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貌似能接受劣質的互聯網產品,卻不能接受劣質的實體產品?

比如說相機,大家一般不會想去買個國產的。汽車,只要經濟上允許,也會希望買進口牌子的,而不是國產的山寨貨。

而一到互聯網產品,雖然很多不需要你花錢,大家反倒覺得劣質的也照用。


免費,又能滿足基本的需要,很多人就可以接受了

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一個新的實體產品往往是它最好的時候,以後越來越舊,越修越壞

一個新的互聯網產品是往往它最差的時候,以後還能不斷成長


這個跟可選擇性有關?

在實體產品中,有眾多的選擇可能。譬如超市裡可以直接比較。

但是在互聯網上,其實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互聯網產品,難度挺大的。

互聯網讓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但是卻也讓人更難選擇?


不知道和是否和【掏錢消費】有沒有直接的關係


這個與產品更換成本有關,如果一個人下載了一個劣質的APP,刪除即可,頂多損失幾刀。那如果這個人買了一個劣質的手機,他會毫不猶豫扔掉,再買一個嗎?目前手機的價格好像還不允許。


我認為這個提問具有一定的偽命題性質,當然,我也承認這種情況看似是存在的。

我覺得消費者選擇產品的時候,其標準是一致的,都肯定是傾向於選擇優質的產品。但是,由於付出代價的不同,消費者在選擇時的方式會有所不同:

  • 免費,往往會刺激我們做出不理性的選擇。而互聯網產品大部分是這樣的。我至今不覺得360比我之前的付費殺毒軟體好用,但由於它免費,所以替代了我們公司以前的選擇。
  • 付費,哪怕只是1毛錢,都會啟動消費者(當然我們自己也是消費者)腦子裡那根敏感的品質判斷神經。我們會為了買1毛錢的東西吹毛求疵,苛求品質。

至於動輒幾千元的相機,就更會引發大量的神經連鎖反應了。在中國市場上,劣質的實體產品也是大量充斥的。因此我認為這個命題不太能反應真實情況。


實體的產品,通常具有一定的身份屬性,例如手機/汽車,這些產品與主人的身份和品味是掛溝的,對實體產品,一般人會選擇超出自已實際偏好的產品.

而互聯網產品,本質上是解決信息的互通,例如上黃網,滿足的就是下片需求,只要資源豐富,速度快,無碼無毒,網站頁面再爛又有什麼關係呢??????難道你會因為一個資源豐富的黃網頁面UI不專頁而放棄使用嗎?社交/團購都是如此,一個價格便宜可信的團購網站,功能難用點,頁面難看點,難怕支付都很有問題,但是團購的商品對你有足夠的吸引力,其它都是浮雲


1、使用劣質的實體產品,影響面子問題。有經濟能力的人誰都願意用iphone4而不是國產山寨手機。

2、互聯網產品提供的是服務,沒法估價,所以很難界定何為「劣質」。評價互聯網產品好壞應該看:有沒人用,用的人多不多。

3、沒人會說:你好土啊,居然上xx網。所以這個不影響面子。


其實和成本關係不大 關鍵還是互聯網的選擇太少 俗話說 挫子裡面拔大個. 中國的互聯網的產品我目前看沒有做的好的 但是對用戶來講 只能一堆爛的產品中選擇 比較好的. 例如ios的出現就擊敗賽班,不是ios有多好而是其他的做的都很差 就例如qq放到國外其實很普通打電話不如skype 簡單不如gtalk 放到國內就不一樣了 沒有對手 在例如知乎 這垃圾的界面和用戶體驗還是有人用 為什麼

最後對做產品的人衷心說一下如果技術允許還是多注重一些細節 把用戶放到第一位而不是放到嘴上像馬雲那樣 twitter界面和功能是最好的例子


1、這個問題問的不清楚。劣質的產品是主觀判斷。一款你認為是劣質的,別人可能認為很有幫助。

2、互聯網上沒有完美的產品,所謂劣質不過是更不完美而已。

3、互聯網上容易形成壟斷,當一個需求只有一個產品滿足的時候,你只能捏著鼻子用。

4、互聯網產品容易形成合力,一款劣質產品的邊上,有一堆優質產品支撐,比如相對於暴風,QQ影音是劣質品,但他QQ旋風、QQ輸入法一堆產品都給你裝上,用著也就還不錯了。


可能原因之一 互聯網某些劣質產品造成的後果並不是實際的直接的。比如程序響應速度比較慢不過是增加了一些等待時間,而如果汽車硬體存在瑕疵,帶來的後果則是直接的。


跟錢還是有很大關係的,中國自古窮慣了,即使有了錢觀念也沒轉變,互聯網上很多人寧願用劣質的免費品,也不用花錢的好產品,即使錢不多!


進來一看, 答案總結已經把我想說的列出來了。。。

互聯網產品特點:免費的服務,普遍都在持續改進。

用戶還是有一定希望這個服務能變的完美,但是這個肯定是有期限的。 一直到另一家更好的產品與服務出現。

實體產品特點:付費的產品,一般只有售後服務。


互聯網產品沒有劣質不劣質這一說吧? 只有適合不適合你.

另外, 確實跟免費有關, 當免費時人的要求會自然降低, 經濟學認為相對凈收益=預期減去成本(參見&<可預測的非理性&>這本書), 免費的服務人們的預期相對也低.


it"s all about 替換成本


對於題目中將國產等同劣質的看法,不敢苟同。山寨互聯網產品也有山寨得不錯的,比如知乎、飯否。

對比實體產品,互聯網產品只涉及到產品、運營、技術等幾個環節,這些崗位容易入手,成長迅速。但是做汽車、服裝、相機之類的,必須有優質的基礎工業和寬鬆的創意環境做支撐,前者需要幾十上百年的持續投入,後者根本不符合中國國情。沒有這個支撐,做出來的東西一眼就能看出區別來,用起來區別更大。而互聯網應用只要有幾個好美工,一眼看過去區別不大,用起來也沒太大區別,全抄就ok。

列舉一下

一、最優質的原創互聯網應用基本在牆外,翻牆難

二、國外的優質互聯網應用且不在牆外的,鮮有中文版,使用難

三、有中文版、沒有被牆的優質互聯網應用……space不知道算不算,反正已經死掉了。

四、活著的,有中文版,沒有被牆,且優質的互聯網應用,我一個也找不到。

好了,給我一個不使用國產互聯網應用的理由?我不用它還能用啥。


對互聯網的認識不夠.

估計一部分人會認為互聯網產品是虛擬產品.沒有必要花太多的錢.

第二點,在於一些陳舊的思維.既然有免費的,即使它是劣質.拿來用用又何妨.

我想.根本原因還是在產品本身.大部分是劣質的質量.使得用戶在選擇上會費上一點腦筋.一旦出現優秀的產品.相信網民還是會轉投他家的.產品畢竟面對的廣大用戶.而不是計算機專業人員.需要時間來改進,得到認同.


實體產品,買好的,買貴的,除了質量好,還一個就是面子惹的禍。

互聯網則不一樣,基於中國大多數網民的認識,你新推出一個網站,絕大多數用戶不認為你這個網站是個國產的網站或者山寨的網站,而再也不來你的網站


虛擬的東西讓人感覺成本低,無非是浪費點時間。實體產品,用戶對他的預期通常是要解決實際問題的。如果沒有達到自然很失望。不過其實也還好。


會有人覺得kfc的咖啡好喝嗎?

會有人覺得咖啡館的咖啡難喝嗎?

注意加粗的字體。

消費心理學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的


付出成本不同


推薦閱讀:

網頁滾動條在交互設計上有哪些需要考慮的點?
GUI 設計和 UI 設計有什麼區別?
有哪些 UI 設計相關網站?廣泛收集中
App 啟動時的引導頁是中國特色嗎?
如何看待酷安 8.0 在底栏上加入「添加」按钮?

TAG:互聯網 | 移動應用 | 用戶體驗 | 互聯網產品 | 用戶界面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