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曉」 Spark 無人機上手體驗如何?
初步看大疆新款無人機發布,1080P30FPS,手勢可控幾十米,手機控制100米,遙控控制2公里,續航時間16分鐘,有視覺避障,自能拍攝模式幾種常用的,手機編輯斷短視頻,一鍵生成分享朋友圈。
在 如何評價 DJI 大疆創新的小型無人機「曉」Spark? 這個問題下面,大多數答主都對 Spark 的主要賣點之一手勢識別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但 Spark 的手勢操控真的能做到幾乎完美嗎?實際體驗究竟怎樣呢?續航多久?
愛范兒這篇回答的目的只有一個,看看 Spark 的實際操作體驗,幫大家解答有關手勢識別、畫質、續航等一系列實際使用問題。
(關於大疆 Spark 的 13 個問題)
便捷不僅體現在體型,還事關操控方式
Spark 是大疆現在最便攜的航拍無人機,一機三電池加上泡沫盒跟充電管家,一套下來重量不及一台精靈 4 單機,一個小背包就能輕鬆裝完。
Spark 沒有採用可摺疊的機臂設計是個遺憾,不過這也減少了 Spark 的活動部件數量,飛機更加耐摔。
Spark 顛覆了以往所有大疆無人機的飛前準備工作,只要從包里把飛機取出來拿在手上,開機後雙擊電源鍵識別人臉,就能把 Spark 飛到天上,小巧的身形配合流暢的控制,Spark 真的很便攜。
一些細節值得稱讚
從設計成本的角度考慮,現在已經擁有 Mavic、精靈、Inspire 的大疆完全可以把已經成熟的設計雜糅起來,用來設計新的飛機,Spark 就是這樣的例子。
總的來說 Spark 是一個全新的設計,但仔細觀摩,又可以發現一些似曾相識的部位。
(槳葉和電機,基本上就是 Mavic Pro 的縮小版)
(兩軸雲台是 Inspire 2 FPV 鏡頭的放大版)
(雙色機身的外殼質感跟 Mavic Pro 一脈相承)
我個人非常喜歡 Spark 幾個細節。一是雲台上方 3D 感測系統,一個小小的功能模塊讓 Spark 的正面看上去非常飽滿,把 Spark 的玩法介紹給別人的時候也不怕區分不了應該對著哪裡做手勢。
第二個就是 Spark 的散熱。雖然機身很緊湊,也不像 Mavic Pro 那樣可以在飛機底下弄個金屬散熱片,Spark 只在頂部彩殼下面設計了一個類似於筆記本電腦散熱風扇的散熱通道,冷風進去熱風出來,這個散熱效果還是不錯的,即使在烈日下連續飛到沒電,也不會覺得電池和飛機本體太燙手。
槳葉保護罩也是個亮點。這點我在開箱文章中也簡單提到了,四個槳葉保護罩不需要通過任何的螺絲連接,也不是一個簡單的開放式卡扣,安裝上去之後牢固程度一點也不比那些要用螺絲的差。別小看這個不起眼的改變,自拍無人機需要槳葉保護罩,而過於複雜的安裝方法只會讓新手懶於拆裝,沒法降低出現意外傷害的風險。
可惜 Spark 標配盒子沒地方收納保護罩,所以槳葉保護罩得和充電器一樣另外保管。
最後,Spark 還有一個隱藏得非常深的改進——充電管家。以往大疆的充電管家雖然能同時插好幾塊電池,但是只能按順序給電池充電,而 Spark 的電池管家可以同時給多塊電池充電,總充電時間大幅縮短。我們手上的兩塊電池只要 1 個小時左右就能充滿電,大疆官方數據顯示充電管家可以在 85 分鐘內充滿三塊電池。
真相揭秘一:25 秒就能起飛拍照?
沒有遙控器的好處是便攜,缺點是開機連接手機的準備時間太長,之前測評零度 DOBBY 的時候,就經歷過開機 8 分鐘都沒能成功起飛的尷尬。
同樣是要通過手機 Wi-Fi 連接飛機,大疆就很自信地在官網中宣傳自己能 「快速啟動」:
開機後 25 秒內準備就緒,放上手掌開啟人臉檢測,解鎖後自動升空,隨時為你拍照。
先說一個真實的使用案例。
端午節前,愛范兒(微信號:ifanr)一眾氪金足球老將下班後去踢球,結束後例行拍個合照。當我們把一台 iPhone 交給球場老闆幫忙拍照的同時,我也拿出了 Spark。利用他們站隊擺 POSE 的時間,我控制 Spark 掌上起飛。最後,無需刻意等待無人機準備就緒,我們就在地面和天上同時拍了一張合照。
整個起飛流程一氣呵成,很流暢。那麼 Spark 真的能夠 25 秒起飛么?我們還沒試過真的在 25 秒內把飛機飛上天,不過平均下來從開機到起飛的時間在 26 秒左右。
如果算上打開手機,通過 Wi-Fi 連接飛機的時間,這一套準備工作做完也不到 1 分鐘,非常快。
再說一個逆天的事實,親測 Spark 在晚上幾乎一片黑的地方也能檢測到人臉並正常起飛,不過建議晚上最好還是踏踏實實放地上起飛吧。
真相揭秘二:手機沒電,手掌也能當遙控器?
手勢操控是自拍無人機的老概念了,所以 Spark 有這些個功能不足為奇,大疆在 Mavic Pro 發布的時候就曾經試水過手勢自拍,效果也還行。
手勢控制的功能在 Spark 這裡得到了徹底的升級,從只能在 Mavic Pro 上控制拍照,到可以控制 Spark 的飛行、拍照、降落、視覺跟隨,可見其實沒有遙控器和手機,Spark 也有用武之地。
不急著看 Spark 的手勢操控效果,我們先來複習一下支持 Spark「看見」我們手勢的硬體基礎。
Spark 正面配備了兩個攝像頭,一個航拍相機負責拍照拍視頻,真正能夠感知到我們存在的,是位於航拍相機上方 1 厘米處的 3D 感測系統,更具體來說,是 3D 感測系統裡面的「深度攝像頭」。
深度攝像頭的「深度」意思是這個攝像頭不僅能夠看見一個物體,還能配合紅外線感測器識別這個物體跟自己的距離,所以儘管 Spark 沒有雙目視覺感測器,也能夠完成精確的避障、跟蹤、室內定位等功能,甚至還可以在漆黑的夜晚正常避障,雖然避障效果沒有白天那麼好,但是同樣的環境下雙目視覺可沒法避障。
圖像有了,Spark 還需要一個性能足夠強的處理器、演算法,將這些圖像轉化成飛機飛行的控制信號。大疆表示 Spark 內置了一個「24 核高性能計算單元」,至於這個計算單元的具體構成,大疆沒有細說。
熟悉大疆精靈系列無人機的朋友可能還有印象,精靈 4 剛發布時,晶元製造商 Movidius 宣布精靈 4 使用了他們的 Myriad 2 視覺處理單元。去年 9 月份被英特爾收購後,Movidius 與大疆之間的合作關係也得以延續,而 Spark 上所用的視覺處理單元,仍然是 Movidius 的 Myriad 2。雙方的合作可謂是在演算法和硬體上實現了強強聯手。
看懂了 Spark 手掌操控的原理,提高掌控 Spark 的精確度也就不難了。目前 Spark 支持 3 種掌控動作:飛行、遠離和降落。
經過多日體驗,愛范兒(微信號:ifanr)認為 Spark 的掌控精度不錯,可用性極高,經過一次固件升級後,光照充足的環境下足以放下遙控器和手機,只用手掌控制 Spark 在我們身邊飛行。
你要問我願不願意從此放棄遙控器?不可能的,目前只有搖桿的精確度和靈敏度能夠滿足「人機一體」的需要,對於拍大片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體驗。
真相揭秘三:掌控飛行沒問題,那手勢識別呢?
我之所以沒把掌控飛行籠統地概括為 「手勢操控」,是因為手勢操控和掌控飛行在 Spark 上並不是一樣的概念。
上面說過,掌控需要確保 3D 感測系統能夠識別到手掌,但是這個系統只能識別到最遠 5 米的物體,也就是說,我們在使用視覺識別、手勢識別功能的時候,起作用的其實並不是 3D 感測系統。
所以手勢操控的好壞與否,現在取決於兩軸雲台上的攝像頭跟處理器的配合效果。
經歷了 Mavic Pro 期間的不斷調校,Spark 的手勢操控功能和精度都不錯,舉高雙手可以讓飛機跟隨自己或者從遠處回到自己跟前。
除了好的一面,我們也遇到了 Spark 的 bug,比如…… 從飛機到手的那一天開始,我就沒有過一次成功的手勢拍照,手勢遠離的觸發率也不高。我們這台 Spark 可能是個特例,因為其他的 Spark 工程機都能夠手勢拍照。另外,DJI GO 4 無法在手勢識別模式中攝像,只能拍照,這也使得舉高雙手自動跟隨這個功能有點雞肋,只是好玩和方便拍照取景。
(手勢模式只能拍照,不能錄像)
愛范兒(微信號:ifanr)認為,Spark 的硬體想要實現官網宣傳的那些功能,完全沒問題,但是目前大疆給 Spark 開發的視覺識別演算法可能還有點不足,需要通過多次軟體更新修復這些 Bug。
真相揭秘四:有了視覺識別就不用學飛行?
說完了手勢識別,再來看看 Spark 其餘的視覺識別效果如何。首先登場的,當然是 Spark 的獨創功能——一鍵短片。
沒發過朋友圈的航拍,那就等於沒飛,「一鍵短片」基本上就是一個為朋友圈而生的功能,畢竟四個拍攝模式最終都會生成一個 10 秒的小視頻:
(動圖經過壓縮,非原視頻畫質)
那麼,一鍵短片是不是真的那麼好呢?
答案是肯定的,除了衝天和漸遠之外,螺旋和環繞飛行都對飛手的操控能力有挺高的要求。而一鍵短片的出現相當於讓無人機新人剛上手就能拍到有大片效果的小視頻,是個非常友好的功能。
不過受限於硬體設計,一鍵短片也有一些小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螺旋」和「環繞」。由於 Spark 的兩軸雲台沒有航向軸的防抖,所以在執行「螺旋」和「環繞」兩個需要飛機不斷調整航向的拍攝功能時,就能明顯地感覺到畫面生硬地晃動,這種晃動在視頻自動加速至 10 秒時更加明顯,視頻質量其實其實還不錯,只是肯定會和理想的效果有差距。
如果你是高手,那你可能會對一鍵短片不屑一顧,但是想要愉快的自拍,肯定也少不了用上視覺跟隨。有了精靈系列和 Mavic Pro 的積澱,Spark 的視覺跟隨質量有保證。
有沒有硬傷?當然有,航向軸的抖動前面已經說過,飛機在跟隨過程中的飛行、雲台俯仰也略顯生硬,不過考慮到手機操控時不太容易控制雲台俯仰,視覺跟隨的拍攝效果還是要比手動控制好一點。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飛機的飛行速度,我已經在 DJI GO 4 里將飛行速度調到最快,走路跟隨沒問題,但是想要騎車、跑步的時候跟隨,沒有遙控器的話 Spark 的飛行速度可能有點捉急。這或許是因為 Spark 的 3D 感測系統只能探測最遠 5 米的障礙物吧,只能慢一點飛防止跟隨的時候不小心撞樹上。
總的來說,Spark 的視覺識別功能不會讓飛手的操控能力沒有用武之地,想拍大片,仍然得手動操控遙控器。但如果只有個手機,也沒有那麼好的操控水平,用視覺識別功能拍點小視頻也是挺不錯的。
真相揭秘五:Spark 的畫質好么?
光說拍照的話,滿分 100 分我能給 Spark 120 分。
照片銳度、寬容度這些問題不用多說,畫質沒問題。Spark 最令我滿意的特點之一,就是終於把 1/2.3 英寸 CMOS 的嚴重偏色問題調了過來,將 Spark 樣張和 Mavic Pro 對比一下就懂:
(Mavic Pro 樣張,偏黃又偏紅)
(Spark 樣張,顏色比較正常)
相比之下 Mavic 的顏色偏得不成樣子了……
畫質好、顏色正,那還只能讓 Spark 拿個滿分,剩下的 20 分在哪兒?
雖然 Spark 的攝像頭等效焦距只有 25mm,但是得益於 DJI GO 4 新開發的廣角功能,Spark 能夠拍出比等效焦距 16mm 還要廣的畫面。這些超廣角照片的合成都是通過 DJI GO 手機客戶端完成的。
放大圖片之後就能發現,DJI GO 4 的合成演算法不錯,素材銜接處沒有明顯的違和感,邊緣畸變也更像是一個超廣角鏡頭拍出來的照片。
(橫豎都能拍)
不過這些超廣角原片也有些問題——視角太廣導致邊畸變太嚴重,所以建議大家在 DJI GO 合成了超廣角照片之後,手動裁剪一下再分享出去。
(原圖)
(後期成品)
另一個不錯的拍照功能就是傳說中的「景深模式」,由於 Spark 的紅外線測距理論上會比智能手機常用的雙攝像頭更加精確,所以 Spark 的景深渲染也應該更好。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而且 DJI GO 4 還支持「先拍照,後對焦」,在照片列表裡選擇需要對焦和虛化的地方,使用體驗不錯。
不過老問題依然有,大疆這套演算法在聚焦的物體邊緣仍然無法有一個自然的過渡,而且一般來說哪怕用上 2.8 的光圈,25mm 的鏡頭也沒不可能有這樣的虛化效果,大家在調整虛化等級時記得悠著點,過猶不及啊。
照片沒問題,視頻又如何?
老實說比起照片,我認為 Spark 的視頻拍攝畫質還行,但整體性能不怎麼樣,最高 1080P 30fps 的拍攝能力在大疆的航拍相機里算是很一般了,畢竟我自己的精靈 3 Advanced 都能拍 1080P 60fps。
(大疆 Spark 無人機航拍視頻樣片)
不過經過參數對比之後,我們發現 Spark 的 CMOS 很有可能就是 Mavic Pro 那塊,既然如此那 4K 解析度究竟去哪兒了?雲台可能知道答案。
由於 Spark 的兩軸雲台沒有航向軸的防抖,所以飛機航向軸一點抖動都會體現在視頻里。不要以為無人機只有前後左右上下的抖動,航向軸的抖動只是不太明顯,在拍照模式下仔細觀察畫面就明白。
當我們把飛機從拍照模式切換到視頻模式之後,就會發現航向軸的抖動消失了!有些人看到這裡應該懂我在說啥,Spark 之所以只能拍 1080P,其實是因為大疆把一部分解析度用來做了電子防抖,也就是所謂的「UltraSmooth」,所以拍視頻的穩定性雖然跟三軸雲台還有一點差距,但是也夠用了。
至於 30fps,愛范兒(微信號:ifanr)猜測這是因為 30fps 在暗光環境下能夠有更明亮的畫面,可能是考慮到業餘消費級用戶不一定了解,所以大疆把幀率限制在了 30fps。
真相大揭秘 X:你們關心的問題答案都在這裡
一、Spark 限飛么?
Spark 雖然小,但重量也不止 250g 了,所以管理上和更大的精靈系列、Mavic Pro 沒有區別,該限飛還限飛,限飛區域請自行上大疆官網查詢。
二、續航時間?充電速度快么?沒電會返航么?
從滿電到剩餘 4% 電量強制降落,只懸停不移動,期間有微風,不安裝槳葉保護罩從掌上起飛,愛范兒(微信號:ifanr)測得的極限續航時間為 13 分 57 秒,但因為日常飛行肯定需要消耗比純懸停更多的電量,而且要在剩餘電量大於 20% 時降落以保護電芯,所以實際的飛行時間能達到 10 分鐘就不錯了。
除了用電池管家充電,Spark 還可以用 Micro USB 介面充電,這個充電時間就很長了,經過實測 Spark 用 QC2.0 的充電器要 2 小時 40 分才能充滿,而且由於 Spark 的電池電量為 16.87Wh,高於 iPhone 7 Plus 的 11.1Wh,所以想用移動電源給它充電,很容易就把移動電源的電量吃光,充電時機器的發熱量也非常驚人。
大疆方面表示 Spark 支持 QC3.0 快充,其他移動電源僅支持 5V/2A 慢速充電。
飛機在剩餘電量僅夠返航時會自主返航,但是不是返航到我們手掌上,而是返回到起飛時設定的初始返航點。所以如果想在船上起飛,記得不要依賴飛機自主返航,否則就掉水裡了。
三、Mavic Pro 和 Spark 怎麼選?入門買精靈 3 還是 Spark?
這兩個飛機對應的使用場景完全不一樣。如果你是攝影愛好者,想用無人機拍風光照,那一定要買 Mavic Pro。
如果你只想用不一樣的視角自拍,也沒打算鑽研無人機飛行技巧,Spark 夠玩了。
想買 Spark,請務必購買 4599 元的全能套裝,遙控器的操作體驗比手機強太多,信號強度也更有保證。不過全能套裝的兩塊電池數量距離「爽飛」還有一些差距,所以免不了根據自己的需求再添置備用電池。根據我自己帶著 Spark 出遊的經驗,4 塊電池應該是比較理想的配置。
(Spark 全能套裝包裝清單)
至於入門機的話,真要從 P3 和 Spark 裡面選,我們也得選 Spark。哪怕是最新的精靈 3 SE,都是不具備視覺識別功能的上一代大疆航拍無人機,現在買精靈 3 就像是在 9 月份新款 iPhone 發布之後買 iPhone 6s,不划算。
無論是 Spark 還是更高級的 Mavic Pro、精靈 4,視覺識別功能都非常值得擁有。
四、抗風能力如何?
Spark 太小太輕,抗風能力不太好,南方的一點微風都能讓 Spark 在空中出現讓人不放心的抖動,想像精靈和 Mavic Pro 一樣在海風中飛行是很難了。
五、有效控制距離究竟是多遠?
很多讀者在愛范兒(微信號:ifanr)微信和開箱文章中求證控制距離,然而我們真的沒法給出一個確切的回復,因為手勢操控的時候飛機最遠只能飛離我們 3 米,使用手機控制的話 DJI GO 4 將飛機高度限定在 50 米,距離限定為 80 米,低於官方宣傳的 100 米且無法修改限飛距離。
因為沒有遙控器,所以我們也無法求證最遠 2 公里控制範圍是否真實。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 80 米的限飛距離看起來不太起眼,但是在當下使用手機 Wi-Fi 操控的一眾無人機里,能放心在這個距離內飛行的飛機非常罕見。我們分別在廣州 TIT 創意園、廣州大學大學城校區南門、香港萬宜水庫測試了飛行距離,無論是 Wi-Fi 信號干擾嚴重的 TIT 創意園,抑或是幾乎沒有干擾的香港萬宜水庫,都能輕鬆飛抵 80 米開外。
Spark 飛行距離的限制邏輯非常有意思,這裡限定的「80 米」其實是飛機離返航點的最大距離,並不是飛機跟主控手機的距離,所以哪怕拿著手機讓 Spark 自動跟隨,在飛了一段路程之後也不能繼續往前飛了。
目前可以確認的是,只要周邊的 Wi-Fi 信號干擾不太嚴重,Spark 沒那麼容易與手機失聯,而即使 Wi-Fi 干擾較大,Spark 近距離的操控靈敏度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基本的控制沒問題。
出於安全考慮,愛范兒不建議使用 Spark 在信號干擾嚴重的地方作長距離飛行。
測評後記:隱藏在 Spark 背後的智能攝影未來
消費級別無人機正在通過人工智慧的方式來變得成為「獨立產品」,而不再需要手機、遙控器這樣的複雜的依靠,變得真正簡單,智慧,逐漸摒棄那些繁雜的中間步驟,無人機的終極奧義也許就是「無人控制」。
極客公園在 Spark 發布會結束之後的總結中說了這樣一段話,頗有啟發。
在測評 Spark 的這些個日夜裡,遙控器的缺席並沒有讓我感到無法接受,即便是 DJI GO 4 手機客戶端,在很多情況下也不過是一個監視器和指揮中樞,我不需要再通過手機、遙控器完成繁瑣的操作,也能用這台小小的無人機輕鬆地自拍。
誠然,Spark 除了深度攝像頭的各方面性能都沒有它的「前輩」那麼強悍,但是 Spark 藉助深度攝像頭及視覺識別演算法實現的自主飛行和手勢操控確實代表了消費級航拍無人機的未來。如果我只是想自拍,為什麼不能讓飛機在了解我的拍攝意圖之後自己飛行自己拍攝?
視覺識別、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可以讓人們的攝影能力猶如開了外掛,讓攝影不再僅僅取決於「相機後面那個頭」。只要演算法好、晶元性能強,好的相機自己就能拍好照片,我們不妨稱之為「智能攝影」。
比如大疆的專業無人機 Inspire 2 搭載的「聚焦模式」,只要通過視覺識別確定一個拍攝對象,無論飛機如何飛翔,雲台相機都會鎖定於這個拍攝對象上。或許有些專業航拍飛手會對此不屑一顧,但是有了這個功能,連我這種沒有從事過專業航拍工作的人都可以獨自完成一些高難度鏡頭的拍攝,就像有一個無形的攝影師幫助我一起飛行。
目前大疆旗下除了無人機之外,還有 OSMO 手持雲台、如影 2 這些地面攝像工具,而在大疆之外,全景相機、高性能無反相機、運動相機這些攝影設備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智能攝影的未來很可能就會拓展至這些設備。
假如某一天,我們打開一台頂級微單,相機就可以自主識別我們想要的拍攝對象,據此自主對焦變焦、調整拍攝參數,這樣的未來是不是有點誘人?
作者: @麥瑋琪
編輯: @巫冬
作為大疆毒粉,從精靈3到悟1pro到御到goggles再到昨天下單spark,一個沒放過。
拿到貨測試了才敢說話下面是御拍的照片,spark和御一樣大小的感測器,主要是在視頻方面沒有了4K和1080P 60幀,想拍出下面的照片應該是沒問題的,而且及時朋友圈分享肯定是很完美的,更適合新手和入門玩家,省去很多後期步驟。拿這個去泡妹子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本人準備6月拿到貨了用spark拍攝一部旅行作品,歡迎關注,文末有一些我用御拍攝的早期作品,都是大疆社區置頂作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欣賞一下。
四人同山,御拍攝
北海潿洲島,御拍攝
四川茂縣九鼎山,御拍攝
馬爾地夫港麗島,御拍攝
峨眉山金頂,御拍攝
瀘沽湖
雅西高速雙螺旋
雅安四人同山旅拍視頻:https://www.skypixel.com/pilot/videos/share/9e9f689e-0014-4ccf-938d-bd98ae44d54e?account=winkssky瀘沽湖旅拍視頻:https://www.skypixel.com/pilot/videos/share/13b17780-e6dd-4356-bb43-ec871460b240?account=winkssky
馬爾地夫旅拍視頻:https://www.skypixel.com/pilot/videos/share/9fdb0f43-6802-49bf-aaf3-939d29c80cef?account=winkssky66667。。。
大疆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在2017年完成了「各大知名無人機廠家」在2015年吹出的功能。.關於大疆「曉」Spark的體驗,它做好了三件事情。
「什麼包都能裝起走」
Mavic確實已經很小,螺旋槳臂還能摺疊,但它還不能小到真的隨便找一個死飛包就能把它往裡面一塞然後就跑路。到目前為止,我所見過的大部分Mavic仍然需要呆在一個專門的收納包才能讓人放心地帶它出去浪,而且不光是飛機本體,體積不小的遙控器,備用電池等東西,把這些都算上的話,和Mavic一起出門散步的負擔仍然沒法忽視,它還不是一部不作多少準備就可以隨手放飛的飛機。
但Spark不是。空機重量210克,起飛重量300克,體積大小相當於一個330ml的鋁罐,這意味著帶上它出去玩並不需要額外再為它考慮收納空間的問題。折起螺旋槳,這個小玩意在你的包里不會比你的平板電腦或者筆記本更重,你頂多會感覺包里就是多裝了一罐飲料。就算裝上螺旋槳保護罩,它也可以完美棲身於一個郵差包中而不會時刻提醒你自己的存在。
Spark的體積重量和設計幾乎完美地展示了一部大眾無人機應該有的模樣:輕巧,一手可握,而且機身很結實——當然不是為了讓它能多摔幾次。為了結構穩定性以及飛行安全,大疆放棄了摺疊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納空間的佔用,不過這個不完美能夠接受。實在不放心可以用泡沫收納盒裝好,同樣可以很好地收入單肩包里。
因為已經達到如此程度的便攜,人們可以不用「為了飛無人機而特地帶上它」,而是能像無反相機,充電寶那樣當作一件數碼周邊出門裝放在日常通勤的挎包里,隨時想起來了就能拿出Spark找個空間夠的地方飛一圈,對它來說這一點為催化根本上的無人機使用觀念改變提供了基礎條件
「扔掉你的手機」
一部無人機交到一個從來沒飛過飛機的人手中,他會幹脆利落地回答四個字「我不會飛」。遙控飛機炸雞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在這樣的心理作用驅使下,人很容易拒絕使用遙控器(或者是帶控制功能的手機app),雖然在上手之後能充分享受到飛行的樂趣,但踏出這第一步卻是很難的。
為了打破這層大眾消費者和無人機之間的堅冰,大疆在Spark身上進行了新的計算機視覺新實驗,機身頭部和底部的感測器組除了能提供正面飛行的視覺避障,以及懸停位置控制等能力之外,還來了新的手勢操控玩法,這意味這要玩起Spark,你可以連手機都不用掏,除非你真的需要用到它那些複雜的雲台相機拍照功能。
大疆Spark最先學會的技能是掌上起飛和降落。在打開飛機的電源後,把飛機平舉到自己面前,機頭正對自己,再快速地連續按下兩次電源開關鍵,你會發現飛機的前臂燈變成黃色並開始閃爍,同時機頭處雙軸防抖雲台的攝像頭部分開始上下轉動尋找臉部,當它的前臂燈突然變綠,攝像頭鎖定正視你,螺旋槳啟動旋轉時,說明Spark已經成功確定了它要跟隨的對象,然後等到螺旋槳轉速達到最大,就可以放手讓它飄在你面前了。
手勢放飛是大疆Spark一個最有效、最實用,而且最具觀賞性的動作之一,不管是路人還是無人機老手,當自己成功在他們面前展示Spark的視覺識別特性時,總是特別有成就感。識別的準確率尚可,偶爾還是會出現無法識別的情況(大概十次裡面出現一到兩次)。佩戴眼鏡不會影響識別,而且Spark也不挑臉,這裡的人臉識別並不是只認特定的某個人,只要是張活人臉都能進行識別,鎖定和跟隨。不過一旦確定了跟隨的目標,它就會只認鎖定的目標並無視其他人。如果發生跟丟的情況也不要緊,只要目標在它自動重新尋找目標的時候(前臂紅燈閃爍)再進入Spark的視野,它就會重新框住之並繼續跟隨。
降落和起飛同理,無人機在自己身邊的時候,把手掌伸到機身的正下方不遠處並等它自己緩緩降落在手上。不過這裡Spark機身底部的感測器會有兩種判斷,一種是它會覺得你要它降落,便開始降低螺旋槳轉速,並最後降落;另一種則是它會認為機身下方有障礙物而決定提升機身飛行高度而突然往上爬升。掌上降落要注意手掌和飛機的距離,不要靠得過近否則Spark會選擇拒絕降落,要等它到合適的高度判定這是一隻在等待它降落的手掌的時候再準備好,此時千萬不要轉移注意力,不然它在你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下降落,極大可能造成對人對機的損傷。
另一個大疆Spark的招牌技能是手勢控制飛行,飛機通過前方的感測器和攝像頭來識別手掌,通過判別手掌的在鏡頭視野中的位置來指引自身的移動。通過把手掌對著Spark的正面,待它鎖定之後,你便可以使用手掌,在保持一定距離的情況下控制飛機。在旁人看來像「萬磁王」的炫酷模式在實際表現中和起飛的人臉識別一樣,會出現無法識別手掌的情況,體感識別成功率大概在七成左右。在移動操作過程中,手掌一定不要做快速的大幅度移動,這樣飛機會丟失跟蹤目標,盡量緩緩移動手掌,當接近飛機鏡頭視野的邊緣時,機身才會跟隨手掌作出動作,所以啟動停頓的過程都有一點點延遲感。
在手勢操作過程中,Spark會一直和控制者保持一定距離,要改變這個距離,可以在它眼前擺手,它成功識別該命令之後會執行一個移動軌跡像倒拋物線那樣的遠離動作。擺手動作的識別率比靜置還要再低一些,可能只有一半,不過這個動作並不是那麼常用,如果真的要趕走飛機超出精確的目視範圍,這種時候就必須拿出手機或者遙控器才能安全有效地操作了。
除非你再打算把它叫回來,張開並舉高雙臂,飛機識別該動作後會按照原路飛回到你面前懸停。這個動作的識別率和擺手差不太多,略高一丁點。在Mavic上就已經加入的手勢自拍當然在Spark身上也少不了,對著它的鏡頭雙手比個框,看到前臂燈閃爍了就可以擺好pose開拍。
手掌控制移動是一個非常適合在室內做的控制操作,它對於那些尚不習慣手機app里飛行器FPV視角的人來說,更容易掌控,避免碰撞也更有信心,而且操控距離較短,人容易應急,保護措施到位的話,萬一出現意外也不會有太大損傷,確實讓初次接觸無人機的人群更能放心使用。
不涉及任何手機操作的手勢操控就是以上這些,除了自拍這一個動作會考慮到最終拍下的畫面,需要在手機的app里預覽飛機的視角,甚至可能還得通過控制桿進行飛機位置手動微調,其餘控制都根本不需要使用手機進行干涉,夠直觀容易理解,0經驗上手無人機也可以看得躍躍欲試。
「拍大片就是一拖一按」
當然了,操作好飛機的最終目的是什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覺得在天上飛完過把癮就結了,航拍是目前無人機與普羅大眾交集最多的活動,Spark也不例外。不過Spark的拍攝能力專精方向進行了微調,它相比前輩們更喜歡繞著人拍片。哪怕你一點都不懂航拍或者拍照,都能用Spark拍出很有水準的內容。
這一絕招藏在Spark對於普通人最有意思的討巧——全新加入的一鍵短片模式里。拿出手機打開DJI GO 4 app,與飛機取得連接之後,在左側的第四個模式選擇圖標上選擇「一鍵短片」。接下來是重點:一鍵短片是如此無腦,簡單到只需要在這個模式下在飛機的實時鏡頭畫面上拖動框出目標,然後在衝天、漸遠、螺旋、環繞四個預置模式里選一個自己想要的效果,點「GO」,剩下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10秒左右過後飛機會帶著剛才拍好的小短片回來,把app的圖庫里把剛拍的視頻下載到手機,隨時都可以拿到朋友圈上去曬。
衝天模式是一鍵短片里相對來說要求最低的,它的唯一要求是操作場景里沒有天花板,或是爬升途徑中沒有障礙。得到指令之後Spark會鎖定目標然後不斷垂直爬升一邊錄製,直到10秒後完成拍攝並下降返回原高度。衝天短片畫面表現為縮放效應,因為飛機體型較小,精簡過的雲台防抖能力稍有降低,在爬升過程中遭遇到比較強的氣流時拍攝視頻畫面還是偶爾會產生細微顛簸。
漸遠模式下,Spark會做出和你擺手手勢遠離時的移動動作,並在一邊後退一邊爬升的過程中攝製短片。這個動作因為需要後退和爬升,一定要注意飛行器的後方上方是否留出了足夠的空間。漸遠模式的畫面表現為水平方向上的場景縮放,飛機鏡頭視角從平視一點一點拉到30度角左右的俯視。這個模式下飛機的所拍下的短片畫面比較穩定,幾乎看不到有抖動的跡象,只要注意飛行器安全。
環繞和螺旋模式有些類似,都是Spark圍著你一邊轉一邊拍,不過區別在於環繞模式里,飛機轉的是一個更加整齊的圓形,而且會儘可能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螺旋模式下飛機環繞拍攝對象的距離會越拉越遠,會進行類似漸遠的爬升。兩個模式下所拍攝的畫面短片都非常穩定,只要它的飛行路線上沒有障礙物。盡量在四周都開闊的地帶進行這兩個模式的短片拍攝。
一鍵短片模式除了有一個2m最低啟動高度的限制之外,其他情況下只要能給它一個指定目標,它都能按照指定的運動路線進行拍攝。而且你也不用擔心飛機會拍到一半電池沒電,大疆對此類續航安全的經驗充分,一旦電量低於10%的警戒值,飛機會立即中止拍攝返回起始點,而且它還會判斷剩餘電量是否足夠拍攝一段短片並返回,如果余電不足,它會拒絕執行拍攝並在app里警示使用者更換電池。
這架小飛機也尚有不足之處
雖然能很好地完成上面提及的三件關鍵任務,大疆Spark並非盡善盡美,它身上也存在一些無奈的妥協。
首先是機身緊湊化所帶來的續航時間下降,Mavic一塊電池能飛將近半小時,而Spark至多只有16分鐘,算上起飛降落,空中懸停待機以及電池電量計算誤差,我們在實際使用中一塊電池的續航只有差不多12~13分鐘的樣子,將近一半的續航縮減讓Spark的使用樂趣打了折扣,沒有備用電池的話使用它會感到明顯的束手束腳。就算購買全能套裝,兩塊電池也只能用半小時不到,除非真的只是拍一段短片就關機走人,否則不可能夠用。所幸全能套裝里的充電管家速度夠快,一個小時不到就能充滿一顆1680mAh的智能飛行電池而且能同時給多塊電池充電,你說用充電寶給飛機充電?如果急著要飛,那個速度可以急死你。
另一個隱患在機身安全上,如果你在前文的字裡行間里能分析,你肯定已經注意到玩手勢操作和一鍵短片時會有一些額外需求:一定要注意飛機的後方以及後上方沒有任何障礙物。是的,Spark的後尾和側翼沒有感測器分布,它無法在後退和側移過程中作出避障動作,而手勢操作和一鍵短片模式里存在不少需要後退和橫移的動作,如果路徑上有障礙物,它會一屁股頂上去或是攔腰一撞——裝了螺旋槳保護罩可能受到的傷害能輕一些,沒有的話很可能會打斷螺旋槳然後墜機,這損失就慘重了。
Spark是每個人通往無人機世界的大門
儘管這兩個不足之處可能會讓一部分人望而生畏,但整體上看Spark還是瑕不掩瑜,近乎完美的便攜,直觀到不用腦旁人看著又炫酷的操作,還有攝影盲航拍白痴都能玩得轉的大片拍攝,3299元單機價/4599元套裝價也能稱得上親民,在2017年它就是每個抱有無人機幻想的普通人面前那扇新世界的大門,沒有第二款產品可以替代,除非大疆今年年內再出一款可以摺疊,感測器配備更加齊全,續航更長的飛機。不過那怎麼想都是不可能的。
我買了Spark套裝+care,近5000塊。
這是我第一個無人機,之前也沒摸過任何一種無人機。現在用了一周,也做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視頻,現在彙報一下使用情況。
總體感受值回票價。
攝影攝像上,基本上我能像想的場景都能應付。缺憾是手勢控制只能拍照不能錄像,而且如果事用手機將飛機設為錄像模式,手勢拍照就無效了。這種時候空比劃半天,掏出手機才發現什麼都沒有。另外的遺憾是能夠一鍵短片,卻不能自動繞點飛行,不知道是不是故意這麼設計的。
穩定性上,比想像的好多了。在山裡飛的時候,擔心的被大風吹翻的情況也沒有出現。一直是用遙控器飛的,圖傳和信號傳輸距離並不是很遠,不到一公里的樣子,遠的時候圖傳會略卡。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手勢控制,我在酒店涼台上,想學廣告視頻大橋上手勢拍照,結果飛機一脫手就橫著飄到隔壁涼台前懸停了。多虧是懸停,我及時拿手機把飛機叫了回來。當時還不知道手機可以隨時接管手勢,所以飛機飛走的時候有點懵,拿手機純屬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還好頂用。
續航能力上,基本夠用。不熟悉的時候,停在地面做各種設置,幾分鐘過去就能掉一格電。熟悉之後直接起飛,真在空中飛十多分鐘還挺無聊,所以電池夠用了。不過在大風環境下耗電很快,山溝里飛了5分鐘,就掉兩格電。
攜帶便捷性上,非常滿意。套裝送的包能裝下1個飛機,2塊電池,1個充電器和充電管家,4個保護罩,2對備用槳葉。看一起拿精靈去飛的朋友一手提飛機一手提遙控的辛苦樣子,我覺得我是不會再買更大的無人機了
用每天飯後的時間拍了一周,攢了些視頻片段。下了個破解版的pr,0基礎學習了一下,折騰幾個小時做了個2分半的短片。雖然腰酸眼疼,但看著4k的觀看量感覺還挺得意的。
看視頻戳下面——照金·溪山行旅
https://www.skypixel.com/videos/f533ed64-ba2e-4a77-97ca-fff525656e69?utm_source=urlutm_medium=copiedutm_campaign=share
買了半個月,圖傳的延遲卡頓已經讓我下決心買了買御。
話不多說,先放圖,以下均為實拍,未加任何效果。
說幾點感受:
1、一鍵全景非常非常好用,只需要按一下快門而已,我拍的幾乎都是全景。景深模式沒有試過。
2、照片像素我個人已經比較滿意,沒有用過御,不好對比。
3、手勢操作準確度還是比較高的,只是我還不是很熟練。
4、風力對拍攝還是有影響,但是我拍了幾次,也就一次影響較大。
5、一鍵短片暫未試過。
感覺曉的飛控研發成本比機子高
spark雖然在御的基礎上再次瘦身,但是拍攝的畫質並沒有御好,視頻錄製的最高支持格式也沒有mavic高,只適合一些普通的記錄,想要拍出航拍大片不建議使用曉,曉更適合想體驗一把無人機快感的人,如果只是外出記錄,發個朋友圈裝逼的話曉還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小白鼠路過,大體說一下
WIFI圖傳確實不太行,200米以上天線角度稍微不好就沒信號盲飛
相機1200W像素勉強算拍的可以,夜景就是一團漿糊
手勢操控這個噱頭也就新鮮一會,還得小心這麼低的高度別打到別人
電池續航裝了槳葉保護,30%電量返航的情況下基本上就在10-12分鐘
後悔沒再狠狠心買禦
當然了好處也是有的
首先SPORT模式速度快的1B,有點小時候玩固定翼航模的感覺
其次就是輕便!隨身的小包都能裝得下,加個掛鉤掛在戶外包上就能出發
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不用跟精靈系列那樣背個累贅
續航的話家庭航拍發微信裝B一般也不用拍那麼久
總而言之這款適合輕裝出遊、白天航拍外加輕度裝B用
想搞專業航拍圖最好還是禦和精靈3PRO或者4
千萬不要買精靈3AD版,就是一個放大版的曉,死沉不說還是WIFI圖傳
很牛啊,技術革新,掌控無人機變得更容易。不過體型這麼小,飛的話要更加註重安全性了。
作為精靈4的用戶,對於我的吸引力不如 mavic 御。
提問:靜止圖像的質量如何?無視頻需求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大疆創新將要推出應用ADS-B(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的廣播式預警系統?
※大疆在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有怎樣地位?核心技術與國外先進公司差距怎樣?
※如何看待印媒:1架中國造無人機在印度泰姬陵附近墜落的新聞。?
※如何評價DJI新推出的植保無人機M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