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潮汕商幫經久不衰,現在還那麼活躍?

潮汕商人英雄輩出,李嘉誠、馬化騰、黃光裕(雖然進去了,但是……),這是地區原因還是說有其他原因?


去過潮汕的就會明白。更願意投錢在生意上,而不是到處買房。


在深圳接觸過很多潮汕做生意的,感受深刻。

潮汕人的老家並不發達,汕頭和潮州經濟都很一般,我想原因多半由於有能力的都跑出來做生意了。

深圳手機行業批發行業很多潮汕人,他們彼此之間關係比較緊密,喜歡抱團,這樣很有利於去操控某一款手機某時段的貨源,獲益更佳。

除此之外,很多潮汕小孩子十幾歲就不讀書了,先以非常便宜的價格給老鄉打一兩年工,然後就自己開始做。

潮汕人天生喜歡創業,無論男女。他們可能文化水平低一點,但是很務實,也很能吃苦,非常有勇氣,見過不懂英文的潮汕朋友去國外做手機。

用手機碼字太麻煩了,以後在補充我眼中的潮汕人吧。我覺得在創業領域,潮汕人和溫州人一樣,在國內非常有特點,意義深遠。


世代野生廣東土著,和各類野生潮汕仔一起長大。

其實我也不能明確分清楚常說的潮汕的概念(不僅僅是民系,而是社會交往中對一個人文化背景的劃分)在地理上到底包含哪些地方,總之給我的感覺是他們賺錢謀生的足跡遍布全世界!

我根本分不清在潮汕、客家、潮州、梅州、海陸豐、汕頭、汕尾……生活的人們都各自有什麼別人沒有的特質!怎麼可能用幾個形容詞就能把歷史上交往那麼密切的文化群體簡單化分清楚嘛!我才不信他們自己也能理清楚!我才不相信他們自己內部對這個問題沒有任何分歧!哼!

所以儘管無心放地圖炮,但是下文管中窺豹,肯定以偏概全。

文化原因

不知道潮汕人自己怎麼看,但是在外人看來,他們對[自己人]很有身份認同感,簡而言之就是很懂得「抱團取暖」。自己人這個發音大概是ga(輕音)gi (三聲) rang(r用羅馬音,平聲),可能不同地方的人講還會有各自的鄉音。

外在看來他們是一個很團結,或者說是相互間感情很深厚的群體。大學同鄉會除了一個省份的、一個城市的、一個縣城的,還有潮汕同鄉會——沒錯!就是散落在祖國各地的潮汕人來到同一個大學,他們也會有自己的同鄉會!

第一個潮汕人來這裡做生意,接下來就會帶過來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有競爭但也有互幫互助,前輩會幫著後輩上位。試想一下出門做生意遍地是兄弟,外人來搶地盤,一句ga gi rang就會有一群人來給你出頭,哎,好生羨慕,就算中間免不了利益糾葛,出門有老鄉罩著,還是會心裡暖暖的不是么。

其實不僅是商場,官場也有這樣的情況,至少在廣東是的。

沒有舉例不夠深刻缺乏說服力?

遠方的同學你好嗎?我們一起去暢遊珠江吧~

性格原因

做生意除了運氣,說到底還是性格,你聰明不一定就能贏,你沒文化不一定就要輸。我沒有認識所有的潮汕人,但潮汕同學給我的印象總體來說是做事很踏實。不是那種不知變通不夠機靈的愚鈍,而是做事穩打穩紮,看準了再出手的感覺。

雖然潮汕商幫這個名頭很多人知道,特別有錢的那些也免不了要拋頭露面,但其實潮汕商人本身大多是非常低調的,就是那種默默賺大錢,花錢不聲張的感覺。至於官場……萬市長和他保持沉默的小夥伴們大概能隨便組出來一個運動會方陣?哎,深耕基層,穩打穩紮。

然後你們就覺得踏實不聲張的潮汕商人就好有儒商的氣質了么?呵!呵!真正的民風彪悍是該出手時才出手,心狠手辣不留活口。

對我來說,注意!對我來說而已!廣東這幾個圍繞海邊的文化群體共同的性格特點,尤其是彪悍與身份認同這一點,和冰火里的鐵民真的有相似之處,當然也包括不能倖免的內訌……

不過我認識的有潮汕背景的小夥伴們還是很有節操的!

家庭原因

不是所有的潮汕家庭都主張讀書無用,我也見過三四兄妹全部輕鬆讀重點的學霸家庭。但是父輩經商的確對我的潮汕同學們影響很深,無論是潛移默化的經商理念,還是家庭經濟興衰帶來的物質影響。

夫妻倆在異鄉白手起家,千萬家產從無到有,這難道不是一本成功又勵志,叫好又叫座的家庭倫理劇本么!!!廣東土著表示這樣的父輩真的很了不起好吧!簡直是榜樣教育的典範!由此影響到子女的價值觀與判斷力,又培養出更了不起的商人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啊。

==============

更多資訊可以看一部九十年代熱播的香港劇集《我來自潮州》,取材自真人真事,故事本身非常動人,有時代性,人物性格刻畫也很到位,我到現在都記得歐錦棠在戲裡堅定又痛苦的神情。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我來自潮州》是一部全劇在汕頭實景拍攝的勵志劇,參照林伯(亞洲電視名譽主席林百欣先生)的發跡史而發展成故事,陳庭威在戲中所飾的勤奮潮州漢正是林伯的縮影[2]。以13元成本起家,以逾百億元身家謝世,卻沒有出現豪門恩怨中遺產紛爭的經典片段,林百欣生前的妥善安排讓幾房妻、子的所得完全沒有懸念。但是,作為一個潮汕人,他將百億江山盡歸次子名下,與潮汕人重視「長子嫡孫」的傳統相悖。其中繼承人選的跌蕩起伏,比亞洲電視任何一部電視劇都要精彩。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林百欣星」,以表揚他熱心公益及教育貢獻。


有一些人做生意標榜的是我的東西便宜。還有一些人標榜的是我的東西好。前一種人把自己搞死了,後一種越做越大。潮汕地區一般交際抽煙都是中華,喝洋酒。有愛慕虛榮的因素在裡面,當然也有追求最好的東西。貴的東西好,利潤也高,也更容易走上利潤不斷增長的循環。

當然,潮汕人凝集力強,抱團這些也是關鍵因素。但潮汕人一定要生兒子這種事情,你可以解釋成受傳統影響深遠,也可以理解成愚昧。


廣州人讀廣州大學,學校潮汕人不少,那邊文化就是要做生意。我的潮汕同學都這樣。創業的多了,成功自然也多


一個浙江省非著名市的台州小弟弟來說說我多年的接觸的情況。錢生錢,沒錢就看運氣了。潮汕人原始積累已經完善了,他們開始了創新,10次有一次成功就好。什麼他們有一塊創業心全是廢話,安家都成問題,還創業,那是九死一生呀!還有一個抱團的問題的確大體還是比浙江的各部強太多了,這個是讓年輕人更好出頭,更快富起來,眼界開闊,這是好多地方同期少年所不能比擬的優勢,通俗一點就是,贏在起跑線的人。資源優勢,信息優勢,人脈優勢。前提也是一些潮汕人的一些產業門檻不高,對資金要求不是很強,不然也是不好進入的。你是山西的就是有人幫你搞到礦山你也沒錢去搞呀,所以要低門檻,低資金,但別小瞧這低,好多別的地方人幹了好久也沒法當老闆的,結合面太多了。例如浙江麗水的人愛開超市和旅店,開水電站。永康(其實本地人不服金華管)朋友賣機械百貨,溫嶺的朋友水產品和煙酒,樂清的朋友的五金,台州的汽車配件。溫州的炒房就不說了,還有遍布全國的溫州城


作為土生土長潮汕人,我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1、關於愛做生意。幾十年前的潮汕地區,也就是在那個鬧饑荒的年代,很多人出去外面漂泊,打工創業,下南洋、去泰國、到香港……不是一般的多,你可以去問一下,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在外面的華僑親戚……當時為什麼走呢?因為在本地活不下去,想出去闖一番天地來。舉個栗子,潮汕人有三千多萬,在外地就高達一千多萬了,比如新加坡的潮人比例最高,香港的潮人有六分之一。在外面努力拚搏了,祖祖輩輩、親戚朋友的成功,更會帶動更多人出來創業,所以在血液里確實流淌著「愛拼才會贏」的精神。而出門靠鄉親父老,也導致潮汕人給人的感覺是抱團嚴重,團結精神極好。

2、關於教育問題。很多人覺得潮汕人不重視教育,那是錯的,可能鄉下存在這個問題(但現在有誰家孩子不讀書的呀),但市區絕對不會,你知道廣東金山中學嗎?在廣東省極好的學校,平均三分之一的人能考上中大或以上的學校。你知道潮陽實驗中學嗎?每年送清華北大的也不少。…… 每年多少人擠破腦袋上好學校。我小學時候,就有不少同學去上各種補習班,十幾年前,我上高中時(好吧,我的高中還比金中略輸),擇校進我們學校的必須三萬,加上人情費就更不止了。再不信,可以去廣州大學城轉一轉,看看有多少潮汕學子。在當今如此激烈競爭的年代,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做家長怎麼會不知道呢?

題外話,現在的創業,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沒有知識就能下海的年代了,你沒有一點知識積累和工作經驗,你創業也只能打水漂,所以同學們,別輕信不重視教育的說法,小馬哥難道沒上過大學嗎?否也!


個人認為,潮汕一帶歷史上就是山高皇帝遠管不著的地方,不太體制束縛,崇尚自由。另外就是,臨海使得與外界聯繫緊密,便於互通有無。


我是一名從小在潮汕長大的孩子,印象挺深刻的是13年淹大水時潮汕人互幫互助,大家幫助完後說:說什麼客氣話,都是膠幾人。


本人汕頭男,潮汕人敢想敢做膽子大,所以成事的人當然很多,但是我感覺很多潮汕人太過於熱衷賭博… 最近二十年潮汕地區很多家庭被地下六合彩和時時彩害的很慘的


潮汕人具有不少堅不可摧的優良傳統。

大多數潮汕人:

1.有一顆創業的心,並且付諸行動;

2.敢想敢做,不怕失敗;

3.擁有「一定要努力混得比老爹好」的決心,認為「如果繼承父業,經營得比老爹差的話是件很丟臉的事」。

雖然潮汕文化中有些不被大眾認可,但總體來看,很讓人敬佩。


除了各位說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與時俱進

創業這些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說了

但是潮州人打進金融體系你們不一定了解 至少在認識的人里 支行/分行行長就有兩位了 其他人要拿到錢也更容易了


推薦閱讀:

作為商人,汪小菲的能力如何?
如何評價南派三叔(徐磊)於2017.6.5重啟《盜墓筆記》?
盛宣懷和胡雪岩有什麼區別?對比他們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和教訓。
作為一個非潮汕人,如何評價潮汕商人?
為什麼有錢人賺錢那麼容易?而窮人賺錢那麼辛苦,而且賺的錢相對富人來說少的可憐?

TAG:企業家 | 創業 | 經濟 | 商業 | 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