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和易經有什麼內在相關聯嗎?


無關。

易就是占卜及其卦辭,神話它沒用。易傳都是後人的附會,比如子夏之徒,附會成孔子也沒有用。孔子是教育家、哲人,離哲學家有一定距離。

道德經和所有偉大的宗教起源一樣,都是先知的書。都是描述先知對更高維度存在的直接體驗。超越哲學,超越日常思維,超越一般體驗。道德經雖看似哲思翩躚,實則不過是對超驗的降維描述。

道德經、佛經、聖經,內核皆是如此。只不過,或稱之為道,或稱之為覺悟,或稱之為神、聖靈之類。

參見

only xc:《道德經》講了什麼?為什麼它廣受推崇?

易經是科學嗎?


易之一書,根同道家,用同儒家。根是陰陽,乃天道;用是德行,處世為人。道德經之所以名「道」「德」,聯繫顯然。但不等同,易道博大,老子乃至道家,準確說或為易道系統之天道與根本層面的詮釋註解。


兩者都是對【道】的原理及解說,道德經更重於本質內容的哲學,易經更重於理的趨勢哲學。


《易經》是百經之首,諸子百家的思想都可以說是來源於《易經》。


《太極》

太極圖告訴我們:

一、

見仁見智永遠存在,

這是自然而然、勢所必然、理所當然。

二、

相對客觀有主觀,

相對唯心有唯物,

相對微觀有宏觀,

相對矛盾有統一,

高低、內外、正反、大小、長短、遠近、新舊等等。

三、

有所變有所不變,

有絕對的相對有絕對的絕對。

矛盾是絕對的相對,

統一是絕對的絕對。

變和不變、絕對和相對,

既矛盾又統一。

四、

相對有,相對的創造性;

絕對有,絕對的局限性。

相對有,相對不斷的創造;

絕對有,絕對不斷的局限。

相對有,相對的已知;

絕對有,絕對的未知。

相對有,相對問題會不斷化解;

絕對有,絕對問題會不斷產生。

五、

天下大勢: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合中有分、分中有合;

一而二、二而一。

六、

相對:

有相對的相對,有相對的絕對。

太極:

有相對的太極,有相對的無極。

自然宇宙:

矛盾統一、相對絕對、無極太極。

七、

身心:

矛盾統一身心無極太極:

吃喝拉撒、心跳呼吸、冷熱苦甜、悲恐怒喜、思想行為、生死病康、胖瘦美醜、男女老少、壽夭殘健、嘴巴開合、眼睛睜閉、新陳代謝、手心手背、前後內外、情緒起伏、得失成敗、坐立住行、吉凶禍福等。

《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易經》

一、無極太極能解釋宇宙自然

無極太極包含0123

0(易)為空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1(一)為時間:周而復始,無終無始;

2(異)為陰陽:相互消長,此起彼伏;

3(移)為動靜:陰陽動靜,緩速顯隱。

二、道是宇宙也是自然

宇宙一體合和無極太極:

易:空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一:時間——周而復始、無終無始;

異:陰陽——相互消長、此起彼伏;

移:動靜——善惡吉凶、緩速顯隱。

陰陽自然合和無極太極:

1.一化二——陰、陽,

2.二化三——陰、太中陰陽和合、陽;

3.陰化二——陰中陽、陰中陰,

4.陰化三——陰中陽、陰中陰陽和合、陰中陰;

5.陽化二——陽中陰、陽中陽,

6.陽化三——陽中陰、陽中陰陽和合、陽中陽;

7.和合為一。

身心一體合和無極太極:

陰中陰陽和合:合情合理;

太中陰陽和合:合理不變;

陽中陰陽和合:合法合理。

知行自然和合無極太極:

陰中陰陽和合:慈、靜、行、退、柔、舍、文、虛、曲等;

太中陰陽和合;

陽中陰陽和合:嚴、動、止、進、剛、取、武、實、直等。

萬事萬物合和無極太極:

公私、正邪、順逆、是非、明暗、親疏、信疑、利害、連斷等。

三、無極道太極

若有其他的一切世界,都必然符合無極太極;

無極和合道同通太極;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周而復始、無終無始。

四、道

易:道包含無極太極;

一:儒釋道及一切文化、思想和宗教,為人體悟道而解說道;

異:無極零,無無有;太極一,有無有;

移:無極通同道合和太極。

五、太極和合道通同無極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局內常迷局外清,只因心在此局中;

化去所有及身心,一無所有身山明;

太極有無無極無,易行無有有無通。

六、0123能解釋宇宙自然

0(易)為空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1(一)為時間:周而復始,無終無始;

2(異)為陰陽:類比物事,矛盾統一;

3(移)為動靜:吉凶善惡,緩速顯隱。

道包含0123,

自然宇宙就是道,道就是自然宇宙。

七、生生不息

相生是相生亦會相剋,

相剋是相剋亦會相生。

自然不會僵化,自有變化,

變化不會失序,自有規律。

無終無始,

生生不息。


道德經是商朝的易經註解


似乎並無關聯,無論是從思想內容和語言結構上都無法找到證據證明其關聯性。別聽一些神棍瞎扯淡。連具體基本內容都搞不清楚的人扯的淡怎麼還有人贊同?那些瞎扯淡的你丫亂回答問題不怕誤人子弟嗎?


易經的確是百經之首。老子的經典:無為而治,上善若水這些都是來自於易經的坤卦。可以讀讀坤卦的卦爻辭。


易經聯繫不大,易傳有。

易傳肯定和道德經有關,畢竟易傳是後面寫的,易傳里從道德經或者其他經典里採納其中覺得好的觀點是很正常的。

哲學是互通的。

哲學是無所不在的。

所以你肯定也能找到易經本經里和道德經里都有的思想。

譬如否極泰來,事物的概念是相互轉換的,發展到極致勢必會轉變或者保持。

否泰是事物的好壞,好壞這種事物的概念也是轉換的,物壯則老,內涵相同。

如何利用轉換,如何分析轉換是另外的事情,老子寫物壯則老,發現規律然後利用規律,避免不好的變成「老」的轉變。易經告訴大家,不好到極點會慢慢變好的道理。

所謂老子取坤卦,孔子取乾卦。一者坤順一者乾健。

我覺得是因為易經出來的早,先有乾健,坤順的概念。後人不可避免的有相似的道理。但未必就一定有必然聯繫。

就像我們或者很多老外很小就知道了,在意或者不在意,服軟還是硬剛,這種和乾坤有相似聯繫的概念。但未必就和道德經或者易經有必然關係。

易經提的早,可能老子孔子看過,可能有啟發,可能沒。聯繫可能有,但應該不大。


易經和道德經、大學中庸的開篇、心經等都是講健康之道,古時沒有醫學,遵循的是未病之調理方法。易經的陰陽和八卦,陰陽是胸腹,八卦順時排列是頭、肺、腎和水、肉、腹、胃和三焦、心和血、肝和膽。調理方法主要是飲食和導引術。道德經亦然,道是身體內各種各樣的通道,「名」在甲骨文含義是肉丁的沉澱,因此名是沉澱,是形成,是身體內各組織器官的最小組成成分。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例如:說血管吧,血管這個通道血液可以通暢通行,但是不是永久通暢的,中間會沉澱脂肪,形成脂肪栓塞,這時脂肪栓塞就是名,脂肪栓塞可以形成,但是不是永久存在的。後面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是講如何通過多種功法保持健康。因此沒有醫學時期,人們的健康是用飲食和思想調理加上活動來完成的。道德經其中一句「為腹不為目」,就是講飲食要考慮身體的需要,不要完全被眼睛看到的好和鼻子聞到的香所左右。


實在看不下去,怎麼可能沒關係呢?

有研究易經的都應該知道易經從它被作出來到先秦儒士間出現哲理化的跡象。而易經所主張的,是事情沒有永久的停滯、故有八個經卦及以此衍生的別卦。其中思想影響老子很多。由第一章「道可道…」已經驗證「變」的思想;而老子喜歡「水」、「嬰兒」是因為他們還沒固定形態,與「變」的思想相苻。其次老子主張物極必反之思想亦在別卦中可以看到。當極陽之時,陰會反噬;當極陰之時,陽會反噬。最後大家都知道「上善若水」,為何是水、何來説水善利而不爭?很簡單。水在易經是坎卦、坎卦即水,「坎為水、為群眾、為雨、為美德、為恩賞」且坎屬陰卦,有滋潤、養育之意象。故説上善若水。

在我看來,老子從易經吸收的道理比那些後儒生解讀得更完整。


中華文化以易為基,以道為本!


推薦閱讀:

道德經第三十三節中的「強行者有志」應該怎麼理解?
如何理解《道德經》中「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道德經>>哪個版本好些?
寫道德經的老子是不是一位無神論者?如何看待道德經被道教用來做為聖經和法器用?
道德經中,下圖中這段話如何解釋?

TAG:易經 | 道德經書籍 | 老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