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文愛好者適合將興趣轉變成工作嗎?

我聽說過一些人憑藉對天文的熱愛,從業餘的天文愛好者轉變成正式天文工作者,這其中需要哪些努力?成為天文工作者以後,是否還能保持對天文的興趣呢?

-----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 成為天文學家,更多與天文學家研究生涯,職業發展,工作生活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討論。


2001年11月18日,獅子座流星雨大爆發,高興正帶著40多個學生在新疆南山天文台觀測,天文台附近擠滿了來看流星的人。從零點開始,黃色、綠色的流星像閃電一樣,一個接著一個從地平線划過大半個夜空,把地上的人影拉得老長。最多的時候一秒鐘能看到9顆流星。所有人扯著嗓子徹夜高喊歡呼,唱歌跳舞,像一場盛大的篝火晚會。「那個簡直精彩的沒法讓我形容,不會再有第二次了,一般的流星雨每小時能看到三五顆就算不錯了。」

在烏魯木齊第一中學,43歲的高中物理老師高興有極高的辨識度。他總是哼著小曲兒,歌聲遠揚,路過的班級都知道,這位「在三樓上課,一樓都能聽清」的老師要開課了。走到教室門口,學生雙手拍桌,齊呼「男神」,他才滿意地走進去。上課對高興充滿魔力,哪怕生病,一站上講台,「牙也不疼了,頭也不疼了,嗓子也不疼了,一切都好了。」他講課時表情豐富,笑起來眼角的皺紋像朵花一樣綻開,歪頭咧嘴大笑的樣子被學生拍下來做成表情包,配上文字:放開做,要能搜出原題算我輸。

下課回家,講台上活潑潑的物理老師頓時消失,變成安靜專註的天文愛好者。上初中的女兒說,「爸爸的缺點就是說話太少。」一踏進家門,高興就坐到電腦前,三個顯示屏同時亮著,遠程控制著70公里外他自建的星明天文台。天文台放著多架望遠鏡,每個晴朗的夜晚都會進行巡天拍攝,照片分享給2個QQ群里的1600多名天文愛好者,由他們來搜索未知天體。

每晚8點,高興按時打開望遠鏡準備觀測,做觀測列表,最多的時候他要同時控制8台望遠鏡,「一個望遠鏡相當於一個孩子,每個孩子不一樣,這個孩子有這個脾氣,那個孩子有那個脾氣。」晚上10點開始巡天,如果發現新目標,就要改變計劃來跟蹤確認它,「可能整個晚上就睡不成覺」。沒法和家人一塊吃晚飯、三四點才睡覺,他早就習以為常。陪伴他度過每個夜晚的是QQ群里還在討論的愛好者們,這是他的戰友。和活躍的課堂氣氛不同,高興禁止群里發表情包,禁說天文之外的事,不允許打省略號、感嘆號,「有事就說事,沒事就別吭氣,有啥情緒不要往群上發。」

至今,高興和他的戰友們共同發現了3顆彗星,約40顆超新星,1顆本星系新星,近10顆系外新星,4顆掠日彗星,約100顆小行星。2017年8月,高興獲得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學會太平洋天文學會頒發的業餘天文成就獎,成為第一位獲此獎的中國人。

高興自稱是個情緒化的人,天文讓他得以平靜,「相比星空來說人很渺小,什麼事一眨眼就過去了。」他從小愛研究黑洞和相對論,高一當上學校天文組組長,每到8月英仙座流星雨爆發那幾天,等父親睡著打起呼嚕,半夜1點,他騎上單車奔向學校的土操場,和另兩位同學席地而坐看流星,天亮才回家。到一中當老師的第二年,他成立了學校的天文小組,經常和學生一塊上山觀測。冬夜的烏魯木齊最低溫到零下30度,大家跪在雪地上,輪流端著望遠鏡找星,一張照片至少需要曝光半小時,像端著槍一樣得時刻瞄準那顆星星,有時眼睫毛還會凍到目鏡上。

2001年11月18日,獅子座流星雨大爆發,高興正帶著40多個學生在新疆南山天文台觀測,天文台附近擠滿了來看流星的人。從零點開始,黃色、綠色的流星像閃電一樣,一個接著一個從地平線划過大半個夜空,把地上的人影拉得老長。最多的時候一秒鐘能看到9顆流星。所有人扯著嗓子徹夜高喊歡呼,唱歌跳舞,像一場盛大的篝火晚會。「那個簡直精彩的沒法讓我形容,不會再有第二次了,一般的流星雨每小時能看到三五顆就算不錯了。」

對端著望遠鏡觀測純粹找樂的普通天文愛好者高興來說,2004年悲喜交加。7月29日,高興送業餘天文界的領頭人周興明先生去福建開會,他們揮手告別,臨別前,周先生回頭對他一笑。7天後,39歲的周先生車禍去世。這位同為新疆人的天文前輩是高興心目中的大神,他從80年代開始觀測彗星,發現了63顆SOHO彗星和1顆SWAN彗星。高興捧著從福建運回來的周先生的骨灰,連夜把它送回了家。在周先生家裡,他看到電腦鍵盤上Page Up和Page Down按鍵早已磨掉了一個坑。他把周先生的電腦收藏夾要回去研究,下定決心繼續前輩的業餘天文發現之路。這一年,女兒出生,高興為她取名伊星,「銥星是天上最亮的星星。」

2006年,建一個私人遠程控制天文台在國內聞所未聞,對高興來說則順其自然——一個搜索近地小行星的國際巡天計劃突然中止,切斷了他發現近地小行星的途徑。他成功申請到新疆南山天文台一處建築的水房頂上的空地,那兒地勢高,適合觀測。作為國內第一代網民,高興琢磨幾個月就搞定了遠程控制程序。但蓋一個圓頂天文台至少要十幾萬,為了省錢,他決定自己來建,「搖身一變成了民工」。「建之前我自己都不清楚是什麼樣,蓋完了以後覺得,哎,這樣不行,拆掉,重新再弄。」2007年底,這個建了1年、佔地6平方米、擁有可開啟的平板屋頂的天文台終於落成,取名「星明」,以此紀念周興明前輩。

高興在自建的佔地6平方米的星明天文台里。

驚喜來得迅疾,建成3個月後,星明天文台就發現了一顆彗星。「那幾天是我一生中最高興的幾天。」平時不喝酒的高興特地喝酒慶祝,還買了彩票。發現彗星(SOHO彗星除外)可以獲得命名權,是業餘天文愛好者最高的榮譽。「自己的觀測台,自己的設備發現的,還以為一輩子沒這命呢。」2009年,星明天文台又發現了一顆彗星。「有人一輩子都找不著,我們連續兩年都找到了,國際上就開始很重視我們這個地方。」

蓋在水房頂上的天文台由白色彩鋼板組成,遠遠望去,「跟廁所一樣,不太好看。」當地方不夠用,需要再建一個時,高興有些不好意思,「不敢在南山天文台上再蓋了,怕又多一個廁所。」他在附近隱蔽的斜坡處施工,一個平底坑一挖就是半年。每到周末,高興就拿著十字鎬上山挖坑,底下全是石塊,挖起來很費勁。有時他帶學生上山觀測,學生一閑下來,他就湊上去,「沒事幹啊,幫我挖下坑。」一些天文愛好者甚至從全國各地坐火車來幫忙挖坑。2011年,佔地6.25平方米的觀測站2號也落成了。

大多數時候,高興都是一個人在星明天文台做觀測。在寂靜的黑夜裡,圈養在附近的馬偶爾「咚」的一聲嚇他一跳,「馬兩個眼睛你還能看得見」。他大聲唱起歌來壯膽。有時從一個觀測台走到另一個觀測台的漆黑路上,他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抬頭看看星空,「像見見老朋友,一下子就放鬆了,不是特別緊張,也不是特別累。」如今業餘天文發現越來越困難,科技發展迅猛,人工智慧都參與搜星了,「業餘的和專業的就沒法比。」高興逐漸把目標放在天文共享上,他準備組建一個天文台陣列,幾十台望遠鏡一起開放,誰都可以使用,「就是共享天倫。」

白天上課,晚上觀測,高興的時間擠得滿滿當當,有時事情也會亂串。有一回他正上著課,手機一響,有人疑似發現了彗星,需要他來進一步驗證。事態緊急,晚一步可能就此錯過一顆彗星的發現,「課代表,來,你上來講個課,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辦。」有家長因此給校長打電話,「我們家孩子要的是物理老師,不是天文學家。」但高興並不擔心,他自信能把學生教好,也相信這些被他當做朋友的學生能理解他。「這就是我為什麼特別喜歡和孩子待在一起的原因,他們比較純真,他們覺得這件事情是對的,就可以捨棄一些其他東西,不是那麼功利。」

在高興的課堂上,物理變得淺顯易懂,「初中生都能聽懂。」他不講難題,只講最基本的東西。他不準課堂上出現物理課本,否則「罰款10塊」,不準記筆記,「帶個腦袋來聽就行」,「有啥問題就發自肺腑地反映出來。」他把學不好物理歸因於學生的「不開放」,「局限於自己會的東西,自己不會的就不願意接受挑戰,只有把眼界開放出去才知道原來的東西算個啥,就像上大學的時候會覺得高三不算個什麼。」

高興當過9年班主任,他覺得這事「比天上的星星複雜多了」。「今天要搞個活動,明天這兩個人鬧彆扭,那事兒太多了。「他力求關照到每一個學生,因為沒辦法幫到一位家庭離異、迷上韓風最終放棄學習的高三學生迷途知返,他至今仍很內疚,電話里他的聲音變得有些低沉,「想起來這事心裡就特別難過。」有的學生和他無話不說,談戀愛了還會來問他意見,「會跟我說幾班的,給我看照片,我就側面了解一下這孩子行不行。行我就說行,悠著點啊,不要過了。不行我會勸她,這孩子不靠譜,趕緊分。」

他更享受和學生們一起肆無忌憚地玩耍。一下課,高興會跑去跟學生一塊打籃球、踢足球、對戰乒乓。遇到班主任趕學生回去上自習課,他還會慫恿學生,「來,自習課嘛,打會再回。」他和學生組過樂隊,主唱、主音、吉他都當過。2013年學校元旦晚會上,他唱了一首beyond的《海闊天空》,飆起高音來底氣十足,台下學生沸騰著尖叫著:男神、男神、男神,他唱罷鞠躬,「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這是他的人生名言。他給學生寫過歌,在最後一堂物理課上他彈著吉他給大家唱,學生一下炸開了鍋,「啊!演唱會!演唱會!」一節課,他從頭唱到了尾,沒半句啰嗦。

高興的QQ空間里充滿了觀星、搜星等天文訊息,學生常常在底下留言,「高sir威武!」「男神男神!」「高sir」是高興的外號,他不準學生叫他老師,「就覺得隔一層關係的感覺。」「男神」他也欣然接受,他把自戀當作一中老師的必備技能,「否則會被學生趕下台。」也有學生感到困惑,一位學生在星明天文台又發現一顆系外新星的訊息下留言:「高sir,我想知道發現這些有什麼用處或者意義。」高興回復他:「沒有意義。」隨後他又補充,「也許你認同的意義和我的不一定一樣,那就不解釋了。」高興曾陪一位1個月內就發現了3顆超新星的10歲小學生上過一檔節目,一位評委說,發現超新星這件事「沒有錢的味道」,高興回應:「如果有一箱錢和一本書,評委是要給一箱錢投票還是給一本書投票。」

他也很難向記者解釋這其中的樂趣所在,甚至不願意過多描述他感受到的天文之美。「現在的新聞介紹的東西都非常過,總喜歡說多少年一遇,描寫得特別壯觀,配的圖片都是哈勃空間望遠鏡拍的照片,但拍的照片和人眼看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人眼是很難看到顏色的。」高興害怕這種誤導會讓一部分人在接觸天文之後失去對天文的憧憬。他把這種有所保留解釋為天文愛好者的秘密,「你知道它在那兒,別人不知道,也沒辦法跟別人解釋。就感覺只有你是在和宇宙進行交流,別人好像插不了手。」

當得知記者從未看過星空時,他替記者惋惜,「你這是一大人生缺失。」雖然和網上流傳的星空美圖不同,但在最佳觀測條件下,親眼看到星空的感覺更為震撼,「好像這個世界只有你一個人,周圍有好多螢火蟲簇擁著你,像進入了另外一個時空。」他建議記者在沒有月亮的時候開車到沒有燈光的大戈壁灘上或者山頂上,在那兒盯上半小時,星星會越來越來多,越來越近,「好像星星上有什麼觸角在觸動著你,非常非常美妙,人生如果沒有經歷過這麼一次的話,我就覺得人活著好無聊,好沒意思啊。」

每人互動

你見過星空之美嗎?

首發於每日人物《看星星這件事兒,有意義嗎,沒意義嗎?》

文 | 李婷婷

編輯 | 張薇

攝影 | 張頎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號(ID:meirirenwu)。


可能適合。

我記得在某處看到一種看法,深以為然:讀博士並不需要特別聰明,需要的是能靜下心來認真做事的態度。從天文愛好者轉變為天文學家,我覺得,道理也一樣。鑒於成為天文學家幾乎必須與拿到博士學位掛鉤,這倆事在這點上是共通的。

如果熱愛一件事,願意沉下心來認真做,到最後總能做成些什麼。

--------------------------------------------------------------

從愛好者到工作者之後是否還能保持住興趣?就鐵杆愛好者圈而言,我暫時還沒接觸到沒能保持住興趣的。我猜想這可能是倖存者偏差?沉不住氣的人都不再留在圈內了。

--------------------------------------------------------------

另外,我覺得天文愛好者並不必須得成為天文學家,光做愛好者也挺好的,人生苦短,高興就好。


這要分類型,天文愛好者雖然圈子不大,也是又不少類型的。

將興趣轉換為工作,不要以為只有天文學家一條路——實際上天文愛好者和當代天文學的內容差距蠻大。

所以愛好者可以轉型去賣望遠鏡啊。

愛好者可以去搞主題旅遊活動啊,可以自己拍照片投稿賺稿費做自由職業者啊。可以去做公益天文科普啊。可以去做中小學和私立學校或者培訓機構的天文課老師啊……

天文愛好,愛的不一定是天文學,這是不需置辯的。


天文愛好者適合將興趣轉變成工作嗎?

我覺得這個要看你的興趣側重點是哪個方面。如果你喜歡的就是看看星,認認星座,看個深空天體什麼的,那可能並不適合專業天文學的工作。如果你對宇宙間天體的性質、運動等等感興趣,希望能探索其中的奧秘,那可以試試專業天文領域的工作。

這其中需要哪些努力?

現在天文物理不分家,要想從事專業天文工作相關的物理知識一定要紮實,包括但不限於普通物理(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原子物理),四大力學(理力,平統,電動,量子),個別方向可能還需要流體力學。此外,相應的數學和計算機知識也必不可少。

成為天文工作者以後,是否還能保持對天文的興趣呢?

私以為,既然成為了天文工作者,那肯定是對天文感興趣的。

如果說是對觀星的興趣的話,身邊不少學生和老師都是天文攝影的高手,所以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並不是矛盾的事情,實際上是可以統一在一起的。


大多不適合。小時候想當科學家的人一大堆,講講黑洞啊,星際探險啊什麼的很多小孩子都很感興趣。上中學後:數學好難,物理好難,我還是學文科去吧。

所以所謂愛好者最好弄清楚自己是一種好奇和獵奇的心理,還是真的熱愛天文,以及至少懂得科學的基本邏輯吧,不要看到公式就頭痛。


現在很多天文學家本身並不是天文愛好者,他們有可能是學計算機的,有可能是學物理的,甚至學機械學心理學學土木工程的我都碰到過,有一腔熱血想把興趣變成工作這個想法固然是好,但還是要量力而行,畢竟興趣和工作之間劃等號需要很慎重的考慮。


有許多例子本身是天文愛好者最後卻成不了天文學家,青少年時代和天文不搭界的卻成了天文學家。

多數天文學家過的是和計算機代碼打交道的日子。很多老師研究一個星系團卻連這東西在天上哪裡都不知道。

記得有位物理學家,暫時忘了名字,在wg下放期間看到天上有點不對勁就知道這地方發生了超新星爆發了。嗯,所以也不是那麼絕對。


就算能的話,要不然你是天才(至少中科大少年班級別的),要麼你得很有錢


我的天文老師,從英語系畢業後開始搞天文基礎教育。現在搞得也很厲害呢。科技創新項目拿過市級一等獎,帶的學生也屢創佳績。

他叫路銘宇,是懷柔學管中心的天文老師,是我的天文啟蒙人。

他是個永遠年輕,永遠熱血沸騰的人


推薦閱讀:

月球圍著地球圍著太陽圍著銀河系轉,那銀河系是否在圍著什麼轉呢?
暗物質存在的證據(或者說是產生的效應)有哪些?
在你的天文研究領域中,觀測上有哪些常用/特別/有用/有趣的篩源方法?
中國古代天文記載中的「某彗星長一丈」該如何理解?
如果地球像土星一樣有星環,對人類生活會有什麼影響?

TAG:天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