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真的有挪用海軍軍費修頤和園?
真的如此還是革命黨人為了反清的黑呢?
摘自:頤和園史事研究綜述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頤和園最先吸引人們關注的,是其興建經費的來源、數額及其與近代海軍的關係。1899年,梁啟超在《瓜分危言》中說:「當海軍初興,未及兩年,而頤和園之工程大起,舉所籌之款,盡數以充土木之用。此後名為海軍捐者,實則皆頤和園工程捐也。吾嘗游頤和園,見其門柵內外,皆大張海軍衙門告示,同游之人,竊竊焉驚訝之,謂此內務府所管,與海軍何與?而豈知其為經費之所從出也。」[①]1903年,鄒容在其著名的《革命軍》中斥責道:「乾隆之圓明園已化灰燼,不可憑藉,如近日之崇樓傑閣,巍巍高大之頤和園,問其間一瓦一鑠,何莫非刻括吾漢人之膏脂,以供一賣淫婦那拉氏之笑傲!夫暴秦無道,作阿房宮,天下後世尚稱其不仁,於圓明園何如?於頤和園何如?我同胞不敢道其惡者,是可知滿洲政府專制之極點。開學堂則曰無錢矣,派學生則曰無錢矣,有絲毫利益於漢人之事,莫不曰無錢矣,無錢矣。……無端而修宮園,則有錢若干,無端而作萬壽,則有錢若干。同胞乎!盍思之。」[②]維新派、革命派的宣傳幹將,將矛頭都對準頤和園,使得頤和園的建設經費問題,成為此後研究的一個持續重點和熱點。從清末到當代,不斷有人利用各種資料,對該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學者之間彼此交鋒,頗為熱烈。概括起來,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即是否挪用了海軍經費?挪用了多少經費?
戊戌變法失敗後不久,康有為、梁啟超對這兩個問題,曾提出過自己的看法,康有為認為,慈禧修建頤和園,約動用海軍和鐵路經費各三千萬兩。[③]梁啟超對此也大致認同。[④]1902年,洪全福等人在《討清檄文》中認為頤和園「初築八百萬」。[⑤]1924年,池仲佑在《海軍大事記》認為「海軍款二千餘萬盡輸入頤和園之用」。[⑥]然而,這些觀點大多基於猜測,缺乏材料支持,有的則是為政治鬥爭需要而加以誇大。
1948年8月,羅爾綱在上海《東南日報》發表《清海軍經費移築頤和園考》,該文基於此問題的研究「史家尚付缺如」的現狀,引據池仲祐、梁啟超、段祺瑞、王世龢、李鴻章、曾國荃等人的有關記述,認為「清廷以海軍經費移築頤和園一事,蓋系當日一件遮掩不著之事實,而為時人所周知者」。認為「吾人今日雖無法考出其確數,然必在一千萬兩以上則可斷言也。此項巨款,堂堂乎名為海軍經費,然實則皆暗移為修頤和園之用。」[⑦]
但羅爾綱的觀點隨後受到吳相湘的質疑,他認為羅爾綱文中不少資料不足為據,並批評其忽視了《李文忠尺牘》、清實錄等重要資料,因此「羅君論文內容多可疵議,實未能完全顯露當時歷史真相(且有不符史實處)。」 吳相湘認為,「頤和園大規模的修建工程是在甲午戰後,工款的來源是公開買賣鴉片」。但他也不否認頤和園建設挪用了海軍經費,只是認為「文獻不足證」,「不能遽如羅文謂數近千萬巨款已移作頤和園修築之用了。」[⑧]
從吳相湘對羅爾綱的質疑中,我們可以看到,兩人對頤和園建設挪用海軍經費一事並無分歧,爭議主要在於挪用的數額,而該問題也成為此後學者考察的重點。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1970年代日本代表團訪華,周總理接見他們時,有人提到:『聽說你們國內普遍認為頤和園重修挪用海軍軍費二三千萬兩白銀,而據我們的研究表明,只有四五百萬。』此事引起總理的高度重視,國內學者遂開始相關研究。」[⑨]專家們多方挖掘資料,深入考察,提出了各具價值的觀點和看法。
1983年,張利民通過梳理醇親王和海軍檔案,指出「在修建頤和園工程中,究竟動用多少海軍的經費,歷來眾說紛紜。最多者估為八千萬兩,最少者估為三百萬兩,而大多認為在二千萬至三千萬兩之間。當今港台學者曾有人寫文章推算為一千萬兩以上,亦有人估計為二百八十萬兩。以上說法,有些為當時人的傳說和估計,有些為近人的推論,多寡相差竟近三十倍,令人難以置信。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缺乏第一手資料。我們曾希圖以海軍衙門檔案來解決此案,但幾經査詢迄無著落,所發現的卻是海軍衙門奏請將其各項雜支用款不造冊報戶部核銷的折片,說明這一秘密早已被毀蹤滅跡了。」基於這種情況,他根據海軍衙門的收支和工程估價測算,認為「海軍的各種經費用於頤和園工程不會大於一千萬兩」「不少於六百餘萬兩。」[⑩]
1984年,鄒兆琦通過進一步梳理有關檔案資料,對頤和園挪用海軍費的名目和數額都作出了更為詳盡地探討,他認為「一、海軍衙門開辦等經費近三百四十萬兩,基本上都用作三海工程、開辦昆明湖水操學堂及頤和園宣布開工前後(即光緒十二、三、四年)的工程費。三海工程雖不是頤和園工程,但它的建築費很難與萬壽山工程截然劃清,而且性質上也同樣屬於宮廷工程,我也合併估算在內。二、海軍常年經費中頤和園工程費連同昆明湖水操學堂常年經費,估計在二百二十五萬兩至三百二十五萬兩之間。三、海防捐及海防新捐估計在三百五十萬兩以上,但其中有一百多萬兩,可能與戶部指撥的開辦等經費中的各省海防捐相重複,可以考慮扣除。四、『萬壽山集款』估計利息四十萬兩,出使經費借款大約有七十七萬兩未還。五、以海軍名義借外債九十七、八萬兩,並每年支付利息。六、關東鐵路因戶部『暫停支放』經費,被挪用築路費約一百二十萬兩至二百萬兩。七、慈禧無償佔有天津製造局等製造之輪船、電燈、小鐵路以及船塢等工、料費,估計約四十萬兩左右。八、海軍衙門扣除『平余』銀兩,總計約達八十萬兩。根據以上幾項,估計挪用總數約為一千二百多萬兩至一千四百萬兩之多,可能還要大一些」。[11]這是當時有關這一問題較為詳盡的研究成果。
1985年,廖宗麟在《學術研究》第3期刊發《建頤和園並未挪用「海軍巨款」》一文,認為建頤和園並未挪用「海軍巨款」。該文所指的「海軍巨款」,特指1888年李鴻章等以海軍建設名義為頤和園建設籌集,後存入滙豐和德華銀行等處生息的260萬兩款項。其流向,吳相湘在1955年文中已作考察。廖文於此並無新意,其價值,在於提醒一般泛指的「海軍經費」或「海軍巨款」,實際上存在各種名目的差別。對此,1986年,姜鳴在《北洋海軍經費初探》中就提出,「挪用於頤和園工程的,是海軍衙門經費,而非北洋海防協餉」,其數目大約為750餘萬兩,而「把260萬兩巨款劃入海軍經費挪款園工總額是不對的,除了『海軍經費』僅是借口外,這筆經費僅是利息用於園工,本金沒有動用」。[12]
1989年,戚其章在《頤和園工程與北洋海軍》中,對頤和園建設的具體開支及挪用款項的方式、數目進行了考察,他認為,「迄於甲午戰爭為止,清政府用於頤和園工程的經費為庫平銀一千一百多萬兩,其中挪用的海防經費約為庫平銀八百六十萬兩。」針對當時有人以海軍經費並非無償佔用,而是挪用;「海軍巨款」並未挪用,而是用來生息,進而認為慈禧挪用海軍經費對北洋海軍並無實質性影響的觀點,戚其章也進行了反駁,認為海軍經費的大量挪用,使北洋海軍的發展錯過了難得的機遇。[13]
1993年,針對海軍衙門有關經費收支檔案缺失的現實,王道成在《頤和園修建經費新探》中認為,「從目前情況看,要想從海軍經費的收支弄清頤和園的修建經費是不可能的。但是,通過別的途徑,求出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數字。卻是能夠做到的。」他根據所發現的清代主管皇家工程的專門機構「算房」關於頤和園許多工程的《做法錢糧底冊》或《工料銀兩細冊》,統計出頤和園建設共有56項工程,共用銀三百一十六萬六千六百九十九兩八錢三分三厘。據此,他認為「頤和園的修建經費在五、六百萬兩之間是比較符合實際的」。[14]該文雖然在統計中出現缺失,但經過釐正,則可以反向為頤和園工程經費數目提供一個參照標準。
2012年,吳琛、張龍、王其亨通過進一步整理頤和園相關《做法錢糧底冊》和《工料銀兩細冊》,發現王道成開列的「56項」工程中有3項遺漏。他們隨後利用與頤和園合作對全園古建築進行數字化測繪的機會,準確獲取了園內各單體的建築面積。通過對相關清宮檔案的系統梳理,對王文已列出和未開列的工程經費項目進行了經費估算,認為「頤和園重修工程未開列工程經費項目總造價應不少於3316657.401兩白銀,加上已開列的3720546.901兩白銀,頤和園重修工程總經費應不少於7037204.302兩白銀。」[15]
2013年,陳先松在《歷史研究》發表《修建頤和園挪用「海防經費」史料解讀》,認為既有研究在史料解讀上存在誤讀問題,不少研究者混淆了海防經費、海防專款、海軍衙門經費、海軍經費之間的區別,「將海軍衙門經費混同於海防經費,忽略海防專款挪用數額的辨析」,通過梳理辨析,他認為,「頤和園工程經費約為8145148兩,出自海軍衙門經費7375148兩、總理衙門經費770000兩。除本為頤和園工程而籌的『海軍巨款』息銀321183兩外,屬於『挪用』性質的海軍衙門經費數額約7053965兩,而『挪用』的海防專款數額不會超過668265兩。」[16]該文是截至目前為止,有關頤和園挪用海軍經費名目、數額最新也最為具體的研究成果之一。
[①]《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第1冊,中華書局,1989年,第40—41頁。
[②]《鄒容文集》,重慶出版社,1983年,第52頁。
[③]《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戊戌變法》(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414頁。
[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戊戌變法》(一),第288—289頁。
[⑤]《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1輯,中華書局,1978年,第143頁。
[⑥]《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洋務運動》(八),第483頁。
[⑦] 羅爾綱:《清海軍經費移築頤和園考》,《大陸雜誌》,1952年第4卷第10期。
[⑧] 吳相湘:《清季園苑建築與海軍經費》,《學術季刊》,1955年第3卷第2期。
[⑨] 吳琛、張龍、王其亨:《光緒朝頤和園重修經費探析》,《建築學報》,2012年第7期。
[⑩] 張利民:《清廷挪用海軍經費修築頤和園考》,《南開學報》,1983年第3期。
[11] 鄒兆琦:《慈禧挪用海軍費造頤和園史實考證》,《學術月刊》,1984年第5期。
[12] 姜鳴:《北洋海軍經費初探》,《浙江學刊》,1986年第5期。
[13] 戚其章:《頤和園工程與北洋海軍》,《社會科學戰線》,1989年第4期。
[14] 王道成:《頤和園修建經費新探》,《清史研究》,1993年第1期。
[15] 吳琛、張龍、王其亨:《光緒朝頤和園重修經費探析》,《建築學報》,2012年第7期。
[16] 陳先松:《修建頤和園挪用「海防經費」史料解讀》,《歷史研究》,2013年第2期。
其實是沒有
挪用的主要是海軍衙門的費用還有海軍巨款!海軍衙門的費用就是辦公費用,和軍費不是一個概念。辦公費用走的是戶部,海軍軍費走的是軍機處,兩條路線完全不一樣。至於海軍巨款,可以理解成紅十字會善款的挪用,是以辦海軍支持海軍建設為名頭到各地收來的捐款,說白了,就是下面的人借海軍的名頭刮點民脂民膏孝敬老佛爺。主謀還不是慈禧,是醇親王。
無論是捐款還是辦公費,都不是軍費。慈喜過壽時,把官員的壽金都獻出去做海軍軍費了,你覺得她會挪用嗎?
慈溪挪用軍費想都不用想那是肯定的,別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社會,即使現在中央反腐那麼強烈,依然會有蛀蟲。
與其問慈溪有沒有挪用軍費建頤和園,還不如探討「甲午海戰戰敗的主要原因是不是慈溪挪用了海軍軍費」。
從目前能查閱的資料看,1888年清政府建立了北洋水師,每年給海軍的撥款達到了白銀400萬兩,當年《美國海軍年鑒》排名中北洋水師世界排名第九(美帝第八),東亞第一,排位比現在要高很多。然鵝,1895年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在家門口被打得全軍覆沒,根據文獻以及電視劇記載失敗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武器不行(比如炮彈尺寸、炮彈中沒有火藥等等);而武器不行讓人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軍事投入不夠;但是每年那麼多軍費預算擺在那邊錢都哪兒去了呢?即使革命者不這麼說,各提督衙門也會把這個責任推給慈溪,畢竟對於普羅大眾的質疑,總不能說自己貪污或者部隊吃空餉吧?
她還挪用了準備組建大清太空軍的經費了呢,當時覺得太空軍有點痴人說夢,都過去了那麼久了,誰對誰錯誰知道呢,唉
推薦閱讀:
※如果呂后,武則天,孝庄,慈禧幾個人侍奉同一個皇帝,誰最有可能勝出?
※「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愛新覺羅!」 這個歷史細節是真的嗎?
※慈禧所寫的「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出處是什麼?
※戊戌變法的最終失敗,誰應該負最大的責任?
※慈禧太后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