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結構工程方面有哪些適合搞結構設計的經典書籍?
要看就看經典的書
林同炎的《體系》書,對於一個結構設計新人來說,實在是有被吹捧過高了。一般會提出這種問題的新手,還未到能領會該書的專業技術水平。能真正理解該書的人,亦不會提這種求推薦書目的問題。而提及此書的人,我也懷疑究竟有幾人是真正讀完了,還只是用其提升「逼格」。本人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曾試圖拜讀過《體系》一書,但云雲千言,不知所謂。一個連施工圖都還未畫好的人,看這些設計理論的書當然毫無收穫。就如同小學2年級的數學水平去翻閱《幾何原本》一樣,毫無用處。如果剛剛上手的新人,建議去看《手把手教你建築結構設計》,這個書有夠直接,易懂。對於快速入門大有幫助
如果是有過1~2年左右的半新人,建議以規範為主,朱炳寅老師的《問答》、《抗規應用與分析》、《高規應用與分析》是牆裂推薦的書籍。對理解規範、設計理念有至關重要的啟迪作用。
至於林同炎的《體系》一書,個人看法是要在通熟規範,對規範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閱讀。如果以時間來看,至少要3~4年,或者已經通過了一注考試的人,可能會有很多幫助。《體系》一書最有名的就是其扉頁的箴言:獻給「不盲從規範」的結構設計師。「不盲從」意味著要先深度理解。不破不立的前提是不立不破。自身的結構體系尚未建立,談何「突破」?上來就推薦或者就閱讀林同炎的新人(比如剛參加工作時的本人),不外乎一個想法:通過閱讀一些不同於其他人的「武林秘籍」,達到快速提升技術水平的效果。不練外功直接看內功心法而成為大師的人只存在於武俠小說中。大師的理論總結都建立在超大量的實踐過程基礎上。沒有相當量的實際經驗當然也無法深刻理解其中的內容。從製圖,到計算,到閱讀規範,理解規範,最後超越規範。一步都不能少。你可以在成為大師的路上跑的更快,但絕對沒有捷徑。第一次回答 2013-10-27
以下是本人結合個人經歷和師長交流,對於經典的一些先驗性思考,因為我至今未完整的讀過一本經典,因此以下觀點究竟對不對,有待商榷。然而,思想有時就是先驗性的,經驗反而成為先驗的證明,綜合而言,以下的思考可以說是Ideas Worth Spreading。
1. 為什麼要閱讀經典?
我曾經買過很多經典書籍,《結構概念和體系》、《結構可靠度方法》、《歐美橋樑設計思想》、《結構動力學-克拉夫》、《纜索支承橋樑-丹麥》,其他下載的電子書就不計其數了。然而,顯然的悲劇是,我一本都沒能看下去。更顯然的是,各位知友推薦的經典著作,題主可能真正讀的只有一兩本,能讀透半本估計也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讀不下去的可能性更大。為什麼我們讀不下去呢?於是引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其實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是很清楚的知道為什麼要讀經典,不知道如何鑒別經典,也不知道如何讀經典。如果這兩個問題搞不清楚,那麼收藏再多的經典也只能裝飾書架,而不能在實質上改變我們。
以下是我從卡爾維諾:為什麼要讀經典中摘錄的關於經典的思考:
- 經典作品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經典必須反覆品味)
- 在一個人完全成年時首次讀一部偉大作品,是一種極大的樂趣。在青少年時代,每一次閱讀就像每一次經驗,都會增添獨特的滋味和意義;而在成熟的年齡,一個人會欣賞(或者說應該欣賞)更多的細節、層次和含義。(閱讀經典需要一定的基礎閱歷)
- 這種作品有一個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會被忘記,卻把種籽留在我們身上。(潛移默化)
- 它們要麼自己以遺忘的方式給我們的想像力打下印記,要麼喬裝成個人或集體的無意識隱藏在深層記憶中。(潤物無聲)
- 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可延伸性)
-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我們越是道聽途說,以為我們懂了,當我們實際讀它們,我們就越是覺得它們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總能帶來新的啟發)
- 出於職責或敬意讀經典作品是沒用的,我們只應僅僅因為喜愛而讀它們。(態度決定收穫,珍惜自己的問題,不要僅僅滿足於好奇心)
括弧中為個人點評
2. 如何鑒別經典著作?當今的社會出版門檻極低,各種書籍濫竽充數,如何鑒別經典從某種意義上講,比知道有哪些經典更重要吧。在無數的書籍中識別出經典,需要深刻的判斷力和敏銳的洞察力。專業老師上課總會推薦一些八九十年代的老書,於是我們有了以下的對話:問:「你覺得現在出版的書越來越次了嗎?」
答:「不是次,那是相當的次」。
是啊,浮在表面的貨都是渣渣,在歷史中沉澱的才是真正的精華。
我想判斷經典的依據之一就是時間的檢驗,幾十年後還不過時的知識才是真正的財富。從某種角度來說,國內在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很多書質量是相當高的,那是的學術風氣還較為樸實。在《纜索承重體系》課程中,老師強力推薦范立礎(同濟橋樑院士)86版的《連續梁橋》,這是一本已經絕版的老書,老師從孔夫子舊書網上花了¥150專門買了一本,若論美觀程度遠沒有現代的那些新書排版優雅、內容豐富、內容前沿。問:這本書經典在哪裡?答:范立礎出的書對於連續梁橋施工過程分析、收縮徐變等問題分析非常透徹,他本身研究了一輩子橋樑,對專業問題的理解太深刻了,寫進去的是自己的幾十年的專業認識,和某些人參考二手資料東拼西湊出來的書有本質的區別。人曾評價康德:有人把它比作蓄水池,前人的思想彙集於此,後人的思想則從中流出來。范立礎的著作對於橋樑工程界也是一樣,他總結了前人的成功,融入了現代的進步,預測了未來的問題,現有的很多研究都是順著這本書中的內容展開的。這本書,就是再過三十年也不過時。
從上對話,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新的判別標準:經典的著作是超越時間的。
據此可以把值得閱讀的出版物分為三個水準:- 二流:總結前人的成果,很多人都能做到,就像各種論文的引言、緒論;
- 一流:把握當代的趨勢和進步,少數資深人士了解全局才能做到,就像大牛在綜述中高屋建瓴地點評各家招數一樣;
- 超一流:預測未來,超越時代只有少數人能走在科技的前沿,就像特斯拉在七八十年前就預測了無線通信技術和互聯網一樣,又如萊昂哈特斜拉橋體系研究、頂推工法的創造。
另外一個標準是看作者所在學派的傳統積累,例如國內土木工程各高校各有特色,同濟大學幾乎是各項全能就不談了,西南交大在橋樑尤其是鐵路橋樑很有影響力是茅以升的留下的傳統,河海大學有強大的岩土,東南有前沿的預應力(最近看到一篇關於預應力拆除技術的研究,真是做得出神入化),長安大學的公路路橋一家獨大(一方面是傳統,一方面是交通部直屬),本校哈工大我還真說不上,哈哈。以上概括不一定準確,還請指正。
老師另外推薦了湖南大學邵旭東的《橋樑設計與計算》,對此我並不是很理解,因為湖大的橋樑工程似乎沒有同濟與西南交大那麼顯赫。老師的解釋是,湖大橋樑工程的奠基人是程翔雲先生,他是國內最早專註於橋樑工程設計計算的先驅,其後邵旭東教授等人把這個事業一直繼承下來,不斷發展更新,所以這本書非常有深度,橋樑工程學習必備。這就是傳統的威力吧。
為什麼經典著作能超越時間?因為,至少在土木工程這個古老而成熟的領域,不論工程的形式如何變化,基本的問題和思想總是不變的:本構關係、力系平衡、位移協調、可靠度理論etc。
3. 如何閱讀經典?
經典不同於一般的教程、手冊、規範,閱讀經典需要一定的心態。如Francis Bacon 的《Of Study》所說: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or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or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Studies pass into characters.
以一個虔誠的學生心態,放下自己固有的框架,weight and consider,最終才能達到Studies pass into characters的境界,經典不是手冊,不是指南,更類似一種哲學。
讀了,但是讀不懂,怎麼辦?對此,另一位老師Yang Sir 有以下的評述:看書有門道。看不懂時想想哪裡看不懂,然後再看一遍。若依舊讀不懂,跳過去往下看。讀到讀不下去的時候,合上書閑置一段時間,眼不見而心思猶存,待有所悟時再打開細看。循序而進可得其中妙趣。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10)!神書一本,此書若真心能達到吃透的程度,每條每款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也是要花費你一番苦工的。另 林同炎《結構概念和體系》卻是好書。不過以目前國內的教育制度,由小學到大學,很少有人會教你什麼是概念什麼是體系,僅僅是教會你怎樣去算數。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也是如此。要能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 也都小有所成了。力學概念 是學不來的。而是個人自身的修為。去觀察,去思考,去體會。萬事萬物皆是結構。路邊的大樹,枝枝丫丫,是自然的選擇使其成為最合理的結構;牆角的蛛網,也是同樣的道理。走到某個酒店大堂或者商場中庭、天井,抬起頭來看看;雖然多數建築裝修看不到結構構件,但是可以猜測揣度下樑格的布置是怎樣的。有機會去工地,多走多看,看到一道梁,腦子裡想想是圖上的哪個位置;此梁與周邊的梁、板、柱,又分別是什麼關係;誰是誰的支座,誰是誰的側向支撐,誰會彎曲變形誰會水平折斷。結構工程設計在於點滴積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知識點穿成線,連成面,窺一斑而知全豹。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固然是好的,是前人的經驗總結,是前人的體會與教訓。但萬不可僅僅依賴書籍。結構專業,結構工程設計,有其獨特的特點和魅力蘊藏其中,要人用心去領悟。
似有跑題,望見諒。
首先推薦 David P. Billington
普林斯頓大學退休教授,胡應湘講席教授
個人簡介http://rrurl.cn/9RO0ow
CV http://rrurl.cn/h2UJ9A
更多報道http://rrurl.cn/sDM82D
代表作:
《The Tower and Bridge: The New Art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中文版《塔和橋》,高校圖書館應該有。
這本書讓我知道原來還有結構藝術這個說法。作者將結構藝術與雕塑,繪畫放在同樣的地位,重新解釋結構工程學科。
其他代作:(還沒見到翻譯版)
Thin-Shell Concrete Structures, 2nd Ed., 1982, One of 25 books chosen as a McGraw-Hill Classic Text Reprint, 1989 (First Ed. 1965)
Robert Maillart"s Bridg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9 (the Dexter Prize), Paperback, 1985
Robert Maillart and the Ar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Architectural History Foundation and Artemis (Zurich), 1990, Bilingual Publication, MIT Press
The Innovators: The Engineering Pioneers Who Made America Modern, John Wiley Sons, 1996, Wiley Popular Science Series in Hardback, College Text in Paperback
Robert Maillart: Builder, Designer, Artist, A Biography, Cambridge Univ. Press, 1997 ( Paperback 2008) The Art of Structural Design: A Swiss Legacy, Yale University Press (Hardback), 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 (Paperback), 2003
Power, Speed, and Form: Engineers and the Mak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ith David P. Billington, J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Big Dams of the New Deal Era: A Confluence of Engineering and Politics (with Donald C. Jackso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2006
Felix Candela: Engineer, Builder and Structural Artist (with Maria M. Garlock) 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 and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
-----------------------------------------------------------------------------------------------
另外劍橋大學有一個給工程學生的推薦數目,請猛戳:http://www.eng.cam.ac.uk/admissions/information/reading.html當然都是英文文獻。裡面有兩本Mario Salvadori 的,有中文譯本。還有裡面大量列舉Henry Petroski教授的書。Henry Petroski
杜克大學土木工程和歷史學教授
個人簡介:http://rrurl.cn/hn1cqy
著作頗豐,而且在雜誌上也經常能見到他的文章。比如:
Want to Engineer Real Change? Don"t Ask a Scientist.
Youtube上也有很多他的演講視頻,只可惜,唉……
比較出名的書有:
To Engineer is Human: the role of failure in successful design
本科時讀過的,讓我印象最深的三本和專業相關的書籍:1.《結構力學》(龍馭球)結構力學I-基本教程(第2版)(附光碟1片) (豆瓣)2.《建築空間組合論》(彭一剛)建築空間組合論 (豆瓣)3.《My Life"s Journey》(陳惠發) My Life"s Journey (豆瓣)除了第一本,都不是直接指導結構設計的。
托尼亨特的結構學手記 有12兩部。本結構手記闡明了在將構思結構概念和細部作為建築結構可能的解決方案時大腦與手之間的關係。 本書中的繪圖闡明了作者在其職業生涯中為100多個工程項目提出的可供選擇的結構概念、構思和細部。它們直接與結構工程領域已建和未建的工程有關。或者創作於召開相關設計會議時,或者作為對建築師提出問題的回應,它們是在特殊時期提出的構思的一個記錄。 本書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在建築真實外形、應用實際工程項目、克服實際難題和提供實際解決方案中呈現了概念和構思。
1、有限元:有限元方法基礎教程(非常適合沒有有限元基礎的同學);《結構靜力學與動力學分析-強調地震工程學的物理方法》(美 愛德華·L·威爾遜,sap2000程序的原創者)2、混凝土結構:萊昂哈特的配筋原理、萊昂哈特的預應力、林同焱的預應力(等代荷載法是神來之比,兩本預應力書籍的預應力的方方面面講的非常全面,包括預應力筋的疲勞問題都有分析及實驗的支持,)、鋼筋溷凝土板(R.PARK)、《鋼筋溷凝土結構》(R.Park、T.Paul...)(這本書對鋼筋混凝土的滯回性能都有分析)3、土力學:[基礎工程分析與設計第5版].上面例舉的幾本書都是一本詳細的從最基本的起點開始做詳細分析的書,而不是像很多教材一樣只給出結論了事。《鋼筋溷凝土結構》(R.Park、T.Paul...)中對混凝土梁的抗剪的分析簡直絕了,分析完整全面,各個因素都考慮進去,再對各個因素進行分析,最後對各個因素進行對比取捨。4、林同焱的預應力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既然沒有什麼特殊的理由去採用吻合束,那麼就更沒有理由採用非吻合束了。5、對於沒有打算讀研的朋友,在本科階段一定要去學習有限元(初學建議《有限元方法基礎教程》)!用處太大了。
[英]季天健 著 《感知結構概念》高等教育出版社很好的一本書,可惜絕版了,圖書館裡能借到的話可以看看。
剛入門的話可以看朱炳寅、李國勝編的幾本,比如《建築結構設計問答與分析》,不過這些書基本都是10版抗規出之前編的,所以你看的時候一定要對照規範,《手把手叫你建築結構設計》也不錯,比較貼近工程實際,系統的把結構設計理論理解之後,可以看林同炎的《結構概念與體系》、傅學怡的《使用高層建築結構設計》等
《手把手教你建築結構設計》、《結構設計快速入門》我看的主要是這兩本,再有就是回頭看本科的教材。
其實如果剛開始做結構設計,看那些書籍,很多事看不懂的。
我反倒覺得大學時候的結構力學,材料力學,混凝土書更有用。
最有名的恐怕還是林同炎的《結構概念和體系》。其實最適合結構設計的書籍是各種規範了。混凝土,鋼結構,抗震,地基基礎這是最主要的四本規範了。因為你作結構設計,注意,不是建築設計。建築師負責建築的外觀布置,通俗來講就是你看到的樣子。而結構工程師則是配合建築師的,完成建築師的理念,滿足建築結構的強度,穩定,耐久,經濟等各種要求。推薦的經典書籍:(1)R.Park、T.Pauley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這是七十年代的英文教材,八十年代翻譯為中文,估計只見於圖書館。這本書至今作為很多國內結構工程研究生教材。(2)克拉夫的《結構動力學》或者 喬普拉的《結構動力學》。這一部分是為抗震作準備的。(3)林同炎的《預應力混凝土》,畢竟他是預應力先生。鋼結構方面我不太清楚國外的經典教材。同時建議你看看OKOK論壇。。
推薦傅學怡大師的《實用高層建築結構設計》!
實際上有一個簡便的方法,你可以翻開規範,找編規範的那些人寫的書,看評論,有很多人推薦林同炎的書,個人認為大師的書不適合初學者的,沒有實際工程的歷練至少理解的不是那麼深刻。其實日本人寫的書也很好,圖文並茂(請勿拍磚)。介紹一本正在看的吧,《圖解建築結構設計計算》。大學裡學的教材也很經典。
========犀利的分割線==============發現一本不錯的書《建築結構原理》(英)馬爾科姆著老莊為成為結構工程師三個階段推薦的結構書
一、新手入門階段
(一)必讀書
1、16G101-2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製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板式樓梯)
2、16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製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梁、板)
3、16G101-3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製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及樁基承台)
4、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第四版)中國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主編
5、PKPM2010,PMCAD s-1,結構軟體,用戶手冊
6、PKPM2010,SATWE s-3,多層及高層建築結構空間有限元分析與設計軟體(牆元模型)用戶手冊
(二)選讀書
1、手把手教你建築結構設計,孫海林 編
2、PKPM結構軟體從入門到精通,楊星 編
3、建築結構設計快速入門與提高,庄偉 編
4、跨進設計院建築結構設計快速入門(第2版),劉錚 編
二、成長提高階段
(一)必讀書
1、簡明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手冊(第三版),李國勝 編
2、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第四版)中國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主編
3、建築結構設計問答及分析(第二版),朱炳寅 編
4、建築抗震設計手冊(第二版),龔思禮 主編
5、實用高層建築結構設計(第二版),傅學怡 著
6、高層建築鋼筋混凝土結構概念設計,方鄂華 著
7、地基與基礎(第三版),顧曉魯 主編
8、JCCAD s-5獨基、條基、鋼筋混凝土地基梁、樁基礎和筏板基礎設計軟體 用戶手冊
9、SLABCAD複雜樓板分析與設計軟體用戶手冊
10、12G901-1混凝土結構施工鋼筋排布規則與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梁、板)
11、12G901-2混凝土結構施工鋼筋排布規則與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板式樓梯)
12、12G901-3混凝土結構施工鋼筋排布規則與構造詳圖(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及樁基承台)
13、08G101-11 G101系列圖集施工常見問題答疑圖解
(二)選讀書
1、建築地基與基礎設計方法及實例分析(第二版),朱炳寅 編
2、多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疑難問題的處理及算例(第二版),李國勝 著
3、高層建築結構設計,方鄂華、錢稼茹 葉列 編
4、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理解與應用,徐培福 主編
5、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應用與分析 JGJ3-2010,朱炳寅 著
6、高層建築結構概念設計 ,高立人、方鄂華、錢稼茹 編
7、建築樁基設計規範應用手冊,劉金礪、高文生 邱明兵 編著
8、建築地基基礎設計(禁忌)及實例,劉金波 李文平 劉民易 趙兵 編著
9、PKPM基礎設計軟體功能詳解
10、PKPM多高層結構計算軟體應用指南
11、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地基與基礎) 12、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結構體系) 13、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混凝土結構) 14、BLAD建築結構專業技術措施
最重要的還是六大結構設計規範
三、融會貫通階段
1、混凝土結構設計(第12版),A.H.尼爾遜 著
2、鋼筋混凝土結構配筋原理,萊昂哈特 著
3、結構概念和體系(第二版),林同炎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在我看過的書里以色列人寫的結構原理最通俗易懂。不知道 @陳釗為何對林同炎的那本書惡評如此。該書英文版我沒看過,只是感覺中文版翻譯真是差勁。這本書主要從系統的觀點去闡述結構的組成,但是缺乏對力學模型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的論述,也沒有高屋建瓴的闡述結構計算理論的基本前提和假設條件。但是對於初學者應該是一個很好的課外讀物,能跳脫國內構件式專業學習的弊端。手把手那本書我瀏覽了一下,確實是快餐書。朱炳寅的書個人感覺都是工具書,不是進行理論闡述,類似條文說明匯總。 @馬騁說的那本連續梁橋,能否辛苦你一下,分享下電子版。我個人覺得專業書看的多了,只是從目錄上就能看出作者水平來。好的書,知識點分布系統而完整,言簡意賅的把事情說完整說明白。一般的書,開藥店,當歸人蔘何首烏什麼的八股文一大堆。五六十年代的知識分子有紮實的理論修養,又是豐富的實踐經驗,治學做人都很嚴謹,寫的書確實不錯。單從計算上說,結構計算越往深入其實越偏機械,建築結構設計還是很粗糙的,也足夠解決工程上的問題了。對於大多數民用建築結構,談結構動力學,結構的動力響應實際意義不大。從設計院各專業協作上來說,還是要懂工藝,民用建築的工藝就是建築學了。這方面我覺得建築初步不錯,但是忘記誰寫的了。如果對結構很有興趣,建議可以去看看搞航天的那些人的書,比如屠守鍔,庄逢甘。但是他們的書很難找,我只看過一些論文,誰有的話給分享下。
參考美國頂尖學校的教材體系。看什麼書沒有標準,但是知識體系的組成很要緊哦。
推薦閱讀:
※從土木工程轉行後你後悔了嗎?
※在山東建築大學當學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土木工程專業,但是對於結構設計感覺知識框架零散,需要自學什麼內容?
※怎麼上清華大學的土木工程系?
※有哪些很「污」的著名建築?各有什麼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