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顯赫一時,左右世界政治的歐洲王室,如今境況如何?
歐洲經歷了長期的封建時期,有大量的皇室家族,哈布斯堡、都鐸、羅曼諾夫、波旁等歐洲王室都曾顯赫一時,左右著歐洲乃至世界政治的走向。在君主制基本告別歷史舞台(除少數阿拉伯國家和袖珍國家之外),歐洲大陸經歷了民主化浪潮洗禮之後,這些曾今的王族處境如何?今又安在?
搬運維基上Monarches in Europe 和Dynasties in Europe下的內容,一個個國家更新中
本人非歷史專業出身,一邊讀大段英文和法文一邊翻出來難免有錯,歡迎被拍
目前已經完成瑞典部分
第一部分,英法俄,西班牙和葡萄牙
1.1,現代英國地區:
英國統一
斯圖亞特家族:
源自蘇格蘭王朝。都鐸王朝末期,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無後,蘇格蘭王詹姆斯因為母親瑪利王后的血統,同時繼承了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王位,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最後一任男性國王詹姆斯二世在光榮革命中被廢黜,他的直系孫子亨利 本篤 斯圖亞特成為了一名主教,無後,他的女兒安妮女王是斯圖亞特王朝最後一任國王,也無後,王位在她去世後轉入漢諾威家族。詹姆斯二世有一私生子,詹姆斯.費茲詹姆斯.斯圖亞特, 創立了費茲詹姆斯-斯圖亞特家族,分為兩個旁系,一支在法國,一支在西班牙。2014年11月,最後一名擁有斯圖亞特直系血統的成員,18世阿爾巴女公爵 ,卡雅塔娜 費茲詹姆斯.斯圖亞特,在西班牙去世,她的兒子卡洛斯.斯圖亞特繼承了她的爵位,成為第19世阿爾巴公爵
卡洛斯.斯圖亞特,現在是一名律師,為文化機構提供法律諮詢,他的兩個兒子分別繼承了家族胡斯卡公爵和奧梭羅侯爵的爵位。
漢諾威家族:
英王喬治三世的兩個兒子,喬治四世和威廉四世都沒有子嗣,所以王位傳給血統最近的維多利亞,也就是日後的維多利亞女王。
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維多利亞女王是漢諾威家族最後一任國王,去世後英國王位轉入其丈夫阿爾伯特親王的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因為一次大戰期間英國和德國的敵對關係,時任英王喬治5世提議將王室家族名稱改為溫莎,並放棄德國一系的爵位繼承權,從此,英國王室進入溫莎時代。
溫莎家族:現任代表是大英帝國長壽的吉祥物,伊麗莎白女王陛下
「我真的還能再活五百年」,
哦,對了,女王老公最近表示他太老了,實在沒精神,以後不會經常在公共場合拋頭露面了。
真是孤單的旅程呀!
1.2,現代法國地區
波旁家族:大革命中被法國人民砍頭推翻。滑鐵盧戰役後波旁王朝復辟,路易十八成為新的國王,他在位期間向革命派做出妥協,暫時保住了王位。但在路易十八死後,他的兄弟,極度保守且一貫反革命的查爾斯十世繼位,推翻國王的呼聲再一次響起,法國民眾要求他下台。為了保住王位,查爾斯試圖討好中上層資產階級,但大資本和國王的聯合加劇了階級分化,激怒了廣大的中下層民眾,於是在1830年爆發了「七月革命」。恐慌之下,查爾斯將王位傳給波旁家族的遠親,奧爾良家族的路易-菲利普公爵,法國王室短暫轉入奧爾良家族,也稱七月王朝。
路易-菲利普的統治持續到1848年時退位,之後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1870年,拿破崙三世倒台,查爾斯十世的孫子亨利五世被推舉為新的國王,但亨利是個反革命,堅決要求法國政府將法蘭西三色旗換回波旁王朝的旗幟。由於沒人同意亨利換旗幟的想法,他便拒絕繼位,於是復辟沒有了下文,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亨利五世無後,波旁王朝在法國的一系從此絕嗣。
死硬的亨利,最後的法國波旁
波旁是一支歷史悠久的歐洲貴族家族,除了法國王室,在歐洲各國還有其他旁系分支。法國波旁滅絕後,家族繼承權轉入西班牙系的蒙緹松侯爵胡安,這一支流傳到今天的家族首領,是安茹公爵,前西班牙元首弗朗哥的曾外孫,路易.阿爾方斯.波旁,他的夫人是委內瑞拉銀行家之女
今日西班牙王室也屬於波旁家族,這在下面說到西班牙王室會提及。
蒙緹松侯爵胡安的波旁一系是屬於保守天主教派別,堅守薩利克繼承法,只承認家族男性才有資格繼承王位,當19世紀末期伊莎貝拉成為西班牙的女王時,付安一系支持卡洛斯親王造反,反對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二世和她身後的改革派,煽動加泰羅尼亞地區叛亂。
波旁在義大利的分支是兩西西里王室,末代國王弗朗西斯二世在義大利統一運動中被推翻,西西里王國併入義大利,王室成員逃亡,散布到歐洲其他國家。在1960年,因為繼承權問題,西西里波旁一支又分出來兩個旁系,一個是費迪南-皮爾斯親王的孫子阿爾方索,另一個是親王的弟弟拉涅爾尼,
阿爾方索一系今日的家族領袖是加拉布里亞公爵,佩德羅親王,好像和他老丈人開了一個獵場山莊,這是預定網站 https://www.elcrespo.es/en/home/
拉涅爾尼系今日的繼承人是卡斯特羅公爵,卡諾親王,年輕時曾在高盛等投行任職,現從事商業與政務諮詢,夫人卡米拉.克羅錫雅尼是義大利工商實業家之女
還有一支波旁家族是盧森堡大公一系,繼承人是今日的盧森堡大公亨利
盧森堡大公和他的兒子菲利克斯。盧森堡是立憲公國,亨利是盧森堡的國家元首
波拿巴家族:拿破崙帝國的後代。拿破崙退位後,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弗朗索瓦.查爾斯,也就是後世所稱的拿破崙二世,但在各方壓力下,弗朗索瓦從未正式統治過法蘭西帝國,成年後就遷居到奧地利,並且在很年輕時就患上肺結核去世。弗朗索瓦沒有留下子嗣,拿破崙本家一脈就此斷絕。
家族繼承權轉到了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也就是歷史上創立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拿破崙三世,但拿破崙三世的兒子也是個短命,在南非戰死,生前同樣也沒留下子嗣,拿破崙三世一脈也斷絕了。
拿破崙的弟弟,傑羅姆.波拿巴的孫子,維克多.波拿巴在拿破崙三世死後成為了波拿巴家族的繼承人。
維克多的兒子,路易.波拿巴,是一個思想非常保守的人,而路易唯一的兒子,也就是維克多的孫子,查爾斯.波拿巴是一名持自由主義觀念的法國現代政客。出於對兒子政治觀點的厭惡,1997年路易去世時在遺囑里指明不把波拿巴家族的頭銜傳給兒子,而是要隔代傳給自己的孫子讓-克里斯托福.波拿巴。
政客,銀行家,地產開發商,國際關係諮詢師,教授,查爾斯.波拿巴
哈福商學院在讀,讓-克里斯托弗 .波拿巴
奧爾良家族:七月王朝的後裔,奧爾良家族其實本身也是波旁家族的一個遠親旁系
今日,奧爾良家族的領袖是亨利.菲利普.皮埃爾,他依然繼承了祖先法蘭西公爵和巴黎伯爵的封位。
亨利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夫人是付藤堡王室的後裔,蒙特龐謝女公爵 瑪利亞.特蕾斯。瑪利亞在生育時患有弓蟲病,導致出生的大兒子弗朗索瓦和女兒布朗謝患有身體和精神殘疾,可亨利還是堅持日後將家族頭銜傳給大兒子,但把法蘭西公爵的封號傳給健康的二兒子 讓-查爾斯
亨利年輕時是軍人,在國防部辦公室工作,後在西德和科西嘉服役,退役後加入一家瑞士投資銀行,退休前是一名公共關係專家,受聘於一家駐日內瓦機構。
青年時的照片
現在的模樣
1.3 西班牙王室
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王室家族中的一支。當英國和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列強大踏步的前進時,17世紀末期的西班牙陷入了持續的衰退。戰爭的失敗,饑荒的蔓延,無法遏制的瘟疫,愚昧而內耗的貴族,都在吞噬西班牙的國力。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的最後一名國王,查爾斯二世(根據拼寫不同,也譯作卡洛斯二世),是一個殘廢,外加一個傻子和性無能,在短命的有生之年沒有留下子嗣,在去世時,查爾斯把王位傳給安茹公爵,法王路易十五的叔叔,波旁家族的菲利普五世。
西班牙波旁家族:菲利普五世成為了第一個來自波旁王室的西班牙國王,由於他的後代兼具法國和西班牙王室的繼承權,兩國有可能合併成一個歐洲最大的天主教帝國,這令其他歐洲王室國家深感威脅,於是「西班牙繼承戰爭」爆發。
戰爭結果是西班牙的失敗,雖然菲利普五世的子嗣可以繼續統治西班牙,但必須放棄其法國部分的繼承權,而且西班牙將割讓直布羅陀和梅諾卡島給英國,割西西里給薩伏依王國,割西屬荷蘭,那不勒斯,米蘭和薩丁島給奧匈帝國,這令西班牙帝國進一步衰落,其在歐洲的統治範圍縮回到了伊比利亞半島。
波旁家族在西班牙的統治延續到了19世紀末期,國王費迪南七世沒有兒子,想要修改薩立克繼承法,讓其女伊莎貝拉繼承王位。王室里一大半成員都反對費迪南的遺囑,堅持應該由男性遠親繼承王位,於是以唐.卡洛斯為首的叛軍,以加泰羅尼亞和巴斯克地區為大本營,發動反對伊莎貝拉女王的內戰。
伊莎貝拉女王的統治完全靠軍事集團和高壓政策維持,終於在1868年的一次軍事政變中被逼退位。在經歷了短暫的共和國時期後,女王的兒子阿爾方索十二世復辟獲得了王位,並將王位傳給其子阿爾方索十三世。
一戰之後,歐洲各地都掀起了推翻王室的共和運動,到了20世紀30年代,西班牙王室已經無法維持統治,阿爾方索十三世出逃,西班牙建立了短暫的第二共和國,在二戰前被弗朗哥為首的極右翼勢力推翻。
到了1969年,社會變革的呼聲越來越前,但西班牙極右翼勢力反而越來越死硬,已經獨裁統治西班牙30年的弗朗哥不僅反對改革,還想在西班牙恢復絕對君主制,指定前國王阿爾方索13世的孫子弗朗西斯科做他的繼承人。然而,弗朗哥很快就發現弗朗西斯科受西方自由主義影響太深,恐怕上台後會發起改革,弗朗哥又廢黜了弗朗西斯科,改立弗朗西斯科的兒子,當時看起來很乖巧的胡安.卡洛斯為王儲。
弗朗哥死後,胡安卡洛斯繼位,成為西班牙新的國王。隱忍多年的胡安卡洛斯國王在內心中是個改革派,多年來對弗朗哥的順從都是表演,繼位後推動西班牙社會改革,引入君主立憲體制。
胡安卡洛斯2014年退位,傳位給兒子菲利普六世
西班牙現任國王菲利普六世,和他的夫人,首位非貴族血統出身的西班牙王后, 萊蒂西亞。
不得不表示,這位王后不僅出身平民,而且先前有過一次婚姻,還有孩子,能嫁入王室成為王后,背後的八卦非常精彩,這裡就不離題展開
1.4 現代葡萄牙地區:
1640年起,布拉干薩家族獲得葡萄牙王位的繼承權。19世紀中期,馬麗二世成為葡萄牙女王,嫁給薩克森-科堡-哥查家族的米蓋爾一世,從此,葡萄牙王室名稱變為布拉干薩-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
1908年,第33任國王卡洛斯一世和王儲同時被暗殺,王儲的弟弟曼紐埃爾二世繼位,成為葡萄牙最後一任國王。在1910年的革命中,葡萄牙王室被推翻,曼紐埃爾二世流亡英國,因為去世後沒有子嗣,家族繼承權轉入前國王米蓋爾(不要和上文的米蓋爾一世混淆,這個米蓋爾是哥查家族米蓋爾的外甥)家族後裔中。1956年,葡萄牙政府取消了對前王室成員的入境禁令,布拉干薩家族遷回葡萄牙定居。
今日,布拉干薩家族的代表是皮奧大公。
皮奧大公年輕時是一名直升機飛行員,後來從政,是葡萄牙政界有名的外交和文化事務專員。雖然他不是國家正式元首或議員,但是和各國政要有著良好的私交,是葡萄牙政府開展非官方渠道外交事務的重要人物。由於皮奧大公在東帝汶獨立運動中的貢獻,他被東帝汶授予榮譽公民。
1.5 俄羅斯沙皇后裔
從17世紀早期起,羅曼諾夫王室開始統治俄羅斯,直到一戰結束時被革命推翻。包括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本人,大部分直系羅曼諾夫家族成員被新生的布爾什維克政權擊斃,之後的數十年間,有不少人謊稱是躲過革命的沙皇的後代,但都被證偽。
真正的家族倖存者中,和沙皇血緣最近的是他的老媽和及時逃出的兩個姐姐,以及她們的後代。但傳統上羅曼諾夫家族的繼承人必須從男性一脈中選出,沙皇死後,家族的領袖是 基里爾.弗拉迪米諾維奇大公,前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旁系孫子,且經調查,家族裡其他血緣和爵位比他更高貴的男性都在1924年前後被證實死亡。大公只有一個兒子,弗拉迪米爾.基里諾維奇,而這個兒子只生了個孫女,瑪利亞.弗拉迪米爾諾娃,而孫女又只生了一個男孩,喬治.米哈伊諾維奇。由於瑪利亞的丈夫,弗朗茨.威爾海姆,是普魯士王室後裔並繼承有普魯士親王的頭銜,所以喬治將繼承父親的封號,成為下一任普魯士親王
但是爭論出現了。弗拉迪米爾生前想把他的獨女和外孫立為繼承人,畢竟外孫是離末代沙皇基因上最近的人,可家族裡以前沙皇保羅一世後裔為代表的其他人堅持只有男性才有繼承權,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瑪利亞和她的兒子沒有資格繼承羅曼諾夫家族。
瑪利亞.弗拉迪米爾諾娃,現任俄羅斯女大公,年輕時在英國和法國長大,在劍橋研修俄羅斯歷史和文學,蘇聯解體後遷回俄羅斯,但長居於西班牙。瑪利亞會流利的說英法俄德意西班牙和阿拉伯語,頻繁的參加歐洲王室後裔聚會和宗教活動,其沙皇血統繼承人地位,得到當今俄羅斯東正教會的支持。
她結婚時的照片,
現在的模樣,牽著她的獨子,喬治.米哈伊諾維奇
身為女性,瑪利亞的繼承人地位不被家族裡其他成員認可。在1979年,沙皇后裔成立了羅曼諾夫家族協會,推舉尼古拉斯.羅曼諾夫為新的家族領袖,兼羅曼諾夫家族協會主席。尼古拉斯的曾祖父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第三個兒子,俄羅斯大公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
尼古拉斯年輕時沒有獲得高等的精英教育,但職業生涯和人生歷練非常豐富。他在法國出身,在義大利長大,小時候的志願是參加海軍,為此他的父母還請到了退役的義大利海軍軍官來教他航海知識,可惜尼古拉斯是近視眼,被義大利海軍拒收。二戰後期,義大利倒戈加入盟軍,由於父母和英國王室有姻親關係,尼古拉斯被舉薦到盟軍的佔領辦公室做翻譯和文書工作,戰後,又混到了埃及,在一家保險公司上班,閑暇時兼職做煙草生意,然後又做起地產中介。60年代,尼古拉斯回到義大利,此後他又自學工程,在奧斯丁汽車公司任職,同時幫弟弟一家在托斯卡納搞旅遊和旅館的副業。因為尼古拉斯的父母當年是以難民的身份進入法國和義大利,所以他從出生起就是一名沒有國籍的人,也沒有護照,當需要來往各國時,尼古拉斯攜帶著一封前希臘國王的公函來證明自己的身份,諷刺的是當年出示公函的希臘國王在日後自己也成了流民。直到1988年,尼古拉斯終於取得了義大利國籍,並在92年以商務考察團領隊的身份,首次踏上俄羅斯的土地。
但尼古拉斯的繼承權也有爭議。羅曼諾夫和許多傳統的王室家族一樣,即使沒落,仍然抱守「平等婚姻原則」,既,王室家族的後代只能與其他王室的後代婚配,不得與平民乃至較低等的貴族家庭成員結婚,如果違反此原則,生出的後代不得繼承父親和母親一方的財產與封號。尼古拉斯的母親來自舍爾涅帕夫家族,這個家族雖然富裕但是爵位只是伯爵一級,和尼古拉斯父親的沙皇血統相比,是相當低級,相當的「不對等」,尼古拉斯父母的結合違反了「平等婚姻」的原則,按照此理,生出的尼古拉斯將不得繼承父親的頭銜與封號,算是被開除族裔了。
直到現在,依然有不少人自稱是「更純正」的沙皇家族的後裔,欲與以上兩位爭奪羅曼諾夫家族的繼承權。
第二部分,現代德國地區
2.1付滕堡王國,地理位置是今天德國巴登-付滕堡州的一部分。
付滕堡原先是一個公國,拿破崙戰爭後,被提升為王國,原先的付滕堡大公成為了國王。
在德國統一過程中,付滕堡被併入德意志帝國,成為德意志諸侯國之一,但國王依然享有特權,統治著其原先國境內的土地。一戰德國戰敗,末代國王威廉二世(是小王國自己境內的威廉二,不是德意志帝國的威廉2世)因為曾在一戰中擔任德軍元帥而「被退位」,付藤堡王國隨之瓦解,而且威廉沒有留下男性子嗣,家族繼承權轉入血緣最近的阿爾貝里希公爵
阿爾貝里希公爵,一戰中是德軍第4軍司令
今日,家族首領是卡爾公爵,阿爾貝里希的孫子卡爾公爵,
全名 卡爾.瑪利亞.彼得.斐迪南.菲利普.阿爾貝里希.約瑟夫.米切爾.普斯.康拉德.羅伯特.烏里希.赫爾佐格.馮 付藤堡 (Carl Maria Peter Ferdinand Philipp Albrecht Joseph Michael Pius Konrad Robert Ulrich Herzog von Württemberg )年輕時曾是一名律師,繼承家族產業後專門負責打理家族財產,管轄著27個慈善組織。
這是他年輕時的結婚照,夫人戴安妮是巴黎大公家族的後裔(在此,對巴黎大公這個爵位先存疑一下,應該是翻譯有誤)
這是他和全家族女性和孫子輩的福照(貌似只有兩個孫子?),公爵是後排戴眼鏡的老頭,現在75歲了。
2.2 巴伐利亞王國,地理位置是今日的巴伐利亞州。曾經的王室是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是神聖羅馬選帝候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一個分支。家族最出名的人物是熱衷於修城堡的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和美麗的茜茜公主。
1918年德國戰敗,末代國王路德維希三世退位,由長子魯普雷希特繼承了家族,後傳於長孫阿爾貝雷希特。
阿爾貝雷希特於96年去世,現在的家族繼承人是他的長子弗朗茨。
弗朗茨至今未婚,且年事已高,應該不會再有子嗣,他去世後巴伐利亞王位的繼承權將由他的弟弟馬克斯公爵繼承。然而,馬克斯也沒有兒子,他死後繼承權將傳給家族的遠房堂弟巴伐利亞王子柳特波德 。
弗朗茨在巴伐利亞的許多藝術、教育和宗教機構擁有名譽稱號:他是慕尼黑大學世襲評議員、巴伐利亞科學與人文學學會榮譽會員、慕尼黑工業大學榮譽評議員、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監理會成員、巴伐利亞天主教學會委員會和學會管理處成員、哲學高等學校監理會成員、卡爾波姆基金會榮譽協會會員、巴伐利亞人口基金會監理會成員、舊美術館創建者協會主席、現代美術館基金會的贊助人等。1996年,他獲得了賓夕法尼亞州聖-文森特學院榮譽博士的學位
2.3 薩克森王國,地理位置是今天的德國薩克森州,王室是維廷家族中的阿伯丁選帝侯分支,末代國王弗萊德里克.奧古斯都三世在一戰後退位,其長子喬治拒絕了繼承權,成為了一名耶穌會教士,後因為持反戰和反納粹立場在二戰中被蓋世太保暗殺,次子弗雷德里希繼承了家族。
現任族長是弗雷德里希的幼女,瑪蒂爾達。因為瑪蒂爾達唯一的兒子已經先於她去世,日後家族繼承權將轉入瑪蒂爾達姑姑,也就是弗雷德里希妹妹的後裔,卡爾.弗雷德里希
現任族長,瑪蒂爾達,和她的丈夫,薩克斯科堡-哥查家族其中一支的繼承人 約翰尼斯.海因里希
下一任繼承人,卡爾.弗雷德里希,他同時也是霍亨佐倫家族其中一支的繼承人,日後他將繼承兩個家族的封號。卡爾.弗雷德里希是霍亨佐倫家族企業的所有人,並擁有 Zollern 集團50%的控股。
2.4 漢諾威王國,1866年被普魯士吞併。
最後一任漢諾威國王,喬治5世,是英王喬治3世之子,他留有一個兒子,恩內斯特.奧古斯塔,
恩內斯特的長子死於車禍,並沒有留下子嗣,於是幼子繼承了族長的身份,並獲得了來自英國血統的布倫斯維克公爵封號。
布倫斯維克公爵同時應當繼承康伯蘭公爵的封號,但由於他在一戰中參加德軍,他的繼承資格被廢黜。
現任家族繼承人,(又一個)恩內斯特.奧古斯塔。
他的夫人是現任摩納哥大公阿爾伯特2世的姐姐,同時,他的姑姑是前任西班牙王后索菲亞的母親。
據估計,他的身家是5個億
2.5 普魯士王國-德意志帝國
霍亨佐倫家族普魯士分支
1415年,紐倫堡的弗萊德里克成為勃蘭登堡選帝侯,1618年,勃蘭登堡選帝侯兼任普魯士公國的繼承人,開創了日後霍亨佐倫家族的普魯士一支。1701年,普魯士從公國升格為王國,在霍亨佐倫家族的帶領下,走上了擴張和統一德國的征途,直到1918年德意志帝國在一次大戰中戰敗,皇帝威廉二世被廢黜。
威廉二世的太子,弗萊德里希.威廉.奧古斯塔.恩內斯特,和皇帝本人一起被廢黜,並被驅逐出境,旅居與荷蘭和歐洲其他國家。1923年,廢太子答應不再參與政治,以此為交換條件,得以平民身份重新回到德國。
但是,在20年代動蕩的德國政治場中,廢太子推翻了不參政的承諾,積极參与右翼勢力的活動,意圖在德國恢復帝制。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逐漸和納粹黨與希特勒靠近,可長刀之夜事變後,威廉在政壇中的多個好友被逮捕甚至處決,他意識到希特勒只是在利用他,根本不會幫助他回到王位。為求自保,威廉再次承諾不再干政,這次是向希特勒。希特勒也答應了威廉,得以讓他在波茨坦做一個富貴寓公,但作為保險,多疑的希特勒安插蓋世太保在威廉的身邊監視他的生活。
二戰末期,德軍節節敗退,廢太子和霍亨佐倫家族的其他遺老遺少逃離了波茨坦,家族的城堡宅邸被蘇軍抄收,成為日後盟軍波茨坦會議的召開地,並在這裡發布了著名的波茨坦宣言。戰後,廢太子威廉被自由法國游擊隊逮捕,由於他和納粹黨的交往,以及他確實是一戰時期侵略過法國的德軍將領,被指控為戰犯,軟禁在家族的宅邸,最終於1951年死於心臟病。
廢太子弗萊德里希.威廉.奧古斯塔.恩內斯特的兒子,路易.斐迪南.維克多.邁克爾.休伯特,日後普魯士霍亨佐倫家族的族長,和他父親的政治立場相反,反對納粹黨政權。斐迪南並非家族長子,繼承權本應屬於其兄長小威廉,但小威廉娶平民女子為妻,參加德軍對法戰爭中並死亡,家族繼承權從此轉入斐迪南。
斐迪南年輕時熱愛遊歷,曾在美國長期居住,結識了亨利福特,以及日後的美國總統羅斯福,這段經歷也致使他的政治思想偏向自由化,反對納粹黨的集權統治,並因此在返回德國後遭到蓋世太保的監控。1944年,針對希特勒的暗殺行動失敗,蓋世太保懷疑斐迪南參與其中,將其逮捕並囚禁,直到二戰結束。由於他反納粹的立場,戰後斐迪南沒有被盟軍追究。
斐迪南日後成為一名商人和藝術品收藏夾,取俄羅斯貴族後裔基拉.季里諾夫娜女大公為妻,育有三子,但大兒子和二兒子都因為娶平民女性為妻放棄了繼承權,三子參加西德聯邦軍,卻在操練演習中受重傷早亡,家族繼承權最後轉入時年才一歲的孫輩,也就是現在的家族族長,喬治.弗萊德里希。
因為父親早亡,喬治由爺爺帶大,後者在喬治幼年時便對他講述家族的歷史和變遷,並教導他如何保存和維護家族的遺產,這對喬治日後處理家族財產提供了巨大的幫助。成年後,喬治在英國的蘇格蘭接受高等教育,短暫在阿爾卑斯山地部隊服役,之後就負責管理家族的基金和其他固定財產,現在他最主要的事業之一是一項幫助大學畢業生創業的孵化基金。
普魯士霍亨佐倫家族的繼承人,喬治.弗萊德里希
第三部分,前奧匈帝國和巴爾幹半島地區
3.1 奧匈帝國
哈布斯堡家族
近代歐洲歷史最有影響力的王室家族。
哈布斯堡家族發源於今日瑞士的阿爾高州地區。公元11世紀前後,阿提恰尼得家族的拉德伯特以「哈布斯堡」命名了他新建立的城堡,自封為第一代哈布斯堡伯爵,開創了延續直至今日的哈布斯堡家族。在之後的數個世紀,家族有意識的與歐洲其他重要貴族通過聯姻,聯盟,或者討好教廷派遣主教的方式擴大影響力,特別是當聯姻家族絕嗣時,哈布斯堡家族就得以繼承這些絕後家族的封地和政治特權,如此一步步取得了今日阿爾薩斯,士瓦比亞,蘇黎世和圖爾高等周邊地區的控制權。及13世紀中葉,家族的影響力擴張到今日的奧地利和德國地區,通過與霍亨佐倫家族弗萊德里克三世(前文所提到,來自紐倫堡的弗萊德里克,普魯士王國和德意志帝國的先祖)合作,哈布斯堡的魯道夫五世成為日耳曼羅馬國王(神聖羅馬皇帝的前身),並在之後的戰爭中擊敗敵對的另一神聖羅馬選帝侯,波西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吞併了今日的奧地利。之後,哈布斯堡家族的阿爾伯特五世通過與盧森堡女大公的聯姻,第一次獲得了今日匈牙利和捷克的這些地區的領土,雖然這些土地在阿爾伯特死後又失去了。
15世紀末期,家族的馬克西米利安,在未經教皇同意,也沒有前往羅馬加冕的情況下,自封為「神聖羅馬皇帝」。迫於政治形勢和哈布斯堡家族的實力,羅馬教廷被迫接受。作為一個如此霸道的國王,馬克西米利安在位時期,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土和封號急劇擴張。
1497年,馬克西米利安的王子,未來的卡斯特略國王,菲利普一世和卡斯特略公主,也就是日後著名的「瘋後胡安娜」,獲得了南義大利,低地國家,卡斯特略,阿拉貢和西班牙地區,以及西班牙海外殖民地的繼承權。
1515年,哈布斯堡家族和波西米亞王國的雅蓋洛家族交叉聯姻,波西米亞王子路易二世娶馬克西米利安孫女瑪利,馬克西米利安之孫,斐迪南大公娶波西米亞公主安娜,這樁婚姻奠定了未來奧匈帝國的雛形。
通過複雜的聯姻和政治運作,到查爾斯五世在位期間,哈布斯堡家族控制了今日的奧地利,匈牙利,西班牙,法國洛林和勃艮第地區,荷蘭南部弗朗德地區,義大利托斯卡納地區,以及克羅埃西亞,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的一部分,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第一大國和家族,因為也繼承了以上各國家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哈布斯堡家族的國家也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日不落帝國。
百年後的大英帝國成為日不落帝國,靠的是外交陰謀與戰艦,而哈布斯堡家族的手段是貴族內部的聯姻和上層運作。但哈布斯堡家族從沒有成功將各地區的統治權統一到某一家族成員的名下,各封地的家族成員依靠血緣維持比較鬆散的政治聯繫,而現實的財富和政治利益常會沖淡血緣的紐帶,家族成員間的內鬥不時發生。作為家族最大也是最核心的統領者,統治著奧地利核心地區領土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們,常要以族長的身份調解各地區家族後裔間的衝突。
哈布斯堡家族的聯姻雖然複雜,但能延續連綿國祚的不多,許多封地的家族在幾代人後就絕嗣,每隔一段歷史時期,絕嗣的封地會被並回奧地利,之後再有新的成員被分封出去,如此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到了18世紀,哈布斯堡家族的延續面臨了一波巨大的危機。首先是家族最重要的兩個分支,西班牙一系和奧地利一系先後絕嗣。因為長期內部通婚,哈布斯堡家族在西班牙一系的基因發生退化,飽受遺傳疾病困擾,最後一代國王,查爾斯二世是兄妹結婚的產物,不僅面相畸形,而且身體非常不健康,智力也低下,也沒有生育能力,從此哈布斯堡家族在西班牙的存在結束,王權轉入波旁家族手中,這在前文介紹法國波旁家族時提及。在奧地利,查爾斯五世無子,他的女兒嫁給洛林公爵,其外孫約瑟夫二世繼承了家族全部的領土和封號遺產,哈布斯堡家族也改名為哈布斯堡-洛林家族,雖然外界和史學界通常還是將其稱為哈布斯堡。
再有,就是新崛起的拿破崙法國,在戰場上將歐洲各舊貴族國家掃蕩了一遍,奧地利實力大損,拿破崙在戰後重新劃分歐洲領土,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哈布斯堡家族的勢力被削弱。因為害怕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被廢黜,時任皇帝弗朗西斯二世為自己發明了「奧地利帝國皇帝」這一封號,自封為奧皇弗朗西斯一世。在加冕宣言上,弗朗西斯列出了自己以下一大串封號:
神聖的奧地利皇帝;耶路撒冷,匈牙利,波西米亞,達爾馬迪亞(今克羅埃西亞一部),克羅埃西亞,斯拉夫尼亞(今克羅埃西亞一部),加里西亞和洛多美尼亞(今波蘭西南部)的國王;奧地利的大公;洛林,薩爾斯堡,維爾茨堡,法蘭克尼亞(今巴伐利亞和圖靈根),士底利亞(今斯洛維尼亞北部),科恩頓尼亞(今奧地利南部),和卡尼厄拉(今斯洛維尼亞一部)的公爵;克拉科夫的大公;特蘭斯瓦尼亞(今羅馬尼亞一部)的親王;摩拉維亞(今捷克一部)的總督;桑多梅日(在今瑞士東南),馬佐維亞(今波蘭中東部),盧布林(在今波蘭)的公爵;上下西里西亞,切申(位於今波蘭德國邊境),費留利(今義大利北部),奧斯維辛和查多爾(今波蘭境內)的公爵;貝西斯特加登和梅爾根特海姆的親王(都在今日德國境內);哈布斯堡,戈里齊亞(在今義大利境內和斯洛維尼亞邊境),格拉迪斯卡(在今義大利境內),蒂羅爾(今德國和義大利邊境)的伯爵;伊斯特里亞(今斯洛維尼亞伊斯特拉半島)和上下盧薩蒂亞(今德國波蘭和捷克三國交界處)的總督
以上封地可以作為奧匈帝國疆域的指南。
因為在普奧戰爭中失敗,以上領土哈布斯堡家族又丟失了一些。另一方面,在帝國境內民族衝突激化,到1867年,內憂外患不斷的奧地利帝國被迫簽訂了緩和條約,匈牙利和奧地利從此變為平等而不是從屬的關係,以兩個共同體的身份組成了奧匈帝國。
1918年,一次大戰結束,作為失敗方一員的奧匈帝國解體,哈布斯堡王室被廢黜,1919年新生的奧地利共和國立法,禁止哈布斯堡家族的後人參政。
哈布斯堡家族的後裔,出入意料的容易說清楚,因為大部分家族聯姻出去的男性成員幾代後都絕嗣了。
先說奧匈帝國一系,末代皇帝卡爾有六個子女,長子奧托.馮.哈布斯堡繼承了家族族長的地位。1921年,奧托正式宣布放棄奧匈帝國皇位的繼承權,絕不復辟帝國,由此和奧地利共和國政府達成諒解,哈布斯堡家族的後人得以陸續以平民身份返回奧地利居住。
奧托在一戰後流亡至德國,因為希特勒對奧地利和哈布斯堡家族有迷之憎恨,納粹黨持續對德國境內的哈布斯堡家族成員進行迫害。1939年,因為奧托反對德國吞併奧地利,希特勒下令逮捕他,奧托連夜逃亡美國,並在二戰期間通過個人在德國和奧地利的影響力,營救了數千名奧地利猶太人。
戰後,奧托回到德國的巴伐利亞居住,成為州議員,並於90年代以巴伐利亞州代表的身份成為歐洲議會議員。2000年,奧托將家族族長的轉給長子卡爾。
2011年,奧托去世。
末代奧匈帝國的王儲,奧托.馮.哈布斯堡
卡爾.馮.哈布斯堡,現任族長。卡爾年輕時曾在奧地利軍隊服役,之後參與聯合國工作,並利用他個人的影響力慢慢解除了1919年對哈布斯堡家族後人禁止參政的法令,本人也成為了奧地利和歐洲議會的議員。卡爾致力於重新恢復哈布斯堡家族的聲望,寫書並經常上電視訪談節目,向公眾普及哈布斯堡家族的歷史和近況。
卡爾一家,卡爾本人(最右),夫人弗朗西斯卡.安妮(提森男爵之女),和三個子女,在父親奧托的葬禮上。
奧托的幼子,卡爾的弟弟喬治,是一名媒體人和社會活動家,現居住在奧地利,擔任MTM SBS電視集團的高層,同時還是匈牙利政府駐歐洲議會遊說集團的成員
喬治.馮.哈布斯堡一家,也是一子二女的配置,和哥哥家完全對稱。
兄弟兩還有5個姐姐,夫家都是歐洲貴族後裔。
哈布斯堡家族中的托斯卡納大公一系:
19世紀末期,義大利統一戰爭爆發,托斯卡納公國併入今日的義大利,其末代大公,來自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4世被廢黜,全家逃離弗洛倫薩。一戰結束後,哈布斯堡家族放棄了歐洲地區所有封建國度的繼承權並宣誓不再干預政治,以此換得在義大利的公民身份。
目前,托斯卡納一系的繼承人是斐迪南4世的曾曾孫,大公西吉斯蒙德.馮.哈布斯堡。
托斯卡納大公同時兼任天主教會聖約瑟夫和聖斯蒂芬會的大導師。
莫代納大公一系
這一支是哈布斯堡家族和莫代納大公伊斯特家族聯姻的後代,又稱為哈布斯堡-伊斯特或者奧地利-伊斯特家族。莫代納公國在義大利統一戰爭中併入今日的義大利,末代大公弗朗西斯5世被廢黜,今日家族繼承人是他的曾孫,洛倫茨
洛倫茨生於法國,在奧地利和瑞士長大,早年在奧地利陸軍服役,後進入金融行業,曾在巴黎銀行等多家銀行工作。現在他是一家水處理技術公司和一家生化去污公司的執行董事,同時是多家慈善機構的贊助人。
3.2 匈牙利王國
公元1000年前後,匈牙利從公國升格為王國,來自阿爾帕家族的斯蒂芬一世成為匈牙利的第一位國王,此後阿爾帕家族統治匈牙利超過300年,家族最後一任國王安德魯三世沒有留下男性子嗣,結束了阿爾帕家族在匈牙利的統治。
安德魯三世的晚年在陰謀和動亂中度過,他的父親,前任國王拉德施勞斯四世死於不明不白的暗殺,之後一群貴族鼓動安德魯的表兄,來自安茹的查爾斯.馬特爾繼承王位。安德魯拒絕了這些貴族的要求,自己搶下了王冠,但他死後沒有留下兒子,王位還是轉到了查爾斯.馬特爾的兒子,查爾斯.羅伯特的手上。
查爾斯.羅伯特有兩個兒子,長子路易和二子安德魯(對,用仇家命名他自己的兒子)。因為路易的母親,羅伯特的原配,是波蘭國王沃拉蒂斯洛夫一世的大女兒,所以匈牙利和波蘭締結協約,如果有一方的王室沒有男性子嗣,王位將交由另一方的男性繼承,屆時兩方的王室將合併。日後的歷史也確實沿著羅伯特的安排發展,當路易的舅舅,波蘭國王卡斯米爾三世去世時,因為沒有留下男性子嗣,路易同時繼承了波蘭和匈牙利的王位,兩國在歷史上第一次合併。二子安德魯迎娶那不勒斯國王的孫女,但,倒霉的是,那不勒斯的貴族們害怕日後安茹家族的聯姻有可能兼并那不勒斯王國的王位,於是密謀暗殺了安德魯。
從路易開始,匈牙利的國王經常遇到沒有子嗣的問題,王位繼承權不停的轉入婿方,多個家族曾成為匈牙利的統治者,在14到15世紀,匈牙利王國的領土達到最大,同時內政穩定,經濟發達,成為中歐地區最重要的王國之一。
但,13世紀起,匈牙利逐漸成為了阻擋奧斯曼入侵的前線,歷代國王和奧斯曼蘇丹征戰不休,雙方互有勝敗。15世紀,匈牙利著名的國王馬提亞斯.科維努斯去世,由於他在任期間手段強硬,對反對他的貴族採取壓迫政策,在他死後匈牙利貴族故意提名由性格懦弱的波西米亞國王沃拉蒂斯洛二世繼承匈牙利王位。這位老兄在位期間基本不過問政務,由貴族操持一切,贏得了「老好人國王」的美名,代價是匈牙利開始衰落。
1526年,奧斯曼的蘇萊曼大帝再次發兵,此時繼承匈牙利的年輕國王是來自雅蓋洛家族的路易二世。在摩哈赤戰役中,匈牙利和歐洲王室盟軍不論實力和運氣都處於下風,大敗於奧斯曼,路易二世死於戰場,導致亞蓋洛家族絕嗣。匈牙利國內陷入混亂,一蹶不振,戰後被拆分為三塊,一塊被奧斯曼奪取,一塊被分裂成今日羅馬尼亞的特蘭斯瓦尼亞,一塊被哈布斯堡家族併入奧地利。
亞蓋洛家族的另一支是波蘭王國的王室,同樣因為末代沒有子嗣,其繼承權被併入婿家的瑞典瓦薩王室家族。
之後,匈牙利雖然保有王國的頭銜,但實際處於奧地利和哈布斯堡家族的控制之下,直到奧匈帝國在一次大戰中戰敗。
進入戰後的20年代,匈牙利再次陷入內亂,最後勝出的是意圖在匈牙利恢復君主制的極右翼勢力。但,一方面由於右翼勢力陷入對國內反對勢力的鎮壓而無法騰出精力,另一方面奧匈帝國的後人拒絕復辟的邀請,造成匈牙利沒有找到合適的王位人選,最後選出海軍上將米克洛什作為攝政監國。
於是匈牙利成為了一個沒有國王的王國,由一個沒有海軍的海軍上將作為國家元首。
攝政米克洛什
二戰中,匈牙利附庸德國,作為軸心國勢力之一入侵蘇聯。戰爭失敗後,匈牙利成立社會主義共和國,米克洛什流亡葡萄牙且終身未再返回匈牙利,最後於1957年逝世。
3.3 保加利亞王國
公元5世紀開始,保加利亞人的祖先沿巴爾幹半島向西方和南方擴張,拜占庭帝國允許他們在今日巴爾幹半島的西北部定居(引狼入室),此後的兩百年,越來越強大的各保加利亞部落持續入侵拜占庭,佔領的土地形成了今日保加利亞的雛形。
保加利亞人自認為從公元681年開始,他們的祖先建立了保加利亞第一沙皇帝國,但,坦率的說,第一帝國早期的保加利亞至多是一個部落聯盟,首領自稱可汗,繼承方式靠實力和威信,即使是有血緣關係的男性繼承人,如果得不到其他首領的認可,在位時間也不會長。
公元893年,來自克魯姆家族的西蒙一世首次將可汗的稱號改為沙皇,此後歷任保加利亞王室統治者都以沙皇自稱,但是中文歷史材料通常翻譯為國王。
保加利亞的早期國史就是和拜占庭帝國的對肛史,在11世紀中期,拜占庭擊敗保加利亞,佔領其大部份領土,沙皇家族退至北部邊境地區,成為抵抗拜占庭的割據勢力。
1185年,拜占庭要求在保加利亞地區加稅,激起民變,阿森家族的彼撻爾率領保加利亞人和弗拉赫人起義,自稱沙皇,建立了保加利亞第二帝國。阿森家族的統治持續了100年不到,末代幾位的沙皇的命運都是被暗殺或叛逃至敵對國家。1277年,農民起義領袖伊凡伊洛殺死斯科普里的大波雅爾(斯拉夫文明裡相當於親王和大公的爵位),也是阿森家族當時王儲的康斯坦丁,自行登基稱沙皇,不到三年在兵變中逃亡金帳汗國,被朮赤的兒子納海可汗殺死。
接下來的數位沙皇,一個接一個繼續著非自然死亡或流亡的悲慘結局。1322年,維丁城的大波雅爾米切爾三世率兵戰勝塞爾維亞人,雖然他身受重傷命不久矣,但還是趕在死前登基稱沙皇,之後他的子嗣建立了謝施曼王朝,直到1422年被奧斯曼土耳其擊敗吞併。
1878年,奧斯曼在土俄戰爭中失敗,俄羅斯要求奧斯曼賦予保加利亞等斯拉夫民族自治權,保加利亞再次獨立,成立公國,並在1887年升格為王國,國王重新自稱沙皇。
新生的保加利亞王室來自薩克斯—科堡—哥查家族,第一任沙皇是斐迪南一世。新生的保加利亞對領土充滿野心,想要征服巴爾幹半島上的所有斯拉夫族裔,建立一個以保加利亞為核心的南歐斯拉夫帝國。保加利亞參與了第一次巴爾幹,第二次巴爾幹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國內500萬人口在最高峰時竟然動員出了100萬的兵力!如此的野心遭到俄羅斯的強力打壓,於是在一戰期間保加利亞追隨德國向俄羅斯和英法開戰,淪為戰敗方,被迫簽訂凡爾賽條約。
保加利亞沙皇,兼作家,植物學家,哲學家,集郵愛好者,斐迪南一世
在巨大的民憤和外交壓力下,斐迪南一世退位,其子鮑里斯三世繼承王位。
在立國後短短十幾年裡,保加利亞參與的多次對外戰爭都慘遭失敗,付出了災難性的人口和經濟損失。特別是一戰戰敗後保加利亞被迫割地賠款,喪失了北部和南部的領土,因此全國上下視一戰失敗和凡爾賽條約為民族性的恥辱。二戰前,希特勒調停羅馬尼亞歸還割據的保加利亞領土,並向鮑里斯三世許諾,如果侵略希臘成功,保加利亞不僅能收復故土,還可以得到希臘的全部。
垂涎領土的保加利亞加入軸心國陣營,追隨納粹德國
於是二戰保加利亞又打敗了……
但在戰敗前的1943年,鮑里斯三世因心臟病突然去世,其年僅6歲的兒子西蒙二世登基,成為保加利亞的末代沙皇。小國王的叔叔基里爾親王,時任保加利亞總理費羅夫,和米卡霍夫中將成為攝政輔國。
1944年,蘇聯紅軍攻入保加利亞,親納粹政權倒台,新生的共產黨政權槍斃了所有前政府要人,包括三位攝政。1946年,保加利亞全國公投贊同廢除君主制,小沙皇西蒙下台,流亡至西班牙。成年後的西蒙成為一名商人,其職業生涯的早期在法國湯姆遜西班牙分公司供職,後進入金融和諮詢行業。
1990年東歐劇變後,重新獲得保加利亞國籍的西蒙返回了母國,改姓為薩克斯科堡哥特斯基,於2001年組建政黨西蒙二世國家運動黨,並在2005年的選舉中獲勝成為保加利亞總理!於2009年結束任期。這真是現代民主時代的一次成功「復辟」。
西蒙從未肯定也沒否認對於在保加利亞恢復君主制的意見,但作為一個現代民主時代的政客,他表示將維護保加利亞的共和國制度。
因為薩克斯—科堡—哥查家族複雜的聯姻關係,西蒙二世同時還是奇琴尼查大公科亞里家族的繼承人。
曾經的保加利亞末代沙皇,2005年至09年的保加利亞總理,西蒙.波利索夫.薩克斯科堡哥特斯基
3.4 南斯拉夫王國
近代意義的南斯拉夫王國脫胎於塞爾維亞王國和黑山王國。
19世紀早期,塞爾維亞人開始了他們的民族解放運動,通過起義從奧斯曼土耳其獨立,建立了塞爾維亞公國。
民族起義的領袖之一,來自奧布雷諾維奇家族的米洛斯一世成為第一位塞爾維亞親王。1868年,塞爾維亞升格為王國,米洛斯的曾孫米蘭一世成為首任塞爾維亞國王。但是,米蘭的兒子,下一位塞爾維亞國王,也是最後一位奧布雷諾維奇家族的國王,亞歷山大一世連同他的王后被激進組織「黑手」的成員暗殺,死前沒有留下王儲。
當年另一支在塞爾維亞獨立運動中起領袖作用的家族,卡拉喬傑維奇家族的後人,彼得一世被推舉為塞爾維亞新的國王。
在這段時間裡,塞爾維亞王國和黑山王國聯盟,在巴爾幹戰爭中瓜分了科索沃和馬其頓。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崩潰,塞爾維亞和黑山,以及從奧匈帝國劃分出來的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合併,成立了大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及斯洛維尼亞王國,也就是日後的南斯拉夫王國。
卡拉喬傑維奇家族統治新生的南斯拉夫王國,直到二戰,義大利和德國入侵南斯拉夫,在本土法西斯勢力的呼應下,南斯拉夫很快陷落,年輕的國王彼得二世流亡英國。
戰後,新成立的社會主義政權拒絕迎回王室,南斯拉夫王國短暫的歷史結束。彼得二世此後一直旅居美國,直到去世。
彼得的兒子,亞歷山大二世是家族現任繼承人,他在英國長大,畢業於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曾在英國陸軍第15/6騎兵團服役,1972年以上尉軍銜退役,與巴西皇室後裔,賽格爾維女親王瑪麗亞.德.格洛麗亞成婚,之後進入商界。
冷戰結束後,亞歷山大回到塞爾維亞(南斯拉夫此時已經解體),雖然口頭上表示不再參與政治,但其實和多位塞爾維亞政客有深度交往,與米洛舍維奇等大塞爾維亞主義者有政治分歧。2001年,南聯邦國家議會恢復前王室後裔的公民身份,並統一歸還在社會主義共和國時期被抄收的王室財產。
亞歷山大和其他歐洲王室後裔不同,公開表示支持在前南斯拉夫境內恢復君主制,塞爾維亞國民對恢復王國制度的呼聲也很高,2015年的統計顯示49.8%的國民支持恢復塞爾維亞王國。
南斯拉夫王室的後裔,現塞爾維亞政客與社會活動家,亞歷山大.卡拉喬傑維奇
3.5 羅馬尼亞王國
近代意義的羅馬尼亞王國誕生於19世紀末期。
在1848年革命後,來自摩爾多瓦庫查大波雅爾家族的,亞歷山德魯.約恩.庫查,成為摩爾多瓦和瓦拉齊亞兩個公國的繼承人,在他的領導下,兩個公國合併,為日後羅馬尼亞王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庫查在位期間大力推進羅馬尼亞的現代化改革,為了籌措改革和工業化所需要的資金,庫查以鐵腕手段收沒其他大波雅爾家族和東正教會的土地與財產,激起了保守勢力對他的仇恨。1866年,右翼勢力發動政變,逼迫庫查退位,並推選來自德國的卡爾.馮.霍亨佐倫-西格馬林根繼位成為新的大公
由於得到了來自日耳曼勢力的支持,大公卡爾宣布獨立建國,並從公國升格到王國,建立了羅馬尼亞王國,並把自己的姓名改為用西里爾字母拼寫,成為近代羅馬尼亞的第一任國王,卡洛斯一世。
和其他新生的巴爾幹王國一樣,羅馬尼亞和周邊國家,特別是保加利亞,存在著領土和民族糾紛,立即被捲入了兩次巴爾幹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卡洛斯一世作為一名德裔的國王,與德意志帝國的王室霍亨佐倫家族同出一脈,他非常為德意志帝國的利益著想。在一戰的前夜,卡洛斯召見大臣和其他王室成員,表示他早已與德國皇帝秘密立約,如果沙俄攻擊德國,羅馬尼亞將立刻與德國一起反擊俄國和英國。
豈料,大部份王室和大臣,以卡洛斯自己的王后,來自英國王室的愛丁堡女伯爵瑪利為首,都表示羅馬尼亞應該加入英法俄主導的協約國集團,反對他與德國結盟的決定。估計是因為錯愕與失望,加之年事已高,卡洛斯不久後就去世了,因為生前沒有留下兒子,所以王位由他的侄子,斐迪南一世繼承。
一戰爆發後,斐迪南代表羅馬尼亞加入協約國,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氣憤之下,下令將斐迪南從霍亨佐倫的族譜中抹掉,並調集重兵圍困羅馬尼亞。在後有德國圍攻的情況下,羅馬尼亞的主要進攻方向依然是與保加利亞有爭議的德布羅雅地區,怎料戰力不濟,被保加利亞反攻,到了1918年停戰前,羅馬尼亞已經被德,保,和奧匈大軍圍境,處在滅國的邊緣。為此,羅馬尼亞政府急切接受能夠換來停戰的布加勒斯特條約,放棄德布羅雅換來德國和保加利亞撤軍。
但,斐迪南一世拒絕簽約。4年大戰已經把歐洲各國逼到了崩潰邊緣,圍困羅馬尼亞的主力,德國在羅馬尼亞簽約前就被迫撤軍,將兵力轉向西線和希臘。羅馬尼亞趁機向保加利亞反攻,佔領德布羅雅。在協約國節節勝利的大局下,保加利亞被迫接受現實,但視德布羅雅的丟失為國恥,與羅馬尼亞之間的國讎更加深重。
1927年,斐迪南去世,其子卡洛斯二世因為捲入緋聞,被迫放棄王位繼承權,改由斐迪南的長孫米切爾一世接過羅馬尼亞王位。因為新國王過於年幼,羅馬尼亞成立了攝政會議,代理只有5歲的米切爾行使國王的權力。但攝政會議和議會的關係很差,1930年,被放逐的卡洛斯二世被議會迎回成為國王,米切爾一世退位,回到王儲的身份。
1940年,右翼軍人安東內斯庫發動兵變,解散議會,逼迫卡洛斯二世退位,並推舉米切爾一世重新繼位。安東內斯庫大權獨攬,是二戰期間羅馬尼亞的至高獨裁者,國王米切爾只是他用來裝點門面的傀儡。1944年8月,反攻的蘇聯紅軍迫近羅馬尼亞國境,米切爾與反法西斯政客,盟軍特工,和左翼地下黨游擊隊合作,發動政變,逮捕安東內斯庫,宣布向盟軍投降反正,並向德國宣戰。
隨著紅軍的到來,羅馬尼亞的各地各部門都被共產黨接管,國王身邊原先的幕僚,不論是親納粹還是親西方,都被清除,代之以黨員。由於在紅軍託管的過程中,米切爾和其他王室成員表現的非常合作,米切爾的王位被保留,還前往莫斯科會見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親手為其頒發勝利勳章。
但1945年以後,隨著西方與蘇聯的矛盾越發凸顯,以及米切爾時不時對自己沒有實權表示不滿,他開始喪失蘇聯的信任。1947年12月30日,從前往英國參加日後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婚禮返回羅馬尼亞後,米切爾被逼宮,簽署了退位協議,1948年新年,羅馬尼亞宣布永久廢除王室,成立共和國。
關於米切爾的退位事件,長期以來西方和前蘇聯各執一詞,米切爾本人聲稱蘇聯逼迫他退位的行為是完全非法,且毫無徵兆的,解密後的蘇聯方觀點則認為米切爾在前往倫敦參加婚禮時有叛逃的嫌疑,並有計劃的將部分王室財產轉移到了倫敦,英國的解密文件也表示英國政府曾透過英國王室向米切爾轉達,英國和美國做好了為米切爾提供政治避難的準備。雖然最後米切爾回到了羅馬尼亞,但當時他是否有逃離的準備,只有他自己本人清楚了,米切爾至今否認這一說法。
另一焦點是米切爾最後離開羅馬尼亞時帶走了多少王室財產,按蘇聯方面官員的說法,當時與米切爾談判的維辛斯基表示蘇聯和羅馬尼亞政府願意為王室支付一大筆錢,只要他們同意退位離境,財產他們想拿走多少就拿走多少;根據羅馬尼亞方面的記錄,米切爾帶走了至少42幅名畫,以及兩火車皮的財產,包括兩輛名車;根據英國方面解密的外交文件記錄,米切爾離開羅馬尼亞時身上只帶了50萬瑞士法郎,但這筆錢是來自蘇聯,通過羅馬尼亞政府打到了米切爾在英美的賬戶,而傳言42張名畫中有一部分是1947年米切爾來倫敦參加伊麗莎白二世婚禮時帶來的,這似乎又證明了米切爾在47年時確實有轉移財產到英國的舉動。
米切爾本人對以上說法全部表示否認,並表示他當時願意簽字退位的唯一原因是蘇聯人以被關押政治犯的生命威脅他,如果他不退位,就要槍斃一百名學生和親西方政客。時至今日,米切爾一直聲稱蘇聯和羅馬尼亞前政府逼迫他退位是非法的陰謀。
羅馬尼亞末代國王,米切爾
年輕時的樣子
現在的樣子
米切爾有5個孩子,全是女兒,在他去世後,其長女瑪格萊特將繼承家族。
瑪格萊特,現任羅馬尼亞紅十字會主席,之前曾長期在聯合國工作
但,其他霍亨佐倫家族的後裔對這一決定表示反對,堅持應該只由男性繼承人繼承家族,合法的繼承人應該是米切爾同父異母的哥哥的兒子,米切爾的侄子,保羅-菲利普 霍亨佐倫。
但米切爾這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出身是個私生子(前文提及,導致卡洛斯二世放棄登基的緋聞事件),所以保羅—菲利普的繼承權爭議更大。
保羅 菲利普 霍亨佐倫,活躍於羅馬尼亞政商兩界,捲入很多腐敗行為,且有婚外戀,虐妻和吸毒緋聞,名聲不佳
3.6 阿爾巴尼亞
早期歷史和南歐其他國家一樣亂成一鍋粥
阿爾巴尼亞這片土地上的王朝家族起源於拜占庭。12世紀,普羅貢家族創建了阿爾巴爾公國,後投靠拜占庭,被封為艾比魯斯(地獄犬?)專制封國的執政官。實際上,普羅貢家族只是名義上歸附,在前公國完全是自治。
到了13世紀,阿爾巴尼亞的統治權轉入安茹的卡佩特家族,這是個在法國和西歐中世紀中期很有名的貴族家族,其南歐分支當時的統治範圍包括今日的那不勒斯,西西里和克羅埃西亞等一部分南歐及巴爾幹地區。
進入15世紀,阿爾巴尼亞和南歐其他封建小國一樣,開始淪入奧斯曼土耳其連綿不斷的進攻。在徹底被土耳其攻佔之前,統治阿爾巴尼亞的本地貴族中,最重要的是雅里安緹家族和卡斯提里奧提家族
雅里安緹的來源和早期歷史不可考,其名稱的本意可能來自泛指貴族的古詞根 Arya, 家族有文獻記錄的第一位統治者,稱為大衛.雅里安緹。早期的繼承並不以血緣為絕對依據,但所有獲得王位的繼承者都以雅里安緹做為姓氏。
雅里安緹最後一位,也是最出名的國王,是喬爾治, 他和他的女婿,來自卡斯提里奧提家族,曾為人質在土耳其長大,一度為土耳其效勞攻打西歐,最後又反水為基督教世界而戰的阿爾巴尼亞著名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兩個家族帶領其他小貴族一齊抵擋住奧斯曼的進攻長達20年,期間一度反攻擴大了治下阿爾巴尼亞的領土。
15世紀中後期,阿爾巴尼亞被土耳其攻陷,兩個家族的後人一部分歸順了土耳其,成為了伊斯蘭世界的總督,拒絕投降的一支逃奔義大利的那不勒斯王國。
1914年一戰的前夜,阿爾巴尼亞和許多巴爾幹國家一樣,從氣數將盡的奧斯曼帝國中獨立出來,成為了一個新生的近代王國。歐洲列強選擇來自德國貴族魏德家族的威廉親王作為阿爾巴尼亞的統治者,但威廉的王位只坐了不到一年,阿爾巴尼亞就在一戰前的大國角力中被拖入內戰,推翻了王室,成立了共和國政府。
被廢黜的威廉逃往義大利,之後回到德國參加德軍,戰後去世於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威廉只有一子,卡羅.維克多。卡羅.維克多成年後未留下子嗣,魏德家族此一支絕嗣。
1928年,阿爾巴尼亞共和國總統佐古復共和國為王國,自稱阿爾巴尼亞國王佐格一世。在位期間,佐格奉行親義大利政策,利用義大利提供的資金和政治支持打擊反對派,並依靠在軍中安插大量義大利顧問的方法控制軍隊,結果導致1939年墨索里尼入侵阿爾巴尼亞時,義大利軍隊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就佔領阿全境。佐格並不是傻子,他預料到了義大利法西斯的野心,所以王室一家早早提前把阿爾巴尼亞的黃金儲備和其他有價值的財產轉移到國外。二戰開始後,佐格流亡到美國,做起了富裕的寓公,直到去世
佐古的獨子誕生在義大利入侵阿爾巴尼亞前兩天,名為萊卡,於2011年去世。萊卡唯一的兒子,萊卡二世,於1982年生於南非,此後在南非,義大利和英國接受教育,畢業於英國的桑德赫斯特軍校。2007年起,萊卡二世回到阿爾巴尼亞,為阿爾巴尼亞外交部工作。
2016年,萊卡二世在首都地拉那,與阿爾巴尼亞女演員艾麗婭.扎哈利亞結婚
萊卡二世和他的夫人
3.7 波蘭選王侯家族
12世紀起,波蘭先後被卡佩特,雅蓋洛和瓦盧瓦家族統治。13世紀,來自安茹-卡佩特家族的波蘭女王海德薇格和當時的立陶宛大公,來自雅蓋洛家族的沃拉迪斯拉夫二世結婚,從此波蘭王位和立陶宛大公的繼承權合併。16世紀中期,波蘭和立陶宛兩國正式合併,波蘭-立陶宛聯邦成立。
有別於同時期其他的歐洲君主國家,波-立聯盟的王位類似神聖羅馬,是在貴族中選舉產生,同時國王權力受到貴族同盟的極大制衡。
在16到18世紀間,波蘭重要的選王侯貴族家族有以下幾支
維施涅夫斯基家族 Wi?niowiecki:源自沃里尼亞(今日烏克蘭西部和白俄羅斯)的扎布拉斯基家族。1744年,家族最後一名男性繼承人 米卡.塞爾瓦奇.維施涅夫斯基去世,他留下了兩個女兒,安娜和卡特琴娜,
索別斯基家族Sobieski,自稱源自中世紀早期皮亞斯特家族的波蘭王子萊斯采克二世,今日的歷史學家覺得他們是在扯淡。16到18世紀中東歐最重要的貴族家族之一,誕生過波蘭國王,普魯士大公,巴伐利亞選帝侯,英國王后等重要的歐洲王室人物。1737年,家族最後一名男性繼承人詹姆斯.路易.索別斯基死於中風,其長女,布永女公爵瑪利亞.卡羅尼亞繼承了數額驚人的家族政治和財富遺產,包括了11座城市和140座村鎮。3年後,卡羅尼亞自己也去世了,她是索別斯基家族最後一位成員,由於她和第二任丈夫以及自己的兒女關係並不好,死前卡羅尼亞指定她的舊情人,米切爾.卡斯米爾茲.拉德茲維爾為繼承人。
卡羅尼亞有一兒一女,都出生自法國宮廷。女兒恩列塔.讓.德拉圖道瓦爾尼,法國大革命中被砍頭,曾是查爾斯.愛德華.斯圖亞特的地下情人。兒子古弗立繼承了布永公爵的爵位,但大革命後家族爵位被廢黜。
萊什津斯基 Leszczyński:16到18世紀中歐重要的貴族家族,誕生過波蘭國王斯坦尼斯拉夫,波蘭卡爾文教派領袖拉法勒,波蘭總理博古斯拉夫,法王路易十五的王后。
來自家族的斯坦尼斯拉夫是波蘭最重要的國王之一,也是波蘭歷史上最長壽的國王,通過和女婿,法王路易十五的合作,波蘭成為當時歐洲政治上極為重要的一極。
斯坦尼斯拉夫沒有兒子,但是通過女婿波旁家族的血統,家族的血脈在今日歐洲許多的貴族後裔中延續。
波利雅多夫斯基 Poniatowski,17到19世紀東歐重要的貴族家族,誕生過波蘭國王奧古斯特.斯坦尼斯拉夫二世,波軍統帥卡斯彌爾茲,法國元帥約瑟夫.安東尼,作曲家和詩人,米蓋爾.約瑟夫。
今日家族後裔來自卡斯彌爾茲,家族最年輕的成年成員,1985年出生的鮑威爾.路德維科.波利雅多夫斯基,是卡斯彌爾茲的曾曾曾曾曾孫
3.8 其他的中歐與巴爾幹王室家族
波斯尼亞的科特洛曼尼奇家族和貝里斯拉維奇家族,
科特洛曼尼奇家族於14至16世紀統治波斯尼亞,末代國王是史蒂芬,被入侵的奧斯曼軍活捉,後被砍頭示眾。家族後裔皈依伊斯蘭,成為了奧斯曼土耳其的代理人,後代成為奧斯曼貴族。
貝里斯拉維奇家族源自克羅埃西亞,後成為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的統治家族。末代後裔被入侵的土耳其軍捕殺,其餘成員皈依伊斯蘭,成為奧斯曼駐守塞爾維亞的總督。
匈牙利和克羅埃西亞的扎波爾雅家族
15世紀中期至16世紀早期匈牙利的統治家族,但實際上從未能控制匈牙利全境。16世紀晚期從史書記載中消失。
黑山的彼得羅維奇-尼耶古什家族
18世紀開始,直到黑山與塞爾維亞合併前的統治家族。黑山歷史上是政教合一的國度,統治者的封號是親王,同時是東正教大牧首。1910年,尼古拉一世將黑山升格為王國,但黑山和塞爾維亞合併時,其子米切爾失去王位。
2006年,新獨立的黑山為了建立國家歷史形象,迎回尼耶古什家族後裔。
家族現任繼承人是尼古拉二世,在法國長大,回到黑山前是一名建築設計師,育有一生於1980年的兒子鮑里斯。和塞爾維亞一樣,恢復王室的呼聲在黑山的政界和民眾中都很有市場,2011年起,黑山政府向王室後裔歸還二戰前後被沒收的財產,向王室後裔支付和總統等量的國家退休金,並正式恢復所有王室後裔的封號和爵位。
尼古拉二世
波西米亞的普利米斯里德 家族 P?emyslid
捷克歷史上最重要的王朝家族之一。普利米斯里德家族的祖先是進入中歐地區的西斯拉夫人部落,從公元9世紀開始以今日布拉格為中心逐漸吞併周邊地區,建立了日後強大的波西米亞王國。
波西米亞王國在12世紀達到巔峰,國王奧托卡二世意圖競爭神聖羅馬帝國的王位,但遭到哈布斯堡和霍亨佐倫家族的聯手阻攔。奧托卡二世的兒子,文挈斯拉烏斯二世在位時,波西米亞是中歐地區最富庶的王國,首都布拉格成為地區貿易中心,往來的商旅為王國帶來數不盡的財富。但是,1306年,文挈斯拉烏斯唯一的兒子,也是王國未來唯一的繼承人被暗殺,家族瞬間絕嗣,王國的統治權轉入姻親的盧森堡家族。
三百年後,盧森堡家族也絕嗣,繼承權轉入通過聯姻而成為歐洲大贏家的哈布斯堡家族,普利米斯里德的血脈就這樣隱藏在了昔日對手哈布斯堡家族裡。
巴薩拉布家族 Basarab
瓦拉齊亞(今日羅馬尼亞一部分)公國的創立者。源自摩爾多瓦的博格丹家族,向更早追溯源自西進的突厥人和韃靼人部落。早期的王位繼承採取推舉制,由大波雅爾們選出國王。在15世紀的國王阿爾迪.亞歷山德魯一世去世後,這種不穩定的繼承法則最終造成了家族的分裂,分成了丹尼斯蒂和德拉古拉斯蒂兄弟兩支,家族和王國隨之逐漸走向紛爭和沒落。
1510年,親王弗拉德五世和當時佔據匈牙利王位的博格丹家族訂立盟約,以向博格丹效忠為條件換取匈牙利對瓦拉齊亞的支持。此舉引起了本土地主階級的不滿,以克雷奧瓦斯蒂家族為首的大波雅爾們開始抵制弗拉德,雙方的矛盾逐漸升級,最後克雷奧瓦斯蒂家族的尼亞果依向土耳其人出賣了弗拉德,親王本人被奧斯曼軍砍頭。巴薩拉布家族絕嗣,公國統治權轉入克雷奧瓦斯蒂家族。
巴薩拉布家族最有名的人物是弗拉德三世,被稱為「穿刺者」的德古拉.弗拉德。這位親王的一生及其血腥,熱衷於把反對者和俘虜活活在木樁上捅死,再把穿著屍體的木樁定在道路兩邊震懾民眾。德古拉年幼時,匈牙利的胡雅迪入侵瓦拉齊亞並殺死了他的父親和兄弟,但沒殺掉德古拉本人。成年後,德古拉跟隨當時的瓦拉齊亞國王弗拉第斯拉夫入侵奧斯曼土耳其,戰役大敗後,德古拉叛逃奧斯曼避難,之後遊走在匈牙利,摩爾多瓦和奧斯曼之間招兵買馬。1456年,德古拉借匈牙利的兵力反攻瓦拉齊亞,殺死弗拉第斯拉夫,對波雅爾地主們進行大清洗,開始了他木樁釘人的人生。1460年前後,德古拉借口特蘭斯瓦尼亞的薩克森人村落收留了他的私生子兄弟,將當地薩克森族村民全部用木樁釘死。1462年,奧斯曼蘇丹默罕默德二世的使者來訪,邀請德古拉去土耳其拜訪當今蘇丹,德古拉懷疑蘇丹的真實目的是想綁架他,於是釘死了蘇丹的使者,並發兵攻打土耳其。這場戰爭中,德古拉沒打下來多少土地,但成千上萬無辜的土耳其和保加利亞平民被他釘死。
奧斯曼隨後發兵反攻瓦拉齊亞,德古拉大敗,逃往匈牙利避難,最終在1477年被暗殺。之後的歲月里,德古拉的殘暴典故逐漸傳到歐洲其他地區,特別是他把人釘在木樁上的暴行,被當做恐怖故事在歐洲流傳,最後變成了今日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原型。
第四部分 現在義大利地區
義大利的那些事有點煩,下面用簡單的脈絡來梳理一下義大利這片土地上的王朝歷史。
回到西羅馬帝國崩潰的時期,北邊來的蠻族人像潮水一樣湧入羅馬,一個接一個建立了自己的部落小王國,大家心情好時和羅馬帝國剩下來的潰軍打,心情不好時互相打,就這麼打來打去,亂得一塌糊塗。同時期,一支名叫倫巴第的蠻人部落進入了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地區,建立了自己的王國政權。
公元6世紀,東羅馬帝國,現在改名叫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大帝的率領下沿著義大利半島東南面打過來,和東哥特人拼在一起,這就是歷史上的哥特戰爭。查士丁尼和倫巴第訂立條約,倫巴第國王奧多因率領蠻族戰士協助拜占庭攻打哥特人。哥特戰爭結果是哥特人和拜占庭雙方都拼到了紅血,人死了一堆,城鎮全打成廢墟,最後誰也沒打趴對方。奧多因的兒子,新的倫巴第國王奧波音趁著鷸蚌相爭,一口氣佔住了義大利半島的北半部。
雖然只打下半壁江山,但倫巴第人覺得自己已然是義大利的主人了,公元565年開始他們稱自己的王國叫「義大利王國」,歷經高西尼安,巴伐利亞,哈羅迪尼安,貝尼芬坦等數個家族王朝的統治。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倫巴第人的義大利王國繼續向南擴張,佔領了義大利半島的大半部,將拜占庭和其他勢力壓縮到了半島最南,包圍住了以羅馬為中心的教皇勢力。
被倫巴第人打敗的哥特人和拜占庭殘兵就撤到了義大利半島的南邊,公元8世紀起,伊斯蘭上線,哈里發從半島南邊打過來了,以西西里為中心,佔據半島南部西海岸的一部分,建立了西西里酋長國。驚恐於伊斯蘭人的擴張,在教皇的調停下,半島各基督教勢力停止內戰,共同向酋長國宣戰。公元十一世紀,伊斯蘭在義大利半島本土的勢力被消滅,但仍然佔據著西西里。
此時,被倫巴第王國夾在中間的教皇亞德里安一世越來越鬱悶,於是他向北邊的法蘭克王國求助,這時的法蘭克國王是高中歷史書上一定要劃線的查理曼大帝。倫巴第的末代國王是迪所丟斯,他娶了查理曼一世的女兒做王后,但查理曼不管女婿這一道姻親,收到教皇的邀請就揮兵南下。公元776年,倫巴第王國猝,迪所丟斯被軟禁在一所修道院直到老死,其他王室成員被流放到今日的比利時。剩餘在半島南部的倫巴第勢力紛紛獨立,建立了貝內文托公國,卡普亞公國等地區割據勢力。為了感謝查理曼,羅馬教皇給他加冕,稱皇帝,於是在羅馬帝國死掉幾百年後,皇帝這個詞又在歐洲大地出現了,法蘭克王國成為了高中歷史書要劃線的神聖羅馬。
好景不長,查理曼死後他的子孫輩分裂,帝國大體上分成了東西法蘭克兩個國家,帝國對其領土的統治力開始衰退。帝國最南部地區,也就是義大利北部,雖然名義上效忠神聖羅馬帝國,但各地區實際割據。帝國皇帝弗雷德里克.巴巴羅薩曾意圖發兵重新控制義大利,但被北部城邦組成的倫巴第聯盟打退。此後,義大利北部事實上從神羅獨立,逐步建立了倫巴第王國,維諾尼亞侯爵國,托斯卡納侯爵國等地方政權。同時在南邊,公元11世紀,諾曼人走海路南下,進入了地中海,在西西里登陸後把一群玩家全咔嚓,佔據了義大利半島南方的大部份地區。諾曼人的的首領,來自今日法國奧特維爾-拉吉莎爾地區的奧特維爾家族的羅傑斯建立了西西里王國。王國傳了三代,羅傑斯的孫子「好人威廉」沒有留下子嗣,王國出現了繼承權危機,一方的競爭者是羅傑斯的私生子孫子坦科里德,另一方是羅傑斯的孫女婿,當時的神羅皇帝,霍亨斯道芬家族的亨利六世,最後亨利六世獲得勝利,西西里的王冠轉入霍亨斯道芬家族。
進入13世紀,在主教究竟是應該由教皇還是國王選拔的問題上,羅馬教廷和神聖羅馬帝國產生了矛盾,義大利半島上的各個勢力開始站隊,一半支持教皇,一半支持神聖羅馬帝國。西西里王國的霍亨斯道芬家族選擇了和教皇對峙,對本地教權進行改革,這觸怒了羅馬教廷,教皇烏爾班四世鼓動法國安茹家族挑戰霍亨斯道芬。從1258年開始,安茹的查理一世進攻西西里,於十年後,1268年的10月29日,殺死了霍亨斯道芬家族最後的一位直系男性繼承人,時年16歲的小國王康拉德。不滿於安茹家族的統治,西西里爆發了史稱「晚禱戰爭」的叛亂,迫使法國人放棄了西西里島,安茹家族的西西里政權只限於義大利半島南端的一部分,成為日後的那不勒斯王國,而當時法國人的死對頭之一,來自西班牙的阿拉貢王室,奪取了西西里本島。西西里王國分裂,直到1443年,阿拉貢的阿爾方索五世最終擊敗那不勒斯安茹家族的最後一任國王雷內,重新統一了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但阿爾方索五世去世時只留下一位私生子男性繼承人,特拉斯特馬拉家族的費雷特,王國因為繼承權問題再次陷入分裂,費雷特在前王國的核心地區建立了新的那不勒斯王國,並把自己的名字改稱斐迪南。
和西歐主要國家的封建制度不一樣,北義大利盛行人員和財富高度流動的商業文明,米蘭,威尼斯,熱那亞等幾個主要的貿易城市積攢了大量財富,迅速崛起為地區內重要的陸權或海權力量。大家好日子過多了,想法就變了。14世紀起,義大利主要城邦間爆發了「傭兵戰爭」。為什麼叫傭兵戰爭?因為這些商人城邦不擅長打仗,但是很有錢啊,就從歐洲其他地方僱傭窮苦但是很能打的大頭們來幫他們打仗,主要是瑞士僱傭兵。僱傭兵們打仗是為了賺錢,而為了多賺錢,各方達成默契,故意在戰場上磨洋工,只放箭扔石頭,就是不攻城,因為多打一天僱主就要多付一天錢。結果是城鎮被砸個稀巴爛,但各方誰也沒打下來誰。既然傭兵不頂用,就找境外大國勢力做靠山。14世紀末,米蘭公國邀請法國攻打那不勒斯王國,拉開了持續半個世紀的義大利半島戰爭。
先讓我們停下來,總結一下義大利半島在15世紀文藝復興時的政治版圖,
半島最西北角和法國交界的地區,是薩伏依公國。
公國的統治者是薩伏依公爵家族,起源於尚貝里,原先是薩伏依伯爵。在1416年,神羅皇帝西吉斯蒙德將阿瑪丟斯八世提升為公爵,薩伏依也逐漸走上了擴張的道路,日後成為笑到最後,統一義大利的贏家。
在薩伏依的西南角,是一個被薩伏依三面包圍的侯爵國撒盧佐。
12世紀初期,圖靈總督將撒盧佐地區冊封給利古里亞總督,德爾瓦斯托家族的博尼法斯,其子曼菲爾德一世創立了撒盧佐侯爵國。1548年,國土被法國吞併,末代侯爵吉安.加百利爾沒有留下男性子嗣。
薩伏依的正東方接壤的,是米蘭公國。
統治者是維斯孔蒂家族。家族早期歷史難以考據,但可以追溯到最早的職位是米蘭附近一個村鎮的鎮長。從13世紀開始,維斯孔蒂家族強勢崛起,並挑戰米蘭當時的統治者,來自倫巴第城市同盟的德拉托利家族,最終奧托尼.維斯孔蒂成為米蘭的大主教,開創了家族對米蘭的統治,並於1395年花費十萬佛羅倫薩金幣買來了公爵的頭銜,直至文藝復興早期的15世紀中葉,1474年,最後一任維斯孔蒂家族的米蘭公爵,菲力波.瑪利亞去世,他沒有直系男性子嗣。
被薩伏依和米蘭緊緊夾在中間的,是侯爵國蒙費拉特。公元9世紀,由法蘭克家族阿勒拉美奇的威廉一世創立,傳到14世紀初,家族末代侯爵約翰一世沒有男性子嗣,繼承權轉入女婿西奧多一系。這位女婿來頭不小,出自拜占庭的末代皇族巴列奧略,父親是皇帝安德洛列克二世,母親是前侯爵威廉七世的女兒伊蓮娜.約蘭達,因為長兄必須是拜占庭皇位的繼承人,西奧多代替哥哥前往蒙費拉特繼承侯爵位。1533年,家族再次斷絕男性繼承人,爵位轉入曼圖阿的貢扎加家族。在西班牙繼承權戰爭中,貢扎加家族選擇和法國結盟,成為失敗的一方,末代侯爵斐迪南.卡洛拋棄老婆和國家,一個人逃到了法國避難,4年後死在法國,1705年,曼圖阿和蒙費拉特被薩伏依吞併,爵位被廢黜。
薩伏依和米蘭的正南方,義大利西北部海岸線上的,是熱那亞共和國,
米蘭以東,是義大利東北角和奧地利接壤的威尼斯共和國
威尼斯和米蘭的南邊,是三個小國,盧卡共和國,曼圖阿侯爵國,和莫代納侯爵國。曼圖阿在上文說到,被薩伏依吞併。莫代納侯爵國日後升格為公國,轉入哈布斯堡家族,後被薩伏依統一,如今的家族繼承人在哈布斯堡家族一段已經說到。
再往南,就是教皇的直屬領地教皇國了。
教皇國的西北角,莫代納以南,是佛羅倫薩和錫耶納兩個共和國
教皇國再往南,就是義大利半島的南部,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兩個王國,統治家族來自西班牙阿拉貢和卡斯第略的特拉斯特馬拉。
1494年,那不勒斯的國王,私生子斐迪南去世,法王查理八世借口為十字軍東征,需要徵用那不勒斯港口,帶領兩萬五千名法軍登陸。那不勒斯的僱傭兵們在法軍面前就是渣,很快整個城市就被征服。查理八世派使者前往城市附近的要塞勸降守軍,但使者被剁成肉泥扔了出來,憤怒的法王下令殺光所有守軍,並洗劫那不勒斯。法軍的殘暴震動了教皇和其他義大利城邦,在教皇的牽頭下,佛羅倫薩,熱那亞,威尼斯,米蘭(咦?不是你請法國人來的嗎?)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組成聯軍對抗入侵的法軍。1495年,人財到手的查理八世回師法國,他要從陸路穿過義大利北部的領土,聯軍立刻阻擊查理,但沒打過,法軍雖然丟棄了大部份輜重,但主力安全返回法國。
不久後,法王查理八世猝,他的侄子路易十二繼位,這仗本來算是打完了,但不。
這要從米蘭公國的統治家族維斯孔蒂家族說起。上面在介紹米蘭的部分說到,1474年最後一任維斯孔蒂家族的米蘭公爵,菲力波.瑪利亞去世,他沒有男性子嗣。這時對公國繼承權的爭議出現了,法國的奧爾良公爵娶了前任米蘭公爵吉安.加里亞佐.維斯孔蒂的女兒瓦倫蒂娜為妻,他們的兒子,很符合劇情,就是現在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二
路易十二表示他是米蘭公國最合法的繼承人,要米蘭和法國合併,但米蘭人民不鳥他,組建了共和國。路易十二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講道理拿不到的,他決定要靠戰爭拿到。
同一時期,佛羅倫薩想要吞併比薩,所以和路易十二密約,邀請法國再次攻打義大利。1499年,路易十二攻打米蘭,打下來以後就不走了。佛羅倫薩很著急,一再要求法軍進攻比薩,但路易十二表示他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米蘭,現在米蘭到手了,比薩是什麼玩意?關我法國鳥事?佛羅倫薩表示此言差矣,你的上任打下了那不勒斯,你也應該去打那不勒斯,但要去那不勒斯就要路過佛羅倫薩和比薩,所以你也順便幫我打一下比薩吧。這麼一個狗血的說法,不管別人信不信,路易十二是信了,和佛羅倫薩一起打比薩。這時,神聖羅馬帝國也再次南下,如今的神羅皇帝是前文說到給自己加冕的霸氣十足的哈布斯堡家的馬克西米安一世,他表示要來「調解」一下佛羅倫薩和其他人的矛盾。法國表示我早有準備,路易十二已經和西班牙定約,雙方擱置比利牛斯山邊界的爭議,一起打那不勒斯,打下來之後那不勒斯的稅收兩家各分一半,於是西班牙作為法國的援兵登場參戰,兩國聯軍佔領了米蘭和那不勒斯,其他人各回各家。
這仗打完了吧,但不?
新任的教皇朱留斯二世出於蜜汁理由,一定要打壓威尼斯,以教皇的身份串聯起神羅,法國,西班牙,佛羅倫薩,熱那亞等一起打威尼斯。1510年,聯軍打敗威尼斯主力,威尼斯離滅國只差幾厘米的距離。但,這時朱留斯突然不想打威尼斯了,他擔心義大利半島上的法國勢力過強,就密謀讓神羅背刀攻擊法國,一看神羅都跳反了,其他義大利小王國的軍隊也反過來打法軍。法軍撤回米蘭,發現連西班牙人都背叛了,路易十二要暈過去!為什麼呢?因為路易十二派去那不勒斯的總督很小氣,收上來的稅不按照先前答應的那樣分西班牙一份。法國人眼看要被趕出義大利,局勢又翻轉了,朱留斯二世突然去世,反法同盟陷入內訌,1516年,路易十二也去世了,他的繼承人,新法王弗朗西斯一世立刻和威尼斯結盟,法國和威尼斯的聯軍大敗反法聯軍,戰爭結果是整個義大利北部都被法國和威尼斯控制。
打完了吧,不。但下面不管義大利本土勢力什麼事情了。
接下來的幾十年里,法國,西班牙和神羅在義大利半島上相互角力,打來打去,直到1560年,主戰場從義大利轉移到低地國家,此時的義大利被置於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控制下。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絕嗣後,前文在西班牙王位部分說到的西班牙繼承戰爭爆發,輸掉戰爭的西班牙和法國把他們在義大利半島上的控制權割讓給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1730年,西班牙波旁家族的查理三世娶哈布斯堡家族女大公特蕾莎瑪利亞為妻,兩個家族趁此締結合約,查理三世成為了義大利北部帕爾瑪公國的大公;1733年,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去世,歐洲又爆發了波蘭繼承權戰爭,這一次西班牙聯合法國戰勝了奧地利,查理三世南下義大利半島奪取了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的那不勒斯和西西里,西西里的王位從此轉入波旁家族的西班牙一系,直到1860年被統一,家族後裔在前文說到法國波旁家族時提及。
日後統一義大利的真正主角,位於義大利西北部的薩伏依王室家族正式開始上線。在西班牙繼承戰爭中,薩伏依公國與英國和奧地利聯盟,獲勝後獲得了西西里,但薩伏依用西西里和哈布斯堡交換了薩丁島, 從此薩伏依公國改名為撒丁公國。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掃蕩歐洲,入侵義大利半島後將原先的各個公國王國和共和國等全部打亂,換上由拿破崙的代理人統治的新國家。拿破崙失敗後,原先各王國和公國的貴族後裔回到義大利尋求復辟,但,拿破崙雖然走了,他的法典和精神猶在,啟蒙精神已經深入人心,義大利半島的人民的民族主義意識覺醒,紛紛反對舊時代的貴族重新回來掌權,半島上各處都爆發了發對王朝統治的暴動,尋求在義大利半島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
在這種背景下,已經升格為王國的撒丁在19世紀中葉完成了義大利的統一,撒丁的國王維克多.艾曼紐二世成為了近代意義上義大利王國的第一任國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付出了很大的物力和人力損失,雖然屬於獲勝的一方,但在戰後的凡爾賽和會上義大利沒有瓜分到實質性的好處,這直接引爆了義大利的社會和經濟危機,造成義大利社會誕生出極端右翼的法西斯政權。時任國王,維克多.艾曼紐三世,是一個性格軟弱的人,而且在相當程度上支持極右翼思想,其左右的近臣和資政中有不少是右翼份子。雖然法西斯運動的骨幹份子不到千人,一次有力的清剿行動就可以把他們扼殺在萌芽中,而且軍隊和政府中大部份成員都反對墨索里尼,甚至法西斯運動中的不少黑衫軍成員都支持國王和政府而拒絕和墨索里尼一起向羅馬進軍逼權,但國王艾曼紐拒絕了打擊法西斯勢力的建議,反而邀請墨索里尼進入羅馬組閣,將國家權力生生交給法西斯,直接導致整個國家走上了戰爭的軌道。
因為身材矮小,被昵稱為「小矮人」的艾曼紐三世。因為和法西斯份子過從甚密,在戰後受到抨擊,並最終退位。
二戰中義大利法西斯對內高壓鎮壓民眾,對外的軍事的表現卻是用一塌糊塗,義大利民間對墨索里尼充滿怨恨,而民眾的不滿終於轉移到國王本人身上。二戰結束後,義大利展開公投決定國家是否應該保留王室。為了保住王室,名聲不佳的艾曼紐本人退位,把王位讓給自己的兒子,昂貝托二世。但這並不能挽回民眾對王室的看法,公投結果是義大利不再需要王室,將變成一個共和國。昂貝托二世只當了一個月的國王,就和整個薩伏依王室一同被逐出義大利。義大利政府甚至立法,禁止前王室家族的任何男性成員和直系女性成員回到義大利。
做了一個月國王的昂貝托二世
昂貝托的兒子,維托里奧.艾曼紐是現任薩伏依家族的族長。此人是一個到處拉仇恨的二百五,除了反猶,招妓,參與腐敗,酒後鬥毆等以外,維托里奧最駭人聽聞的事件是謀殺。
維托里奧聲稱哈默爾家的遊艇把他的舢板拖走了,於是維托里奧舉起一把加蘭德步槍向哈默爾的遊艇射擊,打死了時年19歲的德科.哈默爾。雖然維托里奧最後免於牢獄之災,但在打贏官司以後,他竟然在電視訪談中公開嘲笑哈默爾一家和參與事件報道的記者,引起了很大的民憤。
2004年,維托里奧在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舉辦的宴會上,公然毆打自己的堂弟,把後者打得滿臉是血摔下樓梯,事後維托里奧被趕出西班牙,並被胡安卡洛斯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禁止他日後參加西班牙王室的活動。
現任家族繼承人,渣男維托里奧.艾曼紐
2002年,義大利修改了對前王室家族的禁令,薩伏依家族的後代可以回到義大利居住生活。家族未來的家族繼承人,維托里奧的兒子,艾曼紐.菲力貝托,回到義大利成為一名企業家和娛樂界名人。
第五部分,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地區
5.1 瑞典王國
瑞典
現代意義上的瑞典王朝歷史,要從卡爾瑪同盟說起。14世紀中期,為了對抗漢莎同盟,北歐的貴族們想到以聯姻的方式統一斯堪的納維亞地區。丹麥國王瓦爾德瑪爾四世將他的女兒瑪格列特嫁給了瑞典和挪威的國王哈肯五世,瑪格列特在日後爭取到貴族們的支持,認可她和哈肯五世的兒子奧拉夫擁有丹麥王國的繼承權,這樣一來奧拉夫成年後可以同時成為丹麥,瑞典和挪威的國王,北歐的王朝以這樣的方式達成了統一。
但是,奧拉夫還沒坐上王位就早逝了!瑪格列特成為攝政女王,但這是她不可能再生育,所以她領養了她的侄子,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作為繼承人。以聯姻為基礎的卡爾瑪同盟實際上相當的脆弱,只有丹麥,瑞典和挪威三地貴族們的政治權力達成平衡時,同盟才能穩定下來。瑞典和丹麥的貴族相對王室,都有較大的話語權,貴族和王室的權力博弈反覆發生,國王的施政如果有任何一點傷害到貴族利益,都會引起瑞典和丹麥貴族們的強力反彈。為了維希同盟的穩定,國王必須是同時得到丹麥和瑞典貴族認可的人選,且必須是一個對貴族們唯唯諾諾的「老好人」,否則丹麥和瑞典其中一方就會造反,造成同盟瓦解。
克里斯蒂安二世是卡爾瑪同盟的最後一任國王,他不信任丹麥和瑞典的貴族,卻喜歡親近平民階層。當他的摯愛,出身平民的情婦杜夫耶克.西格布里茨達忒,死於暗殺後,克里斯蒂安懷疑兇手是丹麥貴族托本.奧克斯,下令將後者砍頭示眾,而托本的死成為丹麥和瑞典境內貴族發動叛亂的導火索。
克里斯蒂安發動了鎮壓貴族的內戰,這直接導致他自己失去王位,卡爾瑪同盟也分崩離析。
瓦薩家族
克里斯蒂安在攻陷斯德哥爾摩後進行屠城,大批反對他的貴族人頭落地,其中包括瓦薩家族的族長,埃里克.約翰森.瓦薩。埃里克的兒子古斯塔夫在城坡後逃往呂貝克,他利用斯德哥爾摩屠城事件和父親的死拉起隊伍,激發手下人馬反抗國王的鬥志,很快脫穎而出,從一名小貴族騎士成為瑞典反王軍的主帥。1523年,古斯塔夫解放斯德哥爾摩,並被瑞典貴族推舉為瑞典國王。1524年,卡爾瑪的新國王,弗萊德里克一世和古斯塔夫簽訂「馬爾默」條約,承認瑞典脫離卡爾瑪同盟的獨立。
古斯塔夫一世被瑞典尊為國父,開創了延續至今的獨立瑞典王國。
瓦薩王朝的末代國王是女王克里斯蒂娜。因為深信天主教,並且自幼仰慕英格蘭的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克里斯蒂娜決定終身不婚,這成為她日後與議會關係惡化並最終退位的原因之一。1654年,因為未婚無子,生活奢侈浪費,寵幸戲子,以及最重要的,想要把已經開展新教改革的瑞典改宗回天主教,克里斯蒂娜在貴族的壓力下退位,將王位傳給她的侄子,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查爾斯十世。瓦薩家族在瑞典的一支絕嗣,
帕拉丁-魏茨布呂肯-維特爾斯巴赫家族
維特爾巴赫家族在瑞典王室的分支,開創者是查爾斯十世。
瑞典在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統治時期達到巔峰,一系列的軍事勝利令瑞典成為北歐最強大的國家。
查爾斯十世的孫子,查爾斯十二15歲時即位,俄羅斯意圖趁幼主登基立國未穩,聯合薩克森,波蘭-立陶宛聯盟等國家入侵瑞典,發起了著名的「大北方戰爭」。查爾斯十二是一名軍事奇才,年紀輕輕就多次在戰場上大敗俄羅斯,逼迫彼得大帝向他求和。如果查爾斯接受了俄羅斯的和平協議,瑞典可能到今日都是一統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大國,但查爾斯拒絕了和平,他的名言是「我不會發動一場不義的戰爭,但也不會輸掉一場正義的戰爭」,他堅持要打到莫斯科,要徹底打垮俄羅斯。
和歷史上所有嘗試從西歐進攻莫斯科的君王一樣,查爾斯在最初的節節勝利後,在波爾塔瓦戰役中遭到致命性的慘敗,查爾斯本人受傷昏迷,超過三分之一的瑞典士兵戰死,並且損失了所有的輜重和補給。查爾斯和少部分人馬突圍後逃向奧斯曼避難,瑞典國內政治群龍無首,在俄羅斯的反攻下丟失了西歐,芬蘭和其他波羅的海沿岸的領土。
土耳其蘇丹艾哈邁德三世欽佩查爾斯的軍事才華和英雄氣概,將他視為座上賓,查爾斯則利用這個時機不斷的挑唆奧斯曼進攻俄羅斯。可日子久了以後,艾哈邁德對查爾斯感到厭煩,查爾斯也發現土耳其無意進攻俄羅斯而心灰意冷,跟隨查爾斯來到土耳其的瑞典人也和當地人產生了摩擦,艾哈邁德將查爾斯軟禁在君士坦丁堡。
查爾斯向蘇丹保證他會立刻回到瑞典,不會繼續在土耳其逗留生事,艾哈邁德釋放了查爾斯,並賜予他返回瑞典所需的盤纏。查爾斯快馬加鞭,只用了15天就橫穿歐洲回到瑞典,並立即指揮瑞典軍反擊入侵的俄羅斯,波蘭,薩克森,漢諾威,英格蘭和丹麥等諸路人馬。1718年十二月十一日,在視察戰壕時,查爾斯被一顆流矢貫穿了頭骨,當場死亡!這位戎馬一生的國王最終在沙場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因為從幼年起就將全部的精力用於戰爭,查爾斯終身未婚無子,沒有留下繼承人,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在瑞典王室的這一支絕嗣。
查爾斯十二世死後,瑞典王位由他的妹妹,尤里卡.依蘭諾阿繼承。她向國會妥協同意君主立憲制,在瑞典結束絕對君主制,讓國會掌握大部份的國家事務。尤里卡結婚後,國會施壓讓她把王位轉給她的夫君,來自黑森家族的弗雷德里克。
在貴族和國會面前,弗雷德里克是一位弱勢的君主,對國家事務沒有控制力。他在位的時期,一部分瑞典政治家鼓動向俄羅斯宣戰,奪回失去的領土,弗雷德里克無法控制這些政客,只能任由局勢自然發展。1741年,為了收復芬蘭,瑞典在法國的支持下入侵俄羅斯,但被擊敗,瑞典和俄羅斯簽訂亞伯合約,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同意退兵,條件之一是俄羅斯王儲彼得三世的叔叔,荷爾斯泰因家族的阿道夫.弗萊德里克將成為瑞典王位的繼承人。瑞典政客們接受了沙皇的條件,黑森家族的後人喪失了瑞典王位的繼承權。
荷爾斯泰因-哥托普家族
更換王室並沒有給俄羅斯和瑞典帶來多久的和平。
弗雷德里克的兒子,古斯塔夫三世是一個強勢的君主,在位期間強力打擊國會和貴族,意圖在瑞典恢復絕對君主制。同時,他非常憎恨法國大革命後誕生的共和政府,是反法和復辟勢力的主要召集人之一。1788年,瑞典艦隊重創俄羅斯海軍,超過三分之一的俄軍軍艦被擊毀,這是瑞典海軍在軍事史上最傑出的勝利。但對俄戰爭給瑞典帶來了巨額的外債,加之貴族對他長期積蓄的怨恨,古斯塔夫三世在舞會上被暗殺,一顆子彈打進了他的後腰。在生命最後的十三天里,古斯塔夫在病床上部署對反對派官員和貴族的逮捕和處決,等他的反對者都死了以後,他才離開人世。
古斯塔夫三世的兒子,古斯塔夫四世,是一個性格衝動,脾氣乖張,政治能力又很差的國王。他在位期間瑞典在和俄羅斯的戰爭中又一次失敗,並徹底丟失了芬蘭,加之他其他一系列任性的行為,還有當時法國大革命背景下催生的民主和憲政氛圍,最終導致古斯塔夫四世被國內的軍事政變推翻。
兵變後,古斯塔夫四世的叔叔卡爾十三世被推舉為監國。卡爾十三世年輕時曾有一子一女,但都早夭,之後再無生育。古斯塔夫四世的兒子古斯塔夫五世和巴登的公主維多利亞生有一女,但也早夭,荷爾斯泰因家族的瑞典王室這一支在直系繼承人上絕嗣。
貝爾那多特家族
荷爾斯泰因家族絕嗣以後,瑞典貴族就在歐洲範圍內尋找合適的王位繼承人,他們最終選中了拿破崙的將領,法國元帥卡爾.約翰.貝爾納多特!
選擇一位法國元帥成為瑞典的國王聽起來相當不可思議,得知這一消息時,貝爾那多特和拿破崙都覺得這是一個玩笑!拿破崙稱這是「絕對絕對的荒唐」。但瑞典貴族是非常認真的,他們認為瑞典和俄羅斯在不久的未來必會再來一場大戰,國王必須懂得戰爭,而且貝爾納多特本人對反法聯盟中的瑞典俘虜給予優待,這讓瑞典人對這位元帥產生了好感。
貝爾納多特和拿破崙的私人關係並不好,但成為瑞典國王涉及國事,元帥還是在第一時間通報拿破崙,表示他自己對此不置可否,最終決定聽憑拿破崙的意見。拿破崙支持貝爾納多特成為瑞典的國王,條件是要答應他日後率領的瑞典軍隊永遠不與法蘭西為敵。但,貝爾納多特表示,他既成為瑞典的國王,一切都將以瑞典的國家利益為優先,無法作出對法國永不動兵的承諾。拿破崙冷冷的在貝爾納多特的辭呈上簽字,同意放他去瑞典登基,臨行前拿破崙對貝爾納多特說道「去吧,現在就走吧,讓我們彼此的命運在此刻了結」
貝爾納多特家族由此成為瑞典王室,延續至今。
現任瑞典國王是1947年出身的卡爾十六世
1980年,瑞典通過法律,王位由最年長的王室子女繼承,不論男女,推翻了在歐洲延續了千年,只承認男性繼承人,或者只有在男性絕嗣情況下才承認女性繼承人的薩利克繼承法。瑞典公主,卡爾十六世的長女,成為了瑞典王儲。
現任瑞典王儲,未來的瑞典女王,維多利亞公主
維多利亞的長女埃斯特爾,下下一任瑞典女王
5.2 丹麥王國
奧爾登堡家族
格呂克斯堡家族
5.3 挪威王國
奧爾登堡家族
貝爾那多特家族
第六部分,低地地區
6.1 比利時王國
薩克斯-科堡-哥查家族
6.2 荷蘭王國
奧朗治家族
第七部分,歐洲其他君主制國家
盧森堡公國
列支敦斯登公國
安道爾公國
摩納哥公國
格里馬爾迪家族
第八部份,歷史上其他重要貴族和王室家族
巴伐利亞的安吉洛爾芬
法蘭克的墨洛溫
法蘭克的加洛林
東哥特的哈斯廷
西哥特的巴爾第
安茹-卡佩特
埃夫婁家族 évreux
法國的露西尼安 Lusignan
法國的勃艮第 Burgundy
法國的瓦盧瓦 Valois
日耳曼的霍亨施道芬 Hohenstaufen
巴伐利亞的威爾夫 Welf
巴伐利亞的法蘭克利亞 Franconia
巴伐利亞的巴本堡
薩克森的阿斯卡里安 Ascania
西美列斯家族 Jiménez
卡斯第略的特拉斯達瑪拉 Trastámara
加泰羅尼亞的巴塞羅那 House of Barcelona
德國電視台對這些家族王朝拍了一個系列的紀錄片,有哈布斯堡家族(神聖羅馬帝國)、霍亨索倫家族(普魯士)、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巴伐利亞王國)、波旁家族、韋爾夫家族(漢諾威)、羅曼羅夫家族和奧斯曼家族,都有講到他們的現狀,正在做字幕中。。。。
哈布斯堡家族的後代沒有了貴族稱號,一戰後家族財產也被沒收了,末代皇帝被放逐,後來他的兒子奧托·馮·哈布斯堡帶著七個子女承諾永不復辟後又回到了奧地利。然後他作為牧師和歐洲議員為人民謀福,於2011年去世,去世的葬禮也是按照傳統,就是那個敲門儀式。他的兒子卡爾·馮·哈布斯堡繼承了家族首領之位,最初作為電視台主持人活躍在公眾眼前,1993年和一個工業家的女兒結婚了,她的妻子當時是一個男爵小姐,地位不高,但是特別有錢,傳統的聯姻方式。後來受聘於保守黨,現在是歐洲議員。。。。。。
還有一支比較著名的就是茜茜公主這邊,紀錄片里出現了她的曾曾孫,愛德華·馮·哈布斯堡,現在是歷史學家,主要方向就是研究茜茜公主。
還有部紀錄片叫哈布斯堡家族的後人是如何生活的,裡面的涉及的人挺多的,大概就是屬於精英階層的那種生活,雖然平民,但是他們的圈子沒變,他們家族孩子的教育還是和普通人不一樣,玩的都是賽車啊騎馬什麼的貴族運動,出席各種宴會活動什麼的。。。。。
霍亨索倫家族的後代還有點多呢
(德意志帝國末代王儲普魯士的威廉(1882~1951)1905年結婚後育有四子二女。其中長子威廉(1906~1940)因在1931年與平民結婚而放棄繼承權。次子路易?斐迪南(1907~1994)於1951年繼承家族。路易?斐迪南1938年結婚後育有四子三女。其中長子腓特烈?威廉(1939~)與次子米夏埃爾(1940~)因與平民結婚而放棄繼承權。三子小路易?斐迪南(1944~1977)因病早逝,但育有一子,故其子格奧爾格?腓特烈(1976~)獲得繼承權並於1994年祖父逝世後繼承家族,成為普魯士親王。2011年1月格奧爾格·腓特烈親王宣布與伊森堡-比爾施泰因親王弗朗茨·亞歷山大的第三個女兒索菲·約翰娜·瑪利亞(1978~)訂婚。同年8月兩人結婚,當時結婚的時候在德國挺轟動的,婚禮直播還創造了收視記錄。此外,格奧爾格·腓特烈親王還是英國王位的第179順位繼承人。)還有一個王子弗里德里希·威廉(老)成了歷史學家。
還有個同名小王子,也就是格奧爾格的堂弟,也挺活躍的。波旁王朝的話現在就是西班牙王室比較活躍。
奧斯曼家族也有後代,也沒了頭銜,只是平民。
等我做好了字幕會來這裡分享的。。。。
P.S.謝謝大家關注,當時也是為了找資料,結過沒找到太多,看了這個問題一時興起寫的,有很多不嚴謹之處,多謝指出,已更改。看大家如此積極,我一定不會棄的,我一定會做好字幕的。就是最近事情較多,比較慢,還請大家耐心等待啊。
突然這麼多人關注,很多人問我要生肉資源,我就不挨個發,我一起上傳到了B站,感興趣又會德語的可以先看著。下面是鏈接: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90721992017.4.5
我終於來更新了霍亨索倫家族中文字幕做完了,下面是鏈接: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96306792017.4.15
這次是哈布斯堡家族,有合作夥伴了,他找到了德語字幕源,所以做的較快,下面鏈接: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98453322017.4.26韋爾夫家族鏈接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0117590卡佩家到現在還在,沒錯,就是西班牙波旁王室(波旁也是卡佩支系),歐洲第一王室家族毫無疑問應是卡佩。哈布斯堡,金雀花,科穆寧等等都是比不上卡佩的
拿破崙家的後人很有趣。這一家人的後代中仍然不乏優秀的軍人。
拿破崙四世為英國當兵,死在祖魯戰爭。拿破崙六世在二戰開始時寫信給達拉第總理要求回國參軍(法國有驅逐統治過法國的家族且不得回國的法令)被拒絕。後來他起了假名,參加了外籍軍團,貝當投降後加入抵抗運動,戰後住在巴黎,儘管這是非法的,直到驅逐法在1950年被廢除。幕後操縱
歐洲遜位王室「遺老遺少」囧事多
《看天下》2014年第21期-看天下
今年1月20日,雙胞胎卡爾·弗里德里希和路易·斐迪南滿1歲。他們的爸爸是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斐迪南「親王」,霍亨索倫家族的現任族長,普魯士王國「王位繼承者」,德國「王位第一繼承人」。
曾經統治德意志帝國的霍亨索倫家族在歐洲的重要性曾與英國溫莎王室不分軒輊。但現在,其家族後裔的消息,早已湮沒無聞,不及喬治王子風光之一二。百年來,因戰爭、革命等因素,歐洲的很多君主制國家要麼分裂,要麼被吞併,其中大多後來成了民主共和制國家。這些遜位王室的後代則離開王宮,開始了不一樣的生活。命運迥異的繼承者們由於歐洲各王室間延續數百年的聯姻,從血緣上說,威廉王子和弗里德里希都是「歐洲祖母」維多利亞女王的後代。根據英國王位的官方繼承順位,威廉王子排在第2位,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則不在英國王室官網上顯示的51人排位中——2011年一項民間研究者編製的排名中,他位列212位。
兩人都在2011年結婚,又同在2013年升級當爸爸,但境遇大為不同。威廉和凱特的婚禮當時創下了包括「電視觀眾最多」在內的多項世界紀錄,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的婚禮則要寒酸得多。2011年8月27日,這位「普魯士親王」的婚禮在德國波茨坦低調舉行,新娘索菲·約翰娜·瑪利亞也是德國名門伊森堡的「公主」。除了與會的各位「親王」、「大公」外,婚禮只有當地數百名民眾圍觀,也只有一家當地電視台直播。而出席婚禮的「王室成員」和親朋所穿的花花綠綠的服裝更是蓋過兩位新人風頭。婚禮中,守候在教堂外面迎接新人的馬車還突然側翻,一匹馬倒地,震驚了旁邊所有圍觀者。當地媒體戲稱,這是場「最雷人婚禮」。
聊以自慰的是,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在柏林有自己的宅邸,並繼承了家族留下的大約1500萬歐元的家產,還擁有家族發源地——位於德國黑欣根市的霍亨索倫城堡的所有權,家族成員也會定期回到霍亨索倫城堡追憶先祖的榮耀事迹。雖然他此生登基無望,但當個富翁有餘。希臘王室的「王儲」帕夫洛斯則娶了美國億萬富豪的女兒瑪麗-珊圖·米勒,兩人於1995年舉行了極為奢華的婚禮,讓沒落的希臘王室重回大眾視野——此前,在流亡期間,帕夫洛斯曾在紐約從事金融工作,也正是在工作期間認識了現在的妻子。
相比之下,另一些沒落王室後裔則過著更為平常、普通的生活。南斯拉夫王室的「王子」彼得、菲利普和亞歷山大從歐美名校畢業後都從事一般工作。彼得是設計師,菲利普一度投身學術,亞歷山大曾在美國工作。2005年,三人的父親亞歷山大「王儲」沒有為三個單身的兒子找門當戶對的王室後代聯姻,而是發了徵婚廣告,人們震驚之餘,三位「王子」也成了時尚圈新寵。此外,名不見經傳的韋斯利·貝格爾是與英國王室同宗的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的後裔,如今只是個美國廚子。
王室後裔中的「反動派」在法國,拿破崙·波拿巴家族的帝位雖被廢黜,年輕繼承者克里斯托夫·拿破崙在摩根士丹利擔任投資分析員,但在家族和擁護者的圈子裡,繼承者們還是會被冠以拿破崙X世的稱號,到今天已傳至七世。老一輩波拿巴們幾乎都是君主制擁護者,不過拿破崙六世的長子查爾斯·拿破崙卻是其中的一個「異端」。身高1.95米的查爾斯是巴黎索邦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年少時就多次參與當時巴黎的學生運動,是個不折不扣的激進分子。與妄圖恢復帝制的父輩們相比,查爾斯更加推崇現代政治觀念,熱衷於共和體制和選舉政治——他父親稱之為「一件骯髒的事」。
初入政壇時,查爾斯甚至曾向家族支持者「宣戰」。在老家科西嘉島阿雅克肖市的地方選舉中,查爾斯擊敗的對手恰好就是被他稱為「腐朽黨派」的波拿巴黨——家族支持者創立的黨派。2007年,查爾斯也曾競選法國國會議員。
不過,叛逆的查爾斯·拿破崙也會遇到「王位繼承」出現爭議的「狗血」劇情,而且與他爭位的竟然是他的兒子克里斯托夫·拿破?侖。1978年,查爾斯·拿破崙與他的遠房表妹、同樣曾擁有法國王冠的波旁家族後裔貝婭特麗絲成婚,婚後育有一兒一女。這樁與昔日宿敵結成秦晉之好的聯姻被很多舊貴族遺老看好。
但這樁婚事只維持到1989年。1996年,查爾斯與為他生下一個女兒的平民女子珍妮·弗朗西絲成婚。這個舉動讓其父拿破崙六世十分震怒。次年拿破崙六世去世,他在遺囑中剝奪了查爾斯的「王位繼承權」,改由查爾斯的兒子克里斯托夫「繼承大統」。雖然曾表態自己與兒子不會在「王位繼承」上產生矛盾,但查爾斯認為,父親的舉動不合法且不符合家族傳統,於是與其支持者宣稱,他才是「正牌」拿破崙七世,波拿巴家族真正的族長。這讓波拿巴家族的支持者們很糾結——雖說「小王子」(克里斯托夫)是老「親王」(拿破崙六世)遺囑指定的繼承人,但叛逆的「老王子」(查爾斯·拿破崙)此前一直是被貴族們公認的「正統」。時至今日,兩人支持者還在論戰,父子爭奪早已不存在的「王位」的宮廷大戲仍未完全落幕。
回歸政壇不易像查爾斯·拿破崙一樣,很多歐洲遜位王室的後裔都有回歸政壇的打算。例如,義大利薩伏伊家族的伊曼紐爾·菲利伯托王子(末代國王之孫)就宣言要成為義大利總理。但除了在西班牙復辟的波旁王朝外,真正能回歸權力中心的恐怕也只有保加利亞末代沙皇西美昂二世。1946年保加利亞廢除君主制,西美昂二世流亡海外。2001年,西美昂二世回國並組織「西美昂二世全國運動黨」參與大選,最終成功競選總理。
保加利亞一戰時的盟國奧匈帝國的繼承者們,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奧地利在一戰後曾立法禁止奧匈帝國皇帝的後人回國,除非其放棄王位頭銜,以奧地利共和國公民身份回國。2011年去世的哈布斯堡家族前任族長奧托是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儲,成年後就投身於各種政治活動之中,從抵抗納粹到戰後呼籲歐洲一體化,他都積极參与。雖然他長期擔任歐洲議會議員,卻沒有機會在故國政壇一展身手。1961年,他宣布放棄王位,五年後才獲准回國。其長子卡爾同樣也曾是歐洲議會的議員,也同樣未能在國內政壇留下自己的印?記。再也無法回歸祖國政治的核心,也是大多數遜位王室後代們共同的命運。●資料來源:新華網、中國網等;本刊編譯俄德皇室合併了,由於羅曼諾夫王朝現任皇位所有者(理論上)是個女性,和霍亨索倫家族的一位王子結了婚,他們的兒子(也就是羅曼諾夫王朝理論上的太子)如今是德國皇位的第10順位繼承人。看英文資料,似乎霍亨索倫家族目前只有十一位男性了,也就是一位現任皇位所有者(理論上)和十個皇位繼承人,羅曼諾夫王朝太子是目前德國皇位的最後一名繼承人,不過十個皇位繼承人中前三位都是現任皇位所有者的兒子(目前就是三個嬰幼兒),所以俄德兩國的皇位落入同一個人手裡的可能性實際上幾乎沒有。
波旁王室中現在有西班牙王和盧森堡大公,還有理論上的法國王位、兩西西里王位和巴西皇位。波旁王朝男性後裔蠻多的,快130人,這兩年新出生了幾個男嬰。
我都很詫異這幫人明知道不可能復辟得為什麼還要一代代地傳帝號。。。。
哈布斯堡直系全滅,哈布斯堡—洛林在政壇上挺活躍的,羅曼諾夫全滅於布爾什維克,都鐸直系終止於伊麗莎白一世,霍亨索倫駐紮柏林,只剩一座城堡,拿破崙家族也活躍於法國,波旁還是西班牙國王,混的比較好了。薩伏伊好像絕嗣了。
這是個中世紀顯赫家族的後代,金雀花直系的唯一男性,愛德蒙一世,在位30秒,被毒死,父親是理查四世,就是被後人稱為塔中王子的小約克公爵。愛德蒙一世的後人世襲了黑爵士的稱號。
黑爵士二世,其母為匈牙利公主,具體生平無考證。黑爵士三世,活躍在都鐸王朝伊利莎白一世時期,曾經乘船到非洲探險,後死於官廷密謀。黑爵士四世,著名保皇黨。曾試圖幫助查理一世逃離倫敦塔,失敗後,投命克倫威爾。黑爵士五世,六世,無考證。黑爵士七世,為喬治四世管家,曾與威靈頓公爵決鬥黑爵士八世,默默的開了個藥房?黑爵士九世,英國陸軍中尉,陣亡於索姆河戰役黑爵士十世,生平不詳。黑爵士十一世,發明了時光機器。另:每代金雀花繼承人身邊還有個叫包里克的待從中間為包里克歐洲貴族家譜還是認真的,專門有研究貴族家譜的學者,不像中國族譜往上多數幾代就開始各種編了。。。
英國的漢諾威王室算不算,畢竟有喬治三世和歐洲祖母維多利亞女王
沒記錯的話現在的西班牙國王還是姓波旁?。。
推薦閱讀:
※縱觀藝術史,歐洲有哪些景色被畫進名家藝術繪畫作品 ?
※羅馬王政時代與羅馬帝國的君主制度之間有什麼異同?
※寧流十滴血,不流一滴汗是哪個民族的哲學?
※為什麼說查理曼不是合法的羅馬皇帝?
※如何評價《尼伯龍根之歌》中齊格飛這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