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共青團中央批判當代藝術的言論?
相關問題:
如何評價青課:小便池是藝術品嗎--奇奇怪怪的「當代藝術」與文化冷戰- 知乎
如何看待河清教授《莫要被奇奇怪怪的「當代藝術」忽悠》一文?
-----------------------------------------------------------------------------------------
共青團中央4月14日微博內容:1961年皮耶羅曼佐尼號稱將自己的大便裝到90個罐頭裡面,賣出124000歐元天價[吐]這就是所謂「當代藝術」的真相↓↓↓#青年網路公開課#視頻地址http://m.bilibili.com/video/av9741083.html
想起來法國共產黨的忠誠黨員,老一輩共產主義戰士畢加索,在1953年接到法共為剛逝世的斯大林同志畫像的任務,老藝術家感慨萬千,他希望把領袖畫成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的領袖,於是揮筆為他心中偉大領袖斯大林同志畫了如下畫像。這副畫像引起法共中央以及廣大黨員的極大憤怒,將之視為對偉大領袖的侮辱,也不符合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而畢加索的回應是:「寫實就該畫裸體啊,我幹嘛不畫個裸體斯大林,那樣陰莖該怎麼畫?那按照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斯大林的陰莖要不要勃起?是什麼樣?誰給我量量?」老藝術家說過:「我人是共產黨的人,畫是共產黨的畫。」感人至深,忠誠可鑒。可憐畢加索一生忠於黨的事業,遵守黨的紀律,積極交黨費,為黨出錢出力,最後還被批判。
其實也不只是他,幾乎所有心系無產階級的現代藝術家和設計師都不受黨的待見。與共青團微博宣傳的相反,現代主義流派的藝術家大部分是支持共產主義,仇恨資本主義的。而且蘇維埃俄國早期為了拉攏這部分藝術家,是認可他們是革命戰友的。因為現代主義就是在靈魂深處鬧革命,他們都是堅定的革命者。
比如這副名為《黑方塊》的作品。作者馬列維奇是至上主義的開山人物,也是俄國布爾什維克的支持者。跟其他俄國現代藝術家一樣,馬列維奇為十月革命歡呼雀躍。但是因為不符合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他最終被批判到貧病交加而死。為什麼革命政權卻不要革命的現代藝術呢?現代藝術與古典藝術有一個本質區別,如果說古典主義是用各種形式闡釋一種固定的答案,而現代主義則是嘗試提出新的質疑和問題。我們現在都知道,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也有許多未知,類似陰陽五行和上帝創世之類的可以解釋一切的理論都是人們自己想像出來的。但在中古時代,天地的奧秘早就在聖人先知的經文中講出來了,我們只需要不斷的學習古人的智慧,只需要按照經典去做就可以了。而藝術的本身沒有價值,其價值只是建立在呈現和詮釋經典的意義上的。因此古典主義藝術往往是寫實的,而用寫實的方法,來描述經典里的語句。這時的畫可以是聖母畫像,可以是佛像,可以是聖經故事,可以是佛教本生故事,可以是二十四孝,也可以是孔子聖跡圖。說白了,藝術就是給經典配的插圖。所以一般藝術史認為,古典時代的藝術更多的是美術,是迎合人對美的需求的產物,這是因為當時的人認為問題都已經有了答案,需要的只是用美的形式去修飾這個答案而已。所以我們會看到從教堂到故宮,古典時代最精妙的美術技法都是為了體現神聖不可質疑的那個答案。這個時代的藝術家我們更願意稱之為美術家,他們自己不需要有思想,他們就只需要把神聖的思想漂亮的呈現出來就好。而這些美術家的工作都是一個個訂單,都是為甲方服務的。所以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了不起的匠人。而現代藝術不一樣的就是,藝術家發現藝術自有藝術本身的價值。現代藝術品,可以只是表達人的本能情感,可以表達人對世界的困惑,可以僅僅表達這塊顏色好美,也可以表達人的憤怒和嘲諷,也有可能這件藝術品什麼都不想說,只是在試探觀眾的反應,因為他認為觀眾的反應也是作品的一部分。由於現代的藝術不僅僅局限在美術上,而是更近了一步,所以在一般人看來現代的藝術不夠美。
說到這裡必須要說,以上說的古典與現代的區別,是西方文化語境下的產物,現代主義藝術與古典主義也是西方藝術史里的詞,我們只能勉強把這個詞跟中國情況套,但中國的情況有一些不一樣。最大的不一樣就是同樣是在中古時代,掌握文化的人不一樣,西方是神父們,中國是文人士大夫,在西方中古時代為神權服務的美術,在中國是為地上神的化身皇帝天子服務的。而在中國皇權給予文人的自由空間多的時代里,比如宋元,文人們就自己探索出了文人畫這種專註於自我表達的東西,這個東西對於西方的中古時代而言就是屬於超綱內容了,因為這些文人不再是接訂單的人,他們不需要在畫畫問題上取悅別人,只需要取悅自己,而對於他們自己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天天給皇帝上班太累了,特別想找個地方靜靜,於是文人畫主要題材就是山水畫。而且文人畫甚至追求丑,追求拙,追求不完美,為什麼呢?因為文人畫畫就很不願意被人與專業的畫匠相提並論,他們覺得自己地位更高,丑一點反而更能讓人關注到他們更高貴的靈魂。這個文人畫其實就不再是西方那個追求完美的古典主義的範疇了,而是更近似於現代主義,或更進一步的後現代或當代。但並不能因此說文人畫證明中國古代比現代文明進步,因為文人畫畫就像西方的騎士玩劍術一樣,只是統治階級取悅自己的一種方式。中西的社會發展歷程不同,這也是我們中國人不太能理解現代藝術的一個原因。不了解藝術史的人常有誤解,以為現代主義藝術只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特產。我們實在是忽視了俄國人這個戰鬥民族的奇葩腦迴路,俄國是現代主義藝術最初發源地之一,前邊提到的至上主義就是其中的一支流派。至上主義的另一個奠基人,康定斯基有一個有趣的經歷,很能說明現代主義藝術的起源問題。他一日遠遠看到一幅畫很好看,但眼神不太好的他沒看出那個畫的是什麼,湊近一瞧,才發現那就是自己畫的畫放倒了。康定斯基以這個例子說了他的觀點,那就是畫的好不好看,跟畫的內容沒關係,畫的好看本質上只是點線面和顏色的構成方式好看而已。沿著這個思路走下去,終於有了現代主義設計,有了大家熟悉的包豪斯,我們終於可以只是靠點線面與色彩的構成,來設計出可以批量生產,但又好看的工業產品了,而不是只是靠著在東西上畫個美女之類的手工裝飾來美化生活用品,漂亮好看也就不再昂貴到常人無法接受。古典主義的寫實特性很適合把抽象的理念進行通俗易懂的解釋,比如聖母抱著耶穌哭,老百姓一看就知道這是媽媽在哭兒子,而他們頭上畫的光圈一看就知道這對母子不是一般人,實在是文盲或不愛讀書者的福音。又比如年畫里胖娃娃抱大鯉魚,一看就是惹人喜愛的吉祥畫。所以真正幹革命奪政權的人們,為了發動群眾,肯定要在寫實的基礎上下功夫,比如畫個農民紅光滿面手握鋼槍,畫個偽軍形容猥瑣鬼鬼祟祟,這樣一眼就能看懂的東西最適合做宣傳。而奪取政權以後形成的新國家,基本上一定會採用近似古典主義的藝術風格,因為只有古典主義為了塑造神聖感而採用的一系列技法,才足以讓老百姓相信新政權的主張,願意臣服於這個政權。正因為此,新古典主義才會在法國大革命後的拿破崙帝國大行其道,藝術家用以前描繪聖經人物希臘神像的方式,為革命者立象,為新皇帝畫像。這個時候留下的巴黎凱旋門,跟我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一樣,效法古代帝國的做法,把革命的過程雕刻成寫實並靜穆的大理石群像,流芳百世。漢初蕭何營建未央宮,劉邦很憤怒說天下人這麼窮苦,我們為什麼大興土木呢。蕭何答:「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可見古今政權首要考慮的就是立威立信,而且不會放過任何形式去做這個事情。希特勒直到死都念念不忘營建效仿古羅馬城的日耳曼尼亞都城,而美國華盛頓的白宮和國會大廈都是典型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從蘇聯壯麗的莫斯科大學主樓,到我國建國初的十大建築,也無一不是出於這種考慮。但是現代主義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現代技術讓個人的力量前所未有的強大,獲取信息越來越容易,每個人就都會發現,新古典主義或者說各種所謂現實主義所描繪的關於這個世界真相的答案並不一定對,每個人心裡都會疑問這些看起來永恆的、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答案,這個時代再用古典主義的思路去解釋世界,已經不合時宜了,只會變成自說自話,自欺欺人的鬧劇。而比現代主義藝術更進一步的後現代藝術,以及更後來當代藝術,產生的環境是更通達的科學技術的普及,相比現代主義對古典主義的顛覆,後現代和當代藝術的顛覆性更強烈,更急迫,更徹底,但是其根源都是對人的一種解放。在中國談當代藝術就必須從現代藝術講起,因為我們沒有經歷現代藝術產生的歷史時代,對於我們來說,現代主義與後現代和當代是混合著進入中國的大眾視野中的,這使得在中國的藝術史的發展脈絡不同於西方,但是我們既然已經接受了現代化,就必須明白從現代到當代的藝術是現代社會的一部分,不可能只要現代技術就不要現代藝術,這兩者是現代社會這一體的物質與思想的兩面,是必然在一起的。一切終於要回到人的尺度,而不是神聖的尺度。所以這個時候才會有嬉皮士運動,才會有搖滾。我們國家也不是沒人意識到這個事,那時候對現代社會的解答是無休止的去革命,可惜革命的形式沒有跳出革命者的歷史局限,依然是人斗人的社會革命。藝術上更是無法探索出真正的現代主義,只是一種對新古典主義的模仿,用灌輸唯一確切答案的方式,把「革命」這個詞或概念當成了不可以被革命的符號來崇拜。這個世界確實是需要不斷的革命才能持續下去,但這個革命不是人斗人,而是不斷質疑過去的成果,不斷提高人類的認知水平,讓思想衝破牢籠,去開啟新的世界。我們的征程如果真的是星辰大海,那麼就不能停止探索的腳步,而探索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疑問不斷重新思考的過程,從來就沒有一種征程,是靠故步自封完成的。冷戰期間,抽象甚至直接脫離傳統藝術形式的當代藝術與傳統寫實藝術被當成兩大陣營文化對壘的不同旗幟。我們前面說過,從現代藝術一直到當代藝術,這些藝術家相當一部分是反資本主義反體制的左派知識分子,實際上很多人就是罵美國的,但針對蘇聯對現當代藝術的打壓,美國採取扶植的方式,以此標榜西方國家制度的包容與自由,順勢而為輸出了自己的價值觀。河清先生的觀點基本上就是這種冷戰思維的延續,這種觀點的危險之處在於,他把藝術與政治意識形態聯繫起來,並且否定了現代藝術到當代藝術的發展的一系列成果,否定了現代社會中藝術的自發性和獨立性,認為一切都是資本主義的陰謀。而在我國,一但被貼上政治標籤,藝術創作就不可能自由,就必然意味著泛政治化。而這樣一來,無異於把一部分並沒有明確政治立場的藝術家被拉進政治鬥爭中,甚至把他們逼到必須做政治表態和站隊的境地。而作為官方,最忌諱對民間自發的文化現象說三道四,因為只要說了,就意味著某種認可或否定,就會干擾現代社會條件下人們的基本自由,輕則讓一部分本來不反對政府的人內心反了政府,重則千萬人頭落地。我們不是沒經歷過這種事,大家都能想起來吧?
那麼對於現代藝術到當代藝術是不是要質疑?當然要質疑。我本人也對很多當代藝術家很不以為然,而且我也認為很多當代藝術放在中國當代是沒有意義的,他們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了,再談就只能是小圈子裡自娛自樂的東西。但質疑的基礎是了解其根源,才知道其值得質疑的點,才能從中找到下一步的方向。如此一來共青團官微的質疑就顯得很無力了,這就是沒做到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也不適應解決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需要。有人說當代藝術背後有資本運作,很邪惡。資本就一定邪惡嗎?那古典藝術背後還有權力運作呢,你怎麼不敢說呢?噢,害怕是吧,因為在大多數地方,資本不會直接把你弄死,權力是可以做到的。資本是個中性的詞,他可以好可以壞,就像權力一樣,也是中性詞,也可以好可以壞,都是看怎麼用,誰來用。一坨屎值那麼多錢嗎?分怎麼看。藝術家當初那樣做就是在嘲弄資本,你可以把這個當作藝術家編的一個梗一個段子一個笑話,這坨屎本身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這個梗這個段子這個笑話很牛逼。如果有人敢開皇權的玩笑,皇權直接就會把你滅了九族。但是開資本的玩笑,資本就用資本來草你草到你爽,讓你也變成資本遊戲的一部分。你痛恨資本嗎?沒關係。最初代的當代藝術家確實是反對資本歪曲藝術的意義的,是反對被收藏的。但是資本體現出自己器大活好後,一大堆藝術家就脫掉褲子翹起屁股求被資本草了,反正我們中國相當一部分當代藝術家就是這樣的,我們很多人反感當代藝術,也是因為確實有人渾水摸魚,弄點當代藝術早期的老觀念老梗拿來炒。就像清末的革命者罵皇帝可以稱之為勇士,可大清都亡了一百多年了你也在罵皇帝那就什麼都不是,而你不能說因為你什麼也不是,那些清末的革命者也什麼都不是。但是還是但是,資本本質上只是我們每個人慾望的一種體現而已,你存在銀行和餘額寶里的每一分錢都成為流動的資本的一部分,你不想多拿利息嗎?想?想就會出現逐利的醜陋一面。那不是資本本身醜陋,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想多拿錢,又放不下面子,只好一邊數利息,一邊用小拳拳打錢錢,喊著都怪你,都是你這個錢自己想生錢的。所以為了體現我們的清高,我們就去買票看清高藝術家的作品,並且最好買下來,然後清高藝術家的作品就供不應求、價錢飛漲,只到有一天在拍賣會上拍出一個天文數字的價格,然後我們就說,這一切都是資本的運作。提供另一個角度,從藝術創作和文化輸出角度來談的,和團團那個視頻藝術欣賞可能不是完全重合,但是還是提供一個不同的思考角度吧。
大概一年多之前寫的文章,回應的是黃河清的「不要被奇奇怪怪當代藝術忽悠」,當時授權給了澎湃(到現在稿費都沒拿到),我重新讀了一遍覺得我還是挺支持我當時的論點的!最近太忙了,有空再從其他角度來具體闡述一下我的這個argument。
昨天朋友圈裡有人轉了河清的一篇「美式當代藝術投機已是強弩之末,中國人勿當接盤「沖頭」 我粗讀了一下,主要思想好像還是離不開河清比較廣為人知的論述,以下摘自百度百科,我覺得概括的很好就直接拿來用了,文章中多出的地方應該是對當今中國藝術市場的泡沫進行的評價,
河清對當代藝術史的分析指出:
美國在二戰後用強大的文化宣傳和藝術市場的力量,實際也就是資本的巨大力量,把原先非藝術的日常物品與行為確認為藝術,以「反藝術」、「反繪畫」的名義,宣告歐洲古典藝術「過時」,而把二十世紀60年代產生於美國的「波普」、「行為」、「裝置」、「概念」等等都冊封為「當代藝術」,由此強行把世界藝術中心從巴黎遷往紐約。在這一過程背後,是美國人用時代性」、「世界性」掩蓋「美國性」,將「美國藝術」等同於「當代藝術」、「國際藝術」,以消解其他國族文化藝術存在的合法性。其最終陰謀則是使代表美國文化的「自由女神」矗立到世界各地,取代不同的文化形式。
之前在談到「近現代有哪些藝術家被招安(或說被秘密招安)而服務於政治? - 陳諾的回答」這個問題,包括我寫的那篇Jackson Pollock和失敗的abstract expressionism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來河清的觀點。但是大多人都是持反對態度,覺得河清的觀點政治傾向太嚴重,一味否認西方藝術而抬舉東方藝術,尤其支持我國藝術獨立發展並且掌握自主的話語權。以及對他的美國政治陰謀論表示子虛烏有,浪費時間。
不過可能是教育背景不同的原因,在西方接受教育的(主要為歐洲,北美)朋友大多覺得他至少部分觀點還是合理的,以下我來結合一下我的教育背景談一下我的幾點看法。我的主修其實是政治學,主要涉及比較政治學,在此基礎上還有美國政治和國際關係。後來加了雙專業藝術史,主要是20世紀西方藝術,也涉及20世紀拉丁美洲藝術,因此我覺得我的政治理論方面的基礎還是可以的。
1)基本邏輯告訴我們,說話人的觀點和說話人的品質,性格,可信度,教育背景沒有任何關係,這是以下內容的大前提,所以反對意見裡面請不要出現「河清這個人素質低下被招安所以觀點看都不用看」,我們文科生也是要講邏輯的。
2)為什麼我覺得」美國陰謀論「不是子虛烏有。之前寫Pollock的時候我就提到了,Greenberg支持Pollock的原因是因為他認為abstract expressionism是」第一個美國人用自己技法創造的藝術流派「,這個在二戰之後的文化競爭中是非常關鍵的一張王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炒作也是需要內容的。至於後來的Pop Art之流起源還是來自於英國,雖然後來Andy Warhol拿了話語權和主動權,現在教Pop Art的時候還是會說是美國從英國那裡學習過來的。
同時,美國當時支持藝術文化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國會一批一批的批項目,資金像流水一樣注入藝術教育,這種現象確實讓美國掌握了話語權。這個問題在我們上課的時候不斷的被不同國籍的教授提及,當今所謂的」國際話語權「確實是按照西方的標準進行評判,包括我們覺得成功的日本藝術圈子,也是被放在西方的眼光中進行一一檢驗然後再推廣,我們教Kusama的時候的標題是什麼?」The unlikely legacy of abstract expressionism「。
3)為什麼中國確實需要擺脫西方藝術的影響?
前陣子看到有篇文章寫藝術市場談到,在藝術市場裡面應該發現」被遺漏的藝術家「,然後就提到了梁銓的作品,包括最近在Artand上面看到的推廣的一些藝術家包括譚平的作品,抽象派創作的直觀感受就是無法跳出西方藝術的影響,受西方影響太嚴重了,導致很難產生自己的創作風格。最近採訪」移動山水「孫策,完了我們聊到孫策為什麼突然有名起來,我覺得跟Pollock一樣,至少脫離了西方的影響創作了自己的風格,但是就算是這樣還是有人說他抄襲Richeter(結果孫策說他最崇拜的其實是Rothko哈哈哈)。
此前說到20世紀藝術幾座大山,其中就有畢加索。Pollock的一句名言就是「Fuck Picasso, This guy has finished everything"。為什麼難以翻越,因為早期pollock發現無論如何都沒法擺脫畢加索的影子。成功不成功就看能不能越過去,而國內在我看來越過去的人並不多。
4)拉美的相似經歷與例子
河清的理論讓我想起了拉美知名藝術家JTG的理論,」The Southern School「。JTG在烏拉圭創造了南方學校,意思就是如果我們把地圖倒著看,把南美洲朝上北美洲朝下,這才是正確的宇宙運行的方式,當時美國掌握的話語權其實是可以被奪回來的。後來南方學校失敗,成名的也只有JTG一個人。其實撇看理念不講,南方學校和包豪斯其實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包括設計的理念,對藝術的教育,可惜包豪斯對當代設計還有深遠影響,而南方學校曇花一現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提及,甚至連當時設計的texture都沒有繼續沿用下來。墨西哥曾經的教育部長Jose Vascoquselo也曾經說過,墨西哥是最偉大的種族,所以他們要挖掘自己最偉大的歷史來創造出更偉大的未來。可是為什麼墨西哥壁畫復興運動算是成功的,還是因為Diego Rivera獲得了西方的認可,更何況Rivera早期還創作剪貼畫,同樣深受畢加索的影響,後來才漸漸擺脫西方的影響,在不斷的調整中才漸漸開始創作出適合墨西哥風格的壁畫。
拉丁美洲藝術家,為西方所知的也是因為他們利用了西方所好奇的拉丁美洲元素:阿茲特克文明,印加文明,殖民歷史,傳統的舞蹈儀式宗教等元素……就好像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有影響力的作品,要麼涉及censorship讓西方人覺得自己喜聞樂見,要麼涉及傷痕藝術追憶一下建國以後發生的事情,變成了畫地為牢逃不出自己造的小圈子,更沒有什麼發展的空間。
包括我們學藝術史的,西方人喜聞樂見的就是拉丁美洲人去學拉丁美洲藝術史,日本中國人去學東亞藝術史,就好像聽「你有什麼夢想」的標準答案必須是「我喜歡唱歌所以希望讓更多人聽到」一樣,「你為什麼學藝術史」,「希望發揚自己國家的文化」。得了吧我就是單純喜歡。
5)結語以及其他
我自己是一個比較偏激的人,寫什麼東西想達成60分目的,總是會寫成100分,一來這樣看得人比較多,二來我們都知道不可能想做什麼就能做成什麼,偏激往往至少能夠推動發展,而溫和的講道理就不能夠。這也是為什麼我沒有那麼反感河清的原因,學政治的人都知道,我要讓這個議案通過我肯定不能一上來就老老實實說我要建大橋,我肯定要說我要建大橋公園圖書館,最後商議幾番後「勉為其難」的說那我還是建大橋吧。我覺得河清這個文要是起到這個作用也是不錯的,我之前還回答過當年中國藝術發展最嚴峻的問題絕對不是政治問題,河清大概就是用政治駁政治這個么角度。
怎麼擺脫西方話語權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久,從學藝術史開始就開始想了,如果讓一部分人開始思考起來一起想,我覺得也是好事兒。
以上。不過我學識淺薄尚未畢業,所以歡迎大家來教育哈哈哈哈。創建於 2015-07-18著作權歸作者所有不少朋友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謝謝你們的邀請。
首先,我想指出共青團官微這條微博的硬性錯誤。該微博原文:
1961年皮耶羅曼佐尼號稱將自己的大便裝到90個罐頭裡,賣出124000歐元的天價。
這說法是不對的。因為《藝術家之屎》在1961年每罐的售價約37美元,與當時的金價持平,並非賣出了124000歐元,畢竟在1961年還沒有歐元。但124000歐元(2007年)也非大便罐頭的最高價,在去年12月6日米蘭的Il Ponte拍賣行中,一罐編號為69的大便罐頭以275000歐元售出,打破了之前的記錄。因此專噴西方當代藝術的黃河清老師,居然沒有更新有力論據,真是讓人懷疑黃老師的治學嚴謹程度。
藝術家的原作售價是37美元,在50年後漲到275000歐元,如此大的漲幅又讓誰獲利了呢?藝術家曼佐尼當然一分錢也拿不到,因為他在1963年就去世了。
那問題來了,這個鍋到底誰來背?
不少朋友或許難以想像,真正主導藝術世界走向的重要人物是收藏家和學者。前者提供市場,讓他們喜歡的藝術品成為天價。正因有了市場,更多藝術家才踴躍投身於相似作品的創作中。後者提供理論,他們筆耕不輟,能把黑的寫成白的,讓無知的大眾信以為真。
市場問題
無可爭辯的是,當代藝術在西方有著巨大的市場,也有大量資本在這個市場中角逐。而之所以我國也有人投資西方當代藝術,就因為這是一種實打實的投資,而不是今天我在拍賣行買了書畫大家的畫,到頭來都不是原作,幾百萬的投資直接飛灰煙滅。
因此,作為一名青年藝術家,我先求共青團幹部在你們飛黃騰達時,把中國藝術市場搞搞好,學習《人民的名義》電視劇,抓住那些賣假貨的人。
理論問題
現行的美術理論和藝術史理論完全是西方的,並不存在一種中國的藝術史學科,反過來說,在中國境內,藝術史學科的構建還未完成。朱青生在談世界藝術史大會進入中國舉辦遭遇阻撓時,很清楚地敘述了這一問題。因此,在面對西方藝術時,如果我們不能以包容的心態和理論解釋西方藝術,那麼我們所提出的那套理論工具將不具備普世性,也在同時,我們難以改造現行的西方藝術理論。
黃河清《藝術的陰謀》一書的出版,為國內學界提供了大量有效的證據,以此揭示美國式藝術、當代藝術在上世紀後半頁至今的發展脈絡,也說明了美國從文化荒漠轉型成為文化霸主的過程。
美國的經驗對於中國文化的復興和傳播有重要價值。一味的否定美國藝術,站在意識形態的高地詆毀被西方認可的藝術形式,這樣做不但不謹慎,還很危險。一旦我們關閉了大門,拒絕與西方對話,中國藝術理論就難以發展成一套具有普世價值的理論。
共青團官微,你們想做什麼?
挑起社會矛盾,對中國現狀並不是一種好選擇。或許出於不自重,共青團的這條微博正在撕裂喜歡和不喜歡當代藝術的兩類人,並把個人喜好與消費行為上升到愛國主義的高度。這麼做很危險。但更危險的是,作為一家官方微博,共青團官微的小編沒有盡到編輯的職責。或許是語言造詣有限,或許出於懶惰,如開篇所述,這條微博是一條謠言,因為在1961年這些罐頭並沒有賣出124000歐元的高價(聽說謠言轉發超過500次,要被抓進去的喲!)
弔詭的是,作為一家說中國話都說不清的官方媒體,卻在宣傳要振興中國傳統文化,真讓人大跌眼鏡。我認為,同為年輕人,或許共青團官微編輯還比我大上不少,我們只要做好自己手中的小事,一件一件做到完美,中國的明天便會越來越好。
雖然共青團官微邀請知乎大V們去他們那兒演講,澄清一些觀點,但總感覺這樣的邀請有點「你行你上啊」的味道。誠然,作為小V的我沒有勇氣帶著不成熟又偏頗的觀點在官方演講會場誤人子弟,但我們也有權利去批判那些自以為是的學者。而站在觀眾角度,面對如此勁爆的話題,如果能叫黃河清老師與巫鴻(著名藝術史學者,學術理論融匯中西古今)、王南溟(當代藝術理論家、藝術家,曾與邱志傑打過筆仗)、黃篤(藝術史學者,是國內少有的關注義大利當代藝術的學者)老師坐下來對談,交流觀點,我想這場節目會更好看。
以上是我對共青團官微微博的看法,喜歡藝術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幾冊」,每周都與你分享有趣的藝術知識和藝術觀點。
河清老師的政治立場也許一些人不大清楚,這場對於當代藝術的批判,藝術史上應該沒有什麼可討論的,反而是傳播學要記上一筆。
我開始是從他翻譯的布迪厄的書知道這個人的。布迪厄在九十年代後對於新自由主義的燎原和歐洲國家體制的整體崩壞抱有極大的憂慮,他在各種場合反對新自由主義的文章最終成書為《遏制野火》。河清的譯文還挺流暢的(當然我不懂法語),不過令人稱奇的一點是,他在成書時可能自我意識有點過剩,在布迪厄的每篇文章中都加了幾個注,翻到全書末尾,即是洋洋洒洒十餘面的註解,痛斥世貿組織、新自由主義、「主流經濟學家」對於中國造成的破壞。強調中國要警惕全球化、警惕西方文化、警惕美帝國主義、警惕金融寡頭等等等等。後來一查,河清教授是烏有之鄉、環球時報等等媒體的常客,有這種看法也沒什麼奇怪的。不過呢,大家應能體會到,布迪厄對於新自由主義的憂慮和河清教授痛斥世貿組織和西方文化侵略的觀點之間有多大差異,這叫做一重的轉譯。
凡此種種的翻譯河清幹得熟能生巧了。西方對於「西方中心主義」或「東方主義」的自我批判,河清則翻譯為「西方文化沒什麼好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西方左翼哲學家對於後現代主義藝術與資本主義的糾纏不清的批評,河清能翻譯成「美國秘密操縱世界輿論,妄想奪得文化勝利」。人家是否定之否定,河清老師一翻譯,全變成原始共產主義了。
而這件事情裡面還有第二重的轉譯,就是河清他本人的觀點在面對大眾傳播時的嬗變,更直白地說,即是共青團的這層轉譯。無論河清立場如何,他對於西方藝術及美學是很熟悉的,對於他所討論的話題至少是有研究的,巴黎一大的博士,我反正是服的。而共青團和本問題下的某些答主呢,則一律理解為:「西方當代藝術就是屎,我理解不了的東西都是精英們吃飽了撐著搞出來的。」這豈止是原始共產主義,可以說是動物世界了。
就這件事情本身,我覺得已經沒什麼好說的了。你團再怎麼批判西方文化,那也別忘了還有一位熱愛看紙牌屋學著當黨鞭的在啊。你團再怎麼批判西方金融寡頭,那也別忘了有一位給黑石送了幾十億干爛勞動法的五道口校友在啊。你團再怎麼批判世貿組織,啊,對不起,應該批判不了了。
4月22日,增補:
其實我的意思是,共青團被噴,不是因為這個屎罐頭是不是藝術的問題。而是你共青團放地圖炮。
你要覺得杜尚這不算藝術你可以懟杜尚啊!
你要覺得行為藝術不是藝術,你可以懟行為藝術。
你要覺得西方資本主義藝術品炒作不對(怎麼不看看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呢?),你懟資本主義去啊!
這都不是,直接放地圖炮懟當代藝術是怎麼回事?
我這不學無術,但是歷史上針對藝術搞政治鬥爭的事情不少吧?
聖經里摩西第一次從西奈山上下來以後幹了啥大家有興趣自行了解。
中國歷史上有焚書坑儒,東羅馬帝國搞聖像破壞運動。
就說到了近代,教宗還發起過閹割運動,要求敲掉所有男性雕像裸露的性器官。。。
還有納粹也禁過當代藝術,然後。。。
今天我們講四個自信,為什麼不談理論自信呢?我覺得應該談理論自信,談一談物化,談一談意識形態收編,談一談消解,談一談媚俗等等等等。
你這是共產主義青年團啊!你不談共產主義理論,不談馬克思主義你談什麼呢?
抵抗西方意識形態入侵,前提是你得有自己的意識形態理論。不要陷入義和團式的誤區啊!
@共青團中央
以下是原答案。
現在宣傳口的我總覺得比以前有很大的倒退。
我不是藝術工作者,但我還是有一些話要說的。
說道當代藝術,蘇聯的未來主義和至上主義你這個繞不過去吧?
讓我們先來看幾張圖:
至上主義繪畫的構圖草稿。
至上主義風格作品。
白上黑方
白上之白
關於作者直接上百度就行了,我也不想多說:
卡西米爾·塞文洛維奇·馬列維奇_百度百科
這種風格的作品看不懂吧?讓我看看作者是怎麼說的。
馬列維奇在他寫的《非客觀的世界》一書里,他說道:
「客觀世界的視覺現象本身是無意義的,有意義的東西是感覺,因而是與環境完全隔絕的,要使之喚起感覺。」
作者本身追求的不是意義,而是感覺。通俗一點說是:藝術衝擊力和感染力。
但是,有的人非得要問,這種藝術的意義。。。
事實上,至上主義藝術風格影響非常深遠,我們就以宣傳海報為例。
蘇維埃的宣傳工作室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我覺得可以了解一下馬雅可夫斯基同志。
蘇聯時代著名的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在蘇俄內戰時期主持「羅斯塔之窗(Окон РОСТА)」的宣傳工作。
「羅斯塔之窗」是俄國電訊社(РОСТА-- Российское телеграф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塔斯社的前身) 的一個宣傳機構。主要是畫一些國內戰爭題材的宣傳畫和寫說明詩。這些宣傳畫被貼在俄羅斯的大街小巷,它們色彩鮮明,語言簡潔而有號召力。馬雅可夫斯基是「羅斯塔之窗」的主筆,他一共創作了「三千幅宣傳畫,六千篇宣傳畫的說明詩」。這些宣傳畫對後來的藝術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隊紅軍戰士》馬雅可夫斯基親筆繪製
我相信,大家不難看出《一隊紅軍戰士》這幅作品和至上主義風格繪畫之間的聯繫,紅黑色塊的對比、獨特的排列、極簡的風格。
再來看一下這幅五年計劃時期的著名海報:《實現我們的偉大計劃》,宣傳蘇聯普選權的。
再和至上主義風格繪畫進行對比。
斜十字構圖、色塊疊加。
當然呢,這種藝術風格不說現在了,當時也不受待見,列寧同志也說過:
「……我們是優秀的革命家,但我們不得不指出,我們也是站在『當代文化的頂點』上。我有指出我自己是個『野蠻人』的勇氣。我不能把表現派、未來派、立體派和其他各派的作品,當作藝術夭才的最高表現。我不懂它們。它們不能使我感到絲毫愉快。」
從19世紀以來,所謂的「現代藝術」「當代藝術」之所以不受大眾的待見,我覺得很重要的原因是這種藝術沒有得到廣泛而正確的「科普」,比如以畢加索為例:
畢加索畫牛
從寫實的牛,逐漸簡化為扭曲的色塊,最後變成極簡的幾根線條。
當代藝術是繼承文藝復興以來西方藝術界幾百年發展成果而形成的,即有藝術感染力,也有脫離人民群眾的一面,更受到藝術品市場浮躁的影響。
但我希望大家能夠多寬容一點,眼界多放開一點,拿出氣度來包容這一切。
引用一下周恩來總理的話:
我們對每一個戰鬥、每一件事情,都要重視,都要有信心,不要怕,但也不要盲目衝動,否則就會產生盲目排外的情緒。義和團的民族熱情是可貴的,然而它的領導者造成了盲目排外情緒則是錯誤的。我們要善於掌握這種情緒。
不要陷入了義和團式的錯誤。
至於某大國的某些畫家的某些當代藝術的繪畫作品拍賣價格那麼高,這是不是搞洗錢?我就不予評論了。
相關回答:
如何評價視頻《偉大的飛行員碇真嗣//Красная Селёдка》?
兩學一做時間: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由於某些原因這個答案消失了一段時間,不知何時能恢復,此版本為最終修改,若審核不通過則不再編輯。
近幾年某些團體在網路空間中的崛起是一件很有趣也很值得探討的事情,在此我並不想執囿於某些團體對「當代藝術」的評論本身,而是以點窺面,探討其背後的起因究竟是什麼?
1979年,利奧塔發表了其生平最為重要的一本著作——《後現代狀況》,這本書考察了後現代社會中的知識嬗變和文化表徵,一言以蔽之便是——「後現代狀況下宏大敘事的凋零」。
所謂「敘事(Narrative)」,指的是將歷史事件編排進一個固定的語言結構當中,其目的並不僅在於「呈現」歷史,更重要的是佔有對歷史事件的解釋權。當然這一概念後來有諸多引申而不局限於歷史哲學領域,此處不做過多討論。
某種意義上,當一種「敘事架構」成型後,其對歷史的「呈現」和「解釋」作用是並存的。當然,解釋歷史是歷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在解釋的同時,「敘事」也承擔了某種將現狀「合法化」的作用,有時候一件事物如何存在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其如何被言說。
而「宏大敘事(Grand Narrative)」則將這種對「歷史(History)」和「現狀(Condition)」的解釋權推到了一個極端,其所要求的,是以一種一以貫之的邏輯來解釋歷史事件和現實處境的絕對權威性,也即同一性對多樣性的統攝。
「宏大敘事」背後所隱含的,乃是一種「權力話語 (Power Discourse)」,這種「權力話語」滲透進社會的方方面面以維持社會內部某種權力機制的運轉,當你認同某種話語的同時,其實便也就是認同了其背後的權力合法性。知識是權力的符號化表達,在此,「知識」與「權力」呈現出一種「共謀關係」。
放諸現實,「宏大敘事」往往是有涉於政治的,在此過程中,宏大敘事呈現出一種「意識形態化(Ideological)」和「體制化(Institutional)」的特徵,並用於為某種權力的合法性背書。無論是「國家/民族主義敘事」還是「普世價值與歷史的終結」,抑或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其本身都只不過是一種敘事架構,真正值得審視的,是隱藏在語言邏輯背後的「權力話語」。
當你身處於某一個敘事架構中,其實你的思維也就被框定在了一個局限的境地,這種思想的窠臼會製造出一種獨立思考的幻象,並引誘你落入某種跳不出的話語圈套。它在向你有所呈現的同時,必然也會有所遮蔽。由此,當你得出某一個結論的時候,很可能已經在細微的層面上被某種敘事架構動了手腳。
利奧塔指出,後現代文化的主要表徵是消極,荒誕,調侃,頹敗,甚至玩世不恭與犬儒主義式的,這種文化構成了對社會主流話語和「宏大敘事」的蠶食,而與此一併被蠶食的,則是「權力」本身。個體敘事,微觀敘事的崛起解構了宏大敘事對歷史與現狀的絕對解釋權,主流話語被削弱乃至面臨權威性的喪失,由此,隱藏在敘事背後的權力也一併面臨來自外部的挑戰。消解精英,反對權威,拒斥意義,調侃政治,這一切使得社會的權力機制面臨著一種「合法性危機」,而其對權力機制的破壞將會是徹底和災難性的。
如今某些團體便處在這樣的一個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官方敘事存在結構性且無法彌合的內部矛盾(革命敘事與國家/民族敘事的悖離,馬克思主義敘事與現狀的悖離),另一方面,搖搖欲墜的官方話語體系又面臨來自外部的挑戰。在我看來,某些團體的「泛娛樂化」和「反智表徵」更有可能是一種對如今輿論現狀的反彈,其試圖重構「宏大敘事」的權威性,卻又不可能僅靠著教條式的政治說教完成這一目標,因此,其開始媚合娛樂化的輿論環境,以一種並不十分嚴肅甚至有些反智的方式來達成其政治目的,並在此過程中兜售某種「權力話語」(當然某些團體的編輯們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但我對這一進程抱有相當的懷疑態度,「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與「文化入侵」這些陳腔濫調真的還能在如今社會重拾對現狀的解釋權嗎?更何況某些團體所試圖傳達的似乎是這樣的一種價值觀:你不需要懂霍布斯和馬基雅維利,更不需要了解福柯和羅爾斯,你不需要讀過《資本論》,甚至連《德意志意識形態》也可以毫無涉獵,你只需要知道「星辰大海中國夢,我兔腹黑下大旗」。對政治與社會現狀的娛樂至死式解讀本身就在解構意識形態的嚴肅性,這使得在如今的輿論環境下任何嚴肅而高質量的政治討論都將變成一件難以實現的事情。
不可否認某些團體此間一度擁躉甚眾,但當其試圖用這種高度意識形態化的敘事介入到對現實事物的解釋當中時,便也同時透支著這種敘事架構的解釋力,對「當代藝術」的妄議便是一個例證。
娛樂化的表述和民族主義情緒確實能將某些團體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但當這種情緒褪去的時候,某些團體恐怕也難免從神壇跌落,被水中的鯊魚啃咬得連渣都不剩。
by【星瀾微漾】
樓上幾位一本正經回答階層撕裂或者藝術鑒賞的同學,請翻開中國現代史,解放後有個百花齊放階段,民間又稱引蛇出洞。[敲黑板]
所以,團團切入藝術領域進行批判是什麼信號,這是很值得年輕的同學好好想一想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寧可看見廣電各種審批,也不願意團團出來支持或反對哪一方。團團與其說是在談論藝術,不如說是在談論政治。
從公共政治的角度來看,團團在公共場域進行的一系列活動,都是出於宣傳己方意識形態的目的,他們想要爭奪的是話語闡釋權和合法性。只不過由於公共場域的的政治波普特性,使得他們的很多話語看起來更像情感表達,而非嚴肅的政治訴求。
晚期現代性的鬥爭主要是爭奪公共話語體系中的秩序主導權,即身份政治。其中最重要的是改變我們傳播的話語,身份定義,以及價值觀在話語體系中的權力差序格局。
與歐美髮達國家不同,很多後發國家(比如中國)並不是面臨著公共話語的後現代化進程,而是在原先剛開始進行現代化的社會生活中,在對傳統秩序或人情共同體進行批判基礎之上強行拼湊出一套公共話語體系。
在此過程中,與公共話語體系相伴隨的語言政治系統被直接引入,公共輿論開始主導我們所言說的話語,而我們的社群組織方式也會隨著相應的價值共同體發生改變,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共倫理道德的主導權(事關合法性的爭奪)。
公共話語政治的本質是各方在自訴己方團體的合法性的同時,並試圖消弭其他團體的合法性。而在此過程中,「合法性」的定義也會隨著權力關係和話語秩序而發生變化。身份政治中的身份是在各方(個體或團體)通過話語相互指涉的過程產生的。當某個團體被其他團體消弭合法性之後,這個團體就在事實上被解構了。
而公共政治的展開,往往伴隨著公共話語運動不斷消解原有公共權威的過程,我們開始將民間的共識系統嫁接到司法解釋權之上,並對司法實踐和立法程序進行干涉。這使得公共政治的話語秩序變得無比膨脹,不斷消解原有公共權威的合法性。
但是由於這個共識系統具有天然不穩定的性質,價值觀共識在不斷分化的價值觀共同體面前,缺乏真正的認同,關於「主流--反主流」的價值爭論一直存在於公共政治之中。
由於消費場域的聯動特性,大部分傳統政治會在公共場域受到普遍抑制。公共場域的政治更多的是一種「去政治化的政治」,所有人都是以一種政治波普的態度來進行公共情緒和意見的表達。
我們通過某種文化共鳴的方式參與公共政治,但是我們往往無法意識到自己是在參與真實的政治。我們只是出於某種情感需求,依據人情觀念和社會生活經驗來解讀政治,將複雜的政治問題化約還原為簡單的價值判斷的「三觀問題」。我們通過話語進行相互指涉,併產生身份認同。比如之前的山東辱母案,眾人無法意識到自己參與的「價值觀之爭」而引發的公共輿論對司法產生了實際干預的效果。
其中,依託消費主義文化工業產生的文化圈子認同是這種政治波普的組織驅動力的重要來源。我們根據消費實踐在公共場域形成特定的文化圈子和價值認同,以價值共同體的形式對外價值觀輸出,與其他團體相互指涉建立身份,進而產生話語權鬥爭。
而政治波普的特性本身也決定了,這種政治參與不會被訴諸為"政治傾向",而只是某種娛樂化的情感表達,因為在眾人的認知中,公共政治本應是壓抑而嚴肅的。
除了適應互聯網的政治波普特性之外,共青團在公共場域的崛起與我朝保守主義的回潮是分不開的。依託於傳統政治權威的共青團在公共場域本身就具有極大的話語優勢,擁有普遍而廣泛的受眾,而在進一步適應場域規則之後,進行有效地宣傳,在公共場域掌握強大的話語權。其持續生產和傳播的話語不斷輸出侵略到我們的視野當中。即使有很多人對其所蘊含的意識形態極為反感,也不得不面對它。時間線上來了一位共青團中央欽點的 @excited紅薯 的回答:
如何看待共青團中央批判當代藝術的言論? - 知乎
這個回答非常有代表性,正好又有些回復散落在各知友其他答案下和這個問題有關,統一編輯一下:
這個問題特別有意思的是,不少知乎「左派」都在痛批,包括這位團中央青年專家,那麼我們從馬克思主義角度,歷史的、辯證的、唯物的分析一下。
首先從藝術贊助人的時間線上看:
希臘羅馬藝術是貴族藝術、皇帝藝術、或者城邦公民藝術,而不是奴隸階級藝術。
中世紀藝術主要贊助人是教會。
文藝復興藝術主要贊助人是教會和以美第奇家族為代表的貴族。
巴洛克藝術主要贊助人是貴族和新興市民資產階級(荷蘭黃金時代)。
洛可可藝術主要贊助人是貴族。
新古典主義、學院派贊助人主要都是貴族、皇帝(大衛畫的各種花式拿破崙)、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還會打扮成希臘貴族的模樣讓藝術家折騰張肖像出來。
比如這個。
可以看到吧?經典的藝術史,基本和無產階級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為啥?買不起啊。而且其主要贊助人群體,是教會、皇室、貴族。上圖也可以看出,資產階級的藝術在成熟期之前是以模仿貴族藝術的形式出現的。沒毛病啊,因為藝術除了階級性,還有文化傳統和習慣性這個要素,不管你是不是無產階級,當你的婚禮進行曲響起的時候,希望是瓦格納或門德爾松還是約瑟翰·龐麥郎?
新興的資產階級從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開始登上政治舞台,但是文化的趣味仍然是由王室和貴族文化的代理人沙龍所掌控的,「從落選者沙龍和庫爾貝開始,經由印象派的藝術開始的現代主義藝術運動,從本質上是政治和經濟已經成熟的資產階級試圖建立自己文化的開始。」
從屁股上說,資產階級距離咱搬磚的近,還是貴族距離咱搬磚的近?
所以知乎部分「左翼」批判的現代主義,是想說貴族藝術才是藝術嗎?你也配姓路易?
進一步說,達達主義當中有共產黨員和非黨左翼,就是針對「受古典文化價值觀影響的資產階級進行狂熱的批判,這些批判集中在對於資產階級僵化的生活方式的不滿上,他們認為這種生活觀是一種呆板的壓抑性力量。」為何青年專家在回答中有意無意繞過有黨員參與的、批判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達達主義呢: 「先說好在此就不要拿什麼『達達主義』過來說事了吧,畢竟根本不存在什麼只破不立的事情。」一個欽定的「只破不立」,問題就繞過去了,這是不是在避重就輕?(至於立了什麼,後面再說)。
回到杜尚和曼佐尼的屎尿屁,我們要分清楚,這個屎尿屁是開始就擁抱資本的,還是後來被資本贖買的。左拉、波德萊爾、馬奈這堆巴黎混混就是以震懾中產階級趣味為high點的,富二代杜尚繼承的就是這種震懾中產階級趣味的精神,而124000歐元天價,也是曼佐尼去世多年之後的事,談何擁抱資本?米開朗基羅的贊助人是美蒂奇和教皇,所以也算擁抱大地主咯?
這124000歐元是洋大人拉的屎中國人買的單嗎?
還是洋大人現在還在一股勁兒的悶頭搞貴族藝術,忽悠中國人搞屎尿屁?
這如果是個騙局,那豈不是洋大人太蠢先把自己給騙了?
現代主義有兩個傳統:前衛性和純粹性,前者的重點在於文化的改造和革命,後者則是一種基於媒介的自我批判,是自律的、朝向內部的藝術實踐。
作為一種原初有具有文化穿透力的形式革命,其是有文化領域的改造和革命作用的,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人遺忘掉原初的動機與意圖,扁平化為一種單純的形式。比如俄國構成主義和包豪斯,前者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者,都是反對貴族藝術,取消裝飾,使用純粹的抽象語言去消弭階級、財富、地域等差異,服務於大規模的生產,從這個層面上做到一種「平等」。今天人在購買歐式簡裝傢具的時候誰又能想到其來源於左翼文化運動呢?密斯·范德羅在去美國之後將包豪斯變成了一種純粹的建築和裝飾風格,還死貴死貴的,但咱們不能說俄國構成主義和包豪斯開始是擁抱資本吧?
藝術是對贊助人的要求、藝術家的處境(同行競爭、傳統的影響,自身對現實的體驗等等等等)、藝術家自身在作品中的投射,所做出的一種綜合回應和解決的方案。這裡的藝術,沒有固化的概念和青年專家敲黑板提出的什麼三大特徵,它就是有關於藝術的實踐的歷史本身。希臘人和羅馬人活到中世紀,肯定不認為他們搞的這叫藝術,古典主義不會認為印象派是藝術,印象派不會認為小便池是藝術,同樣,杜尚可能也不太理解博伊斯種樹、激浪派等等。這所謂的三個特徵,是針對被固化的貴族藝術和一部分資產階級藝術的美學解釋,而美學是一個因為歷史的變化已經接近死亡的學科,它根本無法解釋現代主義前衛性這一脈的實踐運動,也必將無法解釋未來藝術的範式革命,因為那肯定是將當前發生的歷史納入在綜合考慮之內的。
現代主義藝術內部的複雜性和視覺愉悅性使得很多時候只能是一種被動的被觀看的對象, @excited紅薯 知友在《格爾尼卡》上畫的三角形和各種古典主義藝術套上去的各種黃金分割曲線實在是很異曲同工,這依舊是一種精英的、圖像學的、形式分析的方式,這類藝術當然吼啊,但事實上現代主義還預留了別的可能:
相比美國,歐洲對現代主義的前衛性保留的相對更好,左翼運動也更為發達。50、60年代資本主義由生產向消費主義進化,居依·德波發揮了馬克思的「異化」與「商品拜物教」等論斷,提出階級鬥爭轉化為對日常生活的批判。「事件性和偶然性都是一種對僵化的資產階級生活方式進行挑釁的藝術策略,是徹頭徹尾的前衛文化政治意識。」
現代主義運動事實上是將一種藝術的操作性、技術門檻打破的,針對貴族與資產階級文化的革命:你不會畫素描不曉得解剖不願意畫宗教貴族題材,沒關係,你可以點彩可以去寫生城市;你不會點彩不會寫生,沒關係,你可以把義大利炮拉上來干。
而歷史的看,杜尚和曼佐尼的屎尿屁都是這樣一種方案性的回應,他們所預設的贊助人,不一定是收藏家,也可能是像我這類買不起屎但能認同、理解其行為的人。和居依·德波同時期的曼佐尼的行動,就是在資本主義系統中的一種展開回應,而這個展開回應不需要任何傳統藝術的技術性門檻。在這裡,無產階級搬磚青年的針對藝術領域實踐的可能性不會再因技術門檻的壟斷而被拒之門外了,也不需再模仿貴族藝術和資產階級藝術的範式了:你直接開干就行。正是對資產階級生活方式進行挑釁的藝術策略。而將這種實踐擴展到偶然與日常,打破技術門檻的壟斷,正是此前達達主義「只破不立」時解放出來的。
如果說現代主義早期,是瞄準貴族藝術開火,那麼現代主義晚期相當多的藝術家,是在瞄準資產階級和貴族藝術開火。
新自由主義牛逼起來之後,先鋒派的前衛性確實被閹割掉了,當代藝術家很多時候的策略是乾脆把自己給景觀化,這確確實實是非常悖論的。這就是那個勇者最後變成惡龍的故事,其實也就是永無盡頭的陣地戰(葛蘭西)和持久戰,而在這個修羅道之中,人的主體性才能在不斷揚棄中構建。
葛蘭西和居伊·德波都提出要在日常與點滴行動中改造這種資本主義的滲透,去不斷清洗和重塑我們的常識,一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常識化背後,事實上是意識形態的力量。正如貴族藝術、資產階級藝術被我們理所當然的接受,而真正反資本主義的、來自左翼文化革命的藝術反而看上去難以下咽一樣。要更新我們的常識認知,當然要歷史的分析,將歷史看作是人的實踐的歷史,而不是由一個個高高在上的靜態經典作品組成的,去除了具體實踐的歷史。
這個問題下贊屎尿屁的小資和裝逼現象存在不存在?當然存在,但回到開頭,維護貴族藝術的小資、中產也大有人在啊?這個邏輯好像這個回答下反對曼佐尼的全都是無產階級似的。
小資產階級也是五星紅旗上的一顆星。不去了解左翼文化革命的歷史,以貴族藝術、資產階級藝術的經典性去否定國際上左翼文化的合法性
這是這個答案下很多「左派」答主形左實右的錯誤。
當代藝術確實有脫離人民的問題,但這是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現象表徵之一,針對資本主義社會革命的理論和實踐跟不上,作為上層建築的藝術能做的也當然有限。但也正是在100多年前帝國主義高峰時期,現代主義誕生了,我們為什麼不能期盼沒有技術門檻的,真正解放人的,可以廣泛實踐的藝術會在這其中孕育出來呢?而在此之前,我們要做好更新常識和陣地戰的準備。
(文中除一句「破而不立」外,其他引用來自皮力《從行動到觀念》)
——————————————————————————————————————————(以下是回復各答主編輯了三次的回答,懶得整合編輯了)
認為搞不明白的,希望別的答主在這裡說清楚的,委實強人所難。因為別人不知道你的知識構成是什麼,藝術作為上層建築,了解之前需要一定的社會、歷史、文化相關知識,甚至你的年紀經歷、社會階層所帶來的價值取向都決定你的認知,誰知道針對你應當科普到什麼一個程度上?一本靠譜的,把藝術史問題說的差不離的書籍也得500頁往上,那麼最切實的做法其實就是自己去搞懂嘛,書店買買書公開課視頻看看博物館美術館轉轉瞧瞧股溝藝術計劃都行啊。
這裡對文化藝術關心備至痛心疾首強答的答主有一個算一個,上次去美術館是幾年前?你幾年看一次展覽?自認中產的出國旅遊逛過美術館嗎?沒出過國又在國內看過多少展覽呢?
採樣的樣本都不夠,那麼你的理論模型、認知和判斷怎麼可能合理?要真是古典主義粉學院派粉拉斐爾前派粉也行啊,問題是你說的出北方文藝復興和南方文藝復興的區別嗎?
任何人都有評論的權力,但是這個評價的含金量是另一回事,一完全沒看過足球的籃球迷噴足球進球數還不如籃球比賽一個零頭,昏昏欲睡,然後讓人用嘴給你科普足球好在哪兒自己平時又不去看,看到賭球假球就說機智如我早已看穿足球這個運動就是個垃圾,還不如看籃球,這有意思嗎?
一個人喜歡不喜歡某個東西,是完全合理的,因為這是屬於你個人的主體性感受,你可以在完全不看球的情況下不喜歡A球員,可以喜歡B球員,都可以發表意見。但是因為A球員顏值低所以說他是個差球員,因為B球員百米沒有跑進11秒說他是個差球員,這就無法和球迷建立有效的對話,球迷說一句請多看幾場再發表意見也不奇怪吧?
所以很多了解的答主答案里壓根不願意寫這些作品好在哪兒,因為一旦對平日壓根分不清文藝復興和新古典主義又愛指點江山的同學進入用嘴解釋的階段,很快就會變成嘴炮大會。
有意義的討論是要建立在共同的知識構成基礎之上的。
======以下是原答案
實在忍不住要說一下
從03年威尼斯雙年展邀請中國館入駐開始,當代藝術就作為中國對外文化輸出,構建中國文化主體形象的重要力量。現在的國家館策展人都要提前去文化部某司進行答辯就策展理念和主題等進行申報,是相~當~嚴肅的事情。
一國對外文化輸出和主體形象的構建,是多元化的,尤其是中國這種「偽裝成國家的世界」。不僅有起點爽文宮斗劇在東南亞攻城略地、維也納金色大廳辣妹子辣,也需要當代藝術層面的所謂「世界通用語」表述,當然這個局部性的「世界」更多是西方構建出來的,但尼瑪也得打入敵人內部在舞會上傳個紙條是不是?
當代藝術很大程度上糾正了西方對中國後殖民主義色彩濃重的刻板印象:落後、愚昧、集體主義、威權制度對個體的壓制等等。事實上對文化藝術圈兒後殖民主義的警醒好像也是當代藝術圈先開始的:對1999年蔡國強獲威尼斯雙年展獲獎作品《收租院》的批判,現在去網上搜搜應該還能找到不少文章,當然那時蔡國強還不是後來為重大展演項目策劃煙火方案的國師級人物。
而結合政府對國家館的支持、蔡國強的國師身份等等,說明你團壓根沒注意到政府這些年對當代藝術態度上的變化,這類例子不勝枚舉。
當代藝術,或者更嚴謹一點,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確實有中情局在背後做推手,這點河清沒說錯。鷹米鬼畜都有理論家寫過大量的書籍進行揭露和批判,而且可不是冷戰才開始,二戰剛結束就開始了。有政治訴求,但並不代表其利用的文學藝術作品本身就是垃圾,那你主旋律作品有政治訴求就也是垃圾了?這太不邏輯自洽太雙標了吧?
艾略特的詩歌還曾被作為反共傳單向蘇聯空投呢,艾略特自己表示一臉懵逼:卧槽我壓根沒想到我作品還有這個作用,當然也有奧威爾這樣自己搞個黑皮小本本檢舉揭發親共人士的,但總體上說,文學藝術家是被利用了。你團壓根不知道20世紀早些年折騰出「現代藝術」、「當代藝術」的歐美藝術家有多少是黨員或者無黨派左翼。就包豪斯後來逃去建立黑山學院的那一撥兒人基本都是親共左翼,後來黑山學院的銷聲匿跡或許也和麥卡錫主義有關,河清和你團這王八拳打起來傷了多少自己人你知道么?
再說點虛的:
藝術多多少少是對那三個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兒來,我們到哪兒去」的回應,是為主體性的構建。30多年來社會變化太快,意識形態缺位,這個陣地你不佔領,自然有人去佔領。你團把河清炒爛掉的概念翻出來說,恰恰說明對意識形態空巢化、對主體性缺失的焦慮。
我們的主體性,就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認為我們自己是什麼,我們未來何去何從的一種建構性的思想,一種自我規定性的呈現。而這個呈現必定是多元的,因為不僅有星辰大海的未來,也有郜艷敏馬泮艷這類現實,問題來了,你把義大利炮拉上來陣地戰開干就是,總比一頭扎沙子里來的有出息。人家文化輸出到你臉上來了,你一句中情局冷戰騙局,這是不是很義和團刀槍不入的感覺?
河清一力批判的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當時也面對著強勢的歐洲藝術,也面對著兩次災難般的世界大戰,也在焦慮著那三個問題。而他們破繭化蝶,成為構建美國藝術今天的面貌,乃至「美國」主體性的決定性力量之一。這當中當然有中情局的推廣作用,但凡事並非非黑即白,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的處境和應對,對今天的中國當代藝術是不無啟示作用的。河清單獨揪住一點放大,不符合辯證的、唯物的、歷史的認知。
一國賴以捏合凝聚的意識形態,當然有神話的成分,比如民主燈塔啥啥的,問題是你團不去歷史的分析這一切,不去考慮踏踏實實的陣地戰,反而把問題簡單化做打手,那你指望靠什麼輸出?孔子學院?拿什麼內容輸出?辣妹子辣?還是什麼亞克西呀什麼亞克西?拿什麼去構建我們的主體性建立我們的神話?三字經和鄉賢嗎?
參加過不少次研討會,會上也會有「專家」提文化冷戰,於是覺得不可行,應對方式就是急急忙忙搬出個「中國精神」來,好像這四個字就是終極真理核彈,丟出來就解決一切問題了,於是會議也就在大家對這種主體性核心的表面認同中一團和氣的勝利閉幕了。
問題是這四個字架得住分析嗎?你說的是秦漢?魏晉?宋明理學?儒家?道家?法家?還是曾剃頭?還是旗袍辮子?好像歷史上曾經存在過一個確確實實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固化的「中國精神」,我們只是把它弄丟了似的,這是傳國玉璽吧?
亂七八糟。
河清就是個不如意的義和團政委,你團姿勢水平有待提高,還是要學習一個,不要違背十三五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大政方針,不要做豬隊友。
——————————————————————————————
當事人 @共青團中央 自己也來了,口徑和微博上的不太一樣嘛。
90坨翔和小便池是異曲同工的,後者針對權力話語(雖然當時這個概念還遠沒有出現),前者針對資本系統發問。曼佐尼直接影響了幾年後的貧困藝術,而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是針對資本主義資本異化現象的思考和呈現。你團在知乎這個回答里解釋了90坨翔的意圖和應對機制,那麼你批判的對象自然應當是資本對藝術的同化、規訓和異化能力,怎麼在這裡避重就輕呢?怎麼在微博中偷換概念針對這些藝術家的應對舉措說人家是騙局冷戰了呢?
藝術家的意圖和舉措,是對其周遭世界之「勢」的一種應對,和下棋有點像,資本家把下棋變成直播生意和押注賭博,藝術家不幹了掀棋盤,資本家修改規則把掀棋盤也納入到規則中,下棋本身有錯嗎?
下棋或是藝術,都是人類通達「智」的途徑,因為其中的某條途徑被山賊收了過路費,干不過這個山賊,於是就告訴自己這條途徑是個騙局?邏輯搞得清伐?
共青團面對的是青年,這個公開課將問題扁平化,簡單化,標籤化,帶有濃重的田園保守主義和反智主義色彩。這不僅避重就輕,也會使人愚蠢自閉;不去努力和青年人一起建立面對複雜的、動態的問題的思辨能力,不去積極的構建理性的深度思維能力,說好的不忘初心呢?這麼做還怎麼從智性心性的層面做到人的全面發展和解放,實現共產主義呢?
現在反現代藝術的聲音很大,很多人把現代藝術和什麼資產階級搞在一起,然後自行帶入,把自己定位成「普通群眾」,「俗人」,「一般人」,「常人」之類的角色,這其實是強行搞階級分化,完全沒有必要。
現代社會已經夠資本主義的了,這個社會沒有多少好處留給平日里天天上班,主動伸屁股求資本家剝削的無產階級。
而這僅剩的一點資本家嘴裡摳出來的東西,就包括了藝術。
欣賞藝術的成本是極低的。想想吧,一大本加德納藝術史,銅版彩印美輪美奐上下幾千年,趕上滿200減100,一百塊錢左右就能買到了。大部分藝術史的書都幾十。你要是臉皮厚點到處都能下到pdf版
網上各種藝術品的圖片,谷歌藝術計劃,大都會博物館,荷蘭國立博物館,都超高清,免費開放觀看,免費下載。北大朱青生老師藝術史公開課,深入淺出講得好,免費。美術館,就說現代的吧,反正古代的都免費…什麼上雙啊民生美術館啊之類的,都是半公益性質,二三十塊錢。很多小畫廊的畫廊展都不要錢的。藝術,在現代社會,絕對是少有的,只用花極少的成本就能享受到的超值的東西。我看藝術這東西絕對是屬於普通群眾的,屬於一般人的,是人人都有能力去享有的。而不是所謂精英的,資產階級的。
但團團偏要出來強行搞階級分化啊,跟大家說,現代藝術是垃圾,你們別看…少有的幾樣人民群眾的精神養料,也要奪去。據說還是代表了志在消滅階級分化的馬克思主義的青年團?我真不知道團團到底代表了誰,代表了哪個階級。
更別說,現代藝術那麼多藝術家,一大分支就是共產主義蘇聯,很多現代藝術宗師都是共產主義者。現代藝術的意識形態,偉大光榮正確。
更別說,中國的現代藝術現在搞得不錯,已經在全世界獲得認可了。而且是中國特色的,還是團團最喜愛的「民族」特色的現代藝術哦!
然而在團團眼裡,只有一坨屎。理直則開地圖炮,理虧則『你們怎麼不就事論事討論問題』,進可攻退可守,真是好一步妙棋,一看就知深愔網路掐架大法。
一開始看問題下的答案,鮮有提及共青團中央用來抨擊所謂『西方』當代藝術的那個Artist"s Shit,確實不太滿意,但也沒想到這就成為反對這些答案的點了。然而鄧健先生以此為由,說你們怎麼不就事論事,就知道維護當代藝術,為什麼不談談屎的問題?
是啊,為什麼不單談談屎的問題?那麼請問,從一開始的共青團中央的微博,就只是就事論事,只是在批判那些屎罐頭嗎?
『 這就是所謂「當代藝術」的真相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是僅僅在批判屎罐頭嗎?這裡的『這』是指什麼?是說屎罐頭是『所謂「當代藝術」的真相』?還是說『文化冷戰』是『所謂「當代藝術」的真相』?
『文化冷戰』又是在說什麼?屎罐頭又跟『文化冷戰』有什麼關係?難道是說,共青團中央的微博就事論事,只是在說歐美國家拿屎罐頭當藝術品是在搞文化冷戰?
Piero Manzoni雖然確實是一位很有名的當代藝術家,但是呢,共青團中央的微博單單把這個人提出來,拿他的屎罐頭作為一個「當代藝術」的代表,宣稱揭露了的「當代藝術」真相,還說什麼『文化冷戰』『西方中心主義』。明明開了這麼大一個地圖炮,抨擊『西方』當代藝術(說不定他們還自認為這是維護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藝術的行動呢)來,抨擊的不對,自然這麼多人反對。之所以反對,不就是因為開了地圖炮?不就是因為宣揚「中西方藝術對立」和文化入侵論?現在倒知道就事論事談屎了?當初開地圖炮的時候人跑哪裡去了?要是當初一開始只談屎,怎麼會這麼多人噴?
抱歉,我沒看出來反對共青團中央的答案沒就事論事,共青團中央的微博宣稱『 這就是所謂「當代藝術」的真相 』,於是答案舉了不少現代、當代藝術的例子,指責發文者不學無術,這不是就事論事?共青團中央的微博宣稱『文化冷戰』,於是有的答案給出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陣營的現當代藝術來回擊,這不是就事論事?共青團中央的微博里說了這麼多東西,怎麼就只有『談屎』是就事論事呢?
不過,正如我說的,理直則開地圖炮,理虧則『你們怎麼不就事論事』,看到這麼多答案沒『就事論事談屎』,不少人又重新理直了,於是鄧健先生的評論區里就像這樣:
另外還有一條評論特別搞笑:
自己不認識幾個中國當代藝術家就不要丟人現眼說什麼『中國藝術奴隸又酸又腐跪舔外國藝術所以中國藝術發展不起來』這種話好了嗎?
這裡有一個50位最富人氣的當代藝術家列表,是按照拍賣專場中的作品拍賣情況選取的。感興趣的可以用藝術家的名字去搜索一下他們的作品,看看自己接受程度幾何,再思考一下,那件Artist"s Shit,到底是像共青團中央的微博說的那樣,是『揭露了當代藝術真相』的代表,還是僅僅是當代藝術一個流派的一件著名作品(注意,作品的知名程度、藝術家的知名程度、藝術品的歷史地位、藝術品的藝術價值是四個有差異的問題):
The 50 Most Golden | Artinfo
順便說一句,其中最後一個就是中國的藝術家,名叫張曉剛。這裡有一篇介紹他的文章:
張曉剛「回憶錄」:藝術光芒背後的故事_書畫頻道_中華網
我衷心希望有些人在放話之前起碼先搜索一下相關知識,免得冒出一些無厘頭的、莫名奇妙的搞笑言論。
———————————分——————割——————線———————————
關於屎罐頭
(待更,可能坑掉)
———————————分——————割——————線———————————
說點別的,關於杜尚的《泉》
(待更,可能坑掉)
———————————分——————割——————線———————————
最後的最後,說件小事兒:一開始看到共青團微博,拍賣價歐元後面跟著「天價」二字,前面還跟著好幾個零,還以為是上千萬或者上億歐元,想了想有點怵,怕自己迴避這個問題的話,恐怕『洗不好地』(笑),搜了一下,發現原來是12.4萬歐元,共青團微博裡面並沒有寫萬,寫成了124000歐元這種。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反正成功把我唬住了…… 雖然十幾萬歐元也是很高的價格。
因為這裡少一個同時反對雙方的聲音,所以我來了……
一個東西好不好,不是天然的,不是「懂」或者「不懂」就能解釋的……你說它好,請你舉出你的理由,向我證明它好……你說它差,也請你舉出你的理由,向我證明它差……你的證明不能說服我,那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
因此,每個人都有權覺得任何一個東西「好,是藝術」,或者「差,不是藝術」……唯一的錯誤是試圖通過輿論壓力來迫使對方屈服,而非用理由和論證真實地說服對方……而站在這裡的雙方,都犯了這同一個錯誤……
藝術創作者創作出他們的作品的時候,恐怕是不在乎在這裡的雙方所製造的這種輿論的……藝術的創作者已經具備了這種程度的自由,而現在,我們也應當把同等的自由,交還給藝術的欣賞者了……
我想,在想不到自己的解讀,並且不喜歡的情況下,說對面是垃圾,即使並不一定是更智慧,也至少一定比那些給不出自己的解讀但卻稱讚的人要真誠得多……
是的,本來藝術就是自由的,評論藝術也是如此……
這就很尷尬了,畢竟馬克羅斯科不管從作品還是個人經歷來看都是妥妥的反資先鋒啊。
當初資本家出巨資想要買羅斯科的畫掛在酒店裡招攬生意,羅斯科畫了一半硬是把錢退回去了,理由是不想讓自己嚴肅的藝術作品和商業掛鉤。按照偉大的共產主義造反家馬爾庫塞的話來講,這就是藝術的偉大拒絕,是對商品拜物的拒斥,對日常經驗的虛假的否定,人家與資本主義社會的格格不入正是其真理的標誌啊!
再看作品,按照另一位偉大的修正共產主義導師齊澤克的說法,羅斯科畫作的背景乃是「現實」,色塊則是拉康所謂的「原質」;羅斯科所做的正是去拯救將現實與實在界隔離開來的屏障啊!這是啥,這是階級鬥爭的藝術表達,是對真理的呼喚,是對資本主義制度下個人救贖的渴求。人家寧願自殺也不想被原質吞噬,到某團這兒就變成可笑的「當代藝術」要拿出來批判一番咯?
當然,西方那些人肯定都不是溫和馬克思主義者。一個人要是能明白「我不懂的東西不一定是垃圾」,那他何至於成了「團團」的粉絲。
現在我請大家回想自己第一次聽到龔琳娜老師的《忐忑》時的內心感受,有多少人當初第一反應是「這是個什麼玩意」?
龔琳娜老師來到知乎後,在她第一個答案中這樣說:
「好聲音、好狀態、好用心」這是我的好好唱歌標準,而不是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唱得和別人一個樣。
現在的你或許仍然無法接受這種曲風,這沒關係,但多年過去,現在的你是不是多多少少明白了一點什麼?
我不是藝術生,我現在看蒙德里安的格子畫也還是一個不明覺厲的狀態,我現在聽到無調性音樂也一臉懵逼,但我不懂沒事,有人懂就行,我不會因為不懂就用一種「披薩不過是大餅加肉」的心態去貶低它。
「團團」其實對當代藝術也不一定就有什麼巨大的成見,它只是把幾個公眾最難以接受的藝術作品不加解釋的擺出來,指著它們說,「看,這就是西方的藝術,垃圾不?」
然後再話鋒一轉,扯到所謂「文化冷戰」上,一邊說西方的東西就是辣雞,一邊大搞陰謀論,指責當代藝術是在「否定中國文化」「西方中心主義」balabala……
其實「團團」不見得不明白「我不懂的東西不一定是垃圾」,只是你以為它在談藝術,實際它只想搞意識形態罷了。
沉默的藝術家在廣場上展示小便池,一群人痛罵他傷風敗俗,另一群人痛罵罵他的人不懂現代藝術, 雙方爭得面紅耳赤,有一個人悄悄的問藝術家,你的這個小便池藝術品究竟要表達什麼?藝術家冷冷地回答,不,這不是藝術品,你們才是
分幾部分來談。
第一,杜尚是什麼人物?
杜尚他老人家就是萬惡之源,理應給他相應的地位。你別看著現在咱們網民創造力豐富,萬物皆能惡搞,你就覺得一尿斗算什麼,不拿他老人家當一回事。其實網上的各種惡搞往上能追溯到波普藝術(pop art,這個音譯讓我很膈應),再往上還是跟杜尚的精神一脈相傳。把他老人家想成惡搞的祖師爺,那確實牛逼啊,這麼一想是不是就想開了一點?
(《香菜的微笑》與杜尚的《LHOOQ》)
第二,曼佐尼的屎有什麼意義?
實話講,沒什麼意義。探索藝術的邊界?反叛與諷刺?都是杜尚他老人家玩剩下的。你玩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放棄了自己作品的審美性,那麼你的作品的全部意義就在於它表達了什麼特別的觀念——可你卻又拿不出什麼新的觀念。那它就是坨屎而已。我對屎沒什麼偏見,但一坨屎也沒什麼特殊的。莊子說道在屎溺,但他可沒說道只在屎溺。
微博底下有人說,大家都在噴團團,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這坨屎有什麼藝術價值。
知乎里其實也一樣,大家都在談杜尚,沒人談曼佐尼。
你以為闡明了杜尚的歷史地位就能順帶著把那坨屎也捧起來?可拉倒吧。
第三,如何看待「當代藝術」?
大的方向上,其實都已經玩完了。比如什麼抽象主義啊,形式主義啊,表現主義啊,現成品啊。今天這個時代,你再整些故弄玄虛賣概念的玩意,不是蠢就是想騙錢,都是前人玩剩下的。除非你是個什麼百年一遇的大佬,自己開宗立派。
當代藝術里賣思想賣概念的人還不少,一個個都是民科加中二病,玩些別人玩剩下的玩意。
比如外國有個用屎給扎克伯格畫像的哥們,據這哥們自己說他是反對互聯網時代大公司對民眾信息的掌控。這跟看門狗里的DedSec倒是挺像,但這哥們又顯然沒有遊戲里的黑客技術,Facebook也顯然不是CtOS。單純的陰謀論就很沒勁。話又說回來,惡搞互聯網巨頭這種事,大洋彼岸的某個大型區域網里也早就玩了無數次了。
上邊加粗的民科二字,在當代藝術里尤其多見,尤其是社會科學的民科。這些人藝術修養如何暫且不談,很要命的一點就是缺乏對其他學科的尊重。而民科跟同樣多發的中二病一結合,結果就是各種反叛。反政府啊,反互聯網啊,反消費主義啊,反這反那,其實就跟某些公知一樣,反完了自己也不知道該咋辦。這些人就應該拉到中國來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洗禮,從頭把政治經濟哲學的基本概念補起來。讓這幫人賣思想賣概念,也就是欺負人家姿勢水平不夠高。你思想要是真那麼深邃,就該去出書發論文,而不是在這搞藝術。
20世紀初的現代藝術去玩概念,放棄作品的審美性,他們能青史留名是因為他們是先驅。整個現代藝術其實已經把能玩的概念玩了個遍,現在21世紀了你再接著玩,你以為自己是創新突破,其實你這只是另一種惡俗。
當代藝術有沒有好東西呢,當然是有的,也不是所有人都在賣思想賣概念。區別好東西和壞東西的,其實就是審美性。道理很簡單:你賣概念,概念都是人家玩剩下的;但你若是賣美感,這個東西就很難重複,每件作品都有它獨特的審美體驗。回到審美這個最初的目的上來,其實路子可能也不是那麼窄。比如寫實風格,好像大家都覺得不夠高大上,但其實也能玩出不少花樣:有哪些風格特別且大膽的 CG 畫手? 嚴謹的光影渲染加上一點表現主義,又是另一番風味。
20世紀大家覺得傳統繪畫已經到頭了完蛋了,可現在是21世紀,回頭看看,其實到頭了完蛋了的應該是那些賣概念的玩意。應該給20世紀的先驅們相應的歷史地位,但也應該到此為止了。
關於「當代藝術」,不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爭論了,也想趁此機會梳理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問一個問題:當代藝術是離大眾越來越遠了么?
根據我的觀察,似乎不管是「正方」還是「反方」,都是這麼認為的。區別在於:一方認為,藝術家是在不斷開拓創新,大眾不應該拖後腿;另一方認為,藝術家是脫離群眾太遠了,終將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沒有存在的意義。
聽起來似乎很合理,精英VS大眾嘛,司空見慣的對立了。
等等,我怎麼聽說當代藝術是左翼的,反傳統的,解構的……限於個人水平可能表達的不是很準確,但是不管怎麼說,都不應該成為精英主義的,與大眾相對立的啊?
問題出在哪呢?
簡單來說,有內部和外部兩方面的原因。
外部原因就是,有人在刻意製造隔閡,使得「這種藝術沒有得到廣泛而正確的科普( @砍掉重練 )」。
前面有 @雨夏 的答案從這一點批判了共青團,我覺得批評的很對。共青團這條微博,翻譯一下就是:這個東西我們看不懂,那我們也沒必要去費心思搞懂它,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凡是我們看不懂的東西都當做辣雞,批倒批臭踏上一萬隻腳,這就足夠了。
但是製造隔閡的恐怕不僅僅是共青團。除了這種把大眾當傻子玩的煽動話語之外,還存在另外一種邏輯:藝術是高大上的,神秘的,深奧的,門檻很高的,普通人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懂的,我們說啥就是啥,你們別瞎噴。(實際上是在對大眾說:你就是傻子,認命吧。)
事實上就杜尚的這個小便池來說,一點都不難理解啊。作為是藝術史上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相關解讀不說汗牛充棟也是隨處可見了。我就隨手百度了兩篇論文,翻完之後我的想法是:這特么有啥難以理解的?不就是用這種行為來諷刺、顛覆傳統觀念,引發人們對藝術標準的思考么?
當然,這麼說大概可能還是太過簡單粗暴,不夠準確,但是至少大的方向是沒有問題的。這件作品是不是毫無意義的垃圾,明明是兩句話就能回答出來的問題,為什麼很多自詡「懂得敬畏」的人,既不肯自己去了解,又不肯(或者大概是不能)向別人解釋,還不允許別人批評呢?
還有 @共青團中央 ,現在貌似開始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了——我敢打包票,這篇回答一定是被噴之後臨時百度的,這不丟人,我也是現百度的,問題是,你特么早幹嘛去了?一開始就解釋一下作品的諷刺意義很難嗎?有人說你帶節奏,不冤。
以上所批判的兩種言論,只是表象,這種隔閡的深層次原因,這裡引用下知友 @趙如鵬 對《景觀世界》這本書觀點的概括:
左派藝術家用以反抗資本主義的現代化帶來的人和社會的異化而構建的觀念和形式語言最後都反被資本吞噬,成了消費和娛樂之下的刻奇。
限於本人姿勢水平,就不作展開了。
當代藝術作品的價值,應該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認為「藝術沒有權威和經典,一切都可以顛覆和背叛」,主張「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限」,而很多答主還在試圖以標準答案的方式來詮釋作品的意義,試圖通過訴諸權威的方式來證明藝術的價值,但是這些東西難道不是當代藝術(至少是其中一部分流派)本身所反對的么?
當然,這也不意味著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扔下「垃圾」兩個字作為評價,那樣未免把自己看的太低了,我們完全可以自己主動的去嘗試理解,作出自己的解讀,反正沒有標準答案嘛——而不是像某些「懂得敬畏」的人,只知道「敬而遠之」」我不懂但是我就是知道他很牛逼「,裹足不前。
當然,以上觀點並不適用於所有的藝術門類。有些藝術還確實就是普通人很難理解的,問題是人家也沒標榜自己是要「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限」什麼的,也沒搞出小便池這種作品——高票答案拿龔琳娜《忐忑》作為例子,這實際上完全沒有可比性,至少我沒聽說有音樂家拿出生活中一段錄音去參加比賽,也沒聽說有詩人抄一遍前人作品然後拿去領獎的。順帶說一句,杜尚《泉》的價值,顯然不在於那個小便池,把小便池供在博物館裡,何異於買櫝而還珠?
至於內部原因,作為一個外行就真的不敢多談了,非要說的話那就是四個字:當代藝術還處於破而未立的階段。
——————————————————————————
針對質疑做一個回應。
我這篇回答已經說了是作為一個外行整理下自己的思路,這樣的胡說八道竟然到現在才有質疑,也不知道是影響力太小呢還是知乎水平。。。
首先,針對這條批評:
近現代藝術中,包括達達主義在內的許多流派,是在以光速脫離大眾的欣賞能力範圍之外的。而非像該答案作者所說,是在努力拉近藝術與群眾的距離。
我的答案並沒有試圖表達"當代藝術是在努力拉近藝術與群眾的距離「,我也沒有無知到把左翼和馬克思主義劃等號的程度,提」左翼「只是因為我是從這個詞開始思考的。
我用的詞是「隔閡」而非「距離」,你當然可以說當代藝術是「走的更遠」,我沒有意見,但是我前文的觀點一直是這樣的:大眾是否理解,關鍵根本不在於距離的遠近,兩者根本就不在一條路上,關鍵在於人為製造出來的隔閡壁障。
一望無垠的曠野上,我當然看不清楚地平線上的藝術家們在倒騰什麼,甚至連他們到底離我多遠都不能準確衡量,但是我可以明確的知道我們距離很遠,我還可以知道他們在哪個方位。而對於重重圍牆中的神秘的技藝,我連這些最粗淺的概念都不會有,只能聆聽傳出來的旨意而已。
而當代藝術本身是否care普通人怎麼想,反學院派是不是為了親民,這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事實上是在做打破藩籬的事情,藝術家們或許只是為了自己的自由而這麼做,但是何妨於我們享受打破權威的後果?他們反對的好,我給他們點贊,順便趁機會作為一個外行大放厥詞兩句,如此而已。
話說回來,大眾提高自己的姿勢水平,認知境界,難道還非得靠藝術家以救世主的姿態,啟蒙家的姿態來「親近大眾」嗎?當然是要靠自己了,就像前文說的主動嘗試去做出自己的理解。
說實話我是歡迎有人來反駁我的——你反駁我,你也得去查資料去了解吧?如此甚好。
隱約地有概念,他們反對的是什麼,追求的是什麼。
這不就很好了嗎?這位知友已經通過實踐證明,外行想要對當代藝術有這種程度的了解,並不是很難做到的,而如果大家都有這種程度的認知,還會有這起風波——一句「垃圾」的評價乃至一個表情就能煽動大眾情緒——嗎?
我把團團批當代藝術的文(以下簡稱批當文)和挺當代藝術的文(以下簡稱挺當文)大致看了一下,感覺雙方都把避重就輕的技術玩得很溜啊:雙方都把論證的重點放在了當代藝術的藝術性問題上;但打開天窗說亮話,各位最關心的真的是藝術性的問題么?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最值得關心的難道不應該是是「憑啥賣那麼貴」才對么?藝術性高,揭露了某個時代的人類社會和世界的某種特質,或者體現了某種超越時代的具有永恆性的東西……——這一切的一切,為什麼要用錢來衡量呢?為什麼要把藝術品變成商品/投資品/投機品呢?相比於被拍賣之後鎖進某人的保險箱或者掛進某人的別墅,一件藝術品放在博物館裡公開展出、讓更多人欣賞、收穫更多人的讚美(以及批評),這不是更能體現其藝術性么?
一件東西藝術性是高是低,吃瓜群眾可能難以判斷;但幾千萬刀或者幾億軟妹幣等於自己多少年的收入,這是絕大多數吃瓜群眾都能算得清的。吃瓜群眾看到一件商品賣出幾千萬刀或者幾億軟妹幣,下意識地就會聯想到自個兒不吃不喝乾幾輩子都抵不過別人花幾個月、幾天甚至幾分鐘搗鼓出來的東西,自然會心生不滿。團團發布的批當文撩撥這種不滿情緒,話鋒一轉去批什麼西方中心主義和文化冷戰了,這私貨塞得真好啊!
——照這種批法,我寫一幅書法、畫一幅國畫,總不算西方中心主義了吧?那賣個幾千萬上億就理所應當了么?(當然我楊愛紅的書畫就票友水平,能賣個幾百上千我都得笑醒;但每平方尺賣個幾十萬、上百萬,這樣的書畫作品近些年可不少哇。)
總覽國內外藝術品市場,事實就很明確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藝術性的高低,也不在於什麼東方西方,而在於資本在其中倒騰。團團的批當文要撩撥情緒,不可避免地得談錢,但卻停留於高價、而不敢觸及資本;而挺當文,則大都在拿批當文不懂藝術說事兒,或者是在努力科普當代藝術的藝術性,唯獨避而不談錢,這在短期內、在知乎平台上或許可以達到懟團團的目的,但在更廣闊的人群中、就長遠而言,這種迴避態度恐怕只會讓更多人心生抵觸。
事實上,當代藝術並不天生脫離吃瓜群眾。某些挺當文也承認,當代藝術中的某些作品,其創作初衷就是諷刺、解構眼前的世界——人被自己創造出來的商品所奴役、禁錮的這個世界——這種諷刺和解構,恰是吃瓜群眾喜聞樂見並且時時刻刻都在自發產生的東西。但當這些作品也變成商品乃至投資品、投機品時,這種諷刺和解構不就指向自身了么?當諷刺者與被諷刺者達成交易、解構者與被解構者握手言和時,其藝術性豈不是成了個笑話?所以,各位挺當的龐友還是大大方方地承認吧:當代藝術(以及其它各種藝術品)價格表裡的一串串「0」,大多是一戳就破的泡泡;唯有戳破這些泡泡,當代藝術的藝術性才能撥雲見日、得到更多人的欣賞!
當然,當今世界就是個商品世界,藝術品和藝術家不可能獨善其身。吃瓜群眾不理解當代藝術/當代藝術脫離吃瓜群眾的問題,必須通過總體性的世界改造才能得以最終解決。對絕大多數藝術從業者而言,這種總體性的世界改造也不會比現狀更糟:畢竟每一件天價藝術品和每一位成名藝術家的背後都有成千上萬混不出頭的從業者,他們也要吃飯,他們也(可能)有藝術追求。團團作為共青團而非三青團,與其去扯什麼「西方中心主義」「文化冷戰」,不如多關心關心那些青年藝術從業者,幫助他們創作出更多具備感染力和藝術性、有助於改造世界的作品。我覺得 一個先鋒藝術家心甘情願地投入資本的懷抱 也確實沒什麼值得誇耀的......
某種程度上說,後現代主義的一部分手法完全被當代小市民藝術納入正軌(例如昆汀和新房昭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利奧塔他們實在是過於天真爛漫......人哪有他們想的那麼多樣和善良,所以取消了傳統的霸權之後也並不能建立一個自由選擇的烏托邦,只能讓社會更快地沉入簡單粗暴的美國主義之中最後失去任何選擇的餘地。
當代藝術本來是以反權威的面孔出現的,如今卻要靠自身的權威性來為自己辯護,說好聽點是奇妙的循環,說難聽點是既得利益者的醜惡嘴臉。畢竟一開始就是這些先鋒派教大家說「不管你有什麼理論我都不聽」的。
(遭受粗暴的政治解讀也只能說是後現代主義者自作自受,因為最開始把政治和藝術綁定的也是他們。)「泉不過是一個小便池。」「畢加索的牛頭不過是倒裝的車把」聽著是不是很耳熟,是的,這就是那些說「披薩不就是大餅上擱肉」的人的腦迴路。但你丫也不就是個精子加上個卵子嗎?我一向認為,藝術批評,尤其是當代藝術,必修的功課是近代藝術的演變史,二十世紀是一個巨大的撕裂。西方藝術的發展可以說是從自我到世界在回歸自我的過程。進入近代,傳統的藝術評價體系已經無法理解與承載人內心的焦灼,誕生了一大批離經叛道的作品,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甚至在劇院爆發了大規模的群毆。
等待戈多兩幕劇,第一幕與第二幕一模一樣。
禿頭歌女,整篇下來前言不搭後語,既沒有「禿頭」也沒有「歌女」,題目是一個演員排演是的口誤。
但他們是偉大時代的偉大藝術。
@王威話說回來,我認為任何藝術批評,底線是對藝術品的本身的批評,而不是藉此發揮然後扯到所謂文化冷戰,西方文化霸權,被迫害妄想症一般指責當代藝術是在否定中國文化。
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認真的,反正我是挺難過的
哎呦,不知不覺已經站在人民的對立面了,我檢討,我認罪。
先把非我族類拉個大圈子然後自說自話的代表人民消滅你,你丫wg不也玩的這一套嗎,能有點長進嗎?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農婦200元一副作品pk周春芽500萬+RMB大作?
TAG:當代藝術 | 如何看待評價X | 中國當代藝術 |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共青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