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 2017 年末而言,國人的音樂品位大體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本問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2017 年度盤點」,更多相關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請結合各大音樂app排行榜以及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些歌曲,藝人來談
寫寫我比較熟悉的古典音樂領域。雖然在近幾年來進步很快,但是相比歐美或是鄰國日本,落後的程度依然觸目驚心。
想寫這個話題是因為前不久看到葡萄牙鋼琴家皮蕾絲(Maria Jo?o Pires)要在明年退休的消息。皮蕾絲今年73歲,過去幾十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鋼琴家之一。在臨近退休之前,她將在明年4月份去日本巡演,重頭戲是和布隆姆施泰德指揮的NHK交響樂團合作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
皮蕾絲1969年第一次去日本演出,那個時候她年僅25歲。此後的半個世紀里她無數次在日本演出,甚至因為十分喜歡日本而從年輕時就開始學習日語。那麼,咫尺之遙的中國,她來過幾次呢?答案是0。曾經有不少古典音樂經紀公司嘗試將她帶到中國,最近的一次就在去年,但依然沒有成功。一位有著數十年輝煌經歷的鋼琴家,畢生沒有來過中國,中國的音樂愛好者只能通過唱片了解她,不能不說是遺憾。而這樣的遺憾在古典音樂領域裡發生過太多,並且依然沒有改變的跡象。
比如明年4月要和皮蕾絲合作的指揮家布隆穆斯泰德(Herbert Blomstedt),今年剛滿90歲,是當今最高齡的指揮家之一,也是德奧音樂如今絕無僅有的偉大詮釋者。剛剛過去的11月里,他率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在台北和東京演出,再次繞開了中國大陸。他此前來過中國幾次呢?0次,並且以後也看不到任何可能性。然而明年4月他要在日本待上三周時間,和NHK交響樂團演出三套音樂會。
像這樣的例子其實還挺多的。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日本培養了世界上最專業的一群音樂會聽眾,他們品味不俗,與國際市場從不脫節,同時購買力極強。這幾點真的太重要了:品味不俗,導致只有少數得到了他們認可的音樂大師才有可能像皮蕾絲或者布隆姆施泰德那樣受到如此禮遇;國際視野,意味著新近嶄露頭角的新人可以迅速獲得在這裡登台的機會,就像25歲的皮蕾絲那樣;至於購買力強——許多人抱怨國內的演出票票價太貴,可是日本的票價普遍要貴得多:像國內那樣兩三百塊錢就可以買到低價票看世界級樂團在日本是不可能的,名團大多都是12000日元起價,平均票價遠超國內,比如上面提到萊比錫布商大廈樂團今年11月在東京的演出是13000-32000。
這樣昂貴的票價,再加上好演出的密度,使得就算再狂熱的樂迷也負擔不起場場都看。好在日本的音樂愛好者基數很大,因此好演出基本上是不愁賣的。蓬勃的演出行業又與發達的音樂教育產業相輔相成,並催生出一批優秀的音樂媒體,大量高水平的音樂評論人與媒體人,以及唱片業,而這些又反過來助推日本的演出產業與世界保持同步。此外,日本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頻繁邀請偉大的指揮家、獨奏家來與日本本地樂團合作,使得這些本地樂團的演奏水平長期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中國與日本交響樂團之間的差距直到近些年來中國的樂團開啟職業化進程才逐步縮小,但是考慮到歷史積澱,這樣的差距同樣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彌補。
反觀國內,過去十年是古典音樂演出在中國的黃金年代,進步非常快,高質量的演出越來越多,但差距同時也依然是全方位的。中國的古典音樂觀眾不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依然無法與日本相比,人口基數上的優勢不知何時才能發揮出來。至於國際視野方面差得就更多了,即使是非常資深的音樂愛好者,面對每年《留聲機》雜誌評選出的年度唱片或者古典回聲獎的獲獎名單,大部分人都會是一臉懵逼,因為其中絕大多數都根本沒來中國演出過,因此而聞所未聞。很多人對古典音樂大師的了解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的唱片里,殊不知江山代有才人出,而且流行的音樂審美也在發生變化。至於購買力,差距同樣巨大,絕大多數人依然認為為一場古典音樂演出花費超過一千元人民幣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儘管他們早已認同了明星演唱會、足球友誼賽、電競賽事的門票可以賣出同樣的價錢甚至再高上幾倍。
當然,指出這些不足並不意味著認為沒有希望。正像很多產業一樣,中國的古典音樂產業仍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但我們同樣也應該正視差距,特別是從業者應該多向歐美與鄰國的同行學習。對於普通的音樂愛好者來說,多帶身邊的朋友來一起聽音樂會,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好了。
一個詞兒講就是:野蠻生長
毛不易唱了一首《消愁》
於是朋友圈就開始「一杯敬自由,敬死亡」,「小李宗盛」為什麼有的人不希望自己聽的小眾的歌曲火起來?不是自私,裝逼,從心理學上可以解釋,你喜歡歌曲A,如果你朋友圈裡面你覺得有品味的朋友也在聽歌曲A,你會更加肯定自己的品味,但如果你印象里品味較差的朋友突然哼歌曲A的調兒,你會傾向於認為自己的判斷出了差錯/偏差,降低對這首歌的評價。
有可能按幾個和弦唱首歌傳到網易雲就999+
歌詞強行押韻,一點兒邏輯沒有。「笑是神的偽裝」 只要掌握關鍵詞「遠方,自由,死亡,偽裝,姑娘」 ,多看郭敬明的小說,你也是作詞者。
部分民謠歌手最可貴的是能讓剛聽歌的人們沉浸於一種「主流之外」的優越感。把我們看成是「乖寶寶」,因為他們從「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跨到「姐是老中醫,姐開拖拉機,3p」,有種中學生第一次去網吧的羞恥以及滿足感,可惜只會玩掃雷。你說你不喜歡,他們笑你保守,放不開,感受不到無產階級的樸實,對流氓歌曲沒有欣賞能力。同樣是流氓歌曲,布衣樂隊《羅馬錶》,張瑋瑋《織毛衣》《兩隻山羊》都挺流氓的,但「流氓」正是這三首歌的精髓,人家承認自己是流氓,不端著。
為什麼薛能吸引那麼多人聽?
個人觀點:
薛是站在弱者身份寫歌的。
對於在戀愛/失戀的人
我們往往會認為自己在「感情」上是付出比對方多的那個人,自己在百分百投入,而對方有所保留。於是聽到《演員》產生深深的共鳴。你可以腦補一下情侶各自塞著耳機聽《演員》的畫面。
我們來看看其他音樂作品是怎樣表達感情的
陳奕迅《十年》—「眼淚也為別人而流」
李志《和你在一起》—「人和人,一場遊戲」(經知友朴之提醒,該句是化用羅大佑《伴侶》)
李春波《小芳》—「謝謝你給我的愛,給我的溫柔,伴我走過那個年代」
同樣是情歌,這三首歌苦情嗎,不苦情,也肯定了對方的付出,甚至也承認了自己在感情中讓對方受的委曲。不是說苦情歌不好,但被吹成「詩人」就有點過分了吧。
就拿同一個海蝶的許嵩比
8年前,薛之謙《認真的雪》,許嵩《灰色頭像》
8年後,薛之謙《認真的演員》《認真的紳士》,許嵩《青年晚報》(專輯)
有粉絲說我含沙射影,好吧,我直說吧,薛很辣雞。
同樣是對社會的思考
崔健寫出《一塊紅布》竇唯寫出《高級動物》萬青寫出《十萬嬉皮》李志寫出《黑色信封》
痛仰寫出《今日青年》平克·弗洛伊德寫出《Comfortably Numb》老鷹寫出《Hotel california》
鮑勃·迪倫寫出《Blowin" in the Wind》
約翰·列儂寫出《imagine》
槍花寫出《chinese democracy》
「說唱歌曲裡面帶髒話就是俗」
有的歌曲就需要髒話來表明態度,陰三兒的《北京晚報》,《老師好》(有爭議)裡面也有髒話,但人家才華擺在那兒,髒話不突兀,恰到好處,聽著就是服氣。說唱可以正能量,也可以嬉笑怒罵,你去聽黑人rap裡面也全是「bitch,fuck,asshole」。
隨意轉載,匿了
你看回答里一幫自詡欣賞水平高的卻只能點評點評歌詞,大概就明白了。
沒想到隨便抖個機靈能有這麼多贊
初衷還是希望那些連最基本的音樂常識都沒有的人可以少說點會四個和弦我也能寫曲這種讓人想笑的話。還有什麼這種歌詞我也能寫,這種口水歌我也能唱之類的,畢竟作為聽眾,對創作演唱有一些敬畏之心,音樂才能更好的發展。
很多人說我並沒有正面回答問題。
https://m.weibo.cn/1266269835/4184568292491973(直接從六分鐘之後看)這是你們最瞧不起的,鄙視鏈最底端的,也是今年各大音樂app排行榜的贏家薛之謙對現在樂壇現狀的看法。基本就可以終結這個問題了。「你一般聽什麼音樂?」「去年聽民謠,今年聽嘻哈。」「能說說你比較喜歡的歌手嗎?」「民謠里,我比較喜歡的有馬頔和趙雷。嘻哈當然就是萬磁王最厲害了。除此之外我還經常聽薛之謙的情歌。我一直認為薛之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作詞人。情歌的格局太小,裝不下一個偉大的詩人。」
「嗯,好的,我對你的音樂審美已經有所了解。你是對民謠、嘻哈還有芭樂情歌這三個類型感興趣是嗎?平常不嘗試著去聽一下其他類型的音樂嗎?比如藍調,爵士或者r&b之類
的?」「我想請問一下,藍調是什麼東西?誰做藍調?」「shuffle&boogie。」「哦,那沒聽說過,我周圍人也沒有在聽的。爵士我好像聽說過,但是不太喜歡那種感覺。r&b就是選秀節目里那種奇奇怪怪的音樂嗎?」「emmmm...好吧。那你對搖滾有多少了解呢?」「搖滾只聽說過汪峰。別的都沒怎麼聽過。」「你知道搖滾曾經在中國大陸上有過非常輝煌的歲月嗎?」「我不知道。」「那我們現在把眼光放大一點,聊聊粵語歌怎麼樣?」「這個我了解,陳奕迅陳三首呀。還有小的時候有個什麼四大天王來著。」
「譚詠麟和張國榮你都不熟悉嗎?」「譚詠麟?沒聽說過。只知道你們都叫他譚校長。張國榮的話不是因為抑鬱死了之後才有名的嗎?」「譚詠麟和張國榮在香港一直都很有名呀。還有陳奕迅有很多好歌,也不止是你說的陳三首的。」「反正你說了這麼多我也不想去聽。等粵語歌火起來再說好吧。」「繼續我們的話題。日文歌和韓語歌你聽過幾首呢?」「日文歌只聽過灌籃高手主題曲。韓語歌只聽過少女時代的歌。不過我比較喜歡看少女時代的腿,嘿嘿。」「其實日本和韓國還是有很多好歌的……」「別勸我,你和我說我也不愛聽。我就是憤青一個,小日本和棒子的歌我才不會聽呢。」「然而你上面不是說聽過少女時代的歌嗎?」「哦,我主要是看腿,順便聽一聽歌。」「那現在的話,你對少女時代反感嗎?」「不反感啊,有腿讓我看幹嘛反感。」「少女時代到內地來開演唱會,你會去看嗎?」「那要看是不是免費的。免費的我就看。」「看了少女時代的腿,你會對韓國這個國家的固有印象產生變化嗎?」「沒什麼變化。嘿嘿,再來十個八個少女時代給我看,我就不討厭韓國了。」「你的討厭和喜歡還真是廉價呢……」「有長腿的美女為什麼不看?憤青和追星是不矛盾的。」「好的,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日本的音樂。」「日本有音樂?日本不是只有那種小電影嗎……」「不要不相信,光一個中島美雪就養活了半個華語樂壇呢。日本的作曲都是很厲害的。」「呵呵那又怎麼樣?中島美雪長什麼樣子,好看嗎?」「你管她好看不好看幹嘛……」「不好看我才不會去聽她的歌……」「我們不是在聊音樂嗎?你說這些東西明顯跑題了呀!」「音樂和大腿是分不開的,你說對不對。只要有大腿看,哪個國家的我都看。」「這就是你衡量音樂的標準嗎?我算是知道了你的音樂審美為什麼這麼低下。」「你隨便說,我也不在意。聽歌只是娛樂,用得著這麼認真嗎?」「音樂是一門藝術,被你說成娛樂也是夠了……」「好了我不和你聊了,挺沒意思的。我還去看我的足球吧。」「你去看吧。順便看看少女時代的大腿是嗎?」「你怎麼知道?」「畢竟你說的,音樂和大腿是分不開的。你贏了。你開心就好。」以上。那些說音樂沒有什麼品味之分,各有所愛的人,恰恰反應了當今中國國人音樂品味水平。
我想知道如果沒有品味之分,那我們從小學到大學安排的《音樂鑒賞》這麼課程全是鬧著玩的?
等等等,這麼多教材,各種文獻,都是廢話?「音樂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喜不喜歡。」
我家歌手的一個採訪里說的。不知道他是不是人民所謂喜聞樂見的,但我覺得他說的沒毛病。
避免被說是尬吹,就不說騷話了。
還有一個例子啊,今年朴樹新曲出了以後不是也有個採訪嗎,問他說您覺得這十年來樂壇有沒有進步。答:沒有。
我家歌手:我覺得他說的很對。
懂的人自然能看透。
採訪全鏈接在評論,我才不尬吹。年底冒出來一首廣東什麼愛情故事
嗯......你們自己去知乎搜評價,我什麼都不說,這就是國人的音樂品味最真實的反映。聽旋律?聽配器?聽編曲?聽音色?聽技巧?不存在的,歌詞寫得好、不對,歌詞都不用細究,最主要是有共鳴就可以了。
如何寫出讓人引起共鳴的歌詞? - LeeJohnC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350513/answer/76475567------------原答案------------
年度最火的是我們不一樣
網易雲音樂最熱是垃圾薛之謙
飲酒醉餘溫還在
嘻哈火了滿大街都 oversize 就是沒幾個會 freestyle
什麼水平?
跟風、聽歌詞、有啥聽啥的水平
你推薦點有技術有水平的樂隊或者唱片他們還要屌你
裝什麼逼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
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你說薛之謙的套路很垃圾
他說好聽就行
你說那玩意兒也不好聽
他就說我喜歡就行,然後又來一句
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我在家排老大啊,你老問這幹嘛?
更新:
水平不行,往往心還特玻璃。你說,要平時你吃個辣條,有朋友跟你說:吃辣條啊,這玩意不健康少吃點,我正要去吃飯呢,一起唄去那家粵菜餐廳。一般不會覺得不妥,最多可能語氣有問題感覺有點碎嘴。可是一談到音樂
裝逼、你覺得別人low的時候別人也在覺得你裝逼!還強行加戲說我說嘻哈low,古典才高雅。
反正你一說不好、你就裝逼了,你就秀優越了。
那你倒是說說好在哪,值得欣賞又值得在哪好嗎?
是社會文化教育和結構的問題。
供給者供給高質量產品,奈何群眾沒有受過相關領域的訓練和特定教育,缺少辨別文化產品的能力。
還是那句話,經濟水平發展太快超過群眾文化水平的發展,導致文化產業發展滯後。這個問題只能由政府解決 。
再舉個類比的例子,如果義務教育的數學物理化學全換成音樂文學美術,在這種文化教育背景下估計有個人會算數學就都能出名,哪怕是高中級別的三角函數。而這種情景下你隨便寫首歌編首曲並沾沾自喜地炫耀給別人時,別人就會以像看傻子的眼神看著你,並說「這不是常識嗎?你初中老師難道沒教過你?」
這裡的編曲就可以和三角函數等數學知識替換。所以,是政府的教育中心不在文化上,目前音樂行業這德行的確不能怪人民群眾。
不過我還是很期待未來二十年的華語樂壇,畢竟過了經濟轉型期後,待產業成熟後,我國音樂人真的有可能成為引領世界的存在,畢竟我們所缺的和落後的並不是天賦上的東西。
p.s.現在中國的文化教育除了馬克思主義和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等還有什麼有實質的內容嗎?
P.s.英美中小學的音樂課教的都包含世界音樂,也就是阿拉伯音樂,javanese Balinese之類的,讓他們知道音樂不只流行搖滾和電子。音樂史和樂理的教育也好很多,不像國內的,有音樂課上都不錯了,上的話也就大家合合唱,學學簡譜,能學到五線譜就已經很好了。用了三年多的頭像換了。。評論區里刷pink floyd的朋友們抱歉了→_→
-------------------
大眾的品味就是什麼流行聽什麼,這在哪個國家都是一樣的。所以大眾的品味取決於流行音樂的水平,而目前國內流行音樂的水平我個人認為是前所未有的低下,簡直是一潭死水。現在讓人耳熟能詳的音樂人還是十年前那些個,一年都出不來幾首傳唱度高的流行歌曲。近幾年新出來的幾個歌手基本都是粉絲導向,不是粉絲基本不會聽他們的音樂,更別提買專輯。前段時間霉霉出新磚,我在網易雲買了一張數字專輯,我同學說你居然是taylor swift的粉絲。在大部分國人眼裡,只有粉絲才可能花錢去買歌手的專輯。因為流行樂壇實在是稀爛無比,所以什麼民謠嘻哈古風等地下音樂網路音樂才會異軍突起,這也怪不得大眾,這些音樂好歹有點生命力吧,你總不能讓大家只聽老歌。而且這些音樂的火只是表面現象,火的只是那幾首歌而已。大部分獨立音樂依然少有人文津。
現狀差不多就是這樣,既沒什麼人願意欣賞好音樂,也沒什麼人願意做好音樂。欣賞水平?不存在的,大部分人都愛跟風,並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更別提欣賞水平了。
國內的音樂圈有個奇怪的現象,永遠都是粉絲佔大頭的佔據排行主流,你很少能在其中發現一些新人歌手,儘管他們的音樂質量不錯。而今年歐美那邊,Khalid,Alessia Cara,SZA【雖然她不算個新人了】Lil Uzi Vert,Post Malone【音樂質量上Khalid和SZA略勝一籌】等等歐美新人在各大榜單上卻有不錯的成績。主流音樂人大多不思進取或一腳踩進坑裡,有用簡簡單單毫無誠意的爛ballad騙玻璃心聽眾眼淚的【沒有某事兒之前的某謙】有用落後歐美好幾年的auto tune號稱前衛的【我們親愛的力宏哥哥】,有隻拿把吉他聲稱回歸生活的歌詞又矯情的要死的【大部分民謠歌手】,還有電子【極多的粗製濫造】和HipPop【現在被某節目帶的好一些了】。主流歌手裡我所見的目前還在做創新與國際接軌的,且做的最好的幾位大概是譚維維【於各大音樂節目之中的優秀表現】/尚雯婕【某些作品不錯】/袁婭維方大同【Neo soul】/常石磊。當然還有些已經不再出新的音樂人,譬如王菲,崔健等等等等。可是大多數時間,只有當我們提起他們的時候我們才會想起他們的歌什麼調子。風格多元化,且各有空間,各有受眾,這才是音樂最理想的發展狀態,中國的現狀幾乎全面壓縮了小眾音樂的生存空間,阻止了更多好音樂的產生,提高欣賞水平,自然是件難事。當然,中國的音樂並非一無是處,也有值得驕傲的地方,比如HAYA在做的World Music就很值得一聽,各大民族所流傳下來的東西也各有魅力,只是我們終究不能與外界絕緣。——————————————主要的是大眾不願意去接收新的東西。ballad跟爛folk還有土嗨EDM和俗穿地心的喊麥都能引領潮流,可想而知是什麼水平了。而且國內的環境對indie/blues/jazz/rocknroll【真正的搖滾已經隕落,poprock甚至接近pop的搖滾大行其道的時代】/raggae/Trap等等等等風格都不友好,還想要怎樣提高音樂欣賞水平呢?唯一值得稱道的大概也就是民族了吧。
張敬軒就一首《斷點》還湊合,以前在大街上聽過;
古巨基不是那個演《情深深雨蒙蒙》的嗎?他還會唱歌?哦,好像是有一首《情歌王》;
王菲不就是唱那個《匆匆那年》火起來的嗎?還是蹭一波電影的熱度,有什麼了不起的;
林俊傑?非主流嘛,我初中的時候喜歡聽他的歌,對對對,就那個唱不要到處扣扣的那個吧;
哇……你還在聽孫燕姿,你考古啊;
最討厭棒子鬼子的歌,這些人沒什麼好東西;
你小子裝什麼逼,還聽英文歌?
最近都在聽民謠,馬頔真的屌,民謠鼻祖啊;
趙雷的《成都》是真的好聽啊,他另外幾首歌倒是沒什麼意思;
花粥真牛逼,你可能沒聽過她,她是老中醫啊;
聽宋胖子的歌最有感觸,人這一輩子最怕把一首歌聽懂了;
陳粒的那個《奇妙能力歌》挺有意思,適合摘句子發自拍;
李志?沒聽說過。
Gai的就是一個唱山歌的,還是萬磁王的歌比較帶感;
不過還是薛之謙最有深度,情歌的格局容不下一個詩人。
《高尚》歌詞暗喻了迫不得已的黑暗的社會現象 …
配上壓抑的曲子…編奏暗黑的曲風…
將那些不該逃避的都展現了出來…
去掉薛之謙…
這首本就是一個很優秀的作品。
聽歌嘛,愛聽誰聽誰的咯,但是義憤填膺的以偏概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就不好啦,
還有,不要說我是意淫胡扯啊……
那些都是我今年聽到看到的話……
比如——
這省略號是點的最騷的……未卜先知啊……
欸……本文純屬個人觀點,如果引起了你的不適……
我故意的。隨便截個圖.
反正跟微博掛鉤的地方,用一句話形容就是一粉頂十黑
小張,25歲,家住貴州省畢節市,陷阱說唱愛好者,最喜歡的Rapper是PGone。每晚辛苦搬磚回到工地寢室,他就會打開網易雲歌單《Trap,陷阱說唱,迷幻中毒》,並點上昨晚抽剩下的半根玉溪。聽著急促的鼓點以及陰森的音樂,手裡半根玉溪彷彿就是一根卷好的葉子,吞雲吐霧之間他露出了滿足的微笑,在煙霧之中他彷彿看到了紙醉金迷的人生。
突然,他的美好夢想被他工地室友播放的喊麥聲打破,小張怒不可遏,但看到成群結對聽著喊麥的工友,他只能小聲罵一句:「聽喊麥的都是傻逼」,然後默默調高耳機音量。小王,17歲,高三學生,家住上海市金山區,二次母音樂愛好者。每天凌晨三點寫完作業,早上6點起床搭乘地鐵,在地鐵上被人群推搡的兩個小時中,他會聽他最喜歡的二次母音樂—《花未聞名》。耳朵被熟悉而清脆的聲音充滿,他彷彿被帶入二次元的世界,在那裡沒有繁重的學業,沒有擁擠的人群。突然。在他喜歡的二次母音樂下,出現了諷刺評論,那些諷刺二次元的評論讓他暴跳如雷,並在網路上窮盡畢生辭彙挖苦攻擊者,最後冷冷丟下一句:「儂腦子瓦特了!」,拉黑了攻擊者。老楊,67歲,福建省福州人,閩南語老歌愛好者,最愛的歌曲是《愛拼才會贏》。同時,老當益壯的他還是小區廣場舞領舞,曾被無數老太太暗送秋波,一時風頭無兩。每次伴隨著閩南語老歌翩翩起舞,他彷彿回到了40年前那個鮮衣怒馬、意氣風發的少年。突然,一群跳街舞的少年霸佔了廣場,他們提著巨大的音響,播放著老楊聽不懂的音樂,跳著老楊不喜歡的舞蹈。在老太太們的慫恿下,老楊走上前對著少年們殷指氣使,不料自己的乖孫也在其中,只好鎩羽而歸。看著老太太們對他鄙夷的眼神,老楊氣不打一處來,丟下一句:「現在年輕人的音樂品味太傷風敗俗了!」,便揚長而去。老李,41歲,未婚,河南駐馬店人,民謠音樂愛好者。兩年前在聽過《南山南》後,徹底愛上了民謠以及那種漂泊的生活。於是他辭掉工作,踏上了前往藏區的道路。辭掉工作的那天,看著路上為錢奔波的人們來來往往,他露出了發自內心的微笑,覺得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升華。他感覺到自己的靈魂從塵與土中升騰,在雲與月中飄蕩。一路上他風餐露宿,僅僅依靠搭便車來通行,最後被「好心」的師傅偷走身份證以及銀行卡,最後在陝西省寶雞市被親戚解救,灰溜溜的回了家。聽著家裡人的挖苦,以及網友們對民謠樂的諷刺,老李怒火中燒,砸碎了自己剛買來的吉他。以上人物、地域均為虛構聽音樂在當今社會是一件沒有成本的事,你喜歡怎樣的音樂無所謂,但請不要鄙視他人,畢竟聽完了歌,也還是得搬磚的。謝邀。首先不得不說 我認為成都也好,小蘋果也好,這類歌曲爆紅並不能代表人們的音樂品位不好。國外這類歌曲爆紅的也比比皆是。the fox,江南style 等我認為和這些沒有本質的區別。因為曲調洗腦,歌詞簡單,容易被不同層次的大眾接受。
另一方面,國內大眾的音樂品位不怎麼高也是事實。比如薛之謙等曲調簡單,前半段低音,中間過度,高潮假音混搭,很老套的旋律走向。卻被不少人稱為創作好。再例如我是歌手等節目,對高音偏執的熱愛。
其實必須承認的是近年來,歌唱節目大興起,以及越來越多人關注國外不同的音樂類型等,國人的音樂品位還是有不小的提升的,只是希望不要再陷入另外一個怪圈。
評論里理性討論很樂意,無用且辣眼睛的直接屏蔽謝謝。
弱弱答一發,感覺17年電音的受眾範圍擴大了不少。
一張圖說明問題
作為一個主要做歐美娛樂的博主,我經常會看到一種鄙視鏈,
那就是喜歡歐美的鄙視喜歡日韓的,喜歡日韓的鄙視喜歡港台的,喜歡港台的鄙視喜歡大陸的,而恰好大陸娛樂就在這個鄙視鏈的底端。
並且大陸娛樂圈還有更加錯從複雜的鄙視鏈
喜歡電影的鄙視喜歡國產電視劇的
喜歡湖南衛視的鄙視喜歡山東衛視的
喜歡相聲的鄙視喜歡二人轉的
喜歡嘻哈的鄙視喜歡喊麥的
喜歡聽演唱會的鄙視只能在朋友圈看演唱會的
所有鄙視都歸結於一點「我就是高級,別人就是low」
但其實,只要你開始「鄙視」別人,你其實也是在某個鄙視鏈被鄙視的那一環。
無論你覺得《荷塘月色》《剛好遇見你》是否好聽,但這兩首歌的受眾並不是你,並且這兩首歌可能比我這位粉絲喜歡的大部分不low的歌曲都要成功。
能紅遍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歌曲,我覺得還輪不到我們內心小小的「優越感」就把它給否定了。
正好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
就 2017年末而言,國人的音樂品味大體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
我想說的是,
和過去10年一樣。並且未來10年也還會是這樣
從《老鼠愛大米》到《荷塘月色》到《剛好遇見你》 紅遍大街小巷的永遠是這類歌曲
高贊有個回答是這麼說的,我很認同。
你看回答里一幫自詡欣賞水平高的卻只能點評點評歌詞,大概就明白了。
前陣子第60界格萊美公布了入圍的五首最佳製作歌曲提名。
我估計100個人裡面都很難找出一個人說出這些歌曲被提名的理由。
這TM可是一年裡面選出全球音樂「製作」最棒的5首歌曲啊。
(你能聽出文章開始這首歌中使用的樂器有哪些,分別採樣了什麼歌曲么?
僅公眾號能在線聽,其他平台請自行搜索Redbone-Childish Gambino進行播放)
關鍵是很多人甚至還達不到能夠對歌詞說出個一、二、三點的水平,更別說音樂的製作層面了。
所以,音樂欣賞水平這東西,就算是放到個人身上也很難把它量化或者具象化,更何況要概括一個14億人口國家的音樂品味了。
不僅僅是國人,全球其實都一樣。
聽歌,「爽」才是第一要素。
有的人光聽旋律就很爽
有的人看到唯美的歌詞就很爽
有的人聽到磁性的聲音就很爽
有的人覺得聽冷門的歌手讓他產生的優越感的感覺很爽
有的人只要聽她偶像的作品就很爽
有的人只要能聽到讓她在廣場上燥起來的東西就很爽
音樂品味這東西,就是一個扯JBD的東西
它就和「優越感」一樣,除了能讓你沉浸在「高人一等」的心理作用裡面,完全沒鳥用。
所以這位粉絲
你要真跟我比高級?
我的下載歌單裡面的這首紅圈歌曲,還是交響樂演奏的,充滿著對人生對死亡的思考,陰鬱,壓抑,沉悶
你覺得你爸聽的歌Low
那你又你拿什麼跟我比?
所以,喜歡歐美娛樂文化這種東西,並不是用來秀優越感的
你喜歡歐美娛樂作品,是因為它們能滿足你的視聽需求
但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地方,要是喜歡的東西都一樣,也不會有這麼多音樂流派了。
尊重別人的喜好,才能讓別人尊重你的喜好。
關注馬克潮爺,你就賞了爺一口飯吃。
不是藝人,自認為音樂的鑒賞能力強於百分之九十的人。各大榜單榜首,一定是現有的大火綜藝節目一些比賽歌曲,還有就是電視劇大火的片頭尾曲插曲。。。還有一些國語老歌,英文老歌它本來在國內外早就大火了,拿來再加熱炒一次,再回一次春!對,就是所謂的跟風!根本就是毫無水平。上個10年!周杰倫、王力宏、JJ 陶喆,孫燕姿 SHE等就是華語巔峰水平毋庸置疑,那時候的歌手想紅就只有通過歌曲作為介質傳播給普通聽眾。歌曲本身的質量為王!而現在不同了,互聯網時代多屏時代,一切為流量為王,只要有話題,就能帶動流量。也就是有錢賺。。。不管你是丑出名,還是噁心出名,還是賣臉(小鮮肉) 而這些壽命卻短。但能快速帶來流量,也就是所謂的快餐文化!這些能迅速撈錢,但製作好的音樂然而不一定能紅投資風險極大。 以前的關係跟現在顛倒了。 從前歌曲紅藝人, 現在藝人紅歌曲!所以一切是商人媒體就作祟。大多數音樂都是媒體在推!所以現在大多數流行歌曲一定有背後的關係,但一定不是音樂本身的質量。
推薦閱讀:
※2017年你最討厭什麼流行語是什麼?為什麼?
※從長期影響來看,2017 年中國最重要的公共政策是什麼?
※知乎2017年1月的改版很不習慣,如何回到舊版?
※csgo國服大環境為啥這麼差?
※作為戰地玩家2017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