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時總愛打上「哈哈」二字的人(如使用微博、簡訊、QQ、MSN等時),現實中是什麼性格?


想說「呵呵」的時候意識到這兩個字各種不招人喜歡,所以改用「哈哈」。哈哈~


多半是感情豐富的人,往往是樂天派,其中有些情緒波動有時還會比較大。這類人一般習慣於笑,但是笑容只代表他的第一反應,不完全代表他對待此事的態度,這類人往往對對話的內容缺乏及時的思考,認真思索之後有時候也會後悔自己的「哈哈」2字。

關於「呵呵」2字http://soul.cn.yahoo.com/ypen/20120508/1031523.html


想說「呵呵」的時候意識到這兩個字別說讓對方相信,連讓自己相信自己在笑都不太靠譜,所以改用「哈哈」。哈哈~ 這樣對方會相信你真的在笑。


一般只是習慣,我一般打個嘿嘿,嘎嘎這些,表示和你聊天我是高興的,其實沒什麼意思


首先,擬聲詞的運用代表著文字上的習慣,如果用來揣摩人的性格的話,不太準確。只能說明TA比較樂觀。而且我也同意這是在緩解尷尬的氣氛,回一個「哈哈」說明自己仍舊在關注別人。更重要的是我覺得擬聲詞的文化我們也是需要好好學習的。下面是我摘自《紅袖添香》中的擬聲詞和疊詞的運用。可以學習一下哦。

 一、擬聲詞的運用

  (一)什麼是擬聲詞

  人們對一些不表示具體意義,也不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的純粹的聲音加以摹擬,就稱為擬聲詞或象聲詞。擬聲詞有:

  單音節擬聲詞:如:嘩、哇、咚、咣

  雙音節擬聲詞:如:嘩啦、烏哇、咕咚、劈啪

  重疊擬聲詞:雙音重疊,如:呵呵、淙淙、汩汩

  三音重疊,如:呼呼呼、吃吃吃、嘿嘿嘿、嘻嘻嘻

  四音重疊,如:嘩嘩嘩嘩、嘟嘟嘟嘟、通通通通

  (二)擬聲詞的作用

  1、運用擬聲詞可以使描寫生動逼真,使人如聞其聲,如入其境。

  如:(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琵琶行》)

  ——幾個擬聲詞把琵琶演奏聲音逼真地表達出來。

  (2)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似風雨聲。(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擬聲詞加強了故事恐怖神秘的氣氛。

  (3)……且讓我們歡迎這些鳴春的小鳥,傾聽他們的談笑吧。

  「啾晣!」

  「嘎嘎!(周作人《鳥聲》)

  ——想像中鳥叫聲,浸透作者對春天的嚮往和戀慕,貯滿濃郁、溫馨的詩情。

  2、運用擬聲詞還可以形象地描摹人物的心情或情緒

  如: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邊的水嘩,嘩,嘩。……

  這幾個青年婦女咬緊牙制止住心跳,搖櫓的手並沒有慌,水在兩旁大聲嘩嘩,嘩嘩,嘩嘩嘩!(孫犁《荷花澱》)

  ——使人不僅聽見水流的聲音,又好象看見水流的狀態。通過水流的聲音表現了人物的心情和神態,前一句表現的是女人們心情很輕鬆,划船不緊不慢。後一句寫女人遇見鬼子,緊張、急迫的神態。

  (三)擬聲詞的功能

  1、作狀語(單音節擬聲詞必須帶「的」)

  如:(1)那鍾當的響了一聲。

  (2)他噹啷一聲抽出寶劍。

  (3)大雨嘩嘩地下著。

  2、作定語(有一定條件限制)

  如:(1)老遠就聽見嘩啦嘩啦的流水聲。

  (2)門外傳來一陣通通通通的腳步聲。

  3、作謂語

  如:(1)他吭哧半天,也沒把話說明白。

  (2)上了油以後,小車不再吱呀了。

  (3)大家都不做聲,就他一人在嘟嘟囔囔。

  3、作補語

  如:(1)他氣得呼呼的。

  (2)我的心跳得嘭嘭的。

  (3)雨下得嘩嘩的。

  (四)擬聲詞的運用

  擬聲詞雖然比較簡單,運用起來卻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必須擬摹相似。既然是「擬聲」,就應該「擬」得像。其次必須配合情景。某些聲音的發出跟當時的「人情」、「物景」有聯繫。要摹擬那種聲音,就必須注意配合當時的情景,才能使「聲」成為文章的有機部分,而產生傳「聲」達「情」的效果。

  1、因人而異

  擬聲詞的選用要充分體現人物的個性特徵,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往往採用不同的擬聲詞。

  如:(1)電話里有幾個孩子在哇啦哇啦。

  (2)那幾個女人還在嘰嘰喳喳地說著。

  (3)老太太在一旁嘟嘟囔囔。

  (4)魯迅《社戲》寫小旦「咿咿呀呀的唱」。

  (5)趙樹理《三里灣》寫婦女「咭咭呱呱的聒噪」

  2、因情而異

  擬聲詞對人物感情的描繪有其獨特作用,例如人們的笑聲就可以分好多種,有微笑、歡笑、大笑、譏笑、訕笑、冷笑、苦笑等等;哭聲也有好多種,有抽泣、大哭、哭嚎等。運用不同的擬聲詞便能準確地把這些帶有不同感情的笑或哭等聲音描繪出來。

  如:(1)我倆眯眯笑起來——這是微微含笑。

  (2)看著看著,她就嗤嗤笑起來——這是獨自會心抿著嘴的笑。

  (3)他停了一會兒,呵呵笑道——這是表示友誼真誠的笑。

  (4)小女孩一看,立刻咯咯地笑了——這是發自內心歡快的笑。

  此外還有「吃吃」——暗自得意而又勉強控制的笑;「哈哈」——痛快大笑;「嘻嘻」——嘲笑或訕笑;「嘿嘿」——冷笑等等。

  ——選用了這些具有強烈感情的擬聲詞,一般不需要對這些「笑」再加補充說明,人們通過這些擬聲詞便能體會出其中的「實意」,不僅使人如聞其聲,而且能深感其情。

  3、因境而異

  客觀環境(包括時、地)的不同或變化也是選用擬聲詞是要注意的因素,否則就不可能真實地描繪出獨特的環境。

  如:流水聲在不同的條件下會有很大的差別:「潺潺」是平穩的細流;「荷荷」是細小的急流;「淙淙」是流水碰擊卵石時的聲音;「嘩嘩」是水流暢通無阻的聲響;「汩汩」形容暗流,受阻滯重,聲音沉悶;「哇哇」是急沖沖的大水在叫喚;「謔謔」是洪水在怒吼。

  4、因物而異

  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也不相同。拖拉機的聲音是「突突突突」的,獨輪車是吱吱呀呀,貓叫聲是「喵喵」的,狗叫聲是「汪汪」的。

  如:(1)紡車發出的是「嗡嗡、嚶嚶的聲音」。(吳伯簫《記一輛紡車》)

  (2)黃包車發出的是「叮噹,叮噹,叮噹」的聲音。(張天翼《華威先生》)

  (3)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五)擬聲詞的移用

  擬聲詞本來是為聽覺服務的,但在實際使用時,也常常移來描寫其它種種感覺。有人把這種用法稱為「通感」。

  1、聽覺移用

  不少擬聲詞,是專門用來摹擬某一種(或幾種)聲音。有時,由於比喻(包括明喻、暗喻)的需要,臨時把它移來摹擬其它聲音,這就是「聽覺移用」。

  如:(1)他一句,我一句,叮叮噹噹把老頭子說的生了氣。

  (2)坎兒井嗚咽地流了千百個年頭。

  (3)她淅淅瀝瀝哭得像六月連陰雨。

  (4)槍響得嘩嘩的像下著大雨。

  ——「聽覺移用」能引起人們豐富的聯想。

  2、內心感覺移用

  用擬聲詞把純屬內心的感受描繪出來,使實際無聲的東西變得似乎有聲了,不僅增強了形象感,而且帶有一定的誇張意味。

  如:(1)這一陣飛跑啊,骨頭肉都咕咚散了。

  (2)她的腦袋嗡嗡響。

  (3)他全身突突突的燥熱。

  (4)他只覺得心一個勁忽搭忽搭蹦。

  3、視覺移用

  用聽覺的聲響把視覺的形象描繪出來,從而避免了一般的正面描寫,起到了勾起種種聯想的藝術效果。

  如:(1)閃電在破棉絮似的黑雲上呼啦呼啦的燃燒著。

  (2)天黑了,樓房裡劈劈啪啪亮起一方一方燈光。

  (3)我的臉「騰」地紅到耳根。

  (4)他止不住的眼淚唰唰流淌。

  ——這些擬聲詞所表示的聲響,有的是不存在的純屬想像;有的在事實上可能存在,是在現實基礎上產生的聯想。

  4、觸覺、味覺、嗅覺的移用

  如:(1)他緊靠著我,我能感覺到他渾身都在得得得地顫抖。

  (2)舌頭底下,「唰」地一下子涌滿了唾液。

  (3)那煙味呼呼地撲過來了。

  六、擬聲詞的活用

  1、作動詞,即發出某種聲音的動作動詞不出現,直接以擬聲詞作動詞使用。它們可以帶「了、著」(不能帶「過」),可以帶賓語、補語,也可以受否定副詞和一些狀語修飾。

  如:(1)他用肥皂擦擦車軸,車輪就不吱呀了。

  (2)小狗嗚嗚著,一瘸一拐地跑了。

  (3)他沒等吃完就睡著了,在夢裡還直吧噠嘴。

  (4)女孩們在一起嘻嘻哈哈,非常熱鬧。

  ——用擬聲詞代替動詞,不但節省了筆墨,而且有形有聲,使描寫更加生動。

  有一小部分擬聲詞,如「叨叨、嘟噥、嘀咕」等,由於經常活用作動詞,可以說已進入動詞範疇。

  2、作名詞,擬聲詞可以直接作某些和聲音有關的動詞的賓語,這些動詞如「叫、喊、響、拍、吹、打、聽、」等,這是擬聲詞所固有的語法功能,不能認為是活用。

  如:(1)牙齒打著得得……

  (2)只聽咚咚咚,他把大鼓擂得山響。

  只有受數量短語修飾,並作一般動詞的賓語時,才可認為是臨時活用。

  如:(1)他又來一個「嗤」,不屑地看著我。

  (2)別理她!她就是這麼一個「呼啦嗨」。

  ——有些擬聲詞由於經常作賓語,已進入名詞範疇,如「呼嚕、哈哈、撲騰」等。

  3、作量詞

  如:他走進沼澤地,一腳一咕哧,十分艱難。

  二、疊詞的運用

  (一)什麼是疊詞

  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的字連起來,成為詞,通常叫疊詞。

  疊詞有雙疊、三疊還有四疊。

  雙疊:冷冷、連連、亭亭、緲緲

  三疊:罷罷罷、來來來、去去去

  四疊:嘩嘩嘩嘩、飄飄飄飄、花花花花

  還有三字後重疊:甜絲絲、香噴噴、紅彤彤、美滋滋、軟綿綿、坦蕩蕩

  三字前重疊:麻麻亮、黢黢黑、團團轉、梆梆硬、

  其他形式:一忽閃一忽閃

  (二)疊詞的性質

  1、在語言表達中,疊詞的基本功能都是描寫性的,相當於形容詞和副詞的性質。

  如:「濕」與「濕濕」、「深」與「深深」、「空」與「空空」等含義基本相同。

  2、疊詞所表示的程度更深,韻味更濃,更能豐富具體地強調所寫事物的情狀,突出形象感,也使語氣語調顯得更婉轉從容。

  如:(1)陸遊《釵頭鳳》:錯錯錯、莫莫莫

  (2)風送梅花過小橋,飄飄飄飄地亂舞瓊瑤,水面上流將去了,覷絕似落英無消耗,似那人水遠山遙。(元?趙顯宏《晝夜樂》)

  3、疊詞不但可以單獨應用,還可以一組一組地聚和起來,組成成語或句子。

  如:(1)憂心忡忡、戰戰兢兢、模模糊糊、鬼鬼祟祟、清清白白、坦坦蕩蕩

  (2)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李義山《詠菊》)

  (3)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秋情》)

  (三)疊詞的運用

  疊詞、疊句也有一種奇特的魅力。「在要表達深刻的思想、複雜的事物、沸騰的感情時,在作品中『節骨眼』的地方,適當運用疊句,常常能給人一種『百轉千回,繞樑三日』那樣的感受」(秦牧《疊句的魅力》)

  1、圖貌畫形,突出形象

  如:朱自清《綠》、《荷塘月色》兩篇中有十幾處用疊詞。

  (1)《綠》:……抬起頭,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里的,一帶白而發亮的水便呈現於眼前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微微的雲在我們頂上流著,岩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

  ——濕濕:瀑布對兩旁岩石浸潤的狀貌

  深深:潭水的深度

  微微:流雲淡薄稀少

  油油:綠意的鮮亮

  朵朵、小小、紛紛:水花飛濺的狀貌情態。

  (2)《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荷塘的形狀和面積的廣度

  田田:荷葉的密度

  亭亭:荷葉挺立姿態,暗示高度

  層層:荷葉長勢旺盛,顯示其厚度

  ——從各個角度突出了荷葉茂密可人的形象。

  2、摹寫聲音

  疊詞大多是兩個相同音節的重疊,也即迭音,能以聲表形,聞聲見形,從聽覺上給人以美感和想像,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如:走到山邊,便聽見花花花花的聲音。(《綠》)

  ——使人未見瀑布便先聞其聲。突出了瀑布聲傳四方,聲音分外響亮的特點。既反襯了周圍環境的清幽,又暗示了瀑布高懸的宏大氣勢。這裡摹寫瀑布聲響,不用通常形容流水的「嘩嘩嘩」、「潺潺」也不用「花花」的重疊。因「嘩嘩嘩」顯得音響低沉嘈雜,「潺潺」顯得水流緩慢,「花花」音雖響亮,但顯得短促,而「花花花花」,則語音綿延不絕,更能從音響上增強瀑布長流不斷的形象性。而且聲音清脆,富於節奏感。十分恰當地從音響角度表現和美化了梅雨瀑的情態,使文章平添了一種動人的音樂美。

  3、表達感情

  疊詞的運用,在表露思想感情上,有獨特功能。

  如:(1)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迢迢牽牛星》)

  ——寫牽牛星和織女星為銀河所阻,雖含情脈脈,卻不能在一起言歡的心情。

  (2)漳河水,九十九道灣,層層樹,重重山,層層綠樹重重霧,重重高山雲路斷。

  ——沸騰的感情隨著疊句的不斷出現盤旋直上、

  (3)《荷塘月色》第四段,一連用了「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層層、粒粒、星星、縷縷、密密、脈脈」等九個疊詞,把荷葉的茂密、凈直,荷花的清麗幽香都形神畢肖地表現出來,儘管作者未正面置一慨嘆抒情之辭,但其欣喜讚美之情卻自然流露於字裡行間。尤其用「脈脈」形容葉下水態,顯得人是那樣有意,水是那樣多情,只可惜被茂密的葉子「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很有感情色彩。不僅活畫了荷塘水澄凈柔美的情態,作者的愛憐惋惜、感嘆之情也溢於言表。


個人認為

僅僅利用這麼一點來鑒別一個人的性格,是作秀式的心理學家才幹的事情。

哪有僅僅一個「哈哈」就能去判定一個人的性格的。

如果硬要說這個人開朗啊之類的,在你不了解他的情況下,應該太勉為其難了。。。

但同等條件下的倆人,遇到同一件事情,如果一個是哈哈,另一個態度確實滿臉黑線。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說「哈哈」的人性格較為開朗。


一般是真的在笑,能用哈哈表示

第二是不想回答太過死板


1,習慣。2,對話題不感興趣,敷衍。3,訥於言,不知道該說什麼。4,隨和,洒脫。5,被動,包容。6,開朗。


什麼性格的人都有,文如其人不過是一廂情願。哈哈 呵呵 嘿嘿


說哈哈比說呵呵的開朗一些


因人而異吧 我覺得 有的時候 確實是心情很不錯 但是有的時候 確實是在敷衍 最起碼 我是這樣的


NO.1性格開朗愛笑 NO.2覺得氣氛尷尬了需要緩和 NO.3習慣性動作,像嘿嘿,呵呵一樣 NO.4對不熟的人很友好「哈哈」是敷衍;跟哥們姐們「哈哈」是真的開心,起碼我是這樣


或者,他是在是不知道怎麼對你說的某件事做品論,那就只能說哈哈了『


我就是這種人……

我有時候是在緩和氣氛

有時候我也是不知道回什麼了

還有的時候是真的覺得想笑


就我個人而言,一般如果真的是發自內心地笑 我會打上「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若是「哈哈」二字,一是我當時心情不錯,二是為了避免尷尬的氣氛。因為通常我會在一句調侃的話後面加上「哈哈」,防止對方將我的話當真了而心裡不高興。


性格難說 我屬於比較隨意的 玩笑開得起 也會開玩笑 不記仇 但也毛毛躁躁的

但是 我每一次打哈哈

我都沒有笑


一般要考慮前後語環境和語境

經常在說話的前面加上哈哈的人有兩種。

一,樂天派,為人比較開朗樂觀豪放,哈哈屬於一種性格習慣性的開頭語

二,謹慎敏感,擔心語言不對使對方產生不好的想法,用來做一個鋪墊,表示自己是沒有心思或者只是開玩笑,不過這種用「呵呵」比較多,偶爾會用「哈哈」


有時候是習慣性帶上哈哈吧。我經常先打上哈哈二字再接著說其他的。


其實 這也是一種回應 敷衍也是一種表達 不是嗎?


說明該人有水娃潛質,適合水論壇之類


推薦閱讀:

怎麼改變糾結、猶豫、不自信的性格?
如何改變自己小心謹慎的性格?
一個軟弱的受氣包該如何自救?
怎麼分辨自信和自大?
猶豫不決、不果斷,如何克服?

TAG:心理學 | 心理 | 日常心理分析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