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存在的證據(或者說是產生的效應)有哪些?

除了維拉魯賓發現星系自轉速度異樣的現象以外,暗物質的引力效應還有什麼其他的表現


差不多三種吧

(1)星系M33的旋轉曲線

圖中的實線是擬合的觀測數據。短虛線來自星系盤中的恆星,長虛線來自星系中的氣體,點虛線來自暗物質。

(2)引力透鏡效應中光度物質質量(luminosity mass 發光物體的質量)與引力物質質量的差別。一般認為暗物質只貢獻引力物質質量。

(3)大尺度結構中的密度譜(power spectrum)

假設星系的平均密度為 ar
ho , 不同位置處的密度為 
ho(vec x) , 定義相對漲落 delta(vec x)=(
ho(vec x)-ar
ho)/ar
ho . 利用其傅立葉變換 hatdelta(vec k) 和兩點相關函數可以定義密度能譜 P(k) (power spectrum)

langlehatdelta(vec k)hatdelta(vec k

這裡尖括弧表示對所有的分布求平均, delta^3(vec k) 表示三維的狄拉克delta函數

PSCz survey 得到的能譜見下圖

虛線來對應於暗物質不存在時的理論預計。可見解釋宇宙大尺度結構的觀測需要暗物質的存在。重子主導的宇宙(沒有暗物質)的漲落很小。


證據有很多了。

簡單列舉一下:

1)星系團的速度彌散

2)星系的旋轉速度曲線

3)強引力透鏡(這個是最為直接有力的證據)

4)宇宙大尺度結構

5)CMB

等等。。。

截圖是我博士論文里對暗物質存在證據的簡要回顧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應該多使用wiki。


還有這張圖

紅色和藍色並非是實際上看到的光,只是用顏色標註出來的區域

上圖是兩個相撞的星系,紅色區域是星系的可見物質,如恆星和星雲

藍色區域則是通過引力透鏡發現的有質量但是沒有可見光的區域,懷疑就是暗物質

因為暗物質不能能相互碰撞,也無法凝聚,所以碰撞後的暗物質會比可見物質走的更快,所以藍色區域會走在紅色區域的前面。


維基百科上不去,百度的也沒毛病,這種問題自己寫也沒啥意義,見諒。

百度百科:

20世紀30年代,荷蘭天體物理學家奧爾特指出:為了說明恆星的運動,需要假定在太陽附近存在著暗物質;同年代,茨維基從室女星系團諸星系的運動的觀測中,也認為在星系團中存在著大量的暗物質;美國天文學家巴柯的理論分析也表明,在太陽附近,存在著與發光物質幾乎同等數量看不見的物質。

1930年初,瑞士天文學家扎維奇發表了一個驚人結果:在星系團中,看得見的星系只佔總質量的1/300以下,而99%以上的質量是看不見的。不過,扎維奇的結果許多人並不相信。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根據對許多大型天體之間,如星系之間的引力效果的觀測發現,常規物質不可能引起如此大的引力,因此暗物質的存在理論被廣泛認同。

2006年1月6日報道,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確定了廣泛分布在宇宙間的暗物質的部分物理性質。從事此項研究的科學家們已準備將此項研究結果公開發表。

2006年,美國天文學家利用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對星系團1E 0657-56進行觀測,無意間觀測到星系碰撞的過程,星系團碰撞威力之猛,使得黑暗物質與正常物質分開,因此發現了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證據。天文學家推測,宇宙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暗物質和暗能量,暗物質占宇宙25%,暗能量佔70%,通常所觀測到的普通物質只佔宇宙質量的5%。因此,探測和研究暗物質很可能導致物理學界新的革命。


其實並無確切的證據。

只是猜測它存在,懷疑它存在,感到它很可能存在,感到它應該存在。什麼?科學也可以這樣模糊不清嗎?但事實就是如此。

所以,才有不同的解讀,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只是主流認為是有。但是,歷史上主流也錯過很多次。所以,主流認為,不是真正的證據。

所以,才會有很多實驗項目在測量暗物質,以檢驗它是不是真的存在。但目前,都沒有檢測到它的存在。

這個問題,是宇宙學的關鍵問題。如果始終檢測不到,目前的宇宙學不能解釋這個現象,就會面臨很大的危機。主流都希望能夠檢測到,以保住目前的宇宙學。

結局難以預料。


如果一直找不到直接證據是否也能考慮其他的解釋。不用一個樹上弔死吧。畢竟宇宙是多元的。


可以通過修道之路來輕鬆找到暗物質存在的證據。


這個不是我的專業,我也不太懂。

但是我在想假如有一天世界上發現鬼魂存在以後,鬼魂屬於什麼物質或者類型?

當然我清楚的知道,暗物質不僅僅存在,而且比我們肉眼和目前已經發現的物質更多能量更大。這些證據已經被很多科學家證實,百度比這裡全面。


通過對超新星爆發觀測數據的分析發現宇宙在加速膨脹,如果沒有暗物質我們的宇宙則會不斷萎縮,急用反證法可推出暗物質的存在,實際上暗物質是啥科學家們都沒搞清楚,只能知道他們不參加電磁相互作用。


推薦閱讀:

在你的天文研究領域中,觀測上有哪些常用/特別/有用/有趣的篩源方法?
中國古代天文記載中的「某彗星長一丈」該如何理解?
如果地球像土星一樣有星環,對人類生活會有什麼影響?
引力波是機械波還是電磁波?
哥白尼會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嗎?

TAG:物理學 | 天文學 | 暗物質 | 天體物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