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寸底的黑卡和比它畫幅大2倍的M43畫質差不多?
在網上看了許多黑卡拍的照片。也看了很多M43配變焦拍的照片(非牛變,也不是套機鏡頭)感覺差不多啊。
參考數據:
黑卡白天素質可以和apsc套機一戰的。
但是你這樣的「評測」結果,最好不要去寫文章,容易出現報道上的偏差。
不比虛化只看網上的圖,拿5d4來也一樣。
首先有對比嘛?其次,對比的器材在參數上接近嗎?不然何以得出差不多的結論,還是只是在網上看小圖。 如果看小圖的話,好天氣,好光線,手機和一寸都沒區別,甚至直出比全幅看著都討喜。
其實很好理解。
1.一般的設備上(移動設備啊,一般電腦),不同相機的畫質其實沒那麼大差別,而且我們也看不出這種差別。一般照片整體看上去其實沒多大差別,但是細節,暗部,邊角等,會隨著相機品牌,型號,畫幅大小有差異,但是照片經過後期後,我們一般人可能又不能覺察到差別了。個人用的是A6000和A7M2,兩台機器畫質的差異整體看上去其實沒多大差異,但是當圖形放大,或者光線不好的情況下,畫幅大小對於圖像畫質的影響差別就出來了,兩款機器前後就相差一年左右,這種差異我也不好怎麼說。個人愚見,畫幅不一樣的機器差異最明顯的應該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進行對比,白天的差異其實沒那麼大。
2.相機的製造年限差異,如果是同一年的感測器,相同技術下的不同畫幅的CMOS感測器,畫質差別肯定是很明顯的,但是一般情況下,不同機器不同畫幅內部使用的感測器年限不一樣,技術不一樣,我們很難對比這種畫幅對於畫質的影響。即使相同感測器,不同廠家調教不一樣,這就更不好說了。就像樓上說的,三年前的M43畫幅感測器肯定比現在的1英寸的感測器在技術上落後一些,即使是廠家擠牙膏,但是只要感測器更新,肯定在前一代產品上有技術和性能上的提高或者改進,RX系列一年一更新,但是每次在畫質上都有一定提高,網上也有對比,這種差異在某些情況下還是很明顯的。在高端的CMOS感測器改金上不僅慢,而且性能提升可能就沒那麼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對畫幅和畫質之間的關係進行定論。索尼黑卡的畫質確實沒的說,除了索尼功底的提升,同時也反映了索尼在CMOS感測器技術上的先進,又加上有蔡司T加成,這個又多加了幾分。
3.出片好壞與畫幅大小無關,就像很多玩攝影的,三千塊機器可以出好片,三萬塊機器也可以出好片,我們欣賞攝影帶來的美和享受,除非你是那種大型商業攝影或者專業及某些特殊場合要用到畫幅大的相機,一般情況下沒必要糾結畫質。不過有的人就喜歡數毛,就喜歡關注葉子上的紋路清晰不清晰,糾結地上的蟲子清晰不清晰,那就沒辦法了。
黑卡系列從1代開始就拿到了幾乎最好的底,領先同期對外供貨的m43/apsc一到兩代,這保證了在像素密度大一倍的情況下高感和寬容度不會差太多。
然後才是重點!!黑卡上了卡片機上最銳的變焦頭,基本發揮了這塊一寸底的全部解析度,日光片裡面常常看到黑卡用高像素吊打m43,當時剛看到黑卡一的試機片的我真想把em5換掉。
然而並沒有。早年我也是玩lx3/s90的,深知畫質只不過是掩蓋換掉卡片機真正原因的遮羞布而已…最起碼得是個x100…題主你其實身子一半已經在坑裡了,別怕,以後慢慢換…網上看縮圖,手機和單反也沒啥區別,要看100%的原片。區別還是有的,主要是色彩和層次和噪點上。黑卡rx100的鏡頭銳度不錯,比很多M43的狗頭好,但是和松下徠卡25 1.4那種頭比,差距巨大。PS:我買了玩過的黑卡和M43機身不下6台。
因為你是網上看的
白天iPhone還能戰全幅
以dxo數據推算(要是不信那另說),如果拋開幅面天生固有物理差距,1" cmos技術超過在售幾乎所有的m43/aps/ff(實際是一般越小的底QE水平往往越好),但這點優勢還不足以完全抹平和大部分m43的差距,雖然不大。
你可以用3xlog2(APS面積/1"面積)db上移曲線,馬上會發現1"要是做到APS大小數值也會超過目前這堆破爛24MP。
目前最好的技術看成績恰恰來自M43,桂冠當屬em1MKII,m43的1300分屬於原子彈級躍進,真的非常不可思議,做到FF,虐殺什麼A7R2,正式因為這個,我不大願意信DXO了。
至於網路交流層面因為縮圖,差別都不會大,為什麼?原因非常簡單,因為越縮SNR越高,但幅面物理差距是先天固定的,所以變得越發微不足道。比方說M43和FF差接近6db,這個差距不小吧,可如果輸出圖像縮得足夠小(換種方式也可以說從越遠的距離觀看圖片),那麼較差的那方可能已經接近40db,足夠好了。好比i7和i3都拿出來做炒股、上網的電腦,有毛區別呢。
所有大小底的本質差異除了景深應用傾向,剩下的唯一目的就是體積小型化,因為光學限制,小底的主要目的是做小鏡頭,但這是有代價的,這個代價就是畫質(當然有更好的cmos技術可以彌補,但是作用很小)。
所以老生常談的「底大一級壓死人」,本生是個可笑的說法。確切點說,一個影像系統如果越能收集光線,那麼它的畫質就越好,底有多大有多少像素,根本無關痛癢。只不過市場的行情和廠商的定位(小型化)決定了底大的相機也正好是更能收集光學的那方而已。
若是你有極致的淺景深需求,那直接上大底,這在市場上是最省錢的方案。如果沒有這方面需求,也不追求極大幅面的輸出,那量力而行吧,畫質冗餘不是壞事,但過多其實是累贅。
1"是一個旅遊相機、記錄為主的優秀平衡方案,主打用幅面換取F值和體積,玩的也就是個大景深。相對M43/APS的套機,其實是更優解。
而且發展了幾年之後,其features已經完善,對焦系統、視頻、防抖都不再牙膏,比如一台松下LX10,其實就是松下43中端機的features,比之gm/gf之類的玩具還強一截。黑5也是同理。
鏡頭對畫質的影響,其實一點不比畫幅小……甚至更甚…rx系列這種固定鏡頭相機專門為機身作調教優化,因此出來的效果喜人,所以經常見論壇裡面rx100懟M43,rx10肛C幅,rx1傲視全畫幅
因為有信仰加成啊。大法黑科技就是牛逼。
現在相機中絕大部分CMOS市場被索尼佔據,尤其是1寸以及M43,已經可以說是包辦
索尼製造CMOS有個特點就是新技術從小底開始應用,然後逐步應用到大底,這個過程可以說非常緩慢
所以不同尺寸CMOS的性能被縮小了
舉個例子,IMX071是2011年左右推向市場的,其有個特點就是它是背照式感測器,而直到索尼4200萬像素的全畫幅CMOS之前,全畫幅一直都只有老技術的CMOS,中間隔了整整5年
這次RX100V為什麼老是有人宣稱可以超越C幅畫質,雖然我自己用過之後持保留態度,但是不得不說畫質真的提升很大,無限接近C幅,就是這個原因
然而畫質提升並不能帶來畫幅上越級的體驗。推薦閱讀:
※為什麼索尼e卡口的全副鏡頭這麼少,而第三方也罕見e口全副鏡頭?
※對於業餘攝影愛好者來說,單反鏡頭如何選擇?
※如何選購 UV 鏡?標準有哪些?
※相機出問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賓得相機的特點是什麼,或者說與 Canon、Nikon 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