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里的死本能(攻擊驅力)是什麼?具體表現在那些地方?

作為兩種內驅力里的一種,生本能要好理解一些,死本能真心不明白


以前看過書,書名都不記得了,總之是關於佛洛伊德研究過程的一些事,故事自然也就記得不太清晰,甚至有跟別的混在一起的嫌疑。我懶得翻資料了,如果木有更專業的人回答,就湊合看吧。。。。

發現這個事情,是觀察小孩和母親的互動得來的。

母親離開,小孩自己一個在玩,「走啦」,「回來」,的遊戲。就是把球扔牆上,彈回來。母親回來之後,小孩就不玩了,安靜了。

於是得出的第一個結論,就是「重複」某件事,是慾望無法得到滿足的表現。於是突然想到,會不會人有從應激狀態,回歸穩定狀態的慾望,再往深里想,人可能有回到出生之前狀態的慾望,也就是死。


生本能、死本能它們統稱為性趨力,也有一個說法叫力比多

我自己用簡單的概念來詮釋,就是「暴力」「性」這回事。暴力最原始的作用就是獵食以維持個體生存。性最原始的作用就是繁衍以延續種族生存

而暴力跟性,都帶有死亡風險;不管是獵食和求偶上都有敵我的競爭。是的,就是競爭,每個生物出生之後,基本上都是被這種趨力驅使。

而人至自從知道使用能源( 最早是」火」 )、製作更精良的工具、還有戰略上的思維 ( 從採集到種植、從狩獵到畜牧 )、語言與文字的發明以傳承知識..等等智商上的進化,也使得人會去思考,為了生存不斷的想要控制與反抗,代價也越來越高,然後制約這種破壞力的道德思維也就相應而生。

所謂的文明或文化,就算你現在活在21世紀,你會發覺人其實還是在潛意識裡茹毛飲血,只是方法變先進、轉化罷了,用「衣冠禽獸」這個詞形容人確實不為過;仔細觀察生活周遭處處潛藏性與暴力的象徵:電影、戲劇、體育、電玩…。

( 插個話,人類的墳墓就是一種期望永生的慾望的表現 )

所以人其實是一個極為矛盾的物種,要不斷的在本我 ( 獸性 )超我 ( 道德 )之間抗衡。基本上佛洛伊德那套泛性論,如果有過精神官能症等..經驗,其實就會頗為認同。精神問題的出現,往往就是本我與超我間沒辦法達到一個適當的平衡

我自身發生過兩次抑鬱癥狀,一次是因為愛情 、一次是因為出社會的競爭壓力 ,這兩次其實追根究柢就是對生存與不斷輪迴的慾望感到厭惡,這種抑鬱狀況會讓你想到「活著真的只是太麻煩了」,向外追求慾望折磨人、乾脆向內自我了斷回歸平靜的感覺

至今我也是常常思考死亡這件事,但我算是求生意志強的吧。


該答的那個贊同最高的答主已經答完了。。。

舉個栗子講:

當外界(你的某位同事同學,朋友,你三姑姨太家的二姑少爺以及你隔壁天天為了雞毛蒜皮而大動肝火的老王)有些事情。觸及到你自己的自尊心,以及你自己潛在的自卑之處。比如說老王能打,你親戚帥或漂亮。或是老王體育運動比你強,他們和你不一樣,你內心有落差,覺得他很強,發自內心的自己想要超越或是變成他。這叫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變向叫做對自己的攻擊。這個攻擊很有意思,它在學術上有個術語叫"力比多"。從攻擊角度上如果涉及兩性差異,他決定了我們的性別認知和性取向。也叫性攻擊驅力。

不過拉康有個理念很有趣,」我在外界中凝視賽車手,他是他本人還是他是鏡子里期待中的我?"像男孩青年時期看到自己喜愛的籃球明星,油然而生的崇拜感和全能自大感。很好,這叫生本能,有了這種感覺會把其餘的自卑感拋棄到一邊,認為外界的那個鏡子里的我成仙了,但是真實的自己變成了死本能,這種狀況最極端見於精神分裂症,但是精神分裂症從人格結構以及發病成因上來講都要比這複雜。生本能和死本能強烈的人以自戀人格較多見。

這兩種人格:超過我的,我有落差,我要追趕,我要強大。(羨慕嫉妒恨,全能感控制欲,蔑視對手)不如我的,我有落差,我要幫助,我要照顧。(聖母心泛濫,想要竭盡所能幫助,想看你幸福過得好。)

生死本能結合在一體就是自我了,大概可以這麼理解了吧。


推薦閱讀:

希望未來從事孤獨症治療相關行業,數學專業背景是否有優勢?應該準備什麼?
哪些話曾無意出現,卻成為你的畢生信仰?
有什麼方法將每天睡8小時調整為每天睡6小時?
我的男友患有ADD/ADHD,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為什麼覺得自己以前是一個外向的人,而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內向的人?

TAG:生活 | 心理學 | 社會學 | 精神分析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