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的推理小說文化盛行?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發現 · 日本,更多日本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在下不才將兩百多部日本推理小說引入中國,深感這個問題很難三五句說清。這裡不談具體技術問題,務虛層面的話,主要有:

其一,日本人具有嚴謹的科學精神,一絲不苟卻又不乏想像力。這在技術含量極高的推理創作中是不可或缺的。

其二,日本人內斂的個性成全了推理小說。不難想像,推理小說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閉門造車」的文藝形式,沒有太多的社會性,更加不需要創作者進行太多的「社交」活動。我們想一想,日本人最擅長的無不是「與世隔絕」、只需要「自我發泄」的東西——漫畫如此,推理亦如此。

其三,推理小說是理性與感性的綜合體,這也符合日本人比較複雜的性格特點。

其四,筆者認為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的一點:推理小說是極致的真善美與極致的假惡丑的矛盾體,是最能代表殺戮之美的文學類型。對於一個崇尚櫻花,崇尚菊與刀,崇尚「璀璨的死去是最偉大而美好的歸宿」的國度,還有比推理小說更能代表日本人的文學形式嗎?

再加上成百上千作者一百餘年的努力,大大小小二百多個獎項作為平台,國民良好的類型文學閱讀習慣,每個時代都有天才作家出現引領方向……


先得澄清一點,有些答案說不覺得推理小說在日本很流行,這種個人感知與實際情況有偏差的。從東販的日本圖書出版年度暢銷榜(2007-2011)來看(http://www.tohan.jp/cat2/year/),推理小說未必能進入當年的總榜(綜合榜),但在文學分榜必然佔有一席之地,甚至幾席之地。從2007-2011年,除了東野圭吾這樣長銷不衰的明星以外,基本一兩年還能推出新的話題之作,比如伊坂幸太郎、湊佳苗、西尾維新、東川篤哉等。個人認為這種現象已足夠證明,推理小說在日本至少屬於盛行的流行文化之一。

推理小說,作為類型小說的一種,竊以為是對讀者要求較高的小說:需要接受過良好的科學教育,並且經濟條件較為良好,有閑心與金錢去消費。縱觀推理小說百餘年歷史,興起於十九世紀末大英帝國,在20世紀初至二戰後以英美作家為代表成為推理小說黃金時期,六七十年代起日本推理在世界推理小說佔有重要一席,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典型特色:在當時那個年代的世界經濟居前端,形成龐大的中產階級。自然會培養出一個追求趣味消遣、非功利性目的的圖書消費市場。

從歐美推理小說主流來看,無論偵探的職業還是兇殺案發生地點,基本都是中產階級以上的世界。從職業來說,有暢銷作家(埃勒里·奎因)、警長(P.D.詹姆斯)、神父(G.K.切斯特頓)、貴族(多蘿西.L.塞耶斯)、藝術鑒賞家(范·達因)、中產階級出身的老處女(阿加莎·克里斯蒂)、政府官員(約翰·狄克森·卡爾)。至於涉案人物,非富即貴的居多。我看的日本推理小說,基本也逃不脫這個範疇,從橫溝正史到松本清張到島田莊司到東野圭吾到新流行的東川篤哉。笑,從某種程度來講,推理小說真是專屬中產階級的小說啊。

這些年,日本年年嚷日本人不愛讀書了,市場銷量下降,以至於將2010年定為讀書年。根據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的數據,這幾年日本圖書銷量的市場轉換成人民幣大概是六七百億元(以當下匯率),數據見鏈接http://www.ajpea.or.jp/statistics/index.html。根據我國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數據(http://www.gapp.gov.cn/cms/cms/website/zhrmghgxwcbzsww/layout2/xxml2.jsp?channelId=1392siteId=21),這兩年圖書碼洋與日本圖書市場差異不大,但注意一點,我國課本出版佔據了半壁江山。再考慮到人口數量的巨大差異,可以說日本閱讀消費水平相當高。

一個龐大的、追求趣味閱讀的消費市場,是催生各類型小說興旺的前提,以此為前提才有推理小說興旺的可能性。將這種可能性轉為實際的存在,不得不說到日本良好的出版機制,以及那些明星作家。文學創作如此有賴於個人才能,以至於一個人即可以讓一種類型小說發揚光大,建立文化里的強勢地位。而日本成熟的出版機制,又能保證源源不斷地發掘有潛力的明星作家。

自明治維新起,西學東漸,日本興起了不少文學刊物,不少作家在報刊雜誌上開闢連載。這些雜誌,尤其是專門的推理雜誌在日本近百年的推理小說史上扮演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獨具慧眼的編輯挖掘有潛力的新人作者,設立獎項鼓勵資助創作。以至於有些文章將日本的推理小說發展史按照雜誌來劃分,例如「新青年時期」、「寶石時期」。在這篇文章 http://www.517japan.com/viewnews-9151.html里,可以看到日本推理小說有關的獎賞名目眾多,幾乎將明星作家一網打盡。

岡本綺堂的講江戶時代捕頭的《半七捕物帳》,寫於1917年,發表於《文藝俱樂部》。作者聲稱是受柯南·道爾的啟發,福爾摩斯日譯本初版是1892年——這足見當初日英文化交流頻繁。《半七捕物帳》我讀起來的感覺,更接近於中國的唐傳奇,故事短小,追求戲劇性,給出的細節不足,推理味淡薄。

晚幾年,赫赫有名的江戶川亂步,即是被《新青年》(專門刊登歐美推理小說)主編森下雨森發掘出來的,他的第一篇短片推理小說即發表在該刊物(1923年)。「新青年時代」持續至二戰前。近些年新星出版社引入的「日本四大推理奇書」小栗蟲太郎《黑死館殺人事件》即是在《新青年》連載;而另一本奇書《腦髓地獄》作者夢野久作即在《新青年》發表《妖鼓》而成為推理作家。

這裡有個有趣的細節,橫溝正史於1921年在《新青年》發表處女作,1927年出任該雜誌的總編輯。其後,他還出任過《文藝俱樂部》總編輯。雖然橫溝正史創作很早,但他創作的高峰期從戰後起。1946年,《本陣殺人事件》發表於《寶石》,《寶石》雜誌是江戶川亂步等人創辦,旨在發表推理小說及詩歌。高木彬光即在《寶石》上出道,傳聞新星出版社將引進他的「神津恭介」系列(《刺青殺人事件》、《人偶為何被殺》、《成吉思汗的秘密》、《邪馬台國的秘密》)。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歐美古典推理小說由盛及衰,推理小說更注重現實、人性等,冷硬派大行其道。日本出現了新的明星作家,開創新流派。1958年,松本清張發表《點與線》。他開創社會派推理小說潮流,直切社會弊病,引起了轟動。松本清張是由木木高太郎發掘出來的,後者則是本格派作家,第一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短篇小說獎獲得者,其獲獎作品是《新月》。從松本清張起,日本推理小說創作進入新的高峰。

順便提一句,1975年,《幻影城》創刊,傅博(台南市人,旅日,筆名島崎博)創辦,這本1979年即停刊的雜誌,是田中芳樹、連城三紀彥(《一朵桔梗花》)進入文壇的跳板。四大奇書之一竹本健治的《匣中失樂》即在這本雜誌連載。《匣中失樂》是由另一本奇書《獻給虛無的供物》作者中井英夫推薦給《幻影城》的。從這個小小的細節,我們即可看出日本的文壇是如何提攜後輩,編輯對新人的重要性。有人描述,《幻影城》的存在,是在社會派為主流的推理文壇格局裡,保留一點本格的星星之火。

風水輪流轉,以島田莊司的《占星術殺人事件》問世為標誌,本格派又殺迴文壇中心。島田也是不遺餘力提攜後輩的人,開創新本格流派的綾辻行人,其名字就是島田取的。

必須指出一點,刊物(出版社)以及編輯扮演重要角色,並非是推理小說獨有的現象。日本漫畫是同樣特色(至於日本動漫的強勢,不用明言)。另外,日本出版的「映畫化」(即改編為電影、電視劇)是相當常見的,反應極其迅速。松本清張、東野圭吾都是代表。2011年,東川篤哉的《推理要在晚餐後》成暢銷書,該年就被拍成電視劇。良好的出版機制,一來能夠讓明星作家獲得豐厚回報,持續不斷地創作,像島田莊司、東野圭吾他們的創作從八十年代至今。二來才可發掘足夠的新人,保持文壇的新陳代謝,息息不止。在數量雄厚的中堅作家上,不時有天才作家橫空出世創造新高度。

只有在深厚的肥沃土壤上才可以開出燦爛的文化之花。

20世紀30年代,中國曾興起推理小說。但因為戰亂以及政治意識濃厚的文化管制,沒了下文。直至八九十年代引進了一批日本推理小說——夏樹靜子、赤川次郎、森村誠一等。近些年又有推理小說引進熱潮。但從文學創作來講,推理文壇是寂寞的。早些年,只是一些愛好者進行網路創作。還不如科幻小說有《科幻世界》一面旗幟。

如今有了改善。我只是遺憾,羅修,在國內我最喜歡的推理小說作者,卻因為早逝而錯過了今天。

========================================================================

修訂了一點有關世界推理小說的表達。我想表達一點,如果站在地球高空來看,世界推理小說的中心基本上是歐美文學。日本推理小說應是一個次一級的自成體系的推理小說區域。


哎呦,這個問題我相當喜歡,鄙人試答之!

為什麼日本的推理小說文化盛行?

一、受英美等西方國家推理小說的影響而起步

其實在明治初期的時候,日本還沒有推理小說這一文學形式,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是一些通俗小說,或與偷盜、殺人等有關的紀實性文學。而這些文學形式要發軔於中國南宋時期桂萬榮所撰寫的《棠陰比事》,這本書其實是一本法醫學著作,傳到日本後由井原西鶴模仿寫了一部《櫻陰比事》。後來類似於此類「比事」的文學體裁日漸增多,甚至佔據了當時日本文學的主流。明治維新興起之後,日本人開始「西化」,學習並效仿西方發達國家,其中在文學上則興起了翻譯西方文學的熱潮。此時,日本的思想家、政治家神田孝平則翻譯了具有開拓性的著作《楊牙兒奇談》,首開翻譯外國推理小說先河。隨即,其他日本作家諸如黑岩淚香、押川春浪接踵繼之。當時的報紙上也樂於連載這種翻譯而來的新文學形式,甚至黑岩淚香連雨果的《悲慘世界》、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都譯了過來,一時間將西方文學一一翻譯介紹到日本,當時這種翻譯過來的新品供不應求。1899年,水田南陽剛從英國歸倭,就開始翻譯並連載英國的《福爾摩斯的冒險》,當然除此之外,其他諸多留洋歸國的日本學者與作家都相繼投身於推理小說的翻譯中。因此,此時一大批頗具盛名的日本作家正好奠定了日本推理小說的基石。

二、日本人樂於接受推理小說這種文學形式

如果說作家愛翻譯,甚至於愛創作,而大眾不接受,推理小說無論如何也興盛不起來。但與之相反,日本人不僅接受,甚至於很喜歡推理小說,甚至黑岩淚香翻譯的小說在當時日本出現了洛陽紙貴的局面。除此之外,日本人性格相對感性,易於接受與推理性強相結合的作品,「日本本來就是一個易受情緒左右的民族,與邏輯性極強並脫離現實生活的西洋偵探小說作品相比,身邊比比皆是的現實性生活與推理要素相結合的寫實性作品更容易被日本人接受。」黑岩淚香曾經這樣解釋日本人喜歡推理小說的原因。

三、一些出版單位支持推理小說這種文學形式

當推理小說還處於翻譯時期,很多出版單位就已經看準了這一市場,並大力支持推理小說的出版。比如黑岩淚香的處女翻譯作《法庭上的美人》就是授於《今日新聞》的支持而連載的。當然,也有許多日本作家自己創立報社、出版社,為推理小說的加速發展貢獻了力量。而尤為人稱道的是位於日本東京文京區的講談社在一百年來一直在不停出版推理小說。而且該社有專門採訪星探去挖掘比較有潛力的推理小說作家,甚至該社僅僅是推理小說的編輯大概就有一百六七十個。因此,諸如講談社這樣樂於為日本推理小說的發展貢獻力量的出版單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推理小說進一步發展。

四、推理小說派系複雜,內容多樣化,滿足了不同讀者的需求

什麼樣的作品才是讀者真正喜歡的?當然每個人有不同的鑒賞口味,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但日本推理小說並不是單一派別,風格內容單調至極。相反,日本推理小說派別較多,內容呈現多樣化。比如有以推理解謎為主要主流的本格派,以詭譎氣氛營造與異常心理為主軸的變格派,以著重於出人意表的故事情節為主的懸疑派,當然還有法庭派、社會派、冷酷派等等。因此不同的派別與風格滿足了不同人的需求,反過來說,需求的旺盛正好也促進了推理小說本身的發展。

五、日本文學圈為推理小說設置的獎項比較多,一定程度上激勵了推理小說家的創作

日本是一個尤重視教育的民族,我們從日本鈔票上的人物就可以知道日本對教育有多重視,10000日元上的福澤諭吉、5000日元上的新渡戶稻造(後被樋口一葉取代)、5000日元上的樋口一葉、1000日元上的夏目漱石哪一個不是教育家,甚至樋口一葉和夏目漱石還是小說家。因此,為支持教育及文學事業的發展日本為小說設置的獎項可達到五百種之多,在中國,你可能只聽過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姚雪垠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曹禺文學獎、老舍文學獎甚至是新概念作文大賽獎,但在日本除了比較常見的芥川獎、直木獎讀、讀賣文學獎、三島獎之外,還有一大堆你不知道的文學獎項,這確實激發了作家小說創作的動力。當然,在推理小說界也有一些獎項,比如江戶川亂步獎、橫溝正史獎、松本清張獎等等(一聽這些獎項的名字就知道這些獎項是頒給哪些人的哈),這些激勵措施都為推理小說的創作創造了一定環境與空間。

六、推理小說寫手眾多,形成了作家與讀者定型互動的大環境

在日本,從事推理小說創作的不僅有我們熟知的江戶川亂步、松本清張、水上勉、笹澤左保、赤川次郎、島田莊司、東野圭吾、橫溝正史、西尾維新等等知名小說家,還有一大批不太知名但有潛力,甚至是名不經傳的推理小說家在默默地創造。當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女推理小說家也日益增多,比如夏樹靜子、皆川博子、山崎洋子、山村美紗、小林仁美等等一批女作家正在崛起。創作團隊的日益加大不僅增加了推理小說的數量與質量,也使得推理小說風氣日漸濃厚。

七、除了讀者的需求外,其他藝術形式也直接或間接需要推理小說的支持

比如電視劇與電影甚至動漫需要一些推理體裁作為劇本形式,當然一些其他的藝術形式諸如音樂、繪畫也需要有經典故事的填充,這時候一些經典的推理小說就可以作為故事填充物。當然,對於小說最大需求的還是莫過於電視電影這種藝術載體,很多優秀的推理小說都被翻拍成電視劇或者電影,比如被拍成電視劇的東野圭吾的《白夜行》等等等等......這樣的形式為觀眾增添了額外的視覺體驗。

就說這麼多吧!如有紕漏之處望請更正,謝謝!


瀉藥……說實話,答這個題我自己能力不足,以下的部分可能充滿了主觀意見,請只作為一種觀點就好。

1、推理小說現在能流行是因為之前流行,而之前能流行是因為趕上了好時候。

很多答案都把日本推理小說史介紹到192X年甚至推到18XX年,我覺得這沒有必要。因為這段時期的發展怎樣,和二戰後如何並不構成必然關係,同時期,中國的推理小說活躍程度也不低啊。

而二戰前,純文學仍然是日本文學的主流構成(缺乏證據),最受敬重的是川端康成們。後來也拿了直木獎的江崎誠致當時在出版社打雜,正好和川端有交集,描述大概是「不像印象中的作家那樣難以接近」,「還寫了一幅字勉勵我」(上戰場)。我不敢妄言那時候作家的職業地位如何,不過和一般民眾間應該仍然存在距離。

回到主線,由於二戰後那一點時間橫溝正史的活躍,推理小說成了日本大眾文學中的主要門類(之一)。《本陣殺人事件》是1946年,這個時間我覺得是很微妙的。事實上對推理文學史略有所知的人可以回憶下,公認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時候,一戰又是什麼時候打完。

排名第一的答案提到「推理小說是屬於中產階級的小說」,這話實在太正確了。而戰後高速發展的日本是非常符合這個標準的土壤。

現在我們有了土和種子,接下來的事簡直順理成章。

2、明星作家不可或缺。

剛才我們說到橫溝正史和他的《本陣》,但只有這麼個東西推理小說死就是早晚的事。畢竟即使是在這個時間點,歐美的爺爺們已經把詭計發揮的差不多了,而接下來驚世駭俗的《占星術》還差30多年。

松本清張是以一個正常文學中年的身份出的道,我並不怎麼喜歡他,不過他成功的把推理小說的重要元素(我認為是死人和動腦,但他的動腦方式……)糅合到了一般大眾小說中。並從此確立了自己和推理小說的地位。這點上他功不可沒。在某種意義上,他和後來的島田都發揮了同一個用處就是「哦,原來推理小說還可以這麼寫」。而在另某種意義上,他達到了島田沒達到的水準,就是「哦,推理小說這麼寫了原來有這麼多人看」

當一種作品形式有了大量受眾以後你就不是那麼擔心會沒有後繼者了,於是70年代有了森村誠一們撐著。雖然不好亂說這個時期的作家們有多麼強悍,不過以下是2000年時,讀賣新聞的3000人調查中最喜歡的作家,排序如下:

1、司馬遼太郎(歷史)

2、赤川次郎(推理)

3、西村京太郎(推理)

4、松本清張(推理)

5、池波正太郎(不了解,百度說是時代/歷史)

6、瀨戶內寂聽(不了解,稍微百度了下還是不知道大概……)

6、渡邊淳一(言情/純文學)

8、吉川英治(歷史)

9、內田康夫(推理)

10、五木寬之(不了解,百度說是純文學)

所以你們看這時候是誰贏了。除了松本清張外,其他人的高峰都是在70-80年代。

3、市場,恩,市場。

很多答案列出了「日本推理小說獎」很多,但是這些獎並沒有諾貝爾老爺子贊助著啊。它們舉辦的全部意義就是「選拔出的作品有人看,有人看了就可以賣,賣的好了就能掙錢」。大量獎冒出來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呢?80-90年代,呃,我剛才一段說了什麼來著?

在這裡亂入一下,在另一個我有些知識的領域,圍棋,60年代左右的日本冒出了大量的新聞棋戰(由報紙主辦的棋戰),獎金相當可觀。你要知道這些報紙能刊出的還不是作品啊,那只是若干張棋譜而已。可就是這點棋譜,讀賣、每日、朝日各握著三大棋戰中的一個,這不是為了發揚傳統吧。

那麼一個逐漸成熟的市場需要什麼呢?細分。還是那個榜單變到2011年,我就不列了,第一、第二、第四分別是這三位:東野圭吾、伊坂幸太郎、京極夏彥。固然,你可以把前兩位都歸到社會派,京極扔進新本格,但是他們的區別是如此的顯而易見。

和這幾位作者相關的還包括他們的改編劇改編電影改編動畫——贏得了普遍的成功。當然從一般動漫的角度看,最成功的應該是米澤穗信的《冰果》(古典部系列)——但這其實無關緊要。

和這幾位作者無關的還包括人民喜聞樂見的梅菲斯特獎,比如西尾維新出道的《斬首循環》,比如北山猛邦出道的《鍾城》,當然兩位都在不同的道路上無限跑偏——但這其實無關緊要——因為更多的人會找到自己喜歡的作品而被拉入所謂推理小說的大家庭。

所以到這裡你會發現日本推理已經整體枝繁葉茂,不可撼動了,你問我原因是什麼的話……其實我覺得僅僅是:

在適合的土壤、適合的時間,把種子扔下去了。


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反過來問,推理小說在中國為什麼不成氣候呢?

這個問題其實挺難回答的。個中緣由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的。

不過,十多年前,在日本的電視上看到過一次森村誠一的訪談,採訪者也問了森村同樣的問題:

為什麼日本的推理小說如此發達呢?

你猜森村是怎麼回答的?森村的回答,我記得特別清楚,大意如下:因為日本是一個講法制講民主的國家。凡是在民主國家,推理小說都比較發達。為什麼?因為尊重事實,尊重證據,尊重科學和理性主義。反觀蘇聯、東歐和中國,推理小說都不發達,為什麼?因為不講事實、不重證據,所以無須推理。說你有罪,無罪你也有罪;說你無罪,有罪你也無罪。

順便說一句,中國題材推理小說中,在世界範圍產生較大影響的,當屬荷蘭人高羅佩用英文創作,在日本東京出版的《狄公案》了。


日本文化愛好者,說一些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資料。

比較晚接觸到日本推理小說,看的第一部小說是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找書看的過程中,了解了一些日本推理小說的歷史,趁著回答這個問題的機會,又去收集整理了些資料,歸納後在這邊的給題主的問題的答案是:日本推理小說文化盛行,是因為它已經成為了「文化」。

起源:1920s - 《新青年》雜誌

與中國的《新青年》雜誌不同,由森下雨村、橫構正史在1920年創刊的日本《新青年》雜誌是一本偵探小說雜誌,這本雜誌根據會翻譯當時西方的偵探小說,也同時接受國內作者的投稿。

(圖為1928年5月,《新青年》封面)

日本推理小說之父江戶川亂步也是在這本雜誌上發布了自己的處女作《二錢銅幣》,從此開啟了這日本偵探小說歷史上的---江戶川亂步時代

1920s~1950s - 「本格派」時代

本格派的風格是通常儘可能地讓讀者和偵探站在一個平面上,擁有相同數量線索。部分本格推理小說中會有「向讀者挑戰」的宣言,也就是告訴讀者「到這裡你已擁有足以解開謎題的線索,挑戰讀者是否能與偵探一樣解開謎題。因此,注重公平與理性邏輯,是本類型推理的特徵。

如果你恰好看過日劇《古畑任三郎》的話,那就容易向你解釋。《古畑任三郎》是典型的本格派風格,每一集《古畑任三郎》的開頭會有一段開場獨白,隨後進入正劇,劇中會交代兇手、被害人、殺人方法,最後古畑任三郎通過種種蛛絲馬跡找到證據,然後燈光聚焦在古畑任三郎身上,他緩緩轉過身子,對著電視鏡頭說:「你知道我是如何找到xx先生/小姐的殺人證據的嗎?請看下半集解謎片,以上,我是古畑任三郎。」

1960s~1990s - 「社會派」時代

社會派則與本格派風格對立,社會派反對本格派那種「流於紙上的謎題遊戲」風格,主張推理小說並不能僅僅是推理,更應當反應並描寫當下現實。

在上世紀50年代起,由於剛剛結束二戰,日本國內社會問題激增,內部矛盾劇烈。此時能夠通過小說反應社會現實的社會派逐漸受到人們的喜愛,而社會派的代表作家是松本清張也藉此開創了自己的時代---松本清張時代

1990s - 至今: 混沌時代

由於松本清張在1992的逝世,松本清張時代宣告終結。當時的日本民眾已經對社會派不斷的反應社會矛盾、陰暗面有所排斥,同時又希望偵探小說恢復以前的超強邏輯性,於是新本格派登場(1987年)。其實新本格與本格小說主旨相同,只是為了區分50年代的本格推理小說,將1987年之後出品的本格小說,都會稱為「新本格」小說。

為什麼我並未將90年代至今這30年稱之為新本格時代,是因為社會派在這一期間依然佔據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這裡我們必須要感謝一位天才:東野圭吾

他的《白夜行》,《流星之絆》,《幻夜》等等一系列作品幫助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不僅在日本國內,甚至在整個亞洲,歐美都有巨大影響力。

而其早期的作品《放學後》、《迴廊亭殺人事件》、《以眨眼乾杯》又偏偏是本格派推理小說風格。 本格派與社會派的混沌在一位作者身上尚且難以區分剝離,就更不用說放眼整個日本推理小說文壇了。

總結:

推理小說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便已經對日本文學有著影響,發展至今早已成為日本文學文化的一部分,而當一個東西已經成為文化時,便自然而然地滲透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是給旁人「盛行」的感覺了。

(有資料稱日本的推理小說可以追溯至794年,其將794~1923年歸為「前亂步時期」,若有文獻資料證明,建議日本趕緊將其本土推理小說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免得被某國事先申報了)


推理只是在中國不流行而已。和日本流行的其他更奇怪的東西比起來,這個簡直太普通了…

日本對推理小說的狂熱一部分是民族性格中的那種對細節的專註帶來的。


  1. 千百年來局促的生存空間和嚴酷的生存環境造就了日本民族極其強烈的生命危機意識, 推理小說拯救了他們危機意識中對這個越發複雜的世界的安全感。
  2. 有人推動。


個人看法。

1

性格上,主流日本人(關東首都圈)是所謂 A 型血的特質:嚴謹,細緻,敏感,甚至有些神經質。

日本人的這種特質,在日本文學中有鮮明的體現。日本現代文學中心理描寫之細膩,感受表達之貼切,舉世少有。甚至包括三島由記夫這種非常男人的作家也是如此。

這種特性,甚至為整個日本文學貼上了「女性」的標籤。日本專門有書籍討論這個話題,比如《日本文學の「女性性」》

2

歷史上,日本曾經和英國結盟(日俄戰爭期間)。而英國的福爾摩斯深刻的影響了日本人。

同是島國,日英的民族的嚴謹有相似之處。而英國也出產世界聞名的推理小說恐怕不是偶然。

福爾摩斯對日本的影響可以參考柯南。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 Q 版福爾摩斯。裡面的地名,比如米花街,即是向福爾摩斯致敬之處。

(米花町發音類似於 Baker street,即福爾摩斯的住所。)

3

社會上,日本近代社會的確有些問題。

發達國家中最低的創業率。發達國家中最高的自殺率。小孩之間的虐待問題。少年的援助交際。。。

這些問題導致了一些真實,但是看了要吐出午飯的犯罪。比如北九州監禁殺人事件。

這些社會問題和變態的犯罪事件導致了社會對此類題材的關注。


先把坑填好。


因為日本名字比歐洲名字好記(名字都記不清談什麼推理案件)←_←


簡單來說,答案就是英雄情結在日本這個特定的社會背景下的特定表現。

每個民族都有英雄情結,中國人的英雄情結突出表現在對俠文化的熱衷上,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人特別喜歡武俠小說,並且與外國的俠客小說大相徑庭,有著濃烈的中國特色的原因。中國人非常渴望公平和正義,但我們千百年來一直身處的都是一個缺乏法治與公平的社會,人民壓抑的情緒得不到釋放,只能寄望於俠客來鋤奸誅惡,滿足我們對英雄的憧憬,所以武俠小說特別受到中國人的歡迎,這也是專治社會下所孕育的特定的文學形式。其實在封建社會,俠客的故事在西方也很流行,像羅賓漢,佐羅,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士列傳,明治維新時期的新選組等等。

然而隨著西方國家進入民主與法治社會,法律成為了社會的最高信條,人們對於社會不公的抱怨可以通過法律與選舉等手段解決,俠客這種快意恩仇卻明顯與現代法治思想衝突的英雄角色必然會被時代所拋棄,人們自然需要尋找新的英雄形象來滿足自己的英雄情結,而偵探這個角色就很好地填補了這個空白。

偵探(包括刑警)所做的工作目的在於找出兇手,維護社會的公正,與犯罪分子鬥智鬥力,懲惡揚善,同時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法律的框架內完成的,既符合英雄的定義,又不與現代法治思想相衝突,幾乎完美地承載了現代人的英雄情結,而偵探小說自然也就隨之而大為流行了。

需要說明的是,推理小說這個說法僅限於日本,歐美國家對這類體裁大多隻稱偵探小說,而歐美和日本在這類小說的側重點上又有所不同。歐美更在描寫犯罪故事的時候喜歡加入各種技術手段和格鬥的情節,追求感官上的刺激,營造出偵探的硬漢形象;而日本人則更注重推理解謎的過程,也就是所謂本格,或者是加入更多社會性的內容,引起讀者對身邊存在的社會問題的共鳴,日本的偵探角色也顯得更加人性化,或者說更接近普通人。

其實不光是日本,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偵探小說或者探案犯罪題材的作品在西方國家一直長盛不衰,不管小說還是影視,在大眾文化中的佔比都是相當高的。只不過日本的推理小說特色尤其鮮明,顯得比較突出罷了。

所以推理小說流行的要素是在一個成熟的法治社會,擁有眾多受過良好教育並且對於法治思想有深刻認同的市民階層,這些人是推理小說最主要的受眾,因為偵探最符合他們心中的英雄形象。日本民眾教育水平高,深受法治社會的熏陶,而且百分之九十九居住在城市,比任何一個國家都符合這個條件——美國黑人以及大南方大西部的鄉巴佬肯定不喜歡偵探,他們心中的英雄是橄欖球員和牛仔——所以推理小說在日本盛行也就不足為奇了。


個人很喜歡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 其中某些情節奇思異想至變態到心狠手辣使人讀來產生快感。《嫌疑人X的獻身》從一開始就告訴讀者們兇手是誰 但全書讀來仍使讀者感到驚奇連連。

總結一句 日本人的變態思想在推理小說中很受用。


莞爾一笑


日本優秀的推理小說作家太多了,優秀作品也很多


推薦一本書,確切來說是雜誌《知日,了不起的推理》


大多數日本人心裡都有著「總有刁民想害朕」的心態。


有兩點:

1.日本早已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基礎設施以及民生工程建設都已經趨於完善,需要人民乾的事越來越少,說白了就是閑的啊,人一閑下來就幹嘛,賣萌?可以有,SM? 很盛行。總之能整個社會中會有相當一批人從事精神文化方面的創作,自然對於文化的發展存在了有利土壤

2.日本關於推理的各式獎項很多,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日本推理文學大獎,還有東野圭吾得的直木獎,江戶川亂步獎等等,這種健全的獎勵機制對於激勵和發掘新人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動作用。

另外,島國對於原創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是國內需要學習的。


個人覺得日本的文學環境比較好,所以不只是推理小說,其他各種類型的文學作品也發展不錯,除此之外他們的整個產業鏈條比較完善,所以文學作品的推廣做的也很好。


他們很早就受英國推理小說影響 才有了松本清張等老牌推理作家 出現很多流派。所以推理小說是種傳統了 大概。。和中國武俠小說一樣吧。而且中國武俠表現民族那種壯志 無畏 俠義氣質的崇拜 日本推理則是民族一種細心 邏輯 真相出來之後人性的追求吧。


推薦閱讀:

傳統抹茶怎麼泡?
普通日本家庭日常喝抹茶還是煎茶?
日劇及日本紀錄片里有很多陽光映照畫面泛黃的鏡頭。日出和夕陽對日本人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
大部分日本人都很喜歡貓……為什麼?
織田信長在日本戰國中舉足輕重的地位,能征善戰,但為什麼日本出產的一些遊戲中經常把信長看作邪惡的化身呢?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推理小說 | 日本文學 | 知天下知乎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