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在歐洲(德國)留學生活無聊是因為經濟問題嗎?

將來在畢業以後呢? 是不是也還是絕大多數只能在底層掙扎呢?

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個回答:

不好意思,身為德國留學生,我來道破大部分真像: 德國留學生喊無聊的原因只有下面幾點: 沒錢,找不到女友,功課難除了個別地方都是忽悠你的。

別拿德國城市人口少就來對比中國縣城,每座德國城市該有的都一應俱全,能跟中國四線比嗎?英國白富美還整天喊倫敦農村呢,這你也信? 更不要說德國大點城市了,你想玩什麼玩不了?哪像運動活動你找不到?攀岩滑雪帆船潛水,你在國內不容易玩的項目都有俱樂部。身處歐洲,旅遊多方便多爽就不多說了。德國高速不限速,要是留學富二代像英澳那麼多,人均還不得買倆跑車,你城市小,開車高速沒多久就能到大城市逍遙。

實際大部分留德學生沒錢而已。從來沒吃過米其林一星以上等級的餐廳,就敢整天喊歐洲沒吃的?(回應某樓答案,凡是說米其林工業化,看不上米其林的,99.5%是沒吃過,並且更沒吃過檔次在米其林之上的東西,也就是說,沒見過什麼是好的,自然會無知的黑,拿國內街頭美食距離的,真不好意思再吐槽你。)

其中一大一批是找不到女友,男友的德國屌絲,宅在家裡不運動不出去交流,好多天天去打工,累的要死要活,生活能不無聊嗎?

我認識有錢的德國華人沒有誰覺得生活無聊的。

來源:華人包括留學生在德國的生活孤獨嗎?

所以還想請問大家,在德國覺得無聊是因為缺乏能力這個觀點對嗎?

即將來慕尼黑讀書,希望大家給點建議。


2年前,回答了這個問題。題主當時提問的時候因為寫著歐洲,所以我把在法國的生態環境說了一下。

現在,已經遠離留學圈,所以對留學形勢不太了解。不過有些事情一定還在發生著。這兩年也在考慮是不是要徹底回去。畢竟在法國,除了「混日子」和「沒心沒肺」看不到太好的未來。我想這個也是在德國工作的大部分同胞們同樣能體會到的。

從05年出國到現在,國內的變化真的太大了。特別是在研發職位在國內的受重視程度和薪資水平。

===========================原回答=====================================

德法等歐洲國家因為不需要學費。除了少部分家境殷實。大部分國內家境其實一般。很多人也不是不想消費的確是沒錢。出去看場電影吃個飯,電影票學生6歐元,飲料2歐元,吃飯人均至少20歐元。那就是30歐沒了。而這錢對於一個節省的人來說,一個星期的伙食都未必吃到30. 我記得當時一個浙江寧波的孩子,特別的節約,一個月的伙食早中晚僅僅花了75歐元。很佩服這樣的人,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的在這裡扎了根。雖然期間奇葩的事情也沒少做。這當然是後話了。

至於酒吧,舞廳啥的那就更加不要說了。參加各種soiree也是要錢的。也需要行頭的。就是亞洲人愛的唱K在這裡也是有人均30歐元的最低消費的。不許自帶酒水,一瓶可樂賣你12歐。超市就十分之一的價格。去不去?

周末出去郊遊,交通費或者汽油費,帶零時食物的費用等等一個人也要至少8歐。對於經濟不好的同學,這個能買2.5公斤很好的豬排改善一周的伙食了。小清新般的郊遊,他們是不感興趣的。節假日的旅遊那就更加不說了。其實在這裡能做很多有趣的事情。就看你想不想去,有沒有這閑錢來花。

至於打工,我看過的打工能和學習平衡的很好的是少之又少。特別的一兩個能把握好打工和學習的也不能放大到所以的學生都這樣。至少在法國,只要天天打工的人,學習都不怎麼好,我前前後後自己也打工賺錢,倒不是生活費,主要還是出去旅遊,購買額外的電子產品,服裝等消費需求。在飯店類似中日韓法餐都做過,超市做過,送貨員做過,翻譯做過,教中文做過。但是都是在寒暑假期,或者周末,平時絕對不打工。但也覺得很累。還好自己還算努力,最後拼到個好的工作。同期認識的能做到打工學習兩不誤的也只2個人,且都是學習能力超強的人,極其佩服這種把打工當作是「消遣」的人。總之,學習能力要強,自己也要夠努力,打工和學習孰重孰輕分寸拿捏得當才能保證打工學習兩不誤。其實我還是比較推薦在空餘時間或者暑假寒假打工。 畢竟這個能很好的體驗生活,特別是在老外開的小公司或者商店打工,你能得到更加多的鍛煉,而且你的留學生活也會豐富多彩。

但是,現在出國留學的門檻實在太低了,很多人就是天天學習都未必能學好,高三那麼高強度的學慣用的是母語,在國內如果也就考個大專,高職,三本啥的就出國的人越來越多。(08年後法國留學生生源真的越來越堪憂。以前TEF沒有350分不行,不是本科錄取不行,德國當年我記得必須是本科在讀2年才能申請德國當地的大學。)畢竟在國外學習生活用的是外語。我們英語學了10年都未必能跟得上老師的節奏。不要說就學了1年多一點就進大學讀書的法語 德語 西語等比英語更加難學的語言。

(以下內容,心裡承受能力不好的請不要閱讀)

以上這些都不是最嚴重的問題。最嚴重的問題是,因為出國的經濟門檻太低造成的後期影響。娛樂不娛樂,無聊不無聊都僅僅是個人感受問題,並不影響其他人。當一個人沒錢要省錢的時候,不遵紀守法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

經濟差導致部分奇葩的人做出很多奇葩的事情。而且有些是大量存在,並且很多人不以為然。在留學群裡面大家交流」經驗「。所謂的中國人的小聰明模式開啟。友情指出那是違法的,他們還覺得你迂腐,不懂變通,不懂鑽空子。就如很多中國人移民的想法一樣,來福利國家就是來蹭這裡的福利的,不然我來幹嘛!有的家長也這樣教育孩子「寶寶,爭取留下來,享受他們的福利。」這樣的耳濡目染下,部分中國人能做出有損形象的事也就不奇怪了。有些我自己也犯過(第二條),但是還是做個總結。肯定還有是我自己都不知道的。

1,交通

交通票相互借著出行,覺得亞洲人的臉認不出來,但是等到檢票的要求出示證件證明,當然被揭穿。還有年紀超過25歲了,為了繼續」享受「學生卡的半價待遇,改年齡,拿他人的學生證辦,或者請其他城市的25歲一下的朋友來辦等等,導致了部分地區的中國人遇到需要出示學校開的證明並非學生證才可辦理。還比如,巴黎的94省享受地鐵票年卡25%價格優惠。也就是比學生卡還要便宜一半。最後,我當時住的94省靠進13區的房子,一室一廳2個人住。硬是」擠進「了7,8個人。

2. 迪斯尼

和交通卡同樣性質的事情導致了巴黎迪斯尼樂園專門僱傭亞裔檢票員來檢查中國人的迪斯尼年卡是否是本人的而不是網上租來的。因為第一次有了中國人開闢了這個買年卡出租的生意。說實話,我剛來法國第一周的周末就去了迪斯尼也是用了這樣的卡,是學長給我們組織的,他們給我們租的年卡---6歐。當年迪斯尼的票子網上預定也要29歐元。所以6歐的價格相當有優勢。我05年初來的法國,歐元是最高峰1比11.2,加之當時中國物價還遠遠低於法國。覺得真的撿到便宜了。05年這個」生意「只是起步階段,所以完全沒問題。06年就迪斯尼就有措施出台了。到了07年幾乎是很難用其他人的卡順利進入,因為就是進入了還有院內巡邏的會叫你出示卡和證件核實信息。大量的中國留學生因為這樣被要求補票或者被趕出迪斯尼。一張迪斯尼年卡幾乎一周來4 5次。連續一年。就是傻子都知道出問題了。法國學生論壇的戰鬥在法國最後也被警告,所有類似的廣告貼都被禁止。

3,合約手機手機保險

買了手機,再買保險後,送回國,然後申請手機丟失。(答主當年在巴黎的合租朋友就這麼做,拿了2個IPHONE4)或者徹底回國前直接去簽3
4個合約機,然後下午就去關賬戶第二天回國。直接白拿。這帖子居然在法國的留學生網站上還紅過一陣。此類事件層出不窮,也未必只有中國人做,但是最後ORANGE公司必須要求居留證的有效期在6個月以上才能簽合約機。

4,房補

法國是有房屋補助的國家,就是你租房,收入不到標準水平,國家給你付一部分房租。一個人最高能申請到290歐元。對,那麼奇葩的政策,其他奇葩的福利就不一一敘述了,因為不牽涉到大部分留學生。怪不得法國政府每年赤字,自己國家的還好說,連我們中國人都有。所以可見是多麼的」
博愛「。但是這個政策被中國人鑽空子的很多。有些人住在朋友那裡,用不到房補,就在網上賣房補號。當然被查出後,要求歸還從法國CAF拿的所有的房補,運氣好的話不需要罰款和追究法律責任。認識巴黎一個房東,幫助中國學生騙房補,結果鋃鐺入獄。

我們當年來的時候因為體檢排到了很後面,當中損失了5個月的房補。住的是青年公寓,房補很高,住在這個區域3個公寓的近20個新來的中國學生每個人都」損失「了近1200歐。後來幾個學生去CAF中心講理去,帶了個學長做翻譯。能理解,畢竟很多孩子就那麼點錢,過來都是每項補助都算進去了,少了這錢,最後幾個月難道喝西北風? 可是CAF是不理睬這個事情的,按照你的居留給房補也是規章制度。只能去找了警察局,他們說這個他們也管不了,是上面決定的。反正就是相互踢皮球。」有關部門「不管這事兒也很正常,難道要警察局承認工作失誤,再重發居留?我們基本都放棄了,但是其中3個學生還是堅持要「一個理兒」,又去了CAF吵著要這個」福利「。語言不過關,說不清,並在地上甚至打滾,耍賴。當然這樣做,肯定是被高大的黑人保安給」請出去的"...

以前大學研一實習期間,認識國內出來的一對夫妻,是國內交流學著。兩個人拿著一共5000多歐元的純收入。居然還去申請這房補,因為房補是根據你前年的繳稅單來決定。比如現在2014年的房補是根據你2012年度的收入水平來判斷的。他們剛來,肯定是沒有這個記錄的,只要在網上申報自己」無收入「就好了。可能是問詢了房補的辦理方式和方法,然後幫助他們辦理的人談起或者其他原因,這件事情被研究室很多人知道了,部門的領導叫他們去談話。因為在法國人眼裡,他們根本不需要這個給窮人的錢,他們的收入加上研究室給的低價房子,日子已經過的很好。而這房補等福利的錢是其他繳稅的法國人提供的。他們在這裡呆一年也不用年底報稅,享受研究室給與的低價就近房子,吃飯是在食堂,也是政府給與的補助。再去申請這房補的錢在法國人眼裡等同偷竊。就為了這區區200多歐元一個月,值得么。而這種影響是很糟糕的。我們可以自我安慰說,很多中國人沒素質是因為沒接受過高等教育。現在連有博士頭銜的人都那麼做。這怎麼解釋?而且一對夫妻5000多歐元的純收入在法國真的過的太好了。(法國每月收入超過3400歐元就是在10%裡面了。這還是稅前。)

5,醫保卡。

剛開始醫保卡是沒有照片的。大家借用也是十分平常。最近幾年為了杜絕此類事件加了照片,但還是有人相互借或者租用其他人的醫保卡。畢竟醫生也不管是不是你這個人,就算看了也未必能分辨出我們。學生的醫保卡十分的便宜,補助保險一年才90歐元。很多人還去申請到了法國低保的保險CMU。然後再租借給其他需要的人,換取經濟利益。特別是牙醫,眼鏡等還需要買附加的保險。2012年巴黎查出很多溫州籍中國人大量使用自己的醫保卡配太陽鏡,眼鏡的事件。一下子又把中國人推到了風口浪尖。這就於自助餐心裡,我交了錢就該多吃多拿,吃回本。醫療你交錢本來就是為了防止萬一,這萬一萬一不幸反生,你能用其他人的錢來給你治病。但是每個人都是配眼睛和太陽鏡,你以為法國政府是吃素的? (有些則是自己不要配,給其他人去配,最後你的檔案一個是500度近視,另一個是200度的太陽鏡。 第二年,你再出租給一個800度近視的。)所以福利國家的思維真的相當的共產主義。但是很多中國人就覺得,我又沒得病,憑什麼交那麼多啊,這不是應該政府出錢的么,我交了就要拿東西拿回來。有事兒沒事兒就去醫生那裡配藥(巴黎的中國醫生好幾個都是只問你要什麼葯,不問病症的,一個人拿著好幾張醫療卡去配藥那是家常便飯。)

還比如,在留學生網上,還有人發帖「教導大家」怎麼不用交急症室的費用。因為在法國,治病救人不像國內需要你先拿錢出來。這裡進了急症室填一點基礎的信息就好了,而且就算沒有醫保卡,都給你治。 所以很多人故意亂填個人信息。舔錯地址,或者把自己的名字故意寫錯。最後當然不會收到醫院寄出來的賬單。

6,空頭支票

法國還是保留了個人支票的使用。支票最大的缺點就是無法辨別空頭支票。有些留學生在走之前,先關了賬戶,然後用剩下的支票去各個超市或者接受支票支付的商店大量採購。超市工作人員就是記下了護照或者居留的信息,但是支票的對賬至少在一周。而這個時候,人早就回國了。因為欺詐屢禁不止,現在幾乎除了家樂福,歐尚等大型超市,法國SNCF鐵路售票,絕大部分商店已經不接受支票支付。

7,考試作弊。

這個因為他們法國本國人的概率也有,所以不詳細闡述。只是因為這個,後來的中國人不許帶電子詞典,後來連紙質的字典也不能帶。因為查到中國人申請使用各種形式的字典,把公式,概念等輸入或者抄在字典上。這個對高年級來了幾年的無所謂。剛來法國不久的,字典有時候能救一個人不至於掛科。題目因為一個字看不懂,或者審題錯誤那是很悲催的。

8.代考,

又是覺得老外老師區分不了中國人的臉。補考時代考。最後被查出。

肯定會有很多人不喜歡這個答案。或者覺得這個和經濟或者生活無聊沒關係。那麼請摺疊我。

9,補充

我們當年來的時候,住的公寓,條件還算不錯。樓下有免費列印,複印等服務。我們是第一批大量入住中國學生。以前這個機構並未接納如此多的中國人。不到半年,列印服務沒了。複印只能把東西遞給concierge,讓他來幫你複印。其中緣由,我想不說大家都知道。我覺得又是那種自助餐的心裡。覺得付了房費,就該多享受提供的服務。

學校食堂,鹽,糖,胡椒,各種醬料比如番茄,法式芥末,蛋黃醬等很多都是有散包裝的。為了「節約」。抓一把揣兜里。紙巾也是在外面隨便拿的,拿個「3,4萬」揣包里。別以為人沒看見,只是有時候人不說罷了。碰到一次一個中國男生,應該是剛來的。被一個阿姨就指著罵。他還笑嘻嘻。 給跪了。盤子上堆滿了各式佐料。也不馬上包起來,就在那裡侃侃而談吃飯。怎麼會不被發現。其實那些什麼鹽啊,糖啊又都不貴,幾毛錢能用大半年,何必去貪這個小便宜。雖然法國人有的也那麼做,但是別學壞不學好啊。

小結

我在法國留學生活加上工作已經邁入第10個年頭。當時選法國也是因為04年中法文化年,覺得法國氛圍比較好。家庭某一線城市雖然也條件不錯,但是覺得英國,加國還是貴了一點。加上歐洲大陸有親戚。就選擇了法國。我前後留學總共花費大概在80萬人民幣左右。去掉國內的中介,讀語言,等費用。大概在75萬,包括剛來的一年半的語言學習和預科,大學加碩士5年。近7年的學習,加上我打工賺的也就是一年平均在12萬。當然有人會覺得我花了多了點。有些人一年5萬就好了。但是,我要說的是,你怎麼節約是你的事情,請節約自己的,不要最後節約到其他人身上或者去鑽政策空子。

不是專門來揭中國人的短,真的希望要出國前,好好想想,國外並不是那麼容易混的。家裡的經濟狀況行不行,自身的學習能力怎麼樣。最簡單就看自己的英語能力,學了10年都不能說,你覺得出國1年多能學到什麼水平? 不要說語言環境。中國人大多抱團。可以說除了上課有限的時間,大部分時間都在說中文。就是出去後,少做為了幾毛錢丟臉的事情。不要最後出去好幾年,就為了生活費打工了,沒時間學習,逃課嚴重,打工晚了回家又覺得累不想看書了,導致正規大學考試不通過,沒辦法,進個垃圾學校,最後混個幾年什麼都沒學到,拿個野雞文憑,英語忘光,法語又半吊子,家裡的積蓄也基本被敗光,這樣的人看到的,聽到的真的太多太多了。


無聊是一種奢侈無比的東西。

獨居五年,在德已近四年。實在很少有體味到無聊的感覺。獨居的前兩年自不必說,準備各種考試,繼而奔赴德國學習,過出國適應觀,加強德語,加強專業都在這獨居的頭兩年。各種艱難與味道,相信經過這麼一遭的朋友都能體味。頭兩年中實在是體味不到無聊的感受。

從獨居第三年,即來德一年後開始,學習和生活都穩定了下來,對於我這樣的欲拿下一博士學位的人來說,學習和生活變得極為有規律,而對此之作戰也從短兵相接的「亮劍」變成了持久對峙。這樣規律的生活,似讓旁人看似極為乏味,獨有自己能感受到每日自己在陋簡的家中與清靜的辦公室中的進步。我大致也是在來德一年後十足有了自信,心中能確認自己的確是一塊做研究的好料,其中不小的原因,是我發現似大部分人無法承受這份清寡,而我卻能獨享之。有人說,這世上大抵分為兩類人,一類愛群聚,因為他們需要從聚集的人氣中獲取能量,另一類人愛獨處,因為他們需要在獨處時將自己的那份清寡轉化為能量。如果恰以這樣的世界觀來看待人類分劃,我倒是樂意鑽進後一群分類之中。

在德華人友人大致二十餘人,他們亦有類似疑問,當然直接得很,你寂寞嗎?

對於我來說,實在沒有什麼寂寞可言,今夜我能與熊彼特聊聊《經濟成長理論》,明早起散步去辦公室後又能見到格拉斯,掏心得談談《城市的勝利》等等等。一瓶啤酒,去中餐館打包來的雞爪,一本好書配著一盞燈,熏熏地讀完它就能讓我開心上一整夜。好的是,這些友人都深知我的愛好,欲拉我出來一聚,也都能提前詢問,也能知道我掛著黑眼圈是昨晚又讀晚了,能知道我聚會多沉默是因為我一開話夾子就會略無聊,故我還是沉默聽眾友大家聊聊段子,大家都可一笑。

德人吾之摯友大致也四人而已,德人深交不易。此四人都非開個學術會議這樣的泛泛之交。其中一人精通中華文化,他和我說,我是一個「比他還德國的中國人」。德國的一面是,凡是皆預先很久做好功夫和計劃,尊重他人的時間,不願麻煩他人,卻也容易有些距離感,這點極為德國。但是骨子裡卻還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不過可能卻已經是你們中國稀有的品種「讀書人」。

的確與充滿豐腴與趣點,思想雜燴,活動眾多的國內生活來說,這裡的生活顯得清寡了很多。但是卻為了我這個職業提供了足夠優渥的土壤,不必去受一些自欺欺人的教育,不必糾纏於zz正確而能從人類整體發展的角度來思考等等等。

我一直在想,也許再過兩三年我就會一輩子怕是沒有了這樣獨居的機會了(是的,我更願意比自己的老伴先離開這個世界,因為到了晚年她先走了,我眼瞎耳聾已無書可伴,殘留著亦是無趣。但我知道先於愛你的人走,卻是極其殘忍的事。)。不知屆時回過頭怎麼看待這近八年的獨居生活呢。

恐怕印象極深刻的幾個關鍵詞是充實,有計劃性,每日都能感知自己的進步和餐食不太健康吧。至於無聊,對我來說,真的太貴了,消受不起。。。。


我跟女朋友在德國三年了,確實越來越無聊,主要感覺是很難融入這邊的社交圈,而且這邊人交流的方式更多的是一起啤酒一起燒烤一起聊天,很少有可以不喝酒好好聊天的時候,感覺不是很對胃口。

至於吃的方面,米其林我們也去吃過,海鮮大餐也吃過,每次吃都很驚艷很好吃,但是再好吃,最多一個星期我就發瘋了似的想吃中餐,飲食習慣這個東西不是說改就改的,就算牛排Schnitzel沙拉土豆意麵披薩換著來,最多一個星期我還是得吃大米飯。

再說運動,這個德國確實有優勢,我跟我女朋友經常跑步抱石做瑜伽什麼的,冬天也會去滑雪,讓人開心很多,是個調節心情的好辦法,而且身體健康了精力也會更充沛,就沒那麼喜歡宅在家裡了,還能認識很多朋友,對促進社交也有效果。

國外再好,也不如故鄉,每次回國我都有種終於活過來的感覺,烤羊肉串兒跟米其林不能比,但是你吃的時候心情一樣嗎?這就是客場和主場的區別,也是活著和生活的區別,至少對於我來說。德國是個好地方,離開後我會非常想念這裡,但是我還是必須要回國。


是因為德國人讓我們覺得無聊好嘛!

作為天生喜愛和別人聊天的人,我實在不能夠理解為什麼德意志民族的大多數人不知道怎麼和人正常交流......

說幾個例子吧。

鄰居R是一個變態,20歲左右還在讀高中。當然這沒有什麼奇怪的,奇怪的是,他喜歡自言自語。

就是走廊里都可以聽到他咆哮的聲音。

就是這個樣子。

咆哮之後就開始自己和自己聊天了。「啊,今天天氣真好,」「啊,我要幹些什麼呢?」「啊,我...」

我的心好累。天天都能聽到他自言自語。

見到他的時候,他一句話都不說。Hallo一聲就走了。

所以,你的話都是憋著給自己說呢???

-------------------------------------------

其餘的大多數正常德國人,在聊天方面的水平真的是一個,呵呵呵。

所以,作為外國人的我們,到底為什麼要費盡心思找話題呢?我們明明是弱勢群體好不好。

剛來德國的第一年,我發現和他們聊天只要有五秒以上的停頓,不管之前聊的怎麼樣,大多數人頓一下, 然後就不打招呼地走了。

搞得我每次聊天的時候還要盡量不要讓話題出現空白。否則又得一個人在風中凌亂。

而如果你接觸的德國人沒有去過亞洲,或者只去過泰國,呵呵呵(只去過泰國感覺更糟糕,在他們眼裡亞洲成了情色之地)那麼他們心裡的中國,和你心裡的中國,完全就不是一個國家好嘛!

二逼德國人眼中的中國。我.......

正常」德國人眼中的中國。呵呵,有道路有樓房還有車。

「非正常」德國人眼中的中國。這個群體在德國不知道有沒有佔到百分之十。一般都是去過中國或者見多識廣的。

既然他們眼裡中國如此落後,那麼這種感覺自然會不自覺的流露出來。

其次,你會發現,你和大多數德國人的層次完全不在一個面上。你所積累的文化儲備和歷史常識,對於他們來說是天方夜譚。

你說《茶花女》,你說《紅與黑》,他們的表情一般是這樣的。

你說的都是些什麼呢?

和他們玩桌游,我需要描述一本書。我將紅色和黑色的兩張卡片放到他們面前,提示這本書和顏色有關。

他們又是這個表情。

《紅與黑》這本書很生僻嗎?我說完答案之後,他們一個個義憤填膺,嫌我出題太生僻。有些人居然懷疑這本書是我編造的。。。」從來沒聽過這名字,什麼怪書啊。「

我。。。。。。。我還能編書?呵呵呵。

所以,德語說得再好,知識儲備不一樣真的害死人。。。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只在歐洲轉悠,去一趟北美或者澳洲就覺得自己去過整個世界了。

不止一個人告訴我,他們在亞洲肯定活不下去,說不定生活會太艱難。太混亂。

然後個別去過中國的人,回來之後的內心世界是這樣的。

完全炸出新世界!

去過的人給沒去過的人不斷說中國多發達,其餘的人的反應一般是這樣的。

所以,人和人之間日常交流是必須的,然而如果你們經常雞同鴨講,三觀又不一致,最主要的是他們不會聊天,這日子能不無聊嗎。。。

這一點對與我來說最致命。

然而呢,如果你接觸到德國的外國人,就會發現,你不是唯一。

我之前的美國外教對我們說,德國人真的好冷漠,嗚嗚嗚。

韓國人表示,這德國怎麼可以這麼無聊,人怎麼可以這麼高冷。。。我要回韓國。

日本人說,我跟德國人真心玩不來。還是和中國人玩得來。(你們不是兩個最相似的國家嗎。一個日本,一個德國,三觀完全一致有沒有,一戰二戰就能證明很多事了)

土耳其人和德國人的戰爭已經持續多年了。我以前每次買土耳其肉餅的時候大叔就會以Kinder Doener的價格給我包一個巨大無比的。看到德國人立馬冷漠臉。

感覺裡面的烤肉都會掉出來了。

我付2,5歐元,德國人4歐。還比我的小。

哈哈哈哈。

不過呢,他們雖然聊天能力很低下,但是賣的東西確實物美價廉質量好。

煩的時候去outlet心情翻倍。

或者去DM買面膜一張人民幣5元還能用好多次。

或者去旅遊,去郊外,確實能暫時緩解這種煩惱。

(心情真不錯。)

不過,去購物的時候還是一個人去好,或者和三觀一致的中國夥伴一起。

否則,你買什麼他們都驚訝地說,

」這麼貴?「

」這麼貴?「

」這麼貴?

我買了一個四十歐的包,人民幣兩百八,德國小夥伴充滿譴責地看著我,「你有這麼多包,又買!太貴了!「

我。。。

就這樣。第一次寫這麼多,點個贊再走吧。


首先題主說的情況的確存在。中國學生相對喜歡抱團,在德國的生活也的確相對單調,但是這不僅僅是能夠靠所謂的「無能」來解釋的。

有錢會花自然生活相對精彩,這樣的情形放眼四海皆準。德國不收學費,生活費相對低廉,吸引了大量經濟能力相對不強的學生來留學。但是同樣在德國,因為社會流動性低而導致階層之間涇渭分明,生活檔次差距很大也的確是不爭的事實。

在德留學生在國內大都屬於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生活水準在國內來說還是相當不錯的。但是在德國由於人工成本很高,很多事情只能自己來做,自然生活狀況比不上國內。而且也有很多額外的開銷讓人很難負擔。

就比方我剛到德國的時候由於沒有學生宿舍,在旅館裡面住了一個半月。然後自己和朋友找了間全空的房子,連電燈都沒有。自己借了輛卡車從宜家買傢具,四處找人幫忙接電線裝電燈。廚房一套起價1000歐,只好四處去找舊的組裝下用,的確蠻辛苦的。尤其是退房的時候還得刷牆,84個平方的房子工人報價就是1200歐,只好自己動手。住宿舍雖然相對便宜,但是也有自己的煩惱。要是不幸遇到幾個印度室友天天做飯,那你就真的能理解德國鄰居對印度人那種發自內心的厭惡了。

在德國生活選朋友的確很重要。的確有人業餘生活就是自己蹲在家裡打遊戲或者成天研究菜譜自己做飯。開始的時候由於德語問題聽不懂課落下課而導致畢不了業的也不在少數。德國人裡面收入高的周末出去玩熱氣球,攀岩,滑雪,滑翔傘的太貴去不了。再次一點周末去家還算好的餐廳吃飯,前餐加甜點一起至少也得30歐。願意主動和你打交道的很多底層的德國人生活習慣混亂的也不在少數。選不好朋友反倒是給自己添亂。

和中國的大學一樣,德國的大學生活也是和社會脫節的,作為外國人在找實習的時候的確相對困難。最可惜的是走錯了路沒人告訴你。以前有個學長學習極其努力,放假一直打工,成績極好1.7分機械製造碩士畢業卻一直找不到工作。後來請朋友看了之後說除去口音問題,他的實習也做的方向不對。因為在德國6年基本都在大眾的流水線打工(收入更高)所以基本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實習經驗,碩士幾篇論文也因為求方便而選了不同的方向。最後實在找不到工作也只能回國。父母失望,自己壓力也很大。

除此之外在德國由於技術保護的原因作為華人很難進入真正的核心研發,所以畢業後找到工作也很難有升職的空間,收入自然相對要低一些,生活也的確會拮据一些。

回國的話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畢竟國內競爭壓力也很大。親身見過一個事情,國內一家民企招了一個留德三年機械製造畢業的碩士生,本科也是名校。月薪約定1萬5,主要是用德語和德國供應商溝通交接貨。結果入職一周就被解聘。因為打電話的時候商務條款溝通不清楚。德方希望換回原來的英文翻譯,那英文翻譯還不懂技術。結果那位仁兄一周就被解聘了。當時自己還沒來德國,覺得那位一定是高分低能,能力太差。後來自己也在打工的時候做詢價才知道用德語做商務交流到底有多困難。一個機械生沒涉獵過怎麼可能做得來。

絮絮叨叨說了很多希望對題主和看答案的人有所幫助。德國居不易,但是這裡絕對有值得我們努力的地方。在看到別人困難的時候同為中國人就算不方便施以援手也請給多一點尊重。


看了幾個貼。有點受不了了。你們真的活在上世紀啊!有錢的多了去了。現在大多數的孩子出國都不打工了,花錢起來算是比上一代大方,至少身上的名牌比普通德國人多得多好吧。

我剛到德國的時候覺得小地方好無聊,我的德國同學說,不會啊,你可以去遠足、去划船、去游泳……他們每個星期都有活動好吧!但是當時我都覺得這也算活動,德國人好無聊~

這些活動真心跟錢沒!半!毛!錢!關!系!

很多我見過的中國孩紙,唯一的愛好是在家裡網購和打網路遊戲。你告訴我,這兩件事情哪一件不是要花錢?他們的問題不是沒有錢,而是不願意融入!

不願意看電影,不是因為貴,幾歐的電影票,比國內還便宜好吧!也可能只是不願意看沒中文字幕的電影好吧!餐廳神馬的,在local餐廳吃一頓20歐,在國內也是ok的好吧!也可能只是不想去跟人聊天好吧!

所以他們缺的不是錢,而是缺的是去欣賞別人的文化並且願意去體驗。說自己無聊的人,出國和沒出國沒半點區別。


在德國呆了四年,發現錢這東西,除了買書,根本沒啥用……

雖然買了一屋子書還真就不無聊了呢(笑

所以我真的覺得對於留學生來說,和無聊最沒有關係的真的大概就是錢,什麼性格啊顏值啊情商啊德語水平啊學識啊勇氣啊都比錢在這個問題上重要到不知哪裡去了。


感謝大家謬讚!對於最後的火鍋新做了修改,因為君豪不再做自助火鍋改成點菜了。

看到題主最後一句說是要到慕尼黑讀書,感覺我的情況很適合回答。先稍微說說我的狀態,在慕尼黑已經第四年了,前面三年本科,今年剛剛邁入碩士。

====以下為12月6日的原文,字數約5000,對格式進行了一些修改,感謝 @眉兒 的建議====

如果你問無不無聊,我只能很遺憾地說,確實沒有國內有意思;但是是不是因為能力或者因為金錢,就另當別論了。接下來非常長,是以時間順序來寫的,每一年之間用單線來分割,我會把一些我覺得重要的用粗體方括弧單獨成一段,裡面是一些個人經歷,主要是寫個感受分享一下。

------------------------------------------

剛來德國的第一年感覺整個世界都是昏暗的:

第一點是人生地不熟,很多東西都不知道怎麼弄,也會受到一些歧視和不理解;

第二點雖然在國內已經學了七年的德語,但是因為課堂上專業辭彙實在太多,老師又是口音各異(巴伐利亞語你可能也知道比較難聽懂),還是覺得非常非常吃力。每天辛辛苦苦上完課,回到家還要各種複習,包括聽上課的錄音,然後還要自己燒飯,加之化學專業的實驗特別多,工作日時間因此非常緊

於是就帶來了第三點,那就是到周末已經沒有力氣再出去,買買東西洗個衣服吃口飯複習複習功課周末就結束了。

第四點,作為一個比較保守的聯邦州,慕尼黑又是宗教氣氛很濃的城市,所以很多國內豐富的娛樂設施(比方說KTV密室一類)這邊都沒有,於是就算是有很長的假期,也只能經常宅在家。

【題主沒有說是哪個專業,我就自己了解的情況來說一說,相對來講,文科專業尤其是語言學需要寫文章做報告特別多,每個學期至少有兩三篇Arbeit要寫。工科專業需要做一些實習一類,也有實驗,還可能會作各種小的項目所謂Gruppenarbeit,需要Teamfaehigkeit。理科專業的課程一般比較深,需要nacharbeiten比較多,實驗寫報告也是一個大頭。】

綜上所述,剛來的時候覺得特別無聊,無聊的首要原因其實是忙得沒時間,同時並不習慣這邊的娛樂方式

----------------------------------------------

第二年漸漸習慣了這樣的生活,聽課漸漸步入正軌,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也沒有以前那麼多了,周末偶爾會出去跟朋友們郊遊。同時因為比較喜歡歐洲,所以做了將近兩個月的歐洲旅行,感覺非常長見識,也認識了很多的人。雖然有這麼一次長途旅行的經歷,但還是明顯感覺跟國內比起來,還是有些無聊。

【這裡插一句錢的事情,一個月的旅行經費如果比較省的話大概在2000歐元左右,對於答主來說,一年裡面有這麼一次大型支出並不是特別多。而在慕尼黑的生活費每個月如果房租在300歐出頭的話,一共大致700歐左右(這個城市基本也屬於德國最貴的城市之一了,尤其房子飽受詬病),這個價錢高還是不高因人而異,但是確實已經是歐洲乃至世界上比較便宜的了,而且700歐的生活也不能算很差。】

這裡的無聊指的是:第一點,你很難融入到德國人的圈子裡面去。在你能跟德國人做正常的交流之後,你會發現你的德語水平還是差人家不知道幾條街,人家講個笑話就算給你解釋了你也理解不了,德國人又並不是一個願意跟外族人面孔的人交心的民族。所以在跟德國人一起出去玩的時候你會感覺到有些孤獨,久而久之的你可能漸漸地就不願意跟他們玩了。所以很多人說在海外中國人抱團,我覺得這個可以理解,因為如果你想要融到他們裡面去的話,你必須盡量克服你自己黃種人的臉的障礙,把自己變成德國人,而這正是大多數人不喜歡或者很難做到的。

【這方面可以從土耳其人身上略知一二,在德國最大的移民群體應該是土耳其人,對於大多數土耳其人來說,部分已經是第四代第五代移民,即便已經自己的德語說到德國人母語的水平,即便自己很多習慣都跟德國人沒有任何區別,但是還是難以得到德國人完全的接納,幾乎交不到真心的德國朋友。除此之外,德國人本身是骨子裡的高傲,他們很禮貌樂於去幫助陌生人,但是如果想走近他們的內心世界很難。】

第二點就是,在你有一些空餘時間的時候,你會突然覺得不知道該幹什麼。可能剛剛開始一年的學習非常緊湊,造成你要幾乎從頭開始認識人,慢慢地去試著去加入一些群體,而這個過程對於一般人來說往往並不簡單,除非是性格非常開朗的人。同時,這裡娛樂活動的單一也是造成這種感覺很重要的一點,如果你不願意各種party喝酒蹦迪,不願意去聽一些歌劇音樂會,不願意到處旅遊,不願意吃一些美食,沒有什麼體育愛好,你其實並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做。我認識的人裡面有這樣的人,非常喜歡宅在家裡,各種打遊戲看動畫,倒也自得其樂,那是因為他們視旅行和社交為一種很浪費錢浪費精力浪費時間的事,這種事情也因人而異,就看題主的愛好究竟是什麼了。

--------------------------------------

第三年對於我來說是比較深受打擊的,因為課程突然一下變得非常之難,而辛辛苦苦堅持了將近三年異地戀的女朋友跟我分手了,讓我突然覺得一點盼頭都沒有,所以很多事情做著就提不起來精神,不不不有點離題了,總之快畢業的時候時間非常緊,論文和考試全部壓在身上感覺壓力非常大,也就沒有顧及無聊還是不無聊這種事情,專心地考雅思搞學術和療傷去了,但是還是做了一次旅行,為期一個月左右,此段略。

---------------------------------------

今年也就是第四年開始答主開始讀碩士,碩士第一個給我的感覺是課程輕鬆一些,因為課程跟實驗可以自己選擇分開進行。

【對於我們化學系來說,本科基本每學期都是5、6門課加上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大部分要寫平均每學期10個報告左右,每個報告10頁左右,這些在一起就會很累人。】

【突然空閑時間多了很多。我便擔心自己會沒有事情做,因為畢竟沒有認識什麼人,玩的話也不知道跟誰一起,於是就去餐廳裡面打工,美其名曰體味世間冷暖。這是我在德國第一次打工,每個小時賺6歐元(這個薪水比較低,一般來說都是8歐元起的,但是一言難盡),每周大概三天每天四個小時左右。在打工的這段時間雖然很累,但是我覺得學到了很多東西,也稍微有一點對生活品質提升的看法。】

在打工這段時間,我會觀察來這邊吃飯的人是怎麼樣交談的,他們的言行舉止如何,哪些人是比較有檔次的,這些人為什麼有檔次,如何在短時間之內留給別人比較好的印象,怎麼樣說話比較得體等等,我覺得了解一些社交的禮儀和正確方式是有好處的;我會去研究餐廳的(意式)裝潢,去思考為什麼這樣的裝潢能給人以很舒服的感覺又並沒有很多距離感,如果是我自己的房間,我應該怎麼裝飾才能讓生活稍微有些色彩

【說到這裡又要提一個題外話,因為我們住的是6人WG,然後我們有一個德國女生,每次快到什麼節日的時候,比方說萬聖節聖誕節復活節,她就會給自己的房間和客廳擺上各色的裝飾,同時打掃得乾淨整潔,非常有節日喜慶的氣氛又不落俗套,我覺得裝飾房間也是能夠使自己生活不無聊的一個方式,你想家徒四壁,你看起來會不會覺得很不想回家,而如果家裡不僅溫暖,而且有自己喜歡的很多元素,比方有自己喜歡的明星、小動物的照片或者畫家的作品,是不是感覺就像回到了自己在國內的家一樣呢。而給自己房間裝飾並不是奢侈的一件事情,買幾張小貼紙,買一個有收納功能的東西把攤得到處都是的書啊吃的啊什麼亂七八糟的放進去,換一張舒服一些的椅子,這些加起來可能50歐元都不到,但是卻是長期的、可以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情調的方式。BTW,答主15年準備買一本莫奈的掛曆,25歐元可以用一年,但是往房間里一掛感覺頓時愜意了不少。不知道題主是男生還是女生,本人作為男生,還是覺得簡潔明快的一些小裝飾會提升生活質量

關於這個扯得比較多,接下來說。打工之餘,我這邊的WG搬進來一個中國的室友,特別愛玩的一個人,開始帶著我各種認識人,參加各種活動,我頓時覺得,原來在德國還可以這樣生活,下面是一些具體的活動。

第一,我們基本上每個星期都會出去打兩次左右的羽毛球(此運動可替換成任何一項其他的運動),這個活動是不費錢的,在慕尼黑讀書的同學可以在一個叫做ZHS的地方辦卡,每個學期7.5歐元,你用這個卡可以參加這個裡面提供的很多很多體育活動,包括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各種健身操、力量訓練,還可以辦一張游泳的卡,每個學期15歐元,換算成每個月才3.75歐元,相當於在食堂吃一頓飯的價格,所以非常划算,而且鍛煉了身體又豐富了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我們會每周一次左右叫同學過來,我們自己燒飯,大家一起吃,這個活動也並不是奢侈的,6個人吃飯,即便買很好很好的材料也只用花個30歐元,每個人攤下來才5歐元,每個月摺合20歐元,相當於支出的3%,但是燒菜的過程很享受,吃飯更是開心,結束了還可以一起打打牌聊聊天喝點酒,所以也是推薦的活動。

第三,就是出去去餐廳吃飯,這個稍微奢侈了一點,如果覺得負擔不起也可以考慮放棄,但是好處在於,你吃得到你自己燒不出來的東西,作為學生不太會去米其林這種地方,但是一般的法國、義大利或者西班牙餐廳,做出來的西餐的味道還是比較地道的,在中餐館的話可以吃到火鍋回想家鄉的味道或者吃些港式茶川菜一類的特色菜,每頓飯大概20歐左右的人均消費,也就是說一周一次的話每個月支出80歐元,這個支出也包括在那700歐元裡面。

但是以上這些的前提在於,你要有時間去進行這些活動:大部分還是比較花費時間的,所以不建議剛來的時候這樣玩,不然很可能會荒廢學業,除非你已經達到了學霸或學神的程度。慢慢習慣了這邊的生活之後才可以漸漸這樣,本人也算是累了好多時間才有今天這樣豐富的生活的。這個學期的生活讓我覺得非常像國內讀大學,各種下館子大家一起玩,讓我體會到很大的歡樂,從此生活充滿了樂趣。

----------------------------------

至於工作是不是會在最底層混,我覺得並不然。

我也認識很多在這邊工作的人,他們做著一些非常體面的工作,比如IT行業,PWC的HR或者Consultant,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等等,雖然工作比較辛苦,尤其PWC需要進行一些加班,但是生活得也還是很好,拿的薪水是比較豐厚的一般還有一年將近一個半月的年假可以休。根據答主自己的了解,單單從收入上來講德國是一個均富的社會,意思是說,你做什麼工作,其實拿到的工資差別並不是很大,你可能拿到的工資稅前很高,但是越高就交的稅越多,所以稅後大家都差不太多,如果不是一些高端職業諸如醫生教授律師等等或者自己創業的話,平均月薪在2000到3000歐元左右,而德國的物價並不貴,每個月少說500歐的可隨意支配收入還是可以有的,可以攢錢買車開,可以用來度假,也可以寄回國內。

我覺得有一點就是需要提到的,就是這裡並不是國內,你可能會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你無法習慣無法接受的東西,可能會覺得還是國內如魚得水,同時國內的發展空間要大一些,畢竟國內現在需要各個方面的人才。儘管如此還是建議畢業之後先在這邊工作一段時間拿到一些寶貴的經驗,再去考慮到底要不要回國的問題。

工作的同志們生活也可以不無聊,我會跟一些人一起周五踢一場球,兩個小時左右,每場支出2歐元,室內略貴大概5歐元左右一次,但是這也是一項強身健體的活動,而且偶爾還可以一起吃火鍋或者燒烤等等,總之也是一項社交活動。他們會經常去酒吧喝酒,玩一些遊戲,這個倒是看個人喜好,如果題主傾向於安靜的話,可能並不適合你,但總之還是可以有一些活動可以做的。

------------------------------------

說了這麼多,我來做個總結。

其實無聊不無聊,主要是看你喜歡做什麼事情和你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的能力。如果你熱愛閱讀,即便是一整天坐在家裡不出去捧著一本書看完也不會無聊。如果你酷愛跑步,即便是馬拉松結束之後躺在床上起不來也不會無聊。如果你喜歡旅行,即便是孤零零一個人到處走到處拍照也不會無聊。就算你什麼都不喜歡,我也建議去發掘一些自己沒有體驗過的東西,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找到覺得有趣的事情了。

至於金錢方面的問題,在這邊每年總共支出8400歐左右,加上一個月旅行的費用是10000歐元,我覺得比起美國加拿大,甚或北歐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低廉的,只是因人而異。至於說很有錢的人怎麼生活,我倒寧願到我很有錢了之後再去思考這個問題,學生階段本不應該有太奢侈的物質追求,花的都是爸媽的錢,稍微懂事點的人心裏面應該有數的。

確實,比之國內,這裡要不豐富很多,而且對於這裡的文化要不熟悉很多,但是你到這裡來讀書,學到知識以及為人處世的方式,吸收中國人和德國人身上的優點和缺點以自強,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還是比較重要的

只一點,學會脫離集體的生活,學會自己一個人的生活,學會不依賴任何人的生活,自己的內心需要在成長中變得足夠強大,這樣能夠在單獨一個人的時候也不覺得寂寞,在群體裡面的時候也不覺得尷尬,寵辱不驚,這樣就算在任何一個地方生活,都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充滿光明充滿希望的。你說對嗎?

以上。

2014.12.06 19:10

=====12月8日第一次更新!=====

評論裡面有同學問到慕尼黑的火鍋,那這裡就加入一下啦,原本在答案的開頭,不過覺得跟提問沒有關係就放在最後了,對此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無視。

慕尼黑火鍋評價:

一、海市蜃樓:鍋底略淡,服務態度比較差,但是交通最方便就在火車站附近(地鐵Theresienwiese離這裡最近),東西種類比較豐富也新鮮。

二、宴客:三家裡面唯一一家可以一人一鍋的,除了火鍋以外也有一些炒菜甜點的自助,偶爾會有小龍蝦這種在德國很少見到的稀罕玩意兒,裝潢還比較考究至少不俗氣,但是味道沒有什麼特色,不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交通上在地鐵heimeranplatz也比較遠。

答主所知的火鍋一共四家,還有一家feeling以前很火現在關掉了,可能是搬家了但不是很清楚,關於火鍋歡迎補充哈~

2014.12.08 01:35


實名前來支持 @李哲凱。看到他的答案真的覺得很親切。很真實的寫出了留德學生的心態。

特別是他當中說的幾句話,和我讀書的時候想法幾乎一模一樣。

看見這個答案的基本都是個中國人,到德國的讀書的人肯定不是因為家裡過不下去才來德國的。

哪個人來德國的時候不是想著能拿個過硬的文憑,學到真正的安身立命的本領,然後衣錦還鄉,或者在德國能有中上水平的生活?

但是真的那麼容易嗎?

不容易啊。很多剛剛到德國的人覺得德國什麼都好,就是太安靜了,大家生活簡樸,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非常簡單,社會運行的有條不紊。

我剛到德國的時候一個月只有大概500歐的生活費,每個月還得出去工作,人也積極向上。但是真的不容易啊。

一般中國男的其實很少敢去追外國女孩子,運氣不好周邊連看的上眼的女孩子都沒有。稍微有點姿色的都是被人瘋狂追逐的。基本上很多人都不是用眼睛而是用下半身去找女朋友的。(老婆,你看見的話,我對天發誓,我是因為你長的太漂亮了才追的你。

絕大多數的中國學生和德國人的普通生活是脫節的,去了Party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找實習去流水線。根本找不到像樣點的公司去做點有意義的工作。

但是,自視其實真的不低,(我當年高考的時候考進了個極其牛B的學校被分到宗教系才出國的啊),成績在國內不差,家裡面也沒太多錢。生活條件其實真是蠻艱苦的啊。德國人工一點都不便宜啊。我當時忽悠老婆的就是靠的所謂「豐富的精神生活」啊。

---------------------------------------------------------------------------------------------------------------------------

接著答題:

錢不是個決定性因素,但是有錢的生活平均下來一定比沒錢的要好。

有錢的人素質平均也一定比沒錢的高。

沒錢的留學生平均生活也會相對更加混亂。

---------------------------------------------------------------------------------------------------------------------------

我在這裡只是很中肯的說我的想法。我從前是個連留學保證金都要問老婆借的人。

德國讀書的確不難,德語好的話,畢業一定不成問題。留下來工作起薪比國內高的多。但是,有幾個中國人能夠在德國進入管理崗位的?我升個職都升到荷蘭去了。

又有幾個中國人能夠在德國真正的混到中上以上的?

我看了下 @洪無忌的答案和回復,其實感觸也挺深的,我猜的到他想說的什麼意思。在這裡越俎代庖的說說。德國是歐洲的洗錢天堂,你表面上看見大家似乎收入都不高,也沒什麼人炫富,似乎一個月到手2500歐日子也就過的不錯了,但是真是那麼回事嗎?

你想想,德國那麼多的二手車,那麼便宜,是誰在買一手?

德國那麼貴的傢具,廚房,都是誰在消費?

可惜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機會認識和接觸到德國真正的上層生活,也沒有辦法了解他們的真實收入。

大家都是中國人,有幾個在中國讀完高中的人不愛攀比?不想功成名就?不想社會身份受人尊重?

你知道為什麼最近幾年最見不得中國好的往往都是在德國呆的久了的中國人嗎?

因為這幾年國內變化太大了,很多在德國工作的中國人回國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拿的出手炫耀的東西了。無非就是講講德國醫保多好,自己卻連個私立保險都交不起。

這裡補充個標準,中國人說德國公立保險,尤其是養老保險好的,大多數都在德國混的不好。

說德國公立教育好的,更是像我一樣被我老婆鄙視。德國在大學之前的教育,私立比公立好了不止一個檔次。

我自己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過兩年快到讀書的年紀了,我老婆和我都想送他們進私立學校讀書。因為教育質量真的差太多了。但是真的貴啊,我老婆看重的私立幼兒園一個月園費用425歐元。公立的不要錢。看重的小學一年學費2萬8千歐,公立的不要錢。我剛開始的時候覺得,估計都是錢多的花不出去的人把小孩送進這些學校讀書的吧?

後來一查,9%的小孩念的是這樣的私立學校。公立的幼兒園裡面我去看了,很多都是土耳其後裔的小孩,我不是種族歧視,但是真的想孩子在個好點的環境裡面成長。

在這裡我還想 @Sven,你的一個回答剛剛被我老婆郵件給了我,裡面有個加粗:

我在德國讀預科的時候認識了一個美國猶他來的朋友,最令我詫異的是他只在美國學了6周德語來德國4個月卻能非常流利使用德語交流,我當時學德語已經有大約1年了,進度不算慢,但是和他比起來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我找了個機會很詳細的和他談了談,他自己也很誠懇的跟我講了他的想法。

他小時候讀的是私立的學校,在剛進入1年級的時候老師就會通過很多模式教他們一些語音的發音,甚至包括中文的四聲。接著他就和我演示了下,說的相當標準的「謝謝」,「你好」和中文的一些四聲的基礎發音。德語的大小舌音也是他在小學的時候就通過唱歌學會的。接著他還系統的在高中學習了拉丁語,所以對很多詞的詞源很熟悉,在學習德語的過程當中幫助非常大。我自己也發現,和他同來德國的美國人相對就德語來說要差出很多。小孩子的時候學的快,提早的鍛煉幫助很大。

後來我們又討論了下各自將來的發展方向,他和我說他想在猶他大學和哈佛的醫學院中選一所,我覺得很奇怪,有哈佛讀為什麼不去哈佛?後來他和我解釋說哈佛的學費非常之高,普通美國人根本支付不起。而他可以申請獎學金,因為他從小學習鋼琴和單簧管,都有專業的水準,並且16歲的時候去過非洲當志願者,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被哈佛錄取的理由。但是他卻不想申請哈佛的獎學金,一方面是因為在完成兩年的傳教任務之後可以被猶他大學減半學費錄取,另一方面他也覺得獎學金應該給更需要的人。美國私立大學申請制的錄取方法對普通公立高中的人來說非常不公平。因為他們缺乏機會去做好的社會活動。去搞定出彩的履歷。

接著我和老爸交流了下自己的見聞,他對我說,其實美國的社會流動性非常非常低。要是我們中國學美國那套的話,等到我子女那代人,階層的差異會更加大。

還有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條熱炒德國幼兒教育的文章,說德國人沒有早教。我因為這件事情專門問了個在這裡做幼教的朋友,她和我說在下薩克森州所有小孩必須讀一年的幼兒園。但是很多有錢人還是會把子女送到私立幼兒園,接受雙語教育。那些幼兒園還有專門的輔助開發數學思維的遊戲教程,我看了看非常有趣。很多對幼兒音樂的培養方法,我從來沒學過樂器,所以聽不太懂。但是收費在這邊大約是550歐一個月。我當時非常驚訝,怎麼那麼貴。她和我解釋說進了小學更貴,我們路上看見那所私立小學一年收費是2萬5千歐。因為德國的貧富差距很大,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價格還是支付的起的。而德國一個普通公司職員一個月到手也就2000歐左右。我後來查了下,德國有11%的人讀的是私立學校。

她叫我自己看著辦。我沒辦法,只能涼拌。

人到了社會上,總是會被各種各樣的現實打破頭,物質生活跟不上的時候就會想著,物質有什麼用,有了也白搭,繼續愉快的生活下去。不然肯定會有很多人抑鬱的自殺。但是最苦的其實是你知道什麼是好的,卻沒有能力去拿到,那種憤懣,真的不好受啊。

真的,看見李哲凱的那個回答,就像看到了大學時候那個心比天高的我。我點了感謝,沒有贊同,也是因為這個道理。我覺得像洪無忌的那個答案,其實也是好心,我很仔細的看了他所有的回答。他應該是個很厲害的人物啊。

---------------------------------------------------------------------------------------------------------------------------

最後在這裡像老婆大人保證,我一定全心全意努力,去爭取完成您的要求,為了我們的下一代的幸福生活努力奮鬥!

兒孫的幸福,就由我們來創造!當然是我出錢,您出愛心啦!

-------------------------------------------------------------------------------------------------------------------------

首先感謝老婆今早溫情的鼓勵。

在上班之前來解釋下自己的想法。昨天寫的不詳細,可能讓大家有所誤會。李哲凱是真的誤會我了。不是明褒實貶,其實是真的像我學生時代的想法。

我在知乎上其實一般只看宗教問題和哲學問題,前幾天老婆發給我李哲凱的答案,說和我大學時候的想法一模一樣,連說的話都一樣。我仔細看了看,真是這樣的。其實當時我雖然受過點哲學訓練,但是只學會了怎麼討巧,沒學會什麼叫邏輯。

所以,原題主所說,去的起米其林餐廳,就不無聊了?我覺得,這個社會上很多人,就是覺得,有了錢,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心理問題。

這話我也跟我老婆說過啊,同學們個個點頭稱是,我也是在老婆的指導下才發現我的問題的。

我們把問題換一換,

有錢去的起米其林餐廳好,還是沒錢去的起好?有錢當然不能解決心理問題,但是沒錢卻會產生生活問題。生活需求肯定比心理需求更基礎更重要啊。

錢是一個因子,其他的東西又是另一個因子。一個因子不能解決整個問題(無聊),不能推到出這個因子不重要。

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一種比較基礎的詭辯術,通過混淆因果關係來辯證自己的論點。而且確實是我們中國人用的更多。

所以這樣的寫法可能會讓很多人產生共鳴,贊同你的觀點。但是對一個有相應邏輯水準的人來說,這樣的說法的確容易貽笑大方。我想洪無忌估計也是因為看出這個點而說你水平不行的吧。

你在看看sven的答案,我要是學生時代看到這樣的回答會非常的不開心,因為他把很多陰鬱的東西寫的很婉轉,但是很扎人。這人應該是很克制的把很多自己銳利的觀點藏了起來,表達很隱晦,但是你仔細看應該能明白他的意思。

回國的話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畢竟國內競爭壓力也很大。親身見過一個事情,國內一家民企招了一個留德三年機械製造畢業的碩士生,本科也是名校。月薪約定1萬5,主要是用德語和德國供應商溝通交接貨。結果入職一周就被解聘。因為打電話的時候商務條款溝通不清楚。德方希望換回原來的英文翻譯,那英文翻譯還不懂技術。結果那位仁兄一周就被解聘了。當時自己還沒來德國,覺得那位一定是高分低能,能力太差。後來自己也在打工的時候做詢價知道用德語做商務交流到底有多困難。一個機械生沒涉獵過怎麼可能做得來。

一樣這樣一個例子,學生看到一定覺得不舒服。但是一個聰明人讀到這裡,會怎麼去做?用德語做商務交流這樣的能力是普通學生缺乏的。通篇讀下來其實意思是很多中國學生缺少在德國混的好的能力。我相信很多人上知乎是為了娛樂,看到這樣的答案肯定不會覺得太喜歡。

他最後加一點點雞湯點題

在看到別人困難的時候同為中國人就算不方便施以援手也請給多一點尊重。

這樣的話不是誰都能說的出來的。其實我看看有點自愧不如。(所以老婆你的眼光的確一流啊。)

最後在補充下Party的意思。玩誰不會?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Party是一種社交。你在Party的過程當中要收集信息。一場Party下來你會認識很多新人,要知道他們能夠做點什麼,有什麼能力和附加值。這點我在德國一直做得不好,但是我老婆就很好。我老婆是個稅務顧問,她很多客戶都是Party的時候認識的,尤其是大客戶。我現在這份工作也是Party的時候我老婆給我找來的,謝謝老婆,老婆最好!

這麼講其實很功利啊。但是中國的社交其實也是這樣的。中國學生不會Party,指的不是不會玩,是不會社交。


無聊,屌絲,宅,都和環境沒關係,是自身的問題。

在德國留學的,多數家裡是一般家庭。大家出來都會自己打工。

但是,打工就是純為了賺錢嗎?我所在的亞琛,供留學生選擇的工作太多了,多數都是流水線工作,你就像一個機器人一樣,能不無聊嗎?這些工作我嘗試了一兩個就不幹了。一堆中國人廠里聚在一起就知道八卦。他們中很多都在這個城市待了n年了,有的利用學生簽證期間只打工,做導遊什麼的,攢夠錢註冊公司,也不好好讀書。

我受不了這樣的氛圍,寧可去做清潔工。後來有機會去海關大樓打掃辦公室,覺得很好玩,因為人家那裡已經很乾凈了,還學到了原來各種東西都有專用的清潔劑。當時連大樓里的廁所我都打掃,每天早上兩小時,過節休假還有錢拿。辦公的人還經常給我糖吃。

後來功課比較緊張,我就不幹了。我在德國學習理工科,雖然我很嚮往極度的理性,但這畢竟不是我熱愛的領域,如果,我並不愛畫畫,我就會去所里找hiwi,至少你一邊工作,一邊接觸的東西也有助於學業。和我比較好的朋友都曾經做過hiwi,大家也積極和本地同學社交。我自己算比較宅的,因為喜歡畫畫,假期一畫都忘了時間。由於宿舍周圍挨著田野,也經常出去跑步。我這種在國內懶得要死的人,都無法抗拒去田野里跑步看夕陽。那時候看夕陽上癮。每當五點多出發,跑到山上的時候,正好看日落。很多慢跑者,和我一樣,都會在此刻駐足,傻獃獃滿足地看著她謝幕。然後就慘了,天迅速變黑,我也得抓緊下山。不過上山跑步對膝蓋不好,之後我就平地跑了。

亞琛不是一個繁華大都市,但是有非常好的綠化,挨著荷蘭,我們周末也經常坐公交去買菜。

對了,繼續說打工。我瘋狂畫畫以後,經常把油畫拿到宿舍的樓道晾著散味兒。結果,被鄰居家來訪的朋友看見,於是,她成為了第一個在德國買我的畫的人。自此之後,我在德國賣出很多小油畫,多數是德國人或在當地的外國同學買的。這可比流水線和當導遊好玩多了。

你的生活是否有意思,取決於你是怎樣的人。

還沒說完。畢業前夕,大家被論文折磨,熬夜的熬夜,減重的減重。整天泡在所里機房。我不堪重壓,卻做了一個讓人看來瘋了的決定:開畫室。因為不畫我就崩潰了。我宿舍房間太小,需要租一個畫室,卻沒有額外的錢。於是我在留學生論壇發帖,尋找志同道合者,一起畫畫,大家分攤房租,我教大家畫畫。然後有徒弟慕名而來。最搞笑的是,第一個月的畫室房租,是我和大徒弟一起賣包子賺來的。那個時候,德國,可沒有什麼餓了么以及百度外賣。我們到周末就接單,然後挨著宿舍區去送貨。

好玩的事情太多了。我給人剪頭髮賺過錢,倒賣演唱會的票賺過錢,畫肖像,教學生……

我不想做那些別人也可以去做的事情,也不想為了賺錢做無聊的事兒。我來德國的初衷就是為了看演唱會,上了一半兒才知道亞琛工大是個這麼厲害的名校。為了學業,付出了辛苦和汗水。認識了這麼多聰明人。如果你周圍的人萎靡不振,請先問問,是不是自己的問題。物理環境無法選擇的話,人際圈卻是可以選擇的。

德國的學校都不差。又有那麼多文化財富。從德國去巴黎太方便了。我也是去巴黎看過了奧賽美術館之後,才決定我此生要好好畫油畫。德國自己的哲學和工業設計也很厲害。不管你學什麼專業,出國都不僅僅是為了那一張薄紙。也不是為了打工攢幾個破錢,那點錢,回國在北京頂多買個煙囪。

你經歷了什麼,你是否張開雙臂迎接一切撲向你的東西。而不是逃避。

當德國同學和我探討敏感政治問題的時候,我感到詞窮和屈辱。因為我們在國內,從未想過這些。我們無法用對等的知識甚至是常識,去和人家討論。再加上一開始狹隘的民族自尊心,連不同的聲音都聽不進去。

當你了解到,國外的媒體都是怎樣的聲音,就像德國報紙的一個標題:真相不在任何地方,真相在所有「事實」之間。而我們在大陸上學的人,怎麼可能有機會具備獨立的意識呢?!

當你經歷了這一切,看過很多東西,你回來的時候,帶回的不僅僅是名校文憑,實習證明,給朋友代購的奢侈品,一段失敗的距離戀。


這幾天都在準備開題報告,看材料看得想撓牆,刷刷知乎發現這裡居然吵起來了= = ||| 攤手。

而且明明在問「留學生活」,你們怎麼都引申到工作收入社會地位以及下一代怎麼養去了……叫答主這個沒錢未婚文科少女情何以堪嘛!

傷心了,正正經經答個題。

………………………………………………………………………………

首先對於題主在問題說明裡引用的那段文字(亦即某匿名用戶在「華人包括留學生在德國的生活孤獨嗎?」下做的回答)有句話想說:無聊和孤獨,其實還是兩回事。

簡單粗暴地下定義的話,無聊 = 沒得事情做閑得發慌,孤獨 = 精神世界找不到共鳴者。玩了攀岩滑雪帆船潛水,吃了米其林一二三四滿天星,走了七洲四洋拳打非洲獅腳踢食人部,也許不無聊,但還是可能會孤獨呀——雖然這樣的壕一般走到哪裡都不會缺友,但精神上是否合卯,除了壕本人,誰也說不好。

不過,孤獨這個話題太宏大啦。畢竟我是個機智的少女,為了更好地切題(偷懶),還是從「無聊」和「經濟水平」的相關性來看吧。

這樣的話,我們的問題可以變成「華人在歐洲(德國)留學生活無事可做閑得慌是因為經濟問題嗎?」

……………………

……………………

……………………

真是控制不住地想把我讀文獻間隙剛剛和好正發著的一整盆面摔過去呢。

都說了「留學」,我們出來是來學習的呀。每學期工科生們有小測(一周起碼一個)、實驗(一周起碼一個)、考試(每個寒暑假平均十天一門)三件套,文科生們有文獻(一周起碼三篇40頁)、報告(一學期起碼兩個)、論文(每個寒暑假平均兩篇40頁)三件套,能用來無聊的時間,你猜還有多少?

周末有點空閑,喜歡熱鬧的就小聚一下(聚餐在家人均不超十歐,在外一般不超二十,其他活動另計),喜歡獨處的逛逛街看看電影讀讀閑書,既有事可做,也在經濟上沒什麼負擔嘛。實在不行還可以仰望星空,這一刻前總理附體,你就不是自己一個人啦。

至於寒暑假……如果僥倖某一個假期刨除考試和論文還有超過半個月的時間,當然還是要回家看看。妹子我三年才回過一次家啊嚶嚶嚶。

所以題主你看,如 @庄呈展 所說,無聊真的還蠻奢侈的是不是?

私以為啊,沒錢才不是無聊的理由,沒妹子或漢子也不是,沒想法才是。

有了空閑時間卻完全不知道要做什麼可以做什麼,這樣才叫做真·無聊無雙。

把空閑時間用來探討哲學思想人生意義,不是適合所有人,這裡就不提了。

但學生都持州票,就算想旅遊資金又不足,去火車站隨便上輛車跑到旁邊隨便某個城市去逛一逛也好呀。

學生也有打工許可,實在沒錢需要去打工的,學習工作連軸轉,好像也沒時間無聊耶。

比較宅的,看書看電影膩了,還可以在家裡弄套樂高或是拼圖,專殺空閑時間利器。

喜歡戶外的,攢出一輛自行車天高地闊任你行,就算騎到路中間後面也沒一輛車敢按喇叭。

以上,州票反正都得交錢不用白不用,樂高五六十歐拼圖十幾二十歐,拆了裝裝了拆可以把時間殺來殺去鞭屍不停,自行車弄輛好一點的二手,一百五十歐妥妥拿下,能來留學的,有幾個缺這筆錢就當真吃不上飯交不起房租——

哪還有那麼多不知道拿來做什麼的時間嘛。

不是只有攀岩滑雪帆船潛水吃米其林走遍全世界的生活才不無聊,雖然聽起來酸酸的,但是在還是沒錢少年少女的時候,相信這句話會舒服很多哈哈哈。

最重要的,不要把「無聊」和「迷茫」「孤獨」等等其他種種負面情緒混淆起來。分而擊之才能各個擊破。留學在外,心理健康不容忽視喔(這濃濃的紅十字會口號即視感是怎麼回事)。

面發好了,我要趕緊去把麻花擰好炸出來,對的,即使是半夜一點四十五。

我才不是因為無聊才去做吃的口亨 (┬_┬)


看了這裡的許多答案,不禁要怒答一記。

由於文中會提到答主幹過什麼好事,所以我決定匿名。個人宗旨是,干過的壞事一定要不憚讓全地球人都知道,干過的好事要像怕被人偷媳婦一樣地遮著掩著。

其實,許多答案中衍伸出了一些很奇怪的觀念,其中有一部分甚至令人髮指。所以在此回答問題,我不僅是要回答題主的問題,也要反駁許多答主的說法,否則難以平我心頭之忿。

開頭先說說我個人的情況:出身小山城,地方縣級城市。家境在中國算好的,留學德國不需要我出去打工,但也就僅此而已。留德第七個年頭,頭六年都是十分可恥的烏龜一樣緩慢的學業進度。

第一,在德國留學覺得無聊是否因為沒錢

我先說我的觀點:覺得生活無聊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你這個人非常地無趣;而將生活無聊歸咎於沒錢,那麼世界上少有比你更無趣的人了

題主想問的問題,究竟是「覺得無聊是否是因為窮」呢;還是「覺得無聊是否是因為無能」呢?

如果「有趣」算是一種能力的話,那麼我承認,覺得無聊是因為無能,是因為他本身很無趣。

如果你不無趣的話,我覺得,在德國的生活能夠讓你戒掉絕大多數在國內的無趣的興趣愛好

如果我在國內的話,保守估計,我上過的妹子會是現在的兩倍以上,玩遊戲的時間,吃喝聚會的時間,會是現在的兩倍以上。

我在德國的主要娛樂是,閱讀,騎行,健身,家務以及幫助新人。

說實話我想不通為什麼會有人覺得沒錢就不能娛樂了。

熱愛運動的人,你窮逼到死,周圍基礎設施爛爆了也是可以跑步俯卧撐仰卧起坐深蹲的,只要有塊空地就行;

熱愛閱讀的人,你窮得揭不開鍋了圖書館也不會不讓你在裡面待一整天的,何況你不是太窮總是能買得起點書的。我來德國七年,現在有滿滿一書架的書;

為什麼要去米其林餐廳?自己下廚做點啥吃不好?做得不如別人好就不能學么?自己做飯,怎麼做都比在外面吃便宜,這恐怕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吧?我有不少朋友,有下米其林餐廳的錢,但這些錢,他們主要用來買廚具。一個去米其林餐廳的人,我不會多看一眼,但我會盯著富婆們家裡的高檔廚具流口水。

完全相同的一個人,但凡不太奇葩,有錢總是比沒錢能讓他過得更好一些,這個我不否認——賭棍,酒鬼和吸毒傾向者還不在此列——但有錢僅僅是影響你生活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絕非決定性因素。在決定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的情況下,大家都想要有錢。但不要把你的無趣歸咎於沒錢,你無趣僅僅是因為你無趣

第二, 回@黃繼新的一些說法。

德國人當中有錢的是非常有錢,有錢到我無法想像他們多有錢。我的房東是個房地產商,我所住的這條街,有半條街是他的。但我其實沒理解,你說這些話的point在哪。「有錢人其實非常有錢啊!」「哦,然後呢?」——「你不覺得氣憤么?」這是下半句話。

人到了社會上,總是會被各種各樣的現實打破頭,物質生活跟不上的時候就會想著,物質有什麼用,有了也白搭,繼續愉快的生活下去。不然肯定會有很多人抑鬱的自殺。但是最苦的其實是你知道什麼是好的,卻沒有能力去拿到,那種憤懣,真的不好受啊。

呵呵。一個人要心態失衡到什麼地步才能這樣。

范冰冰好么?你有能力得到么?你憤懣么?你不好受么?

假設你現在有十萬元家產。有一百萬元家產好么?你有能力得到么?你憤懣么?你不好受么?

假設你現在有一百萬元家產。有一億元家產好么?你有能力得到么?你憤懣么?你不好受么?

一句話總結:沒有人能夠得到所有的「好的」,即使他們知道「什麼是好的」;立足於當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這不是「物質有什麼用,有了也白搭」這種阿Q心態,而是要對得起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的踏實作風

又有幾個中國人在德國能混到中上以上的

我繼續呵呵。呵呵你一臉。

但我首先要肯定一句,中國人在西方——不僅僅是德國,但在美國情況相對好一些——混得好的確實很少

你讓西方人去我中國只用中文去紮根去啊!看有幾個能在中國混得好的!!或者遠東隨便一個國家,日本,韓國也可以!!!哪怕已經不是中文文化圈的了,越南,泰國!!!哪怕不是遠東了,中東,就算是去印度紮根都沒問題!!!去啊去啊去啊!!!只用本地語言,不用自己的種族優勢身份,混出個中上層來看看!!!

在西方生活,想要追求物質生活或者社會地位能夠達到上流,確實很不容易,能夠做到的,確實是鳳毛麟角。儘管如此,我還是要說一句,在西方能夠,並且敢於紮下根來過日子的留學生,已然大都是人中龍鳳了。他們就是很牛逼。哪怕一個月只是拿著兩三千歐的工資。

大家都是中國人,有幾個在中國讀完高中的人不愛攀比?不想功成名就?不想社會身份受人尊重?

所以我噁心你們這種中國人嘛。都知道自己愛攀比了,也從小就聽人說「愛攀比不是好習慣」了(別跟我說你沒聽人說過),還非要把別人都拽下水,說不愛攀比的都是自欺欺人,愛攀比是咱中國人的共性。

總結一下, @黃繼新大爺,您的回答,我全篇看到尾,只看到一個在德國鬱郁不得志,憤懣不堪的悲慘的小人物形象,不停嚷嚷的不外乎:

在德國的人大部分都是loser!我不是獨一個!哎,說你呢那邊的那個,你怎麼能這麼阿Q地心安理得?哦因為你不自欺欺人就活不下去了。大家看啊,東家的戴姆勒,西家的穆勒多有錢!跑德國來說中國不好的全是loser!用公共醫保的全是loser!loser就應該跟我一樣認命地拚命努力賺錢!老婆我說得對吧?

還時不時跳出來拍您老婆幾下馬屁(本來想說更難聽的,您的姿勢實在是太難看了,但我還是積點口德吧)。要是我在這麼渣的文章中拍我老婆馬屁,我老婆居然還樂呵的話,那我的眼睛一定是瞎了。

順帶一提,不會用德語做商務交流和在德國混不好是特么的兩回事讓學工的作商務交流本來就是扯淡,何況是用非母語做商務交流。你一個經濟學博士連個小小的動脈手術都不會做?!難怪你混得不好!

為什麼說英語的連技術都不會,就能做商務交流?廢話,因為商務交流需要的不是工科生啊

又順帶一提, @黃繼新 所提出的那個 @李哲凱的邏輯問題,我把邏輯鏈稍微整理一下:

A:生活有趣

B:有錢

題主的命題是,在德國生活無趣是因為沒錢。即「非B導致非A」,該邏輯句式所需要的是:B是A的必要條件,即A是B的充分條件。

李哲凱否定了題主的命題。他的論點是「沒錢不是在德國留學生活無聊的原因」。也就是說,非A不導致非B。A不是B的充分條件。

@黃繼新 說李哲凱否認了「有錢是生活有趣的一個有利條件」,喂!有利條件連必要條件都不是好嗎!!!李哲凱否認A是充分條件,與否認A是有利條件,這兩個論點之間相距多遠您知道嗎?!

您確定您學過邏輯學嗎?!您有必要這樣侮辱邏輯學嗎?!

每次我要提到 @黃繼新的時候,都會艾特他。為了防止大家認為我在提的是知乎的黃繼新,抱歉,我必須得說明,我在提的是我艾特的這個黃繼新。

重申一下我的論點,也可以說是李哲凱的論點:在一定程度的範圍內,更有錢能使人的生活變得有趣許多;甚至可以說,非沒錢(也就是說,至少有足夠維持社會平均生活水平的錢)是生活有趣的必要條件。但是,說生活無趣是因為沒錢,換言之,有錢時生活有趣的充分條件(以上我已經論述過邏輯了),是不成立的

呵呵。呵呵呵

第三,首答的匿名用戶同學。您認為沒錢都能出國是影響中國人形象的重大原因之一

您和 @黃繼新還真是黑白雙雄啊。一個仇富,一個嫌貧,真是好樣的。

說說我自己的觀感:

以留學生這個群體來說,素質和家庭經濟水平的關係真心不大,因為像 @黃繼新 同學這樣,出國的第一筆錢都是靠女人出的人真心太少了,大家的家裡都窮不到哪去——至少大都沒有窮到沒有個人尊嚴的地步

我見過的牛逼的有錢留學生是這樣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彬彬有禮不卑不亢,侃侃而談令人如沐春風。

我見過傻逼的有錢留學生是這樣的:主動蹭吃蹭喝而不知感恩,該逃票照樣逃得妥妥的;有被爸塞來做學術教授半年見不到他人的;有出國鍍金不好好鍍天天就花天酒地上女人的……

我見過牛逼的窮逼學生是這樣的:該讀書的時候閉門苦讀,該社交的時候做飯廣延賓客,該掙錢的時候起早摸黑打工,該伸出援手的時候二話不說,對一切回報苦苦推辭,遵紀守法一絲不苟,即使德國人都闖紅燈了依然站在路邊等著。

我見過傻逼的窮逼學生是這樣的:仇富,賊眉鼠眼東張西望,天天就盯著女人流口水,逃票倒貨無所不為,沒事喜歡找人交換A片,看幾部奧斯卡得獎電影,一臉臭屁地說,國內沒有好電影,我從來都不看……

說說我自己,如前所述,我的家境在德國留學生中算是中下的(在中國人中算是中上的,這個我自己心裡有數)。留德七年,每年10月份,新生入學,留學生中常常有些人實在找不到房子,我不問來歷,提供住宿,免費。要求是別覺得欠我什麼人情跟我沒話找話,真要覺得有什麼感激的話,以後記得幫助剛來德國的新人——因為當初的前輩也是無償地幫過我的。

不能說我在德國這些年特別遵紀守法,偶爾還是犯過點小事兒的。也試圖做過海淘生意。但自問做得不算太人渣。在本地留學生中知名度應該算是頗高了——在本地我並不排斥大家知道我樂於助人,因為這樣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可能會想到找我。

窮山惡水出刁民,這點我承認在一定程度上屬實。但不適用於用來對留學生這個群體中的較窮者與較富者進行比較,因為留學生這個群體,終究還是中國國內比較有錢的家庭出身的群體,他們當中隨意出賣個人尊嚴的人,與窮無關,也不能用窮來開脫

再說說 @李哲凱的答案。不完全贊同。如果一個人的愛好就是比較燒錢的,那麼有錢當然能讓他不覺得無聊一些。不過總地來說我還是比較贊同他的。

那些用too young, sts naive 的態度來批評他的人,我只問幾個最簡單的問題:

我和李哲凱現在是不是在德國?我們有錢嗎?——我們自己不覺得無聊。於是,題主的論述不成立。就這麼簡單。和你們有多少社會經驗有幾毛錢關係

至於 @Sven ……你的描述我沒啥柯反對的,只是我不太理解你的描述與「在德國生活無聊是否是因為沒錢?」有什麼關係。

哦對了。再 @黃繼新一次。你既然很喜歡 @Heinrich的話,您可以去問他。。。他應該知道我是誰。這個答案里您被我批成這樣,如果您想知道我是誰,正面批鬥我的話,我覺得您有知情權。


無知的題主確實激怒了大部分留德華。

因為如果你拿米其林跑車等物質來衡量留德華的生活情趣,那你著實是將我們無聲無息的貶低了。

從十七歲第一次來德國到現在,不能說對德國人完全了解,但還是有自己的一點認知。他們從來衣著樸素,生活節約,不鋪張浪費,最愛的衣服搭配顏色是,黑灰白(當然不包括德國小村莊人們的穿衣品味),不愛炫耀張揚。物質生活個人覺得與你所說的米其林、跑車來比,可謂是相當貧瘠了吧。可是一般德國人真的經濟能力不如某些發展中國家的人么,我想應該不是吧。暫且來看看他們把錢花在哪裡,買紙質書?(公共交通上隨處可見人手一本書)學習?等等?在這樣「貧瘠」的物質生活面前,精神世界卻是如此豐富。嗅嗅花香,晒晒太陽,望望藍天,這樣的心境恐怕是很難通過吃一千次米其林來獲取吧。

其實,個人覺得,留德華在德國覺得「無聊」的主要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文化差異和語言交流問題。 自己身邊的中國同學也是喜歡扎堆,也經常抱怨德國的飯單調無味,要麼周末約起來做頓飯,要麼...沒有要麼了。仔細想想,我們真的敞開胸懷去接納這個國度了么。

凌晨1點了,原本沒打算寫這麼多的,有點語無倫次,還沒什麼邏輯。抱歉請大家將就著看吧。好睏,明天還有課,想到再來補充。


覺得無聊的人我覺得是來之前沒有給自己找好定位。又不是說國外有的德國就有。來德國之前都不知道德國能幹什麼,能玩什麼就來?

我覺得德國生活很有意思啊,雖然我是自帶女友過來的,但是相比之下,明顯還是上課寫作業更有意思!

課上總能學到很多有意思的理論,最奇怪的就是這些東西從網上都搜不到,無論是用英語搜還是用德語。這讓我深深懷疑本科期間培養的最重要的能力。

當然,這些理論大多比較難,當然也非常有趣,比如「應用自動機」一課,每次的作業的思考強度放到ACM/ICPC regional裡面也算是中等偏難的題了。所以我漸漸理解,ACM在德國不流行,是因為德國學生中的數學怪蜀黍都是靠上課寫作業來刷存在感的,根本不需要什麼ACM。

每門課每周一次作業,我每周要寫5門作業,對於我這種弱菜,每門作業平均需要5個小時完成,所以除了周末,每天擠出來睡覺的時間就是大概5-7個小時。這樣算下來,也沒什麼時間無聊了吧。

雖然每次作業都被虐的很慘,但是確實很開心。在德國的部分大學會對Master申請學生有補課要求,比如我剛來時就被要求補4門本科課,其中「數值分析2」是我剛開始覺得最難的一門,第一次作業基本上只拿了0分,寫第二次作業時,我嘗試了各種方法從網上搜索相關資料,不要說原題,就連相關概念都沒有。不過所有線索都指向書上一道證明題,我隱約感覺只要我看懂它就能把作業做出來。於是吃過晚飯,我就死死盯著課本,一頁半的證明我從下午5點半看到了10點,終於完全看懂了,當然那道題也做出來了,得了滿分。我當天晚上真的激動地差點沒睡著。


很多前輩的珠玉在前,小女作為一個在德國待了快三年還沒有憂鬱致死或者精神錯亂的人,出來再答這種問題有種劫後重生的快感。

答:不是,或者說,不能這麼說。

答主覺得,造成無聊的根本因素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人。

答主記得去年大英帝國的留學生在咱大使館網頁上公開發表了一篇博文,主要內容是講述和德國屌絲留學生根本無法在一起快樂的玩耍的故事,我看了以後覺得心有戚戚焉。說句實在話,答主也這麼覺得。

每個人的生活都會有自己的圈子,圈子決定了你很大一部分的生活,如果你有一個有趣的朋友,通過他你會接觸一些更有趣的人,做一些更有趣的事兒,如此,你的生活也會變得有趣起來。可惜,這個世界上,有趣的人並不多。有趣是個很難定義的形容詞,一個人如果想有趣起來需要具備方方面面的特質,而且對於不同的人,有趣又有不同檔次的定義,有些人覺得要幽默有見識有知識才能算是有趣,但有些人卻只是覺得油嘴滑舌就是有趣。

所以題主,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在國內的時候(這也同樣適用於國人的留學大國諸如大英美帝),總的人口基數擺在那裡,作為個體,哪怕是再特殊的個體,也可以找到部分跟自己相似或者合得來的圈子。有了圈子,人就不會無聊。以中國人蔘差的個性,即使物以類聚無趣的人形成的圈子,也照樣可以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更何況人際關係網羅密布,無趣的人也會和有趣的圈子有交集,所以總的看來,就算是無趣的人在國內這個大背景下,也會接觸到或多或少有趣的人,所以生活看上去就沒那麼無聊。

高能預警答主要開AOE了,僅為個人意見,掃射之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玻璃心的朋友切勿對號入座。

來德國讀書的很多孩子,他們在國內的時候,就是無趣的人

有這樣一群孩子,從小他們就挺努力的學習,然後上了個蠻好的大學,之後又在大部分人都虛度4年青春的時候要死不死的學了德語,之後他們千里迢迢到了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讀書,接觸著跟自己穿著差不多的紅格子襯衫牛仔褲的工科男,然後前十幾年都坐在前排抄筆記的日子得到了延續。可是,這裡沒有同班那個經常掛科的阿貴成天叫你陪他打球,沒有同寢油嘴滑舌的老李拉扯著你討論外語系哪個哪個姑娘胸大腿長,沒有團支書組織去爬山之後大家一起在校門口的小店裡吃麻辣燙之後KTV,沒有社團里三天兩頭的例會三國殺和迎新時一批一批的新鮮妹子眨巴著眼說學長幫我拎下行李吧。你此時此刻只能和那些跟你一樣迷茫的中國留學生待在一起,上課吃飯,吃完大家一合計,恩,晚上去圖書館自習吧。

人是群居動物,但是孤獨是常態。你們每天在一起吃D?ner喝礦泉水,白天上課晚上泡圖書館,周末的時候終於有人說,要不咱出去吃頓吧,然後大家興高采烈的出去吃頓火鍋。嘴裡的滋味兒還沒消乾淨,後面的日子就又把它沖淡了。沒有耳濡目染的班級八卦,晚上回到家想看場球都找不到直播,日子一天天的翻片兒,腦海中就記下了努力複習的那些個日日夜夜。最後拿到1了還能欣慰一下,如果是5感覺生活就更加之難了。

「唉,好無聊啊。要是能有個女朋友就好了。」你在心裡默默地想,上課的時候感覺一共也沒看到幾個中國女生,外國女生太鬧,而且我也不怎麼知道怎麼和她們說話啊。咦,昨天機房裡見到個姑娘感覺還挺好,不過好像有男朋友了吧。那天和我們一起吃飯的那個好像也湊合。你腦子裡合計了一圈兒也沒找見合適的,沒辦法,只能先放一放了。

好容易熬到了考試結束,天氣這麼好,出去轉轉吧。唉,這個想去義大利那個想去西班牙,也沒個人張羅行程買票,臨走了又是這事兒那事兒,有意思沒意思啊。而且這是旺季吧,哎呀機票這麼貴,算了,坐大巴去東歐吧,去個維也納也就8個多小時的車,我這是窮游,在路上的感覺,一個人去嗎?找個旅伴吧,女生最好了。於是你在群里找了個時間一致長得不算丑的姑娘,兩人結伴上路,一路上拎包拎水拍照聽她講前男友,一圈轉下來,覺得又累又煩。還不如待在家裡。

無數個這樣的生活片段糾結在腦子裡,形成了一張無聊的大網。一天天的把你淹沒了。學業的壓力父母的壓力同學們時刻追問什麼時候畢業的壓力交織在一起,感覺要窒息了。

所以,怎麼辦呢?

答主我也不知道。

原諒我,因為我從來不是無趣的人。

所以題主,你還是會覺得錢是一個問題嗎?

日子都是自己過出來的,有些人註定把他的過成一杯白開水,健康是健康,喝多了會反胃,再多了會吐。在這個人有多大膽,外掛有多閃的世界裡,青春里最珍貴的這些年,應該活出點兒精彩。

P.S.雖然最後一段是雞湯,雞湯喝多點兒不礙事兒的

-----------------------------------17.07.2014----------------------------------------------

PP.S.由於人和人之間對有趣的理解有偏差,所以答主在這裡所說的只是普世價值下的有趣和無聊,答主覺得人活一輩子不就是圖個樂呵么,應該嘗試讓自己快樂的生活方式,也許在別人看起來是無聊,如果你自己開心,管別人什麼東南西北,炫邁的人生不需要小夥伴。


--------------------------------------------更新07.15.2014-------------------------------------------------

謝謝黃繼新的更新,他的觀點,站在他的角度,我都贊同。畢竟有前輩願意和我們分享人生經驗,本身就是很難得的。下面是我根據黃繼新的更新繼續補充的:

看到知乎另外一個答案 物質基礎在多大程度上能帶給人安全感?

這個問題已經可以很好的回答了樓主引用的匿名用戶、我和黃繼新的共識和分歧所在。一言以蔽之:錢能給人帶來的幸福感,是有閾值的,它不是一個上限,但它是一個門檻,在這個門檻之前,錢越多越幸福,在這個門檻之後,錢的增加就不會幸福。在這個門檻之後,決定你幸福的是你其他的非物質的東西了。

@癮小明 在這裡我引用你的部分答案,來解決我們這裡的紛爭了。

下面這個圖是美國的數據,我用在這裡只是表達,錢給人帶來幸福感的曲線增長率。

回到我們的討論華人在歐洲(德國)留學生活無聊是因為經濟問題嗎?原題主所引用的匿名的答案所透露出來的信息:「米其林餐廳,攀岩滑雪帆船潛水,留學英澳的富二代,人均買倆跑車。」給我這樣一個感覺:就是奢侈性的消費才可以讓你的生活不無聊。這正是我的答案里,極力反駁的。

這恰恰不是我在用學生思維,或者在賣心靈雞湯,而是科學已經證明:錢給人帶來的幸福感,在一個閾值以後,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雖然我還是學生,但是這個道理,不需要我們等到50歲物質生活滿足之後,再悟出來。所以,我想在這裡的立論也是:人,不能把物質生活的滿足,設立成自己的人生目標,而是要找到自己一生所熱愛的事業。這個道理,才正式我從德國人那裡學到的,比如,我永遠問德國人前輩,在德國學什麼好找工作?德國人的前輩們永遠問我,你喜歡做什麼?

你去追求你所熱愛的事業,錢就是你所努力的副產品。這難道是醫生所謂的雞湯么?

最後,再次感謝,黃繼新和他的老婆,這是一個願意和晚輩交流的好前輩,各位知友,可以果斷關注他,和他做朋友。

P.S. 謝謝前輩們提點的德語交流能力問題,事實上,晚輩我從開始學德語的那一剎那開始,就知道德語口語的交流能力重於一切,以至於,我德語的說比寫好。反倒是我的德語語法,讓我擔心。我在德國已經有若干非打工性質的實習,目前還沒有證明我在交流方面有問題。

然而,我的不解是:前輩們是怎麼從我的答案里推論出:有我如下所謂「學生思維"的人是一定缺少在德國繼續生存下的能力的,比如融入德國社會的能力。這個推論的邏輯在哪裡呢?

--------------------更新07.14.2014(原始討論材料,可以直接跳過)------------------------------------------------

回復 @洪無忌 @黃繼新和另外一個匿名用戶。

我無意冒犯前輩,但是,在知乎這樣一個平台,大家,無論性別,年齡,收入怎樣,都是平等的。

你在現實生活里有多牛逼,我們是不在乎的,你是不是前輩,我們也是不在乎的。

我們在乎的是,你願不願意把你的經驗分享出來,能不能給出一個高質量的答案。

因為,這裡是知乎,知乎,應該寫一個以問題為核心的命題答案。當然你也可以一句話抖機靈,博眾人一笑,但是如果是要嚴肅地討論問題,那麼請寫出高質量的答案。當然,你也可以評論其他人的答案,但是,你們是沒有權利評論其他人的。

我已經在各位評論里,向你們虛心討教答案,如果您願意把人生經驗分享出來,那麼請用」邏輯化的語言「表達出來。高考三段論的作文會寫吧?中心思想,論點1,論點2,論據1,論據2。邏輯上最好還是層層遞進的關係。

噢?你不屑和我們一般見識哦?那就請閉上你的嘴,請不要對年輕人的未來評頭論足,妄下定論。倚老賣老可不受歡迎噢!(僅針對部分評論)

這裡的命題是:華人在歐洲(德國)留學生活無聊是因為經濟問題嗎?

我的回答是,不是。為什麼不是?所以,我分解了變數」無聊「,然後,我推導了經濟問題能不能提高你的幸福感。當然,我承認,我最後送了各位看官一碗雞湯。您覺得光有雞湯不夠,那請您把行動指南寫出來呀?

前輩們甚至由此推導出,我們連去Party都不知道說什麼,(@黃繼新,無意冒犯)拜託,21世紀都過了14年了,我們連去Party都不會噢?

當然,你們貌似更贊同@Sven的答案?他是德國式思維?我怎麼覺得他通篇文章,找不到一個重點,絮絮叨叨,東扯西扯,到底和題主的問題有多少關聯呢?

----------------------------------------------------以下回答是原回答------------------------------------------------

-------------------------------------------------------------------------------------------------------------------

謝邀。

這篇回答是我的一篇終極大招。請各位看官接招。

看了所有答案,我們不如做個回歸分析模型吧。

其實,留學生最關心的問題是,心理的健康指數,或者說幸福指數。

先給心理健康做個分解:

心理的健康(內心的幸福)= 內心的充實感 + 日常的無聊指數

然後,這個問題問得是德國留學日常的無聊。

德國日常的無聊指數 = a經濟因素 + b女朋友因素 + c小城市因素 + d德國民族性因素+e

下面開始分解:

-------------------------------------------------------

經濟因素:

----------------------------------------------------------

修改後:以身說法:我在慕尼黑生活,生活不屌絲,月均消費不低,詳細略去不多說了,我身邊很多好朋友都是有這個消費能力的,但是,這不妨礙,我仍然會有很多的心理問題,孤獨,空下來的時候就無聊,我之前列那些消費金額只是想making a point,就是你的消費水平上去,也絕不完全解決你的無聊問題,孤獨問題,心理健康問題。所以,經濟問題可以使你的生活稍微起色,但是,只靠物質就興奮了?

----------------------------------------------------------

所以,原題主所說,去的起米其林餐廳,就不無聊了?我覺得,這個社會上很多人,就是覺得,有了錢,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心理問題。屌絲自嘲自己沒錢,沒女友,我覺得沒啥。

但是,很多自己不咋地,還看不起屌絲的人:說出這種話,「留德屌們覺得無聊,就是因為沒錢,沒女友」,我真的覺得其水準還不如我們屌絲。但是,屌絲們嘴笨,不知道怎麼反駁,想想,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只好吃啞巴虧。

我們不如再上一個層面:

叔本華這麼說過:當慾望得不到滿足便痛苦,當慾望得到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與無聊之間。顯然,你的物質生活上了一個層面,就一定不無聊了么?就一定幸福了么?

---------------------------------------------------------------------------

再說女友因素:

那個匿名答案大概覺得:自己有了女友,有了錢,人生就不會無聊一樣。那我不如來告訴你人生的真相:你有了女友,你有了錢,你的人生也還是會無聊。因為你的人生追求也就這高度而已。

只要你進入一個穩定的狀態,都會無聊,你沒有女友無聊,有女友,也無聊。不無聊的是:從沒有女友,變成有女友的過程。

所以:如果一定要說和女生因素相關的無聊因素:這個環境,有沒有足夠多的女生讓你保持這樣的新鮮感才是決定你無聊不無聊的(這個市場里,男女的供求關係)。然而,用這樣保持不無聊也是短暫的。(去看老爸老媽羅馬史的Barney)

所以,我說,真正對你心理健康取決定作用的,不在你的生活豐富不豐富,而在於,你有沒有找到你一生所熱愛的事業,一生所愛的人。

因為無聊,而去找一個女友,真的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也是對女友的不負責。

恩。對,的確有些人只是想打炮而已,在德國任何城市,的的確確,都不如魔都,當然,約炮可以讓你擺脫短暫的無聊,但是,約炮真的給你帶來內心的幸福么?這個道理,和上面的慾望得到滿足就無聊的道理是一模一樣的啊?而且約炮反而會讓你離找到真愛越來越遠。

新周刊,很早之前就有個專題:現代社會的三粒毒藥:消費主義、性自由和成功學。有興趣的不如去讀讀。

---------------------------------------------------------------

小城市因素 + 德國民族性因素

其他的答案說的很好,在德國無聊,的確絕大多數原因是這個,因為發達國家這個環境,無法持續的給你刺激。

所以,很多歐洲人真的好喜歡去中國,即便是現在房地產行業讓中國所有城市都張得一個模樣的時代,他們也覺得,tmd,中國太有意思了。

作為一個從魔都來的同學來說,歐洲大農村的反差也是非常大的。即便是巴黎,柏林又怎樣?

但是,話說回來,我反而覺得,德國這樣的環境很歷練人,因為,它把浮華的社會從你身邊抽離開,逼著你組織好自己的生活,逼著你,想盡一切辦法去充實自己。逼著你,找到人生的目標,想清楚,你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事業,想找什麼樣的另一半。

它逼著你走頭無路,去面對自己的孤獨,和它作和解。劉瑜說:「你要俯下身去,朝著幽暗深處的自己伸出手去。」

所以,我反而很感謝,德國這樣的環境,給我機會磨練自己的心性。

-------------------------------------------------------------------------------------------------------------------

所以,綜上,無聊是生活的常態,短暫的不無聊,也只是因為新鮮感而已。然而,靠新鮮感滿足你的一輩子的心理充實感,是一個非常不穩定,不靠譜,並且很危險的選擇。

所以,我們不如總結出一個回歸模型吧。

心理的充實感(幸福感)=你有沒有找到你一生所熱愛的事業+ 你有沒有找到你值得一生去愛的人。


題主提的那個答案我也看過了。不喜歡那種語氣。

他們辛苦打工,認真學習,沒有人有資格用這種嘲諷的語氣這樣評價他們。這個社會能良好的運轉,靠的是這些人,而不是有錢去高檔餐廳開跑車的富二代們。

我認識的(在柏林)的大部分中國留學生基本都是那個答題的人說的「屌絲」吧,因為他們不去米其林餐廳而是自己做飯和去食堂。因為他們只在空閑時間去游泳和打籃球和羽毛球,不去攀岩滑雪潛水。因為他們每天坐地鐵上學沒有跑車來回。

事實上我很欽佩的一位女同學一學期上七八門課還打一份工,就是為了同時給家庭減輕一點負擔(德國大學雖然不收學費但是生活費比國內還是高不少的)。她每天能停下來歇口氣,去公園裡散散心就是奢侈了,哪有時間想「無聊」這種事情? 換句話來說,留德的學生由於課業壓力大,沒有金錢也沒有精力去照顧自己的「娛樂活動」

一個人若是想擺脫無聊的狀況,要學會充實自己的生活。這件事在國內在國外都是一樣的。不一定非得要通過奢侈的生活來達到。周末的時間去德國朋友家裡喝茶聊天;德國風景那麼好,遠足旅行可以舒暢心情。

至於沒有女朋友(或者是男朋友),這個問題很複雜,而且性這個問題一直是海外華人的一個總在迴避的問題。但是我相信有沒有戀人不是影響你無聊程度的重要原因。沒有另一半在身邊一樣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照顧好,充實自己的生活和心靈。


這種東西我只能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同樣的課同樣的消費同樣的娛樂的兩個人,在這裡一個人的時候,也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有些人就會無聊,有些人就是不會,諸多原因什麼的,說太多,還只有自己知道。


欲求一覺而不能的Studio狀態,哪裡顧得上無聊。另個人感受:1.豪不多,富不少。2.單身不比國內多,妹子不比漢子少。3.喜歡獨處的人在德國會很爽,有太多值得靜靜品味的東西。4.坐在空蕩蕩的RE上感受一個人的世界,真心美好的回憶。


不是的,去歐洲的華人也不是所有的缺錢呀,最主要的原意還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和他們不一樣,歐洲人之間打交道不會和我們一樣,而且他們的生活基本上就是那些內容,自然和我們不一樣,所以你覺得無聊這個很正常,但是入鄉隨俗嗎,既然去了那邊那我們就慢慢習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相處凡方式,到時候你會感覺其實和歐洲人相處融入到他們的文化中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呀


推薦閱讀:

在美國月或年收入多少才能過上有房有車小康生活?
移民斐濟怎麼樣?有朋友么,探討探討
如何看待中國境內的三非黑人?
澳大利亞真的有人們想像中那麼好嗎?
為什麼大部分 ABC 明明會說中文偏偏裝作不會的樣子?

TAG:德國 | 留學 | 移民 | 歐洲 | 德國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