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災後救援隊隊員們的心理干預有哪些?由誰負責?

在專業課上了解到,相當一部分的災後援建者因為一直在災區慘烈的現場直接作業而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比如PTSD等等,他們的心理干預工作一般由誰負責?在援建結束後,會不會有針對他們的心理諮詢服務?一般要持續多長時間呢?


面對災難,主要有三類受創人群,第一類是直接受創者,第二類是救助者和受創者家屬,第三類則是目睹者。

救助者受創相對直接受創者所出現的癥狀基本相同,但是時間會相對較晚。因為救助者在早期,全身投入救助工作中,往往會壓抑住自身對於災害的體驗和感受。而當救助工作結束或者臨近結束時,救助者內在的體驗往往會重新浮現,讓救助者出現相關的受創反應。

因此對於救助者的心理干預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心理教育和評估觀察。

我們需要教育救助者你可能在救助工作結束後出現的反應是什麼,這些事情又會有哪些影響。有的救助者因為長期暴露在危險之中(二次爆炸之類的)而產生了喚醒水平(警覺性、敏感性)高的癥狀而不自知。還有的救助者因為目睹了慘劇而產生了對於生命的懷疑,甚至出現離群所居的應對性障礙。這些都是需要被救助者所知曉,同時被他人所給予注意的癥狀。通過心理教育和評估觀察,才能保證救助者所出現的反應得到及時的幫助和緩解。

對於救助者的心理干預第二步,就是創傷處理。

這部分的工作並不是所有救助者都會參與進來。通常只有那些特別需要幫助的救助者,才會參與其中。關於如何創傷處理,這裡就不一一啰嗦具體方法了。

對於救助者的心理干預的第三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後續觀察和持續關注。

大部分救助者都是職業消防戰士,或者長期性從事該工作的職業人士。由於心理創傷的潛伏期可能較長,可能很多人在經歷救助後1年才出現相關癥狀和反應。這就需要我們的持續關注和觀察。尤其有很多人甚至在真正退出救助行業後,才開始出現相關癥狀和反應。這就更需要有一個長期的支持體系。


The
Critical Incidents Intervention for the rescuers

Albert Chan

The
rescuers are silent heroes and heroines who risk their life for the passion of
saving others
. Some have been trained
like police officers, fire fighters, soldiers who are the are the front runners
getting to the most emergency and risky situations and remote disastrous zones
and also the unknown situations when earthquakes, floods, mud-slides and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just have shaken up the world.

At the best
they have been trained for that moment, at the worst are they? Even if they are
physically well trained, but psychologically are they equipped with the mind
set to face the adversities? My
experience as a psychologist who have been involving to work with rescuers,
police officers, soldiers, fire fighters who returned from the war zones. Sometime, I ponder at the darkest moment
would they not miss their families and love ones? When they exhausted in facing
death, the disfigured corpses and the smell of repulsive decomposing bodies,
would they not thinking of suicides?

Statistically,
I know the 45-50% of the returning American soldiers from Afghanistan had PTSD.

I know that Police officers when they retired, a lot of them plagued with
cancer and emotional problems like gambling, drinking and womanizing.
I knew that a village chief commit suicide
who cannot sustaining the pressure seeing his villagers all died and he in vain
rescuing the dead corpses. I know in Tianjin without proper training and not
even having the proper information, a group of young firefighters died in vain. I know that they are the silent heroes and
heroines who risk their life and saving others while they are silently died at
the disastrous sites and fading away in their life not being memorized.

I know
their mind-set is a call for duty not thinking twice of their risk.
Psychologically if they think twice she/he will die with the victims. I know action oriented professionals their
action is automatically second to their nature. I know by doing responding to the
duty they save life.

Are
rescuers go home, how many have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Any
psychologist who work with rescuers know how much they suffer with PTSD and
other related anxiety disorders. In
order to prevent Rescuers, mental health collapse, team of rescuers need to be
trained with a sound psychological mindset which have resilience and self care
ability to constantly facing adversity.

Further critical incident debriefing procedure have to be organized for
the team of rescuers and that they need to be lead and support by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when they are in action. After all it would be ironic that
rescuers suffer with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as aftermath consequences in the
fire of action to rescue.


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有兩個方面:

首先是災後救援隊隊員,在救人、救災、救物資的工作當中,他們會產生很多的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比如有莫名的、非理性的過度內疚感,比如感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沒有特別的價值,又比如因為別人的不理解而感到非常憤怒,等等。這些反應在一個短期階段里出現都是正常的,可以從兩個方面獲取幫助。一方面,在投入災後救援工作之前,應當做好準備和計劃,成立互助小組,每天或是每個階段的工作完成後,通過小組的形式,互相幫助,溝通處理在工作中產生的負面情緒,這是一個比較實在、方便可行的方法。另一方面,在災後救援工作之餘,只要有專業的心理工作者來提供心理干預、進行心理壓力的舒緩,對於他們儘快恢復工作能力、回到正常的生活當中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關注的另一個方面是投入災後救援的心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問題。因為在災難當中,為別人提供心理干預的同時,心理工作者自己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最容易出現的就是替代性創傷。同樣可以通過上述的小組方式,通過與其他心理工作者交流、處理負面情緒來解決。


在災難發生期間以及之後的救援階段,所有接觸到災難現場的人員都有可能在心理上受到一定的衝擊,特別是那些直接進入災區參與救援工作的工作人員,他們每天都要接觸大量的受災群眾,必要時還要負責搜救、搬運屍體、安撫民眾情緒,眾多災難中的場景極有可能給救援人員的心理造成衝擊。大體上來說,參與救援的人員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專業救援機構,警察、消防員、醫護人員等;第二類是民間救援組織,如藍天救援隊;第三類是軍隊中的士兵軍官。通過我們與許多救援人員的接觸,我們發現救援人員在救援結束之後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災後的應激反應,曾經有一個軍隊的女士官跟我們說,在參加完一次山洪救災之後,部隊里很多參與救援的年輕士兵會向她傾訴自己的情緒十分低落,心情很糟糕,因為他整個一個星期都在搬運屍體,感覺到很噁心,經常在夜裡夢到災區的場景,這些都讓他寢食難安,其實這些現象都是災難之後的應激反應,但是這些心理上的損傷目前並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事實上,對於救援人員的心理危機干預是非常重要的,正確的危機干預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救援人員罹患PTSD及其他更為嚴重的精神類疾病的可能性。針對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對於救援人員的心理危機干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在救援人員出發以前,心理諮詢機構要對參與救援的人員進行一次集體地危機諮詢或是心理干預,並組織集體培訓,告訴他們災區可能出現的狀況,讓大家做好準備。專業人員還要對救援人員的心理狀況進行一個初步的評估,如發現有潛在PTSD癥狀或曾經出現過PTSD癥狀的隊員要做重點觀察。

心理危機干預的第二個階段是在救災期間,救援人員見到災區的場景可能會產生許多不良情緒,但由於在他們救災過程中要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往往會壓抑自身對於災害的體驗和感受,併產生眾多類似內疚、自責、甚至憤怒的複雜感情。這時需要專業的危機干預團隊對隊員們進行第一時間的團體干預,讓他們平復自己的情緒,或是適當地宣洩自己壓抑的情感,危機干預團隊要記錄並評估下他們的狀況和反應,必要時進行第一時間的心理干預。這樣才能讓救援人員更好地投入到救援工作當中,並能夠理解和肯定自己的救援行為。

第三個階段是在救災任務結束之後,心理諮詢師應當為每個隊員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並對已經出現ASD或是PTSD癥狀的隊員進行危機干預,並持續觀察他們的狀況,預防他們產生更為嚴重的精神類疾病的可能性。災後的干預方法眾多,以下列舉出心理急救法的具體的操作過程:

導入期,介紹設置並闡明目的不是心理治療。

陳述期,要求參與者重述他們與創傷事件有關的故事。

認知期,邀請參與者來描述他們對這種經歷的認知反應,以鼓勵他們意識到對所發生的事件的最初想法。

反應期,鼓勵參與者表達他們所體驗到的情緒情感反應。

癥狀期,要求參與者在識別出應激反應的情況下,關注其癥狀或反應。

教育期,涉及到將應激反應正常化。

恢復期,給出一份總結,提供晤談報告和若干必要的轉介信息。

只有在專業機構的指導下完成這樣一整套的災後心理危機干預過程才能真正保證救援隊員們的心理健康,從很大程度上上避免隊員們出現PTSD以及其他精神類疾病的可能性。


謝邀。這兩天大家都在關注天津,關注消防隊員,安全隱患,致使我也在思考心理干預能幫助到受災者和他們家屬到什麼程度,如何幫助的問題。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是一種當人經歷或目睹嚴重威脅到自身或他人安全的事件後可能會產生的一種精神障礙。這個事件可能是受到死亡威脅,嚴重軀體創傷,經歷自然災害,甚至是童年受到驚嚇而留下陰影。PTSD的癥狀主要有迴避事件和其向關聯的信息,甚至否定經歷事件本身;過度警覺、焦慮;在有意識和無意識(比如夢境)中反覆回想體驗事件細節;更嚴重的可能會將這段記憶從意識中分離開來 (dissociation),無意識地去「遺忘」這段經歷。

這麼看著PTSD的確是蠻駭人的,但個人覺得它是所有精神障礙中相對容易干預的一種。

把它同物理性疾病相比,PTSD就好比一直健康的人突然病重需要住院開刀。雖然過程很遭罪,但好在這種狀態是暫時性的。換句話說,它終究會過去。

而心理干預的目的,就是讓它過去地快一點,讓患者少遭點開刀的罪,最後痊癒時還能有更強的抵抗力。

當然,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危機干預的效果也因人而異。患者的家庭背景,性別,年齡,種族,教育水平,社會地位,防禦機制,家庭病史,遺傳因素,神經內分泌因素等等都會影響到心理干預的效果。如果患者在創傷之前已經患有其他心理疾病,或者創傷引發了其他一系列心理疾病,都會讓治療更加複雜,用時也會更長,因為這類患者往往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援。

最後簡單談一下心理干預的類型。如果是一次事件引發的創傷,或者PTSD癥狀,短期的心理動力治療(short-term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是我比較了解也比較認同的一種方法,一般時長不多於六個月或24個session。這種干預不僅僅是為了幫患者解決當下的心理問題,而是幫助患者了解到為什麼會有這些癥狀,它們是怎麼影響到自己和周圍的人,從而不僅能減輕癥狀還在於幫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

我的一位老師跟我們分享過一個案例,病人是參與美國9/11事件發生時的救援人員。在災難過後他活了下來,和他一起衝進去救人的兄弟卻沒能走出來。在心理分析師的幫助下,他用了三個session明白了為什麼他無法走出當年的陰影,並且樹立了為了妻兒的幸福一定要解開心結的決心。短期心理干預結束後,他的PTSD癥狀逐漸消失,並且心理韌性(resilience)也變得更強了。


謝謝邀請。災難性事件後常見心理問題主要有創傷後遺症(PTSD),以及酗酒、吸毒等成癮問題。

在北美,救災活動通常是三類人:警察、消防員、醫務人員。在特殊情況下,調用軍隊救災的情況也有。使用志願者的情況較少見。

軍隊的情況國內應有耳聞,電影里多有刻畫。創傷後遺症(PTSD)有一定比例,但是軍人可以去見軍隊內部專職的心理醫生(由社會工作者或臨床心理學家擔任)。

警察與醫務人員可以通過僱主支付的僱員輔助計劃(EAP)獲得短期心理諮詢服務。

如果出現長期的心理疾患,北美也沒有更好的保障。志願者如出現心理問題自然是自己解決。

有價格昂貴的私人心理醫生,有價格低或免費的小組心理治療,有收費低廉但效果未必佳的社區心理輔導;等等,

總之社會或政府不提供長期心理輔導的支持。個人必須自掏腰包,自行解決。

-----------------補充分割線---------

近年來歐洲有少數國家,包括英國,把心理治療納入全民醫保。英國的NHS就是其全民醫保體系,免費為國民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只是不知道效果如何?有英國的朋友使用過嗎?


謝邀。這幾天已經看到不少同行在準備或已經在進行心理援助的工作。對突發性事件的心理危機干預,個人認為首要條件是具有足夠的危機干預技術,經驗和能力,才不致於帶來「二次創傷」,把心理援助變成個人的需要,而不是對方的需要。其次是對自己所能做的事情有清晰的認識,如果無法達到干預的目標,純粹的陪伴會比貿然使用一些諮詢技術來得保險。有時不說比說要來得好,至少不說機不致於產生傷害性。

再次,保持自己有足夠平靜、穩定的心理能量,與倖存者們共情,讓他們感受到足夠的關注與支持。適當使用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手段,如繪畫、沙盤遊戲等方式,畢竟在這樣的狀態下,言語的表達對當事者來說有時顯得艱難。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心理援助不是一次或是短期輔導就能完成的。在心理援助工作開始,就應該有意識地做好長期、後續諮詢的輔助鋪墊。同時我在題主另一個話題回答中,提到的「替代性創傷」現象也可能發生心理援助的志願者身上,因此你的志願行為應當是與有組織的專業團隊一起,在諮詢過程中能隨時得到朋輩的支持、督導。最後向為天津出力援助的同行們致以深深的敬意,答主還不具備足夠的勇氣,對災難性事件的心理援助小組,都是猶豫並最終沒有參加。看到北京的同行、好友已赴天津,在水深火熱的工作之中,答住只能在這裡默默地大家點贊祝福。


災後救援隊隊們確實容易受到心理影響,包括創傷後遺症(PTSD),這個其實應該是政府給予他們心理干預的。只是不知道現在很多部門有安排和計劃沒有。


之前有個同事在汶川地震時去援助了,她們當時是參加的一個香港的組織,比較正規,為期三年,會有相應的培訓和督導,包吃包住,每年有幾次探親假,不過工資很低,用的方法是認知領悟療法。

三年後就沒有後期的干預了。


推薦閱讀:

心理諮詢師在與來訪人交談之後是怎麼把自己抽離出來?
抑鬱,自閉,失眠該怎麼辦?
為何幼兒園小朋友會排擠那些智力障礙的兒童?
我覺得我被一個心理諮詢師騙錢騙感情了,怎麼辦?
舍友不管宿舍衛生,老是我一個人搞,心理不平衡怎麼辦?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災難心理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