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口述史研究現狀怎樣?哪個學者,哪些大學口述史做的比較好?


大的方面不清楚,以「老北京」和「滿族」為對象的話,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定宜庄老師做過一些這方面的努力,而且她後繼的一些人也還在做這件事情。民間也有做的,比如我也在斷斷續續的做。

口述史很簡單,也很複雜。

簡單在於,一份提綱,一個人,一份錄音工具,就可以做。

複雜在於,口述歷史的主觀性過強,真真假假,在大量前提工作、後期工作的幫助下,加上「廣泛」的口述調查,才能窺到歷史真實的一些情況。

舉個例子,我現在在做某個王府後裔的口述歷史,選了這家王府的10+位後裔,年齡最小的也有75歲。他們口述的立場截然不同,對於很多事情的記憶,解釋都不同。就需要利用各種資料考證,才能看出事件的原貌。

換句話來說,想要把口述史做得出彩,就需要特殊的專門史的基礎。單純的做口述史,恐怕是意義甚微的。

不過無論如何,正如定宜庄老師所說的,「生命之樹常青」,口述史永遠有他獨特的風采,也最為生動。


先簡單回答下,我記得本科的時候有老師講過這個問題,等我翻到筆記在來補充,以下信息有一些是摘自別人的blog,以前自己也整理過相關內容,就是都不知道到哪裡去了,我看看最後能不能列下文獻出處。

正如樓上某位匿名用戶所言,口述史在國內高校歷史學科內,嚴格來說,是作為工具,而並非單獨的學科或者專業。

其實歷史記載的傳承從古至今都離不開「口述」,司馬遷的《史記》據說在記載楚漢之爭時就曾「採訪」過一些老人,從而豐富自己的記錄。

最近崔永元在中國傳媒大學搞的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很有名的樣子啊。但其實,我一直覺得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長期以來的口述史計劃才是值得關注和稱道的,他們有口述歷史叢書口述歷史期刊,在這裡不得不說了,近史所乃業界良心啊!!!!!如果有些書脫銷了,會做成電子書PDF放在網上供下載的!有些期刊也是可以下載的!!!!~(≧▽≦)/~啦啦啦,點這個鏈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具體介紹,可以參看這篇BLOG台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的口述歷史訪問工作。(順便說說,這篇blog的作者楊祥銀教授,也是國內長期關注口述史的學者。他出版過這本書 與歷史對話 (豆瓣))

本來貼了些該套叢書個別書籍的介紹,估計太敏感了。。。被審查了。。。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叢書) 國學數典網論壇(電子書寶庫,很多學術書都可以在這裡下。

我自己看過的兩本書推薦下吧,過去的聲音—口述史,這本書好像還蠻經典的樣子。不過偏理論和學術一點了。還有一本是大家來做口述歷史 (豆瓣) 這本說的比較實用,有些可以具體操作的建議,我當年做口述的時候用過裡面的意見。

國內各高校好像都在搞口述啊,想南大就有大屠殺的口述史,貌似還是一個項目吧。復旦的陳雁老師也有「口述、性別與上海抗戰史」。說道這裡,我覺得LZ應該去CNKI上搜一搜啊~~~CNKI上肯定有很多關於口述的論文,挑一篇綜述就可以有大致了解了。以下是上CNKI上用「口述史」為主題詞,搜索出的結果,題主快去CNKI吧!!!


正在準備做社區口述史...........


你也可以關注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那裡有專門的口述史研究基地。

是的,我就是社發院歷史專業的學生。


崔永元老師在中國傳媒大學建設的中國口述史研究中心。整個團隊所採訪的4000多人、錄製的300萬分鐘的影像及文字資料(這組數字依然每天在增長),卻是代表過去百年歷史的無價之寶。這批資料的搜集和錄製耗去2億元。

包括戰爭、電影、音樂、外交、留學、知青等6個以上門類的口述歷史影像記錄;目前已採訪了重要歷史見證的高齡嘉賓約4000人,採訪足跡遍布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日本、朝鮮、美國等地


華南師範大學的口述史協會(新浪微博 @口述史協會 ,雖然微博開通不久但是之前做過抗戰老兵的口述史,更多可關注@考貳拉GZ 老師的新浪微博)不錯,作為非成員以及相關利益所在覺得贊。


口述歷史記錄,應該會走出校園往草根平民的方向發展,"人人都能做口述歷史「。

佛山口述史小組,是由一群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市民組成的民間團隊,佛山口述史小組團隊致力於佛山歷史文化保育,以佛山老城舊街為田野點,以圖片、文字、影音為載體,記錄並重塑佛山城市記憶,並希望以此集聚各方智慧思潮,反思城市的滄桑變遷,從而最大限度傳播、傳承和活化的佛山歷史文化遺產和人文精神資源。

http://ndgd.oeeee.com/html/201212/13/8900.html

汕 頭 山 水 社,汕頭籍本土大學生髮起的民間歷史建築關注小組。學生們希望通過調研,更加深入地了解汕頭老市區的建築及文化,挖掘街區的文化內涵,也希望更多市民共同來關注、參與汕頭老街的保護工作。

http://www.step.com.cn/html/2013-08/11/content_453547.htm

http://www.stcd.com.cn/html/2013-09/02/content_459917.htm


沒有人說華中師範大學么。在口述史座談會上答一波。

中國農村研究院2017年寒假口述史調研員招聘啟事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

一、單位簡介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是從事農村與農民問題研究的專門性學術機構,也是被劉延東副總理認可的國內初具雛形的四大高校智庫之一。在教育部2015年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測評中,中國農村研究院總評得分位列全國第一。30年來,中農院始終秉承「頂天立地、理論務農」的立院宗旨,以紮實的田野調查,為國家決策、學術研究和文明傳承服務。為了推動農村研究的深化,中國農村研究院拓展調查類型,以農民個體為訪談對象,開展農民口述史、生命史調查,從其歷史親歷者的角度,來記錄大歷史中作為小人物的農民的活動歷程,力圖還原最完整而又最易逝的農民眼中的歷史。

本項調查活動得到了全國多所高校的支持與響應,僅2016年暑假,全國就有18所高校組織優秀學生參與到了此項調查活動中。到目前為止,學院已經出版了或是正在編輯出版的《中國農村調查(口述類)》書系就達到了10卷之多。為了繼續拓寬調查範圍,延展調查深度,2017年寒假期間,我院將繼續面向全國所有高校在校學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招募口述史調研員,歡迎對此項調查感興趣的同學踴躍報名。

二、調查主題:

1.土改口述史調查

以1950年左右的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為主題,深入了解土改前後農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內容主要包括:土改前後農民生活狀況的對比、經濟狀況的對比與社會狀況的對比,以及農民對土地和對土改本身的感受想法。

2.合作化口述史調查

以土改結束至1958年的中國農村農業合作化為主題,深入了解土改之後一家一戶的小農經營逐步走向合作化的變革過程,以農民、土地與國家的關係為主線,研究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時期的土地佔有、經營、分配和消費狀況變革及變革中的農民行為。

3.老年婦女口述史調查

以80歲以上的中國農村婦女為調查對象,研究農村婦女與家庭、家族、宗族、村莊、市場、國家、政黨等互動互構關係以及農村婦女自身的發展變遷歷程。

報名參與調查的同學可自由選擇以上調查主題中的任一一個或是幾個進行調查。

三、招募條件

1.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學習能力;

2.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責任心,吃苦耐勞,工作嚴謹;

3.具備獨立調查實踐能力,參加過「百村觀察」項目者優先;

4.對我國農村體制改革有一定認識,歷史學、文化學等相關專業者優先。

、調研任務

1.選定村莊。調研員根據調研安排,回自己的家鄉或選取家鄉附近一個村莊進行口述史調查;

2.完成口述史訪談。在所選村莊內選擇至少5位80歲以上老人(婦女口述史需為女性),根據調研提綱進行專題訪談並完成訪談資料整理、上交、上傳等工作。

3.上交材料。積極配合「百村觀察」項目組的工作,按時按質提交與上傳調研資料,包括:調研日誌、調研照片、訪談錄音、訪談整理資料、授權委託書等。(具體要求詳見合同)

、調研支持

1.為每位調研員提供500元(每位老人的基礎經費為100元,5*100=500元)的基礎調研經費,後期根據審核質量每位老人還有10-20元不等的獎勵;若所做數量超過5位,多餘部分每增加1位老人,基礎經費將再增加20元,其餘獎勵另算。

2.為每位調研員提供華中師範大學的專用介紹信;

3.為調研員提供口述史調研相關專業培訓;

4.對優秀調研員及調研成果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優秀調研員頒發校級榮譽證書;調查員的原創性調研成果均收錄「中國農村資料庫」,並擇優在《中國農村研究》(CSSCI期刊)、《中國農村調查·口述史》(中國農村調查書系)發表、出版,優秀照片擇優在《中國農村照片》出版,優秀調研札記擇優入選《中國農村札記》出版。

六、調查時間:

2017年1月至2月(調研員可根據寒假時間靈活安排)

七、報名時間與報名方式

1.合作院校報名時間與報名方式由本校老師確定;

2.其他以個人名義參與調查的同學,請於12月10日前填寫報名表(可在中國農村研究網下載),發送至baicunguancha@163.com 郵箱,具體面試時間、地點將另行通知。

中國農村研究院「百村觀察」歡迎您的加入!

2016年11月27日

(詳情請登錄中國農村研究網查閱)


我再補充個吧,溫州大學有個口述史研究中心。口述史門檻不高,很多單位都在做口述史,以這個作為申請課題的切入點。


我不覺得它可以成為一個單獨的學科,它是材料獲得方式的一種,這種方式需要一定的專業技巧和理論指導,但很難成為獨立的學科類型,甚至難以成為獨立的研究方式。實際上大部分口述材料都需要經比對後才能使用。

專門做這個的不多。溫州大學楊祥銀。中傳崔永元算一個。但崔的做法太票友,希望是我多慮。


看前面的答案,大家對口述史的理解都太片面了吧,口述史的範圍大大超出所謂歷史學的補充這個範疇。關於口述史本身是不是一個學科,我認為是一個準學科,因為口述史自己有一個完整的系統。只不過目前為止它的價值被嚴重低估了。


台灣中研院的許雪姬


記得有個唐德剛,不知符合題目要求么……


南京有個「中國民間抗戰博物館館」,曾和出資者吃過飯,他是個民營企業家,家人遭受了日軍屠殺。博物館不定期請學者將軍做講座,每年開銷上千萬。

博物館一直在做民間抗戰老兵的口述記錄。目前在招募志願者,有興趣的關注下。

http://mp.weixin.qq.com/s/k6BhF5RcRr4iegH1fypHVQ


作為和樓上一個學校的研究僧,我當年就沖著口述史去的,結果讓人無語,口述史這個概念太模糊,勸題主另找方向吧


口述史嚴格來說算不上一個學科吧,至多算一種研究方法,之前國外流行過一陣,現在基本也沒人提了,建議樓主另外找個專業方向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創新工場一直對教育漠不關心?
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熊孩子?
為什麼北大醫學部恢復了臨床醫學五年制的招生?
如何看待王霸膽在中國街頭隨機提問路人在世界地圖中尋找中國以及關於國旗國歌的問題?
現在社會有人真的因為興趣選擇天文學專業嗎?

TAG:歷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歷史學 | 口述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