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創新工場一直對教育漠不關心?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我曾多次寫信和郵件建議創新工場關注教育領域。現在蘋果對教科書市場的動作已經眾所周知了,所以也沒必要再當做秘密了。我不知道創新工場內部是否已經啟動了關於教育方面的秘密項目,但是我想說你們至少已經遲到了。信息化教育在未來對世界的影響將逐漸擴大,甚至將超過能源業,現在是個人都知道為什麼美國頻頻對外發起戰爭。一旦我們在信息化教育方面敗下陣來,中國近30年來積累的經濟優勢將一下子土崩瓦解,而美國將再次崛起。在這些事情發生之前,我只想知道,如果創新工場對改變中國的教育現狀一點不感興趣,誰有這個技術和實力來改變這一切?難道我們應該等到政府突然驚醒的那一天嗎,誰願意站出來做些什麼?


提問者有這樣的熱情是好的,但問題補充說明裡面的論調實在非常奇怪:

  1. 創新工場是一個商業機構,不是救世主,沒有必要對中國的教育和未來負任何責任。教育是政府的事情,你不能因為政府不作為而強行讓商業機構來承擔這個責任。
  2. 電子教科書是美國這樣版權保護嚴格、教材費用昂貴的國家教育問題的突破口,但中國教育的主要問題並不在此。
  3. 教育有那麼多內容,憑什麼信息化教育就要比其他教育高人一等?「一旦我們在信息化教育方面敗下陣來,中國近30年來積累的經濟優勢將一下子土崩瓦解,而美國將再次崛起。」這完全是你個人一廂情願的斷言,並無任何客觀證據支持。中國有那麼多基礎教育問題沒有解決,即便政府幡然醒悟要抓教育,也不一定得從信息化教育入手。單純強調信息化教育,中國的未來不一定是美國,也可能是印度。
  4. 創新工場對中國教育感不感興趣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們投資了多貝 [1]。如果政府不願意花錢創造更多的教育資源,起碼多貝有可能讓有限的教育資源在技術所及的範圍內讓更多人免費獲得。
  5. 更深層次的參與中國教育,不可避免要碰到巨大的政治障礙。目前在中國沒有任何商業機構有能力去逾越這些障礙,更不用說老闆是台灣人、投資用美元的創新工場。
  6.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這樣的微不足道的個人能為中國教育做些什麼?我認為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多花點時間創造有意思、有價值的內容,利用現有的網路技術和更多人分享、交流,少抱怨、少指責、多行動、多參與,或許是一條更加務實的道路。
  7. 歡迎各位多利用知乎、多貝這樣的平台去創造知識、傳播知識。

[1]: http://www.duobei.com/


@李楊 同學有一腔抱負是好事,但要做大事首先還是多學習,了解更多規則。

創新工場首先屬於經濟領域裡的商業範疇。

而教育的因果,皆不屬於商業範疇。

你想用『商業』去解決『教育』,純屬南轅北轍。

不是中國所有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都可以用商業手段來解決的。

譬如政治體制改革,你能拿著商業計劃書叫VC投錢去革命么。

教育同樣如此,教育的投入和產出,首先不是以貨幣來衡量回報的

以貨幣來衡量回報的教育本身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充其量不過是個教育產業的產品罷了。

所以,即便是純商業機構的創新工場說:我們不投教育。也未必不是正確的態度。

希望你先想清楚自己要什麼,再決定自己要做什麼。

如果你是有志於個人投身教育,支教也是投身的方式。。。

如果你是想賺錢,請先學習商業遊戲的規則。不管做哪個偉大前景的行業,都別給自己或別人扣帽子,那隻會誤入歧途。


我們假設你是一個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的人……你站在台上慷慨激昂的宣傳教育事業對中國有多麼的重要,大家都很感動,突然,你在人群中指著一個有錢人說:「你!對,別躲,說的就是你!你這麼有錢!為什麼不做教育事業!什麼?你秘密的在做?你怎麼不早說……晚了,一切都晚了……一個叫蘋果的美國人已經走在了前頭!嗚呼呀~中國30年的積累土崩瓦解,美國的再次崛起都是你的錯!」

好了,搞笑的部分就到此為止吧……

斗膽總結一下@李楊(不知道和提問者是不是同一個人……)的邏輯,不對之處請指正!李楊的邏輯是:任何有錢有技術的公司都應該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點什麼!

那麼同理可證:任何有錢和有技術的公司都應該為中國的扶貧事業做點什麼!然後我們可以把「教育」、「扶貧」換成任何看起來對國家人民有益的事業:「科普」、「基礎建設」、「公共廁所建設」、「助殘」、「流浪者安置」、「救災」、「安全設施」、「兒童心理」如果非要說,我可能能說出上百種事業來……

但是,你必須清楚一個事情,一個企業,只要他合法經營且足額納稅,那麼它就已經盡了對於這個社會的一切義務!剩下的事情會有政府和專業的組織去做,因為這就是企業納稅的目的!當然在全世界範圍內,稅都花在了哪裡都是個讓人頭痛的問題!但很顯然這不在目前這個問題的討論範圍之內!

如果一個公司把你認為它該做的事業都做了,那麼它就不太可能是個有錢且有技術的公司,事實上,那是政府,不是公司……

我是一個做科普的,算不上是教育行業,我打算為此而奉獻一生,這是我自願的!但我TM不會去勸創新工場也來做這個!除非他們願意!所以收回你的流氓邏輯,自己先做點事情!

我為我在這裡浪費時間寫這個回答而感到羞恥!

15年9月22日編輯:發現還有人在點贊,重看了一遍這個答案,刪掉了我覺得欠妥的一句話。


李開復:李開復不是說要建大學嗎?為什麼沒有消息?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29920/answer/12829090

2003-4年,我得到一位愛國華僑支持,願意捐贈20億人民幣,打造中國的「加州理工學院」,用美國運營方式(嚴格tenure體系,國際一流期刊,允許離職停薪創業,但是學校不辦企業。。。),吸引國外最優秀學者和國內最優秀學生。先打造博士碩士班,在研究領域做出一番成就,再招收本科學生。(這個順序的理由:先招博士生的目的是吸引一流師資,因為他們馬上可以有博士生做研究。然後再用這批一流老師來吸引本科生)

這個項目得到各個地方政府高度支持,都願意贈予最好的地。國際知名學者也有一些有興趣參與。

在國內運營,我們也同意在設立黨委書記,並在政治教育方面,做到和其他學校一般。

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因素,決定放棄。不適合談太多細節,但是碰到的主要幾個問題是:

  1. 相關部門無法破例,讓一個這樣的學校申請「博士點、碩士點」。(如果我沒有記錯,需要先從本科做起,14年後才有可能招收博士生)類似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例如校長國籍問題、是否參加高考等問題。。。)。
  2. 一些本土頂尖高校和他們的成功校友反對這個計劃。
  3. 除了地方政府提供土地,沒有別的援助。20億隻夠前五年運營。那位愛國華僑願意放棄命名權,並贈送命名權給配比出資者,但是依然沒有找到其他捐贈者。

這些挑戰讓我們感覺這件事情成功概率渺茫,於是就放棄了。然後我就尋找別的回國機會,後來就到了谷歌。

其實,中國創立這樣高校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甚至2003年都有點晚了,而應該在改革開放力度更強的時候,一方面可以給當時大批希望歸國的青年教師提供機會,另一方面上面破例等問題更容易化解。

因此,每當有人問我是否還抱著辦學的希望,我的回答是:「不,因為歷史機會已經過去,過去碰到的問題仍然無法化解。但是,從某些角度來看,創新工場也未嘗不是一個黃埔軍校,並且更能夠利用我真正的價值。畢竟,我最有價值的經驗是在三個頂尖科技公司,而非教育。」

現在看到朱清時校長在南方科大碰到的種種阻撓,一方面慶幸自己當時放棄,另一方面也為中國教育的未來感嘆。


教育還是被傳統手段壟斷著,互聯網新思路還沒有完全打開,沒有被市場檢驗,此時投資者可能觀望大於進入。

我與很多業內人士交流過,大家都認為互聯網教育未來的潛力巨大,商機巨大,但現在還不是進入的最佳時機。

不過,從傳統教育領域龐大的產值看,現在進入的風險並不是賺不到錢,而是如何防止自己辛苦培養的領域被巨頭後來居上地蠶食。

反正我現在是鐵心不再做舒舒服服的高校教師了,一定要親自淌這水。


開復老師在2012收購網龍的91UP教育平台吧,專註教育領域,各類教育培訓應試平台,應用前景很廣闊,目前已經運營一年多了,底子不錯,開發團隊有一定實力,在教育應用行業還是比較有開拓能力。


讓專業的人才去做他們專業的事情才是正途。包青天或許是個好廚子,但是相比之下,更多的黎民百姓需要他去拯救。同樣,創新工廠來源於互聯網,那麼他投資互聯網是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不要看著別人坐擁資源就想讓他拯救世界,沒人是蝙蝠俠,小丑卻有一堆。


Hello World

——盒子魚


教育是政府禁臠 沒有深厚背景和獻身精神不要輕易接觸 李開復現下目的是賺錢而不是做哥白尼。


不是投了 多貝公開課 么


大陸教育創新圈子 早已經在做事情了。(1)圈子的話:《新教育》雜誌,教育思想網, 在家上學網,搜索「立人師範學堂」2014年招生簡章可以了解;(2)機構的話 不要太多:以人智學為根基引進的華德福(成都)體系,以基督教原則為根基引入的 ACE體系, 以基督教古典教育為根基的成都秋雨之福歸正學堂style, 以公民教育為目標的杭州悅讀館,(大陸最好的課外培訓機構 沒有之一) 剛被政府攪黃的「立人」(立人鄉村圖書館、立人大學、立人師範學堂) 徐州的華夏學校(張之洞的後人操持的) 被稱為中國版深泉學院的泉源高中實驗班 萬門大學 百特教育(拿到了聯合國的阿福童基金);(3)人物的話,搜索「立人師範學堂」2014年招生簡章可以了解不少機人物 包括上述每一機構的創始人;(4)創業支持的話:已經有一些基金在投錢了 範圍、力度有多大 我未考證 只知道幾隻基金在支持教育 比如西部陽光基金、夢想基金;(5)紀錄片介紹:鳳凰衛視播出的《盜火者》(網路版六級 未刪節版十集) 裡面提到了一些在作教育創新的機構、人物。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吧,共分享。

個人建議:先找對圈子 更明晰了解你的問題意識。


這個問題有點歧義,首先得分清楚,做教育的目的:是以慈善的心態資助教育,還是徹底的辦教育機構。

如果是慈善的心態,類似於邵逸夫一樣資助教育事業,估計李開複目前實力有限,而且投資人也不答應。待李開復十年甚至二十年後,創新工場為李開復帶來大量回報時,完全可以考慮資助國內的教育事業,當然很多事業,而不僅僅限於教育;

如果是徹底的辦教育機構,那就是商業行為。李開複目前是商人,首先得考慮商業模式和回報。依李開復的名望和資歷,應該更多對高等教育感興趣,如創新型和研究型大學。但是首先的樣板就是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即使是深圳市政府等官方機構全力支持下,至少目前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的雞肋大學,憑李開復個人怎麼能辦成大學?我們可以假設李開復能獲得國務院的支持,在北京辦一所研究型大學,但是北大清華能坐以待斃么,所以李老師如果在全國兩會提出這個想法,更多獲得是的精神支持,實際操作環節遇到的阻力非常人所能想像。辦大學基本無可能。

當然,還有基礎教育,幼兒園,小學,高中,這種更是地方政府盤根錯節的利益機構,即使李總投資開辦,也意義不大,不能規模化發展。幾所小學校對國內教育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反倒會引來一生騷。

中國的教育事業,完全是一個非充分競爭市場,受到的管制遠多於政策鬆動。即使辦理一所民辦高校,如西安和北京盛行的民辦大學,沒有五年以上的準備也無法實現,從開始籌備到最終規模招生,中途遇到的不確定性完全不可想像。與其趟這個渾水,不如踏踏實實做企業,為年輕人創造機會,即使在如此的教育制度下,也使年輕人有機會獲得成功的機會,能為年輕人提供鯉魚跳龍門的平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無奈。我們都知道從源頭上把關才更有可能生產更質優的產品,但是我們的過程太複雜。這又得回到一個無解的問題上了:體制原因。


我記得開復老師在一次演講上也提到過,他原先在大陸聯合辦個大學,也拿到了投資資金,可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就放棄了。

創新工場,作為一個企業,無論怎樣做,還是要做對得起投資人的事兒,注重效應。

而教育,就是那種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的。


讓一個台灣人,不遠萬里到美國讀書來到大陸搞教育么?哈哈

說笑。

說實話,教育會有階段之分的吧!

基礎教育、職業教育、企業建設教育。

如果說在教育方面,創新工場這樣的孵化器,不也是在進行教育么?

國內的基礎教育行業,本來就不是太好弄,本身就比較畸形。

創新工場,也不是自己想怎麼弄就怎麼弄,得是有年輕人有idea,他們再去幫忙完成項目的建設。


主要有幾方面:

1、政策方面的因素

2、創新工廠是一個商業機構,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為什麼創新工廠要關心教育??為什麼不去監督或者促使該關心教育的不去關心教育,反而要求一個在教育領域的要去關心教育

4、創新工場在一定程度上是為現代教育指明了道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莫要以模板培養學生

5、創新工場的存在本身就為當今的教育環境下的學生提供了多元的出路,請問:這不是關心教育嗎?

總:凡事總是多元化的,叫一個商業機構去為不屬於其職責範圍的事情負責,本身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建議。蘋果回去進入教育領域,是因為在當今對環境的保護呼聲日益浩大,並且進入教育領域對於蘋果本身也有一定的收益。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切記,一個企業首先是盈利,沒有盈利,如何生存,不能生存,一切空談。


難道美國的先進是靠著洛克菲勒得來的?

他們是孵化機構 有好的項目才能幫助其成長

而不是自己去做一件事情

PS

看著激情昂揚的寫這麼多

其實完全不懂教育

難道現在中國的教育問題是在硬體上嗎

曾經接觸過學校的信息化建設

國家給的經費也不少 參與的進來的公司也不少 也出了一定的成果

實際上在很多學校也有了實際的軟硬體

但到最後這些東西還不是被一堆練習題替代

東西到最後放的發了霉


因為它不是神,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公司。

我覺得問題不是創新工場的教育計劃,而是你的」拯救者「情結——你那麼大的情緒是哪兒來的呢?

教育不是理想主義的事業,它需要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資源、要接受各方面的限制。創新工場能改變高考制度嗎?如果不能,那麼大家還是要通過應試教育的方法來競爭大學資源。你所謂的信息化教育,無非是把現在的作業搬到顯示屏上而已,這有意義嗎?

而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里,大學教材一點都不貴啊……而且還可以買二手的,倒是ipad貴得沒多少學生買得起……老師上課上的不好,可以去看名校的網路課程啊,可以和同學討論啊。大學裡那點課堂內容,憑藉紙質圖書、同學討論和老師答疑,完全可以搞定啊,為什麼非要去網上折騰?

信息技術很不錯,但那只是教育的手段之一,從來都不是必須的。與其抱著ipad看那幾本有限的教科書,還不如去圖書館逛逛。


大半夜在知乎上搜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的信息,沒搜到,剛好搜到你的這個問題和李開復先生對於之前他要辦大學,但是後來又沒動靜的這樣的疑問的回復。


創業本身就是一項偉大的教育。


"而美國將再次崛起"

「再次」這個詞用的真好,尤其是在拿美國和中國對比的時候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熊孩子?
為什麼北大醫學部恢復了臨床醫學五年制的招生?
如何看待王霸膽在中國街頭隨機提問路人在世界地圖中尋找中國以及關於國旗國歌的問題?
現在社會有人真的因為興趣選擇天文學專業嗎?
如何評價大學採用學生互批大作業,扣別人多少分就給自己加多少分的制度?

TAG:教育 | 創新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