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導演婁燁?
很喜歡他的作品,花 頤和園 春風沉醉的夜晚 浮城謎事
說到婁燁,他在小十君心裡是有一定地位的:電影總被禁,但他拍一部,我們看一部。正值年關,小十君回顧佳片,期待新片的時候還發現2017年婁燁導演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即將上映。
▼這張電影票錢小十君花定了,還望給個機會
下面,我們來正經掰扯掰扯導演。
婁燁,一個文藝青年定期膜拜、曾經因某部電影性愛和政治尺度問題而不過審、私自參加電影節被禁拍五年的導演。
他的電影除了給影迷存硬碟用,還四處拿獎。可以說,我國地下電影的軍功章有他一半!
從1994年拍攝第一部長篇《危情少女》開始,包括《風中有多雨做的雲》在內,共計12部作品。最有名的要屬文青聖經《蘇州河》和著名禁片《頤和園》。
總體成績從豆瓣評分來看,基本保持在優秀以下、及格以上的水準。
但國內電影院上映過的只有《紫蝴蝶》、《浮城謎事》和《推拿》三部,都過了審查,票房和排片卻都著實讓人尷尬。
這簡直是第六代導演的集體困境,詳情請見賈樟柯、王小帥……所以這幾年裡,好多導演都在變。有人藝術轉商業,也有人賺夠了錢又回頭看看初心。
而婁燁這部新片呢?實力演員、偶像小生、大眾女神、話題明星→懸疑商業片……小十君有點恍惚,難道婁燁也要變?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他往日的畫風:
▼大尺度性愛之男男,《春風沉醉的夜晚》
▼大尺度性愛之男女,《花》
▼一言不合就自殘,《推拿》
▼每部電影都要死那麼個把人,《浮城謎事》
看他的電影,頭暈目眩、內心迷惘是常事。追究起來,前者是因為鏡頭語言,後者是因為電影主題。這個導演真的很魔性。
他不僅作品在大銀幕上難得一見,為人也十分低調,總讓小十君覺得他是個面目模糊之人。即使看遍了他的電影,也難以產生熟悉感。
但是了解了他,裝逼都成功了一半。
拍電影是順便的事×傲嬌
婁燁作為第六代的領軍人物之一,最初的志向卻並非電影。父母都是話劇演員的他,從小在後台見慣了化妝到面目全非的演員,甚至對表演、拍戲有幾分排斥。
從上海美術學校畢業後,他嚮往的是中央美院。但考慮到來一趟北京只考一個學校似乎不划算,就順便去了北京電影學院。
在考場上第一次見到婁燁的王小帥說,就看角落裡蹲了一個看起來磨磨唧唧的人,只知道他是學美術的,但考音樂時放的一輪莫扎特,他卻全知道。
真刀真槍當起導演時,婁燁比誰都認真。與他合作過的演員都說,拍婁燁的電影是一種折磨,但又讓人慾罷不能。(秦昊說不拍婁燁的電影渾身難受,劉昊然說能拍上婁燁的電影我就圓滿了。)
咱不說老面孔,就說新片的井柏然。微博上一張滄桑的片場照讓人對他尷尬的演技有了幾分期待,因為調教他的是婁燁。
其實也說不上調教,有的導演愛說戲,但婁燁不。他跟演員慢慢磨,連走位都不讓,討論劇本的時候把演員和攝像分開,創造一種臨時的偶合性。
在他眼裡,沒什麼事是大事,就是拍電影嘛。在片場,他也是最安靜的,出了名的好脾氣。但是客客氣氣說你一句,就能讓你覺得做錯了事。(小十君嚴重懷疑他有悶騷、蔫壞的傾向。)
▲《春晚》里臨場發揮唱起《迷迭香》的秦昊
據說當年郝蕾偶爾不在狀態,一場戲拍了四十多條;《春晚》里秦昊和吳偉的重頭激情戲連拍兩天,重拍前連通知都沒有。他寧願費點事、費點時,也要等演員最好的狀態。
拍片的間隙里他也不看其它導演的電影,一看就挑毛病:怎麼能這麼拍呢?因為那個時間段里,都是用對自己電影的衡量標準電影來看,所以人家電影怎麼看怎麼彆扭。
他的攝影機不說謊×誠實
電影是個有魔力的東西,它是能夠表達人類對真實的感受和自由追求的工具。雖然這麼做的導演已經不多了,但不客氣地說,婁燁算一個。
他與電影不期而遇,卻如命中注定一般,入了行就停不下來,還比大多數導演多了一段禁拍的經歷。
宣讀禁拍令的時候他問,不讓拍電影了我吃什麼呀?人家說,知道你婁燁不會沒有飯吃。(小十君自動腦補出一張無辜臉…)國內不讓拍,他就去國外拍,五年拍了兩部。
一部是中國女留學生和法國工人的愛情故事《花》;
一部是不輸《春光乍泄》的同性戀電影《春風沉醉的夜晚》。
▼左《花》右《春》。
那是婁燁最隨心所欲的兩部電影,而自由正是他對電影最大的嚮往,他實現了這些,卻不是在中國。他在拍《春晚》的時候特別高興,想讓每個導演都體會到自己當下的感覺,自由創作的滋味。(蹬鼻子上臉般的得瑟啊)有人說,婁燁的電影難懂。小十君想說:去你的吧。看懂簡單,難的是理解。城市的街景、談情說愛的戀人、喧鬧的酒吧……這些東西看不懂嗎?
我們每天行走的城市,手裡牽著的人,下班後消磨時光的地方……都是婁燁鏡頭裡的內容。
▲巴黎街頭的戀人,《花》都說第六代導演關心底層群體,但小十君覺得婁燁電影里的人並沒有一味邊緣化。事業有成朝三暮四的渣男,藏在柜子里卻深愛同性情人的已婚男,留學異鄉渴望愛情的女學生……
▲開完房難分難捨的情人,《浮城謎事》
這些人身邊有,網路灌水貼里更有,你們每天摳手機,對這些人還不熟悉嗎?婁燁關心普通人,誠懇地在電影里表現他的所見所思,但求一個「真」字。
他關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愛情是他電影中不變的主題。簡單粗暴的身體語言,性愛鏡頭堆砌了滿屏。一見鍾情就地野合,兩情相悅廢話少說。
他說,愛情是日常的一部分,性是正常的身體感受。各種政治隱喻、時代符號更是經常出現,他的厲害在於將這些歷史性的東西融入日常。
誠實如婁燁,他用鏡頭記錄了身邊的生活。他也有溫暖的一面,電影的結尾總是讓人回味,給人留點希望。
《花》里的女主角經歷了一切,卻吃著糖離開;
《春晚》里的姜城剪了頭髮紋了刺青也有人陪伴。
但看起來敦厚無害的他,一度成為腫菊眼中的洪水猛獸。
▲解禁後的婁燁曾在微博上一本正經的說:請不要害怕電影。小十君想說:他們害怕的不是電影,而是作為誠實人的你呀。所有的比較都只有一個結果×個性
婁燁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被拿來和各種人比較,但最終都只是徒勞,這些都會成為他個性的證明。他和很多導演一樣,從美術起家,還曾參與制作過動畫片。
▼比如國產動畫佳作《天書奇譚》,不管他出了多少力,總之一點都不婁燁。
張藝謀美術功底也深厚,電影里總少不了濃重的色彩,大氣又不乏精緻,用來彌補他講故事的底氣不足。
按理說這樣的人應該對畫面的整潔度有一種偏執才是。婁燁卻不,他更看重素描的魅力。小十君猜他是那種典型一手鉛筆灰、畫紙留白處髒兮兮也不會介意的人。
▲所以有《春晚》中粗糙直白的影像世界,陰天、潮濕,灰撲撲的南京。
因為電影的迷離姿態,也曾被拿來和王家衛比較。小十君又要甩一句去你的吧。
▼你們看看呢,哪裡像了。上圖《春晚》、下圖《春光乍泄》。
說來你們可能不信,婁燁是上海人,但他和郭敬明生活的上海可能不是同一個。
郭敬明生活的地方叫魔都,而婁燁眼睛像個篩子,自動過濾掉浮華,只剩髒亂差。除了《蘇州河》,他拍過一部短小的紀錄短片《在上海》,這裡體現得更明顯。
還有意思的是,說到第六代導演,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是賈樟柯。
又少不了一番比較,雖然代際的痕迹在他們身上都很重,但電影風格是截然不同。在小十君看來,性格也是,當然這些都流露在電影里。
影迷給賈樟柯的愛稱是賈科長,卻叫婁燁為婁公子。一個為獨立電影奔波、苦心經營如老幹部,一個捅了簍子無奈之下拍拍屁股走人卻從不放低姿態。總感覺前者身上的擔子更大些,隨時要給後者擦屁股似的,因為婁燁有點像躁動不安的青春期少年。
其實,關於婁燁我們還能說很多很多。在他的電影和電影里的人和事當中,我們也或多或少能看見他自己的影子。
《頤和園》里總在迷茫總在尋找的余虹,《春晚》里好奇探索同性戀的羅海濤,《花》里在異鄉沒依靠最終回國的花。
但不管怎麼說,傲嬌、誠實、個性都不是能夠鎮得住婁燁的詞,也都是小十君的一家之言。還是要你們親自去看一看他的電影,了解這個人。我們一起來猜一猜,來年的婁燁,會不會變。
六十年代文藝青年,他的頤和園好像預示了所有人的結局。
國內導演中少有的理想主義者,遊走在審查邊緣,想沖國際路線又比較小眾,想走通俗路線卻回不了頭~擅用搖晃感強烈的鏡頭,在浮城謎事中達到極致,多的讓人頭暈反胃~
我是沖著某事件看得頤和園,想瞭然下那個時期知識分子的心態,當然順便觀摩下年輕時候郝蕾的風姿。如果不在理想中考察我的生活,那麼生活的平庸將使我痛苦不堪,貫穿整個影片始終的是余虹的理想主義,80年代末知識分子錯亂的判斷,關於個人與民族的命運~
那麼頤和園的結尾在我看來是某事件後中國知識分子犬儒化的縮影,男主人工海外漂泊後回到重慶做房地產,與舊情人重逢把人家撂床上了自己跑了,這或許是與余虹所代表的理想主義的決裂,生活也不過如此,何必矯情還是賺錢來的實在~而余虹,永遠沉浸在80年後的那種迷惘的氛圍中不能自拔,不得不說是個悲劇~在強大的生活流面前,個人無從選擇,而我們的雙腿踩在地上,不是生命之輕~~~
婁燁之所以是婁燁,就在於敢拍旁人不敢拍的題材,至少關於某事件,我都會推薦頤和園,如果哪天他想走商業化,肯定是他失敗的開始~不管不顧的婁燁說:「一個導演如果一直考慮票房,他就做不了太多」
不散首席記者:蜉蝣
小跟班:哪吒男
在等待採訪的時候,有其它媒體的朋友告訴我,幾乎所有記者見到本屆FIRST青年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婁燁,都會對他說,「我真的很喜歡很喜歡您的作品。」完全變成了影迷見面會。
有次我採訪還在懷孕的陳妍希,身體原因原本顯得有些疲憊的對話在我提到婁燁兩個字之後徹底變成了迷妹之間的交流。她的眼睛裡帶著興奮的光說一直都特別喜歡婁燁導演,哪怕只有一個小角色自己都接受。
由於《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還在保密階段陳妍希說她不能聊太多,但反覆強調婁燁導演對待演員的方式有多麼的不同,他的劇組有多麼的神奇。
御用演員秦昊說不拍婁燁的電影渾身難受,郭曉冬說他一直都在等待婁燁導演再去找他。甚至同為FIRST青年電影節評委的范偉老師還在遺憾之前沒有與他合作成功。
他的電影曾經讓我真正看到光影藝術獨特的魅力,甚至影響了我之後的所有觀影體系和審美。
由於臨時採訪間只有一把椅子,我們兩個記者坐在地上,婁燁導演看到,馬上說那一起吧,這樣舒服些。他本人有點害羞和敏感,話不多,也不是很愛聊關於自己的事情。但如果你提到梅峰老師,提到他身邊合作過的人,他就會不自覺的微笑,好像與他們十分有默契並帶著感激。
在採訪過他的老師、演員、編劇、攝影、製片之後,我終於等到他。
採訪過您的老師、演員、編劇、攝影、製片,終於有機會能夠跟您交流。這次評委陣容其實包括從演員跨界到藝術的各個層面,如何綜合大家的意見?會對自己喜歡的影片強勢拉票嗎?
婁燁:肯定每個人都會為自己喜歡的片子會努力爭取,但是我們還沒有開過會,只是分別投票。所以要等到開會討論之後才能知道結果。我覺得主席工作就是充分讓所有的人發言,然後做一個綜合的決定。
那什麼因素是您選片的關鍵?
婁燁:我覺得還是要看在整個的觀影過程的感受,從自己的直覺出發。
這次有很多不同的風格電影,有一些拍得很大膽,有一些非常成熟但是比較中規中矩,您會傾向於哪種類型?
婁燁:這次的片子還沒有特別出格的,都還比較正常。有驚喜,不過現在按照規定,我們還不能說。
從第六代導演之後,華語電影就再沒有明確的第幾代之分,這次看新導演的作品,有感覺到和當時你們最大的不同嗎?
婁燁:技術方面要成熟很多,表達方面的話,雖然表達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但實際上表達的慾望都是一樣的。
其實我自己在看片的時候覺得,他們的影像還是非常常規和基礎的那一套,您覺得以後的視聽語言會有更大的突破嗎?
婁燁:我覺得會,現在拍片還是比較容易的,拿到攝影機就可以拍,所以提高還是很快的,也很容易做出全新的嘗試。
這次電影節,有侯孝賢導演、王小帥導演做監製的作品,很多成功的藝術片導演也都給年輕導演做監製,我相信很多人也來找過你。為什麼從來沒有參與過。
婁燁:沒有找過我,因為我之前一直在拍片,如果之後有計劃的話可以考慮下。
很多和您合作過的演員都非常迷戀和你工作的狀態,您覺得為什麼演員們都那麼愛你?怎麼去調教演員?
婁燁:可能他們喜歡我之前的片子里一些做法,演員比較自由,拍攝現場比較開放吧,其實我也不太知道。我希望每個演員在我的劇組都能夠發揮的更好一點,把他們本身有的優秀的東西呈現出來,這也是導演工作的一部分。
那你怎麼去看到這些演員身上的潛質呢?
婁燁:比如陳妍希,她很漂亮,當時我們試了一下妝,大家都覺得非常好,很適合那個人物,而且她的表現確實也很好。
您早期的作品《危情少女》《周末情人》,還沒有特別明確的個人風格,而是從《蘇州河》之後才慢慢形成,這大概會經歷怎樣的過程?
婁燁:是有尋找的過程的,但是每部片都不一樣。實際上《紫蝴蝶》就已經有了改變,它不是手持而是用了三腳架。這些需要很多的嘗試才能夠做到。
我知道應該很多人都說過非常喜歡《夏宮》的,上次跟梅峰老師聊,他說那李緹自殺那段戲是不是他寫的,是您寫的,為什麼會那麼安排?
婁燁:梅峰老師肯定知道,他的劇本在我的製作里只是一個開頭,中間會有不斷的調整,有時候我會請梅峰老師回來再加一些東西,或者是在剪接的時候可能還會找他過來看一下粗剪,再修改一下劇本。整個是一個這樣的合作過程。我差不多是順拍,我喜歡順拍,所以大部分片子都是按照這樣的順序完成,再把劇本根據前面做一些調整。
梅老師說他寫《浮城謎事》的時候看了很多今村昌平的社會學、人類學電影,比如《日本昆蟲記》、《人類學入門》等等,啟發他如何用社會觀察的視角去描述人情倫理。您在創作《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的時候有集中看過哪位導演或者哪種類型嗎?
婁燁:實際上這個劇本的開頭也是梅峰老師寫的,還沒有公布。跟《浮城謎事》一樣,當時工作的時候我們對日本電影有一個溝通,他說日本電影有一些傳統和歷史上的東西非常適合今天的中國,從結構和語言上,比如說我非常喜歡日本社會派,包括後面的深作欣二、野村芳太郎,這些導演我個人覺得更適合中國的製作。它是有亞洲性旳。所以這也是一種學習吧。
很多人談到你還是會貼上「禁片導演」的標籤,你是否接受?
婁燁:這不是我的事兒,但也是事實。差不多每部片子都有麻煩,實際情況就是這樣。
那現在做新項目的時候會不會把過審看成很重要的一個參考的因素。
婁燁:過審對於每部片子都會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但這是後頭的事。開始的時候我一直跟大家說把審查忘了,把市場忘了,把所有的東西忘了,先來把握這個故事,然後再找解決方案。
今年,網路節目審核不斷收緊,是否覺得這是一種倒退?這種大環境下導演的創作是否更加不自由了?
婁燁:當然。好像大家也都在談這個事情。不過這也沒什麼辦法。
您每部電影都有很不一樣的攝影風格,您也是學美術出身的,而當下這個時代自下而上湧現了很多全新的視覺風格,已經有導演用iPhone拍電影了,也有導演模仿INS的濾鏡,你有沒有嘗試融入這些新的視覺風格。
婁燁:其實《春風沉醉的夜晚》是用pt150拍的,質量要遠遠低於iPhone,也拍了,也在電影院放了。我覺得這些都不應該是刻意的,它就是自然而然由你的資金、你的拍攝時間、你的拍攝方式共同形成的結果。我覺得這樣可能更自然一點。我覺得我算是幸運吧,在那樣的時候拍了那樣一部片子,如果過了那樣的時間,我可能也不能拍或者根本不想拍了。
梅峰老師說,我給婁燁寫劇本的時候也覺得不要做導演,面對劇組那麼多人頭都大了,進入導演行業,成功的喜悅和挫敗感都是匹配的,不是只有一種美好的情緒等著你。李安來北影講座時就分享過這一點,說做編劇多好,坐在屋子裡做各種蒙太奇嘗試,多過癮。您作為導演來說,最大的挫敗感來自哪裡?
婁燁:就是各種各樣的限制吧,超過一定量的話你就會覺得是完完全全的失敗感,實際上對影片也有特別大的影響。梅老師的《不成問題的問題》也碰到很多麻煩,拍完之後我們聊過一次,我說你看,這才是導演工作的開始。編劇寫完就可以不用管了,但是導演就得帶著這部片子,一直把它送到觀眾席。我覺得《不成問題的問題》非常好是因為它從一個電影教學者的角度給出了一些很重要的答案,告訴你電影應該回到什麼樣的狀態,這是給目前的中國電影的很不容易的建議。
增加了商業元素,請到了很多明星演員之後,您有很認真的考慮票房這件事情嗎?
婁燁:票房肯定會考慮,但是一個導演如果一直考慮票房,他就做不了太多的東西。導演工作與票房本身沒有直接的聯繫。
· THE END · 這是「不散」的 第 437 期 文章,和婁燁席地而坐。
首發地址:《 不管不顧的婁燁說:「一個導演如果一直考慮票房,他就做不了太多」》
更多相關推薦:《被禁後還能拍出如此傑作,這樣的導演在中國找不出第二個了》
堅持手持,偏愛高鼻樑男主角。不能簡單的說他和王家衛是裝逼的成敗兩分。王家衛的文藝更憂傷浪漫,色調也飽和鮮艷;婁燁的文藝更偏於展露人性,呈現暴力,色調偏暗冷。(另,婁燁好像很鍾情於埋胸的這個體位)《頤和園》比較艱澀,《蘇州河》又少點味道,個人覺得最好的作品是《春風沉醉的晚上》。
就覺得他買不起軌道,從來都用手持……每次看完都腦袋疼。覺得他和李玉要結婚的話,生下來的娃一定天生就會晃腦袋。
對不起我沒有在回答問題但是題主我覺得《蘇州河》是婁燁最棒的作品!可以看可以看可以看看!
無論自由相愛與否,人人死而平等,希望死亡不是你的終結,憧憬光明,就不會害怕黑暗。
電影作為一種綜合的藝術,將多種藝術手段匯聚成電影語言。我一直認為時間的流淌應該是沉默或冷峻的,當熾烈的情感和時代的變遷被時間裹挾並向前進,色調也會逐漸變得冷下去。就如同婁燁的電影,我尤其喜歡的他的鏡頭和色彩,最終鑄就其電影中冷峻沉默的視角表現人類情感和時代變遷的,或許正是如此,當然還有導演對節奏的把握和演員的出色演出。總體來說,我最喜歡他的頤和園,春風,以及推拿,這些電影符合我心目中好電影的標準,外表冷峻,內心殘酷熾熱。這幾部電影都給我留下了足以回想的片段,是我心目中優秀的導演作品
婁燁離不開情慾,所有人都在說頤和園,都在說蘇州河,好像這兩部是文青的戀愛寶典,傷感起來台詞也是信手拈來。不說解禁後的兩部片子,他的另外兩部作品《春風沉醉的夜晚》和《花》討論的人相對少點,但個人認為這兩部片子更接近真實,直搗人心。
婁燁 | 性愛至死文章里有一兩句外媒對婁燁的評價。想起了一句話,當一個人產生了情感上的煎熬和寂寞時,他會迷戀王家衛;但是當一個人接納了自己的煎熬與寂寞,並淡忘這種存在而去審視他人的煎熬與寂寞時,他開始懂婁燁。
有時候覺得不能用「導演」來評判婁燁。
應該是一個孜孜不倦試圖在體制下說出真話 試圖撕開粉飾的太平 試圖改變潮水的方向 試圖描繪真正的生活的人 恰好是個導演。
所以比起導演王家衛 我更喜歡婁燁做的導演。
我很敬重他。婁燁的電影下了不少,但就轉看了頤和園。同樣是青春題材,致青春里那些雕琢的毫無生氣的愛情和頤和園裡的簡直沒法比,看完了你會去想,會去回味。
"2006年,廣電總局以該片「聲音與畫面很不清晰」為由而擱置對《頤和園》的首次審查。"
曾經認為婁燁憑頤和園在國際上一炮而紅 是因為吸引了法國投資方對中國政治的興趣然而後來看了春風沉醉的夜晚 跪了 你拿手機拍都行
首先婁燁是我最喜歡的國內導演,你看完他的電影,你可能記不住他的內容,也可能看不懂他要表達什麼。但是很久之後你可能會記住泛黃的色調,大雨瓢潑的聲音,和當時看片子時候自己抑鬱的情緒。對於我來說,大概只有他能拍出我記憶中的色調。其次,婁燁的電影都有濃重的城市符號並且側重日常,春風和推拿的南京,浮城的武漢。提到他不得不說到秦昊,黃軒兩位,我覺得他們在婁燁電影的氣質和在別的片子里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說句題外話兩位別再接爛片了w最後,感謝婁燁導演還在堅持在這個不動腦子娛樂至上的時代拍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而不是矯揉造作迎合誰,只希望他堅持自己,懂的人不論有多少自然會懂。新片子用了井,只能算可以忍的邊緣,只希望導演別墮落到用那些負演技只會裝b的小鮮肉毀了一世英名。
現實生活里的理想主義者,理想世界裡的現實哲學家。
很會選女主,蘇州河的周迅,頤和園的郝蕾。看到頤和園裡某些畫面的時候感覺…敬他是條漢子…
頤和園的政治只是背景吧。80年代確實是理想主義和現實對撞,然後破碎的時代,之後的中國文人集體陷入自憐自戀或是犬儒,但這些和頤和園關係不大。婁燁電影的主題永遠是情和欲,周圍的世界固然影響著情慾,但世界並不是重點。他的鏡頭確實像王家衛,但婁燁更絕望。
其實在牆外搜索婁燁 知名度遠沒有王家衛高 但是敬佩他一直堅持手持拍攝的風格 而且情慾表現的非常透徹
推薦閱讀:
※買電影票時,網上顯示座位已經被買,為什麼開場後實際座位卻沒人?
※《解憂雜貨店》中國版開拍在即,你對選角有什麼看法?
※日本電影《墊底辣妹》引進內地你怎麼看?
※如何看待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某些包含粉絲鎖場的場次,被院線以設備故障為由強制退票?
※「光陰是個陷阱,比所有的希望都要深。」 這句話怎麼理解?