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華北大不接受轉學學生?
因為高考成績差那麼幾分而錯失國內某頂尖大學。與其在其他大學含恨4年,或者復讀浪費人才,為什麼清華北大不接受其他例如985,211優秀大學優秀學生的轉學申請呢?
===注意:問題不是高考制度,而是國家按照分數劃分出學校之間的絕對差別。這一點讓其他現代文明國家震驚。
雖然現在大部分回答都是針對題主本人,但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有一定回答價值的,因為我剛到美國的時候也考慮過這個問題。美國大學轉學是個很常見的事情,全美幾乎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經歷過轉學,得以重新衝刺自己的理想院校,或是離開現有的不喜歡的學校。於是我也會想中國大學這種不允許轉學的制度是不是應該改變。但是後來也想通了,其實原因很簡單的:
首先轉學的學生的名額從哪裡來呢?一般有兩種渠道,一是轉出的學生空出來的位置,比如今年有20個學生轉走了,那就必然空出來了20個位置可以容納新生。但是在中國這種大學等級明確,且趨於同質化的環境下,即使全面開放轉學,最頂尖大學的學生是絕對不會走人轉去次一級的學校的,那麼次一級大學的學生就無法轉入這些頂尖大學,以此類推,結果就是誰也不想走,誰也走不了。美國就不一樣,因為排名相對的沒那麼重要,而且大學之間區別很大,教學質量和排名的關係並非直接掛鉤,所以學校之間互相轉是非常常見的情況,或者乾脆因為伙食不好啊,住宿條件差啊,教室沒空調等等原因轉去一個外人看起來好像還沒有現在好的學校……所以不會出現大家非常一致的「往上申請」的情況。(其實在美國這種「upgrade transfer」還是會受到招生官鄙視,給申請減分的,因為給人感覺很功利。學校希望你是因為某種非常個人化的理由申請,而不是單純看重排名。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預留名額。在招新生的時候故意留出一部分名額專門提供給轉學生。在美國大學這也是一種常見的情況。所以有的學校是出了名的新生錄取難,轉學錄取易。但在中國這樣做就顯得非常沒有道理了,本身高考就如此激烈,減少本就非常稀少的錄取名額更是無法想像的。無非是把激烈的競爭繼續延長到大學而已。
最後就是錄取標準了。還是拿美國大學舉例,他們應用的是和新生錄取一樣的綜合評估制,績點分數,課外活動,申請文書,甚至誠意啊決心啊家庭背景啊都會一併納入考慮。在這裡我不想說這種綜合評估制是好是壞,但高考這種一考定終身的制度之所以延續到現在,就是因為這能最大限度的保證制度的公平。如果在中國開放轉學,將決定權交給大學,可以想像無論是卡績點分數還是靠所謂的綜合評估,都勢必會成為權貴腐敗的溫床。事實上這種情況在中國已經很常見,查查「轉學腐敗」、「轉學醜聞」就可以看到。
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大概就是這些,如果有別的看法,或是對大學轉學可行性的討論,都歡迎提出。比起做人生導師,給題主講一堆大道理,還是解決問題來的更實際一些吧。我看到很多人都在噴題主,雖然我也並不贊同題主在描述中所表露出的某些想法,但我還是願意試圖理解一下題主,站在題主的角度上思考一下問題,並且爭取給出一些解決辦法。
因為高考成績差那麼幾分而錯失中國唯一值得一去的大學
從題主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題主認為中國唯一值得一去的大學是清華北大,但是不知道題主是以什麼為評判標準的。如果是以科目的教學質量的話,一個立志學物理的學生中科大和南大也是不亞於清華的選擇,想要學社會科學相關的人大也是很好的去處,清華北大雖然在中國排名最高,但是並不代表所有的專業都是最好的。說實在的,你這種一棍子就把所有大學打死的想法令我覺得很驚奇,甚至有點後脊背發涼,因為我以為只有小孩子才會以為中國只有這兩所大學。
但也有可能題主的評判標準是學校是否與自己的水平相適應,題主認為其他所有中國大學的教育水準都擔負不起自己本身的才智。或許題主真的是才智超常之人,但我真心希望並且建議題主能夠培養理智、客觀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不要有這麼偏激的想法。相信我,我是真心的,沒有任何嘲諷的意思。
這些學生既然成績更差,那麼其他方面也好不到哪裡去啊
看到這裡我真的是啞然失笑了。題主覺得衡量一個人唯一的標準就是「成績」,成績差的人其他任何方面也不會好。姑且不說復旦、上交以及一些其他中國大學的學生成績並不是真的「差」,就算真的「差」又能代表什麼呢?舉個俗爛得不能再俗爛的例子,馬雲、雷軍等等都是成績很差的人,難道他們的其他方面都好不到哪裡去嗎?這個邏輯你能說服得了自己嗎?真心建議題主好好訓練一下自己的邏輯能力,至少能夠讓自己的論點論據站得住腳。
與其在其他大學含恨4年,或者復讀浪費人才
有很多老生常談的話其實是最淺顯、最實在的道理,比如要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誤,並努力彌補。在其他大學努力,四年後照樣有可能比某些清北學生有更好的出路,而復讀也是對自己當時的失誤的一種彌補方法。
我越寫越想不明白,這麼淺顯、這麼簡單的道理題主居然不明白,表示深受震驚……以及,無比的悲哀。題主你所缺少的真的不單單是當年讓你沒去成清北的那幾分。
最後談談「為什麼清華北大不接受轉學學生」這個問題本身。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是可以轉學的。學生轉學,經兩校同意,由轉出學校報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確認轉學理由正當(這個很重要),可以辦理轉學手續。
這是文件上的說法,實際上的困難更大。
首先要你原先就讀的學校同意,其次要學校所在省的教育廳同意,最後你想去的那所學校(也就是題主唯一關心的清北)必須接收你。不過,操作難度非常非常大。當年高考狀元劉丁寧想從港大退學,想去去北大念書北大都沒直接接收,最後劉丁寧也是復讀一年才去了北大。
大學可以轉學嗎? - 大學這裡還有轉學生的現身說法,題主可以看看。
但還是衷心地祝福題主,希望你以後能夠慢慢成熟,不再這麼幼稚、這麼偏激,能夠獨立、客觀地運用邏輯思考問題,面對生活。
本人高校負責轉學工作,第一次回答。慢慢更新。三張圖,不費流量。
題主的問題,歸根結底不是說政策的問題,而是說爭搶優質教育資源的問題。
最先說明的問題:高校的確是可以轉學的,看你爹是誰。分兩部分說吧,先說錄取公平的問題,再說題主的問題。圖和數據稍後用電腦更新。
本人認為,雖然中國教育存在著非常非常多的弊端,但是總體上的錄取公平問題還是得以解決(錄取公平,不是指教育公平。)而轉學挑戰的恰恰就是錄取公平,在當前中國的高等教育大環境下,挑戰錄取公平,基本上就是挑戰了整個教育體系的公平,進一步踐踏了那些本來處於劣勢的農村地區、窮困地區、以及城市貧困家庭孩子的受教育公平。
作為從事錄取工作的本人看來,最近幾年河南省的錄取公平在相鄰幾省都是做的最好的,有時間上點跟臨省相比的圖來看,或者大家假定自己是考生,自己打開各省的陽光高考頁面看看能否快速有效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不要小看陽光高考,報志願和錄取公平起很大作用的!
錄取公平是絕對看分數的,跟前些年不同的是,現在基本上各省比較靠前的批次(一本二本什麼的)都是實行的大平行,好處是分數優先而不是志願優先,最大程度的保障了高分學生的利益。2003年以來,全國基本上都是用網上錄取系統——除了土豪廣東省。系統長這樣:
裡面……我還是不貼圖了。
用錄取系統錄取和原來那種手工檢查學生檔案的方式相比,簡直公平爆了,很久以前是否存在很多很多人被比自己低幾十分的同學擠下來、很多很多人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細思極恐……現在,基本上從技術層面已經堵上了這個口子的大部分。
事實上這個口子是完全可以被堵上的,這要看當地省招辦或者考試院的政策以及……力度。起碼,要堵住拼爹的「點招」或者稱為「點錄」。什麼?你不知道什麼叫點招?你可以百度一下,水太深,我一個小蝦八不起。
雖然教育公平實現的路非常漫長——基本上本人認為絕對的教育公平現階段根本無法實現,同等智力水平的孩子不可能接受同等教育,因為他們的家庭文化資本、家庭經濟資本、地區教育水平差異太過懸殊,但是如果政策夠嚴格,監管稍微用心,錄取公平實現起來卻沒有任何技術難度,這對維護當前教育公平會起到了極大作用。
教育公平,對於底層人民來說,是打破階級壁壘的最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社會穩定。
再說轉學。
題主提到,自己就差幾分。幾分意味著什麼呢?
以2015年為例,北京大學在河南省的錄取最低分是文科616,理科679。來來,我們看看2015年河南省考生的一分一段表-----河南省很容易查到,很多省真心呵呵了。
假設,題主是文科比分數線只差5分,那麼就616-5=611分,中間有多少跟題主一樣的同學呢?76-48=28人。
假設,題主是理科比分數線只差5分,那麼就679-5=674分,中間有多少跟題主一樣的同學呢?153-77=76.
這28+76=104名同學要不要提出跟題主一樣的問題?哦哦,我們還忽略了一個問題:616和679隻是最低錄取分數線,還有同分、但是沒有被錄取的若干同學呢。(===補充一點,因為這裡問的是轉學,說錄取不太合適。事實上即便用系統錄取,嚴格按照分數錄取,在調檔方面還是存在高校「自主」餘地的,因為高校有「預留計劃」。不能再說了,怕跨省。)這只是一個省,全國這樣的104人有多少?
別的同分數的同學難道不想去北大學習?
如果北大同意轉學,那麼他們要接受多少轉學生?如果低5分可以轉學,憑什麼低6分不可以?那錄取還有什麼意義?
同樣的,那些被二本錄取的學生,很多是高於一本錄取分數線的,那麼,他們一樣要求轉入一本啊!然後三本…專科…還有報錯志願沒被錄取的學生們。
高校轉學是一直被嚴格管理的,當然這其中存在很多貓膩和問題,轉學也是巨拼爹的問題。所以教育部在轉學規定里說的很清楚:不允許跨批次轉學(三本不能轉二本,專科也不能轉本科)、考生分數不能低於轉入學校的錄取分數,今年更是新規定不得同城轉學。
很能夠理解題主的心情和訴求,但是,本人認為當前相關的轉學政策能夠更好的保障更多考生的利益,最大限度的維護教育公平,相信我,如果北大接受轉學,題主需要先做的不是去看看別的申請者,而是把自己的爹跟別的申請者的爹進行比較,以決定自己是否浪費時間去申請。
差幾分算什麼,我會告訴你只要你爹是李剛,十年前差二百轉學都不是問題么,不過拜信息透明和嚴格管理所賜,這些年基本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本人完全支持嚴格的轉學政策,但是轉專業政策如果不涉及批次問題,建議放寬點,或者參考國外大學前兩年做通識教育,畢竟很多考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學的專業是什麼。
PS:高校學生的學籍是需要在chsi上查到的哦,轉學最後一步也是在chsi上提交的哦。
僅針對標題。身為一個北大學生,其實我也挺想知道的,想轉去清華很久了……
當然可以轉啊。
曾經的電力一姐轉學清華,曾就讀華北電力大學職工大專。據說發揮失常沒考上本科。看了好多回答大概理解題主的意思了,雖然我大學不好但好歹學這個的,所以想跟題主聊聊:
1.題主說國家按分數強行劃分了大學的優劣,這是不對的。一方面大學的好壞最重要的來自於所得政府資源的多少。由於中國大學幾乎都是公辦的,所以大學教育資源幾乎來自於政府,大學校長最重要的職能之一就是向教育部要錢,而要到錢的多少就評價了校長當的好壞(這是我教育經濟學老師的原話,老先生以前是院長,他說過去當院長時候評判他當的好不好的標準跟校長是一樣的,就是看每年跟校長要錢要的多不多),學校亦然。當然,除了資源多寡外,還有科研能力,名師、大師數量,教學水平,硬體設施等等好多指標來判斷大學的好壞,不過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這些都是跟大學有沒有錢是一體的。
另一方面就是題主一個比較嚴重的邏輯錯誤了,可以想想看,難道我們是因為清北收分高所以我們覺得它們是好學校嗎?我們當然是因為清北是我們覺得的好學校所以高考後報的人多,按從上到下的原則恰好是分數處於最前面的序列。這是倒置了因果。根源上來說是因為報考大學並非國家按照分數進行分配,而且考生自己的選擇。2.題主最關心的轉校問題我只能這樣來回答:先說明個人並不十分了解現在轉校的現狀,政策。
中學學業的評價方式屬於紙筆測試,當然現在有檔案袋評價方式的轉向,不過這不是重點。高考更重要的是選拔而非評價,嚴格按照分數進行從上到下的篩選是把「公平」放在首要的價值(單以考試而論)。而按照題主的設想,比如高考分數差了四五分的學生可以轉學去清華,這是以儘力挖掘人才為最高價值的。但是在這種方式之下標準怎麼破?比如題主說高考時差清華4分的可以轉學,那差五分的怎麼辦?題主說應該給人才以機會,那我也覺得我是人才,我不要臉的說一句飽讀詩書,不比很多人少也是有的,憑什麼我不能轉?按照這樣下去就是中國的老掉牙的套路:走後門,腐敗,社會不公,社會混亂,政府丟公信力……這些說起來老掉牙,不過問題是確實存在的。題主覺得轉學可以給人才機會,可能的確是這樣,但是作為一個政策而言考慮的絕對不能僅僅是我要不要盡量的培養到夠多的人才,公平和效益總會打架的,社會的價值是需要取捨的。3.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轉學過後就能得到更好的培養嗎?按照題主說法,差清北四五分的人怎麼著也能讀個人大,復旦之類的好學校吧,那他們不能轉學去清北真能上升到國家的人才損失的高度上嗎?雖然我本人沒有經歷過這些學校的教育,但想來是不會的。差異和差距或許存在,但到底有多大,值得研究。當下所有的大學排名幾乎都是以科研能力為主要標準的,本科生的培養能力說實話並不知道哪家強。要是我們把大學的標準下移一些,根據我自己學習和實習的經驗來看,有些專科學校的人才培養能力某種程度上講遠遠超過了一些所謂的一本學校。所以要說在培養能力上有沒有能超過清北的中國大學,萬一有呢?不知道。
4.另外題主在自己的回答中所說的教委的利益我其實不是很明白與轉學之間的關係:因為地方教育部門只管到高考啊=_= 你上了大學過後轉學跟地方政府的政績有什麼關係。。。不是很明白。
以上
復旦交大允許哦 不過要在上海上大學 且復旦需要高考一本線以上 交大需要一批次錄取 在大一第二學期會統一組織考試 就是上海的插班生政策
你去問問大鳥的女兒,當年是怎麼從華北電力轉到清華的
此生黯淡,也是醉了,那麼那些放棄清華北大去美帝讀本科的是to spontaneously and voluntarily pale his fate?
如此provincial的也夠奇葩,那麼我不是李嘉誠的兒子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你讓比爾蓋茨的小孩臉往哪擱?在美國,地位跟清華北大在中國差不多的某一兩所學校,貌似也幾乎不接受轉校吧?
能接受轉校意味著有多餘的資源,那為什麼高考不多招點而讓「因幾分而錯失頂尖大學」的人少一點呢。
貌似美帝的轉校招生人數和轉走的有關,招收轉校生比較多的名校在美國的地位目測大致和國內十所Top5差不多。
話說復旦交大等上海高校接受上海本地一本高校大一學生的轉校(需要插班生考試),你浙身為國內唯一一所Top1為何不去個表率作用帶動全國高校呢?
我天朝的大學連轉專業都困難,更別提轉校了。
=================================================
突然想到一個事情,我這邊一個學長挖過SAT的一些數據。就是說美國本科畢業生的薪資和SAT的分數呈正相關的,而不是跟學校排名正相關(學校不能太差)。假設SAT足以反映一個人的能力,那麼結論是,牛逼的人到哪裡都牛逼。在天朝來看,大學之間差距非常大,高考也並不如SAT能夠客觀反映一個人的能力,但個人認為這句話也是適用的。題主,加油。你這種想法才是要將大學之間的現存差距永遠固化。
你仔細想想是不是。北大本科,常春藤碩士
本來不打算回答這種問題的。看到有同學回復,扎堆說兩句
簡單說,你以為轉學去美國排名前二的學校,有那麼容易嗎。 lz您在美國大學嗎?可以試試轉去Harvard或者MIT,看好你哦
也許轉學難不等於不能轉。下面言歸正傳:
1 中國的高考制度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公平的高等教育入門選拔。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家的孩子都憑一張試卷自我證明。如果增加轉學後門,這一切都將形同虛設。我們不能期望所有高校的轉學錄取都像高考一樣客觀公正
再說現在,前面也有人提到了權貴轉學去北大。要真的開放轉學,這很可能就成正常現象了。本來競爭就激烈,還要留名額給半路轉學進來的權貴,額不,是給本來特別優秀但發揮失常沒考上本科的轉學生。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2 中國教育資源有限。美國常春藤都差不多,但中國不一樣。因為教育資源有限,必須依靠嚴格的分數排序,公平比平均更重要
分數差幾分?呵呵 幾分放在全國,是多少人呢?人家差0.5分的都不出來說,錯失幾分的還有怨言嗎。。。。
我希望中國所有的學校都能達到今天清北的水準,有一流的教師和設備。為了這個目標,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努力
至於中國唯一值得一去的大學
在現在的情形下,其他學校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無知者無畏。我就不說北清出來的名人並不比非北清的多,馬雲雷軍是北清的么。我也不說中國的大學和外國的大學哪個更值得去,這時代各種洋文憑已經讓海龜貶值到只看本科出身的地步。我只想說,在二十年前,那個大家把跑到國外當作人生成功標準的年代,那個北清學生把自己當北美預科的年代,就是那些,被拋棄被鄙視被遺忘的「其它學校」的畢業生們,用自己的血汗實現了一個民族工業化騰飛的自我救贖
我不清楚那些人,以及他們受到的教育,有什麼價值。但是,今天我和同事們在上海拿著和波士頓差不多的工資,我知道自己正站在他們的肩上
要睡了。這個留著改天談
==================updated 0717你站在他們的肩上不正是因為來自清華北大么
不知道怎麼會腦補成這個意思。我說的我和同事們。事實上,我們公司還是比較大的,我只是一個新人,業內前輩和上面大佬多的是,而且很少有北清的。在上海工作的北清畢業生本來就少,倒是很多復旦交大之類的,人家只是願意帶我玩罷了。這話是普遍狀況,跟清北有毛關係
聯想到前一段爆出的湖南大學17名保研的(或者是什麼渠道吧,具體的忘了,反正就是特權讀研)都是湖大的教師子弟。我相信這只是冰山一角。所以,退一步講,就算清華北大開放了,接納優秀的轉學生。那麼請問題主,這個「優秀」的轉學生是誰呢?呵呵。
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某種程度的公平,如果同意轉,什麼人有資格轉,怎麼才是公平的?想來還是高考分數決定一切更公平,能夠讓家庭實力不是超強的人,有一個沒有辦法模糊的評判方式。能夠給偏下階層的人一個往上翻的機會。如果不是一個可以絕對量化的指標,作弊就容易的多。你說的差幾分,很多時候就是能力的差距,就是精力極限的差距,就是理解能力的差距。如果讓所有人再考一百次,恐怕原來勝出的人勝出的機會仍舊比較大。
怕學生轉學再次被拒受到雙重打擊
馬雲考了三次,也才考上個杭師大,他此生真是黯淡了。
Harvard和Princeton也不接受轉學生。
我也是給題主仇恨爆棚的樣子跪了。「中國唯一值得一去的大學」「其他學校存在的價值」,是不是非清北的都應該推河裡淹死啊!「含恨4年」「浪費人才」題主你是多大仇啊,高中學校老師給你灌輸清北無限好是因為考上清北領導有光,他們也有獎金的好伐!不是說上清北就是人生唯一目的了好伐!「這些學生既然成績更差,那麼其他方面也好不到哪裡去啊」馬雲馬化騰之流至少比你高到不知道哪裡去啊!!一句話,憤世嫉俗到這個地步,就算現在讓你上清北,也沒什麼卵用,因為現實和幻想的落差會讓你繼續憤憤然下去。
知乎一個很不好的風氣,就是過分強調所謂211985乃至清北。中國十四億人口,是不是十三億九千萬的人生都是無意義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清華女生校內頻遇流氓?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能上清北的孩子們還會選復旦而不是清北嗎,同學們在大學的歸屬感怎樣呀?
※教育非常落後的地區有可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清華北大嗎?如果可以,如何努力?
※北京大學若想甩開清華大學,需要在哪些方面好好發展?
※清華北大有很渣的學生群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