問題這個辭彙了……

僅此而已~

我說完了咩

圖片和內容無關,但是聽說有圖會有贊咩~

另外以上是我聽課看書總結的觀點,由於不是論文我就不寫引了誰的觀點,那些是我的觀點了咩………


謝謝你的邀請。其實我覺得一個問題和事情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是不同的答案,所以也沒有一個最好的統一的答案。大家都回答得很完善很完整了。我只說說自己的一些想法。的確從實際上來說,如果一個大城市只在自己居住的小城市旁邊,交通便利,那麼當然能考慮大城市的諮詢師,因為也許大城市更容易找到合適自己或者自己喜歡信賴的治療師。但其實說句實話,地點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想找的諮詢師的履歷、經歷還有治療風格,以及和自己合不合,有沒有眼緣吧。如果能在自己的城市找到合適的治療師,有人會專門長途跋涉去大城市每星期見一次治療師嗎?

如果那個大城市太遠,那麼如果這將成為一個長期治療關係,顯然這對來訪者的負擔會很重。主要是金錢和時間上的負擔。如果一旦來訪者覺得這個負擔重到承擔不起,那麼就自然會想到放棄吧。可是,也有這樣一種來訪者,對他們來說,在這個長途跋涉到大城市見自己的治療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治療。因為這個過程涵蓋了很多,也許有家人朋友的支持,有他們正面和積極的肯定和關注,有自己對自己的讚賞和肯定,有自己對自己的堅持的感動,等等。這裡面的因素其實很多,也很多變。對於這樣的來訪者,也許這個過程是重要的,具有治療意義的。(當然如果不遠萬里的去見治療師導致花錢超支,家人朋友都極力反對,造成自己壓力過大難以承擔等等,那麼這種行為本身是值得去探討的,也許來訪者有什麼心結是一定要在特定的環境,比如「大城市」解開的。)

治療的形式很多種,治療不僅僅發生在治療室裡面。這就是我一些個人的見解吧。


謝謝邀請。我本人現在只是一個三級心理諮詢師(因為大二才考的證,二級還需要一點時間才能去考),不過因為我大學是心理諮詢的專業出身,不是只是考了證件的那種,所以對於心理諮詢這個行業,多少算是入了門了。

首先,文章中所說的不無道理,但是,凡是要依據你自身的情況而定。

1.長途去大城市只為做諮詢,而心理諮詢一般情況下,是有一個療程的。它不是說一次兩次,或者說連續不斷地做上一個星期(或者更長時間)的。它通常是有周期安排,比如一周兩次或者一次,安排持續的時間長度也是視來訪者的情況而定,比如效果好,也許就只有2.3個月,如果情況不好,可能時間還會久一些。

不管來訪者是兩地奔波或者短期定居,都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

兩地奔波,對於財力時間花費,還有最重要的,對來訪者心理都形成了一定疲乏勞累的狀況,增加了心理諮詢的阻隔(原本心理上的一種諮詢幫助,就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心理防禦阻抗等問題,再加上勞累,會增加諮詢的難度

短期定居,就更不必說了。原本的心理問題的定義就是心理問題影響到了你的實際生活,讓你不得不改變不良的心理行為,或者說解決好自己的心理問題,是為了更好的實際生活,才去諮詢。短期定居豈不是先脫離了原本的生活了。心理諮詢要與來訪者在生活的逐步適應中進行才更有效

2.至於適合的心理諮詢師,這個說法確實是有。每一個厲害的心理諮詢師,或者說一線的心理諮詢師(不是那種出出書,做幾個演講,而是確實走在心理諮詢的一線,對來訪者進行心理諮詢為主的心理諮詢師),一般都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心理諮詢風格 其中包括擅長處理什麼問題,擅長用什麼諮詢方式,心理諮詢進行時,是偏向於什麼樣的態度(這個態度指地是諮詢師比較喜歡快節奏還是慢節奏,嚴厲還是溫和,引領為主還是支持為主的諮詢,雖然一般諮詢中這些都有用到,但是諮詢師個人不同,會有一定的偏向)

諮詢方式的不同和他們受到的心理學說影響,年紀,生活經歷,還有很重要的諮詢師的性格有關。

類似有的心理諮詢師喜歡以咨訪關係為主,通過關係紐帶來諮詢;有些擅長解決兩性產生的心理問題;有些則對家庭或者個人成長更為拿手。

同時諮詢師和來訪者「屬性」合不合,這種情況還真的是有的,但通常來說,不合或者太過合適都不大好,只不過諮詢師作為專業的人員,會比較能夠用更加專業的態度,來對待來訪者,不合的放下成見,合的收斂自己的感情,站在更客觀的角度上,處理問題。

像題主的問題,一般快節奏,正能量比較多,有活力一點的諮詢師可能比較適合(根據抑鬱的定論,有抑鬱的人,生活中多和正能量有活力的人相處,更可以帶動一點內心正面積極的能量)。當然因為我還沒有直觀了解過題主的性格和經歷,所以只能粗淺地根據已有的條件,給題主參考一下。

最後,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幫助。


我每次來武漢開賓館住一星期,每天都有治療,周末回家兩天。我家不是很有錢,住酒店,車費,醫療費,都很費錢。可是人生過的糟糕,如果花錢和精力可以解決一些心理問題,讓生活變好,應該是值得的。我爸爸很支持我,但是我媽不理解我,當然,她是罪魁禍首啦(☆_☆)。目前正在武漢,心理治療很漫長,大家都會急躁,我自己也常常絕望,覺得治不好了,可是這是唯一的希望了。心理疾病只靠自己,我可以說,不可能真的好起來,因為我努力了很多年了,結果沒什麼用,甚至越陷越深。我也一直在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自己的病因病情有很清楚的認識,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所以,還是找專業的幫助吧,求助本來就是人的本能,這個心理問題,確實是光靠自己能力不足夠的,求助是一個應該支持的行為。總比什麼都不做,自己每天孤獨的冥思苦想要有用的多,這是為自己。我要加油。

另外,心理治療不僅僅是幫助,它會通過你和治療師建立的關係中得到很多啟發。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


這取決於來訪者的心理諮詢目標和個人具體因素。

遠距離的心理諮詢會有視頻幾次,面詢一次的方法。或則一段時間視頻,一段時間面詢的等具體協商可操作的方式工作。

有可能來訪者本身嚮往大城市;又或者本身的衝突與小城市傳統緊湊缺少邊界等,相對於大城市的規模和效率化模式之間有一定的關聯。

一個人如果能在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有一個能釋放心靈,安心舒適可以待著的地方當然很好;去跑很遠的地方涉及到時間金錢等更多的成本。

還有對於工作、生活之地的難以融入,甚至是嫌棄確實也可能是象徵化的問題表現……

總之這裡面有很多具體的個人因素相關聯。

不遠萬里跑大城市,比如杭州到北京才1200多公里。 萬里那是國外吧,國外的話我知道的是打飛的,或者是視頻為主,有機會碰到面對面諮詢的分析類心理諮詢。

即使國內打飛的去北京什麼看心理諮詢師也有。

這是對自身心靈的一種承諾和委身,意識到了很值得和心理諮詢師探討對自身的影響和意義。

所以題主自己的理解是?


謝邀。

突然發現,目前對於任何一個簡單的問題,都很難簡單地回答。

所以這裡只能延伸一點說說想法。

我會傾向於認為,即使在混亂中,個人也經常已經綜合了自己的很多方面(包括意識到和未意識到的),來做出一個相應最佳的方案,或者避免一些明顯不合適的方案。

當然,毫無疑問,因為主觀和客觀條件的限制,這些方案也受到限制,從而使得個人的需求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滿足。

所以,這個角度而言,我們可以慢慢地在初始方案往前走的同時,了解、消減那些限制。

去大城市,或者網路,或者自修,或者結伴,也許都可以成為我們的開始方案。


看待這個問題大抵分以下三個角度,

1,因為某事件某階段產生困惑,開始懷疑自己需要接受心理諮詢。 即自我認知困惑的初期階段,主動並不遠萬里的尋求心理諮詢是正面,積極的想法,帶有一點「難道我真的出現了心理問題」的好奇心和不確定。 也有可能只是特例加上自己比較敏感的性格,實際並不存在什麼不解決就會影響自己正常生活程度的問題。(因為很多人其實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但並不嚴重到影響生活,有時候看待問題的態度比問題更重要)

2,初期階段之後的階段,出於一些理由一開始並不重視但還是接受了心理諮詢,但由於並不重視的初始心理,所以很大程度上對諮詢結果不可能滿意,潛意識裡或產生一定程度得厭煩以至對抗,但又不願意承認,所以在看似積極的不遠萬里尋找更好的心理諮詢的表面情況下,大抵是不願意麵對的抵抗心理的一種延續。

3,第三種情況,主動積極尋求心理諮詢的人,其實潛意識裡很容易產生「不希望自己的問題被解決」的想法,從而完成自己不存在問題的自我欺騙,這種情況多半起始於特殊情況下的被他人否定,長期自我壓抑的爆發,說是積極尋求治療,不如說是把挑戰心理諮詢當成樂趣,和第二種情況不同的是,因為目標已經迷茫,所以此時的挑釁和不配合程度已經上升到了意識層面,而內心深處是希望問題被迅速解決。

總結,艾瑞克森在書中提到過,尋求心理諮詢的病人潛意識裡都想看到醫師的挫敗,而正是這種想法才使得nlp,心錨等催眠手段可以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只要找到問題根本,受術者會迅速轉換態度,開始前所未有的配合。

值得一提的是,問題中似乎並沒有必要但仍特別提到了大城市這個字眼,籠統說來應該代表了更好更完善,被默認為更有效力的心理諮詢水準。然而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並不排除特殊情況存在的可能。就好像有人居然寫了「不遠萬里來睡你」這種東西一樣,有的人你永遠不懂他在想什麼,他的思想也不能被一部分自認為絕對正確的人統一,但你並不能因此就說,他有問題。

希望可以幫到你。


為了尋求改變和調整為此付出代價。

那麼距離,時間,金錢就都不是問題了。


別的不說 就說一點 心理諮詢除了一線最起碼要去省會才能找到靠譜的吧…………在四五線乃至十八線小縣城 去諮詢治療精神心理問題 每個縣城的精神病院 那地方…………呵呵了


前不久接待了位從江西前往北京求助的青年,還記得當時的場景,很震撼,也很熟悉,總感覺別人是投奔你來的,心裡多了份憐惜和由心底而發的責任,對方說明來意後交談甚歡,十分鐘後我們彼此再見,就再也不見。

說到這裡其實最大的感受就是來訪者為什麼會不遠萬里來找心理諮詢,第一,他現在無路可逃;第二,他多麼希望得到心理諮詢的幫助;第三,我們能給對方什麼;第四,我們除了陪伴和理解好像什麼都給不了。

並沒有覺得不遠萬里做心理諮詢是一件看似很嚴重的事情,反而覺得很可愛,想想有多少人希望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卻苦於這樣那樣的借口而付諸東流。一直覺得心理諮詢本身很神聖,當初也是得著這份神聖而進入這個行業,沒想到一呆就是好多年,看過太多過往的旅人,在你這邊得不到實際的幫助或是具體的意見,就會立刻轉頭下一家繼續尋找自己的諮詢師,就這樣繼續著自己沒有終點的旅途。說實話這樣沒有任何用,也會讓你失去原本做心理諮詢的動力,這樣看來,其實不遠萬里去做心理諮詢的人是有多大動力啊。可以理解,國內目前的心理諮詢的力量還是集中在大城市的,尤其當你有動力想要尋求心理諮詢的時候,發現周邊並沒有這樣的出口,你是勢必要找到砂鍋問到底的。個人來講很佩服這樣的舉動,但是客觀來講,這樣的投入確實不小,因為你不知道這樣的付出是不是會得到回報,就比如你不知道你這樣的不遠萬里到最後是否會遇到一個靠譜的諮詢師,所以在做心理諮詢前是需要謹慎考慮的。

目前網上有很多心理諮詢的相關信息,當然了良莠不齊,但是簡單心理和壹心理平台還是算不錯的,通過網路可以直觀的看到很多相關信息,遇到合適的,就出發吧。


我有接觸過從其他城市來做諮詢的來訪者,Ps:不是我的來訪者。從現實層面來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城市相對來說,心理諮詢技術,心理諮詢師的整體水平比較高。就和人們都願意去大醫院去看病是一樣的。不可否認的一點,這與人們對於權威的信任有很大的關係。

我曾建議一個來訪者找當地的諮詢師進行面詢,畢竟有一些的方法需要面對面的諮詢才能達到很好的一個效果。他告訴我說,他們的地方小找不到好的諮詢師,而且對於他所住的諮詢師不信任,覺得不能夠幫助他。

我身邊的人,包括圈裡的人,經常說的也是南方的城市,大城市相對來說諮詢技術會更好,發展好。有時候轉介的時候也是推薦去其他地方的諮詢師比如北京。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好的,適合自己的諮詢師。而權威能夠給予我們潛意識的信任。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


QQ文字諮詢以及免費的諮詢基本不靠譜 自己看書 了解心理知識有好處 但總有自己認識不到的地方 身心靈弄不好也容易走彎路

你試了那麼多 有沒有分清哪些是對你有效的 無效的就應該捨棄 而且知識太多也不一定是最符合你的情況 每個人是多麼獨特的啊

不知你在簡單心理的諮詢為何沒有繼續下去 我認為上面的諮詢師和科普都很靠譜

建議你自己評估下自己的情況 嚴重影響生活工作 就先去精神科醫生處診斷 如果是輕度 可以找一個合適的諮詢師 持續深入進行下去 合適的諮詢師本身就是一劑良藥 而且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 看到你看不到的部分 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互動

嚴重的問題需要住院治療的話可以到大城市 如果是生活中的問題 當地如果有靠譜的諮詢師當然更好 沒有的話可以在簡單心理網上找到適合你的諮詢師視頻諮詢 因為諮詢後你都要回到周圍環境 看看自己是怎麼和身邊的環境互動 關係有沒有改善


推薦閱讀:

如何應對焦慮與拖延?
針對災後救援隊隊員們的心理干預有哪些?由誰負責?
心理諮詢師在與來訪人交談之後是怎麼把自己抽離出來?
抑鬱,自閉,失眠該怎麼辦?
為何幼兒園小朋友會排擠那些智力障礙的兒童?

TAG:心理治療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