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堂是個怎麼樣的球員?技戰術水平到什麼程度?

五大球王之一是怎麼評出來的,有代表性嗎?


事實上,的確有人把李惠堂稱為「球王」——中國人自己。

除了中國人自己的各種文字描述之外,目前似乎並沒有找到什麼證據證明所謂「五大球王」的傳言。說他是五大球王之一,基本上來自這條國產新聞:「1976年8月13日,聯邦德國《環球足球雜誌》組織世界球王評比活動,李惠堂同來自巴西的貝利、德國的貝肯鮑爾、阿根廷的迪斯蒂法諾、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起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

然而,從來沒有人能找到這家「《環球足球雜誌》」,搜索相關的條目全部指向李惠堂……而且這條新聞自己都沒有編圓,有的版本里就有馬修斯。據說英文維基收錄了這一條,但來源仍然是中國的新聞。

用常理分析一下:李惠堂沒有踢過職業聯賽,沒有踢過世界盃,只參加過36年奧運會,首場0:1輸給英格蘭被淘汰(當時無小組賽)。而他所稱雄的遠東運動會,一共就中日菲三國參加。被他痛宰的那些外國球隊,基本都是外國水手之類組成的業餘球隊。FIFA歷次評選世界x大球星,從來沒有李惠堂,連前一百都進不去,德國佬憑什麼天外飛仙把他拉進前五名?要知道那是1976年,我國人民還沒有來得及發明出「亞洲通訊社」之類的神物來自產自銷,雖然「環球」兩個字讓人菊花一緊……

至於「亞足聯1928年發給李惠堂亞洲球王稱號」,一個簡單的事實是,亞足聯1954年才成立……

李惠堂是一個愛國者(自籌費用帶隊打奧運會),是當年遠東最牛逼的球星,有這兩條就足夠讓人尊敬他了,剩下的那些,和大橫店手撕鬼子差不多,意淫強國而已。


當時東亞足球強國的核心,在世界範圍就不值得一提了。地位類似今天的布提亞。南亞霸主印度名將。曾經在英甲打過替補。李惠堂如果當時到英國大概也能在第三級聯賽打替補


十幾年前,家裡的公園豎起來個巨大的雕塑,小學課本多了一本關於梅州客家歷史文化,寫的是一個孩子,用柚子踢狗洞踢出世界球王的故事。

那麼不上知乎 ,我也不知道家裡球王李惠堂的身世真假(此圖公園修繕時拍的)因為書上的田家炳,曾憲梓的故事還是頗為真實的,全國各地都有田家炳學校,教學樓,圖書館,醫院,都有曾憲梓的金利來。

球王故居現在被當做文化遺產保護起來,像是圖騰一樣,而沒有重視足球之前,其實我也不敢說什麼足球,雖然梅州也出過很多優秀的球員,然而從13年開始,梅州舉市之力興辦足球事業,組建了梅州五華客傢俱樂部,梅縣客傢俱樂部,兩支乙級球隊。梅州五華客傢俱樂部, 乙級南區裡面可謂是第一強隊,兩年沖甲未成功的梅州五華被稱為恆大預備隊

剛開始我們的球迷也不多,後來每一場都有四五千人的規模,興起了全民足球風,而重要的是青年足少球的興起,小學生足球代表隊,華城代表隊在國家大賽中嶄露頭角,代表國家出征瑞典

其實,作為一個球迷來說,李惠堂是不是球王對於我們來說不重要,他帶來的光環其實在此之前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反而是家鄉重視才讓足球在這一片土地落地生根,歷史遺留原因在此,但是未來的希望也在此


簡單來說,就像所謂的「三大表演體系」一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萊希特,大家都認頭,至於梅蘭芳體系,別說外國人基本都不知道,就算是中國人也說不出來那是個啥……


場均動輒灌日本四五個球,現在的國足能做到嗎

倫敦奧運會經費靠球隊賣藝籌措,一路打工坐黑船,和當地職業球隊打了幾場友誼賽,贏了

長途勞頓未經休息便開始比賽,對手是足球王國英國,一球落敗,這比分很差么

彼時中國兵荒馬亂,積貧積弱,靠著一腔熱血,打出逆天的成績,叫今天中國汗顏,就這種精神,稱作亞洲球王未嘗不可,畢竟在當時,確實是亞洲第一


李慧堂是我隔壁村的,對我們而言,他是個充滿神秘感的傳奇人物。小的時候喜歡聽大人們故事,說到李慧堂,老一輩的也是津津樂道,說家鄉出了個世界球王,踢球很牛逼云云。那時候,我們也在心裡埋下種子,要成為像他那樣的人物。 不可否認,把李慧堂成為世界球王的確是有點誇大了。但是在我們那,他是精神領袖式的人物,從小大家都膜拜他崇敬他,從而有了濃烈的踢球氛圍。 梅州是個擁有足球文化的城市,大家都喜歡踢球,每年過年過節,村與村、鎮與鎮之間都會進行足球比賽。在中國,可以說是一種不遇不可求的另類文化,這也正是現在國家所需要的一種文化。 所以對於李慧堂,沒必要太過於吹毛求疵的較真,我們需要那樣的精神人物,就好像那個時代的雷鋒。

附球王故居圖一張:


首先,李惠堂確實......名符其實(笑),但是五大球王的說法肯定是媒體創作出來,也是有湊數的嫌疑。他的生涯巔峰,正是國家動蕩時刻,尚若是和平年代,也許會成為亞洲孤獨之星也是未知之數,所以在這麼一個領域有個華人強手,可比霍元甲的精神圖騰作用,球王也是香港媒體首先喊起來的。

同期有一位鐵腿孫錦順的,解放後在上海踢球,拿過全國錦標賽的冠軍。解放前也是李惠堂的隊友。這位後來中國足球出力不少,培養了很多的人才。其實也可推斷,當時那支隊伍在亞洲還是具有較高戰鬥力的。

54年,58年,李作為主教練率隊兩次獲得亞運會足球冠軍,當然是代表的是中華台北,除了執教之外,李還從香港找來一票球員,所以這隊伍可以說是海峽聯隊(笑again)。對手的水平。。。其實未見得有現在大學聯賽高。

歷史地位,個人戰績什麼的嘛。。。。。恐不及梅球王的百分之一,不過在那麼一個混亂的年代樂呵樂呵得了。另外李在台灣是少將軍銜,建國後沒宣傳過此人也是很有理由不是么。

我司足球經理類遊戲對李專門做過深度考古(產品還沒發別問是啥遊戲),策劃們感嘆其生錯時代。


大學在他家鄉讀書,據說他練習時是拿柚子踢的。

p.s.梅州的柚子很好吃 ???ω??)???


被稱為亞洲球王是毫無疑問的。作為教練還帶領中華隊(中華民國)兩拿亞運會冠軍


應該是天朝歷史上名氣第二大的業餘球員,名氣最大的,你們懂的


1966年世界五大足球王 中國李惠堂躋身其中(圖)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01:41 城市快報?

?

查看全部體育圖片 循環圖片

  足球,世界第一球類項目,以其無可比擬的魅力在五洲四海傳揚。而那些被球迷們熱情擁戴的球星、球王,得到的榮耀更難以用語言形容。

  提到球王,不能不說1966年在聯邦德國足球雜誌組織的評選活動中,曾擔任亞洲足球協會和世界足球協會副會長的老足球運動員李惠堂,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這也是中國足球運動員在世界足壇獲得的最高榮譽。

  記者 黃衛 翻拍 杜建雄

  城市快報

  球王進球過千

  李惠堂(1905-1979),字光梁,號魯衛,著名足球運動員。他在各類比賽中共破門1000多次,獲國內國際各種獎章近百枚,獎盃120多個,1923年被譽為「亞洲球王」。

  李惠堂1905年出生於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廣東省五華縣人。李惠堂4歲那年,隨母親回到家鄉五華縣錫坑鄉老樓村居住。在那裡,這個天性喜愛足球的孩子,把家門口的狗洞當成了練習射門的目標。1921年,李惠堂考入足球運動比較普及的皇仁書院,接受了比較系統的足球訓練。

  1922年,年僅17歲的李惠堂被選入香港最有名氣的足球勁旅———南華隊,出任主力前鋒。他身高1.8米,速度快,動作敏捷,控球技術尤為出色。球在他的腳下,對方兩三個人圍上去也難搶走。他的射門技術更是令人叫絕,不管什麼位置、什麼角度,都能左右開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鈞。他的倒地卧射更是一大絕招。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華隊參加香港甲級足球聯賽,因其球藝嫻熟刁鑽,出神入化,常有驚人之舉,香港球迷稱之為球怪。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參加中國足球隊參加日本大阪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中國隊獲冠軍。18歲的李惠堂在4場比賽中初露鋒芒,名聲大振。從此開始了他獻身足球的光榮生涯。

  1925年後,李惠堂在上海迎來自己的巔峰時刻,由於球藝出眾,22歲即被上海復旦大學足球隊聘為教練。隨後,又參加上海樂華足球隊,戰績顯赫。1926年,李惠堂率樂華足球隊參加上海舉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賽,以4∶1的懸殊比分大勝蟬聯9屆冠軍的英國獵克斯隊,首開上海華人足球隊擊敗外國球隊的紀錄,使李惠堂威望大增。

  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隊如日中天,相繼榮獲西聯甲組聯賽、首屆高級杯賽和中聯甲組聯賽的冠軍,李惠堂成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樂華隊在遠征東南亞國家中,屢建奇功,特別是率隊出戰菲律賓,戰績出色,滿載而歸。

  20世紀20年代,在我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第一次走出亞洲

  「物以比較而見優劣、技以比較而見高低。不與彼邦人士比賽、焉知技之優劣、縱使日夕稱雄於東亞、舉足稍遠、則一蹶不振,遑論乎加入萬國運動會。」1923年,李惠堂隨南華足球隊征戰澳大利亞,這也是中國球隊第一次遠赴外洲客場作戰。臨行前,李惠堂將此次比賽前的心情寫在紙上。

  1923年春,澳洲橄欖球總會的一位代表亨利美勒希望邀請一支中國橄欖球隊赴澳大利亞進行比賽。美勒原先是紐西蘭報記者,他在報紙上多次宣傳中國的文明。當他得知遠東運動會的歷屆情況後,覺得邀請中國運動員到澳洲訪問比賽,是最好的推動中澳交流的途徑。於是,美勒與澳洲橄欖球總會協商,說服總會出資邀請中國隊(橄欖球隊)前來比賽。

  獲得橄欖球總會的首肯後,美勒滿懷一腔熱望立即來華,但抵香江細查中國運動,發現除外僑有橄欖球比賽外,華人根本都沒有聽說過,更別提有球隊了。美勒當時沮喪的心情可想而知,但空手而回又不甘心。在多次觀看中國運動員的比賽後,美勒發現了新的希望———足球。

  通過美勒的觀察發現,當地華人足球隊的水平足以與澳人相抗衡、於是一方面複電橄欖球會告之比賽無法成行的原因,另一方面將他自己的想法提交澳洲足球總會。代表橄欖球會的美勒,又變為足球會全權代表。經過美勒在國內的考察,商定由當時水平最高的南華隊班底加上二名上海球員,共同組隊參賽。

  南華隊員出訪的待遇應該是十分優厚的,澳洲總會擔任所有球員一切旅費,只是日用小費要由隊員自己負擔。在當今看來不算難事的事情,當時卻成了隊員們一道障礙。南華隊只好臨時發出捐冊分頭勸捐,各職員奔走呼號不遺餘力,數日內竟然募捐了四千多元,大功告成。

  1923年8月,李惠堂隨南華遠征澳大利亞,與南華隊行李同時上船的,還有多本圖書。這是南華隊趕編的《祖國菁華》一書,裡面內容詳述國內體育情狀,準備到澳洲後向華僑散發。比賽同時,不忘向華僑宣傳愛國,這也是這次比賽征程不應該被忽略的地方。

  中國隊員在澳大利亞海關即受到了極高的禮遇,但對於中國體育知之甚少的當地人,卻對中國足球抱著懷疑的態度,甚至許多人認為中國還是生活在原始時代。澳洲當地媒體對中國球隊進行諷刺,漫畫中的中國球隊人人背後拖著辮子入場,有的球員身穿隊服卻肩扛鐵鋤,那種滿臉病樣的神情與運動員鬥志昂揚的精神格格不入,明顯瞧不起中國隊員。

  然而,中國隊員的表現讓當地人目瞪口呆,在首場與全澳冠軍新南威爾士隊交鋒中,開場僅5分鐘,李惠堂就梅開二度,這場比賽他一人獨中三元,最後比賽以三比三戰平,轟動了整個澳洲。澳洲當局專門授予他金質獎章。香港當地報刊以特大號標題,稱李惠堂為「球王」,並有「萬人聲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頌揚」的詩句。

  南華隊的勝利讓澳人心理大變,每至一地,無不爭看中國球員風采,市長議員多次接見,稍有名氣的工廠學校會所及其他團體,爭先恐後地邀請中國隊員遊覽,各種應酬接連不斷。而賽球後無論勝負,澳洲人將能與中國選手握手或得到簽名作為無上榮幸的事情。在全部訪問比賽的二十四場之中,南華隊的成績為負九勝八和七,從實力上與澳洲最高水平的球隊不分上下。

  球王眼中

  最通行的運動

  李惠堂在1928年提出一個響噹噹的論斷:「足球是我國最出色運動、遠東連捷七屆、和本年度港滬兩華隊的冠軍頭銜便足引證無訛了,我們更進一步而知足球,不特是我國最出色的運動,而且是最通行的運動,那也是萬眾公認的。所以在足球的名稱上頭、要冠之以中國國藝稱號。」

  李惠堂的這番話是有根據的。「遠東連捷七屆」是指中國足球隊在已經舉行的8屆遠東運動會中,從第2屆至第8屆,蟬聯7次冠軍,在亞洲已經沒有對手,國人對於足球的喜愛已經到了瘋狂地步。李惠堂在他主編的《足球》一書中敘述道:「自從海禁一開,沿海各商埠便受著足球的熏染。新式運動輸入我國,也要算足球為最先,所以因為足球有產生最早、灌輸最久的關係,無怪是我國現在最通行和所最崇拜的運動了,何況足球的比賽不拘時、不擇地、不論人數多寡、不管球場大小,都可以舉行比賽。」

  足球無論貧賤富貴、人人都有機會,雖然是設備場地有時不是十分完美,但是因陋就簡,同樣可以為後來正式球賽做些準備。李惠堂本人也是平時所說從踢「野球」開始,小時的李惠堂,與村裡的夥伴從踢柚子開始,到塞滿布條的「襪子足球」,練就了一身球藝。「校中歸來便約會鄰近同志,以衣履作球門,以路溝作邊線,馳跑顛撲、樂而忘食,有今日的成績,泰半是在那個時候。就是今日國內的上乘好手,無一不是從小球出身。因此以為小球之戲,正是足球的第一步。雖然也有初學便從正式足球起步而成為健將的,但總可算得是鳳毛麟角了。」李惠堂對於自己幼時的起步,一直念念不忘。

  足球理念

  球王改變

  作為中國足球的代表人物,李惠堂對於足球的另一個貢獻是足球的教育理論。1928年,23歲的李惠堂自費出版了《足球》一書,這也是第一個足球運動員出書。

  在書中,李惠堂對於如何培養人才,如何踢好足球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李惠堂認為,因為足球是最易入門、最饒興味、最容易舉行、最經濟的運動,所以學習的人便多。

  誠如李惠堂所言,上個世紀20年代確實為中國開展足球運動的黃金時期。國內學校,無論公私大小,無一處不有足球賽。各個體育機關,寧使其他運動不開展,足球是不能放棄的。中國足球在遠東首屈一指,連年奪來各種榮耀的冠軍,便越發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人們的心理都要做足球運動員(球星),奪取錦標而受萬眾的讚揚敬仰。這種崇拜球星的形態,已經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

  人們對於足球明星的崇拜,也感染了一些球星。在賽場上,一些盲目求花樣而影響比賽的球星也開始出現。李惠堂剛剛抵達上海時,發現當地的球星只顧賣弄技巧,追求個人盤帶,有些甚至為了獲得觀眾的叫好,將球踢向半天空,恨不得10分鐘都不落下來。如果是現在,這些只會帶球不會傳球、不給隊員傳球的隊員,肯定會被教練轟下場去。但在當時的情況下,盤帶過人就能被球迷認可,因此,一些球星自己帶球過了一個對方隊員還要過下一個,不管橫向還是縱向,這種沒有配合,沒有大局觀念的踢法讓李惠堂深感足球觀念改變的重要。在李惠堂的帶領下,上海球隊的球風得到了很大改觀,使國內球員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球王球品求完美

  足球場上,能夠被對手重視固然重要,而同時被對手敬重則更顯出個人的魅力。李惠堂,就是一位既被對手重視又被對手敬重的球員。

  李惠堂認為,足球這項運動,兒童練習起來較易入門,而兒童練習足球,必然要從踢小足球開始,待到控球技術熟練後,再開始練習正式足球。同時,不要踢高球,要學會用兩隻腳踢球的訓誡,今天來看,同樣是先進的技術思想。

  李惠堂對於踢球球員的道德看的十分重要。李惠堂告誡初學者說,「稍有進境,切忌引而自滿,更不宜自大。當知讓為古人八德之一,亦為裨益之本源。節其源,伐其本,是無異自塞進步之門也。鄙意以為,初習宜先習道德後習球藝。道德一淪喪便不可收拾矣,可不畏哉。」

  李惠堂可以說是球場上遵守體育道德的典範,即使對方隊員有意識的犯規,李惠堂都能夠容忍,甚至有時是非常嚴重的傷害性犯規。在國外的一次訪問比賽中,對方一名球員故意嚴重侵犯李惠堂,導致李惠堂小腿脛骨骨折。按照當地的法律,只要李惠堂控告這名球員故意侵害自己,對方就會面臨牢獄之災。然而,在警察主動到醫院找李惠堂核實情況時,李惠堂竟替對方隊員打掩護,沒有向警察投訴對方。得知這一舉動,感動的那名外國球員手捧鮮花前來負荊請罪,而李惠堂因此更受人尊重。

  李惠堂認為,練習足球,不是為求虛名;不是為得獎品;也不是要得掌聲彩聲。許多人抱著一技之長,在比賽的時候,為了要出風頭的緣故,便做出不道德的行動來,喪失人格。所以練習足球以前,一定要明白足球的旨趣,了解足球的目的,才能保持高尚的身份。球戰有一定的規則和秩序,一面留心對方的意圖,一面打算自己的戰術。有時見著對方球員像見了仇敵一般,恨不得一口氣把人家吞下去,故意用粗蠻的手段來對付。你若不喜歡人家與你競爭,大可買個皮球在家裡和自己家人玩,又何必出來和他人動氣呢。除有時不留心誤傷外,千萬不要存心陷害。假使用了不正當手段而得勝,那便比失敗還可恥,實際上仍然是輸,倒不如爽爽直直坦然地做一個有道德的失敗者。運動員所求的不是表面上的細微勝負,能抱持奮鬥精神,高尚人格,便配稱為一個真正的運動員。


在當時絕對是馬拉多納的人物,畢竟年代久遠,而且進球如麻。如果說技戰術的話,我覺得那個實力還是可以作為一個中甲球隊的替補隊員的!畢竟現在的技戰術和原始時期的完全是天壤之別


優秀的球員,雖然聯邦德國足球雜誌組織有評,但至於是不是公認的球王很難說,畢竟影像資料很少,但從少有的比賽錄像來看,他的技術和射門是出色的。網上有關於記錄他生平的往事,這個不會有假。鐵腿孫錦順、飛將軍戴麟經、飛船葉北華、譚詠麟父親譚江柏等是李惠堂的隊友。


推薦閱讀:

特維斯為什麼要回去?
如何評價梅西宣布退出國家隊?
射失點球是什麼感覺?
如何評價AC米蘭4:2戰勝皇馬這場熱身賽?
如何看待波多爾斯基退出國家隊?

TAG:足球 | 足球運動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