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互聯網世界,我們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網路暴力?

網路暴力有多種,

不友善,罵人,算一種,太低級,很簡單應對;

匿名攻擊實名算一種:常見於某某匿名攻擊某某性侵、某某騙炮、某某虐待等極具煽動性話題;

如果冷眼或者理性分析,會被道德壓制譴責,但若不理性分析跟著起鬨,又覺得自己智力受到侮辱...

這類問題的發布者,他可是故事的當事人,甚至都可以不是當事者的第三人,毫無成本...

可是互聯網上充斥著這種真真假假的信息,發布、煽動、反轉、再煽動、最後純假,除了引發不友善討論,順帶傷害被實名的人(無論真假);發布者是不用承擔任何責任的...


我個人認為這應該是微博和知乎最根本的區別,

雖然我知道,全民可參與的APP,很難有區別,

微博是怎麼起來的呢,從明星帶各種八卦起來的,

從上到下推到非明星,人人都是明星,

無論是真也好,假也好,

真的可以抖機靈,假的更好,就可以各種陰謀家、輿論家出場,

一次又一次的反轉,傳來傳去,真真假假,

流量就這麼起來了,

雖然是沒營養的流量,但是人其實並不需要那麼有營養的東西,

圖個樂呵就行了,

後來味道就變了,知乎上近來一會匿名爆這個實名,

一會匿名截圖爆那個實名,

讓我說啥?我甚至都不確定你是不是當事人,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人都不是公眾人物!

和明星對網路的態度不是一個級別的,

這種事情,恐怕之後被掛過的人才知道,

我不說多的,你們只需要把截別人的實名信息的時候,

自己的實名信息補齊了,

那這樣的問題討論一下也無妨,

不然不就純靠扯嘛。

小館家已分類收藏:

真貨······假貨······飈車······觀點······其他


  1. 不要和豬打架。打到最後,你發現你渾身是泥的時候,這頭豬正站在泥濘中樂呵呵的看著你呢!
  2. 網路中要低調。因為你不招惹豬,豬卻會招惹你。豬一般都會找那些顯眼的人。
  3. 有些豬是明豬,遠遠的看著就知道是什麼貨色。有些是暗豬,你永遠不知道什麼觸發條件能觸發他們和你打架。所以網路上慎言慎行慎交友。


謝邀。

最近幾天回答多,有些刷屏了,各位朋友對不住了。

我都是拉黑。

隨便怎麼罵,一般都不會刪除評論,摺疊評論,舉報評論什麼的。就是回復後拉黑。不是怕,是免得忍不住拉大鋸辯論賽。

我不怕人肉。知乎的高贊回答里已經基本提到了自己的信息和經歷。我不是明星藝人,沒什麼黑點,也沒什麼隱私。最多扒出我14年改過的新名字。

再惡毒的語言和帽子,我通常都是回復拉黑並面帶微笑看著手機。

我經常因為客觀分析作答被噴心理陰暗,扭曲,可怕,惡毒,偏激,女權癌,拜金主義……昨天還被人噴我一定被強姦過,侮辱過。

我都無所謂。

網上的評論基本都會回復。回復也是一種禮貌,表示我仔細看了對方的評論。

歡迎鍵盤俠人肉到我的信息到我老家扒我,我昔日學生,同學,朋友,鄉親,看是否我是鍵盤噴的那種人設,或者看我是否有哪一種人設。

也歡迎人肉核實我回答的很多事件是否真實。

伶牙俐齒只是一個個人調侃。意在告訴大家我是有獨立思考的人,而且語言組織能力不會太差。

但是你要扒我家人的信息,那就對不住了,我會把你扒的底朝天!

你如果罵我家人,特別孩子,我會罵得你暈頭轉向還不帶一個髒字!(碰到極品會故意帶髒字!)

夫妻家人均無體制內,靠手藝吃飯,不怕輿論大了丟工作。(關鍵我沒什麼黑點。裸婚算黑點嗎?)

我的信息早透明了,每天那麼多廣告,推銷,中介,幾個不知道我的詳細信息。

人生一世,樂觀的想,我已經走過了一半了。剩下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表達自己想說的話,不主動攻擊人。

我本人是把知乎當bbs用的。不為吸粉而來,不為創建公眾號,不轉流,不給你們賣產品,沒進演藝圈的顏值和才藝。所以說話沒順應需求,沒各種考慮周全,有點隨心所欲了一點。

以前寫過一篇小清新隨筆,主人公是昆明理工兩個大學生。那時候bbs和網站流行,就在榕樹下發布了,但是十七年了,找了好多次,找不到任何原文痕迹了。

如果有人順便把那個小隨筆人肉出來,本人感激涕零!大神,請收下我的膝蓋!(雖然本人一個膝蓋已廢。)


以前,我寫過一個建議,允許回答作者設置為按學歷篩選評論。低學歷用戶言語粗魯的機率比較高,本科畢業就沒那麼多不珍惜形象的。

如果真的是大牛爆了粗口,那可能真是錯的離譜了。

如何評價知乎個人註冊用戶總數超過 1 億?www.zhihu.com圖標

知乎一直沒實施,按學歷篩選就可以把達不到學歷的扔給tensorflow模型先篩選一遍,帶有低學歷特徵指紋的評論機器直接刪除,有價值的再由作者篩選。

現在發現低學歷用戶還喜歡xjb踩,他們不知道的就是謠言,讓他們不舒服的就是帝國主義陰謀,他們學不會的就是你在裝X。我覺得知乎最好再出一個機制,限制低學歷用戶查看回答。

設置以後,學歷不達標的人只能看到如下畫面,不能進行任何操作。


認識當前的網路輿論環境,認識媒體,認識自媒體,認識營銷號,是避免自己成為傻X或被別人當槍使的唯一辦法。

一個人的想法、言論之所以會被帶著跑,這個節奏之所以能帶起來,都是一個根本原因:這個人既不了解輿論場,也不了解輿論本身。

一說「人言可畏」,大家就會想到阮玲玉,但有多少人真的了解,人言聚集起來的能量到底有多大?破壞力有多強?

事件結果可以反轉,但傷害一旦造成,就無法消彌。那些吃瓜者,樂此不疲地調侃、期待著各種事件的反轉,這種心理和看熱鬧不嫌事大一樣,也是網路語言暴力的一種。

我們打開微博,就進入了各種輿論場,我打個比方,就像遊戲一樣,你進入了哪個房間,房間里有幾個人,你們玩的是狼人殺還是鬥地主,在微博上,你看起來可以選擇進入哪個房間的輿論場,但其實,你關注的只有被推上熱搜前二十的事件。

你點開微博熱搜第一,廣場上好多消息,內容都差不多,你甚至不會點開詳細的鏈接內容吧,看了個標題和概述,然後呢?

點開評論區。

這個動作,是你下場的開始。從一個純粹的觀者,變成一個參與者,甚至有可能成為一個意見領袖,你會怎麼做?一定不是立刻評論,而是瀏覽評論,指頭一划,看過幾十條評論,評論的機制決定了點贊數和評論數最高的評論在最前面,那麼你看到的,就是已經被其他參與者篩選過的言論了。

1、第一種網路暴力,言語不友善。就是罵罵咧咧,罵完就算,不會深度參與事件,這類多是情感單一、頭腦簡單、情緒能力較差的人,很簡單的情緒宣洩。因為對摔狗行為的不認同和厭惡,所以內心的正義感和價值觀促使自己憤憤不平,罵罵咧咧。

第一種,其實是介於暴力和正常的輿論壓力之間,處於模糊地帶的東西,在第一種言語中,大家多是出於對行為的譴責和要求施害者得到懲罰的正義性要求——注意,動機才是輿論施壓和網路暴力的區別條件之一。「這個女人真可惡」「狗真可憐」「必須道歉,報警抓她 ,讓她坐牢」「這女人傻x吧」這種,都屬於正常範圍的輿論監督——輿論監督,不僅對上層,也對所有被曝光的個人。一個人做錯了事,在社交平台上受到譴責和責罵,是要比村裡大家嘮嗑的時候罵你升級了,但本質上是一樣的,因為我們現在就是有互聯網,就是有社交媒體,就是生活在這種輿論場里,沒有辦法。

2、第二種,言語惡劣。包括詛咒無辜者——施害者的家人、師長、單位,謾罵施害者所在的行業,言語威脅,喊打喊殺,比如有人評論,要去摔狗女人女兒的學校接她女兒放學——這就構成了言論威脅,法盲認為,這是無所謂的,那麼法律人士怎麼看呢?用生殖器官辱罵施害者以及施害者親屬等。

有人會反駁我,說他做錯了事,別人想怎麼罵就能怎麼罵,憑什麼不能罵。現實是什麼?

很多人,根本不了解事情全貌,事件還未清晰呈現,沒有確鑿證據的時候就大放厥詞,甚至,辱罵受害者。「你被強姦,還不是你穿的騷。」「你不看好你家狗,活該」「為啥他只打你家孩子,不打別人家孩子呢?」這種野蠻的沒有邏輯的惡劣言語,不僅是暴力,而且有些甚至觸犯法律。

3、第三種,人肉。有的人,深度參與了輿論討伐,用自己的正義,去私刑其他人。比如辱母案,劉鑫案,摔狗案中,有人在評論里貼上施害者的個人信息,甚至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工作單位,電話號碼,號召大家從線上到線下去攻擊他們。這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如果我國對網路暴力有明確法律,那麼我想,人肉這種灰色行為,一定第一個被懲罰。

在人肉的過程中,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人肉者是匿名,匿名在中國互聯網環境中,意味著「眾」,而法不責眾,這種變態的安全感,讓他們無所顧忌,最嚴重的問題是:他們不必為自己提供的信息負責任,而無法確定信息是否正確的網路暴民,會做出什麼行為?

電話號碼是錯的,無數人打電話騷擾無辜者——劉鑫案

工作的單位地址,單位受到無妄之災

到這一步,其實已經不可控了,人瘋了,傷害似乎被免責,那麼打砸搶燒都理直氣壯了。

一個人再罪大惡極,他也有基本的人身安全的權利,和隱私權,給人家送花圈,寄恐怖玩偶這種下三濫的行為,什麼樣的人才能做出來呢?

下面分析一下,這三種人:

原諒我為了方便描述,粗暴的把以上三種暴力模式,分成三種主體:

1、普通網民,有正義感,愛八卦,不容易被碎片化信息影響。

這種人,現實生活中,往往比較幸福和充實,或者說,平凡而淡定。紅黃藍事件里,也有一些人,會關注,會罵幾句人心不古,但不會義憤填膺一天好幾個小時撲在這些事情上,他們對手機、信息、微博的依賴程度很低。

2、普通網民,有正義感,性格較偏激,情緒容易激動——是營銷號最愛的韭菜。

這種人,現實里多半是憤青,成長經歷中有過大的挫折或負面刺激,情緒易受挑撥,而且不易平復,這種人的性格特點,在互聯網會被放大,他們比其他人都容易將自己代入受害一方,會容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並且,不帶任何歧視的,這些人學歷較低,文化修養層次較低——出口成髒的人,要麼是放蕩不羈的才子,要麼是一事無成的loser。

在如今,大家對「網路暴力」關注越來越多,而且討論也越來越多,並且有一小撮人,進入了另一個極端:「看啥都是網路暴力,看啥都要批判,認為自己是絕對的中立理性客觀」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出口成臟,滿嘴生殖器官,甚至出現私信辱罵,咬著別人不放的情況,這種完全非理性的較勁,暴露的是性格缺陷。

3、普通網民,腦子不太夠用,內心陰暗面積較大——拉著「法不責眾」搞私刑,只為了滿足自己的變態慾望。

這種真的,能把言論暴力上升到行為暴力的人,大家不要惹他們,這種人已經不是偏激了,他們看待事情,只有對錯兩個選項,非黑即白,非負即正,然後,把自己塑造成臆想中的——官方之外,法外的包青天,江湖俠客,認為自己是天選之子,必須替天行道。

這種中二,叫做病,得治,雖然不太可能治好。因為這種人,心理不健康,或是受到過大的創傷,卻要苦苦維持現實中自己的形象,一直被壓抑的負面情緒和反社會傾向,在網路匿名中爆發。

這些人,無一例外是自卑而自負的,他們用臆想中的樹立自己的偉岸形象,用戲文小說中的大俠情節,借著網路匿名的特點,無底線地揮發自己的負面情緒,通過傷害別人,獲得「有仇必報,以牙還牙」的快感,通過這种放暗箭的行為,獲得「違法」的快感和成就感。

4、營銷號。

不必多說,他們要的只是流量,曝光率,錢,底線不存在的,人性是拿來利用的,只要掌握了傳播技巧,就可以無惡不作。所謂無良媒體,就是沒有良心。為了擴大影響,他們甚至會造謠沒有的事,比如說李四強姦了一個大學生,他們會再編造一個,李四曾經還強姦過一個未成年,且逃脫了制裁。一般情況,一個正常的新聞事件,出現了二三種網路暴力,都是營銷號帶節奏的結果。

面對既沒有法律規約,又沒有社區規範的互聯網輿論環境,我們該怎麼辦?

1、認識傳播,認識自己。

在今天這個時代,每個網民,都應該學一點傳播學知識。你不懂傳播,不懂信息,就不是合格的網民。一方面,你不能自保,被人當槍使,當猴耍,另一方面,你不能獲得有效信息,無法獲取互聯網提供的真正的價值。

有多少人知道「沉默的螺旋」?有多少人敢於打破這個沉默?

有多少人知道魔彈論?有多少人知道,到底什麼是去中心化的傳播?

難道只有科學知識需要普及嗎?

作為21世紀,互聯網時代的生存者,作為網生代的90後,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大數據,不能明白海量信息只是一個偽命題,那麼那些學了傳播學,卻利用傳播學做壞事的人,就會控制你的信息,控制你的情緒,甚至有一天,控制你的思想。

人類不需要等到科技發達到每個人腦袋上插根管子,就能傳輸思想和控制思想的未來,即使是現在,掌控信息的寡頭,就能影響洗腦你。所以,學點傳播學,知道信息是如何被篩選,卻偽裝成是你自主挑選的模樣的,在媒體面前,保持冷靜,才能保證你真的有獨立思考的空間。

2、不要去惹第二和第三種網路暴力者。

第二種很容易會發展成第三種,因為他們同樣偏激,追著你罵不過癮,就會找人去人肉你,做出傷害你的事情。

網路暴力,更多的不是針對被曝光的不法者,而是意見不同的陌生人!!

僅僅是因為意見不同,本來可以不相為謀,卻要一種「網路面子和身份」,死犟著,進而惱羞成怒,這種人不少吧?很多知乎大v都遇見過吧?

在知乎,拉黑舉報,不要和他辯論,長時間的爭辯對你沒好處,因為他要的,是你低頭,你認錯,不要糾纏,直接不回復或者摺疊。

在微博,不要評論,你們不知道,即使是事件的微博下的評論,也有水軍。所以不要抒發自己的觀點,尤其是當你站在少數觀點。

我們為什麼不能讓微博淪為傻X的集中地呢?

在篩選信息——營銷號賺錢——一些人激動——繼續篩選信息的這個死循環里,出來的都是自救,出不來的,一天二十四小時扒在網上和別人吵得天翻地覆,傷身傷心的,那就是微博的精準受眾啊!

再大的事情,也能好好說話,紅黃藍中的情緒發泄是一種輿論壓力,相關者會迫於輿論壓力而採取行動,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法律的完善,幼兒園資質審查的完善,好的監督措施,否則,不過是不斷重演的悲劇。

如果每個人都有媒介素養,那麼,整個互聯網環境會好很多。


從個人來說,能懟的就懟,能舉報的舉報,能反對的反對。

這些都不給乾的,那就忘了它。否則就是給自己找罪受。

如果實在忘不了,寫在日記里把,心情會好很多。

其實懟、舉報、反對很多時候也只是給我們一個無用的按鈕而已。

很多時候,你不是要打敗對面的噴子,而是要戰勝憤怒的自己。


網路暴力蓬勃發展,是因為一個又一個施暴的人藏身在屏幕後面,可以匿名。

網路暴力蓬勃發展,是因為一個又一個施暴的人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施暴讓他們感到強大。

他們覺得自己匿名所以無所畏懼。

他們覺得自己是小人物所以無所畏懼。

他們覺得自己用鍵盤執行公義,或者用鍵盤表達了自己的強大,所以內心極為興奮。

但是其實他們自己也都是懦弱、畏縮(恩不是猥瑣)、蒼白的。

對待網路暴力,最有效的手段我覺得還是用他們喜歡的手段。

把他們掛出來,人肉之,放出這些噴子的身份、職業、個人照片、姓名。讓他和被攻擊者在同樣的平台上面對面。

也許不能暴露每一個人,但是可以暴露其中相當的人。

掛出來,然後追溯分析他的生平、往事,讓他成為同樣在聚光燈下的小蟲。

這手段不一定平和,但是至少公正。當他無法藏身,便也一樣要受到大眾的審視,一樣要接受評議,也許暴力還會轉移。

很多人用掛人的方法實現了平息事態。鮮少有不怕被掛的噴子。

最大的困難是,當你迫切需要去掛一個人的時候,他可能是匿名的,這樣你就無法去掛起他來。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個反網路暴力的互助組織,當你受到來自匿名者的攻擊的時候,有技術上的支持讓你知道是誰藏在暗處攻擊你,讓你有能力將攻擊者的身份標記在世人面前。

這個,我覺得可以有。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禮讓三分,

人再犯我斬草除根。


躺倒挨捶

7秒鐘之後就沒事了。


《克雷洛夫寓言》裡面有一則故事,講的是地獄中的慶典,誹謗者和毒蛇因為誰要排在前面爭了起來。魔鬼最後主持公道,讓誹謗者排在毒蛇前面,因為毒蛇的毒牙只能殺人於有形,危害有限;而誹謗者的流言可以殺人於無形,讓人逃無可逃。

現實生活里已經上演了一幕幕毒舌猛於毒蛇的場景,而在網路中,這樣的危害更是被成倍放大,因為雙方嚴重不對等的力量和話語權,很多當事人被網路暴力極大地影響到生活甚至被逼自殺。

網路是一個比現實約束更小的環境,這讓不理智的聲音更加猖獗。很多時候,人們在意的並不是事實的真相,而是他們心中所認定的真相。有些人也許連事情是怎樣的都沒有弄清楚,就已經給當事人判了罪。他們憑著心中自以為的樸素正義感,就想要去維持他們心中所想的正義。然而,這樣的審判往往就像是決堤的洪水,一發不可收拾,不僅沒有幫助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反而造成了更多的傷害。

孔子當初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的地方受困,餓了數日顏回才討回米來為孔子做飯。孔子看到顏回煮熟飯之後自己先抓一口吃了,以為顏回偷吃,卻不想原來顏回是因為碳灰落入飯中,害怕浪費而吃掉了弄髒的飯。孔子感嘆,「按理應該相信眼睛看見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應該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要了解人本來就不容易啊!」。既然眼見都不一定為實,那麼僅僅憑藉網上的隻言片語,真的能清楚認識到事實的真相嗎?真的可以伸張自己所認為的正義嗎?

所以我對網路暴力的態度就是,保持理智的思想和獨立的觀點。對於任何事情一定不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就隨意發表意見,就算要發表觀點也要儘力去了解事實的真相之後再去發言。不要輕易受他人觀點的影響,更不能成為網路暴力的幫凶。也許你並非出於惡意,但是眾口鑠金,洶湧的流言會淹沒理智的聲音,掩蓋事實的真相。

「當他們來抓共產黨人時,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

當他們來抓猶太人時,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來抓天主教徒時,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天主教徒;

後來,當他們來抓我的時候,已經沒有人幫我說話了。」

在網路暴力中,從來就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畢竟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當然還是堅持本心啦~要麼就起鬨,要麼就理性思考

反正本來有些人早已放棄了思考,做牆頭草才是最累的

我們或許不能成為理性識別的人,至少可以盡量不做這類消息的傳播者,不幫忙煽風點火

其實不只是網路暴力,這是個歷史性問題,古代就有各種謠傳呀,比如三人成虎,比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那時候才是真正可怕的,因為信息的不流通,導致很多人都被謠言中傷,一輩子不能翻身

而且那時候知識傳播的也很慢,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識別謠言的能力,反而是推波助瀾

比如說某某忠臣被冤枉陷害啦,又比如說袁崇煥,凌遲時被割3543刀,每一片肉還要被路上的百姓搶食,想想就可怖。雖然袁崇煥不見得是名將,他在百姓中的形象演變也不得而知,但無疑語言暴力的流傳,才是這一情況發生的根本

又如阮玲玉,民國時影壇的著名女星,長期陷入名譽誣陷糾紛案,在感情方面的受挫和被報刊記者攻擊的雙重壓力下,於1935年3月8號,在家中留下了「人言可畏」的遺言,服下安眠藥自盡。現在想來,她根本聽不到支持她的人的聲音。而有了微信微博知乎,至少還能有更多平民百姓為她呼喊

幸好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有更多的機會,讓智者得以伸張正義,所以我們才更應該堅持自己的理念,至少像川普那樣,fake news還是要罵的


謝邀。

不做無謂的爭辯。

這個時代的網路上,沒有人想聽真話。所有人想乾的不過就是把一件事情炒熱變大多看戲,個人的死活與百分之九十九看熱鬧的人無關。

所以一旦被網路暴力,沉默兩三月避一避風頭,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反正也沒有人在意真相。你不可能被暴力好幾個月的,盧本偉都做不到。


比起網路暴力,我更害怕言論管制。如果二者只能選其一,我寧可面對噴子。

說起現在網路暴力的盛行,最大的原因是

因為

所以,本著建設美好和諧網路環境的目的,有些部門給我們制定了貼心的法規:

當有些幼稚的網民質疑實名制是否會危及言論自由時,專家還告訴我們:

大意是說,在遠比我們發達的西方國家,上網早就實名了。

比如,印度

我知道,因為這個法律,從此我在上網時,會少一些被廣大網民造謠、侮辱、人肉的危險。我應該感恩才對。

可是,

連特么打個遊戲都要登記身份證號的感覺,有點不爽... ...

稍微想了一下後,身為兩賽季王者、擁有3套150銘文的我,把遊戲刪了。

幾乎在每一起影響惡劣的網路暴力事件背後,除了匿名的網路噴子以外,還有在背後推波助瀾的各種

缺少社會責任感的網路媒體

於是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轉載新聞信息,應當轉載中央新聞單位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直屬新聞單位等國家規定範圍內的單位發布的新聞信息」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相關從業人員從事新聞采編活動,應當具備新聞采編人員職業資格,持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統一頒發的新聞記者證。」

從此,下班路上在路邊虐個貓什麼的,再也不用擔心會有媒體報道了。都是非法的。

我們相信,隨著相關法規的不斷健全,政府網監部門執法力度的日漸加強。遲早有一天,網路暴力會徹底消失,互聯網再沒有噴子們的容身之所。

但是,到時候也許你會覺得,今天這個人人都能高喊「袁姍姍滾出娛樂圈」的時代,好像更美好一點。

我們當然有一萬種理由反對網路暴力,呼喚尊重隱私,提倡文明溝通。然而,噴子、網路暴民和水軍們的存在,同時也是我們在網路上還享有一點點自由的證據。

唇亡齒寒。


不和螻蟻爭吵。

想蹭我熱度?

做夢。


太棒了,我這幾天閑著無聊關注了一下最近的事,也是得出這樣一個疑惑,互聯網太厲害了,帶來的網路暴力也太厲害了,(比如對南郵保清華的黃同學,對摔狗的何興麗,對pgone的粉絲們)我一直在思考應該如何對應,正好看到了賤賤老師回答的題主這個問題。誠然,網路暴力的對象們有的事做的很出格很過分很反主流,但是因為他們做了錯事我們就要利用網路對他們行刑當劊子手嗎?對於大家網路暴力的對象我個人採取了適合我懦弱性格的方式,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當聖母婊,盡量不參與網路暴力攻擊當事人,因為我不敢保證哪天我也成了被網路暴力的人

另外,法律在完善了,發布者以後肯定要擔責的。匿名?你在司法體系網路里就如赤身裸體一般,你在哪發的東西老大哥都看著呢


說的好像沒有網路就不存在語言暴力了似的。要知道前網路時代的語言暴力幾乎在一個固定範圍內,也許是學校,也許是單位,絕對強勢群體針對弱勢群體的精神碾壓,被暴力侵犯者,不論對錯都是是很難發聲的。而在網路時代,多數情況會由不同的聲音和觀點交織出一個相對完整的講述,只要腦子正常點的都知道如何去對比信息,你可以更傾向某一觀點,但是誰都知道無腦噴子是不受待見的,不論對錯。總體來說雖然網路暴力會一直存在,網路在一定程度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起碼,很多人也許依然容易憤怒,但是更多人會因為各種理由去冷靜一下看看有什麼後續或反轉,而不是像曾經那樣隨大流。


我想說網路暴力真的很可怕,我覺得不管是做微商或者網路推銷的,畢竟都是自己的一份工作,如果你不喜歡,大可以不理,沒必要去用言語傷害一個小姑娘,你不喜歡的事情別人也只是客氣的問一下,並沒有傷害到你。而你粗俗的話語只能表明你就是你口中那麼一個人。所以給自己積德吧,上帝會繞過誰呢?(記一次被男人罵哭的經歷,全程我都是用的您,並沒有一句不客氣的話。)


針對互聯網暴力升級為危機事件的處理原則

(一)第一時間原則

何為「第一時間」?清華大學教授劉建明在《第一時間是什麼時間》,一文中提到,「第一時間不只是信息發布『提速』的代名詞,而是象徵遏制不良信息擴散的監控力,以最快的速度給民眾送達第一個真實的信息和理解。就狹義的『第一時間』而言, 是指事件剛一發生、沒有局外人知曉的時刻。」「從廣義上說,第一時間又是指人們對突發事件的認識處於空白的時刻。」

輿論傳播中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規律,人們往往相信第一次聽到的情況,國外有學者做過實驗,受眾第一時間接受的信息,要想得到有效清除,至少需要數倍於第一信息的信息量。

上海市政府前新聞發言人焦揚曾說過:「在突發事件的新聞傳播中,最可怕的不是記者搶發新聞,而是記者搶發的不是出自政府發布的新聞,誰第一時間發布新聞,誰就掌握了輿論的主動權、事件處理的主導權。」

大量的事實證明,在網路危機事件應對過程中,要把握第一時間,及時上報上級政府部門,同時配合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說明事件的起因、大致經過和針對事件採取的措施,穩定公眾的恐慌和焦慮情緒。

(二)公開透明原則

公眾有知情權,堅持公開透明原則是維護公眾合法權益的表現,也是滿足公眾的信息需求,消除疑慮和誤解的重要方式。尤其是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普遍應用的今天, 單純地「封堵」和隱瞞實情,會加劇公眾的猜測和謠言傳播,一個極小的意外傷害事故可能被渲染為公共性的安全事件。如日本地震引發的搶購食用鹽事件就是典型例證。

(三)誠實誠懇原則

加拿大DOW公司的危機溝通原則三要點(誠實第一,永遠誠實;同情心,人道主義;公開化、坦率)和英國危機公關專家裡傑斯特的三「T」原則(提供真實情況、提供全部情況、儘快提供情況)都將誠實誠懇作為危機公關的重要策略。

誠實誠懇原則要求: 1.說真話。對於危機事件的真相和風險,要既不誇大又不縮小地告知公眾,而非欺騙公眾。哈爾濱水危機事件就是一個違背該原則的典型案例。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發生後,市政因擔心公眾知道真相l後會造成恐慌,用「善意的謊言」(停止供水4天是為了對供水管網設施進行全面檢修)來掩蓋事件真相,結果引發謠言和「搶購」風潮。

2.敢於承擔責任,正面負面報道。如果確實存在工作失誤或不正當行為, 要敢於承擔相應責任。當虛假負面信息出現時,更不能採取對抗性的態度對待媒體。

財富雜誌的主編謝爾曼曾說,「向媒體宣戰,雖然聽上去很誘人,但實際上卻是一場無法打贏的戰爭。與媒體對抗只能使你的形象受損。」。

媒體不可能像專家學者一樣做出專業的判斷,也不可能像檢察官一樣證據確鑿,尤其是參差不齊的網路媒體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確,當事人要與記者等媒體人進行正面溝通,避免對抗性局面的出現,以爭取當事人得到公正對待。

(四)情感原則

危機事件發生後,常常會因為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引發公眾的恐慌情緒,公眾對此也較為關注。因此,危機事件發生後,管理者和危機公關人員不僅要說明事實,更要表明悲痛之情,以及對受害者家屬的同情和慰問,建立信任、爭取諒解是危機應對的重要情感原則。

(五)權威方原則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危機發生後,爭取權威的第三方為你發聲是危機公關的一個重要因素。危機事件發生後,涉事人員在第一時間出面說明情況非常必要,但僅靠自己「一言堂」是沒有說服力的。要取得公眾的諒解和信任,消除危機事件,必須藉助第三方力量來證實和說明事件的真相。

傳播學的開創者霍夫蘭通過大量實證調查說明,第三方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說服效果越大;反之,則越低。

當事人能夠藉助的第三方力量包括權威機構(如政府部門、質檢部門、醫療部門)、權威人士(如行業專家)等等。


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善天下。


感覺那種出口成髒的,還有理解能力低下的跟自己壓根不在一個思維水平線上,罵,我罵不出或者根本想不出他們那麼髒的字眼,辯論,各個都是詭辯家,壓根不按照道理來的,最後還會變為罵,不理他們就好,反正都是些為了贏而口不擇言的傢伙


推薦閱讀:

哪一段戀愛曾讓你發出「原來談戀愛可以這樣」的感慨?
為什麼有些人戾氣很重?
「陪孩子做作業」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嗎?
為什麼瘦的人一直想增肥?
怎麼樣晚上睡覺才不害怕?

TAG:互聯網 | 新聞 | 生活 | 心理學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