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思維需要從小抓起嗎?
我想這樣做,二年級時候做1年級的奧數,3年級時候做2年級奧數,以此長往,想必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建立起來。
覺得單靠小學數學課本,建立不了數學思維。不從小抓起,孩子的數學思維以後就很難建立了。這是我自己的經驗。不知道我這樣看法對不對?
知道知乎最讓我抓狂的是什麼嗎?就是題目和描述不符。以本題為例,題目是數學思維需要從小抓起嗎,下面的描述卻講的是從小開始學奧數,那題目應該起『從小學習奧數能提高數學思維嗎』才對啊!我想說,題文不符,本身就反映了邏輯思維缺失,家長對問題的歸納和提煉都是一團漿糊,何談引導和教育孩子乎?
不知道現在答這道題算不算晚了,不知道能不能幫上忙。不過問這道題的題主如果是當時一年級小朋友的家長的話,小朋友現在三年級,應該是很早很一切都是充滿希望的狀態。
我媽是教學前教育的,我爸是本科統計出身的,倆人在我來之前並沒有想出什麼教我數學的套路,我從小到初中沒上過學校課程的補習班,沒做過家長額外留的作業,小學成績開始處在沒有很好的狀態,不過沒人管它,順其自然,自己慢慢就好了,後來越來越好。大學考到加拿大top5一所大學的數學系學精算,拿了入學獎學金,全憑興趣。今年轉到哲學系,一理一文跨度很大,不過都是邏輯性的東西,也很相通,學的都很開心,興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師。
不是自我感覺良好在吹捧我爸媽的教育方法變相自誇,畢竟頭生子女都是家裡教育實驗的小白鼠,也有後期意識到的問題,現在往回看的話我認為在我的數學思維培養中,我特別感謝我爸媽的地方有如下這麼幾條。
數學思維其實說到底是邏輯思維,學前教育學有理論介紹說父親參與教育程度和小朋友的邏輯思維能力成正比例函數關係。當然了,數據只呈現現象,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會發現現象所具備的條件並不絕對。男性的邏輯感一般要好過女性,父親和小朋友玩的時候會潛移默化的對小朋友的邏輯感有引導性,如果媽媽理性思維比感性思維強的話一樣也可以做到。我爸我媽從來沒管過我學習,不過他們對我的教育卻從沒有斷過參與。小學的時候沒什麼作業,晚上一般都會和爸爸媽媽下跳棋,五子棋,本還想學圍棋象棋這些,後來老王脾氣太壞我也大概實在是很笨,沒得堅持下去只是入門,很可惜。不過下棋真的是很培養邏輯思維的,我覺得比做很多題都有效。做題一是重複性比較大,二是和白天學習形式太過相近,比較枯燥,並不是很健康,很容易磨沒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感謝我家老王沒有想著人家家的小娃娃都在做題學習,俺家娃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雙生子爬梯實驗
在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試驗,是由一位叫格賽爾的美國心理學家完成的。這個試驗叫做「雙生子爬梯試驗」,研究的是雙生子(即雙胞胎)在不同的時間學習爬樓梯的過程和結果。
格賽爾選擇了一對雙胞胎,他們的身高、體重、健康狀況都一樣。讓哥哥在出生後的第48周開始學習爬樓梯,48周的小孩剛剛學會站立,或者僅會搖搖晃晃勉勉強
強地走,格賽爾每天訓練這個孩子15分鐘,中間經歷了許多的跌倒、哭鬧、爬起的過程,終於,這個孩子艱苦訓練了6周後,也就是到了孩子54周的時候,他終
於能夠自己獨立爬樓梯了。
雙胞胎中的弟弟,基礎情況跟哥哥完全一樣,不過格賽爾讓他在52周的時候才開始練習爬樓梯,這時的孩子基本走路
姿勢已經比較穩定了,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比哥哥剛開始練的時候更加有力,並且他每天看著哥哥訓練,自己也一直躍躍欲試,結果,同樣的訓練強度和內容,他只用
了兩周就能獨立地爬樓梯了,並且還總想跟哥哥比個高低。
一個是從48周開始,練了6周,到了54周學會了爬樓梯;另一個是從52周開始,練了2周,也是在54周時學會了。後學的儘管用時短,但效果不差,而且具有更強的繼續學習意願。
取自教育學研究網 格塞爾和他的雙生子爬梯實驗
[日期:09:37:28]
來源:
作者:zj
引這個是想說別著急,順其自然,哈哈,到時候就好了。我小學數學其實學的很爛。頭三年級都60多。主要是沒有形成數學語言體系。不過沒人管它,慢慢長大了自己就好了。五六年級的時候有一天突然就開竅了,然後做題刷刷的。
跑題回來。
我後來上初三的時候也學過競賽數學,不過完全出於興趣,和學校的內容都是不相干的,是我主動提的,老王和王夫人還老大不願意嫌我費錢(後來才知都是欲擒故縱)。我個人認為他們的做法實在很高端,要吊著小朋友,看別人學自己也會想學,等自己提出來再去找老師會事半功倍。不過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暑假老王會帶我去北方圖書城挑興趣書,當時記得是買了一套華羅庚數學,是故事性比較強的,看裡面的解題思路,練習題也都是很有意思的故事形式,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了,不過當時看的時候印象很深刻,提供很多數學思維一直記得。小學數學的題目其實有涵蓋奧數的內容,一般加星號的題目都是選做的,老師也會說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做,那這部分題可以鼓勵小朋友做,小朋友把書上的題都做了也會很有成就感,有不會的去問老師,和同學討論也會比較容易受到老師的讚揚和鼓勵,對小朋友來說比較有推動力。
還有生活中的數學應用處處有,叫小朋友去買菜啊(當然要注意防拐不能一個人放出去),給小朋友定期發零用錢要求他自己計劃花錢自己記賬定期報賬啊,都是很好的數學訓練,還可以培養理財觀念。
個人認為不要 「二年級時候做1年級的奧數,3年級時候做2年級奧數」,這樣,雖然是做奧數題,但是往回一年級做題不是很有成就感,潛意識裡會打擊小朋友自信。奧數的思維性跟學校的年級沒什麼關係,不用這樣按順序爬樓梯時的來,重點是培養小傢伙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我自信滿滿的時候遇到難題就覺得最後能做出來,做啊做啊做啊真就做出來了。
「第十名現象」,是杭州的一位小學老師發現的。這位從教近20年的老師,有意識地對1990年前後畢業的150名小學生作了跟蹤調查,結果在這些如今已上大學或工作了的學生中間,發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第十名現象」。
前三名之後,第十名前後直至20名的學生,在後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現出色」,並成長為「棟樑型」人才;相反,那些當年備受老師寵愛、成績數一數二的優秀學生,長大後卻淡出優秀行列,甚至在其後的升學和就業等方面屢屢受挫。
取自 第十名現象 互動百科
(維基百科上有詳盡的的鏈接和資料)美國也有社會學家做過類似試驗,成績真的沒那麼重要。出國之後看到這邊朋友的教育經才認識到我經歷的所謂素質教育扼殺掉了多少的創作性。我當時練的很多題其實在我現在的數學理論證明上給我的思維設了很多的限制。不過汗水也沒有白流的就是了,不能抱怨哈哈。北美(其實中國以外)都是小時候散養,高中往後才用功對。我高中班上很多男生,基礎沒落太多,但是滿血沒怎麼用,高中開始學習,成績都特別好。散養的孩紙有前途,哈哈,小朋友安全快樂,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積極陽光,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戰術!(如果要針對數學語言的體系形成進行培養,可以試著教小朋友做幾何。趣味性比較強,一般同學都沒有抵觸的,而且幾何證明是最骨幹的數學語言,簡單粗暴哈哈哈,一步到位,但幾何教材不是很好選,如果家長有條件的話我覺得這個得自個兒孩子自個兒教哈哈)
最後希望各家的寶貝疙瘩們都茁壯成長,成人成材!
王乙。奧數似乎不是培養兒童數學思維的好方法吧?或者父母自己先去看一下公開課?例如可汗學院神馬的。或者,日常生活中就能培養兒童的數學思維,而不是數學考試思維。
要抓,但是不要靠奧數。培養興趣比較靠譜,比如說一起玩一些數學性比較強的遊戲,然後多探討,多交流邏輯性比較強的問題。
推薦閱讀:
※為什麼奧數金牌得主不出國深造呢?
※請教一道數學題,涉及到高數知識?
※如何識別一個好的奧數老師?
※那些在奧數競賽里得獎的人後來都到哪裡去了呢?
※普特南數學競賽的參賽體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