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張愛玲在近現代的文學地位以及文學水平?


如果說「文學,都是一場盛大的造夢工程」——三毛的夢是洒脫又悲痛的,遲子建的夢是雋永又清新的,王安憶的夢是冗長又模糊的。

那,張愛玲的夢是怎樣的?我想,它是優雅又蒼涼的。她的小說里有燈紅酒綠,有皎潔月光,也有古典華貴的傢具和服飾,可是,這一切都籠罩在一抹昏黃的燭光里。除非撕毀它、燒盡它,否則這層底色是永遠也無法消除的。

張愛玲最擅長處理的,是兩種情景:一是,急速的社會變遷中,在新舊格局之間無所適從的舊派上海貴族家庭。二是,她可以輕易而又清晰地捕捉到人與人之間複雜且微妙的情緒變化。

張愛玲的小說鐫刻著深深的「鴛鴦蝴蝶派」的烙印,可是不同於張恨水通俗的愛情小說,張愛玲的作品對人物心理的細緻雕琢、對小格調設置的精心打磨、對情緒鋪墊的深入沉浸、以及腐蝕入骨的荒涼感,都已遠遠超越了都市愛情小說的局限——換句換說,張恨水之流只是勤奮的作家,可是,張愛玲是天才。

作為男性,在女性作家中,我讀慣了三毛、讀慣了遲子建、讀慣了王安憶,其實是不大讀得慣張愛玲的。如果你也是如此,那我的建議是:尋一個你愛的女生,在雨夜黃昏,來為你淺聲誦讀。因為,幾乎張愛玲的這一段文字,單獨抽取出來,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這也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結論:小說方面,單論文字之美,張愛玲可以說是無人企及的。(當然,只限於我淺薄的閱讀範圍)

散文方面:高中時讀過她的一部分散文,讀得不多,在她文字中屬於少見的一抹暖色。

插播一個小故事:有一次高中的作文,題目是《……的聲音》。憑藉著晨讀時背誦了幾遍的印象,我幾乎原文不動地把張愛玲的《花落的聲音》照搬過來。後來,這篇作文得了58分——滿分六十——怪我寫了兩個錯別字。

《花落的聲音》 張愛玲

家中養了玫瑰,沒過多少天,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聽到了花落的聲音。起先是試探性的一聲「啪」,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緊接著,紛至沓來的「啪啪」聲中,無數中彈的蝴蝶紛紛從高空跌落下來。

那一刻的夜真靜啊,靜得聽自己的呼吸猶如傾聽漲落的潮汐。整個人都被花落的聲音吊在半空,尖著耳朵,聽得心裡一驚一驚的,像聽一個正在醞釀中的陰謀詭計。

早晨,滿桌的落花靜卧在那裡,安然而恬靜。讓人怎麼也無法相信,它曾經歷了那樣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

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鮮鮮的,依然有一種脂的質感,緞的光澤和溫暖。我根本不相信這是花的屍體,總是不讓母親收拾乾淨。看著它們脫離枝頭的擁擠,自由舒展地躺在那裡,似乎比簇擁在枝頭更有一種遺世獨立的美麗。

這個世界,每天似乎都能聽到花落的聲音。像櫻、梨、桃這樣輕柔飄逸的花,我從不將它們的謝落看作一種死亡。它們只是在風的輕喚聲中,覺悟到自己曾經是有翅膀的天使,它們便試著掙脫枝頭,試著飛,輕輕地就飛了出去……

有一種花是令我害怕的。它不問青紅皂白,沒有任何預兆,在猝不及防間整朵整朵任性地魯莽地不負責任地骨碌碌地就滾了下來,真讓人心驚肉跳。

曾經養過一盆茶花,就是這樣觸目驚心的死法。我大駭,從此怕茶花。怕它的極端與剛烈,還有那種自殺式的悲壯。不知那麼溫和淡定的茶樹,怎會開出如此慘烈的花。

只有鄉間那種小雛菊,開得不事張揚,謝得也含蓄無聲。它的凋謝不是風暴,說來就來,它只是依然安靜溫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點點地消瘦,一點點地憔悴,然後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蕭瑟里,和這個季節一起老去。

PS:我又忍不住在末尾抖個機靈。

張愛玲在近現代文學的地位遠不如她在當代文學的地位。這一點,通過她的微博語錄就可見一斑:

水涼了還可以喝,心涼了連說快樂都是讓你難過。——張愛玲

一個女人在接近三十歲的同時,結婚就突然的變成一道必選題,於此同時,愛,卻成為了選擇題。——張愛玲

你不能去強迫別人來愛自己,只能去努力讓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其餘的事情則是靠緣分。 ——張愛玲

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都說張愛玲格局小,但是張愛玲太聰明了,聰明到時局變化彷彿都和他無關了。這樣的女人,真是叫人既敬又怕。

如此聰明的人,哪怕格局小也認了。講真,一般的男男女女,要是有張愛玲一半的聰明,隨便你怎樣都沒法不認。


嗷嗷嗷感激現當代文學如此邊緣化,沒人看慢慢更。

張愛玲首先進入研究者的視野和宋淇有關,宋淇把她的作品寄給夏志清,夏驚為天人,在《中國現代文學史》里以專章論述,國內逐漸關注到張愛玲其人。值得注意的是,夏將張愛玲的《金鎖記》評價為中國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對張極盡褒揚,稱是以藝術的標準評價,不受意識形態的影響。但事實上,夏至清的評價也有較強的意識形態性。縱觀全書,左翼的小說幾乎都未獲好評,所謂「藝術的標準」甚為模糊。同時,夏作為英美文學專業出身的研究者,本身有以西方文學為樣本,在中國小說中尋找類似作品的傾向,他自己在增補版的序言中也提到了這個問題。

【機場無聊更一發】

剛好前兩天在圖書館看到這篇文章,第二段所闡釋的,正是張愛玲「被發現」與重寫文學史的關係。這也涉及當時和現在文學史的維度(革命史綁架文學史)及其背後的意識形態。要說這個就太多了,了解到圖片的意思就可以了。張愛玲被看做是「海派」傳人,按照溫儒敏先生的劃分方式,張愛玲及滬港文學是第三代海派(第一代張資平、葉靈鳳;第二代新感覺派)。上海以其繁榮的商業文化構成了中國現代性的重要表現之一,與左翼文學形成對照。(為了表述方便,將海派與左翼對立表述,實則不準確,普羅小說和新感覺派互有影響,隨歷史變化)


文學地位因為格局、深度、政治等因素,比不上魯迅老舍等人,但是她的文字功底極其深厚,前兩年,深深被她的語言魅力所折服。《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一遍遍看,每次都會驚嘆她是怎麼寫出來的,對於女性的心理描寫,以及微妙的情境情緒的拿捏,都是大師級水平。到現在,純以文學水平論,我還堅持的認為金庸、張愛玲、沈從文是20世紀以來中文小說作家前三甲!


老老實實地按考試題目標準答案回答你:

1張愛玲是古典小說語言繼承者。終生稱讚海上花列傳吧,並親自翻譯過《海上花》,她的第一個伯樂是鴛鴦蝴蝶的代表人物周瘦鵑(可想而知她的語言是多麼符合舊中國的審美),他在雜誌上發了她的第一篇小說。

2因為閱讀外國小說,她小說里有明顯的借鑒意識流的傾向,也因此勝過同輩作家。

3張的小說有很多中國傳統意象,月亮,桂花等等。

4張在從前沒有現在的名氣,她的名氣很大程度來自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該書把她捧為天才。

5對於樓上說她語言上的無出其右,我覺得尚可商榷。汪曾祺老師表示不服。


不少小孩子眼裡,林徽因才是民國才女第一人,我只能說,他們宣傳片看多了,可能沒有時間看張愛玲


就憑傾城之戀這一部愛情小說,張愛玲就足以抬著頭鄙夷的看所有自以為在寫愛情橋段上有兩把刷子的言情大牛了。更何況張愛玲還有金鎖記和沉香屑第一爐香這樣更加牛逼的傳世經典。不過說實在的,如果沒有張愛玲,中國的大齡剩女的數量絕對能少好幾個百分點。


  張愛玲在20-21世紀的中國文學排名中,大概排在第二位。第一位沒有什麼爭議,基本就是魯迅了。事實上,文學地位本質上就是小說地位。其它的詩歌、散文、雜文等等都得靠邊。箇中原因就不細說了。

  至於為什麼說她大概排在第二位,因為有沈從文和老舍與他不相上下。這三個人,如何排位,則因人而異。女人有時候有天生的缺陷,就不是特長情節的描寫,基本上張愛玲的小說,情節都乏善可陳,甚至可以說整個鴛鴦蝴蝶派都是如此,但張愛玲有個天才的地方,她從紅樓夢汲取營養,開現在文學美之先河,這點目前來說無人能及。後世唯能與其相提並論的也只有白先勇。魯迅、沈從文同樣不怎麼特長情節的描寫,老舍稍好,但文字美感則有不足。

  情節、環境、人物三者結合得最好的數金庸,但他所寫的題材,實在難登大雅之堂。至於新一代的作家們,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實在說,沒能超越他們的前輩們。比如,賈平凹,莫言,這一代人的小說,毫無美感可言,他們處在那個上山下鄉、外語不受重視的年代,註定也只能如此了。

  樓上有提到一位作家,王安憶,我覺得這位作協副主席應該先買本辭典。


張愛玲不搞三偽文學,是真正的作家,三偽文學作家沒有資格評價張愛玲


張愛玲不寫三偽文學,她的小說反三偽的傾向很明顯,經當時在美國大學任教的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極力推崇,夏志清抓住了張愛玲反三偽文學這一傑出文學成就反覆渲染,重點宣傳,引起世界性關注,因世界文壇的主流一直是反三偽,張愛玲因其作品不寫三偽文學,得到當時一大批世界級文豪的推崇,從此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作家。夏志清其實推廣了好幾十位作家,只有張愛玲一人產生了影響。


……我看不懂,只覺得文筆好故事的切入點和視角卡的很棒,情節也很出色

總之是很優秀的近現代的愛情小說以及近現代的愛情小說家呢,粗鄙如我實在不能做出大牛一般的深入骨髓的理解

佔個位,再去拜讀一遍半生緣,期待能有不一樣的新想法


推薦閱讀:

余華的《活著》最讓你印象深刻情節是什麼?
有哪些比較好看的古典文學?
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会是谁?
為什麼有那麼多知友聲色俱厲的咒罵《紅樓夢》後四十回是一截臭氣熏天令人作嘔的脫毛爛狗尾?
中國文學為什麼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較弱?

TAG:作家 | 張愛玲作家 | 中國文學 | 文學評論 | 文學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