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好的祛濕方法?
女,自我感覺濕氣重,整天提不起精神,去拔火罐都拔出水了。體寒的體寒,這大冬天穿的像個熊,家裡有暖氣也得兩床被子加熱水袋。休假可以睡一整天。那個什麼什麼湯喝了一陣子,貌似沒效果。除了紅豆薏米湯,還有什麼祛濕的好方法?
註:一般人祛濕的總結性方案在最下面,大家不想理解理論可直接拖到最後。
沒有那種什麼葯能祛濕、什麼什麼葯能隨便治病的理論,那種一對一映射關係的想法,無不是幼稚與脫離實際的。
中醫是在具體實踐中形成的學問,為什麼在很多情況下都需要開方?因為調兵遣將,講究的是戰略思路。沒有針對性的戰略思路,就沒法根據實際情況去殲滅對方的有生力量,那麼,治病就成了無稽之談了。怎麼去濕?
必須先理解濕氣這個對手,有一些什麼樣子的特質,而我們又能從哪裡入手去解決問題。濕邪為病,在辨證當中,要首先分清外濕、內濕。
因為濕的產生它內外有兩種因素,一類比如說人久處濕地,環境潮濕,或者涉水淋雨,過河涉水,淋雨感受外濕,這類都是屬於濕從外來的範圍;內濕呢,由於濕邪是要靠脾胃的運化,不是說人體吃下去的水,那就是有用的津液,是要靠脾胃的運化,才能轉化為津液輸布全身。如果脾胃運化水液功能障礙,脾失健運,那水液就會轉化,就會形成水濕。所以水濕的形成有外濕,內濕兩種。治濕的方法,內外濕是不同的。外濕以散為主,內濕以消為主。比如外濕,它呈現出濕疹/水腫/皮膚油膩粘連/身體感覺被東西緊繃住了難以動彈等各種形式的癥狀,需要用獨活、荊芥、羌活這樣解表濕的藥物,去從肌表開門逐寇。
內濕的話,一般來說都考慮從三焦分消,多給水濕以出路。
治法方面,上焦宜開宣,開宣肺氣,氣行則濕行,氣行則濕化。類似於一陣風一吹,一些零碎的濕氣,就都隨風而散了。中焦一般用苦燥或芳化,苦燥就是指的苦溫燥濕,或苦寒也有燥濕作用。苦溫針對偏於寒濕,苦寒針對濕熱,清熱燥濕。這個燥濕,類似於把衣服放在北方的暖氣片上,用熱慢慢把濕氣蒸發開去。下焦一般排出水濕,有淡滲利濕,利水的作用。利濕這個概念,類似於一片荷葉收集到雨露,凝結成很多水滴,然後一順溜把接滿的水滴倒出去的感覺。
因此上焦開宣、中焦芳化以及燥濕,下焦淡滲,就構成了三焦分消治療水濕。內濕與外濕又往往互為因果,且濕邪夾熱,或熱化,夾寒或寒化,且有五臟、氣血虛妥而濕氣入侵為實,造成疾病的虛實結合。
好,到這裡,大概可清楚,祛濕這件事情,絕非我們主觀願望就能解決的。
比如,脾胃消化不好,引發的濕氣(類似於一個發電站只能接納1萬立方米的水流,結果有一部分水壩壞了,只能接納5千立方米了,現在來的還是那麼多水,但承接無力,結果水漫金山了),一般會有腹脹/嘔吐/泄瀉/口粘/疲倦/吞酸的癥狀,我們需要用什麼方案?
1、濕濁阻滯於脾胃,需要苦溫燥濕的藥物,比如厚朴蒼朮;2、濕氣重濁粘滯,阻滯氣機,需要行氣散濕的藥物,比如陳皮、防風;3、脾胃本虛,消化無能,需要健脾強胃的藥物,比如党參、白朮、茯苓;4、濕氣重濁,如果在體內糾纏已久,已經在各個局部開始損傷身體,需要開門逐寇、可解表逐濕的藥物,比如防風、藿香、蘇葉、白芷;那麼暑濕氣候生成的表濕症、或體內濕熱內郁而成的病症呢?
若表濕,有頭疼/身重/午後發熱/胸悶不餓等一些癥狀;內濕兼有則出現心煩/滿悶/鬱熱等癥狀;如果濕氣走到了下焦位置,則有小便黃赤而少/大便溏薄的情況。
在治法上,注意:1、濕氣重濁粘滯,阻滯氣機,而濕熱一病,使得身體的各項機能都無法正常運轉,吃不下飯、呼吸不舒、口粘無味、胸滿脹煩、小便短少都是氣機不暢的表現,這個時候,需要打通身體上下交通的要道,讓氣機可上下暢行,氣行則濕退,所以,要開宣肺氣,疏解脾胃交通,通膀胱氣口,身體從上至下,有了一套氣機暢行的道路,就可驅逐濕氣;2、既然是濕熱,即有濕的特點,又有熱的一面,需苦寒瀉下的藥物,比如大黃;3、需要理氣的藥物(見上文分析);4、需要補氣血的藥物,因為濕熱即久,氣血受傷,加之燥濕藥物,也傷氣血,比如党參、山藥、白朮、當歸之類;更多的情況,不在這裡細講,我只是要傳達,祛濕不是某某葯一加進去,就腐朽化神奇的事情。
再說說我們平常的祛濕吧,怎麼樣用平常的食物更好的祛濕呢?
1、健脾滲濕,可用茯苓+薏苡仁;2、行氣利濕,可用陳皮加強行氣;3、宣氣祛濕,可用紫蘇;
4、健脾祛濕,可加生薑紅棗炒麥芽白扁豆;以上方法,是包括了一個完整的中醫經典的祛濕思路在裡面,效果當然比自己隨便用一個藥物效果會好得多。距離第一次回答已經過了好久,在過去的這段日子裡,根據自己日常的觀察和切身感受,在來總結一下個人的經驗和看法。
首先,在來痛苦的回憶一下濕氣給你帶來的影響:
長痘、臉油、頭髮油、水腫(尤其喝了很多水,尿還少)、胖(腫胖腫胖的)、便秘(不是乾巴巴那種,是感覺要出來要出來就是不出來那種)小腿粗,肚子上有一大圈肉........等等等等
反正這年頭打著去濕氣賣東西的特別多,所以濕氣給人帶來的不利影響相信大家也了解不少
在總結一下在生活中常見的導致濕氣的不良習慣:
1.洗完頭不吹乾,直接出門,要麼趕時間,要麼就是太懶;想起以前大冬天洗完頭直接出門奔跑的我,現在回想起來簡直就是作死!這個壞習慣帶來的壞處可不止是濕氣這麼簡單,尤其在冬天;首先濕氣會在你的頭部,頭部是陽氣聚集的地方,頭髮濕噠噠的出門,尤其還遇到風,更是損傷陽氣,我們體內的陽氣正是幫助我們排除濕濁的正氣,損失了補回來是很麻煩的。而且,經常濕著頭睡覺、出門就加劇偏頭痛!
2.經常吃冷飲、水果不離口,空腹喝涼水,濕氣重的尤其體寒的真的不適合空腹喝涼水,是在渴就小口小口的喝溫水或紅糖水,尤其把水果當飯吃的各位,這樣真的對身體不好(本人以前長期吃西瓜,當飯吃,還要冰鎮一下那種,結果現在月經從來沒在正常日子來過。。。),而且不要想著吃水果能減肥,減肥沒那麼容易啊!冷飲寒涼,腸胃不好的千萬不要吃,濕氣重的也是,寒冷的東西是要動用身體的陽氣來消化的,老是吃這些,對自己的身體是個消耗,人身體的正氣並不是源源不斷的,是有限的。(不然怎麼會感覺身體被掏空)。而水果,即使是平和性和溫性的,也要適量,畢竟水果天生帶濕氣,適合沒有濕氣且陰虛的人常吃。
3.不運動、懶、不注意保暖;其實濕氣重本身就會導致不想動、懶得動、吃完就想睡,但是這是個惡性循環啊!不要太順著自己已經被濕氣摧毀的意志啊!不保暖的話寒氣進入體內,導致越來越寒,解決辦法就是冷的時候就多穿點千萬不要著涼,不讓寒氣影響血循環,讓自己動起來,早上起來跑個步啥的,或者找一個適合自己的運動,堅持做下去,記住,堅持,習慣了你懶一天就會覺得不舒服,什麼瑜伽、八段錦慢一點的也比較適合,動能生陽,要增強自身抵抗力,鍛煉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4.自己的不良情緒;沒錯,就是這麼玄乎,一開始我了解到的時候也是不敢相信的,但多看了些東西,在觀察了一段時間,我還是比較信賴這種理論的,其實情緒在我們生活中對身體的影響,是非常常見的,像一夜白頭,就是情緒對身體的影響,這裡只說濕氣,濕氣就是自身感覺太艱難了,感覺自己被困住,無力去動,遇到事情,第一想到的,而且是一直這麼想得就是太困難了身體上有抗拒的感覺,停在那裡。就像濕氣在體內一樣,一動不動,難以排出;其實在一些心理學的書籍中都有關於人的心理狀況對身體的影響,這點也體現了人的內心活動對自己身體至關重要,身心都健康,才是最理想,也是最佳的狀態。
好了,扯了那麼多,具體說一下實踐方面
首先,改變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淋雨了,就儘快換乾的,,沒辦法及時換乾的就喝點薑茶,女孩子喝點紅糖水,平時也可以常喝,一般的紅糖就好(註:成分表上要是紅糖,而不是什麼赤砂糖或其他什麼鬼的,那些只不過是紅色的糖,沒啥功效)按時吃三餐,三餐是我們獲取營養和抵抗力的重要來源,穀物、蔬菜,好好吃這些東西,能自己做最好,還節省,要是平時都在外面吃也要注意葷素搭配,不吃特別油膩難消化的東西,不然濕氣什麼的是不會改變的。
其實方法太多了,現在不管什麼樣的問題都會通過不同的方式找到答案,(比如知乎上這些畫風千奇百怪的問題)而且每個方法都對特定的人群有效,從來沒有一個方法是適合所有人的,而適合自己的要實踐,當通過自己實踐的來的方法,才是合適自己的,也是最能改善自己的方法。
你要好好想想,你吃進去的東西最終是要變成你的血肉的,身體狀況不盡如人意的情況,就不要吃那些重口味、不營養的東西,吃一些讓自己身體舒服的,不圖一時嘴快,吃的乾淨,身體自然就乾淨。
其實濕氣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長期的不良習慣,損壞了自身新成代謝的能力,導致一些濕邪乘虛而入,進一步影響人體本身的免疫力。而且,當身體出現這些狀況,說明體內已經多少有些垃圾造成的淤堵,所以,在調理身體時要注意排除體內垃圾,最好的方法就是運動、拉筋、瑜伽,要把經絡活動起來,在加上喝一些花茶,效果更好,花茶的搭配要是和平性質的,不能太寒,也不能太噪。
其實人體本身是具有自愈能力的,不要小看了我們自己,現在有些人一種是無所畏懼,什麼都不管,只要吃的開心,什麼也不顧,放縱一頓是一頓;而另一種是看著各種疾病越來越年輕化,整天擔驚受怕,吃個什麼東西都要去查一下自己適不適合吃,看看營養不營養;還有那種又怕,又不注意,然後就喝點啤酒就枸杞?
很多人鄙夷中庸之道,或者說看不上,可能只是站在自身的角度看到了一些覺得不屑的事情,但是其實大部分事情最理想的解決方法都在中庸之道里。中醫是中庸文化的集大成,個人認為中醫西醫只不過是看身體的方式不同而已,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對立狀態,選擇一個並不代表就要和另一面對立。
一直以來,到最後,能陪自己的就只有自己的身體了,自己的喜、怒、憂、思、悲、恐、驚所有的七情六慾都會影響自己的身體,你的所有不平衡、不高興、糾結的、放不開的都會記錄在你的身體里,要是長期餵養那些不良情緒,只會把那些東西積累在身體里,拖垮自己。
所以,有想做的事情就去做,不畏首畏尾,糾結不定,選了就堅持下去,想開點,放開點,難受了就去發泄一下,不要憋著,自己才應該是那個最應該對自己好的人。
祛濕是個大話題!所以這註定是一個長期更新的回答。
說真的,我身邊幾乎沒有哪個女生身上是沒有濕氣的,這和我們平時愛吃辛辣油膩的重口味食物,還有生活習慣有關係,比如每天上班一直坐著,老是熬夜,經常吹空調等等。所以絕大部分的人,不論男女,其實濕氣都蠻重的。
我們平時所擔心的很多問題,或多或少都和濕氣有關係。比如濕氣重的人,小臉總是蠟黃蠟黃的,整個人看起來很暗沉,臉上也老愛冒油,不是虛胖就是特別消瘦(不要以為瘦就好,這裡說的是乾瘦,一點曲線都沒有),手腳也總是很冰涼。
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體內有濕氣的女生,只要把濕氣給去掉了,胖的人瘦幾斤是沒有問題的,消瘦的人也可以長出肉,變得豐盈。臉也會褪黃變得白嫩。你體內濕氣越重,效果越明顯。這是我個人很明顯的一個親身體驗。
為什麼人會有濕氣,上面的回答大多都已經提到了,我就不再贅述了。下面和大家具體說說,我試過的各種祛濕的方法。
-------------------------------------------------------------------------------------------------------------------------
1.喝花椒姜棗茶
一提起祛濕氣,大家就會想到紅豆薏米湯,其實生活中有各種各樣可以用來祛濕的東西。最常見的一種就是花椒,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就有寫:
椒,純陽之物,其味辛而麻……入脾除濕,治風寒濕痹,水腫瀉痢。
這裡的椒不是辣椒,就是花椒。一直要等到明末辣椒傳入中國後才又指辣椒。
花椒祛濕除痹的功效很強,所以自古以來濕氣比較重的地區,比如成都,就用它入菜來幫助身體祛濕,疏通寒濕瘀阻的經絡。我身邊外省的朋友,都不喜歡菜的花椒,實在是暴殄天物。
花椒姜棗呢,就是花椒、紅棗、姜一起泡水喝。但是這個不是黑暗料理啊,紅棗泡開之後真的很甜潤,所以味道甜甜的,一杯水喝到最後的時候,才嘗到幾顆花椒麻麻的味道,雖然有點怪,但不難喝。而且還能把紅棗撈起來吃,很好吃。
姜,能溫中散寒,一年四季除了秋季都可以吃,不過切記姜不要去皮的,因為姜肉發汗,姜皮卻是止汗的,能平衡姜肉的熱性,避免發汗過多,損傷人的正氣;紅棗補脾,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配上幾粒祛濕的花椒,能很好地幫我們把身體里的寒濕之氣驅趕出去。
方法很簡單,準備:
帶皮生薑一塊,干紅棗6個,花椒7粒。
1. 將帶皮生薑洗凈,切下三大片備用;紅棗沖洗乾淨,去掉棗核切碎。
2.鍋中加入冷水,放入紅棗、薑片和花椒,大火煮沸後轉中火,讓鍋中保持小沸10分鐘以上,直到紅棗煮得綿軟,輕壓便成泥狀,就可以關火起鍋了。
記得煮好之後,一定要趁熱喝,涼了之後效果就沒有了。可以在煮好後倒入保溫杯中,反覆燜泡。
另外提醒一下:陰虛內熱、經期量多、皮膚病發作和孕晚期不要喝。其他人一周喝個兩三次就可以啦。
-------------------------------------------------------------------------------------------------------------------------
2.喝陳皮水
除了喝上面那個花椒茶,我還經常會泡陳皮書來喝。不過好陳皮比較貴, 大概從去年開始吧,每年冬天吃完柑橘,我都會把橘皮收集起來,晒乾之後裝在小罐子里,標上年份,自己來做陳皮。
為什麼祛濕要喝陳皮水呢,陳允斌在書里有寫過原因,我個人覺得寫的很不錯:
陳皮有三大功能:理氣、燥濕、和中。理氣是使臟腑之氣通暢,並且流向該去的地方;燥濕是祛除體內的濕邪;而和中是調和中焦,也就是調和脾胃的功能。
像是廣東這邊濕氣很重的地方,真的是隨時隨地都在用陳皮。不管是泡水還是煲湯,包括炒菜都會放一點進去。
我工作忙的時候就會用陳皮泡水喝,最簡單,撕一小塊陳皮,可以反覆沖泡很多遍,味道甘甜醇厚。這是這股「甘」味,特別地養脾。
有時間的話,就用陳皮煮粥,煲湯,味道也不錯。
-------------------------------------------------------------------------------------------------------------------------
3.按摩承山穴
下面和大家說說按摩穴位的事情,這個是我自己去健身房上課,放鬆小腿的時候,發現的一個特別好的方法,按摩承山穴
承山穴是小腿外側的一個穴位,把腳尖勾起,會摸到小腿肚上有一個窩,那裡就是承山穴的位置。要知道身體這麼多的穴位,承山穴可是排在人體祛除濕氣穴位前三甲的哦。祛除濕氣的效果堪比薏米紅豆粥。
沒事就按壓按壓承山穴,不但可以祛濕,也是檢測身體這段時間是否有濕的一個方法。有些朋友不知道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也不會看舌苔,就可以用力壓一壓自己的承山穴,如果感覺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那你的體內很可能有濕。
為什麼我說按摩承山穴是去健身房之後發現的呢?因為每次在健身完,就會開始拉伸肌肉。教練會拿出一個泡沫滾軸,讓我來滾小腿,真的特別痛。特別是滾到承山穴那個位置,是最痛最痛的。
就是下圖這樣。
泡沫軸按壓穴位的原理是利用自身重量和泡沫軸來進行自我按摩,滾壓到承山穴時就相當於正被一個人用全身的力氣進行按壓。你自己用手輕輕按摩承山穴的時候就會有酸脹微痛的感覺,更何況是這麼大的力氣,你不痛我叫你一聲女王……
我建議大家可以買一個泡沫軸每天來滾滾,按摩一下承山穴,順便也可以放鬆自己的小腿。 按壓方法:先把泡沫軸放置在承山穴位置,然後利用自身體重反覆在泡沫軸上緩緩進行滾動10-15次,或者直接在承山穴上停留30-60秒,直到你感覺疼痛程度有所下降就可以休息了。
越痛效果越明顯,為了祛濕再痛也要忍著,按滾完以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小腿特別輕鬆,整個人都在發熱,精神了不少。
-------------------------------------------------------------------------------------------------------------------
更新答案,真的挺累的,還有其他方法,下次再和大家來更新。
用紅豆薏米湯去寒濕並不對症。
出汗是最好的祛濕方法。但是突然大量出汗會傷身體,所以堅持慢跑會比較好。
跑步會抻拉膀胱經,強健體魄,健脾祛濕。
體寒可溫中治療,但請遵醫囑用藥。推薦一道可以長期喝的的湯,茯苓紅豆蓮子湯。紅豆蓮子適量,三片茯苓為一個人的量,人多了加倍就好。千寒易消,一濕難除。我還想推薦刺五加片,對於有些因為痰濕體質的虛胖的人服用很好,我家人吃這個之後身材明顯緊緻了,這個不是減肥藥,所以不要用作減肥。說到去濕必須說到健脾健胃。我們很多愛吃涼的,冰的,體濕的人千萬不要,少吃冬瓜,大白菜,等寒涼食物。山藥是個好東西,我把他打成粉和茯苓粉沖著喝,假如你要喝上面那道湯,可以直接沖山藥粉喝。記得少吃雜糧,精米中可以加少許,有胃病的人記得最好少吃雜糧,麵條容易消化。減少胃的負擔。有朋友提到汗蒸,這個我試過了,很好的。假如你能一個星期運動三次,運動以後能出汗,大汗淋漓的話,排濕效果最好。參苓白朮丸也很不錯。少喝酒,少喝酒。有些人的寒濕積在一處可以用一次性暖寶寶貼在疼痛出或者不適地方,記得隔一層衣服。暖寶寶推薦,小林製藥或者貝貝熊。
祛濕!
祛濕!
祛濕!
一到夏天半個中國都在想著怎麼才能祛濕,體內有濕的人確實非常多,但並不是每個人的情況都一樣,祛濕也得「看情況」啊!
大體上,[濕]可以分為[內濕]和[外濕]兩類。[外濕]是由於所處環境潮濕(比如氣候潮濕、涉水淋雨或室內環境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引起的。而[內濕]則與脾胃的運化功能密切相關。脾有運化水液的功能,若平素暴飲暴食,或過食生冷、油膩而使脾失健運,運化水液的作用減退,水液停滯,留滯的水液瀰漫體內而生的濕邪,便是[內濕]。
但無論是[內濕]還是[外濕],[濕邪]都有其共同的特點:粘!
出汗,粘!
大便,粘!!
舌苔,粘!!!
體內有濕的人時常會覺得自己簡直就是一隻大鼻涕精!渾身都粘乎乎的;拉個屎擦好幾遍都擦不幹凈,沖完廁所回頭一看還粘在了馬桶上了;舌頭伸出來膩膩的好厚一層舌苔……這些跡象都表明,你濕了!不過不要慌,受夏季空氣濕度的影響,體內有點濕氣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你在具備上面幾點的同時又有了以下癥狀,就要引起重視了:
1.食慾減退 前面提到過,水濕停滯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而脾胃的運化功能又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旦我們體內的濕氣過重,脾胃對食物的消化功能減弱,食慾也會跟著受到影響。
如果把我們的脾胃比作一個大容器,正常情況下吃進來的東西在容器里經過消化吸收後,會向下流入消化系統的下一環節,如圖一;而體內濕氣過重時,就像容器里的液體中摻雜了一些膠水,因為液體變粘稠,所以流出速度變慢,再向容器內注入新的液體時,就會因容量不足而受到阻礙(圖二),這也就是體內濕氣過重時食慾會減退的原因。
2.便秘 大多數人都覺得便秘的唯一原因是「上火」,其實不然,在便秘的眾多原因中,其中一個就是「濕」。體內濕氣重的的人,一開始並不會便秘,反而會因為脾虛造成大便有點不成形,我之前也說過嘛,濕氣是一坨討厭的大鼻涕,在脾胃虛弱無人制約的情況下,濕氣變得越發猖獗,阻遏氣機,濁氣不能下降,就造成了便秘。但是這種便秘不會像我們熟知的「上火」導致的便秘一樣,排便時幾乎要把某重要器官撕裂,而是會覺得便便像抹了膠一樣,怎麼都排不出來,好不容易出來了,還會出現上文中提到過的「擦不幹凈」和「粘在馬桶上沖不下去」的現象。
3.帶下 「濕性重濁,易襲陰位」,意思就是說,濕氣這坨大鼻涕,不但粘膩,還重的很,專門往下走,所以濕氣重的姑娘們常常會發現自己的白帶比較多。
4.小便渾濁 濕濁下注,小便渾濁澀滯不暢,濕氣導致的「小便渾濁」與「帶下」的原因類似,都是因為濕性重濁。
看到這你應該也對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有了基本的判斷,接下來咱們來談談祛濕。
濕性黏膩,祛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知道如何避免感受濕邪。從病因入手,要避免長期處在潮濕環境中,尤其是脾胃虛弱的人。我的一個朋友從小就脾胃不好,前一段時間搬家睡了幾天地板,據她所述,當時所在的城市因為臨湖而立,空氣很潮濕,睡在地上被子都是潮的,10天以後她開始覺得食欲不振,胃部也有不適感,舌苔厚膩且有些剝脫。自覺身體不適後她就開始吃中藥,斷斷續續吃了半年才覺得有點起色。所以你看,濕氣這東西多討厭,一旦看上你就死賴著不走;再有就是要盡量少食生冷油膩的食物,保存脾胃實力!
只要一提到祛濕,「紅豆薏米湯」絕對是第一個被提及的,但是即使是萬能神湯也不適合所有人。
濕都是一個濕,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體質偏寒的人就是上面這個藍球,濕氣遇到他就變成了「寒濕」,體質偏熱的人就是上面的粉球,濕氣遇到他就變成了濕熱。我們熟知的「紅豆薏米湯」因為性偏涼,並不適合體寒的人長期飲用。
除了紅豆、薏米以外,白扁豆、山藥、玉米須也都是日常生活中除濕的利器,而且性質比較平和,不妨在日常飲食中添加一些(不要問我怎麼吃,我不會做飯……Orz)。白豆蔻、砂仁、花椒等香料有振奮脾陽的作用,適當添加也有助於除濕(但不要以此為借口吃肉)。
適當增加運動量也對祛濕有不少好處,雖然體內的濕氣不能直接靠汗液排出,但適當運動有利於氣機的通暢,對脾胃功能的正常運行益處良多,同時也可以幫助排便哦~
無論是運動還是飲食,如果想在祛濕這件偉大的革命任務上起到作用,都需要符合兩個條件:1.長期堅持
2.濕氣不重
第一個條件要看個人啦,如果可以堅持半年或以上,一定會對身體健康有所進益,第二個就得看身體狀況了,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以後發現自己的濕氣很明顯並且對日常生活已經造成了影響(食欲不振、便秘、帶下等),就一定不要嫌麻煩,儘快就醫,藥物的作用可不止比食物強了一點點,不信你們問我那個睡了十天地板的朋友。
所謂「千寒易除,一濕難去」,在與濕氣作鬥爭這件事上,預防比去除更有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小心那些容易使我們遭遇濕邪侵襲的因素,這樣才能幹爽一夏哦~
掃描微信二維碼,關注[蛋噦]公共主頁(ID danyue303),了解你應該知道的醫學常識
http://weixin.qq.com/r/hDqkvFbEBwt4rRLf92_W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下面很多回答都說得很對,題主這樣的情況,根本的方法就是要運動,適當的運動對身體很有好處,如果題主有條件的話,可以請私教,盡量保證運動方式的正確性。
一定要從中醫角度來談的話,薏米紅豆湯並不適合所有人,艾灸也並不適合所有人,汗蒸更是需要多加小心。所謂的調理、食療,不能看網上的人說什麼就跟風去做,比如很多網上有些傳言建議體質虛寒的人不去吃水果,其實這就是瞎扯淡,大多數水果營養豐富,含有各種維生素,可以增加人體抵抗力,只因為所謂的「涼性」、「偏寒」就不去吃水果,真的是得不償失。所以,大家要養生、要食療,最好根據自身情況多做些相關功課,或者可以求助正規中醫師、專業營養師。
下面給一些小建議,最重要的是,題主一定要堅持調理,運動和食物不是特效藥,不是你吃幾次就會有效果的,如果你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那是不會有什麼作用的——① 運動:因為題主體質虛弱,個人建議的運動方式是傍晚快走30分鐘左右,如果題主願意去健身房,那也很不錯,每周可以抽出固定的時間去幾次健身房。② 飲食:建議題主將主食換成雜糧粥(如小米、玉米、蕎麥、赤豆、芸豆等等)或者薯類(紫薯、紅薯等)。③ 習慣:不知道題主有沒有洗頭後在室外走,或者不吹乾頭髮就睡覺的習慣,如果有的話,請務必改正。還有,如果題主喜歡吃零食的話,最好也戒掉。跟潘毅老師學祛風和祛濕的原理和藥方
祛風,主要是桂枝湯,桂枝白芍大棗生薑,外加甘草。服用時間是:巳時午時未時,即9:00~15:00,屬於陽氣比較足的時候。另外喝完後再喝點熱的稀粥(啜熱粥),輔助發汗,增加療效。
中成藥有桂枝合劑、玉屏風散。注意玉屏風散主要是防風,起保健作用,不是為了治療。
生薑具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有這樣的經驗:受風引起喉嚨癢時,引發熱感的早期階段,用蔬果汁機製作一杯姜棗茶:姜兩指大,棗子三四顆,紅糖適量,加100度的開水,攪拌打碎,喝完喉嚨癢或喉嚨痛的癥狀就會散掉。
在夏天的時候,姜棗茶可以預防和治療空調病。
紅糖和大棗屬甘,生薑屬辛,辛可溫燥。調和了胃,所以調和了營衛之氣。衛氣源於脾胃,太陽症是表徵,但實質是肺和脾胃失和。
桂枝湯在姜棗茶的基礎上進一步組方,實現五味調和。其中桂枝增加了生薑的辛,白芍為酸味,起收斂作用,可增加發汗的汗源。
現代醫學認為有兩種方式可以消除身體中的病原體:一種方式是殺滅,如各種廣譜抗生素;另一種方式是營造不適合病原體的環境。一個例子:某個公司想趕走某些人,可以營造一個不適宜生存發展的環境,比如降級、降薪、不發獎金,別人自動就滾了。具體到寒症,因為身體變涼,所以喜歡寒涼的病原體進入體內,引發了各種癥狀。桂枝湯的作用,就是營造一個溫暖的體內環境,使喜寒的病原體無處藏身,病消失,身體變好。
更多的風症,如痛風等,表現為游移不定的痛,可以進一步加荊芥去血中之風。痛風則使用川芎、天麻,某些方中使用蟬蛻、蛇蛻。
接下來談關於祛濕氣。祛濕的中成藥很多,以下做簡單介紹。
二陳丸:主去痰濕。裡面成分有陳皮、半夏、茯苓、甘草。作用是燥濕化痰,理氣和胃。
龍膽瀉肝丸:消除肝膽濕熱。
甘露消毒丸:消除溫濕。
六一散:去水濕,裡面成分是滑石和甘草,滑石味淡性寒。外用可以去痱子。
在傷寒論中認為濕氣重,會引起寒濕困脾,而脾喜燥惡濕。推薦的一種祛濕葯是:平胃散,成分:蒼朮厚朴陳皮甘草,另外煮時加生薑大棗。甘草使調和,生薑大棗可以健脾。
其中:
蒼朮:起辛苦溫的作用,辛可發散,苦可燥濕,溫可散寒。健脾即可化濕邪。
厚朴:是樹皮,芳香化濕,祛除漲滿。樹皮厚重,行氣力強,驅動水濕下行,因勢利導向下排濕。
陳皮:是佐葯,理氣和胃,燥濕醒脾。
除了平胃散外,傷寒論中還有一種葯,也有祛濕效果,就是五苓散。成分: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枝。
白朮:補脾燥濕。
茯苓:甘淡入肺通膀胱。
豬苓:不補脾,但利水滲濕。
澤瀉:甘咸,入腎和膀胱,利滲濕。單獨用甚至可消除水腫。
桂枝:解表,溫陽化氣增加氣化能力。
中成藥藿香正氣丸是如上平胃散和五苓散的混搭。中成藥保濟丸是藿香正氣丸和保和丸的混搭,前者佔2/3,後者佔1/3。解表、祛濕、和中。保和丸的作用主要是避免過飽引起的消化問題,避免食滯。
之前的一段時間晚上睡眠不好,大約老是在2點左右會醒;另外大便不成形。自己懷疑是腎虛。聽了潘毅老師的課,我注意到我的舌象:胖大舌邊有齒痕,舌苔滿布且白膩。前者是氣虛,後者是痰濕。水濕重的人,一定是陽氣不足。要補氣補血,必須先去痰濕。
按老師對祛濕的推薦,結合購買的方便性,我用了中成藥保濟丸,已見效,睡眠安穩。那麼就有人問:你把保濟丸當安眠藥使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我認為關鍵是要辯證,看舌象辯證比較容易,也比較準確。痰濕體質一定要先祛濕。我看了我買的保濟丸成分,有滑石和甘草,說明裡面還有六一散,是可以強效祛濕的。
如果睡眠不好,但舌象是紅色胎少,則應當懷疑是陰虛,要使用滋陰補腎的六味地黃丸。也是一種大蜜丸,成分:熟地黃、酒萸肉、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在羅大倫博士講座中,他推薦祛濕用「歸脾丸」。裡面有五苓散的部分成分。裡面的成分有龍眼肉,因此也是一種補血劑。成分:党參、白朮(炒)、黃芪(炙)、茯苓、遠志(制)、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木香、大棗(去核)、甘草(炙)。我在藥店買的九芝堂歸脾丸,是一種每瓶裝200粒的小丸藥,每次服8~10粒。我在藥店買的價格是10塊錢。對於舌象胖大,睡眠不好的人,歸脾丸有改善睡眠作用。
和另一位醫生探討,他認為這種晚上睡眠不好的癥狀屬於氣滯血瘀,肝腎功能虛弱,需要好好調理;要多鍛煉身體,要有氧運動,能出去玩就出去玩;通過適當出汗,把水濕排出體外。藥物永遠是救急的,第二位的,運動是第一位的,通過體育運動能提升正氣,減少用藥或不用藥。曬太陽也可以祛濕。羅博士推薦水濕重的要睡陽面房間。不要喝冷飲,夏天少吹空調。
具體到肝鬱可以用逍遙丸,可以疏肝健脾、養血調經。成分是:柴胡、當歸、白芍、炒白朮、茯苓、炙甘草、薄荷、生薑。
恩福理療館田(志剛)醫生告訴我這句話「因為你沒用,所以你沒用」,所以一定要「學以致用」。「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的習,意思就是實踐。常常學,並常常把學到的東西用於實踐,一定會很快樂!
在上之痰,半成濕熱。在下之飲,純屬濕寒。上下殊方,溫清異
制,大要以溫燥水土為主。上熱者,加知母、石膏。下寒者,佐乾薑、附子。痰之陳宿纏綿,膠固難行者,加枳實開之。飲之停瘀臟腑者,上在胸膈,用十棗湯瀉其氣分,下在臍腹,用豬苓湯瀉於水道。流溢經絡者,用五苓散瀉之汗孔。上脘之痰,可從吐出。中脘之痰,可從便下。若經絡之飲,非使之化氣成津,瀉於汗尿,別無去路也。一切痰飲,用瓜蒂散吐下之,功效最捷。續隨子仁,驅逐痰飲,亦良物也。
運動吧,跑步跳操等都行。動起來,經常出點汗會好的多。還有就是要保暖,不僅冷的時候要保暖,春夏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用冷水洗頭洗腳,不要光腳穿涼鞋吹空調,盡量不吃冷飲,冰箱里拿出來的也不要立即吃。我也是濕氣較重,經常會發濕疹,然後人很沒有精神,怕冷,不想動。今年春天的時候開始跳操,然後隔三差五的夜跑一段,運動之後出汗的感覺好爆了!心理和身體都很舒適。
以下針對寒濕:1.運動很重要,不要拖延了,一周安排3次運動不難吧,1,3,5或者2,4,6,時間最好是17:00-19:00,這時候膀胱經最旺,身體虛弱的就運動到出微汗就好了,大汗傷陽。2.切忌少喝水!而且不要喝涼水,更別提冷飲了,很來你就寒濕了好嗎?3.水果大部分都是寒涼的,牛奶酸奶更不用說了!忌口吧!3.不要吃零食了!特別是甜食!還有巧克力以及任何垃圾食品!4.如果濕氣不怎樣嚴重的話,可以配合食療,例如大家講爛了的紅豆薏米粥,這裡強調一下,體內寒氣重的,請將薏米炒一下,薏米微寒,不要嫌麻煩!還有如果磨成豆漿更好消化。還有這裡推薦一下醋泡生薑配小米粥,我的早餐之一;5.洗頭髮最好在睡前2小時,且一定要用毛巾包好頭,充分擦乾,還可以防止脫髮;6.一般我睡前半小時會用艾草泡腳的;7.吃很重要:豬肉、海鮮、蟹最好還是忌了,不然要用甜椒、辣椒之類的加工下;肥的,油的盡量不吃或少吃!8.多穿衣服,健康更重要吧!特別是腳底!寒從腳下生!9.不要隨便吃藥!遵醫囑!我不推藥物!還有不要道聽途說!比如,寒濕的人山藥就不要吃了,補脾虛的,但加重濕氣!10.要戒掉不好的生活習慣,比如熬夜啊,用眼過度啊!待更新!
這是個好問題,作者先說出了個人目前的整體狀態,嫣嫣數語。這對醫生很重要,雖然我不是醫生。看過一個節目,養生堂有幾集專門教人如何和醫生說自己的病情,最好的方法大概是先說自己的基本狀態,再說自己的主要訴求。總之我覺得看病真是個學問。整天沒有精神是陽氣出不來,早上人體的陽氣靠肝膽之力宣發出來,各個器官在陽氣的作用下,從沉睡中蘇醒。怎樣應對?頭頂百會穴是諸陽之匯,睡醒了想起床,雙手從百會穴向後下一路按過去,按穴位兩旁周圍。到風池風谷即止。要按幾遍。還可以起來喝生薑泡水,背對太陽曬。濕氣多了就是水多了,就是陰過盛。我們人為地祛濕是永遠去不幹凈的,得不償失。人體自己就有祛濕的工具,我們沒有理由不加以利用。這個工具就是陽氣,當然如果暫時陽虛陰盛,我們這時再用藥物去去濕是可以的。這時可以吃參芩白朮丸,或在承山穴上拔罐。但我們的陽氣哪裡去了?為什麼不出來完成本職工作?陽氣是要晚上休息的,現在我們睡的太晚,陽氣睡個懶覺很正常,甚至整個上午不出來,是必然會發生的。根本解決方法是,按黃帝內經上說的「起居有常」,也就是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有白天運動運動,生陽。陽氣只有這樣產生,沒有它法。
感謝劉路籽朋友的邀請,謝謝對我的信任。樓上的牛小新說的對,要扶陽。因為樓主的問題,她說她自己濕氣重,從她描述的裝來說,並不能確定為有濕氣或者濕氣重,但陽虛是有的,而且陽虛很重,要扶陽。即便是有濕氣要祛濕,也要扶陽,因為運化水濕需要脾臟來調節,但是脾臟的正常運作又需要腎陽。而且紅豆薏米乃寒涼之物,自身陽氣不足,吃這些更傷陽氣,在此狀況下用此方法除濕,不僅南轅北轍,不能調理問題,反而適得其反。
跟我一樣超級體寒,怕冷的妹子。濕氣重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汗蒸,注意汗蒸完不要立即洗澡,吹到風。還有就是運動啦。曾經一到夏天手指就會長密集的水泡,一到夏天就長,連續三四年,那時候癢就用皮炎平,激素含量很高,但能止癢。半夜睡覺會很癢,然後一直搓,直到搓破手皮,水泡里的水溢出來,嗯,溢出來。曾經不知道是因為體內濕氣引起的,看過皮膚科,一年輕女醫生,說少碰水,大夏天的你讓我少碰水。後來接觸中醫才知道問題所在,今年夏天沒有在長水泡了,汗蒸吧,還有運動出汗,濕氣泡光光
麻黃附子湯加蒼朮
大致思路就是溫陽除濕解表
好吧,我只是再扯淡,網路看病是扯淡,極其不靠譜1濕毒清膠囊,盤龍雲海的排毒養顏膠囊,這都是祛濕的好葯2穴位方面膝蓋下面的委中穴是祛濕利尿的,最好用艾炙3說明你脾胃不好,早餐改成山藥薏米芡實粥,山藥注意要藥店的淮山藥,打成粉都是很方便做的4介紹一個養顏方,五色豆粥,紅豆綠豆黑豆黃豆白豆一起熬粥,這東西對付雀斑什麼的實在很好用啊
和題主的表現很相似啊,病友好~
怕冷、愛睡啥的癥狀,和你也差不多,沒那麼嚴重。當然保暖工作比別人做得足一點。
還有特點是便秘好幾天,然後連著兩天拉稀或者便溏,再回復便秘態。有顯著的抑鬱情緒,別人看起來就是特別不爭氣破罐子破摔那種。只有我自己知道其實是身體扛不住。來回復這個答案,作為參考。首先從整理內務開始。清點房間里的囤貨,可以送禮的送掉,可以自用的趕快用起來,留下來的按類別和使用場合整合到一起。囤積的生活快消品只留最多一個月的量。減少持有,並且優化長期使用品,也就是服裝,家電之類。鼓搗了半個月吧。行動力變好了些,但還是嗜睡,睏倦。早晨起來把黑糖姜棗茶當早飯的一部分,早飯就算時間超期也一定要吃。咖啡只在非常困的時候喝而且不超過下午兩點,茶的習慣太強大還戒不動。戒瓶裝飲料和各種包裝零食,戒食生冷。這些持續了兩周。便溏和嗜睡有所改善,努努力八點鐘能吃上早飯。以前是能一口氣睡到下午三四點才慢吞吞起來吃一頓晚飯,夜裡九點後才真正開始工作的變態。接下來要增加調整睡眠和運動的療法了。有改善就來更新。那個什麼什麼湯是什麼什麼湯?
不規範的中醫形象怎麼來的?
描述的這些表現可以用來判斷一個人到底是怎麼回事嗎?沒望聞問切,就只簡單描述,還沒有病例題裡面那五六行給的信息多,你們就給出了療法!中醫到底毀在誰的手裡了?要想祛濕,先要知道濕氣從哪裡來?
中醫認為——肺生痰,脾生濕。
所以治療原則上,也是——宣肺祛痰,健脾祛濕。
那什麼樣的表現就是「體內有濕」了呢?
比如:
早上起來困;
刷牙嗓子不舒服,口乾口苦;
皮膚暗淡無光,舌苔厚膩,沒食慾……
中醫認為,很多疾病都跟濕邪密切相關,即使沒有嚴重到引起疾病,也會給身體帶來很多煩惱。
那我們為什麼會容易生濕呢?
我們知道身體濕氣的生成來自內濕和外濕,
外濕容易理解,主要是受外界環境濕度的影響,如多雨季節、潮濕環境等。
但是,更為常見,且起決定因素的是:身體脾虛,運化無力導致濕盛!
脾主運化,既是運化五穀食物的地方,也是身體的運濕之所。
脾氣健運,脾陽充足,自可以促使水濕運化;若脾失健運,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將導致水液在體內的停滯,產生水濕。
所以清代醫典《證治匯補?濕症》云:「治濕不知理脾,非其治也」, 祛濕當健脾!
現實中,很多人犯的一個祛濕誤區是:有濕時只忙著祛濕,而不懂得健脾,導致舊濕氣走了,新濕氣又來,一直除濕但一直都除不完。那是因為你忽略了健脾!
所以,祛濕最好兼顧到兩點,一是祛濕,一是運脾。
祛濕可增強脾的運化功能,而脾運則身體排濕更易,能產生良性循環效果,尤適於久濕不除之證。
如何健脾?
日常健脾調理,可以從中醫健脾按摩手法調理以及膳食調理兩方面著手。
傳統的中醫健脾手法,具有強壯脾胃、增強食慾、促進消化吸收等作用,比如揉中脘穴、摩腹、捏脊等效果都極好。
膳食調養是民間祛濕、以及健脾很受歡迎的一種有效方法,不同食材功效也各有側重。
偏健脾的食物有小米、鯽魚、蘿蔔、蘋果、淮山、蓮子、茨實、豬肚等;
偏祛濕的食物則有赤小豆、意米、萵筍、扁豆、冬瓜等。
強健脾胃,除了要養,還要忌諱這4方面:
一忌養脾無常。即養脾不單單只是秋冬的事情,而是應該像吃飯喝水一樣每天都去做。
二忌冷。要養脾,就不能喝太多的飲料,特別是冰飲料,不管是涼的飲料還是瓜果,都不能吃,過涼傷脾。
三忌甜。我們提倡甜健脾,但過甜則傷脾,甜要有個度。
四忌多。吃太撐了容易傷脾胃,所以吃任何東西都應該七八分飽。
所以,想要祛濕,
一定要兼顧祛濕和健脾。
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點贊關注哦。
親愛的妹(哥)紙,首先對中醫來說,六淫之氣包括風寒暑濕燥火,本是自然界一直存在的。當人體失去陰陽平衡,正氣不足無以御邪之時,六淫之氣才會恣意妄為侵犯人體導致外感/內傷疾病,稱為六淫邪氣。就說濕邪吧,脾主運化水濕,當人體脾胃功能強大時,即使外濕入侵,也不會有什麼問題,脾胃本身就可以將多餘的濕邪祛除出去。但當脾胃虛弱時,脾胃都難以完成自身的任務,體內自己產生的濕濁都不能出去,無論有沒有外濕,人都會受內在濕邪的困擾了。這裡的脾胃虛弱大致分為1.脾氣虛弱2.脾陽不足兩大類,而2是1的加重版,具體癥狀的話,1主要體現在消化方面,如納差納呆(胃口不佳,食欲不振等),腹瀉或便秘(消化不良),以及脾胃運化不足導致氣血虧虛,痰濕壅盛,如精神倦怠,四肢乏力,頭暈昏蒙,面色蒼白或暗黃。而2是在1的基礎上還多了陽虛的表現,如畏寒肢冷,手足不溫,喜溫惡涼,腹脹腹瀉的情況會更多,大便會夾有食物殘渣甚或完谷不化。以上是濕邪本身性質沒有較大變化,如若久而久之濕邪郁而化熱,則還有熱象的體現,如口臭口苦,或自覺口有異味,大便溏垢臭穢,以及其他各個部位的濕熱表現etc.所以,無論怎麼治療,中醫都必須建立治未病的思想,即不管你現在脾胃功能是否健全,都得在利濕如茯苓,化濕如藿香,燥濕如半夏或黃連,勝濕如防風等的基礎上,健脾如白朮或補脾如人蔘党參或扶土(脾)抑木(肝)等,兩個大方面必須兼顧。從紅豆薏仁水來講,該食療方淡滲雖可利濕,但薏仁性寒,此方更多針對的是濕熱,若身體本身有氣血不足甚至陽氣不足,則用之不僅罔效,還會傷陽耗氣,且利濕過就也會傷陰,所以紅豆薏仁水不是眾人皆宜,也不可久服;要看具體的辨證,看具體是哪一種證型,是氣虛,還是陽虛?是濕熱,還是寒濕?是只是濕邪還是脾虛濕盛並重?是否有其他臟腑的功能不足兼見?即使是真的濕熱,也不建議喝紅豆薏仁水,用此方力量是猶嫌不足的。還不如當年慈禧老佛爺用的祛濕熱方。原方:蘆根15g 竹茹4g 焦山楂、炒谷芽各9g 化橘紅4g 桑葉6g 蘇葉6g此方出自《慈禧光緒醫方選議》(此茶飲能夠祛濕熱之邪而不傷正氣,清利頭目咽喉,調和脾胃。脾胃健則濕可祛,熱不留則頭目咽喉清利。只要不是大便稀溏,但是舌苔是黃膩的,均使用本方煎茶飲)這個茶我覺得非常好,僅僅對濕熱而言哈,切不可病急亂投醫胡亂下藥啊。至於題主的問題,自覺濕氣重。可冬天怕冷,提不起精神,說明你至少應該有氣虛的,甚至可能有陽虛,那麼就很不應該自己在家單純用紅豆薏仁水祛濕了。所以,為了調理脾胃,祛濕加扶正,是必須雙管齊下才可收穫療效的。中醫畢竟很講究辨證,千人千方,用藥如同調兵遣將,不是西醫的那種大包干。所以,最後最後,如果題主真心希望好好調養,那麼,在此願題主能夠有醫緣,尋到你們當地真正的好中醫治療調理,那麼三月之後,必見佳效。手機上面簡略回答,有所遺漏還望海涵,但願略盡綿薄之力以上,祝安好!
推薦閱讀:
※有治療頸腰椎病的秘方,能開中醫門診推廣嗎?
※從現代科學角度解釋,為什麼川貝枇杷膏和止咳糖漿可以止咳?
※在醫學醫藥方面,中國與國外差多少?
※自學中醫,如何入門?有哪些值得讀的書推薦?
※有關中醫的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